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財務管理

對財務管理學的認識

導語:財務管理是財會專業的一門主幹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對財務管理認識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對財務管理學的認識

  學科簡介

理財活動,由來已久。但由於財權的重要性和早期財務活動的單純性,理財活動往往由生產經營者或生產經營單位的經理人直接進行,所以,財務管理作爲一項獨立的業務工作形成較晚,而財務管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則存在的更晚。很長時期以來,財務管理學都從屬於其他學科。直到進入20世紀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西方、前蘇聯和中國的財務管理學才逐漸成爲一門獨立的經濟管理學科。

在西方,15和16世紀地中海沿岸一帶商業蓬勃發展,財務管理開始萌芽。18世紀發生了產業革命,過去的作坊、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方式,被工廠化的機器生產方式所代替,財務活動開始複雜起來。但當時主要採取獨資、合夥等經營方式,企業組織比較簡單,財務關係也比較單純,其財務活動大多由企業主親自從事。到了19世紀末期,隨着股份公司的迅速發展和托拉斯的建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所需資金大量增加,財務關係逐漸複雜,企業主已難以親自從事財務管理活動,開始單獨建立財務管理部門。這時管理的職能開始分離,獨立的財務管理工作也就分化出來了。財務管理實踐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廣泛的要求,財務管理理論也隨之得到發展。

  學科發展

財務管理工作是近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在作坊、工場手工業生產方式下,財務 活動比較簡單,財務管理工作與會計工作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產業革命後,特別是19世紀末托拉斯出現以後,企業的財務活動隨之複雜化,制定投資方案、籌集經營資金、對外提供財務信息,並對利潤進行分配,就構成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獨立的職能:籌措、使用和分配資金。單獨履行這一職能的工作即爲財務管理工作。早期的財務管理以集資爲主要內容。經過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西方企業經營者看到了只重視籌措資金管理的`嚴重缺陷,在財務管理中採取了許多對資金使用加強日常監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財務管理髮展到以監督爲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資本主義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又逐步轉向以事前控制爲主,在企業管理中形成較完整的財務控制系統。與上述發展過程相適應,財務管理學也經歷了以集資、財務監督和全面財務控制爲主要研究內容的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現代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

主要研究企業資本需要量的確定及其籌集、投放、回收、運用等問題,內容有: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概念的確定與計算、籌措資本的決策、投資方向的決策、股息決策、資本收益分配的決策、運營資本的日常管理。資本主義企業爲了保證盈利的實現和不斷增長,必須在把握資本與利潤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制定出自己的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相應的中、短期計劃,並組織其實現。現代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就是根據資本與利潤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組織實施、加強管理,以不斷提高資本的利用效果,保證企業經營者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能夠獲得穩定的不斷增長的利潤。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企業財務管理學在有關參與經營決策、實行預算控制和開展事前分析等問題的論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

社會主義財務管理學

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由蘇聯學者Β.Π.吉雅琴科(1902~1971)所倡導。其主要論據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財政的職能有所擴大,它包括生產領域中形成的收入與積累的分配關係和國營生產部門以及部分地包括合作社集體農莊生產部門新創造價值的初次分配關係。這樣,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企業的財務活動就作爲蘇聯國家財政的基礎,而納入蘇聯國家財政體系;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企業)財務管理學,也就作爲財政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獨立成爲一門學科。這種觀點認爲,國民經濟各部門客觀存在的、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並間接表現出這個過程的貨幣關係的總和,就是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建築業,農業,運輸業和郵電業,物資技術供應、採購業,商業,住宅公用事業和道路事業。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管理的職能爲:①以貨幣資源保證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週轉;②分配貨幣收入和積累;③對企業和各經濟部門資源的形成、分配和使用進行盧布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述觀點傳入中國。在一些高等財經院校逐步開設了以蘇聯教材爲藍本的“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課程。50年代後期,中國講授財務課的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國企業管理的實際,將“國民經濟各部門財務”課程改建爲“企業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改變有兩項:①理論上確立了企業財務的實質是企業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②實務上確立了對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和包括計劃、日常控制與管理以及事後考覈、評價等職能在內的全面財務管理。本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有:①企業固定資金管理;②企業流動資金管理;③成本管理;④銷售收入和企業純收入管理;⑤專項資金管理;⑥財務收支的綜合管理,即包括資金籌措、收入、耗費、收回、分配在內的廣義的財務管理。社會主義財務管理學是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運動理論爲依據,結合合理組織生產力和不斷完善生產關係的管理實踐,研究和掌握資金運動的規律,以提高資金使用的效果。

財務管理學按照其研究對象的不同特點,可以分爲盈利組織(主要是企業)財務管理學和非盈利組織(行政、事業等單位)財務管理學。

在中國,財務管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產生的歷史較短,它的理論體系、邏輯結構、研究對象和論述方法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它與會計學在理論、內容、方法等方面還有許多重疊之處。

  課程設置

從各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來看,其課程體系按層次構成基本上可分爲四種類別:

公共基礎課

是高校各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主要包括政治、體育、外語、計算機基礎、數學、軍事訓練、自然科學、人文素質等課,這些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專業基礎課

主要有西方經濟學、會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管理學、經濟法、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財務分析,設置這些課程的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專業課

是集中體現本專業特點的中心課程。通常又分爲兩種,一是專業必修課,有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學、投資學、計算機財務管理;二是專業選修課,有專業英語、資產評估、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工程學、資本運營、稅法。

跨學科課

爲擴展學生知識面而設的跨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審計學、計算機會計、會計理論專題、國際金融、財會職業道德專題、環境會計專題、會計制度設計、租賃會計、管理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專題等課程。

從這些課程的設置可以看出,各校都非常重視財務管理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爲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各校英語、計算機課程四年不斷線;爲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實踐性環節,如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按此種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毫無疑問其專業基礎理論紮實,有較強的適應現代科學日新月異變化的能力。然而,不難看出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深深刻着會計學專業的烙印,跨學科課程幾乎都是會計學專業所應開設的,這不利於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再則,同一領域的課程佔到總學時的80%左右,課程設置如此單一,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必然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標籤:管理學 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