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從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鄒平縣《今日鄒平》報社的記者部進行了將近兩個月的實習,報社記者實習報告。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此,感謝報社的各位領導和老師在我實習期間給我的指導和幫助,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實習的今日鄒平報社,是我們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作爲黨報,實施發揮着黨和政府的喉舌,傳播黨的聲音的作用。能夠在報社實習是我莫大的榮幸。

在這兩個月中,我出去採訪的內容涉及的還是比較廣的,政府會議、社會新聞、人物採訪都有接觸,感觸也比較多。第一,在記者業務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題材新聞的寫作方法。新聞寫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多練習。雖然專業不對口,但我們開設的《文書寫作》課基本上把各種文體都介紹到了。因爲是黨報,政府會議都要報道,所以關於政府會議的新聞每天都有,這種新聞的寫法也是最簡單的,掌握好領導人,會議時間和會議內容,簡單組織下語言就可以寫出一篇會議報道。我跟會的機會也是比較多(每天的會其實很多,天天都有,五個記者有時候每人跟好幾個會),這方面鍛鍊的也比較多。其實這種新聞根我們學校的網站上新聞很相像。我相信,在咱們學校網站上經常發新聞稿的同學們土過去做記者肯定會更有優勢!所以,在學校還是多參加下活動比較好,因爲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將來肯定都會有用,有些儘管當時看着沒有,但是在工作中各個方面肯定會有用的,實習報告《報社記者實習報告》。社會新聞算是比較難寫的,首先素材的來源就很艱難,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羣衆撥打熱線電話,還有些是個單位、各鄉鎮的宣傳員給我們提供。爲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不管哪一種提供方式我們都要親自去現場,親自採訪。比如我曾經跟着我們記者下鄉鎮,到農村去採訪專業養殖戶,那是個養狐狸的,一進養殖場,我就差點被狐狸的那股臊氣給薰倒,但是爲了完成採訪,還是在裏面泡了一上午。通過自信的觀摩,我們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們到急救室去採訪一生的工作,因爲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們就24小時蹲點,從晚上8點到第二天6點,救護車一共出診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場面我的腿都軟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須在場,我強忍着一直堅持到最後,也體會到了做記者的艱辛。也只有這樣寫出的稿子纔會真實生動。人物採訪也是經常遇到的,在我們縣城最近玩空竹的人們越來越多,我和吳老師抓住這一現象採訪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採訪的時候,一般的普通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首先我們就幫助這位高手減輕恐懼,就跟拉家常一樣,讓他慢慢放鬆,然後一步一步切入正題。採訪過程中,也是採用各種手法讓這位高手自己開口說(以下會提到採訪上的技巧),最終,我們完成了一篇不錯的人物採訪報道。第二,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說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同樣,面對不同的人羣也纔要選擇正確的溝通的渠道。在實際的實習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務溝通》課上的知識。比如,當採訪對象爲縣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由於零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所以語言也要幹煉,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明明白白的簡單表達出來。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最後要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這不僅僅使個人形象的問題,也是代表着整個報社,特別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羣衆和領導,更要注意自己的整體素質。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商務禮儀老師,交給我的一些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在我的採訪中給我了莫大的幫助。第三,不出去採訪的時候一般就在辦公室寫稿子,在辦公室要注意維護辦公室的環境,這時,譚書旺老師的《辦公室管理》和《祕書文檔》就派上了用途。報社的報紙特別多,由於人員多報紙總是很亂,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每天都及時分類放好,這樣就整齊的多了。辦公室的環境我也是按照課本上的最適宜溫度和溼度金蓮調製到最佳,讓大家用最飽滿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報社實習報告怎麼寫?能去報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筆都比較好,寫一份實習報告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我們還是整理出了一份報社實習報告範文,大家可以從這篇實習報告範文中,找到實習報告寫作技巧。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報社進行了爲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該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接受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知道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羣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羣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消息事件知道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繫新聞當事人,開始着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

因爲是放假時間聯繫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後來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繫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纔可以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爲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纔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現生活裏有很多學問。

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消息

因爲是電話採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心裏生怕被罵。無奈硬着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着登什麼更正消息,你應該再聯繫當事人,希望獲取新的消息,然後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子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可以將錯就錯,這不又可以有新聞出來了,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可以順帶出新聞。發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從就讀新聞專業以來,我一直嚮往每天在外面跑新聞的生活,可以見識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讓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無法體驗的快樂,大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

暑假的專業實習,我來到了北京青年報的本市熱線版,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做一名記者的辛苦和快樂,同時讓我對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一天到報社報道,看着北京青年報20層的大樓我真緊張了一陣,電梯上下的人們互相搭着話,聊得也都是報紙上的今天的好新聞,頭版的圖片如何如何。我感覺北青的氛圍一點一點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儘快融入到這種緊張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熱線版,熱線組的老師都很親切,老師告訴我:記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來報社,有活兒就直接從家去然後寫完稿晚上八點前發給編輯,工作就完成了。聽到這個我長出一口氣,暫時放鬆了,原來記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當我體驗過記者生活,才瞭解其中滋味。

編輯安排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接熱線。專門負責接熱線老師告訴我,接熱線基本是所有實習生的第一課。接聽電話,把事件重點記下來,最重要留下聯繫方式,以備日後記者和線人聯繫。但老師也告訴我說,記者一般會比較關注車禍爆炸等突發事件,但所有來電都要耐心的聽,然後做好記錄。在接熱線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能爲力,雖然是關注身邊的急事難事怪事趣事,但熱線組是無法切實爲市民排憂解難的,只能讓問題得到關注,但當市民需要切實的'幫助打來的時候,我感覺真的很複雜,也十分無奈,實習報告《大學生報社暑期實習報告》。這中間也確實接到一些有意思的電話,很多熱心市民關注北青報,關注身邊的生活。接熱線同時也提高我了與人溝通,篩選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舉些我接到的熱線之最:

最艱難的父親———一爲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經傾盡所有,現在家裏只能喝粥,急需醫藥費,求助紅十字無果。

最差勁的VEVA手機———最多一天接到4通電話都是反應VEVA手機質量太差,與電視購物上承諾嚴重不符,並且沒有售後服務。

最可憐的愛情失敗者——一名三十歲男子來電說,比自己小7歲的老婆和網友跑了,捲走了他所有的現金和存款,留下他和僅兩歲的兒子,他們甚至沒領結婚證。

最無厘頭的登廣告要求——一一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腳腳底板給商家作爲廣告展板,問爲什麼要用腳底板,他解釋人們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從而達到宣傳商品的效果…..

最有責任感的市民——一一體育大學已退休教師,曾經向有關部門反應多達30多次體育大學大門外有影響市容的殘破小房,一直無人管理,嚴重影響北京城市形象,願意帶着記者親自走訪。

最現實的線人——一——一因爲提供線索被採納後會有線索費,所以也就產生了一些專業線人,在熱線組最出名的要數馬先生了,他每次都會先問你有興趣做這條兒嗎?有的話我再告訴你……

最巧合的來電——————有一位女士來電指名找我,說我 和老師做的那條新聞就發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負責接熱線,她說感謝你們對這問題的關注,當時我真是感覺好奇妙。

在接熱線的半個月裏,我確實感到,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新聞的敏感性還不夠,有時普通市民有着更細微的觀察力,他們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的問題,苦於找不到解決的渠道,求助於媒體,說明他們是很信任並且依賴媒體的,我也感到隱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覺得自己的能力其實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話語,也只能幫他們記錄下來,而後編輯看了熱線記錄又會因爲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棄,很多的最後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終。間接的幫助也是無法給予,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後,是否還能堅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夠多些理解,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然後媒體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哥,許久未見,你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模樣,這些日子,你經歷了什麼,只有自己清楚明白。第一次看見你的憔悴模樣,我不忍心多問。

你我都逃不過長輩似是而非的關心,凡是有一丁半點不盡人意的地方,可能你我早就成了他們口中的“不懂事的晚輩”。他們口中流傳着我們多麼多麼地不懂事,呵呵,誰讓我們偏偏生在一個這樣“恪守規矩”、人丁衆多的家庭呢?半年以來,你生活得怎麼樣?我。……不太相信他們口中的傳聞,也討厭他們矯揉做作的神態講究着……着實浮誇得很,一句話不知流傳到哪兒就變了一大截味兒。

而偏偏身旁多得是這樣的人,我不願通過耳朵去了解什麼。我只知道他們口中的你和真正的你是大相徑庭的。每年過年你都會回老家走上一遭。每次你回來都要接受幾次親戚們的輪流口水杖。但你還是很開心,寧願他們在背後說你的不如意。我知道你很累,從小到大,我最羨慕的就是你。無論多麼累,都會擠個笑臉給那些外人看。

一直學習成績優異,優異得出乎天際。今年,你很少回家了,家人們擔心你,尤其是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但願,你過得很開心。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5

xx年3月23日,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潘未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xx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6

三峽之行結束後,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願者,而是去中國教育報開始爲期一個月的實習。

爲此,我錯過了8月1日陝西省境內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爲此,我也沒有能和家人、朋友過多地相聚。

但是因爲提早來了三天,我有了兩個發表文章的機會。禍福相依,孰能辨之。

歷數在教育報實習的一個月,除週末外早上七點半起牀,趕九點半到報社,下午四點半之後就可以離開。有兩天請假,一週休假,一天採訪,算來在報社的日子不過13天而已,真正實習的時間,就是15天。這十五天裏,我發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兩個版,有一個版由於粗心數錯了行,連累了高老師和排版工作者週六回報社改版;採訪兩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園採訪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學校用英語採訪一位外國奧運志願者;撰寫一份策劃,關於高校學生媒體的情況。目前這篇大稿還在醞釀中。 一個月裏,我認識了徐老師、高老師、兩位張老師、石老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還結識了幾位實習生,他們現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個月裏,我接觸到正規的報社工作,看到了規範化的運作流程。關於報紙的收穫,雖然不多,但也相當受用。

1,定位

教育報的定位是面向全國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內容都是針對知識精英提供他們的所需。如此一來,中國教育報成爲了教育行業的領跑者。專業化,是教育報做強做精的制勝法寶。也許中國教育報的發行量不如中國青年報大,知名度也沒有中國青年報高,但是它的廣告收入和記者待遇,確是遠遠好於前者。正是因爲定位準,才容易出奇制勝。相反,如果和其他報紙一樣都做大綜合,競爭太過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實在不那麼容易。

橫向定位於教育行業,縱向還要定位於主流媒體。既然是主流媒體,那麼重大事件、主流聲音就絕不能缺少,否則就是將自己邊緣化。所以汶川地震、奧運會這些所有媒體都在報道的事件,教育報也出了若干個專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經緯座標精確定位之後,接下來便是細分工作。文化週刊一週四五六日出版,每個版面分別定位爲“人文焦點”——關注教育周圍時代文化現象,“人文博藝”——培養知美愛美文化情懷;“人文文史”——爲教育提供人文常識;“人文筆記”——記錄教育時代的心靈和生活。 我第一次對定位和口號的感覺如此清晰。人文焦點記錄文化新聞和學術事件,人文博藝是陽春白雪的琴棋書畫,人人文史介紹歷史故事和文化常識,人文筆記則刊登教師們的感悟和點滴。這些文章的起點都非常高,因爲精品的層次都是在大衆文化之上的。

2,策劃

每一次出報,都涉及到精心策劃。這個選題不能陳舊,不能淺顯,更不能離羣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劃都被否了。有過豐富媒體經驗的人,總是一眼就能看出這個選題的時效性與實施難度。徐老師說,當記者最難過的坎,也就在與策劃選題。因爲能做記者,筆頭功夫都一定不成問題,差異就在於能否找到好的選題。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選題經驗,現在看來還是差幾個層次。

每一次選題策劃好準備實施時,教育報都會做出一個書面策劃。即便只是一個版,幾篇文章,也會有詳細的介紹: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這些文章和整版主題是什麼關係。縱然精短,但也能夠幫助所有參與者明晰方向。

3,採訪

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新聞,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實踐經驗。所以採訪,也都是憑着感覺來。以前在青人有過爲數不多的幾次採訪,都是很簡單的確定主題設計採訪提綱,然後約學校的老師進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課堵在老師門口隨便問兩個問題。而在教育報的兩次採訪,讓我深刻明白了什麼叫採訪。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7

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xxx,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習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8

匆匆來到物流報社實習差不多一個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寫出來。尤其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載,顯得是那麼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號,在慈總介紹下來到了現代物流報社,邁進編輯部的第一感覺始終記憶憂新。從同事(應該說是老師們)的熱情、友好到工作環境的清新、和諧,讓我由衷的感到溫暖,一種毫無束縛、毫無壓力的優越感讓我喜歡上這裏。

在韓主任的帶領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見習生涯。

首先,深入瞭解報紙定位很重要。現代物流報(我們主要負責鋼鐵物流),顧名思義,所謂物流,通俗講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等功能的集合過程,而鋼鐵物流正是特指鋼鐵產品的流動過程,我們關注的正是這一流動過程當中的最新信息,從生產原料供應到走向市場,從企業舉動到市場需求等一系列的動態信息。

剛到報社的我,對這個定位並不是很明確,在韓主任建議下,我幾乎費盡一週的時間大量翻閱近期的報紙,以及我報的數字報,新浪財經頻道、中國聯合鋼鐵網。

當然,爲了補充專業方面不足,我還閱讀了《專業採寫報道》、《經濟採訪》、《現代物流教程》、《宏、微觀經濟學》課本。

看到大篇幅的鋼鐵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類新聞,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報》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教育新聞,都是一些比較大衆化、通俗類新聞。而我個人認爲,擺在我眼前的報紙,很明顯是專業性、深度化經濟報道。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轉變青年報那種採寫、報道理念。

我開始了細緻的研究。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主要在週二、週四出版。一般情況下,週二,一到三版分別是頭版要聞、新聞評論、專題報道。以及後面的論壇、產經、業界企業、等固定版,當然還有談經論道、行業組織、論壇等不固定版面。週四,一到三版,基本無變化,除外,還有固定版面藍海、市場板材、建材、有色金屬等等。

我個人工作主要是輔助韓主任的“藍海”版塊,藍海總四個版面,包括上下游產業鏈、電子商務、金融等。

見習第一週,趕上了畢業典禮、頒發學位、離校找房子等,這一週說自己懵懂,除對報社工作認識外,很大方面來自大學生畢業後的那種喜悅、感傷、失落等複雜情感的交織。

中間的學習到再認識

望着一個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踏上離去的列車,曾經的微笑,今日的離別。一種力量激勵我,要奮鬥、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種頑強意志。

我發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鋼鐵上游產業鏈煤炭方面新聞《鋼性需求拉動煤炭價格鋼企成本壓力仍將持續》。一開始,只知道煤炭價格一時期出現暴漲現象,隨即成爲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

後來,通過網絡瀏覽、閱讀煤炭等相關動態新聞及分析報道,終於在閱讀中找到了煤炭和鋼鐵的切合點。主題定下來,接着採訪就是問題了。

傳媒業內的“七份採,三份寫”可以突現出採訪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採訪這一重要環節,就是“閉門造車”式新聞,尤顯空洞、不真實、無現場感、無說服力。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着手採訪工作。

第一步,聯繫、搜索採訪對象。由於剛從事這方面工作,人際圈不廣是弊端。通過網上大量聯繫煤炭行業專家,最終約到了銀河證券研究員、博士後田書華老師,後來才知道他可謂是煤炭業界領頭人。

第二步,擬訂採訪提綱,其實大多時候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預約好田博士後,我開始起草《採訪函》。具體包括禮貌用語、涉及採訪問題要簡潔、深刻、明確,最後的落款、署名等細節問題。《採訪函》一定要提前發給採訪對象,並標明要求回覆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視了這一問題,直到報社馬上排版、截稿時才收到回覆,連忙編輯稿件,費事費力。

第三步,等待回覆的同時,我及時關注這方面相關新聞,以防新聞“復現”,失去首次報道性。同時,我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電話採訪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對大多的看法、觀點進行了解,必要的觀點納入編輯寫作範圍。

第四步,編輯稿件。從採訪的內容裏找“亮點”。找能脫穎而出的話語,來直接引用。在採訪田博士後時,田博士後明確提出了:“XX年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爲煤炭淨進口國”的觀點,抓住這一點來引申報道,提升報道影響力。

但是,在這第一篇稿件的採寫過程當中,我忽視了對鋼鐵的重點採訪。這是報紙的宗旨,作爲鋼鐵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須時刻以“鋼鐵”爲核心關注對象。

煤炭,這篇稿子後來經過韓主任添彩增色,順利刊登。

接下來的《原油綁架全球經濟上漲趨勢短期不改》,從收集資料到採訪,寫作,準備了也差不多一週時間。但這一週讓我感覺不錯的稿件是後來花費不足一個小時的《電煤價格干預政策合理嗎?》。起先是從田博士的一篇《煤炭價格不應該》約稿而展開的,隨後找到各大證券研究所發表的不同觀點。經過精心整合,對同一問題的大談論的報道形式出爐,此稿雖然是一篇綜合報道,但是刊發觀點鮮明,時機得當,很有實際指導意義。

後來,稿件配發評論及時發表。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9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報》實習了一個月,真正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收穫頗豐。

我的指導老師是大河報西區記者站的主任,是報社人員的老資歷了,主要負責綠城新聞這個部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第一次隨老師出去採訪是去鄭大一附院,採訪一個因路況問題摔成重傷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師提醒我要好好記錄信息,因爲寫新聞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後回報社,老師要我寫800字左右的稿子給她,因爲第一次寫採訪稿件,一時不知如何下筆,一篇稿子我居然寫了快一個小時。老師只花了10分鐘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後老師說,以後寫稿要抓重點,不能照着資料全盤照抄,儘量寫的通俗易懂一點。當時覺得很慚愧,上了,卻連這種簡單的稿子也寫不好,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月裏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後來跟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意觀察,老師經常對我說,當記者是很辛苦的,剛開始別指望別人能給你好臉色看,很多人都不願意配合記者的採訪,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找到有價值的新聞。剛開始的時候和老師出去還沒什麼體會,而後來幾次出去採訪的時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記者的辛苦。七夕節那天老師要我去各大商場去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我在一些百貨商場轉悠了半天,問了幾家家珠寶專櫃和一些餐飲店,他們全部都拒絕我採訪,直接說不想回答我的問題,不想透露之類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受打擊,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家專櫃願意接受我的採訪我才勉強完成了任務。我以前覺得記者走到哪裏別人都會畏懼三分,畢竟是“無冕之王”,是人民羣衆的發言人。但是現實是現在很多人對記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記者亂寫,寫負面新聞,有的則是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記者不光是要會如實的發覺新聞、寫新聞,更要學會跟人溝通,學會交際,才能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採訪的時候,一般的普通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我們首先就應該幫助被採訪者減輕恐懼,就跟拉家常一樣,讓他們慢慢放鬆,然後一步一步切入正題。採訪過程中,也是採用各種手法讓被採訪者自己開口說。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說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同樣,面對不同的人羣也纔要選擇正確的溝通的渠道。比如,當採訪對象爲縣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由於零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所以語言也要幹煉,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明明白白的簡單表達出來。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最後要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這不僅僅使個人形象的問題,也是代表着整個報社,特別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羣衆和領導,更要注意自己的整體素質。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商務禮儀老師,交給我的一些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在我的採訪中給我了莫大的幫助。不出去採訪的時候一般就在辦公室寫稿子,在辦公室要注意維護辦公室的環境。報社的報紙特別多,由於人員多報紙總是很亂,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每天都及時分類放好,這樣就整齊的多了。讓大家用最飽滿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一個月,但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新聞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到做一名好記者的不易,每一則新聞裏都有這些記者辛苦的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爲了跑一個新聞連飯也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才能每天及時瞭解到社會上發生的事,瞭解新的資訊。經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爲一名優秀的記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0

在學校裏原本以爲學習理論知識就夠了,可是在暑假期間經過十天的報社實習,才發覺了理論與實踐是有代溝的。深深體會到將理論用於實踐的重要性,而且還要知道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是否相關,也只有真正在實踐中知道所學習的是否實用。

在短暫的十天實習,我唯一的感覺:自己現在做的書本上都沒有遇到過的。像我新聞傳播專業最適合幹報社的工作,這是我當初的觀念。但是我進入報社實習的不是去.訪,也不是寫報道,而是報紙排版。這是一份比較燙手的工作,我剛開始還想以沒有學過報紙編輯爲.由拒絕實習。可是實習的機會是通過關係層才爭取到的,怎麼可以放棄呢?再者,不會的事情慢慢學就會了。於是我硬着頭皮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

實習的第一天,我滿懷好心情去報社。走進編輯室,遇到的是一張張新面孔,我的難題來了:如何和同行相處融洽?幸好在學校期間,人際交往還算,懂得爲人處世,待人接物原則。實習老師叫我熟悉環境,先把工作組的人交流交流。當然,我的實習一天,就在和報紙排版組的人員交談中結束。我的收穫就是,人際關係處理好的話,爲我接下來的實習會帶來方便。

實習的第二天,熟悉環境後,今天我就要真正進入排版工作。可是,實習老師又拿出一大堆的報紙和有好幾本關於排版的書放在我面前,囑託我半這些資料看了,不要那麼心急做排版工作。看來我的工作量還是蠻大的,我也沒有怪老師的.由,於是耐心地看起她所給我的資料。看完那麼多的報紙,我才發覺原來排版並不是我想象中簡單,這些都是一些排版出錯的報紙,應該總結,避免歷史性重複錯誤。關於排版的書我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通過閱讀初步瞭解排版的流程。

實習的第三天,我認爲應該可以讓實習老師讓我操作排版的過程。老師佈置我的任務是要我自己瞭解計算機排版的初步知識。令我可喜的是我業餘所學的計算機知識終於派上用場了。所以今天任務提前完成,由於我對計算機的操作較熟練,老師非常的的欣賞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師和其它的工作組人員在計算機上精心的製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話,明天自己上場會出醜的。時光在我看着他們不斷地敲擊鍵盤,移動鼠標中流逝,這天又過了。

實習的第四天,我才真正開始我的主旋律??報紙的排版。我將自己近來幾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今天的報紙排版中來。老師說我的統籌觀念還是比較好,有一定審美情趣,尤其是對一篇文章的.個擺放結構有獨特的視角。頭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後一版的內容報道也沒有出現偏差。但是毛病也不少,圖片與文字沒有處理協調,對新聞稿的主次性沒有很清楚。這一天我就在不斷的改進中度過的。

實習的第五天,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報紙是通過自己的手出來的,無比的喜悅。今天我的主動性也比昨天強了,在同一工作組的人員們也都特別照顧我,幫助我度過一些難關。今天的工作量明顯要比昨天大,因爲這是週末版特刊。我的工作不是佔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們講講我的意見與建議,而且有寫時候計算機操作還需要我的光顧。.天下來,人比較累呀,可是學到了許多新知識,這是對我辛勤耕耘的回報。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重複着類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暫的十天實習,讓我感覺到理論與實踐會有代溝,怎麼樣纔會讓代溝越來越小呢?最好的辦法在實踐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1

即將大三的我,暑假裏經家人聯繫,來到xx報社·xx,做一名實習生,我的暑期實習報告。從第一天沒有歸屬感地坐在角落翻報紙,到現在翹着"二郎腿"在編輯部一臺電腦前寫實習報告,一個月實習期就這麼過去了,深感時光飛逝,認真做事,時間就是過得快呵!通過這一個月在報社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首先,我熟悉了一些新聞採寫的知識。因爲我不是學新聞專業的,所以在採訪這一環節上沒有太多經驗,經過一個月實習,在指導老師尤黎明以及另一位實習生xx的幫助下,通過前後六次採訪,我學到了很多相關知識。能學到知識總是在得到教訓之後。

記得x月x日那天,去採訪"原棉紡廠停水事件",上午8點半,我和xx趕到現場後,對去居委會反映情況的羣衆以及居委會相關工作人員大概採訪了下,照了一些照片,就覺得素材夠了,急衝衝回到報社準備寫稿。回到報社,尤老師問了一句:"你們進到居民家裏了嗎,不實地調查透徹怎麼就可以寫稿子了呢?",我們一下子泄了氣,只得返工,影響了工作效率。後來蹲點抓拍"交通違章"照片那次,我和韓天就很認真地用了兩天時間,對三門峽各個重要路口都進行了實地調查,最後寫圖配文之前,採訪了一個交警,問清了有關交通違章的名詞後,纔開始動筆,。在寫稿方面,經過多次親身體驗,我明白到,寫稿子和寫文章是有很多不同的,寫稿子需要高度凝練、高度客觀。寫《暑熱裏,有個熱詞叫"中招"》第一稿的時候,我洋洋灑灑地寫了三千多字,很過癮。隨後和尤老師在一起改稿子,因爲我的不夠凝練、不夠客觀,反覆改了四、五次,字數壓到二千字,才符合要求。後來寫《民營書市風光不再》的時候,我就很客觀凝練地順利完成稿子,看到後來報紙登出來的和自己原本寫的沒差多少內容的時候,感到很開心。其次,我學到了一些其他很重要的知識。只要不是宅在家裏,總是會學到很多東西的。和韓天出去採訪的時候,喜愛攝影的他會時常會講一些有關攝影方面的知識;跟着x老師和xx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謹慎開車的x老師總是會讓我學到一些開車的知識;去黨委辦公室複印材料的時候,我學會了如何使用以及修理打印機的知識…這些社會經驗的獲得,無疑對我今後的生活、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明確了自己以後的從業方向,就是做一名記者。在來報社實習之前,我是不太明確自己今後的職業規劃的。雖然別人問起來,我都說"我想做記者",但是底氣不足,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不擅長這門職業。通過這一個月的實習,在不斷地採訪、寫稿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越來越覺得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做一名好記者。有了目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開始覺得未來的一切都會很順利、很美好。實習期結束了,我的生活還在繼續,對待今後的生活我會很認真很努力。感謝這一個月來,幫助過我、影響過我的"老師"們,祝你們今後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標籤:報社 實習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