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總9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總9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我們於XX年年5月~6月,對樹人大學大三學生的在校情感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樹人大學的大三學生的情感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在校大三學生的情感動向,深化教學就業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都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樹大大三學生的情感現狀

2.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3.當前大三學生情感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比較全面(見附)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個寢室的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爲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爲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對學生座談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 當代大三大學情感現狀分析

1. 交際困難

調查顯示,約有23%的大三學生在人際關係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爲交往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2. 壓力大

調查顯示。約有30%的大三學生感覺壓力很大,。他們的壓力部分來自於所學專業並非所愛,這使得他們長期處於內在衝突與痛苦之中。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各種大小不斷的考試、嚴峻的就業形勢等,都會給他們帶來壓力。

3. 情感困惑

調查顯示,還有近35%的大學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戀愛失敗導致的大學生心理變異是最爲突出的現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在大二時,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張的學生說,“我始終無法忘記那名女生,至今覺得無法解脫。”

3. 其他

調查顯示,還有12%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困惑。

(二) 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樹人大三學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顯不同。

1. 自我表現發展與能力培養的加強。

2. 人際交往太過狹窄。

3. 戀愛與情感問題比較突出。

、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樹人大學大三學生情感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樹人大學大三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 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大三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已經深入到每個角落,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改革運動使中國發生了質的變化。在校大學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爲興奮,因爲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畢業就失業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當代經濟浪潮中。

2. 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爲家庭難負擔讀大學的高額費用過高52%的學生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 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大學教育變成大衆進程中,各地大學一味的追求高入學率,而忽視學生的培養。還有,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學生和社會的脫節。

4. 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爲,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爲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也在擴大。

5. 社會的影響

經濟的高速發展,對社會意義重大,但伴隨着也有很多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也帶進了學校,這對學生也產生了消極不良的影響。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情感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情感的任務十分艱鉅。針對本次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問題,心理測評師、哲學碩士張小平分析說,從個體身心發展的角度看,大學生處於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時期,這一階段中,會出現自豪感與自卑感的矛盾衝突,強烈交往的需要與孤獨感的矛盾衝突,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矛盾衝突如果存在過於強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種刺激時,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影響個體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生活來看,大學生們在中學時形成的優勢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脅,也會使之產生失落感和恐懼感。此外,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很大的比重。獨生子女常常帶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社會鍛鍊,心理較爲脆弱,也容易引發上述問題。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這些旅遊羣體當中,青年旅遊者是整個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遊者中至少有半數以上是青年學生(主要指大學生),大學生作爲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它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遊熱。因此,青年大學生作爲一支旅遊生力軍的地位確實不容忽視。另外,青年大學生自身的旅遊選擇之外,受青年大學生影響而做出的家庭旅遊的選擇,在我國國內旅遊活動中,無疑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出遊意向(動機)、出遊地點和時間、出遊態度和偏好、出遊次數、旅遊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遊花費來源、旅遊消費狀況、旅遊信息渠道來源和學校對大學生旅遊行爲的影響等。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羣體,它具有以下幾點旅遊行爲的特點:

1. 在旅遊態度及偏好方面,大學生對旅遊持有非常有定的態度。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的偏好值最高。

1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尋找樂趣,所以選擇的景點主要是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

2 .經濟支出方面,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滿足中低端旅遊產品的消費,因爲家長的供給依然是大學生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大學生可支配的經濟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費用,個人小旅店雖然價格便宜,但小旅店經營的不規範和社會環境的複雜,使得大學生在安全方面存在顧慮;

3 .大多數學生出遊時選擇不定時間,不大喜歡受約束,樂意與同學一起遊玩,並且在旅遊的吃、住、行、購物、遊玩中,相當多的學生都選擇樂意把錢用在遊玩上。

4 .目前學校沒有過多重視大學生旅遊,旅行社對大學生缺乏相應的旅遊產品,有着很大的市場空間。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摘要:瞭解大學生滿意度不僅可以看出學生在校學習的態度和傾向,而且可以反映出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相關工作的績效和改進方向,促進學校發展,增強學校整體競爭力,同時做到學生受益學校發展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大學生(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滿意度、建議、改善、雙贏

一、調查背景

作爲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着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根據我小組的調查所知,在我國大學校園裏,不少同學對自己的校園生活不滿,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爲這不僅反映出學校的相關工作做得不到位,而且同學們也會因對校園生活的不滿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做出消極行爲。本應受到重視的這一問題,卻在如今的社會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可以肯定地說,儘管之前已有零星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但是學校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程度仍不大。大學生滿意度是指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一種總的心理感受與個人看法,它具有很強的個體差異性。瞭解大學生的滿意度不僅可以看出學生對在校學習的態度與傾向,而且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校相關工作的績效及改進方向。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又是大學生滿意度中較爲重要的一項指標。

二、調查目的

我國在校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羣體,特別是近幾年,隨着高校的擴招,我國越來越多人能夠上大學。上大學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都憧憬着大學校園的生活,然而當他們進了大學後才發現大學生活並非所想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卻是對校園生活的不滿,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對校園生活的體驗和感受,與他們的學業和成長密切相關。我們通過對他們的大學生活滿意度的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並希望能引起學校對這一系列問題的關注,最終希望大學生對其大學的滿意度有所提升,從而能夠更好的學習。

三、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對象:二工大學生

2、地點的選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3、調查對象選擇:以學校爲單位,隨機抽取30名同學(男女個半數)進行調查。

調查的方法:以問卷的形式進行網上作答或在校園進行問卷調查

4、調查方面:1食堂、2晨跑3教學工作4硬件設施5規章制度6老師溝通7學習氛圍8交通設施(校外)9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3、調查的結果

在莘莘學子的眼中大學是一個神聖而富有朝氣蓬勃的地方。當然,學校是以教學爲主、培養多方面人才的地方。反觀此次的學生調查中,除了在學校設施上的不足,我們還看到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僅存在着價值觀與人生觀上的差異,最重要的是我們之間也缺少了師生間的情誼。正所謂“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現今社會是什麼讓我們的距離變得如此的遙遠。以下是根據調查所分析的一系列問題所在。

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很少能夠達到互動的效果,特別在大課堂上。而在一些有關理論知識的科目,課堂上的學生要麼缺席要麼對它毫無興趣。在第三題中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你會怎樣解決它們?

a、向講師或同學諮詢b、查閱資料,自行解決c、置之不理

對於這道題目的調查,竟然僅僅只有10%的學生選a,而卻又65%的學生選c,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能否問一句老師曾考慮過什麼樣的課堂纔會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而我們學生爲什麼都不向老師提出建議,是我們不懂得還是懶惰呢?

評估是評學校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作用的效域和效度,其中一項就包括評價學校辦學條件和設備的效用,對辦學條件和設備進行考察。評價的目的在於促進學校和主管部門加大投入,提高效率,使辦學條件和設備不斷改善,使其投人產出比不斷優化,充分發揮辦學條件和設備的可能性效用和現實性效用,提高其對教學需要的適應度和滿足度。根據調查報告顯示(二工大),二工大的硬件設施總體上來說是比較完善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學生宿舍。我們學校的學生宿舍分成三部分,河東、河南及小高層。河東宿舍的特點是每個廳有兩個熱水器,但晚上12點會準時斷電到第二天早上六點。1)河南宿舍及小高層宿舍則24小時都保持通電,但沒有熱水器,學生洗澡要到澡堂。對於那住在河南宿舍及小高層宿舍的學生來說,冬天或者下雨天洗澡就特麻煩,許多學生都希望在這一方面,學校條件若允許的話應給予注意。2)學生分配不合理。有大部分學生反映學生宿舍人員分配不合理,主要是學校沒注意到外地生與本地生的情況。學校有四人間宿舍和六人間宿舍,大部分外地生住的是六人間宿舍。相比較而言,外地生的行李物品會多於本地生的行李物品,而外地生又住六人間則顯得宿舍空間過於窄小,因此,希望學校能在這方面給予注意。圖書室外圍(上網處)。說到圖文樓,這是我們學校一處非常好的學習地方,個方面的設備都很完善,但有許多喜歡在外圍上網的同學反映,2樓外圍上網的地方夏天上網光線過強,還很悶熱,主要是因爲樓頂的玻璃裝置。機房。學校機房的機器比較陳舊,反映也不是很好,包括實驗室機房的機器,反應比較緩慢,這些都需要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改進。自習室。據一些同學反映,自習室冬天過於寒冷,不利於學生靜心自習,圖文樓在冬天的學生則過多。希望學校同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個別自習室安裝空調。交通。每到星期五的時候你總會看到學校周邊的公交站臺上有滿滿的人,如果你也是要回家,那麼看到如此景像你會作何感想,其實造成我校公交車擁擠的原因是臨近週末,許多上海的同學都準備回家,不僅是我們二工大的同學還有杉達大學還金融大學的同學共同乘坐公交車去地鐵站,這樣就形成了週末公交的壓力。但是面對這種壓力學校卻看不見同學們的煩惱,每到這時候我最羨慕坐校車的老師了,不用擠公交,我希望學校可以看到我們的煩惱,建議學校可以同其他二所大學商量出更好的辦法以緩解交通壓力。

19:你對學校管理模式是否滿意?例如(課程安排)

a不滿意b滿意c無所謂

20:你覺得如果我們對學校提出我們的意見學校會採納嗎?

a不會b會c會看但不會採納

從報告中得到的社會實踐的結果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由此我們組認爲我們此次調查體現了實事求是,希望學校能對我們提出的意見能夠採納。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原因: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麼纔是最重要的?哈佛夏哈爾教授堅定地認爲: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什麼是幸福?在物質日益豐沛的現代社會,爲何人們卻難以感受心靈的幸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幸福的含義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資條件或者所處環境決定的,它更加強調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認知和滿足。幸福的標準既不能用尺來量,又不能用秤來稱,它是隨着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着的.。而我們認爲,幸福是指處於一定社會歷史環境中的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由於感受到自身存在價值生活目標與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所持的根本態度和觀念體系。幸福觀的形成和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羣體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觀。在現實中,幸福觀主要體現在個人的世界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選擇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對追求實現幸福途徑的認識,構成其幸福觀。而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爲此我們需要做更多的瞭解大學生的幸福觀,這關係着我國的未來。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裏,屬於大學生們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於是,我不禁要問:大學生們在課餘時間都在做些什麼?他們是如何點綴和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的?學習?工作?誑街?上網?……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營造一個活躍、向上、豐富的文化氣氛,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學生面臨着來自校園內外的多重壓力,課業負擔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學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技能,增長知識,修養身心,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圓滿的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近日,針對大學生課餘時間活動這個話題。瞭解我校同學的課餘活動狀況,我展開了對我校大一大二各專業的200名學生的調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這次調查,我採取了任意抽樣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課餘活動的內容。現在,結合一項專項調查結果,對我校學生課餘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一、課餘活動內容取向概況

根據一項專項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參加課餘活動方面存在內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給出課餘活動的12個選項之後,大學生作出瞭如下的選擇。

體育鍛煉 11% 校系活動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課餘學習 21% 閱讀課外書刊報紙 12.5% 勤工助學 5% 上網、打遊戲 10% 睡懶覺 3% 無所事事1%

其他 0.5%

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表現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點。“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閱讀課外書刊報紙”、 “體育鍛煉”和“上網玩遊戲”五項是大學課餘時間參加的主要活動。而我校學生課餘活動取向是以“課餘學習”、“聊天、社交”、“體育鍛煉”爲主要活動。

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餘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聊天、社交”成爲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大學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學課餘生活取向表現出年級和性別差異

各年級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水平、對大學生的適應性以及學習任務不同,在課餘活動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專項調查表明,大學生課餘活動取向的年級差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各活動項目加權選擇率的排序不同,“課餘學習”被二、三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級學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級學生那裏卻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級主導取向有差異,二、三年級的主導取向爲“課業學習”,一年級的主導取向卻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級對“課業學習”、“聊天、社交”、“上網、打遊戲”、“校系活動和工作”、“勤工助學”等五項的取向有明顯的差異。

而我校大一大二學生課餘活動的主導取向普遍是“課業學習”,其次爲“娛樂社交”。這反映了我校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在與大一新生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大部分對大學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各種社團、交際活動。

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緊緊抓住學習不放。反而大二學生經歷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感覺到那種當初洶涌澎湃的熱情有所減弱。但許多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生稱會更加抓緊學習,同時也會積極參與一些有利於培養能力又有意義的校內外活動。

從整體看,我校大一大二學生在課餘時間還是十分重視學習,特別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對於我校剛剛入學的新生們,不熟悉大學學習的方式加上還保留着高中學習的狀態,使他們主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允許自己落下。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越來越多了。那麼,孩子是怎樣支配這些“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零花錢的呢?通過對全班同學的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的感觸頗深。

有一些同學即使家長給他們的很多,可是一般不到中午就用完了,然後便向一些同學借錢。根據我的調查,他們大部分的零花錢都是花吃的和玩的身上,很少去買學習用品,所以到要用的時候,就只好向同學們借了。 還有一些同學,因爲學習成績不好,零花錢又很多,竟然用零花錢去讓成績好的同學給他抄作業。費用一般都在五元錢以上。可是抄的題目卻很少,很簡單,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完成,何必要用這零花錢呢?再說這零花錢花得一文不值。 也有一些同學,因爲家長給的零花錢比較少,所以有時一下子得到了很多的零花錢時,卻不知道怎麼花了,這樣錢大部分就存了下來。 當然還有一些同學,他們時常會把零花錢去買有用的東西。比如:書、學習用品等等。這樣良好的習慣,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嗎?

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處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一樣,很多孩子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錢了。但願學生們能將這些零花錢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從小培養自己“當家理財”的能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第一部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自1999年開始,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量逐年擴大,使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到了大衆化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漸露端倪,成爲近幾年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20xx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280萬人,比20xx年增加68萬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338萬,比20xx年增加58萬;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更是創造了690萬的記錄。據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經高達727萬,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已很難避免。尤其是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就業可能就是難上加難了。大學生就業難!這已成爲社會上“老生常談”的社會問題。

“畢業就失業”是所有將要走出大學的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問題,他們的就業面臨着巨大壓力。因爲目前中國正處在人口總量、勞動就業人口總量的高峯期,勞動就業人口總量在最近兩三年將會達到峯值。就業壓力則可能使就業結構矛盾更加突出。

中國,做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優秀傳統。可是走到今天,我國的高校體制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卻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探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就業問題的縮影,很多國家都存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中國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因爲我國人口基數大,爲了儘量滿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願望,勢必會造成大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創造不了如此多的就業機會,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畢業生需求。

一、社會

(1)、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結構性矛盾影響就業狀況。導致就業難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差距的擴大所導致的區域結構性矛盾。大學生就業難處於“兩難”境遇:一邊是畢業生想去的地區和單位不要畢業生或畢業生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另一邊經濟發展較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貧困山區及鄉鎮長期招收不到應屆大學畢業生。

(2)、是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三是就業競爭激烈,市場達超飽和。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然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崗位數絕對減少大學培養的學生不適應市場的需要等,使他們在求職擇業競爭中處於劣勢。

(3)就業過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業信息的雙向不暢通,畢業大學生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完備信息,同樣,用人單位也由於信息不完善無法找尋到最合適的人才。再者,就業環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現象,男女就業不公平,文理就業不公平以及面試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學生就業的趨勢更加嚴峻。

(4)社會壁壘的形成。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

二、學校

(1)、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滯後於社會發展,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

進行主動調整,往往依據自身師資條件等,專業設置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失衡。

(2)、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對於實用性強的技術崗位招聘,很多單位在通過與學生面試中反映,高校部分專業課程設置無法與單位實際需求相適應。

(3)、忽略職業素質培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據專業的不同開設了賞析課,卻沒有高校在課程中設計職業素質課。這讓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連最基本的職場禮儀都不瞭解,爲自己職場發展造成了障礙。

(4)、教師工作量加大,整天忙於應付事務性的工作,沒有時間補充新知識,缺乏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研究。

三、大學生自身

(1)、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許多企業人力資源部人員認爲當代大學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欠缺:①、專業知識不夠紮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③、綜合素質不高,難以勝任更高層次職位的需要,大學生缺乏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較差,缺乏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些學生在爲人處事方面還存在種種缺陷。

(2)、大學生自身定位不準確。大學生缺乏對自我客觀科學的認識,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社會需求不關心,對職業目標模糊,不能很好地將自己所學專業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有不少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過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質的職業和社會提供的條件,缺乏正確的擇業定位。主要表現在:擇業期望值普遍過高,一畢業就想拿高工資,謀好職位,出人投地,而並未考慮自身是否具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實力;過分看中單位的醫療、養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標鎖定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外企上。擇業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腳踏實地從基層開始幹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爲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尷尬原因。

(3)、大學生自身性格缺點。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是“90後”的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缺乏獨立的爲人處世的能力,而且社

會對“90後”這一代的評價褒貶不一,用人單位認爲“90後”大學生員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誠度低、責任心弱等缺點,使用人單位招聘時有所顧忌。

第三部分、解決措施

(一)、國家

(1)、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機制,促進就業。通過各項鼓勵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消除戶籍、檔案等人爲限制畢業生自由就業的障礙,加大對支邊、支農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政府應注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協詞增長。經濟的發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還要增進人民的福利。國家應該構建以大學生就業爲核心的公共政策體系,努力擴大就業,在有的時候還應該不惜犧牲一點經擠增長速度慄保證大學生的充分就業。

(2)、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引導和規範。企業是消耗大學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應通過合理的優惠經濟政策來引導企業吸收大學生就業、通過法律法規已經其它政策來規範企業行爲,從而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3)、利用市場經濟來推動和加快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在專業設置上要改造傳統專業和基礎學科,加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專業建設力度,適當減少專業數量和專業知識課程擴大專業知識面,使得專業設置更加優化;在人才培養上,高校應該打破學科壁壘,加強各學科的融合,建立學用結合的培養體制,依據企業需求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決定性環節,加大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素質。高校在推動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同時,要狠抓教育質量,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教書應先育人,學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強引導。高校還應該加大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安排大學生活,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用人單位

(1)、 社會上的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實際的人才觀。單位要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關於大學期間的戀愛

在本次調查中,70%的同學都認爲大學生的戀愛是不可靠的。只有30%的同學肯定了大學生戀愛的可靠性。說明同學們認真思考了大學戀愛的問題,認爲身處大學校園的我們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並不能很好的維持一份穩定的感情,不能夠很好的以婚姻爲目的去經營一段感情,也沒有足夠堅實的基礎去承擔對另一人的責任,因此,認爲大學戀愛並不是十分可靠的。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2%的同學對大學生戀愛持反對態度。而15%的同學完全贊成,另有7%的同學認爲應該對其因勢利導,剩餘30%的同學認爲對於這個問題應該聽其自然。說明同學們對大學戀愛還是充滿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學時期體驗愛情的喜悅。對於戀愛的最佳年齡階段這個問題,58%的同學都認爲大學時代是戀愛的最佳時期。的確,大學中的我們已經不再幼稚,我們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個特別的人來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這種想法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的基礎之上。

  二、關於戀愛的動機和目的

在大學生戀愛的主要動機的問題中,30%的同學是爲了尋求精神寄託,36%的同學是爲了擺脫寂寞,17%的同學是爲了尋覓結婚對象,7%的同學是爲了尋找學習的動力,剩餘10%的同學是爲了享受其中的樂趣。爲了尋求精神寄託而戀愛的同學,並沒有找準自己在大學中的正確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學是不會把精神寄託都放在戀愛方面的。而爲了擺脫寂寞而戀愛的同學是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的。僅僅因爲寂寞孤獨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樣保證這份感情的真摯和純潔。爲了尋覓結婚對象的同學僅佔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多不是以結婚爲目標的,大學生戀愛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和許多變數,很難保證大學中的戀愛對象就是今後的結婚對象,事實也告訴我們很少一部分大學中的情侶最終能夠走進婚姻的殿堂。對於於大學生戀愛的目的,3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心理需要,41%的同學選擇了享受這個過程,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生理需要,13%的同學選擇了爲了畢業後建立家庭,剩下8%的同學選擇了隨大流。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同學戀愛的目的是有所偏頗的。其中選擇滿足生理需要的思想是被認可的,這種思想容易導致在戀愛中的不負責任,容易傷害到他人。而因爲同學中很多都戀愛而自己也加入戀愛的行列式完全不必要的。若沒有合適的人選,沒有真感情的基礎,完全因爲隨大流而談戀愛,往往不能很好的體會愛情帶來的樂趣,有時也易造成分手現象,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情感傷害。

  三、關於婚前性行爲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婚前性行爲的態度,30%的同學堅決反對,5%的同學持贊成態度,20%的同學認爲應該任其發展,餘下45%的同學認爲無所謂,但他們自己不會這樣做。這一題的調查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說明大多數大學生並不贊成婚前性行爲,主張較純潔的戀愛關係。這種結果顯示了當今大學生對待自己還是比較負責任的,尤其是女生,懂得保護自己。這也表明了多數大學生還是思想上比較成熟的,並不會被感情衝昏頭腦,做出自己今後可能會後悔的事情。對於大學生出現婚前性行爲的原因,28%的同學認爲是一時衝動所致,40%的同學認爲是緣於生理和心理的強烈需要,32%的同學認爲是情感深化的必然結果。

  四、關於戀愛對生活的影響

1、學業方面

對於戀愛是否會影響學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85%的同學都認爲大學生戀愛對學業的影響是不能確定的,有可能戀人之間互相鼓勵,促進雙方的共同進步,但亦有可能雙方過於沉浸於愛情的感受當中,花費過多時間在“二人世界”的甜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從而耽誤了學業。另有12%的同學認爲戀愛對學業是沒有不良影響的。也有3%的同學認爲戀愛課餘促進學業。對於戀愛對學業的影響並沒有定論可言,結果是因人而異的。能夠很好權衡愛情也學業的同學一定可以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既享受愛情,又保證學業的出色完成。

2、開銷方面

戀愛中,一定有一些單身時並不必要的花銷。如一起吃飯,看電影,旅遊等。而對於戀愛中花銷問題,認爲戀愛會是花銷增加的同學佔47%的比例,認爲會減少花銷的同學僅佔12%,其餘41%的同學認爲因人而異。戀愛中的開支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一般都會增加花銷,對大學生的個人生活水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有的同學爲了給男、女朋友買禮物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節衣縮食。但對於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影響較校3、愛情與友誼

沉浸於愛情喜悅中的同學們往往會忽視了與同學朋友的溝通和交流。“二人世界”佔用了過多時間後,必然導致與朋友們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大學是發展友誼和擴展人際關係的良好場所。對於因愛情而忽視了友誼的培養的同學來說,未免不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

4、失戀之後

失戀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比較大的,對一個人付出許多感情之後,卻發現那個人逐漸離我們遠去了,這當然令人傷感。在對於失戀問題的調查問題中,47%的同學都選擇了失戀後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31%的同學選擇了無所謂,4%的同學選擇了有報復傾向,18%的同學選擇更加努力地學習。可見大學中戀愛失敗對一個人的打擊是比較大的,會對同學的情感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的影響到同學對生活的信心,自此消沉下去。但也有一部分同學承受能力比較好,能夠處理好感情問題,不至於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其中戀愛也是其中一抹亮麗的色彩。希望對愛情充滿憧憬和嚮往的大學生們能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規避戀愛中易出現的一些問題,享受戀愛的美好過程的同時也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在本次調查後推出了《20xx年中國大學生擇業價值觀及求職心理調查報告》,富有針對性地重點對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和就業壓力等內在動因進行了考察。其中主要發現包括:

  1、中國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三因素模型

發展因素、保健因素和聲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響着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其中屬於發展因素的“個人發展與晉升空間大”成爲大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中華英才網總 裁、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張建國表示,大學畢業生正處於在初次就業時期,未來發展、物質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時支配着大學生的求職行爲,對於促成大學生與企業匹配的機構, 需要從多層面解釋和把握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

  2 、大學生就業預期偏高

大學生就業預期普遍偏高,體現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調查反應出,大學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xx-3000元,碩士、MBA和博士則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檔位,同時,他們願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數爲1800元。而對照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去年12月發佈的《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的數據,專科畢業生起薪爲1333元,本科畢業生爲1549元,碩士、博士分別爲2674元和2917元。顯然,大學生薪酬願景仍實際情況存在相當的差距。

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專家指出,這種情況也印證了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史密斯.霍爾伯特(Smith Herbert)的論斷:由於大多數大學生都認爲自己的資質高於平均水平,從而導致整體收入預期水平的偏高。張建國談到:“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大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對自身收入形成一種理性的預期。”

另一方面,張建國還認爲,大學生每年接受大學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學費 、食宿費用等)約10000元,四年就達40000元。這樣,大學生只有尋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彌補這高昂的大學成本以保持淨預期收益不變。因此,大學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學生就業期望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兩大因素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了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遇到的壓力問題,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客 觀實際的問題,如求職競爭激烈、家庭需要、愛情與好工作難以兼顧等,張建國認爲,這 些問題通過訓練或者諮詢是難以解決的。但針對另一類由主觀原因引起的壓力,如自我認 識不清、缺乏求職技巧和經驗、認爲自己專業不對口不利於就業等,張建國則表示,這些 問題能夠通過專業的訓練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學生自我認識不清,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對 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中華英才網在報告中指出,“從治本的角度來說,或者我們應該反 思當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從治標的角度來看,學校和院系的相關部門應該更多的與大學 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弄清楚未來工作的方向。”

  4、實習鍛鍊有助於就業

報告顯示,近八成大學生畢業之際選擇就業;而招聘網站是大學生獲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過兼職、實習經驗,對大學生的就業有着不小的影響。中華英才網在調查中發現,在校期間沒有兼職經歷或兼職時間短的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相對更模糊,更缺乏求 職技巧和經驗;而有過一定兼職或者實習經歷的大學生的獲取渠道相對更爲豐富,就業壓力 相對較小。

張建國認爲,這個結論體現出大學生在求職上的積極性以及準備的充分性,也爲改善大學生就業壓力提供了借鑑依據——兼職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爲未來工作的先期準備,在兼職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正式求職帶來多方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