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水稻生產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是指各種人員實習期間需要撰寫的對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描述的文本。它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文體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稻生產實習報告,歡迎閱讀!

水稻生產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與意義

通過本次實習,親身感受現代農業背景下的水稻新型育秧以及栽培技術,初步瞭解早育秧技術,認識到早育秧技術的優點及其應用的必要性,能夠初步掌握旱育秧技術的基本流程與要領,對這一先進技術達到一個系統性與綜合性的認識。

通過老師以及汀沙現代農業公司經理的介紹,瞭解、認識幾項旱育秧發展的新技術:簡化旱育秧技術、水稻苗牀免(少)耕旱育秧技術、機插秧旱育技術、工廠化育秧技術等。通過現場觀察機械化水稻栽培技術的觀察,認識並瞭解水稻超高產強化栽培技術、水稻優化定拋(無盤旱育拋栽)技術、機械插秧技術、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等幾種新型水稻栽插技術。

通過對郫縣韭黃生產基地的參觀,反思現代農業中“未來地有誰來耕”的深刻命題,促使大學生思考如何在現代農業上創業,既成就自我也能爲爲社會創造就業崗位。

  二、實習地點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農業大學郫縣試驗田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韭黃生產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汀沙工廠化水稻秧苗生產基地

  三、實習時間

201x年5月12日

  四、實習單位和部門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農學院農學10級、農本11級

  五、實習主要流程

1、參觀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①參觀旱育秧基本技術田

②參觀機插秧旱育技術田

2、參觀水稻機械化栽插大田、高產強化栽培技術田

3、參觀汀沙工廠化育苗基地

4、參觀郫縣韭黃農業合作社

  六、實習內容及技術要點

1、參觀水稻旱育秧大田基地

水稻育秧目前主要有旱育秧 、軟盤育拋秧和地膜溼潤育秧三種方式 ,旱育秧和軟盤育秧是當前全面推廣的水稻育秧技術。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術室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淺插和培育壯秧的基礎上經過試驗、示範獲得成功的一項水稻艾培技術,推廣水稻旱育秧技術具有省水、省時、省工、省種、增產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壯、根系發達、返青期短,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①本次實習所參觀的大田採用集中育秧的方式,在苗牀技術方面經過“選擇苗牀地→培肥→調酸→施肥→作廂”等流程做好苗牀準備工作。其技術要領爲:於春季或播種前10~15天,施預先漚制腐熟備用的有機肥5~10Kg/m2,優質豬糞1.5~3Kg,過磷酸鈣150~200g/m2,均勻翻耕混入10~15cm土層內。在播種前25~30天,調節土塘pH至6.0以下。播種前3~5天,施尿素40g/ m2,過磷酸鈣150g/ m2,氯化鉀40g/ m2,同時施入“呋喃丹”4g/m2,殺死地下害蟲,並均勻翻耕入10~25cm土層內。作廂規格:廂面寬1.2~1.3m,廂溝寬30~40cm,廂長8~15cm,廂高5~10cm。秧本比(實際):1:10~20.

在播種技術方面經過“浸種→苗牀澆水和消毒→精細播種→蓋土→除草→蓋膜”等流程做好播種工作。其技術要領爲:按每畝田用雜交稻精選幹種子1kg曬種,藥劑浸種消毒。在浸種48小時沖洗乾淨後播種或催芽播種。播種期實際確定在3月20日到3月23日。播種前澆透底水,是10cm以上的廂面土壤溼透,充分吸收水分,達到廂面可見積水,廂邊有水溢出爲止。待牀土澆足水分後,再用“敵克鬆”粉劑2.5g/m,兌成1000倍液噴或潑施予廂面上,或者用“施保克”、“甲路寧”,殺滅土壤病菌。注意要根據廂數和播種量計算,分廂確定播種量。播種後蓋上0.5~1.0cm厚的過篩細牀上,並噴清水使蓋種土充分溼透。

在苗牀管理方面,重點注意以下5個時期:a 出苗期,保溼保溫,控制膜內溫度不超過35℃;b 立針現青期,開始揭膜煉苗,1葉1心時,大中苗2用“多效唑”噴苗控長;c 二葉期,通風煉苗,促進根系生長;d 三葉期,適時揭膜換氣,煉苗控高,追肥促櫱;e 四至九葉期,注意防治秧苗各種病蟲害2~3次,施用追肥2~3次。

②機插秧旱育技術其主要技術流程爲“精做秧牀→配製營養土→鋪放襯墊物→鋪平底土→均勻播種→覆土→覆蓋地膜→苗期管理→起秧移栽”。其技術要領爲:按照秧本比1:80~100準備秧田,秧牀寬1.4米,溝寬0.4米,溝深0.15米。每畝本田秧苗需70公斤營養土(供約25個秧盤使用)。提前取肥沃菜園土或疏鬆稻田土澆入人蓄糞尿,並加過磷酸鈣1公斤堆漚,然後風乾打碎過篩。採用軟盤育秧,橫排兩行軟盤,盤與盤的飛邊重疊排放,盤底與牀面緊貼,確保秧盤不變形,不翹邊角,在襯墊物上鋪平底土,厚度爲1.8~2cm(約2.5公斤營養土),鋪好後,用木條刮平,鋪土後用灑水壺澆溼底土。每個秧盤(58cm×28cm)播種60~80克,播種時要按牀或秧盤面積稱種,做到細播,勻播,分次播。以已經備好的未加狀秧劑的營養土覆蓋種子,蓋土厚度以不見中種子爲宜。竹片起拱,竹弓間距100cm,弓高40—45cm,蓋膜。播種到出土前,一般不灌水,播種到兩葉前,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溫度過高,應通風降溫;兩葉期開始看天氣通風煉苗,在3葉期左右徹底揭膜;出苗後,視旱情灑清(糞)水。爲防止立枯病的發生和蔓延,在兩葉期錢噴藥1—次,移栽時儘量減少秧塊搬動次數,做到邊起邊運邊移栽,保證不變形、不斷裂和不傷苗。

2、參觀水稻機械化栽插大田、高產示範田

機插秧羣體起點低,栽插適宜基本苗的情況下,應當適當降低栽插穴數,以保證羣體優化。插秧機行距固定爲30cm,通過調節穴距,一般畝穴數爲1.4萬-1.9萬。在我省條件下,一低密度1.45萬更加有利。同時要提高栽插的均勻度,減少漏插率。漏插率與秧塊質量、成苗的多寡、抓秧量、插秧機性能、機手操作熟練程度諸多因素有關。

機插水稻的大田整地質量要做到田平、泥軟、肥勻。機插秧移栽的時候,秧苗小,大田平整度要求不高。通過旋耕機、水田驅動耙等耕整機械將田塊進行平整,達到田面平整,全田高低不超過3cm,田面“整潔”,無雜草雜物。

機插秧由於受到育秧質量、機械和整天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會存在一定空穴。因此要留有部分秧苗,機插後及時進行人工補缺,以減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勻度,確保基本苗數。機插時水層深度爲1-3cm,有利於清洗秧爪,不漂不倒不空插,具有防高溫、蒸苗的效果。機插秧苗小,以淺水溼潤灌溉爲主以利返青成活。

3、參觀汀沙工廠化育苗基地

水稻機插栽培技術是一項集農機 、農藝相結合的機械化高產栽培模式,而育秧是機插水稻高產栽培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在自然條件育秧下,雨水、病蟲危害等容易影響秧苗質量、秧板質量、栽插質量 ,從而影響機插秧的推廣與應用。工廠化育秧能較好地規避不利條件,提高播種質量、秧苗出苗率和秧苗素質現已成爲發展機插秧的有效手段。

基本流程:

①種子處理:主要包括脫芒、曬種、選種、浸種、消毒等前期處理。脫芒的目的是把芒和小枝通過機械和人工脫掉,以保證播種機播種均勻,並達到苗盤基本粒數。

②控溫催芽:主要設備有破胸催芽器和脫水機。破胸催芽器是用於水稻種子的消毒、浸泡及破胸催芽作業的機器,是水稻工廠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設備,一般由盛種裝置、自動循環水系統和自動控溫系統三大部分組成。也可用傳統方式浸種,利用溫室控溫催芽。脫水機的功能是通過篩筒轉動去掉稻種之間的水分和表面水分,使稻種達到外幹內溫程度,保證播種均勻度。

③聯合播種作業:包含播土、播種、覆土、淋水作業,所用設備爲聯合播種機。播種作業是水稻工廠化育秧的一個極爲重要的環節,包括水平傳送秧盤、鋪撒牀土、刷平牀土、噴水、播種、覆土、刮土等流水線作業,水稻育秧穴盤播種是工化育秧的核心設備。

④溫室控溫催根立苗:該環節是將已經播種覆土後的苗盤在秧架上疊放後,在溫室30℃的蒸汽恆溫條件下,經過48h,使盤內種子長出10~15mm白色嫩芽。採用加溫加熱裝置和溫控器是工廠化育秧不可缺少的設備。

⑤煉苗管理:簡易工廠化育秧盤採用田間小棚煉苗(大棚煉苗耗費高昂、管理難度大),一般經過6~8d後即可揭膜露綠。期間須加強發芽出苗的觀察與管理,營造秧苗生長的良好環境,控制好溫度和水分,並適時催化煉苗,使培育的秧苗整齊健壯,爲大田栽植提供素質優良的合格秧苗。

技術特點:

①由於能在室內控制育苗前期的環境條件,爲秧苗生長創造適宜的人工環境。提早播種育秧,使水稻生長積溫能有效增多,培育的秧苗素質好,同時也有利於水稻生長過程中的抵禦自然災害,特別對減輕低溫冷氣作用顯著。

②工廠化育秧和大田栽插的配比關係可達1:40,育秧佔地面積小,節約秧田,與育秧技術配套應用。播種精選加工處理和稻種人控溫破胸催芽等技術,種子用量減少,比常規育秧省種、省秧田、省工。據統計,採用工廠化育秧每hm;大田可節省稻種0.25kg,節省勞動力2人,平均增產25kg,增收節支效果明顯。

③按工廠化育秧的一條流水線及配套設施約投資8萬元,一般5年左右可收回投資,關鍵是提高效率以及利用率。

  七、實習感悟

經過一天的郫縣之行,首先感謝老師們爲我們爭取到這次機會,也謝謝任老師、孔老師以及幾位師兄師姐認真的講解。我獲得的.感悟頗豐,但是心裏最想對老師表達的是,我很希望在大二甚至是大一的時候就能有這種對現代農業最直觀的接觸,如果更早的接觸,我想更多的同學會對農業更感興趣,更加相信農業大有可爲,也會對教材書本里的基礎知識學習地更加認真,因爲大家會對未來的就業更有信心。

本次實習,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還有郫縣韭黃生產合作社。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代表的是現代化的農業公司,我相信我們農學專業的同學,以後會有一大部分要投身類似的現代化農業機構,我們會爲這些農業公司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

韭黃生產合作社爲我們揭示的是:“未來誰來耕地”的問題,將農業以類似工廠的方式重組,將會吸引大批失地農民和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就業,既創造了大批的就業崗位,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也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的競爭力,使得優秀的地標農產品有了走出國門的可能性。同時,我相信:正如合作社經理所說,這正是大學生創業的的好途徑,在大有可爲的農業領域,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大家付出努力的好方向嗎?

標籤:實習 水稻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