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大學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正處於青春美好時期的大學生羣體,應該是一個國家營造文明風氣的榜樣。但是在生活中,經常發現一些不文明現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大學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

  大學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1

一、表現形式

請看下面幾組鏡頭:對面走過來幾位西裝革履、推着撒氣自行車的大學生,來到修車師傅面前,張口就說:“哎,用用打氣筒”伸手便拿;剛纔還在一塊輕鬆聊天,一會兒就因話不投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而打鬥在一起;課外活動時間,校園的休息椅上女生坐在男生腿上、摟着男生的脖子,做着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舉動,無視身邊散步的人羣;幾個一身靚裝打扮的女學生捧着瓜子,隨走隨丟瓜子皮;還有爲發泄個人的情緒而損壞公物的;“瀟灑”地隨處隨口吐痰的,在校園裏亂丟紙屑、果皮、飲料罐、食品袋的;上課遲到早退也不向老師報告,泰然如入無人之境的;與老師同車而不讓座的;學校潔白的牆壁上留下一串串黑黑腳印的;在課桌椅上、廁所裏亂劃濫寫的,有的甚至是些污七八糟的內容;言語中很少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玩的是出口成“髒”,奉行的是“有理不讓人,無理佔三分”;在與他人關係上,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種種現象,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基本文明行爲的欠缺,令人觸目驚心。

二、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⑴經濟生活的影響。由於我國轉入市場經濟體制時間較短,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在健全的法治社會大背景下才可能有良性的運作。這種新舊體制的轉變,在客觀上削弱、動搖了一些人的文明行爲觀念,造成不管文明不文明,只要對自己有利有益就去“行”,只要能宣泄自己的情感(哪怕是不好的情感)就去“爲”的現象。從而,輻射和影響大學生行爲。⑵傳播媒體的誤導。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國內外傳播媒體傳播一些不正確不文明的東西,對大學生產生感染、暗示等影響,誤導了學生,使其產生偏離文明行爲要求的思想與行動;一些缺乏社會責任與道德良知的低格調的音像製品,西方的物質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一些腐朽思想,都對大學生產了強烈的衝擊,使一些學生文明觀念混亂,降低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審美情趣向低層次滑坡。

2、學校教育自身不足。⑴學校較少將文明行爲教育置於社會大系統加以考察。教育未能結合現實的社會需要注入新的內容,又存在重說理、輕實踐,要求高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因而使學校文明行爲教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明行爲引導和約束的意義。⑵學校教育未系統地教給學生全面的文明行爲知識。我們國家作爲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着極其豐厚的道德精神。然而,長期以來,傳統文化連同它的精髓被置於批判的地位,人文教育不被重視,加之應試教育、功利化教育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人文知識相當匱乏。即使偶有這方面的教育,也只是作爲知識教育、規範教育,而不是作爲文化教育。如此這般之後,學生並沒有受到精神的陶冶,也就很難具有必要的修養和情操。實際上,缺乏文化內涵和氛圍的道德教育是一種有“形”無“神”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很難獲得強健的生命力。⑶學生工作中教育、管理相脫節,管理不嚴。教育和管理應是緊密相聯、互爲條件的。教育解決思想問題,管理約束學生行爲。教育要入心,管理應嚴格。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普遍存在教育入耳、入腦率不高,管理軟弱無力的現象。對部分學生的違紀行爲採取姑息態度,獎懲不明,從一定程度上縱容、助長了不文明行爲習慣的滋生、蔓延。

3、家庭影響及自身文明意識的缺失。⑴學生自身出現某種“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即學生頭腦中所存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礙他們對文明行爲的要求、意義的真正理解,從而不能把這些要求轉化爲自己的需要。⑵家庭文明修身教育的缺失。當代大學生多數爲獨生子女,多數家長採用“小太陽”式教育方法,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子女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長期處於家庭的百般呵護之下。部分生活條件優裕的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只要子女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這些在嬌縱中長大的大學生,加之缺乏文明修養的實踐鍛鍊,他們常常以自我爲中心,缺乏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缺乏公共衛生意識和基本常識,缺乏文明意識和行爲自律。⑶學生生源素質偏低,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據統計,目前高校大學生有 30%的學生來自貧困地區,有 70%左右的學生來自於農村家庭,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導致文明意識的下降〕。

四、解決辦法

文明、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齊抓共管,但是當今的在校大學生,已不可能再到中學裏去“回爐”,也不可能一夜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大環境,所以任何抱怨、指責都是消極的,我們應在大學校園中創造一個文明良好的校園小環境,盡一切努力幫助大學生重塑文明形象。

進行理想成才教育和艱苦奮鬥教育,要教育大學生們襟懷祖國、胸有大志、端正學風、發奮成才。可以請知名學者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等與大學生談人生、談理想,激發大學生成才的強烈願望和刻苦學習的熱情。學風端正了,歪風就會下降。總之,要在整個校園中倡導文明風氣,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去做,一件一件地落實,要幫助大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恆,必見成效。

  大學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2

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的調查活動幫助我瞭解了學生的文明禮貌程度。讓學生意識到文明禮儀就在平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意識到禮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於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通過調查找出增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班級內,不文明的現象隨處可見,而且多爲細節,“小事”較多。針對這一現狀,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找出集中反映出的不文明現象,針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

調查對象與方法: xx班 問卷調查法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此次調查活動全班學生給予了極大關注和支持

從問卷回收率來看,充分說明學生對這項調查進行積極參與,對“不文明行爲”表現了極大關注,應該說班級內的不文明現象在調查中都基本暴露了出來。這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校對不文明現象還是深惡痛絕的,敢於提出來曝曬在陽光下的,說明絕大多數學生的文明意識還是存在的,有這些力量的支持,對改掉不文明陋習充滿了信心。

二、班級“不文明行爲”現象的分析

1、“語言不文明,出口成髒,不懂得尊重他人”位居不文明行爲之首。這應引起我們的注意,這種行爲是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校園中它直接影響構建和諧校園,破壞了同學間的和睦,影響了本應團結友愛的關係,容易引起同學間的爭執,甚至打架鬥毆。語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一個正在發育成長的國小畢業生,卻滿口髒話,出口傷人,這不僅與其身份極不相稱,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對這種行爲要堅決抵制和制止。

2、“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缺乏環保意識”的行爲不亞於前者。這些行爲對學生來說是最方便的習慣,往往自以爲這是小事,無傷大體,但這種行爲實質上是缺少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忽視他人健康、影響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諸如,綠草地上延伸着不和諧的小徑、鮮花叢中落下不相稱的腳印。粉刷一新的牆壁留下黑色的手印……可見,樹立學生們環保意識的工作我任重而道遠。

3、“上課鈴響後不安靜、課上睡覺、隨便說話、吃東西”和“抄襲作業,考試作弊”,這些從學生的天職來說本不應該存在的現象,卻進入了不文明行爲之前列,確實目前班級中中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上不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待自己的學業還不夠認真,在遵守學校紀律和校規方面還存着自由散漫的惡習。另外,“抄襲作業”成爲了班級內的問題,以此看來,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有效地開展誠信教育應該引起老師們的足夠重視。

4、“在課桌上亂塗亂畫,公共設施屢遭破壞”,看教室、專業教室內有多少桌椅被隨意塗鴉,各色卡片分佈在桌椅的各個角落,各種公共設施也被不知名者任意踐踏,默默地流着眼淚。杜絕此類現象關鍵要從心理意識和行爲規範上加以引導和約束,愛護公物,珍惜公共財產人人有責。

三、產生校園不文明行爲的原因分析

1、受社會大環境的不良影響

目前我們的社會正處於大變革時期,隨着改革不斷深入和發展,整個社會比以前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生活多樣化。而相對於處於生理心理還不成熟的少先隊員來說,在思想觀念、心理髮展價值取向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耳濡目染,將家庭和社會中不文明行爲在學校中模仿,有些學生髮出這樣的疑惑:“社會都是這樣,爲什麼不能讓我們這樣做?”。

2、學生自身受文明教育的差別

由於地區差異、城鄉差別、家庭教育狀態不同,學生本身受文明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對自身文明修養差別較大。例如我們的班級,有的學生父母離異,接受文明禮儀方面的教育較少;再有就是有一小部分家庭不重視這方面的培養,放任孩子言行,諸多原因導致學生張口髒話,任性等等,致使不良行爲肆意滋長。

3、班級教育管理的不到位

從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夠完善,制度的落實、監督不夠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人員不足,方式落後,學生中的不良習慣的人數佔相當比例;在對少先隊員學習、遊戲、生活上教育得不足,不深刻。在物質保障方面,我們還不夠科學與完善;在文明的氛圍的形成上,還不能有效的達到懲惡揚善、扶持正氣。

四、創建文明班級的一些思考

通過對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些現象就在我們身邊,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只是沒人提出疑異,才覺得自然隨意。殊不知正是這些潛在行爲侵蝕了我們的文明意識,造成了我們的惰性心理。如何才能改掉惡習,樹文明之風,讓文明禮儀伴我行呢?

1、要不失時機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誠、智、禮、信”爲標準,引導學生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爲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2、時刻注意言談舉止,提高自身文明素質

老師和學生都要行動起來,從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刻以“文明”二字檢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覺主動地抵制不文明語言的侵蝕,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