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總結1.07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1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

換算關係: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 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係: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儘量減小誤差。

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爲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衆方法

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爲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爲km/h或km·h-1,

換算關係:1m/s=3.6km/h。

計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時間——秒(s);或小時(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時(km/h)

v=ts,變形可得:s=vt,t=vs。

四、測量平均速度

1.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ts。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2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溫度計製作原理: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3.攝氏溫度的規定:

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爲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爲100攝氏度。

4.溫度計使用方法:

(1)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側壁;

(2)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條件:

到達熔點,繼續吸熱。

3.凝固: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4.凝固條件:

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2.汽化現象:

灑在地上的水變幹了;

3.汽化的兩種方式:

沸騰和蒸發是汽化的兩種方式。

4.沸騰和蒸發的異同

5.影響蒸發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

(2)液體的表面積

(3)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

6.液化: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7.液化現象:

霧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氣。

四、昇華和凝華

1.昇華: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昇華。

2.昇華現象:

衣櫃裏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幹了

3.凝華: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4.凝華現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樹枝上的“霧凇”

5.吸熱與放熱:

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3

第二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的產生: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在振動時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且V固>V液>V氣),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爲340m/s;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耳能辨別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爲0.1S 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爲17m.

4.百米賽跑:

終點計時員應該在看見發令槍冒白煙時計時,若再聽見槍聲計時,則會少記0.294S(約爲0.3S)。

5.人類怎樣聽到聲音: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非神經性耳聾——鼓膜或聽小骨損壞——可以治癒

6.耳聾

神經性耳聾——聽覺神經損壞——不易治癒。

7.骨傳導及實例: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導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上把這樣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骨傳導實例: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後,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

8.雙耳效應:

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二、聲音的特性

1.頻率: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赫茲,符號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大象可以用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等都伴有次聲波發生,一些機器在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波;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

3.人耳聽覺範圍:

20HZ---20000HZ

4.音調:

(1)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

(3)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4)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5)一般來說,女士的音調高於男士的音調;小孩的音調高於成人的音調。

“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銀鈴”都是描述音調的。

5.響度:

(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震耳欲聾”、“高聲呼叫”、“低聲細語”、“聲如洪鐘”、“引吭高歌”、“請勿高聲喧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響度的。

6.音色: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聞其聲,知其人”、“悅耳動聽”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來辨別發聲的物體是什麼,辨別物體是否損壞。

三、聲的利用

1.聲音傳遞信息的實例:

(1)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可能的大雨;

(2)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會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鬆動的螺栓;

(3)醫生用聽診器可以瞭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

(4)醫生用B超爲孕婦作常規檢查;

(5)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回聲能夠判斷懸崖的距離;

(6)蝙蝠靠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

(7)利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和魚羣位置。

2.聲音傳遞能量的實例:

(1)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錶等精細機械;

(2)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出去人體內的結石。

3.超聲波的應用:

(1)聲吶;(定向性好,傳播距離遠。)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

(3)超聲波測速器。(易於獲得較爲集中的聲能。)

四、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爲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爲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爲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

(1) 防止噪聲的產生 或 消聲 或 在聲源處減弱;

(2) 阻斷噪聲的傳播 或 吸聲 或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或 隔聲 或 在人耳處減弱。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4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能夠自行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

2.光源分類: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線傳播:

在同種均勻物質中,光沿直線傳播。

4.光線:

爲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

5.光的直線傳播實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5)排隊看齊;

(6)射擊瞄準

(7)立竿見影。

6.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光屏離小孔越近,像越小);

當光屏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物體離小孔越遠,像越小。(物體離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爲光沿着直線傳播,且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在物體的另一側會有一個光照不到的區域,這就是影子。

8.判斷月食:

太陽、地球、月亮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在中間。

9.判斷日食:

太陽、月亮、地球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且月亮在中間。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爲3.0×108m/s。

11.光年:

常用於天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大的距離單位,它等於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線:

垂直於鏡面的直線叫做法線。

2.入射角:

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於同一個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5.反射的分類:

反射有兩種,一是鏡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在桌上豎立一塊玻璃當做平面鏡,平面鏡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平面鏡後面放一支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移動蠟燭,直到從前面看上去也像點燃的一樣,這就是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可知,像與燭焰的大小相等;像與燭焰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實物到鏡面的距離。

2.面鏡分類

平面鏡

面鏡 凹面鏡

球面鏡

凸面鏡

3.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球面鏡的應用

凹面鏡:太陽竈、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凸面鏡:汽車後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5.平面鏡成像規律: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於鏡面對稱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經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現象:

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4)光從速度較快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慢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5)光從速度較慢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快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特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特例:光從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陽光經三棱鏡折射後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彩帶

2.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

3.顏料的三原色:

品紅、黃、青。

4.物體的顏色: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無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能讓所有的光都透過。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白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5.光譜:

把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6.天空呈藍色的原因:

大氣對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散射較多。

7.傍晚太陽發紅的原因:

傍晚的陽光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藍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紅光、橙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8.霧燈選擇黃色的原因:

人眼對黃色光敏感度較高,且黃光不易被空氣散射,有較強的穿透作用,能讓更遠的人看到。

9.紅外線的應用:

(1)紅外線夜視儀;

(2)紅外線遙感。

10.紫外線的應用:

(1)殺菌;

(2)防僞;

(3)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

11.紫外線的危害:

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