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西遊記的讀後感13篇(必備)

讀後感1.64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遊記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遊記的讀後感13篇(必備)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1

《西遊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從幼時的連續劇,兒時的動畫片,再到現在的書籍。西遊記陪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的.踏了過來。它的情節曲折生動,語言簡練精闢,讓人們回味無窮。

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人(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漢族,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他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撰寫了《西遊記》

《西遊記》講述了唐僧依次收服齊天大聖——孫悟空、天蓬元帥——豬八戒、卷席大將——沙悟淨、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並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西遊記》中刻畫了多個形象,進行對比。孫悟空:勇敢、聰慧、敏捷、敢愛敢恨。唐僧:善良、誠心向佛、固執,舉止文雅、和善。豬八戒:貪吃好色、貪生怕死、但又性格溫和。沙和尚:任勞任怨,忠心,心地善良、默默無聞。又用多種天神突出了那些封建社會人的貪婪。唐僧師徒四人的優秀品質,促使了他們最終的收穫。

剛開始看《西遊記》是抱著一種“為了讀書而讀書”的心態而讀的,可適當讀久了之後,就越來越期待後面的內容,彷彿這本書有著一種魔力,引領著我向後讀。

在學習的途中,大家可都想過放棄?都想過半途而廢?都想過前功盡棄?當這時,就想想唐僧師徒吧,想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卻毫無怨言,孫悟空雖然曾中途回去過,但為了師父還是一如既往的衝在前面保護大家,在學習中何嘗不是?

我們應該認真品讀西遊記中的每個情節,人物,這樣可以得到更多收穫更多思想和堅持的理由!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2

《西遊記》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再取取經的途中,他們遇到了無數的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聽說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便想盡一切辦法抓唐僧。他多虧有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觀音菩薩、如來佛祖等人的幫助,經歷種種磨難,終於取得了正經的故事。

在《西遊記》這部古典名著裡,主要人物共有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他們各有特點:唐僧誠心向佛,極為善良;孫悟空堅強勇敢,敢作敢為;豬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懶做;沙和尚誠信可靠,十分老實。在這四人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敢作敢為,時時刻刻保護著唐僧、豬八戒還有沙和尚的安全。遇到妖魔鬼怪時,他從來都不心慈手軟,總是能把那些妖魔鬼怪打得個人仰馬翻。如果實在打不過的話,他就會請他的救兵——觀音菩薩來幫忙。只要有了觀音菩薩的`幫助,唐僧師徒總是會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西遊記》這本書也教育了人們要團結合作、同心協力的精神。您想想看,如果唐僧不是誠心誠意要取得真經,他罵你還會取到真經嗎?如果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不是一心要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他們還有可能會取到真經嗎?所以,這本書也教育人們要團結互助、同心協力。

以實現生活中每人都要有一本真經去取。學生有學生的真經要取,教師有教學的真經要取,醫生有醫學的真經要取,科學家有科學的真經要取……我們既然有去取得自己職業上的那一本真經的志向,那我們就要向著這個志向出發,不達到目標決不放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3

我最喜歡的書要數《西遊記》了,《西遊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主要講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四個人去西天取經,歷經81難,經過了無數次挫折終於取到真經,裡面我最喜歡機智靈巧,能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他勇敢機智、本領超群、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為了尋找神仙求學武藝,尋找了90年,孫悟空這樣對學習本領是多麼的渴望,堅定不移。體現了孫悟空對學習的執著精神。當找到神仙,神仙只教他寫字,焚香,養花修樹……這樣,又過了六七年。神仙這才教他本領,七十二變,長生不老的祕訣,駕筋斗雲……當我面對難題時,我就沒有那麼大的勇氣,而是變得害怕了,不想做那麼可怕的難題,我也不去問難題怎麼解,就是寫簡單的題目。裡面還有貪吃的`豬八戒,一心向佛的沙和尚共同保護他們的師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經。

孫悟空是西遊記裡很厲害的一個人物,如果沒有他,西遊記就寫不下去,正是因為孫悟空,西遊記才編出來的。

孫悟空有很厲害的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火眼金睛。他們師徒四人每次搖擺抓的時候它都會變成一隻小蟲子,想方設法救他們;師徒四人被妖怪抓去後他都會變成小妖怪,把他師傅和師弟就出來。過火焰山孫悟空去借芭蕉扇,被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給扇到吉靈菩薩那去了,吉靈菩薩給他了一個定風丹,再和鐵扇公主打。最後鐵扇公主服了,就把芭蕉扇借給他了。西遊記主要的意思是,師徒四人要去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到真經,功勞沒費。如果我是孫悟空,那該有多好啊!但是,我發現孫悟空是個急性子,他把這點改了就好了。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4

再次閱讀《西遊記》時,不再是因為當初那份淺薄的好奇,也不是因為傾慕某個人,而是沉醉之餘的回味過往。

書中,我被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寫作手法給降服了,特別是對師徒四人的描寫,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永不言棄的唐僧、敢於鬥爭的孫悟空、內心善良的豬八戒和安於天命的沙和尚各有各的特點,既形成強烈對比,又形成一個團結整體。

取經路上,孫悟空總是主角,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把注意力移向他,如磁鐵吸引鐵屑般理所當然。他擁有七十二變化、火眼金睛、筋斗雲等許多本領。仔細欣賞,發現孫悟空就像七年級時的我們那樣純真、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易怒易躁。也最愛作弄豬八戒、小妖,看著他就彷彿看見那年少時充滿純真和頑皮的我們。

《西遊記》里老豬那憨厚老實的形象給我深刻印象。他橫衝直撞,像個懵懂的少年,但卻樸實,且知錯就改,也重情義。豬八戒使我回想起八年級時,我們的雄心萬丈,即使常常出錯。

印象中,沙僧好比頓悟的九年級時期,我們似乎總是獨自默默地挑著擔子走在末端,任勞任怨的樣子應該充滿了幹勁!我彷彿感覺到他嘴角始終掛著一副若有若無的.微笑,或許“奮鬥並快樂著”是他對幸福的詮釋吧!

故事裡,我非常喜歡沙僧,原因無它,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忠臣,是個老實的和尚,又是個天宮的捲簾大將,可惜在蟠桃會上摔碎了天宮的琉璃盞,惹怒了王母娘娘而被貶下界,在流沙河裡為妖。他的兵器雖是降妖杖,但是他平時都用杖來挑擔。

我終於明白,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或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困難和挫折,而我們,則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5

一頁頁飄香的紙張,縈繞鼻尖;一句句生動的文字,映入眼簾;一幅幅精美的插畫,刻入腦海……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西遊記》。

就讓我介紹介紹這部名著吧!它的作者是吳承恩。書中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一路上師徒四人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書中唐僧一心向佛。慈悲為懷、意志堅定,孫悟空智勇雙全、神通廣大,豬八戒好吃懶做,卻有一顆善良的心,沙僧忠厚老實、吃苦耐勞,白龍馬默默無聞、不出風頭、知錯就改、堅持到底,一路艱辛馱著唐僧去完成他們的夢想。在取經路上,師徒四人團結一心,遇到困難時,不退縮、不放棄。當唐僧被妖怪抓走時,我為他捏了一把汗;當孫悟空打敗妖精時,我為他歡呼、鼓掌;當孫悟空被師傅誤會時,趕回花果山時,我為他鳴不平;當孫悟空不計前嫌救師傅於危難時,我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這本書讓我哭,讓我笑,讓我難過和愉悅,它緊緊地牽動著我的每一縷情緒。

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也有體現。記得上次拔河比賽,我們大家個個精神抖擻,都想為班級爭光。班主任說:“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取得勝利。”比賽中,我們團結一致、堅持不懈,果然取得了第一名。

“人心齊,泰山移”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應該像《西遊記》中的師徒學習。樹立目標、勇往直前、團結一致,才能取得成功。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寶箱,名著更是寶箱中的精華,讓我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6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愛的就是《西遊記》。它光怪陸離色彩斑斕它又振奮人心。讀完《西遊記》最感動於孫悟空我驚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的'人。

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與一切進行鬥爭。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打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看似很熱鬧很精彩,我卻隱隱感到一層悲劇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無助單薄。人是無法與由這時代決定的宿命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搏殺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多留給後人一些精神糧食而去"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高呼一聲:時代整個兒脫節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為大多數人為了瑣屑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沒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麼。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們昭示了人的價值,英雄的浮士德則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麼呢,真正意義上的英雄總是出現在人類發展的時代交接點,在千年更替的時刻,人類不該對英雄主義精神漠然視之。現今社會太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了。

英雄——孫悟空——《西遊記》已不僅僅是一部名著更給我們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7

《西遊記》是中國著名的古典神話小說,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好書。它充滿了離奇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故事。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電視上接觸到它,每次看電視或看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並且每每讀《西遊記》,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沉浸在那精彩的故事情節之中……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這本書生動傳神地刻畫了他們是如何解決困難的,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認為最吸引我的是豬八戒。雖然有很多人都不喜歡豬八戒,認為他好色、貪吃、懶惰、愛貪小便宜等,並且沒有優點。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儘管他有很多缺點,然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我要在這兒為他正名。

我認為豬八戒有能吃苦、強硬、勇敢、單純、心直口快等優點。

且說豬八戒在高老莊時,文中描寫到:“他的模樣高高壯壯的,渾身都是力氣,幹活從來不費力,挑水劈柴扛糧食各種活都能,一人當三人使,而且幹活很勤快,沒有父母兄弟,沒有家庭負擔,除了食量很大,一頓要吃百十來個饅頭,其他都挺讓人滿意的。”這裡詳細刻畫出一個勤快、力氣足、食量大、吃苦耐勞的優秀人物形象,丈人也稱他為:“倒也勤勞,耕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這難道不是他的優點嗎?

在降妖途中,豬八戒儘管被捉走也往往是罵不離口,從不低三下四地向妖怪求情。他在強大的勢力面前不屈不撓,勇於鬥爭,對妖怪毫不畏懼。他也常常和悟空協力合作,打得妖怪紛紛逃走。

他心直口快,從不隱藏什麼,有什麼就說什麼,讓人深深地體會到它的豪爽、大大咧咧。

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他也值得我為它正名。聽了我對他的描述後,你們難道不這麼認為嗎?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8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博大精深,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書中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險阻,克服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幾乎每個人都讀過這本書。這個假期我重讀《西遊記》,則領悟到“什麼樣的團隊才能取得真經”這個道理。一個好團隊想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需要具備性格互補、有共同的目標及團隊的核心、團員的相互信任四個條件。

在《西遊記》中,四個人性格迥異,卻又能進行互補,從而相互扶持,最終順利取得了真經。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因打死妖怪被唐僧驅逐回花果山,按他剛強和不服管教的性格不會回到取經路上了。這時候就需要油腔滑調的豬八戒勸說他回來,甚至是靠撒謊把孫悟空勸了回來,不然後面說不定唐僧早就被黃袍怪吃掉了。再比如,豬八戒好吃懶做,在金銀角一難中豬八戒在巡山時打盹,就需要勤勞的`孫悟空來監視他。

《西遊記》裡,四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取得真經。如果有人動心放棄,整個團隊立馬會土崩瓦解,四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豬八戒就常嚷著要解散、分行李,多虧孫悟空還惦念著跟師傅取經,團隊才沒有解散。而團隊的核心毫無疑問是唐僧——三個徒弟的師傅,也是“團魂”。唐僧代表著團隊的目標,就是要取得真經,這支撐著他不被任何妖怪迷惑,甚至是想跟他結婚的女兒國國王。更重要的是三個徒弟都是被唐僧救的,與他有師徒之情,唐僧才是團隊的主角。要是唐僧動了別的心思,三個徒弟沒了支柱,也會各回各家。

師徒四人的互相信任也十分重要。如果四人各懷鬼胎,互不信任,也早就散了。比如火焰山一難,悟空獨自去借扇。假如豬八戒覺得他已經被妖怪抓走了,團隊裡沒有了最擔當的大師兄,自然也會跑掉了。

《西遊記》想象瑰奇,寓意豐富,裡面也塑造了一個最標準的好團隊。雖然現實可能不會如此,但越接近,團隊也就越完美了。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9

首次接觸《西遊記》這部國學經典是通過電視的演繹,每一幅畫面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而作者對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

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伕,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別人的討好,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傅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10

《西遊記》這本書由明代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流傳很廣。這本書十分有趣,曾被魯迅先生稱為“神魔小說”,林庚先生也稱之為“童心之作”,是四大名著之一。

全書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前7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8到第12回介紹唐僧,第13回到第100回是小說故事主體,講述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戰勝無數妖怪,歷經重重磨難,終於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號稱“美猴王”“齊天大聖”,是最受人歡迎的藝術形象之一。他本領高強,火眼金睛,還會七十二變。這艱難的取經道路上,他幫助唐三藏打敗妖魔鬼怪,為取經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眾多情節中,大鬧天宮讓我敬佩。如果我是孫悟空,無論多大事我也不敢大鬧天宮啊!孫悟空的`優點在於勇敢、善良,缺點在於他的暴力和衝動。

在全文故事中,我很喜歡“豬八戒”這個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錯投豬胎,長成一副大嘴大耳,呆頭呆腦的樣子。他雖然有很多缺點: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愛佔小便宜,說謊,貪戀女色,一遇到困難就嚷嚷著散夥。但是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時,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鬥,而且能幹髒活累活,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樸,能知錯就改,是一個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我認為,他的形象才更貼近一個真真實實的“人”。

這部小說也許更像一個勵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為了實現理想而披荊斬棘,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以超強的韌勁和鬥志,戰勝一切困難,直至到達勝利的終點。

總之,這本書蘊涵著許許多多的道理,相信你去讀一定會受益匪淺!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11

《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書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遊記》這本名著是明代吳承恩寫的,這本書主要講了唐僧以及三個徒弟取經路上降妖除魔,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天,取到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有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堅定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不同的特點,但都栩栩如生,我真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寫作的精妙之處。

其中讓我最欽佩的是孫悟空,他封齊天大聖,在花果山為王,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心保護唐僧,成功取回真經。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在他的身上還有一種我極其缺乏的精神——他敢於和強大的.勢力作鬥爭,這讓我敬佩。

書中寫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又讓我聯想到了他們執著、不畏艱險、頑強勇敢的精神,這的確是值得我學習的,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當初我為什麼不能堅持到底?也許這就是我們所缺少的,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就如這漫漫的取經之路嗎?充滿不確定性,充滿艱難困苦,充滿各種誘惑,我們應該要儘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完成它。不管做得好還是壞,我們都應該堅持不懈,不達終點絕不自暴自棄。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西遊記》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它是一篇長篇神魔小說,我每次去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所以它讓我百讀不厭,沉迷其中。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12

讀完《西遊記》,我感受頗深。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打過牛魔王、鬥過白骨精,用疲憊不堪的雙腳走了14年。這14年裡,不知趟過多少條大河,穿過多少片森林,翻過多少座大山,一路上斬妖除魔,歷經千難萬險,儘管如此,他們依然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最終取得真經。

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拿到經書後,在經過通天河的時候,老烏龜馱他們過河,可是由於唐僧沒有幫烏龜完成它的託付,老烏龜生氣地把他們連人帶馬一起丟進了河裡。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經書一本本撈上岸,卻發現經書全是白紙。

師徒四人很沮喪,八戒說:“看來如來不想給咱們經書,咱們還是各回各家吧。”可是大家覺得經歷了這麼多磨難在最後一步放棄太可惜了,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他們決定再回去求取真經。四人又風塵僕僕地趕回如來那裡,如來告訴他們這就是他們要經歷的最後一難,現在他們功德圓滿了,就把真經給了他們。我想如果他們在最後一刻沒有堅持就放棄了,他們可能會後悔一輩子吧。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次體育老師讓我們跳繩100個,跳繩是我體育中最不好的專案,我想跟老師說我肚子疼,可是最終我沒有說,因為我不想被這點困難嚇倒。於是我拿起跳繩開始練習,1個、2個、3個……當我跳到80個時,已經精疲力盡了,兩隻腳開始不聽使喚,腦袋裡有兩個小人,一個說:“堅持一下,就剩下20個了。”一個說:“放棄吧,反正老師也不會說什麼。”兩個小人爭論不休,最終,堅持打敗了放棄,我又拿起跳繩,81、82、8……終於,我跳到了100個。當時我心裡真是高興極了,我想如果當時我放棄,就永遠不知道自己也能跳100個啦。

像唐僧四人一樣,面對困難,咬牙克服,堅持到底,必取真經。

西遊記的讀後感 篇13

讀了《西遊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

一.做事都要處處留心,小心謹慎,不能粗心大意。比如第三十三章。唐僧聽到了“救命”便上前檢視,見一個女了被綁在樹上,剛想救她,卻被悟空攔住了,悟空告訴唐僧那是妖精,可唐僧不信,便把女子救了下來。可是,帶了女子走一段路,女子便露出了真相,變成了一個妖精,乘悟空不注意的時候,把唐僧捲進了無底洞,要唐僧和她成親。

二.做人不能驕傲,要謙虛。比如在第十八章中,金角大王想吃唐僧肉,便叫銀角大王去捉唐僧他們。銀角看見了唐僧他們,就變成了跌傷的道士,大聲呼喊救命,把唐僧師徒四人引誘了過來。銀角說他不能走路了,讓悟空揹著他走,悟空認出他是妖怪,揹著他就在唐僧後面慢吞吞地走,想找機會把他摔死,孫悟空以為這是妙計肯定行,便自以為是,在心裡暗暗自笑,可銀角猜出了他的.心思,便使出移山倒海的法術,調來了須彌山,娥眉山,泰山壓住悟空。見悟空不移步,銀角這是才露出本相,掀起狂風,把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捲進洞裡。

三.做人不能貪心,貪心對身心不好。八戒看見了兩個童子在吃人蔘果,饞提口水直流,嚷著讓悟空去摘。悟空來到隔壁,偷走摘果用的金擊子,跑到了後院,很快用金擊子敲下一個果子。不料,果子掉在地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悟空生氣地叫出土地神詢問,這才得知:原來,人蔘果一遇到土就會鑽進去。再打人蔘果時,悟空就用衣襟兜著,一連打下三個果子。回房後,悟空叫來八戒和沙和尚,一人吃了一個。八戒沒吃夠,又嚷著讓悟空再去摘。這說明八戒是個貪心的人,我們不可以向他學習。

標籤:讀後感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