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資訊科技

國小資訊科技STS教育理念探討論文

摘要:在資訊化時代,整合了科學、技術和社會三大主要元素的STS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基礎教育。為了讓科學技術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文章提出在國小資訊科技教學中運用STS教育理念,並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具體的教學策略。

國小資訊科技STS教育理念探討論文

關鍵詞:國小;資訊科技;STS教育理念;生活元素

興趣是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的內驅力[1],也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模式的初衷。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STS教育理念後,不斷加強對這種教育理念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先後將其應用於大、中、國小各個階段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加強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生的科技應用能力。STS教育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的組合,這種教育理念突出了科技與社會和生活的聯絡,是一種從實用角度出發的教育理念。它有別於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理念,其本質是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感官體驗過程,是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的重要教學途徑[2]。將STS教學理念運用到國小資訊科技教學中,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攫取生活元素,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是教育的土壤,教育的內容來源於生活。目前,國小資訊科技教學的主要工具是計算機。作為21世紀重要的生存工具,計算機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甚至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根據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資訊科技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問題,體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感受資訊科技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真正認識資訊科技及其功能。因此,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應從生活元素的攫取出發,並巧妙運用生活元素來增添教學的趣味性。目前,國小資訊科技教材中已大量運用生活元素作為教學資料。以福建出版社出版的國小資訊科技教材為例,國小六年級下冊主要介紹了LOGO語言的應用,涉及海龜、糧倉、冰箱、動畫、積木、機器人等日常生活元素。這些元素都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有些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學生對其的熟悉度與興趣度不言而喻。教師在教授這類課程時,很容易找到教學切入點,便於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從而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代入感,激發學習興趣。

二、注重能力培養,革新教學方法

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資訊科技教育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而並非只限於理論知識或個別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革新教學方法。所謂“教無定法”,教師的教學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二要充分展現知識的多元化和技術的專業性。對資訊科技教育而言,實踐教學環節必不可少:一方面,教師應注意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環節的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另一方面,教師應關注學生的適應性,即學生能否適應新的教學方法。根據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大綱的要求,Word軟體是國小資訊科技教育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內容。以“用Word設計生活中常見的‘交通標誌牌’”這一課題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多種資訊科技能力,筆者以教材要求的知識技能為基礎進行縱橫教學改革。橫向改變,即將教材中零散的自選圖形拼圖活動整合為設計各種各樣的“交通標誌牌”的生活化主題教學活動;縱向改變是將原來培養單一的Word軟體設計圖形的能力改進為培養多種能力,即多渠道蒐集和獲取喜歡的“交通標誌牌”圖形的能力、利用Word模仿處理和創意設計“交通標誌牌”圖形的能力、網路釋出小組創意設計和交流評價的能力。整個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學習前測的結果,採用了示範難點法、自主學習重點技巧法(微課為輔)、小組協作探究創意設計法、網路展示和互動評價法。修改後的教學內容更生動,生活氣息更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切入教學,使學生感覺到科學技術對解決生活問題的作用,大大改善了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印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當然,革新教學方法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瞭解知識,加速對知識的消化與應用。學生在主動參與生活化主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資訊科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與整合。

三、設定教學任務,激勵自主探究

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規定,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學目標要通過教學任務的設定來達成,而教學任務的設定既需要充分地貫徹教學大綱的.要求,也必須符合教學物件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訴求,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國小資訊科技教育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求較高,其教學任務的設定也應圍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這一主題。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要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資訊科技,更需要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資訊科技才能徹底地為學生所用。如運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畢業紀念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可採取分層設定教學任務的方法。學生能完成紀念冊、製作靜態PowerPoint簡報,即達到教學要求。對於更高水平的學生,教師可設定拓展任務,如製作動態簡報,在動態文稿中加入聲音、影象等。當然,在佈置教學任務時,教師還需注重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在公佈教學任務後,不急於引導學生完成任務,而是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自由組合,完成作業,並要求學生將製作步驟詳細記錄下來,參加評選活動。這樣不僅啟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意識,更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案例中,極為關鍵的一點是教師在提出教學任務後,不急於指定操作方法,而是先由學生自由發揮,當學生遇到困難主動求助時,教師再適時提供方向指導和建議。在最後的評比環節中,教師將成品質量、製作方法、合作探究過程一併納入評比範圍,切實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四、強化學習體驗,感受科學魅力

資訊科技教學的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國小階段的資訊科技教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應用技能,還需要開拓學生眼界,使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海龜畫冰箱”這一課將強化學習體驗、感受科學魅力的教學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冰箱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什,但要運用抽象的圖形將這個生動的物體繪製出來,對學生來講還是一件新奇的事。學生通過在計算機中輸入簡單的程式命令,即在螢幕上顯示繪成的相應尺寸的圖形。在繪製圖形的過程中,學生掌握海龜轉角與正多邊形的關係,並理解轉角的概念,體會轉角在繪製圖形中的作用,進而學會海龜繪製“回”字形圖案的方法,最終掌握冰箱動畫圖的繪製方法。由腦海中的圖形到計算機螢幕上的程式命令,再到螢幕上抽象的圖形圖案,最後生成一個冰箱,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體驗了視覺刺激,感受到了科學技術帶來的美妙體驗。總之,國小資訊科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在資訊化時代的生存能力的重任。今天,儘管資訊科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對國小生來說,要理解抽象性、符號性的語言,還有一定難度。因而,將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體驗的STS教育理念融入國小資訊科技教育,使國小資訊科技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貼近學生的興趣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資訊素養的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馬連霞.興趣:優化資訊科技教育的內驅力[J].吉林教育,2010(36):28.

[2]曹亞紅.淺談基於STS教育《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學習興趣的培養[J].中國小電教(下),20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