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關於在報社的實習報告模板集合7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在報社的實習報告模板集合7篇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從1月18日開始到現實,已經差不多4個月了。在這100多天的日子裏,見過了很多人,也經歷了很多事。這些人和事,都讓我體現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但同時也存在那麼一羣人,他們善良,他們有理想,有激情,他們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正因爲有了這經歷,使我逐漸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學生轉變成一個社會人,儘管轉變的過程很痛苦,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很感謝學校和報社給我提供了一個到社會中磨練的機會。

春節前夕,剛剛完成期末考試,因爲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另外三位同學就來到了《深圳晚報》實習,而年級裏其它同學都要等三月後纔開始實習,我們比他們足足早了一個多月。對於深圳這個大都市,我們四個人都很陌生,儘管我們都生於廣東。因爲時間緊迫,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就匆匆忙忙地來了。那時候,對於哪裏能就餐,哪裏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條件都不清楚就趕過來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我們義無反顧。

1月18號那天,我們四個人在上海賓館下車,把行禮放到一個同學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後,下午我們就來到福田區商報路商報大廈19樓報道。剛好在一樓就碰到了晚報綜合辦公室主任,帶我們上去填完表後,我和其中一個同學被分到了社會部,其他兩個同學一個在政文部,另一個在文娛部。之後,大概晚上6點,我們開始找房子。來之前對深圳一點都不瞭解,大家以前也從來沒有在外面獨自租過房子,幸好有一個同學的朋友一直都在幫忙張羅,晚上約9點的時候就找了一個滿意的地方。於是,我們幾個人就在那間狹窄的房間住了將近四個月,當時我們全部的家當就只有衣服。

社會部是報社裏最大的、人數最多的一個部門(包括熱線組)。正因爲我們報的是社會新聞(包括突發新聞),經常要到各個地方跑來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個部門,同時也是最鍛鍊人的部門,我非常有幸來到這裏。1月18日報到的那天是星期五,報社全體員工剛好要在週六、日到東莞開年終大會,部門一位副主任和熱線組幾位同事交代了關於工作的一些細節後,我們被告知1月19日(即報到後的第二天)就要開始上班——接熱線。

對於我們部門來講,熱線組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幾乎所有突發新聞都是首先通過市民打熱線電話報料,然後對於那些有新聞價值的事情,我們再通知記者出去採訪。接熱線電話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並且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對以後正式採訪都非常有幫助。首先要把報料人所說的事情記下來,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結果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有些報料人自己對事情的經過不是很瞭解敘述也不祥細,所以我們就要多問,通過報料者我們能瞭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時候報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對我們來說有很大作用,倒如發生了車禍,傷者被送到醫院,而報料者就是醫院裏的醫生,那麼說明這個料可靠性很高,因爲平時我們也會接到一些假的料。我們每天接到的每一條報料都要打進電腦進行統計,開始還不能邊聽電話邊輸入,於是就先把關鍵的地方記在紙上,然後再輸進電腦。這跟我們採訪時記錄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關鍵部分(關鍵詞)記下來,回去後再根據這些筆記寫成文章。

接電話的同時,在空餘時間我們就看報紙,包括《深圳晚報》和深圳其它幾家報刊。除了解每天發生的事情外,還要注意報紙上文章的結構和寫法,特別是要注意本報記者是如何寫文章的,因爲我們在這裏實習,以後寫文章就要符合本報的風格。因爲記者平時都要在外面採訪,在報社的時間一般不多,開始時我們都難得見一面。接了幾天電話後,終於有機會跟記者出去採訪了。

部門裏有個比我們早來半個月的見習記者,因爲大家年齡比較相近,於是開始就跟着他到外面採訪。記得第一次跟着出去採訪是在1月21日,某小區一住戶陽臺上的玻璃因太陽照射原因會突然碎裂,而樓下剛好就是一個花園休閒區,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裏,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後果將很嚴重。我們到現場看了一下情況,採訪了住戶和該小區物業管理,聽聽雙方的說法。採訪完後,記者說這個稿讓我寫,但想到自己纔來3天,沒什麼經驗,怕耽誤了事情,最後還是沒有寫。當然,任何事情都要邁出第一步,從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師合寫第一篇稿,以後就越寫越多了,再後來就有了獨立採訪和獨立寫稿的機會。

跟其它部門不同,我們部門歷來都不會給實習按排固定的老師。按排一個記者作爲固定的老師或許在平時能給實習生指導和意見,但這樣也會使得學生集中寫同一類型的稿,因爲每個記者都有固定的一條線,並且這些指導和意見也是單一的。但是,作爲報社的一個記者,特別是社會部的記者,平時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情,知識面要非常廣泛,要有豐富的常識。雖然我們沒有固定的老師,但其實部門裏每一個記者都是我的老師,在這四個月中,部門裏每一個記者我幾乎都試過跟他們出去採訪或者完成他(她)們交代的任務,所以也接觸了很多東西,去過法院、檢察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爲記者,“公檢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觸了很多人,上至政府官員,下至平民百姓,中至企業老總。除此之外,作爲社會部的記者,還要掌握如何採寫包括違法建築、交通管理,社會治安、勞資糾紛、消費維權和環境保護等各種各樣的新聞題材。

雖然沒有固定的老師,但在這裏我跟得最多的就是華祥名老師,華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他教會我如何寫“公檢法”的稿件,後來也把任務交給我,放手讓我獨立採訪、獨立寫稿。記得在2月21日,我們爲了完成關於沉香樹被砍的稿子,連續兩天去了梧桐山;爲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樹,不顧危險,在下雨天去爬超過75度的山坡,最後終於找到了。稿子完成後,也發了一個整版。第一次暗訪也是華老師帶着我的。2月19日,我們要暗訪一個非法的異地違章代理繳費點。在網上查了一些資料後,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個電話過去確認這個非法代繳費點是否還存在。等我們到了那個點後,一進門店主就問我們是否記者。當時我們都楞住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打電話過去確認時我用的是熱線電話,號碼是公開的,網上可以查到。當然,我們都否認是記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費,後來暗訪還是成功了。雖然開始有一個很大的失誤,但從這件事上,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錯了第一次便不會錯第二次。作爲記者,首先是要學會保護自己,其次纔是寫稿。這是都是華老師教會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謝他。

實習後,才知道媒體工作跟書上的所說內容有非常大的區別。採寫工作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絕對不能紙上談兵,要勤於跑腿多積累經驗,要知道每一種文章的風格,要學會寫每一種題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麥克盧漢是誰,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區別;可以不知道什麼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麼叫故意殺人,什麼叫故意傷害。豐富的知識和常識對媒體從業者來說很重要,因爲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接觸各行各業的人,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實習期間,總共發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記者合寫的,有寫完後讓記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獨立採寫的。除特殊情況外,每天幾乎在9點半前就到報社,晚上基本上11點後纔回去。爲了工作,曾經在報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幾個晚上;爲了完成採訪任務,也試過多次餓着肚子一整天。記得在4月20日,因爲下雨的緣固全身都被淋溼了,鞋子當然不能倖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採訪任務,就立即跑去採訪了。等採訪完回來寫完稿,發現鞋子已經幹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學校住宿外從來沒到外面住過,來了深圳之後,我們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電費、管理費等等,一切都要自己處理。我們同學四個人,就在一間狹窄房間裏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個月。XX年初鋪天蓋地都是雪災的信息,這個冬天是幾十年來最寒冷的冬天,而我們每天卻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來洗澡,因爲根本就沒有熱水器,也就沒有熱水,當時我們房子裏唯一的家當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這段日子裏,我們不僅鍛鍊了新聞採寫能力,提高了對新聞的敏感度,還學會了在社會上如何跟別人打交道,並且還煉就了獨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後出到社會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非常保貴的財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認識了一羣亦師亦友的記者,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時刻影響着我,令我變得更加成熟和優秀。我非常有幸認識這樣一羣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當然,在實習中我也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缺乏跟別人溝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實際採訪中抓住關注問題,在寫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調查某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問題。因爲掌握不好說話的方式,在採訪一個工作站的站長時大家出現了一些矛盾,並且在接二連三的採訪中都沒有問到最關鍵的問題,最後搞到雙方有點不和。同時,也因爲沒有工作證這個問題,對方一開始就懷疑我的身份。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說明我還是沒有考慮周全,也缺乏跟別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說的關於暗訪非法規章代繳費點那個失誤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以後我會改正自身問題,彌補自身的不足,這對我以後走出社會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謝學校和報社給了我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使我終身受益!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兩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剛進報社聽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做新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想多感受。當時理解的很淺顯,但通過這兩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含概的東西很多。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在我現在的理解,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報社的總編室裏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纔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爲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爲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舉個例子,有一期的瀟湘晨報專門做了一個關於老百姓看病的專欄,記者暗訪了湖南幾個區域的大小醫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達189元。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晨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點,寫出了大量不爲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在實習期間,我作爲記者,走遍了長沙的大街小巷、鄉鎮村莊,走高樓、下小巷,用文字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在這期間,翻閱了大量的關於政治的、社會的、生活的資料和報刊,對於社會各個層面的現狀有了十分深刻的瞭解。在採訪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這兩個字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爲記者,要善於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採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裏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於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除了要善於交流溝通外,善於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聞來說,如何通過自己的思考豐富新聞的內容,增加新聞的深度是記者顯現功力的地方。另外還要善於分析材料。舉我採訪打擊假冒僞劣商品、保護知識產權的例子,當時接到任務是隨工商執法人員去查處步行街,後來在採訪回來的時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這樣的素材去做新聞的話很單一,關於打假這樣的新聞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豐滿的話頂多只是作爲一條簡訊來播出,這樣的新聞又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所以我就主動和工商部門聯繫,尋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經過努力,說不定可以找到關於假酒的,假閥門的,假調味品的等等,這樣的話這條新聞的素材就豐富多了,最後雖然沒有做爲新聞節目播放出來,但我的想法和提議都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與贊同。我想還是比較成功的。主要是從中學到了經驗,長了見識。

實習的這段時間,除了採訪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寫作了,兩個月的採訪經歷讓我更加的成熟和穩重,讓我的內心更加的豐富,所以我很感激這兩個月的時光帶給我的採訪經驗。採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採訪的表現和結果,既要深入採訪,又要講究寫作,二者不可偏廢。但從採訪寫作關係的實質來看,應該說是採訪決定寫作。另外,要想寫好新聞就必須有客觀的事實依據,而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賴與採訪,要做好新聞,必須抓好採訪寫作的兩個明顯特點,要更加強調實踐性,再就是要有鮮明的政治性。此外,新聞採訪和寫作要特別注意要正確對待我們黨的新聞工作在採寫方面的傳統經驗,正確對待西方新聞界的採訪寫作經驗。尤其要注意在寫新聞的時候不要把寫新聞與敘事混爲一談。記得剛進報社實習的時候,老師就要我練筆,寫一個關於爭創文明城市的新聞,而我卻寫成了

敘事性的散文。後來經過多寫多練才慢慢了擺脫了將新聞寫成散文的缺點。所以關於寫作一定要多寫多練。

結束了兩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的閱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我很感激這兩個月的時光,它帶給我的社會經驗和見識都是無價之寶。對我以後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纔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着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裏很着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繫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1、高溫系列採訪

纔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麼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於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採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後,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願意多講,更不願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後也勉強地瞭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麼好寫的,然後發到我郵箱。”由於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髮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着終於找到可寫的了,於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檯,以辦業務爲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裏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爲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闆關係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是採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採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採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採用迂迴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裏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着他們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溫州,跟着採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纔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怎麼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習中提早得到了鍛鍊。社會實習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習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習中看!

通過實習,我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鍊,並且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1、做記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線採訪,鍛鍊了自己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並對採訪的準備、技巧和總結整理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學習借鑑他人、分析內外因素、克服內外矛盾。

2、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報社社長、主任下至普通記者、編輯員、廣告員,形形色色,各具特點,同時也培養了我對不同事情的'獨特觀察,鍛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爲以後的學習打下了有益的基礎。

3、加班撰寫稿件,不僅鍛鍊了我的寫作能力,還讓我學會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準確地抓住新聞點。

4、經過報社老師們的言傳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只有熱愛了才能幹好這項工作,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5、在思想認識上的提高。從報社老師們身上不僅學到了業務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他們身上那種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奉獻精神。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光有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要求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過硬。

在實習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

報告內容:

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爲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

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着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爲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爲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裏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

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

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

一) . 歷史:

成立時間:

《讀報參考》創辦於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信息》,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

其編輯部前身爲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

《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爲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 16 頁,又增加到 32 頁,最後到目前的 48 頁。

當時主要刊登社會信息、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

1991 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爲《讀報參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

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 1993 年 7 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

99 年到 XX 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 45 萬份。

XX 年改爲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現狀:

目前編輯部共有 21 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信息的錄入處理。

《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 200 多個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羣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羣。

二 . 實習的具體內容:

一 ). 市場調查:

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羣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信息,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調查結果使我們認識到:

① 《讀報參考》的讀者市場定位是十分準確的,讀者評價很高,銷售量比較穩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銷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較明顯的下降;

③ 對於現有的宗旨和風格、以及讀者市場都已經成熟、穩定了的《讀報參考》而言,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並獲得讀者市場的成功機率不大 ;

④ 其他讀者市場尚有開發的潛力,如: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有一定學歷、初入社會的人羣。

二) . 實習階段的主要內容:

1 、在對讀者市場進行了初步定位之後,我們小組以模擬出版一期《讀報參考》爲目標,仿照原刊的形式開始進行選稿,之後,我們的指導老師———責任編輯戚欣爲我們進行了指導和修改,然後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重新篩選、修改了稿件。最後將最終的選稿上交給了編輯部,編輯部的部分老師爲我們進一步審閱和指導,併爲每個組員一一講解。

過程中,暴露了我們選編稿件時在讀者定位不準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加深了我們對稿件選編的認識。

2 、在實習期間編輯部出版了 兩期 《讀報參考》,我們參與了兩期大樣的校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諸如忽略標點修改、不注重轉載稿件時人稱等詞語的修改等問題,並得到及時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標點等又沒有錯誤,其次,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人稱、邏輯等問題進行改正。

3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對近期的三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不同於《讀報參考》原刊風格的多角度的綜合報道。這個過程是一個真正鍛鍊編輯,和體現編輯能力的過程。首先,要蒐集大量、全面的資料,然後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刪改、綜合。這個過程,我們着重地注意了從多角度報道事件,反映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人們的聲音,稿件中去除了來自記者和編輯的評論性話語和觀點,給讀者留下充足的餘地去自己評論。同時,進行稿件綜合報道還要注意事件發生的邏輯性等問題。

4 、其間,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照排、校對等部門,熟悉了稿件的網上操作修改。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的四方區印刷廠,觀看了大型印刷車間的運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刊物出版過程的認識。

( ** 按原定計劃,我們本來是應該能夠出版一期由我們編輯的雜誌,並通過整個出刊的過程更加實際地瞭解整個雜誌的運轉流程。但由於編輯部十分繁忙,原定計劃未能實現,這不失爲小小的遺憾。但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穫而言,這個遺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總之,整個實習過程使我們對一部文摘性雜誌產生的整個流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我們對未來專業課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三、《讀報參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 《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

一)、《讀報參考》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在與編輯部老師們的一次座談中,我們瞭解到,在編輯部年輕成員裏,一人是新聞系畢業,一人是歷史學專業、一人是中文專業畢業,一人是中文系畢業,沒有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其他文科專業。我認爲,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讀報參考》自身特點決定的。

《讀報參考》本身的特點:

一,文摘性的雜誌。

二、面向的讀者羣是側重於關心政治、社會和歷史的實事新聞的中老年男性讀者羣。這種特點要求編輯的能力方面應偏重於稿件的選擇和編輯,並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泛的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時,《讀報參考》目前還在對刊物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索。

綜合以上現狀,我們認爲《讀報參考》作爲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層次的決策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相當的有關媒體的專業知識,擁有管理一個傳媒實體的能力,能夠對所在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制定出符合讀者市場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長遠的發展規劃。這種人才也應該是複合型的,要對媒體所在整個行業領域的運作機制和發展前景有相當的認識,知識面應該涵蓋新聞和經濟兩個領域,其能力的重點應是在實際操作中使新聞事業發展與經濟學科知識的相互結合。

2 、知識面廣的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尤其是對社會科學各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諸方面的學識都達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對某一社會現象、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廣度,以及影響的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全面性。

3 、專業知識領域強的人才:這部分人才仍應側重於社會科學學科,這類人才應在所學專業上有比較深的造詣,能夠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現象、問題作出深度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着刊物內容報道的深度,影響着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深刻性。

二)、《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受讀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選擇就有一定的特點和固定性,其內容主要分爲以下幾大塊 :①政策性強的內容;②近期重大問題事件;③海外事件;④歷史回憶性內容。

其中主要是有關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度報道。由於這部分讀者羣大多數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強的歷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此方面的歷史記錄性的稿件。總之,稿件的選擇的過程就是“本着辦刊宗旨,找準讀者定位”的過程,只要適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後,稿件還應注意其政治性和社會影響,對於違揹我國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以及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政治後果和負面社會影響等的內容或稿件,應予以適當和必要的編輯修改或者刪去不用,保證刊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

四、實習體會:

一)、經過幾周的實習,我對《讀報參考》這樣一份文摘性的雜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讀報參考》的成功,簡單地說,首先在於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也找準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其次在於爲所選定的讀者市場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聞信息。

具體來說:在實際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

① 注重刊物欄目的設置,如“八面風”、“觀察與思考”、“熱點透視”、“社會廣角”等,爲配合國家反腐敗鬥爭,還特設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錄”三個欄目,以此警示社會。

② 在稿件的選編上突出“廣選、精編”的原則。在千餘種報刊中精選最有價值的文章,對每一篇稿件都經過精心地編輯,並配有編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內容,封面採用黑白新聞圖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總之,作爲一份在國內有影響的期刊,《讀報參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過實習,我還認識到了以下問題:

1 、任何一份成功的雜誌都需要一個準確的讀者定位。我覺得,給雜誌選擇讀者羣就好像給種子選擇生長的土壤,只有根據種子自身的生長特點,準確地選擇最適合其生長的土壤,種子纔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長起來。

2 、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於刊物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認爲 , 編輯自身除了要有專業的學識和廣泛的知識外,最關鍵的還是應具備人文主義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編輯進行稿件選編不僅要緊扣刊物的市場定位,同時要注意輿論導向和對讀者高尚情操的引導、培養。

3 、通過實習,我還感覺到,最理想化的報道應該是中性的、人性化的報道。編輯記者不要參與其中,進行中性的報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現事實和背景給讀者;要人性化地報道,避免主觀偏見和偏激的修辭,留下足夠的空間給讀者自己去進行思考和

評判,從而形成真正的源自於民衆的輿論呼聲,以此來反作用於社會。

我認爲,這種輿論引導過程是最理想的。當然,這種觀念也是建立在對受衆的獨立認知能力的信任基礎之上的。

4 、在實習中,我還認識到,刊物要多記錄“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發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這也是人性化的報道的另一個方面。

以上是我關於專業認識實習的報告。其中有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請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 謝謝!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5

從七月中開始,連續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和另一位同學都在《**日報》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見識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這些人和事,既讓我體會到了社會的現實,也讓我發現了一羣人,他們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後想要成爲的一類人。正是因爲有了這些經歷,我可以更好的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學生向一個社會人過渡。轉變的過程或許是痛苦的,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很感謝**日報給我這個到社會中磨練的機會。

第一天去報社的時候,懷着興奮的心情,以爲一進去就可以跟着去跑新聞。而事實上,負責帶我的記者只是讓我坐着看報紙,不停的看報紙,一個上午過去後依舊沒有事情可做,也沒什麼人理我,說實話有點無聊。下午我就開始觀察報社的運作情況了,每天看到的報紙,他們的幕後生活是怎樣的呢,那些新聞背後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記者們會不會因爲一篇新聞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討論爭辯呢,帶着好奇的心情開始了下午。大概三點左右,一個首席記者拿着小本子挨個的問記者"今天有什麼稿子?",記者邊說他邊記,然後首席記者把已經做好的選題告訴總編輯,總編輯斟酌,看看可不可行。總結一下第一天,就是在報社看看他們匆匆離開匆匆回來的忙碌着。

第二天到報社,心情平靜很多,不再那麼熱血地想去跑新聞,心裏一個大二的學生肯定是不會讓你去做事情的,既來之則安之,能把報社運行情況搞清楚已經很不錯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還是在看報紙,下午和一個記者聊天,覺得收穫頗多。他說有時候也不能寫太敏感的東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傳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儘量的把稿子寫的軟一點,好玩一點。跑新聞的時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對於跑現場,一定要注意細節。他說他有次和同城好幾家媒體去一個現場,一個男的劫持一個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駕在女的脖子上,形卻當初勢比較危機。很多同城媒體看見裏面有點動靜,一窩蜂往狹小的案犯地點衝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裏不動,遠遠望着,因爲如果離案發現場很近肯定看不到什麼,再加上幾個攝影記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動是爲了看到更多其他媒體看不見的景象,比如他看見幾個警察進了一輛黃色 的出租車,他知道馬上肯定要有行動了,果不其然黃色出租車慢慢靠近罪犯,乘其不備把罪犯制服。他說,如果觀察的夠細緻,報道警方營救前的一系列準備,以及一系列的變化,那讀者就會覺得新鮮而有看頭。你報道罪犯挾持人質,然後警方成功解救,那畫面感不強,也沒有什麼亮點。聽他繪聲繪色的說,真的很有意思。

就這樣過了幾天後,我終於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熱線。部門幾位工作人員交代了一些工作細節,我們就開始工作了,接熱線電話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並且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對正式採訪都非常有幫助。首先要把報料人所說的事情記下來,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結果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有些報料人自己對事情的經過不是很瞭解敘述也不祥細,所以就要多問,通過報料者能瞭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時候報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對我們來說有很大作用,倒如發生了車禍,傷者被送到醫院,而報料者就是醫院裏的醫生,那麼說明這個料可靠性很高,因爲平時也會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條報料都要打進電腦進行統計,因爲無法做到邊聽邊記錄到電腦上,剛開始都是先把關鍵的地方記在紙上,然後再輸進電腦。據說採訪記錄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關鍵部分(關鍵詞)記下來,回去後再根據這些筆記寫成文章。 在接電話的空餘時間還是看報紙,包括其它幾家報刊。旁邊的工作者說,看報紙除了解每天發生的事情外,還要注意報紙上文章的結構和寫法,特別是要注意是如何寫文章的,因爲我們在這裏實習,寫文章就要符合本報的風格。

兩個星期過的很快,雖然在報社沒有固定的老師,也學到了不少。在這段日子裏,我不僅鍛鍊了採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對新聞的敏感度,還學會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別人打交道,以後出到社會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非常保貴的財富。除此之外,我還認識了一羣亦師亦友的人。他(她)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時刻影響着我,令我變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認識這樣一羣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6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報》實習了一個月,真正的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收穫頗豐。

我的指導老師是大河報西區記者站的主任,是報社人員的老資歷了,主要負責綠城新聞這個部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獨立完成各項工作。第一次隨老師出去採訪是去鄭大一附院,採訪一個因路況問題摔成重傷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師提醒我要好好記錄信息,因爲寫新聞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後回報社,老師要我寫800字左右的稿子給她,因爲第一次寫採訪稿件,一時不知如何下筆,一篇稿子我居然寫了快一個小時。老師只花了10分鐘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後老師說,以後寫稿要抓重點,不能照着資料全盤照抄,儘量寫的通俗易懂一點。當時覺得很慚愧,上了,卻連這種簡單的稿子也寫不好,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個月裏抓住機會好好學習。

後來跟老師出去採訪的時候我都很注意觀察,老師經常對我說,當記者是很辛苦的,剛開始別指望別人能給你好臉色看,很多人都不願意配合記者的採訪,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放棄,要想方設法找到有價值的新聞。剛開始的時候和老師出去還沒什麼體會,而後來幾次出去採訪的時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記者的辛苦。七夕節那天老師要我去各大商場去搜索一下相關的新聞,我在一些百貨商場轉悠了半天,問了幾家家珠寶專櫃和一些餐飲店,他們全部都拒絕我採訪,直接說不想回答我的問題,不想透露之類的,當時我真的覺得很受打擊,後來好不容易有一家專櫃願意接受我的採訪我才勉強完成了任務。我以前覺得記者走到哪裏別人都會畏懼三分,畢竟是“無冕之王”,是人民羣衆的發言人。但是現實是現在很多人對記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記者亂寫,寫負面新聞,有的則是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記者不光是要會如實的發覺新聞、寫新聞,更要學會跟人溝通,學會交際,才能從當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採訪的時候,一般的普通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我們首先就應該幫助被採訪者減輕恐懼,就跟拉家常一樣,讓他們慢慢放鬆,然後一步一步切入正題。採訪過程中,也是採用各種手法讓被採訪者自己開口說。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說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同樣,面對不同的人羣也纔要選擇正確的溝通的渠道。比如,當採訪對象爲縣領導時,首先服裝的選擇就很重要,不能太學生樣,也不能太職業化(會形成一種比較緊張的氣氛),其次語言要組織好,一般會提前準備好要提問的問題,不能太隨便,由於零的時間都是比較緊張的,所以語言也要幹煉,不能廢話連篇,一定要抓住重點,把自己想問的問題明明白白的簡單表達出來。並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發被採訪人主動提供新聞,有繼續談下去的“慾望”。最後要注意禮儀方面的問題。這不僅僅使個人形象的問題,也是代表着整個報社,特別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直接面對的就是廣大的人民羣衆和領導,更要注意自己的整體素質。在此,我也感謝我的商務禮儀老師,交給我的一些社交禮儀,比如握手的原則,飯桌上的原則等等。在我的採訪中給我了莫大的幫助。不出去採訪的時候一般就在辦公室寫稿子,在辦公室要注意維護辦公室的環境。報社的報紙特別多,由於人員多報紙總是很亂,我利用課本上的知識,每天都及時分類放好,這樣就整齊的多了。讓大家用最飽滿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很短,只有一個月,但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卻是很寶貴的。我零距離的接觸到了新聞工作者的生活,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瞭解到做一名好記者的不易,每一則新聞裏都有這些記者辛苦的汗水。他們的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有時爲了跑一個新聞連飯也顧不上吃,正是有了這些敬業的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我們才能每天及時瞭解到社會上發生的事,瞭解新的資訊。經過這次的實習,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更加肅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成爲一名優秀的記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7

從20xx年的2月18號到3月20號我在西安商報報社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短,但讓我學習到了很多在校園裏學不到的知識,增加了不少閱歷。所以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實習過程中,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堅持了下來,認真完成了大學期間重要的一次課外作業,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

選擇《西安商報》作爲實習單位緣於一位認識的中文班的同學的推薦,《西安商報》是有西安日報社主辦的一份經濟生活類報紙,創刊於20xx年。後來的經歷證明我選擇商報實習是正確的選擇,商報的老師對我和我們一起實習的同學都很關心,及時給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每一個實習生都由兩位老師帶,這足以說明商報周到的考慮,儘量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不至於浪費寶貴的時間,每天都有事可做。商報的記者不多,所以每個人的任務就比較大,每天都很辛苦,帶我的是商報的李老師和詹老師,李老師在報社工作了將近十年,是一位資深的記者了,詹老師則是剛進入報社的年輕記者,但我感覺到了他們都是那麼的敬業,那麼的熱愛這份工作,對於我這個實習生也是當做朋友一般,經常跟我溝通交流,指導我的稿件,教我採訪的技巧,我從內心感謝他們。

在報社待的一段時間,讓我有了很多收穫。剛去報社的幾天,老師並沒有給我安排任務,而是讓我看報紙,除了本報社的報紙外,還要求我多看幾家比較有名的如《大河報》《成都商報》《華商報》等他們的報紙,我在學校就是比較喜歡看報紙的,但是在學習之餘把看報紙當做一種放鬆的方式,而現在讓我整天坐在哪裏看報紙,當時真的是很無聊,老師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訴我說讓我看報紙不光是讓我看新聞的內容,關鍵是讓我瞭解記者採寫新聞的角度,報到的方式和對新聞事件的把握,這是當記者的東西,沒準就能另闢蹊徑,寫出優秀的稿子來。事實也是這樣,不光目光要獨特,還要會發散思維,由點及面,同一篇新聞不同的人閱讀就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有一次詹老師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上面的報道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房價的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記者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老師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老師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新聞就在身邊。”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老師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纔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實習期間我感到了自己知識儲備的嚴重不足,才發現記者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什麼都得懂,因爲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會遇到什麼情況,而且要敢於提出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有一次去採訪一起交通事故,李老師帶着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到了現場我都嚇傻了,現場情況很慘,老師採訪交警瞭解情況,我們躲在旁邊不說話,後來老師問我們爲什麼不說話,我說現場太慘了,都嚇傻了,老師狠狠批評了我們,作爲記者,連這點是都扛不住怎麼行,不管現場怎樣,你的採訪都得照樣進行下去,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給我上了一課。以後採訪就比較主動點了,也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問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