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實習報告

報社實習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報社實習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報社實習報告

報社實習報告 篇1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日報社進行了爲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採訪的次數並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當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僅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明白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過了四次的外出採訪,有順利理解採訪的,有被拒絕採訪的,事後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明白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一樣的讀者羣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於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麼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我熟悉的領域。

就像此刻從你們的學校出發,從自我的最方便的出發。看這新聞你們覺得有什麼能夠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後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麼人羣看得多,你們自我還想從這消息事件明白什麼,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明白什麼,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能夠報道的東西,然後聯繫新聞當事人,開始着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我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本事,擴大交際圈。

因爲是放假時間聯繫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採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此刻科技這麼發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夠發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散人力去幹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之後經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繫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才能夠儘快儘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能夠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能夠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能夠使你的採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爲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採訪拒絕,而老記者經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能夠進行採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於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能夠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能夠補充這些消息作爲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湛江節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能夠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我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樣發現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爲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着報紙一齊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能夠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才能夠做到的。問題在於自我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能夠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現生活裏有很多學問。

一、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消息

因爲是電話採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我卻不明白如何解決心裏生怕被罵。無奈硬着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着登什麼更正消息,你應當再聯繫當事人,期望獲取新的消息,然後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貌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能夠將錯就錯,這不又能夠有新聞出來了,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能夠經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能夠順帶出新聞。發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二、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於沒有做好相關的程序採訪沒有順利完成,消息只獲得一部分。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貌陳記者告訴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完全的消息,但還是有大部分消息的,能夠根據這些材料,換一個報道形式,比如本來是深度報道的'就變成圖片新聞。記住,就算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沒有任何事能夠做到完美,記者採訪就肯定會遇上很多的閉門羹,你們要慢慢適應,只要盡力了就好了。”

之後我們回到報社根據所有的材料整理好還是寫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響。“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採訪寫稿子的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得上。在生活中難免就會有不如意,而在經歷風雨之後或者失敗後,勇敢的人總是能夠站起來的。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鐵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鐵倒了能夠站起來,能夠從失意中意識到什麼,能夠明白自我的不足,能夠成長成熟,我想這就是那一把沙。

三、從領導看階層性,當好記者一項重任務

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們報社陪同領導慰問軍團。第一次如此接近領導,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義的泛濫。領導們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記者的到來也不是爲寫什麼稿子,一電臺老記者就說這類性會議我們陪同就夠了,稿子就寫一百來字。之後才發覺自我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領導喝酒,而我們卻不得不喝,真的很無奈。然後我們當女記者更加難,因爲沒有人會護着我們,而往往也是首要對象,那時候真的不得不自我去應對。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合自我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我不得不應對的現實時,自我就要懂得如何迎合這個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我。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報告。從實習過程中我發現,也許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應對一些你無能爲力的事情,當發現不得不應對的事實時應當始終保有自我的原則就好了。

報社實習報告 篇2

引子

從我在大學就讀新聞專業以來,我一直嚮往每天在外面跑新聞的生活,可以見識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讓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無法體驗的快樂。

暑假的專業實習,我來到了北京青年報的本市熱線版,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做一名記者的辛苦和快樂,同時讓我對這一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來乍到之熱線篇

第一天到報社報道,看着北京青年報20層的大樓我真緊張了一陣,電梯上下的人們互相搭着話,聊得也都是報紙上的今天的好新聞,頭版的圖片如何如何。我感覺北青的氛圍一點一點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儘快融入到這種緊張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熱線版,熱線組的老師都很親切,老師告訴我:記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來報社,有活兒就直接從家去然後寫完稿晚上八點前發給編輯,工作就完成了。聽到這個我長出一口氣,暫時放鬆了,原來記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當我體驗過記者生活,才瞭解其中滋味。

編輯安排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接熱線。專門負責接熱線老師告訴我,接熱線基本是所有實習生的第一課。接聽電話,把事件重點記下來,最重要留下聯繫方式,以備日後記者和線人聯繫。但老師也告訴我說,記者一般會比較關注車禍爆炸等突發事件,但所有來電都要耐心的聽,然後做好記錄。在接熱線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無能爲力,雖然是關注身邊的急事難事怪事趣事,但熱線組是無法切實爲市民排憂解難的,只能讓問題得到關注,但當市民需要切實的幫助打來的時候,我感覺真的很複雜,也十分無奈。這中間也確實接到一些有意思的電話,很多熱心市民關注北青報,關注身邊的生活。接熱線同時也提高我了與人溝通,篩選信息的能力。

下面列舉些我接到的熱線之最:

最艱難的父親———一爲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經傾盡所有,現在家裏只能喝粥,急需醫藥費,求助紅十字無果。

最差勁的VEVA手機———最多一天接到4通電話都是反應VEVA手機質量太差,與電視購物上承諾嚴重不符,並且沒有售後服務。

最可憐的愛情失敗者——一名三十歲男子來電說,比自己小7歲的老婆和網友跑了,捲走了他所有的現金和存款,留下他和僅兩歲的兒子,他們甚至沒領結婚證。

最無厘頭的登廣告要求——一一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腳腳底板給商家作爲廣告展板,問爲什麼要用腳底板,他解釋人們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從而達到宣傳商品的效果…..

最有責任感的市民——一一體育大學已退休教師,曾經向有關部門反應多達30多次體育大學大門外有影響市容的殘破小房,一直無人管理,嚴重影響北京城市形象,願意帶着記者親自走訪。

最現實的線人——一因爲提供線索被採納後會有線索費,所以也就產生了一些專業線人,在熱線組最出名的要數馬先生了,他每次都會先問你有興趣做這條兒嗎?有的話我再告訴你……

最巧合的來電——有一位女士來電指名找我,說我 和老師做的那條新聞就發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負責接熱線,她說感謝你們對這問題的關注,當時我真是感覺好奇妙。

在接熱線的半個月裏,我確實感到,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新聞的敏感性還不夠,有時普通市民有着更細微的觀察力,他們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的問題,苦於找不到解決的渠道,求助於媒體,說明他們是很信任並且依賴媒體的,我也感到隱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覺得自己的能力其實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話語,也只能幫他們記錄下來,而後編輯看了熱線記錄又會因爲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放棄,很多的最後都是以不能做,不好做而告終。間接的幫助也是無法給予,這些信任遭到不得已的冷遇多了以後,是否還能堅定的存在?我希望市民能夠多些理解,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然後媒體人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

實習記者之跑新聞篇

第一課——找準位置,直擊現場

每次接到任務,最重要的就是儘快到現場,這也是我每次都會遇到也必須儘快解決的問題,我真正體會到爲什麼叫“跑新聞”了。要儘快完成採訪和稿件,當然要節約往返於路上及尋找地點的時間。我平時就是過的太省心,坐公車出門,從來不記路,方向感也差,在跑新聞的.日子裏,雖然也熟悉了些道路,但很多地方還是很陌生,所以我今後的目標就是:分清東西南北,瞭解北京主要幹道,公交地鐵路線,在腦海中再現北京地圖概況。

一開始編輯安排我比較簡單的活兒,只要找到就基本能完成任務。第一次是去找日壇公園飛來的一隻孔雀,公園也不小,問過了工作人員和遊人,還好能指明孔雀大概所在的方向,來到了公園的東北角盡頭,還是不見它的蹤影,畢竟是動物啊,不可能總在一個地方的,快絕望的時候,路人突然指着草地說在那兒呢!我趕緊拿出相機狂拍起來,回家寫了400字發給了老師,但這活兒最後還是黃了,當時特期待看見自己的名字變成鉛字,所以黃了還是很失望,我老師安慰我說經常有千字文都黃了,不要失望,繼續努力!

p.s不知道孔雀現在過的怎麼樣,希望它能一直在公園愜意的生活。

我尋找現場最難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跑有模有樣的活兒,開始的興奮隨着轉了好多圈走了好多路以後漸漸消沉。在板井路口附近,居民反應在一片廢棄的空地上有些人在晚上挖坑然後填埋垃圾,造成周圍環境很髒很亂。居民是在自家樓上看到的,大坑周圍都是衚衕,而且小路都很複雜,不能提供我準確地點,我只能在那附近轉悠碰運氣,那位提供線索的居民聽說我一個人來的,還勸我說小女孩別來了,這邊人員複雜太危險,我在感動之餘也更堅定信心要找到這個地方,那天我記得特別的熱,路也不好打聽,只能在小路上七拐八拐,經過一段漫長的搜尋,終於還是找到了,看到那個垃圾大坑的瞬間我真是長出一口氣,總算完成了任務,聯繫了老師,決定明天鎖定位置直接來一探究竟。第二天和老師一起來到了現場,經過詢問附近的住戶,瞭解到原來這裏在挖蓄水池,但是屬於無證施工。就這樣我第一篇上報的文章便誕生了:《下雨積水沒膝 居民自挖水池》。當時看到報紙上我的名字心情着實激動了一陣。

第二課——採訪到位,觀察入微

作爲記者,採訪的功力一定要到位,好的採訪是出好稿子的基礎。很多時候沒問到,沒問清楚造成文章沒有說服力,還要補採甚至重採。新聞最重要是真實性,用事實說話,要對讀者負責,對自己寫出來的稿子負責。

有一次就是因爲採訪不到位,造成跑的活兒白費了。巴溝汽車樞紐站的座椅設在了綠地裏,造成綠地被破壞。到了現場,我看到了所謂座椅,要想坐的話只有踩踏綠地,我詢問了經過的路人,詢問了座椅前的賣報人,詢問了此路段的環衛工人,還在周圍拍了很多照,唯獨忘了採訪座椅所在公交單位的相關人員,還是老師在事後問我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結果最終無法解釋這到底是不是座椅,這個核心的問題沒有解決,自然黃了。爲什麼自己當時想不到呢,看似簡答的事情爲什麼

做起來就是差那麼一點,心裏也在着急,想要快點進步。

我做的最心力交瘁的一篇報道就是《奧運場館風景日戳免費加蓋不容易》,也是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一篇報道。後來這篇文章也被一些網站轉載有:等。

整整兩天我都在圍着這17個戳打轉,其實編輯剛給我這個任務的時候,我覺得挺簡單的,就是打電話到各個郵局點問問能不能蓋戳,但後來發現問題遠遠不只這些。首先查各個郵局的電話就是一大難點,網上搜郵局網點,有時候所在區域有兩三個郵局,有的電話甚至已經改了,還要重新查找,要確保17個奧運場館戳所在郵局電話都打到,一一確認能否加蓋,但是接電話的人不一定清楚蓋戳的具體情況,往往回答都是不清楚,有的郵局甚至無法聯繫,我只能把能聯繫到的郵局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基本情況就是雖然5月22日已經啓用了這17個戳,但郵局目前仍不能加蓋,這無疑存在着問題,新聞點已經出現了。

緊接着就是聯繫北京郵票公司,以前報道過那裏可以爲市民蓋齊全套,因爲電話聯繫不上,我就直接到北京郵票公司的營業部,以市民的身份暗訪。到了那裏果然看到了17個日戳真的很興奮,經工作人員證實這裏確實可以蓋齊全套,我便想要蓋一個鳥巢的戳,緊接着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工作人員說蓋一個五毛,但這和十一以前免費加蓋的規定不符,而且需要蓋戳的郵品過多的話不能當時取走。我覺得這可是個大發現啊,激動的衝回家開始寫稿,不一會,編輯來電話問我怎麼樣,結果編輯一仔細詢問,我就頓時無語了,爲什麼規定免費這裏收費?向你收費的人是什麼身份?如果外地人想蓋怎麼辦?發現了問題但是隻看到問題表面這是不行的,編輯說我真是沒有經驗,到了現場了不問清楚,不看清楚回來怎麼能寫稿,不行你還得再去一次。當時心情真是超低落,自己採訪這麼不到位,觀察不仔細,自己卻沒有感覺,看來我需要磨練的時間還很長。眼看臨近5點郵局下班,沒時間失落,要快點彌補好,再次來到營業部要求蓋戳,並且說是要給外地同學,工作人員讓我留下地址和郵費表示可以蓋好再幫我寄給朋友,幫我蓋戳的工作人員胸牌上寫着值班經理,確認了身份,再次詢問收費的問題,值班經理解釋說就是郵票公司的規定。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回家整理郵局蓋戳和郵票公司的情況,寫出了《奧運場館風景日戳免費加蓋不容易》的雛形,後來登報後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都是老師幫我加的,老師用更爲簡練的語言把蓋戳存在的問題寫的很清楚,而且重點十分突出,這自然也引出我實習中上的第三課。

第三課——磨鍊筆鋒,強化現場

在實習過程中,深深覺得新聞寫作是多麼重要,做好採訪後,如果僅因爲寫作水平有限而沒能做出好的報道,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太可惜了。用看似簡單的語言怎麼能把事情敘述的更有條理更吸引人,那就在於提高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

有時候着急交稿,感覺自己的寫作水平瞬時就下降了,感覺都寫不出完整的話了,像個國小生似的,語句通順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我想記者常會遇到這類問題,時間緊來不及深思熟慮,反覆推敲,要爭分奪秒的保證時效性,這也是人們最爲看重的問題,也就是新聞的“新”,所以自然要求記者有着較高寫作水平,能夠臨場發揮,具備信手拈來的能力。我感覺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上新聞寫作課時並沒有重視老師說的勤寫多練,所以寫文章總感覺很吃力,語言的運用不太自如,手法比較單一,尤其北青報的風格是比較生動活潑的,有親近市民讀者的感覺,新聞報道自然也要清新自然,但往往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乾巴巴的平鋪直敘,用老師的話說就是把看到聽到的直接寫出來,文章沒有現場感。老師告訴我要多觀察,但真的觀察起來,我往往還是置身事外,沒辦法直擊問題的核心,作爲一個記者,我知道我不能像自己平時市民的身份去看事情了,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的更爲深入。

市郊S2號線指示牌出現英德混譯的報道後,第二天老師讓我繼續跟進,那也是我第一次單獨完成攝影以及報道,也是第一次以記者身份去採訪別人,感覺是受寵若驚,城鐵公司的李部長耐心的回答着我提出的問題,表示他們工作中出現的失誤,願意及時更正,並表示現在更新的路牌仍需要改進。事件看似簡單,但我寫出來卻感覺表達不清,不知道具體該怎麼敘述,語言有些羅嗦。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追蹤南站鐵路圖標註錯誤的報道中,其中有三個錯誤標註,已經更正了兩個,還有一處錯誤,老師看了我寫的初稿後說我的問題一直都是導語寫的不到位,文章現場感不強。要想改變就要仔細觀察,不能像個普通路人那樣去看去聽,要用記者的眼,記者的耳,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詢問路人時候可以使用直接引語,不要總說記者通過詢問XX瞭解到,這類太過模式化的表達,這樣文章會沒什麼亮點,還有引語要寫的漂亮,不是簡單概括報道就足夠了,其實仔細回想這些,其實老師上課都講到過,但我在實踐中還是忽略了,說明學習還是不夠紮實,一到真刀真槍的時候,還是要靠實力,不是理論簡單的理解,可見動筆練習真的太重要了。我也體會到完成一篇報道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的。

無疑自己的寫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首先就是看報學習,以前看報紙就是簡單瀏覽,現在會注意看專業記者的報道是從哪兒入手寫的,用了什麼手法,如何突出要表達的內容,用什麼吸引讀者的,是標題副標,還是導語新聞圖片。說到新聞圖片,我也感覺新聞攝影也是很有意思的學問,雖然不是拍藝術照要講求光影,但是基本的美學構圖是很重要的,雖然出去採訪應該是和一個攝影記者一起,他會負責拍照,但是突發狀況下拍照就要自己完成,像我拍過遊人餵食孔雀,綠地中的座椅,錯誤標註的細節圖,工作人員更換路標等,我覺得看着簡單,但是拍出來往往都有不滿意的地方,靜物要講求構圖和角度,而動態的事物一定要善於捕捉,動靜結合要恰當,好照片會讓新聞更耀眼,它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同時讓讀者更直觀的感受現場,所以是很重要的,這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一下新聞攝影,並且好好練習,提高自己攝影水平。

實習生活之友情客串

(一)爲了對比奧運觀賽撕副券和打孔兩種檢票方式,我當了一回手模特,捏着兩張票我胖胖的手啊,手也要減肥才行啊…

(二)奧運期間,北青報開通了零八熱線,向市民徵集奧運線索,並且設立了“奧運熱線之星”,每天都會有一位“星”誕生,並有3千元獎金,但不是所有“星”都願意上報露臉的,自然就有了托兒,而我也友情客串了一把“孫小姐”。恰好那天去報社沒好好梳頭,攝影大叔該提醒我的啊…

尾聲

雖然實習兩個多月的時間並不長,但是確實鍛鍊了自己,無論是採訪還是寫作,還有對如何與人溝通也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看到了自己和一名專業記者的差距,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遇到問題也不會太過慌張,更多是去考慮如何克服,我在實習中總結出:不要去預想困難,因爲預想的都沒有現實中遇到的難,但是隻要認真努力,往往現實遇到的困難會比想象中的容易克服。所以我要不畏懼困難,一直努力下去!

報社實習報告 篇3

匆匆來到物流報社實習差不多一個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寫出來。尤其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載,顯得是那麼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號,在慈總介紹下來到了現代物流報社,邁進編輯部的第一感覺始終記憶憂新。從同事(應該說是老師們)的熱情、友好到工作環境的清新、和諧,讓我由衷的感到溫暖,一種毫無束縛、毫無壓力的優越感讓我喜歡上這裏。

在韓主任的帶領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見習生涯。

首先,深入瞭解報紙定位很重要。現代物流報(我們主要負責鋼鐵物流),顧名思義,所謂物流,通俗講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等功能的集合過程,而鋼鐵物流正是特指鋼鐵產品的流動過程,我們關注的正是這一流動過程當中的最新信息,從生產原料供應到走向市場,從企業舉動到市場需求等一系列的動態信息。

剛到報社的我,對這個定位並不是很明確,在韓主任建議下,我幾乎費盡一週的時間大量翻閱近期的報紙,以及我報的數字報,新浪財經頻道、中國聯合鋼鐵網。

當然,爲了補充專業方面不足,我還閱讀了《專業採寫報道》、《經濟採訪》、《現代物流教程》、《宏、微觀經濟學》課本。

看到大篇幅的鋼鐵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類新聞,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報》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教育新聞,都是一些比較大衆化、通俗類新聞。而我個人認爲,擺在我眼前的報紙,很明顯是專業性、深度化經濟報道。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轉變青年報那種採寫、報道理念。

我開始了細緻的研究。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主要在週二、週四出版。一般情況下,週二,一到三版分別是頭版要聞、新聞評論、專題報道。以及後面的論壇、產經、業界企業、等固定版,當然還有談經論道、行業組織、論壇等不固定版面。週四,一到三版,基本無變化,除外,還有固定版面藍海、市場板材、建材、有色金屬等等。

我個人工作主要是輔助韓主任的“藍海”版塊,藍海總四個版面,包括上下游產業鏈、電子商務、金融等。

見習第一週,趕上了畢業典禮、頒發學位、離校找房子等,這一週說自己懵懂,除對報社工作認識外,很大方面來自大學生畢業後的那種喜悅、感傷、失落等複雜情感的交織。

中間的學習到再認識

望着一個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踏上離去的列車,曾經的微笑,今日的離別。一種力量激勵我,要奮鬥、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種頑強意志。

我發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鋼鐵上游產業鏈煤炭方面新聞《鋼性需求拉動煤炭價格鋼企成本壓力仍將持續》。一開始,只知道煤炭價格一時期出現暴漲現象,隨即成爲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

後來,通過網絡瀏覽、閱讀煤炭等相關動態新聞及分析報道,終於在閱讀中找到了煤炭和鋼鐵的切合點。主題定下來,接着採訪就是問題了。

傳媒業內的“七份採,三份寫”可以突現出採訪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採訪這一重要環節,就是“閉門造車”式新聞,尤顯空洞、不真實、無現場感、無說服力。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着手採訪工作。

第一步,聯繫、搜索採訪對象。由於剛從事這方面工作,人際圈不廣是弊端。通過網上大量聯繫煤炭行業專家,最終約到了銀河證券研究員、博士後田書華老師,後來才知道他可謂是煤炭業界領頭人。

第二步,擬訂採訪提綱,其實大多時候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預約好田博士後,我開始起草《採訪函》。具體包括禮貌用語、涉及採訪問題要簡潔、深刻、明確,最後的'落款、署名等細節問題。《採訪函》一定要提前發給採訪對象,並標明要求回覆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視了這一問題,直到報社馬上排版、截稿時才收到回覆,連忙編輯稿件,費事費力。

第三步,等待回覆的同時,我及時關注這方面相關新聞,以防新聞“復現”,失去首次報道性。同時,我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電話採訪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對大多的看法、觀點進行了解,必要的觀點納入編輯寫作範圍。

第四步,編輯稿件。從採訪的內容裏找“亮點”。找能脫穎而出的話語,來直接引用。在採訪田博士後時,田博士後明確提出了:“XX年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爲煤炭淨進口國”的觀點,抓住這一點來引申報道,提升報道影響力。

但是,在這第一篇稿件的採寫過程當中,我忽視了對鋼鐵的重點採訪。這是報紙的宗旨,作爲鋼鐵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須時刻以“鋼鐵”爲核心關注對象。

煤炭,這篇稿子後來經過韓主任添彩增色,順利刊登。

接下來的《原油綁架全球經濟上漲趨勢短期不改》,從收集資料到採訪,寫作,準備了也差不多一週時間。但這一週讓我感覺不錯的稿件是後來花費不足一個小時的《電煤價格干預政策合理嗎?》。起先是從田博士的一篇《煤炭價格不應該》約稿而展開的,隨後找到各大證券研究所發表的不同觀點。經過精心整合,對同一問題的大談論的報道形式出爐,此稿雖然是一篇綜合報道,但是刊發觀點鮮明,時機得當,很有實際指導意義。

後來,稿件配發評論及時發表。

報社實習報告 篇4

大學四年,我始終在爲記者是什麼而抓狂,在報紙上,在老師的教學中,陸陸續續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家人問起,學新聞這個專業具體能幹些什麼,我有點萌的感覺,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回事,報社實習報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聞是什麼,我爲什麼喜愛新聞?我爲什麼有想當記者的強烈願望。所以這是我進入報社實習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實習概況

我於7月15日到8月26日在連雲港日報社實習,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報實習,分別被分配在民生新聞部門、社會新聞部。實習的主要內容是通過看報紙,網絡搜索,接聽熱線電話等方式查找新聞線索,確定採訪內容,安排採訪,做筆錄,收集資料並進行寫稿,跟隨老師跑廣告業務,並對內刊的廣告刊登進行排版等,採訪的內容有了解社區人們的生活的基本形態,深入基層採訪瞭解城市中農民工的生活,調查火車退票費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地鐵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爲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的問題。總之,一切都是以服務人民爲宗旨,實際解決老百姓問題爲目的,是記者的基本工作。

實習單位介紹

《連雲港日報》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機關報,以堅持黨報的權威性、指導性、開放性、立足於開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亞洲大陸橋東橋頭堡、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加快報業發展爲辦報宗旨。1958年創刊,50年來,成長爲擁有《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連雲港手機報》、《連雲港新聞網》《蒼梧晚報網》《今日報業》“三報兩網一刊”的強勢傳媒。在市委的領導下,一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忠實履行黨報的職責,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爲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爲團結引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爲促進連雲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晚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辦的一張面向市民大衆的都市生活類報紙,也是中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報紙。《西安晚報》致力於新聞獨有化、資訊地域化、服務個性化的辦報理念與鮮明的編輯風格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同步,成爲西安家庭覆蓋率最高的報紙。《西安晚報》以其出色快捷的新聞,豐富多彩的信息,勸慰準確的觀點,新穎獨特的視角,貼近百姓,關注民生,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實習崗位概述

社會新聞和民生新聞主要是通過對真實具體新聞事實的反映,來傳達社會主流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所以其題材範圍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這些都是社會新聞報道的範疇。通過對新聞時間的報道,爲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實習獲得的成績

在連雲港實習的一個半月中,共有新聞採寫稿件35篇,刊載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獨自採寫的稿件達10篇以上。採訪的內容深入基層,瞭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的爲老百姓解決問題,其中採訪還涉及到工商部門,對於社會上的坑門拐騙,欺詐售假等行爲進行深度有效的報道,通過媒體報道以提醒廣大受衆謹防受騙。除採寫稿件之外,還分別在報社的印刷部門,編輯部門以及廣告部門分別待了一週,知道了報紙從有新聞線索開始到報紙出刊並物流運輸的全過程,期間還參與到報紙排版,拉廣告,拍攝圖片。在西安晚報實習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採訪外地來西安打工的老農民工和80後農民工,他們衣着樸素,被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每天行走於各種勞務市場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論薪水多少,他們都願意幹,實習報告《報社實習報告》。不像80後的農民工,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到被所面臨的就業,房子,孩子上學或被留守等問題那種困惑與無助。80後的農民工,強迫自己在大都市裏靠給別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來養家,但又不僅僅是爲了養家,還爲了他們的夢想,因爲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在西安這個大都市裏,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他們身上的那種自信,那種面對生活的坦然,爲成就以後的自己而苦苦掙扎的情景,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華都市中,他們的未來在那裏》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這一場景。此次採訪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農民工,時刻關注他們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對國家政策解讀對其進行的有力報道,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最近廉價房措施的實行不失爲對生活在城市中農民工良好的政策。

實習體會:

“我猜想,當我死後站在天堂之門的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人,將是美聯社的記者。”許多年後,聖雄甘地的這段說辭,時刻鼓舞着我。雖說只是個實習,但是我已把自己當作追逐新聞的記者,促使我不斷完善自己。

心態方面:

在連雲港日報實習期間,剛去的時候,老師把我安排在資料室裏,讓我閱讀有關民生的新聞,並讓我對其進行分析,兩天過去了,老師對我不聞不問,那時的我心急如焚,看書只是做個樣子,知識不再進入大腦。我打電話給我老師,老師說採訪沉穩的心態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書。一週後,老師出去採訪帶上了我,同時我爲不再資料室看書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後來我在採訪中才發現,如果不是待在資料室看報紙,我還真是不知道面對老百姓我該採訪什麼,而且我覺得所學的知識真是少之又少,匱乏的不行。之後只要不出去採訪,我都在資料室裏看書。

在採訪中,有3次經歷,讓我對社會以及記者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知。7月25日,我作爲現代快報的實習生被邀請參加市裏採訪,爲期一週,幾乎江蘇的省級報社和省級電視臺都有記者參加,因被採訪的人住在開山島上,需要坐船3個小時纔可到達。早上四點時候,我們就開車出發,原本晴朗的天氣,在我們到達島上的時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沒有什麼防禦措施,我們個個被淋的想落湯雞,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風吹起,擊打着岸邊的岩石,但是採訪工作並未被終止,電視臺的採訪人員把衣服脫下來把攝影機包住,只露出鏡頭對準被採訪人,平面媒體記者刷刷的用筆記者被採訪人說的話,絲毫不受風吹雨打的影響,這場暴雨好像對他們而言似是溫和細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沒有人身上的衣服是乾的,但是在他們的臉上也沒有怒意,只是在那興奮的說着採訪的內容,有的已經敲打着鍵盤,把文字輸入了電腦之中。就是記者這種忘我的精神給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無冕之王”。

8月5日,採訪加盟打火機詐騙案,用電話給售假公司經理打電話詢問情況時,經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結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說需要錢,他們就掏錢給我,何況是自願的,我又沒有逼迫他們,怎麼是詐騙呢,況且我想怎樣就怎樣,管你們X事,如果你們管這檔子事,別怪我找人砸你飯碗等。這件事雖然在報紙上曝了光,但是因爲武漢的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導致這一事件最終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爲有錢而囂張跋扈的嘴臉,深刻的體會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應該深入內部調查,徹底解決問題。

8月15日。我獨自到海州區的紅旗社區採訪,因本身採訪對象不是很瞭解,去之前也就沒有什麼準備,到採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因爲被採訪人的妹妹患有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以及長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其骨瘦如柴,臉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鐘,其姐姐叫了我幾次,我都沒反應。後來採訪他姐姐實在是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只好先行離開,最後還是用電話完成了此次的採訪。這件事對我以後採訪做了警鐘。第一,採訪之前,要對被採訪人有所瞭解,並寫採訪提綱。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質,加強對事物的認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靜、不慌張。第三,與人溝通方面的加強。

在西安晚報實習期間,因爲實習老師沒多少採訪,我得以空閒看了新聞學專業課本,也到基層作有關城市中農民工問題的調查,深刻體會到他們在城市中艱苦的生活,以及對城市的'貢獻,被他們的不懈努力與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折服。在對西安地鐵運行期間,對西安上班族、學生等不同人羣的採訪,深深感受到作爲西安人擁有地鐵的驕傲。與此同時,國家火車票退票費用的降低不失爲減輕人們出行不便的一種策略。與人的不斷交流,使得我在與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專業方面:記者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新聞寫作方面的技能。還需要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和敏感度。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面的。再說新聞無處不在,涉及的範圍廣,所要求的知識面也很廣。我在社會新聞部實習,社會新聞涉及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都是社會新聞的範疇,這就要我們學習如法律,經濟,政治,文學,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我的專業是新聞學的,但是所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在我一次有關一位女士買了一包發黴的月餅採訪寫作中,我就沒有提到我國憲法規定的假一賠十的相關條列,老師說:沒有這條新聞信息,其新聞的價值就被打了折扣了,還有一次是有關四胞胎的採訪,因其家庭貧困,希望政府能給予家庭補貼,有了上一次的經歷,我特地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地方政府是給與貧困家庭生多胎兒補貼的,當時打電話告知其父,後來才知道,國家規定裏是不給與補貼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給補貼,那是其他的城市。每個省的有些規定是不一樣的,兩個不能相提並論。給了當事人錯誤的信息,這是作爲記者很難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知識不足惹的禍。記者擁有的不只是相關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通曉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但是不用很細緻,大概知道就行。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在記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遠。

人際關係方面:

把人際關係搞好是記者的必備條件,因爲有了人際關係,記者所獲得新聞線索也就多,所採寫的稿件也多。認識不同的人羣,你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這不僅有利於自身修養提高,還會在社會

報社實習報告 篇5

大學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本着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爲新聞專業的學生,我決定了在報社實習,也爲將要踏上社會的一點資本,積累一些經驗。這是作爲一名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卻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工作者的起點。

實習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報報業集團爭取到了一個實習生的資格,在《**星期三》編輯部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剛開始接觸真正的新聞報道,充滿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剛開始的幾天,總編卻一直讓我們坐在辦公室裏看報紙,這讓我覺得有點鬱悶,原本想着記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嗎?怎麼一直坐在辦公室裏呢?

終於在幾天的讀報生涯後,總編說帶我們去荻港(一個江南古鎮)採訪。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終於可以實戰了。到了荻港,採訪開始,作爲實習生的我們,當然只能站在旁邊聽聽記記,聽着總編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的問,鎮書記的回答卻讓我一頭霧水。因爲鎮書記講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卻並不是**人,所以對他講的都不能聽懂,信息當然是流失了一大半,這讓自己很有挫敗感。在回到報社後,看着自己的筆記,回想着書記講的一些話,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很久,卻始終沒有敲出一個字。

這是第一次的採訪,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因爲這是我實習生涯的第一次採訪,也是一次失敗的採訪。聽不懂方言,寫不出稿子。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學校裏學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實踐纔是最困難的。正如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記者,在學校裏學的,遠遠不夠。”

第二次正式的採訪,沒有了老師的帶領,編輯部的蘇老師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給了我們四名實習生。從聯繫採訪人,採訪問題的準備到最後稿子的寫作,都讓我們自己搞定。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採訪的主題是關於湖城的寄託生,我們採訪了多名老師、同學、心理專家,採訪方式也有面對面採訪,電話採訪,qq採訪。歷史一個多星期稿子纔出爐。在採訪期間,也碰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現在是暑假,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難聯繫,在採訪時有些學生受到老師特別叮囑沒有把實際的想法告訴我們等等。我們也想過要放棄這次的主題,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學校聯繫不到老師,我們就通過電話採訪,或在電話聯繫後與老師約定去登門拜訪等等。

當我們的稿子變成鉛字在《**星期三》週報上登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這畢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實。在那個時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難、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麼了。通過這次的採訪也讓我們明白了,記者除了會問會寫,更重要的是會發現問題。

實習過程中主持活動的感受

在《**星期三》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跟着記者們一起去採訪,去拍照,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活動,都是針對週報在校園的那些小記者的一個採風活動。第一次是去**陳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筆博物館,這兩次的活動也是由我們實習生來負責的。從活動的策劃,到活動的安排都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商討後決定的,在活動中,我們安排了知識競賽和遊戲等的版塊,一方面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我還擔任了活動的主持人,三個多小時的活動,雖然很累,但看着學生們高興的表情和家長們滿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滿足感。

報社的蘇老師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好的記者,寫作只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動,寫一些策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兩次的活動雖然很累,特別是活動前的準備。以前都覺得搞一次活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經過這次的鍛鍊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寫的策劃不止一個,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在發生突發情況時的應變能力,這些都是關係到活動成功與否的因素。人員的安排,時間的分配,場地的.佈置等等,都是我們經過幾次三番的思考後得出來的。我們的策劃也是經過了一改再改。

在活動結束後,都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這兩篇稿子也由週報刊登了出來。

實習總結

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兩個月中收穫很大,明白了要成爲一名真正的記者,自己還欠缺許多東西,像採訪時候問題的準備,對待不同的採訪者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還有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採訪結束後資料的整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堂裏無法學到的。明白了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也是遠遠不夠的。對各方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一點,對時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會失去許多的機會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採訪者。

作爲一個實習生,你的姿態也必須是謙虛、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時,有時候毛遂自薦需要的一股勇氣,它可以幫你爭取到一些鍛鍊的機會,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一定要向那些資深的記者請教,而且在辦公室的時候也要表現的活潑點,多與那些記者聊聊天,向他們諮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話題。

實習期間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但實習生之間的較量也別有風趣,大家會各自表現自己,希望可以爭取到去採訪的機會,可以多學一些東西。這樣的比賽、較量也讓我明白了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之大,在實習生之間的較量就已經如此這般,若是真正的面對崗位的競爭時,我們的壓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倍。而我們的素質、學歷等等就是我們進入社會時的資本。我們真的必須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

報社實習報告 篇6

文筆好的好處就是可以將來做一個作家或是記者,報社編輯也是不錯的。我的專業就是中文,雖說不是很熱門的專業,但是我還是會做到最好的。光有好文筆是不行的,我還要有寫文章的素材,出去實習時一種很不錯的選擇。在實習中既可以接觸到新鮮的事物,也可以鍛鍊我的實踐操作能力。轉眼一個星期就過去了,我的實習生活已經過了有半個月時間了。

我的記者線上還是沒有多少新聞,我只能自己想辦法。在經濟部不像在熱線部,新聞不多,而且關鍵的是我沒有新聞線索。正在尋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題目,確定題目以後可以自己有針對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寫了,算是自己策劃、實施了。

星期四時我聽到朱總和省會新聞部的王海科記者說去採訪,要帶一個實習生,我馬上就給王記者說那帶我過去吧。後來我就和他去黃河飯店在鄭州市咪表聽證會場了。當天去會場的中央和地方的媒體有好多家,央視、中青報、河南電視臺、大河報、河南商報等都去了,因爲咪表聽證案在全國來說應該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較大的關注。由於裝備比較簡陋,還好王記者拿了一個mp3可以錄音,我就帶了一個筆記本。回來後就以自己做的記錄寫了段稿子,給王記者通過qq傳過去了。感覺自己寫的稿子還是很差勁,因爲自己對這個案子本身不是很瞭解,關注的也不夠,所以有些基本的內容都會出現差錯。寫的'稿子基本的事實是比較清楚,但是不像新聞,那種導語與串詞不熟悉,不是那種流暢的新聞報導。

星期五帶我的記者說有一個會議要去,是“創新河南 產業河南”高峯論壇,主要是圍繞《河南mba經典案例集》的編撰出版的,由大河報高級編輯王熙珩女士任總策劃人的,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河南各行業企業老總參加的會議。我和施彩英記者、經濟編輯部主任陳素紅、攝影記者閻義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記錄,施記者他們出去採訪在會議上發言的比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樓下茶座還對河南塞思口腔醫院的何寶潔先生(塞思入編案例集)。回來後就以自己的記錄寫稿子,因爲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訓,記錄的比較詳細,自己又拿了錄音筆,加上有一些相關的資料,稿子寫的還算比較順利。不過還是存在導語、新聞事件串詞的問題。

我認爲在實習時還是多比較自己寫稿和老師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聞觀念比較新穎的報道(新京報、楚天都市報、中青報冰點週刊等)、見識記者真正的生活狀態等是很重要的。我現在離畢業還有2年時間,在這兩年裏我認爲只要找到自己和一個合格的記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後走上記者這個崗位會能更快的進入狀態。

剛來,報社企劃部的夏老師接待了我們,後來經過較慢長的等待(部門之間協調加上記者也比較忙)我們幾個人被分到了新聞採訪部。我是跟着經濟新聞部的施彩英老師跑新聞,施老師因爲培訓加上也沒有她那條線上的新聞,所以我就在報社看看報紙、打掃衛生、上網看看新聞和評論等。我現在爲止發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馬紀朝老師讓我寫的關於用手機給小靈通發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聞,我寫好後馬老師加了一些內容也修改了一些說法,到發表時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聞了。

沒有來實習之前就聽說實習的時候可以學到好多東西,現在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自己還是感覺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或者說注意到了一些平時自己沒有注意的細節。自己以前在學校的《學生工作》編輯部做過學生記者,平時對新聞還算比較關注,但都是一般性的關注新聞事件。現在自己也算一個將要入行的準記者了,只關注關注新聞事件是不夠的。我注意到馬老師每天來了之後就是在網上找新聞線索,我寫的那篇就是他發現的覺得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之後讓我寫的。

來報社後自己看新聞也比以前有心了,會想一些和新聞背後記者的工作情況,從發現新聞線索到採訪、新聞見報之間的一些細節問題。

我覺得現在作爲都市類報紙就是給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務讀者。像商報這樣只在省會鄭州發行的報紙就應該抓住服務讀者的功能。就像我寫得那篇稿子,那是國家信息產業部7月10日發的一個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會看到,而且公告寫得比較專業,不容易理解。經過我們記者對河南本地的情況(這是市民最關心的)覈實與瞭解,把具體的情況告知給讀者,就是爲讀者服務。熱線部記者的工作就不用說了,報紙爲讀者着想了,纔會讓讀者感到溫暖,這樣報紙讀者的忠實度纔會提高,報社有發展。

記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聞媒體發出的聲音必須保證採寫是真實的,萬一失實要保證問題不是出在自己這一個環節上。這次實習結束了,不過我對這次實習的思考還沒有結束,我感覺實習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寫文章也不是那樣的簡單的,光有好文筆是不行的,還要學會怎麼去寫才能讓大家接受,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過不斷地鍛鍊,我的寫作能力還是會得到巨大的進步的,這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報社實習報告 篇7

實踐職務:

XXX

實踐地點:

XXX

實踐時間:

x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報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說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爲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閱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閱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閱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溼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說:“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爲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裏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說:“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字面上纔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說:“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爲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

報社也不是一直都忙於工作,有時記者們也會帶我們去七樓打球,這給我們的實踐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拿鑑定表那天,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我們又回到閱覽室,翻閱着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學文的,更不是學新聞專業的,卻有幸在X報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爲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字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他們有時爲了趕時間,就把飯帶到報社吃,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個月是短暫的,卻有着許多珍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此時拿起一份《X報》,定會有另一番感受,因爲那裏曾經有過我的足跡。我似乎能夠感覺到每一篇報道中記者們爲此留下的汗水,我開始看重,珍惜《X報》了,是它,伴我走過了這個美好的、充滿回憶的暑期報社實踐生活。

報社實習報告 篇8

深入社會、體驗社會的最好經歷,這次實習時一次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不管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非常感激在實習過程中幫助我每一位同事!

報社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因爲我新聞媒體專業的所以這次實習對我十分珍貴,年月。實習的時間裏,受益匪淺,不僅熟悉了報社工作的各個環節,掌握了記者採寫的工作方法,而且在發現自身不足的同時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深化了理論知識,下面就是實習鑑定。

被安排到機動部跑突發(社會)新聞。從此,實習期間。開始了和大學生活迥異的記者生活:準時上班,有時上午在賓館採集會議新聞,但下午已經在農村採訪鬥毆的雙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晚上10點鐘還有采訪任務…

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由於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缺乏一定的解。但是每次有新聞線索時,指導老師都帶我現場,回來後讓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給我修改稿件,並且告訴我應該注意的問題。後來,老師就讓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實習指導老師也經常幫我分析解決實習中遇到問題。有付出便有回報,實習期間,發表各類稿件共計52篇,同時我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

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實習的一個月很短暫。開始親身體會到做一個好記者究竟該需要哪些素質。

實習時要給自己定好位。實習中,首先。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但是做新聞時,一定要把自己當成報社一員,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以後的學習中要拓展知識面,其次。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由於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識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專業的新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爲將來投身新聞業做好準備。

做一個好記者必須要有職業道德。做一個記者不難,再次。難得是做一個好記者。報社實習期間,常常有羣衆到讀者接待室找我幫助他解決問題,總是十分熱心卻極其無奈。很多老百姓辦不了事情,比如說包工頭廠拖欠工資,消費者權益沒有得到保障,記者只要一句話一個電話就能給他解決。發現,爲老百姓說話就會得罪很多單位,但是記者是個需要愛心的工作,只讓小部分人說好不是好,只有讓老百姓說好纔算好。

做好記者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最後。尤其是機動記者。當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果你節奏很慢,那麼當你達現場也許已經人去樓空,一無所獲。這樣,一條重要新聞的現場性就會變得很淡。甚至,報社會在和同城對手的競爭中落在下風。

報社實習報告 篇9

序:在大河報實習的30個日日夜夜離我漸行漸遠,我對其間經歷的點點滴滴卻愈發清晰可見。懷着對大河報秉持正義的操守,對實習老師的敬佩與感恩之情,亦是對自己初入媒體一線的經驗總結,感慨良久,懷着萬分思緒,記錄下在大一這個不甘平凡的暑假實習的收穫和教訓。

在大河報爲期一個月的實習期間,共發稿50餘篇,大到一整版的通訊,小到豆腐塊似的消息,可是對於自己這個初入大學的學生來說,發稿量對自己是可有可無的一件事,因爲自己明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學習,學習“鐵肩擔道義”的信念,學習“妙筆著文章”的思路,這,纔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事。

新聞理論的實踐和新聞業務能力的提升

帶我的是李曉敏老師,跑衛生線,也就是整天和病人、醫院、衛生局、衛生廳打交道的,同時也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連的線。

新聞價值的判斷是在平時看報、寫稿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記得老師曾說過:咱們寫的是給老百姓看的,很多專業性很強的東西,不愛看,也看不懂,所以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稿子寫出來,服務老百姓。在這裏,判斷新聞價值的重要性、趣味性等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很多東西不明擺着說出來,並不代表忽視它的存在。

記得去採訪醫院“惡性瘧疾救治中心”掛牌儀式,事件本身就是最多就是一篇消息,沒多少實質性的內容,於是,自己寫了500來字就完事了,第二天見報時,卻是一篇3000字左右的大稿子。老師從採訪資料中,發現今年上半年我省共發現40多例輸入性惡性瘧疾,對於不瞭解這種疾病的老百姓和醫院來說,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漏洞,詳細介紹這種疾病以及其治療、預防措施纔是最有新聞價值的東西,而不是掛牌儀式本身。

以前曾很鄙視會議新聞,感覺無非就是領導空泛的講話,底下是冷冰冰的鼓掌,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寫,可是真正實地參加並用心發現之後,才發現其有趣亦有點的新聞。

省衛生廳召開系統行風評議測評工作動員會,說白了,就是他們系統內部的一個自我檢查制度,到現場,發了厚厚一疊相關資料,會議沒開完,就回報社寫稿了。很糾結的成稿之後,老師說,不行,沒有內容。她仔細把資料看完了之後,提出了一些很細微的點,就是和百姓、社會關係密切的現實問題,奶粉檢測、職業病防治等等問題。事後,老師說,其實會議新聞是不好寫的,比現場稿要難寫,但同時也是重要的。會議呢,只是給了記者一個找新聞的機會。

因爲促進社會發展進程的政策、措施都是在一個個會議上提出的,作爲記者,我們需要把好的政策給老百姓說明白,這樣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所以,如何在看似枯燥乏味的會議上發現有價值的點,是需要記者有很強的新聞敏感。

落地稿,就是國家出臺一項政策或是別的媒體做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稿子,作爲地方媒體,針對自己本地實際情況,把落點放在本地,而寫出的稿子。其價值點,就是第二落點的選擇角度。

前幾日,國家衛生部門要出臺關於規範現榨飲料的文件,那麼到了鄭州這點,就需要調查鄭州市場的現榨飲料的相關情況,看看文件規定的措施,在本地各商家有沒有得到落實。必須提出的是,不可否認,幾乎每個人都有喝過所謂現榨飲料的經歷,所以這個稿子,新聞價值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

面對形形色色的採訪對象和種種各異的新聞現場,作爲記者,就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仔細認真的態度,否則,搞混了新聞稿中最基本的信息,是一件很不應該的事。這一點,自己深有體會。

因爲缺乏關於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把一個主任醫生的職位錯寫成了主治醫生,搞的醫院打電話來質詢。粗心的我才發現自己犯下的錯誤,也是給自己提了個醒。老師安慰我,錯誤之後必會進步,出現一個錯,下次必定很當心,有時你覺得很細微的東西,無所謂的,可有較真的就會揪着不放。老師還舉了她曾犯的一個用字的錯誤,可能就少了一個字,就會產生別的意思。如此看來,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必須學着養成。

新聞“七分採三分寫”這句話確實是亙古不變的道理。雖說在部分新聞現場,有提供新聞通稿,詳細介紹事件的五要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情況,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資料是靠自己去搜集整理的,因次採訪前列好提綱以及採訪的藝術和技巧是有爲重要的。實習期間,自己獨立去現場採訪過多次,也通常會遇到省內多家媒體,這時,一些基本的資料大家都會問到,那麼如何在你的稿子裏出現新的、吸引讀者的要素,這就需要你能夠問出有水平的`問題,而問題則來自你提前列在採訪提綱上。

8月11清早,淅瀝小雨,去醫院採訪好心人給一的哥捐款的事,無意中遇到了坐在樓梯上低頭不語的妻子,出於敏感,我簡單介紹之後,就坐在了她身邊和她閒聊了起來,不出意料,獲取了很多媒體不知道的資料。採訪中,你需要了解採訪對象的心理,讓他從心裏信任你,什麼話都敢對你說,而不是把剛剛出現在他眼前的你當作“陌生人”,而這時,說話,採訪的藝術就變得至關重要。

一名真正專業的記者,是需要觸類旁通的,大雜燴型的,拼知識面的。這,纔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的基礎。記得,趙智敏老師告訴我們說,“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應該多鑽研其他專業知識,比如法學、經濟學”。

而在衛生線上,對醫學方面知識的瞭解就顯得尤爲重要。比如採訪醫生某一複雜病例,如果需要向讀者清楚的介紹,就需要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轉述,如果你自己就不明白,那麼又怎麼能向讀者說得清楚呢?因此深厚的知識積澱是記者們必須掌握的,而我們,則應該趁年輕,在大學良好的氛圍裏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

新聞採寫過程中的感悟

記者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者,而且也是推進社會這艘航船沿着正確方向航行的助推器。

最能使我感受到這句話含義的,是源自對患白血病的小培藝的採訪。最初見到她時,孱弱的身體,枯黃的臉蛋,脖子上還有化療留下的疤痕,插着輸液管,讓人感覺好可憐。可是她很幸運,經過媒體報道,有家企業捐款幫助她治好了病。那一刻,才真正發現自己身上擔負的沉甸甸的責任。可是醫院大廳裏盡是光着頭,穿着住院服的病人,上天眷顧了她,所以她得到了救助,可是在這看似成功的背後,卻隱藏着多少心酸、悲楚的故事。那一刻,又感到自己作爲記者的渺小,其實我們能做的很少很少。或許讀者把我們當作無冕之王來看待,可是我們有的,僅僅是一張紙、一支筆,我們會盡到最大的努力去真實記錄,力所能及的去幫助視記者爲救命稻草的人們。更多的時候,社會的進步是需要社會的掌權者們去推動。

奮鬥在新聞戰線的第一線,我們沒有理由停止前進的腳步。

在實習期間,無時無刻不被老師們的職業操守和負責精神所感染,每天奔波於新聞現場,回到報社,無論多晚,抓緊寫稿,這時,噼裏啪啦的敲鍵盤的聲音成了報社最美妙的音符。

一次去超市做關於奶粉的調查,行至半路,突降暴雨,轉瞬之間,全身溼透,路人紛紛避雨,而自己卻因爲老師趕稿需要自己調查的資料,仍冒雨前行,因爲只有一個信念,交代的任務必須完成,沒有任何藉口。待到完成調查,擰出的雨水攤了一地。

採訪遭人冷遇、白眼,行路熱得幾乎中暑,寫稿子熬到深夜,吃飯、休息毫無規律可言,這些都是記者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可是怕吃苦就做不了新聞,不管客觀條件如何艱苦,都應按時完成任務,這是真正的新聞人所應具備的素質。

4.實習結束,可是幹記者的新聞理想卻剛剛萌芽

一個月短暫的實習之於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對新聞、記者、媒體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極大滿足了自己對新聞最初的追求,像個初生的孩子,放肆而興奮的哭喊。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新聞行當的信念,時滅時燃的新聞理想火種重新迸發出無比耀眼的光芒。

自身的不足也在真正的新聞一線顯露無遺,理性思維能力欠缺,寫大稿能力不足,知識結構不完善等等這些都制約着自己的發展,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記者,對於自身的要求必須不斷提高,需要自己不斷的學習、實踐,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感謝自己,能夠合格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汗水、寂寞、困難面前挺了過來,可是最應該感謝的是帶我的李曉敏老師,和王曦輝、王燦老師,感謝她們對我如此的信任,放手讓我去獨自完成採訪任務,感受到了作爲優秀的記者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業務素質,爲自己樹立了榜樣的標杆。藉此,由衷地說一句:謝謝老師!

美好的過去的都已經成爲過去,未知的未來的還等待着自己去書寫,而我,還前行在新聞的路上。

報社實習報告 篇10

記得在新聞報社實習的第一天,我和所有初次參加實習的同學們一樣,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感到有點不適應,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先熟悉了以後實習的工作環境後,就先去休息了,畢竟忙碌一天了,要爲明天的工作做準備。實習生活不像在學校的生活,在學校你有不懂的可以去找老師同學幫助,但是實習卻不行,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根本沒時間搭理我這個初來咋到的實習生,這讓我有點心寒,我以爲辦公室的老師會主動給我安排工作,可能是我想的太天真了,根本每人搭理我,我就無聊的上網打發了第一天的實習。我終於意識到,人一定要主動,更何況是來實習的,工作不可能輕易就來到我面前,而是要自己去努力爭取的,我是來學習實踐的,不是來“守株待兔”的。實習第二天,我就主動找到指導老師,要他給我安排工作,他很爽快的給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我的實習路現在才慢慢開始,經過熟悉之後,我的`手頭工作越來越多了,從一開始的無所事事到現在忙碌的實習生活,我知道我開始慢慢融入這個部門了,這是值得驕傲,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情。我也和辦公室幾位老師的關係逐漸好起來了,工作下班之餘還會一起打發閒下來的時間,聊聊家常了,這一週的實習讓我基本掌握了部門的基礎工作和工作流程,可以說是收穫不小。。

報社實習報告 篇11

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xxx,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字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習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報社實習報告 篇12

這次認識實習主要是去了博大企業集團以及解放日報集團旗下的《新聞報》。

我們先是去了博大企業集團,博大企業集團是一家多元化投資的公司,包括數個子公司和分公司,其主營業務爲石材,核心公司爲金博石材建設有限公司。公司的辦公樓從外面看就好像是用一整塊大石頭雕成的,大門旁邊的公司名稱“博大集團”也是刻在石頭上的,公司裏的桌子、牆壁裝飾畫、垃圾箱等也都是石頭做的,這些都充分表現了公司的特徵。我們先是在公司的會議室裏開了個會,看了一段介紹公司的視頻,商量了一下接下來的安排。然後由公司的負責人領我們參觀了一下公司的各個部門,大體的瞭解了一下公司。

接下來的三天裏,我們被分到不同的部門進行實習。我和其他六個人被分到了上海卡絲通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博大集團的一個子公司),幫助他們做一些文案方面的工作。在這裏,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公司內部的工作氛圍,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工作都是井井有條,一環扣一環的,感覺緊張有序。同時也更深入的瞭解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公司以“博大精深,博愛天下”爲經營理念,在公司的會議室及辦公室的牆上隨處可見的“假如我們是羚羊,停下腳步我們就會被獅子吃掉;假如我們是獅子,停下腳步我們就會被餓死”的警示語更是記在每個員工的心裏。他們公司的內部報紙《博大報》也是辦的非常出色,而且裏面特別注重對員工的關懷,每期上面都會有刊有近期過生日的員工名單以及其他員工對他們的祝福。

結束了在博大企業集團的實習後,我們又去了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公司負責人領我們參觀瞭解放日報旗下的《新聞晨報》。我們先是在樓下參觀了他們的排版過程,發現他們排版時使用的也是方正飛騰排版系統,但是排版人員使用的都極其熟練,用的基本上都是快捷鍵,我們雖然也學過方正飛騰排版系統,但是看他們排版的時候只看到電腦屏幕上的圖文速度飛快的變換着,根本就看不清楚他們做了什麼,就好像自己完全沒有沒有學過這軟件一樣。

看完了排版後上樓參觀了他們的新聞部以及編輯部。他們的新聞部劃分爲時政新聞部、民生新聞部、國際新聞部、理財新聞部、社區新聞部、教育新聞部、視覺新聞部、環境新聞部、國內新聞部、評論研究部、社會新聞部、互動新聞部、體育新聞部、文藝部、週刊部等非常細化的部門,實習報告《報社畢業實習報告》。編輯部主要劃分爲上海編輯部(主要負責上海方面的新聞的編輯)、要聞編輯部(主要負責頭版及前面幾版的新聞編輯)、圖片製作中心等部門。在行政管理上他們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在工作上他們又是相互配合的。

參觀完以後我們開了一個研討會,負責人倪主任又給我們大體介紹了一下解放日報集團的情況,然後就是大家提問了。在倪主任的介紹中,有幾點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第一,《新聞晨報》的定位是思路走在大家的前面;第二,《新聞晨報》不是通過擴大發行量來贏取利潤,而是通過控制發行量追求精確發行,吸引精確投放的廣告商來達到盈利的目的。

這次實習最主要的收穫,第一是對公司和報社都有了一些比較直觀的認識。以前對企業、對報社的瞭解都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一般就是書本上學的知識,或者是根據在網上或電視報紙上看到的部分報道來做的想象。這次實習是我第一次進入到一個企業和報社的內部去看他們怎麼樣工作,怎麼樣與同事之間相處,感覺對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二是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可以從事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環境,也曾在在網上、課堂上看到聽到過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以及解答,但自己卻只能是憑着這些來想像。而這次實習終於讓我有機會親身感受一下未來有可能會面臨的工作環境,我想這是讀再多的書也不能得到的結果吧。

另外通過這次實習,我也意識到了很多平常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例一,在博大的時候,有一個姐姐問我們“你們誰的平面比較好?會使用photoshop等軟件?”我一聽就愣了,這個photoshop吧,要說不會,我們可是專門學過的;要說會吧,我也就會一點兒簡單的操作,如果說人家讓我做個什麼效果而我又不會做的話,多難看啊,人家心裏很有可能想“你不是說會嗎,怎麼又不會了呢?”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結果就給碰上了。唉,今後一定要學好軟件,到時候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會!”

例二,還是在博大的時候,發展中心的人讓我們幫忙想一個珠寶的創意,就是給一件已經做好的珠寶起一個名字。平時感覺自己讀了挺多的書的,但是那時候卻搜腸刮肚,抓耳撓腮都想不出一個好的來,連個比較恰當的都想不出來,還是學編輯做文字的呢,真是感覺好羞愧啊,突然之間真真切切的領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句話的含義,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所以呢,得出結論:第一,一定要多讀書,無論是什麼時候。唉,其實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人都給我們強調,但自己領悟來的真的是跟別人和你說的不一樣啊!第二,要讀活書。書本知識和實踐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這差距只能通過實踐去彌補,光說不做,說得再好聽也沒用。

關於這次實習,去解放日報那塊兒感覺非常好。不過整體時間安排上感覺有點兒不太合理,在公司裏有時候是閒着的,可能是由於距離上海太遠導致準備不是非常充分造成的吧。建議下次實習時儘量多聯繫幾個點,使同學們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

標籤:報社 實習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