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合集15篇

設計4.2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古詩都不陌生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還苦於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合集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圖畫,想象古詩的場景。

3、感受古詩文學和意境的美,從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同時能理解課文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所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學方法:熟讀成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課前蒐集有關朱熹和陸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示兒》。請一個學生來背背,誰願意自信地站起來呢?

我佩服第一個敢於站起來的同學。對於第二首古詩的作者陸游,相信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下面誰願意來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詩人呢?(你真是一個會收集材料的學生)

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一首陸游所寫的詩。教師板書詩的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誰能來説説這個題目的意思呢?如果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冬天的一個晚上,陸游教他的小兒子怎樣讀書。)不知道“示”在此處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指示、訓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學們,你們看着這個課題時,你能猜出陸游會對他的兒子子聿説些什麼呢?

同學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那麼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你與陸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詩,進行教學。

1、同學們打開書本128頁,先把這首古詩讀通。

2、請一個學生來彙報自己的朗讀情況。集體再讀詩歌。

3、同學們,我們要理解古詩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通過熟讀課文理解)

同學們看來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幾個詞語的意思,大家可根據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詩之意。

(始:才。終: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同學們可以自己通過喜歡的方式來理解古詩,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間互相討論。

4、同學們經過學習,相信詩句之意已經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對作者詩中所寫意思的同學請舉手,你剛才猜對了哪一句?學生彙報。

結合學生説的過程中,導出第二句中:少與老相對。第四句中的:知與行相對。

同學們你看這團體的力量就是大,剛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們就把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詩意,相信同學們背起詩來更容易了。

5、請學生背誦,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詩,你們誰能説説陸游都告訴了他的兒子什麼道理呢?説到這裏,我不禁有個問題想向同學們請教:陸游是在告訴兒子,書上的知識無用呢?

四、自學《觀書有感》

同學們下面來我們再學習一關於學習方面的詩,同學們也可用上剛才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出示古詩《觀書有感》

五、佈置作業

課外蒐集一句你最喜歡的名言、警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勉勵自己勤奮讀書,長大有所作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構建閲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麼?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覆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彙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説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説。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麼?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4、背誦全詩。

五、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裏。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村居》。

2、説説詩意。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説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繫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後拓展練習。

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牆報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麼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看──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⑵ 換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願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説説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根據學生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學生們看着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範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 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裏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麼?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裏颳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練習背誦。

⑷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四、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五、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説一説: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複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唐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裏的什麼景象呀?(春天裏,同學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麼?(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麼不一樣?(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後面稍作停頓)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⑶ 上台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説一説要寫好哪幾個字?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學生描字,説──説哪個字最難寫?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餘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台評説。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後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遊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⑴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⑵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⑴ 自由記生字。

⑵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⑴ 師範讀。

⑵ 自願讀。

⑶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裏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説説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説你讀。方法:

⑴ 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 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閲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導入

1、説説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 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 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 交流學習收穫。

⑶ 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着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説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台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 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 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粧”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②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①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②説説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麼。

③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④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⑤練習背誦。

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抄寫《望天門山》。

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①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後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讀或背誦。

b.説説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c.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第二課時

複習鞏固

①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默寫《望天門山》。

②配樂情境朗誦。

想象畫面

①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説一説。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③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拓展活動

①交流蒐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②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c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小朋友,一起先聽聽他的自我介紹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後,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

⑵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⑶ 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⑷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字。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

指讀。

搶讀。

同桌互讀。

2、比賽:

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

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贈汪倫》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説説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

打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a、李白描寫自己要走了,汪倫來送行的一件事,從詩中的哪些語句你體會到他們二人比潭水還深的情誼?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感人的情景,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歎與感激之情。你能來朗誦一下這首詩嗎?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誇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背《贈汪倫》。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誇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彙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二、初讀古詩《過故人莊》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三、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裏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閒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説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牆外蜿蜒起伏;打開窗户對着屋旁的園地,舉着酒杯閒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四、總結全詩

這首詩用詞清雅,彷彿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齊讀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説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説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説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説:“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敍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認識亦、粧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2、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二、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1、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2、説説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麼。

3、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4、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5、練習背誦。

三、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抄寫《望天門山》。

四、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1、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後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讀或背誦。

⑵ 説説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

⑶ 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後雨》,默寫《望天門山》。

2、配樂情境朗誦。

二、想象畫面

1、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説一説。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三、拓展活動

1、交流蒐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2、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一、導入

彙報學生查找的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古詩,藉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

學生四人小組學習,相互解決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⑴ 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悦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⑴ 朗讀《草》時,腦子裏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⑵ 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4、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5、利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他們的故事。

3、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根據註釋自學、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25、古詩兩首》,齊讀。

誰知道是哪兩首詩?生交流。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首《贈汪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介紹詩人及汪倫、詩的背景

1、“贈”是什麼意思?(送給)

2、誰寫詩贈送給汪倫?(李白)你瞭解李白嗎?指名交流。

那汪倫又是怎樣一個人呢?誰來談談你對汪倫的瞭解?

3、李白為什麼寫詩贈給汪倫呢?這裏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後,我請你們來説説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你們還知道了什麼?

4、過渡:那麼,這首詩寫了些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詞語,讀詞檢查。

⑵ 指名讀詩,其他學生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⑶ 瞭解詩意:你讀懂了什麼?

四、精讀詩句

1、過渡:那麼,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把有關的內容畫出來。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4、指名交流,補充。

⑴ 一、二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欲”什麼意思?

② “踏歌”什麼意思?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麼。

③ 從“忽聞”體會到了什麼?

④ 誰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⑵ 三、四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麼體會的?

(“深千尺”:説明了什麼?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麼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麼?

“送我情”:這裏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 誰能用“即使……也”這個關聯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③ 感情朗讀。

④ 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5、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五、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還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師讀其中一首。

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查一些離別詩,我們在班會課上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讀得好?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六、佈置作業

改詩送給朋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裏?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説説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裏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説説,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着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説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説説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着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

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繫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2、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梅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歷來都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這節課,我們讀的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

補充板書:墨

2、瞭解詩人

説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經學過的課文《少年王冕》中我們就認識他了,誰可以向我們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王冕,字元章,號竹齋,元代著名畫家、詩人。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別號“梅花屋主”。)

3、如此愛梅的王冕,一生畫過許多幅墨梅,他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詩,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王冕為這幅墨梅畫所提的詩

4、解題

看着這幅畫,想想詩題“墨梅”是什麼意思?(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小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幅畫,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出示古詩,自讀

我們知道,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請同

學們試着準確而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

2、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釋古詩

1、同學們能把古詩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真棒!現在請你聯繫古詩,想想、説説王冕筆下的這株梅花究竟有什麼特點呢?

生交流,出示:生長地點 —— 洗硯池頭

形 態 —— 個個花開

顏 色 —— 淡墨痕

氣 味 —— 清氣

交流提問:

(1)王冕為什麼要強調“吾家”呢? (驕傲自豪)

生讀詩句

(2)出示墨梅圖

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素潔、淡雅、不俗氣)

(2)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

(3)請大家閉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裏,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誇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2、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呢?

板書:(素潔淡雅、高潔不俗、不要稱讚、不計名利)

現在你可以聯繫古詩的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説説這是一株什麼樣的梅花嗎? (生説詩意)

3、同學們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覺中都已經能把整首古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了,而且還為我們大家解釋了古詩中的一些字詞。但是老師覺得有兩個詞是值得提出來和大家重點説説的,出示“流”“滿乾坤”

流:流溢 滿:瀰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試着聯繫詩句,説説你眼前的這株梅花。

5、齊讀古詩

讓我們一起邊讀古詩邊想象這株“色淡氣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1、同學們,王冕之所以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色談氣清嗎?曾經有人用這樣的一句話來稱讚王冕:(出示)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聯繫你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也可是藉助老師提供的資料,同桌討論討論。

色淡——清雅高潔

氣清——淡泊清高、不計名利

2、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

3、讀着王冕的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王冕寫梅花色淡氣清,不在意別人的誇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其實是在寫自己品行高潔,不計名利)

4、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學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樣)

小結:對呀!(板書)王冕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這首詩表面是在寫墨梅,其實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們之前學習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這一類的古詩就是就是“託物言志”。

小結:一朵朵色淡氣清的梅花在詩人的筆下凝成的是一個個清雅高潔、淡泊清高、不計名利的人,我們喜歡梅花,就要學習梅花,像墨梅一樣只流清氣滿乾坤!讓我們記住“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最後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兩首古詩。袁枚的《所見》寫的是“意欲捕鳴蟬”的情趣。

楊萬里的《小池》寫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這兩首古詩貼近學生的生活,從不同側面表現了夏天的情趣。學習古詩,重在吟誦,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課的

教學重點可以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培養朗讀古詩的興趣。

2.認識“所、枚”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反覆朗讀,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學方法】

教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誦讀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多媒體課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樹林中,一個牧童騎在

黃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兒,歌聲穿過樹林飄向遠方。樹上的蟬“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2.教師引導學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幹什麼?

二、初讀感知,正確流利

小朋友們,有一個詩人叫袁枚,他看到這樣的畫面,覺得很有趣,就寫了一首小詩《所見》。

(板書課題)

相機學習“所、枚”。

1.教師範讀,感受節奏。

小朋友們,你們聽一聽,老師哪兒停頓長一些或者聲音延長一些。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試讀詩歌,注意詩的節奏與音準。

4.指名試讀,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生字:捕、蟬、閉、立、童、林、黃(1)帶拼音讀。

(提醒學生讀好翹舌音“蟬”,後鼻音“童、黃”,前鼻音“林”。)

(2)去拼音讀。

誰願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把自己讀得準的字讀一讀。(及時表揚激勵。)

(3)遊戲:我指你説。

一個小朋友隨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齊讀,要求迅速而準確。

三、再讀感悟,瞭解大意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小朋友們,讀讀詩,看看圖,你能説説這首詩的意思嗎?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就把它圈畫出來。

2.小組讀,合作學習,説説詩意。把不理解的詞討論討論;把詩的大意輪流説一説。

3.欣賞讀,結合圖畫,想像意境。

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觀察圖畫,體會詩的意境。

四、想像畫面,熟讀成誦

1.閉目想像。

小朋友們,請把眼睛閉起來,想像畫現,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兒,歌聲穿過樹林飄向遠方,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視着樹上鳴叫的知了。這種情趣,你有過嗎?

2.帶着這種情趣,有感情地朗讀。

3.練習有感情的背誦。

五、識記字形,練習寫字

1.教師再次出示會拼音的生字。

瞧,你們的好朋友又來了,還認識嗎?指名讀。

2.通過形旁理解字意來幫助識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動作有關:捕;木字旁跟樹木有關:林;蟲字旁跟昆蟲有關:蟬)。

3.通過猜謎引導學生識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騎牛寫文章

(牧);人才進了門

(閉)

4.讀詞語,造句子識字。

如:認讀:所有所以;放牧、牧草;關閉、閉路電視機等童———牧童———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唱歌。

5、教師示範,指導書寫。

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林”字左邊“木”字的捺變成點;“童”“黃”的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立”字下橫要寫長。“黃、童”筆畫較多,指導學生書寫時可以通過分解筆畫,化難為易。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所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袁枚的《所見》,你們會背誦嗎?

(齊背)

你還會背誦哪些古詩呢?

(指名背)

2.教師及時熱情表揚,導入新課。

哇,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會背這麼多的古詩。今天老師跟大家再來學習一首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池》,你們願意嗎?

(出示古詩)

二、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1.教師範讀,感受節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學生自讀,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試讀詩歌。

四人一小組,請小組長安排好讀的順序,其他組員聽一聽,評一評節奏與音準。

4.指明試讀,認讀生字。

課件出示:池、惜、陰、晴、柔、露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些字嗎?

(1)帶拼音讀

讀準翹舌音“池”,前鼻音“陰”,後鼻音“晴”,邊音“露”。

(2)去拼音讀

誰能像老師一樣帶領大家準確地讀一讀這些生字。

(3)遊戲:找朋友

老師把寫有生字的卡片發給小朋友。如:師:“陰”字在哪裏?快來和我做朋友。

生:“陰”字在這裏,我來和你做朋友。

三、再讀感悟,瞭解大意

1.自由讀,結合圖畫理解詩意。

(1)播放多媒體課件:

泉水悄然從泉眼裏流出,濃密的樹陰倒映在清清的池水裏,嫩綠的小荷葉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羣羣蜻蜓飛來立在它的上頭。

(2)小朋友們,讀讀詩,想想畫面。

你能説説這首詩的意思嗎?用筆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2.小組讀,合作學習説説詩意。

四人一小組,把不理解的詞討論討論,把詩的大意輪流説一説。

3.欣賞讀,結合圖畫,想像意境。

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觀察圖畫,體會詩的意境。

四、想像畫面,熟讀成誦

1.教師語言描述,激發學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裏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隻蜻蜓,有一隻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隻蜻蜓,面對這樣的景象,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2.帶着這種感情朗讀。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五、識記字形,練習寫字

1.教師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讀。

2.聯繫前面的課文,熟字帶生字,如:蜻———晴(同聲旁);怪———惜(同偏旁);陽———陰(反義字)

3.創造性識字,如:柔

(把矛放在樹上。)

4.讀詞語,造句子識字。

如認讀:可惜、愛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軟

池———池塘 池塘裏開滿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葉上跳舞。

六、總結全文

小朋友們,這兩天我們學習了兩首古詩

(揭題:古詩兩首)

標籤:兩首 古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