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教育調查報告【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調查報告【薦】

教育調查報告1

一、調查概況

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xx市南門國小過了我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涯。我這一個多月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爲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還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番的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通過調查研究,我對當下語文教學的狀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三年級語文教師爲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爲我的指導老師王燕老師、年級主任張俊妹老師、三年級二班班主任黃麗萍老師以及兩位新老師:仲菲老師和孫琴老師。

三、調查結果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首先,從國小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三年級的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大專。經過從教導處瞭解的信息,在這所國小中擁有大專文憑的老師佔多數,只有少數教師擁有本科文憑。這證明國小語文教師普遍文憑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話不算很標準。這些狀況比較讓人憂心。其次,從現今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他們很少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爲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他們認爲國小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認字識字一塊,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寫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學生的自覺意識不高,基本是老師寫他們也寫,老師不動他們也不會動,爲了提高學習效率只能捨棄先進的設備,轉向老舊的方法了。事實也證明採用老舊的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我實習的年級是三年級,學生都在十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女生也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級是個特殊的時間段,語文這門學科從這個年級開始,才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從這裏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語文的知識的,這非常讓三年級的語文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三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他們努力以富於激情的聲音、高低起伏的腔調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以遊走於課堂每個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維持着課堂的秩序。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語文,他們使盡手段、用盡方法,就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

在實習期間,我曾帶領實習班級的學生去多媒體教室上過三次課。通過這幾次課,我發現國小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他們自律意識比較差,到了新鮮的地方就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另外由於學校資源問題,多媒體教室又是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設備比較多,學生好奇心太強,儘管老師千強調、萬強調,還是有個別學生會去拿、去碰。正因爲這樣,這所國小的語文老師都不願意帶着學生使用先進設備。

國小生年紀比較小,所以知識面比較狹窄,上他們的課就不能海闊天空地、一股腦兒地將語文老師所有知道的、關於課文的東西都灌輸給他們,要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如果語文老師不管不顧這些,那就有可能使學生失去上語文課的興趣,甚至討厭起語文課來。實習期間,我教的第一篇課文就是《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片葉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這裏需要給他們拓展一下關於光合作用的含義,但是又不能講的太過深入,不然的話不僅語文課不像語文課了,而且學生也理解不了。於是,我用我自己的語言比較淺層次的講述了一下基本過程,只要求他們明白葉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學習壓力方面,我是在國小實習的,調查的對象都是國小生,教育局明文規定他們的在校學習時間不能超過六個小時,回家作業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因爲回家作業的總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所以劃給語文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我認爲他們的負擔還是很輕的。不過我不是他們,不能爲他們立言,爲此我專門進行了瞭解。據我深入學生之中瞭解到的,大多數學生對回家作業的量還是很滿意的,也能夠及時完成,只有少部分學生因爲種種原因,遲交或不寫作業。可是他們普遍都認爲在校的課堂作業太多了,導致他們沒時間玩耍。我瞭解到硬筆習字冊是他們課後必須要完成的,大多數時候還要完成大練習冊和補充習題的訂正,有時候還需要在校完成的底稿或謄寫。針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問了幾位老師,老師們告訴我其實他們並不想這樣,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由於教育局給的回家作業時間太少,導致很多既定任務無法完成;二是學生本身回家作業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利用課後時間讓他們訂正返工;三是學生的升學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成績,放鬆作業這塊,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學生家長也不能理解,這在前幾屆有過這樣的前車之鑑。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國小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國小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髮展,觀察事物更加細緻有序。國小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爲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爲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爲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國小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爲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國小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國小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重視學生在言語上的發展,適時給與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適時把握學生在識記能力上的發展,讓他們多記多背,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生的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國小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他們的學業成敗、社會技能的掌握程度,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國小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在個性品質上的塑造,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注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適時給予他們指導,鼓勵他們融入集體,關心他人。

國小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爲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採擇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

我認爲,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國小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教育調查報告2

[摘要]

信息技術課作爲一門新興的學科已納入各中國小必修課的範圍之內,而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城鎮中國小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與問題。本文首先以舒蘭市第中學爲調查對象,採用訪談、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對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情況及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師隊伍與學校的相關設施的配置情況進行調研,對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環境、學習者的學習背景、學校領導與任課老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態度等幾方面進行理論和實例研究,並通過精心觀察所調查學校的現有情況分析出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普遍存在的各種典型問題,最後作者就爲解決這些問題列舉了各種可行的措施和對策,並將其進行整理、歸納,做出總結

[關鍵詞]: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引起的原因,對策及措施

[1.研究的背景]

隨着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逐漸進入中國小,越來越多的農村中國小開設了信息技術必修課,人們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關係的探討也越來越多。共同關注的話題是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巨大功效爲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針對信息技術這門課來說,它是沒有地區差異的,但是不同地區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和利用程度就有所不同了。由於國內農村山區與城市在經濟發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所以信息技術在農村教學中的運用就與城市有所不同。本文正是因爲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中存在各種問題才以珊瑚鎮中國小爲調查對象,通過進行調查問卷及分析問卷調查情況的形式對比城鎮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區別,找出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存在問題的原因,並提出一些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基礎文化教育,更是人才素質教育,中國小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興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它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在中國小的素質教育中佔據着重要地位。由於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發展較快,直接影響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穩定性,而農村國小信息教育還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着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和推進程度。至今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過研究,並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本文通過實踐從課堂教學環境、學習者的學習背景等幾個方面對農村國小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研,期望能夠對一線教師的實踐教學提供幫助,讓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更具有人文性,適應新的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但不能以單純的計算機教育替代信息技術教育。兩者的區別:簡要說來,信息技術教育與計算機教育的根本區別,或者主要分水嶺就在於如何看待計算機。計算機教育把計算機作爲課程的學習對象來學習,而且是惟一的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程則把計算機作爲課程的學習工具來學習,而且只是學習的工具之一。

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發展的關係,計算機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與前提。

信息技術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是信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主動地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和各類信息資源,有效地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另一方面是技術教育,主要包括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分析、發佈過程中運用到的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其中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中心,而計算機常識教育又在信息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國家開設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中明確規定其任務爲: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當前,計算機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更是其發展的熱點。故計算機教育無疑是目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絕不能因此就將單純的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以前者來替代後者。

具體而言,信息技術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運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各學科的學習;三是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影響。如此,不僅向學生傳授了信息技術知識,還着重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的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批判意識,在應用信息技術中形成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對於不算髮達的國家和地區以及邊遠地區和農村,計算機教育的成本無疑是昂貴的,因此一些國家主張信息技術教育在考慮計算機教育的同時,也應根據現實的能源情況,將其他信息設備,如印刷材料、錄音帶、錄像帶等納入到信息技術教育當中,以便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現實性。

如此看來,儘管計算機教育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但絕非全部,應當賦予信息技術教育以廣泛的內涵和外延。國內在開展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掌握其基礎知識和技能,瞭解其發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更應注重通過信息技術教育使學生提高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運用信息技術,並將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由於種種原因,當前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計算機教育的思想仍嚴重地影響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甚至出臺的有些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材安排的完全是計算機技術的內容。令人欣慰的是,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計算機教育正在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各省、市和自治區陸續組織編寫的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材也更多地融人了計算機教育之外的信息技術教育內容。更令人興奮的是,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現實需要,教育部20xx年11月下發的教基[20xx]35號文件——《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將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規定爲培養中國小生的信息素養,並且認爲信息素養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⑴信息意識:即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工作和生活的問題的意識,這是信息技術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

⑵信息常識:即信息科學技術常識,促使學生閱讀有關的信息文章,參加有關討論,便於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⑶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採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信息系統的分析與查錯能力,以及對信息系統與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等。

⑷信息道德: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使他們能夠遵循信息應用人員的倫理道德規範,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並知道如何防止計算機病毒和其他計算機犯罪活動。

[2.農村中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現狀調查]

[2.1調查的內容與目的]

本次調查要對在校老師及學生分別進行,其中調查教師的情況是本文主要調查的部分,調查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建設的情況以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及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情況。對教師主要從以下五大類進行調查:第一類爲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調查;第二類爲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調查;第三類爲學校在信息技術應用情況方面的調查;第四類爲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習慣來調查;第五類爲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情況調查。調查學生則從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以及他們對信息技術老師的反應來進行,輔助說明學校的信息技術建設的總情況。

[2.2問卷的設計]

根據論文的主題:調查分析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不僅要調查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的上課情況,還要調查學校有關教師的具體情況和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目前比較熱的話題,不僅信息技術課的老師要會操作計算機,其他科的老師也要會使用,並利用其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對師生分別設計了一個問卷,見附錄。

[2.3基本情況數據統計]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象是舒蘭31中學的教師與學生兩大羣體。

本次調查向教師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問卷40份,有效問卷40份。調查對象是兩所學校的在職教師,教師問卷調查的內容共分五大類:第一類爲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調查;第二類爲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調查;第三類爲學校在信息技術應用情況方面的調查;第四類爲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調查;第五類爲教師參加信息技術培訓的情況。

爲了進一步瞭解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瞭解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態度、習慣和能力等方面現狀,在兩校學生中隨機抽樣調查了40名學生,調查對象分佈在、七、八等兩個年級中,問卷調查的內容涉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認識和態度等。

[2.3.1教師問卷主要情況分析]

⑴學校信息環境的建設

舒蘭31中學配備了一個學生機房,有50臺電腦,但是這些電腦的配置都比較舊、而且配置較低。在所有老師中除了信息技術老師配有電腦外,其他老師均沒有電腦,只在辦公室配置了一臺電腦。另外學校有一個多媒體教室。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比較少,只有2個信息技術老師,而且都不是專業出身。被調查的其他老師中幾乎都參加過進修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

這些數據顯示,在農村中國小中信息技術環境還是比較薄弱的。

⑵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認識

從教師對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價值觀念調查中可以看出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認可程度,瞭解教師在觀念上存在的距離。調查顯示,教師認爲信息技術能有效處理學科中的問題佔60%,認爲效果一般的佔30%,尚可的佔10%,沒有一位教師認爲是無效的。從本調查中可以反映出現代教師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總體上是認可和接受的。

⑶學校應用信息技術的總體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有50%的教師認爲機房有電腦,師生能上機,但無法自由上網。20%的教師認爲不具備良好的運用電腦及上網環境。這說明學校的信息技術應用環境還有待改進。在應用信息技術的整體氛圍方面,55%的教師認爲網絡資源不太充足,資料較少(可能是網上查詢、運用搜索引擎的能力不足)。這說明學校中形成了一定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氛圍,但氛圍還不夠濃厚,因爲還有70%教師認爲在學校不能自如地運用信息技術,平時也很少談論這方面事情。有10%的教師認爲學校師生在學校上因特網的周平均時數太少。此外,還有80%的教師認爲學校應該建立專題網站,認爲學校還應該提供課件與備課資源庫等信息資源,這也反映出學校要在這方面應該加大建設力度。

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5%教師平均每天使用電腦時間在1小時以上,所佔比例並不高。半小時以下的比例爲10%,90%的教師認爲自己沒有時間使用電腦。說明近70%的教師平時不習慣使用電腦,或未將電腦使用與教學工作結合在一起,未把信息技術作爲輔助自己教學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中備課上課資料的主要來源還是教科書和教育資料佔90%,只有10%的教師備課,上課資料來源於互聯網,10%的教師使用網絡教學資源,數據庫備課,把報刊雜誌作爲備課上課的主要來源佔10%。這充分說明信息技術在備課這一環節上尚未很好結合。

在信息化的教育環境中,一種新的基於資源型的學習方式無疑會成爲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這種模式中,教師需要首先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工具獲取相應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和改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學科教師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以及較強的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爲了解中國小教師的信息能力,問卷針對教師對一些常用的軟件、服務的使用、掌握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包括: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演示文稿製作軟件、多媒體課件使用、因特網使用和網絡服務使用。

文字處理軟件掌握情況電子表格軟件掌握情況

選項百分數(%)選項百分數(%)

不會50不會70

WPS20會一點20

WORD30EXCEL10

演示文稿製作軟件掌握情況多媒體課件使用情況

選項百分數(%)選項百分數(%)

不會50不會60

使用過25使用過30

製作過25製作過10

因特網使用情況網絡服務使用

選項百分數(%)選項百分數(%)

從未40 網上鄰居15

不常35 WWW30

經常25電子郵件25

無50

調查數據表明,一小部分中國小教師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軟件工具(如WORD、EXCEL)的使用,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工具運用技能。網絡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調查結果顯示,經常使用因特網的教師只佔25%,並且幾乎都是青年教師;對於各種網絡服務的使用情況也不近如人意,就幾個年輕教師使用過網絡服務。這些數據一方面說明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此外,根據相關性分析,不同年齡的中國小教師在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上有顯著的差異,隨年齡增長呈遞減的趨勢。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

選項百分數(%)

經常用20

偶爾用40

不用40

信息技術作爲工具進入教學過程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可以增加教學信息量,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率。但是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教師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是很理想。從調查數據來看,只有20%的教師經常運用信息技術教學,40%的教師偶爾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人數佔被調查教師人數的40%。調查發現,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更多的是爲了展示,並未從內心深處把信息技術作爲一種資源獲取、加工、利用的有效工具,停留在爲應用信息技術而應用信息技術的層面。

[2.3.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獲取信息途徑表

選項百分數(%)

查閱圖書20

與同學討論25

上網查資料5

詢問老師40

在問及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時,他們都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閱讀報紙、看電視、課堂、因特網以及與人交流等。由此可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比較廣泛,課堂已經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而且因特網成爲學生獲取信息的首選,因此,提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開拓自己的教學內容,使之不致落伍,儘量加快自己獲取信息的腳步,使學生真正受益。

計算機,它能幹什麼?上網聊天、玩遊戲、查信息、辦公打字與表格、網頁製作和動畫、收集圖片和書籍,下載……等等很多用途。那麼中學生認爲計算機能用來幹什麼呢,是否用來學習呢?分析調查數據:20%的人認爲是用來學習計算機有關的知識,30%的人認爲回在將來工作上使用到,25%的人認爲會在今後學習其他知識時使用到,25%的人認爲用來娛樂、看電影、聊天、看新聞。從數據上看,中學生還是能認識到計算機的正確用途的。

有65%的人認爲信息技術課有利於其他課程的學習,在信息化的教育環境中,一種新的基於資源型的學習方式無疑會成爲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這種模式中,教師需要首先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工具獲取相應的信息,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有效的補充和改進,以便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有利的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樣就更有利於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了。

[2.4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傳播,信息技術教育也納入了學校的教育範疇,許多的學校都配備了微機爲廣大學生的學習服務,這是一件功不可沒的好事、實事。然而根據對舒蘭31中學的調查,學校還存在一些問題。

2.4.1資金短缺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資金是困擾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大問題,經濟條件差的地方,無法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能夠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地方,絕大多數存在着計算機數量多、配置水平低、教學資源匱乏,難以保證學生上機時間等問題。資金的匱乏導致必需的硬件設備跟不上,造成信息技術課程難以開設的“瓶頸”。資金不足,猶如一個瓶頸,使信息技術教育中一些必需的設備無法提供,從而導致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相當的抽象。而信息技術教育本身就是實踐性和理論性相結合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鞏固理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資金不足,就相當於教學設備不齊全,在基本的教學條件不能滿足的條件下,何以提高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效果呢?

要在農村中國小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設備。我國農村經濟落後,學校資金困難,信息化環境建設步伐很慢。雖然大多數學校領導都已認識到建校園網、更新升級的重要性,然而計算機房的日常維護費和電費,使有限經費更加緊缺,致使學校的計算機無法及時修理和更新。可以說資金是困擾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個大問題。但今年省裏已興建遠程教育資源網絡。

2.4.2人們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雖然國家已經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影響卻根深蒂固,不論是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還是家長,對一門課的重視程度往往取決於它在會考、大學聯考當中所佔的比重,對於信息技術這門基本沒有列入考試範圍的科目,誰都不願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多數學校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於計算機教學,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上。

[1].教師不關心。很多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願也不想去改變,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匱乏,信息素養不高對現代教育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缺乏瞭解難以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他們大多數認爲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的工具,不使用信息技術照樣能把課上好。這使信息技術課程流於形式,成爲上公開課、示範課的教學工具,成了應付檢查的手段,而沒有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去利用,更沒有放在大的教學環境中思考。

[2].學生不認真。很多學生認爲學習信息技術教育就是學會計算機操作。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不認真完成等現象時有發生,他們認爲不會考或大學聯考就無所謂,把信息技術課堂當作是玩的好地方。

[2.4.3缺乏優秀的師資隊伍]

農村中國小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專業人才鳳毛麟角,多數教師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對現代教育意識與現代教育觀念缺乏瞭解,難以發揮其引導作用。目前,在農村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專業的教師比較少,而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教師的進修機會不多,所以導致許多教師具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教學水平滯後,難以適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同時,絕大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地位低、待遇低、工作重,很多學校還把信息技術教師列入後勤或教輔人員之中,身兼數職。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出成果的機會少、晉職評模機會少,而且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缺乏一套激勵機制,導致大部分教師無積極性、沒有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

從觀念認識角度來看,很多教師還缺乏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信息化的意識,將信息素質簡單地等同於計算機技術,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上,未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由於教育自身的慣性極大,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育方式。特別是應試思維的長期束縛,使很多教師接觸的信息仍只是應試資料,使用的信息傳遞方式主要是傳統的單向傳遞。雖然這種方式在今天的時代和今天的教育對象面前已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阻礙着教育發展,但一些教師卻沒有從自身的觀念和行爲更新方面去找出路。從技術能力方面來看,教師的信息技能普遍不高,而且不同鄉鎮、不同學校的教師間存在着極大的差異。

[2.4.4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不夠明確]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仍然偏低。有些學校領導人缺乏現代教育意識,農村教育基本上還徘徊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許多學校領導還是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中大學聯考的升學率作爲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也影響着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和體系結構。

目前大多數中國小教師認爲“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就是“計算機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許多教師眼裏,只要運用了信息技術就一定能提高教學效果,這種觀念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運用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學效果,但前提條件必須是科學的運用信息技術,如果運用不當,效果不但不會提升,反而可能下降。例如:在一節國小數學課上,教師將“釐米”畫在了電腦上,並通過投影投到屏幕,這樣“釐米”尺寸遠遠大於實際尺寸,這對教學效果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就這個問題而言,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就不一定比常規教學手段先進,要視教學內容、教師特點、教學目標而定,在某些方面,運用“黑板+粉筆”的手段可能更有效,就教學手段而言,只有是否“適用”的問題,沒有“最好”的問題,當然,信息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

[2.4.5學校的資源利用率低]

隨着信息技術課的普及,多數學校有了微機室配備了微機,供學生上課使用。但是由於資金、技術人員等因素,學校購買的微機質量良莠不齊,許多的微機根本無法正常使用,更有的學校的微機成爲一種擺設,或者成爲門面。領導來檢查就誇誇其談。究其原因,首先農村學校資金少,無法購置好的設備,或商家以次充好,矇混過關,其次學校沒有專門的人員保養維修。也就造成微機閒置,資源浪費。

[3.問題存在的原因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3.1問題存在的原因]

⑴資源短缺、資金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⑵學校領導不夠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的建設,同時對信息技術教育缺乏一個很好的認識。

⑶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老師,缺乏會計算機維修的老師。

⑷在校的大部分老師缺乏應有的信息素養,不知道如何使用計算機,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而只是偶爾利用計算機給同學們展示一些作品之類的東西而已。

⑸由於信息技術課不參加會考及大學聯考,學生自己也不認真學,即使有興趣也不會花時間去認真學,究其原因還是受教育體制的影響。

[3.2解決方法與對策]

[3.2.1具體措施]

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面臨着諸多挑戰,只有在瞭解其現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決,才能推動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進程。

⑴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物質基礎保證,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必須調動政府、教育內部、社會等多方面力量,可採取“引資修建、借雞下蛋”等辦法,保證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

⑵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謀劃適合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思路

通過組織領導及相關人員學習、參觀,使他們充分認識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信息素養應成爲人們的一種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適應信息化社會教育方式根本轉變的需要;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提出的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農村中國小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具體措施。應爲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便利的條件,爲學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激勵政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和應用文化氛圍。學校領導應制定一些有利於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評價機制。

⑶ 領導要重視

領導的信息意識要先到位,只有領導的觀念、意識到位了,才能對本地區,本學校的信息技術軟硬件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做出決策和實施規劃,工作纔會深入和落實。因此,領導應帶頭用現代教育理論武裝頭腦,在教學管理和評價活動中率先走在信息化的前列。

⑷建立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對貧困地區信息技術教育的扶持機制

由各級政府規定扶持對象、扶持時間,在資金、設備、技術、師資等方面進行扶持以減輕貧困農村地區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壓力。

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師資培訓就成爲教育信息化當務之急。

數量足夠,素質較高,適應教育信息化的師資隊伍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在採取激勵政策,吸納具有高水平計算機知識的專業人員到農村學校去的同時,必須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發揮縣教師進修學校培訓師資的優勢,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專職教師。並對在職中國小教師定期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提高他們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教師培訓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轉變教師觀念,要使廣大教師感到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到這是關係到下一代能否適應21世紀需要的大問題,從而能自覺地改變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積極、自覺地去學習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而且要把教師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作爲教師職務聘任、職稱評審和評先進教師、年度考覈的必備條件。在農村中國小,每個教師都擔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上要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除每學期安排少部分老師參加系統培訓外,對大多數老師要結合學校實際需要,利用寒暑假、節假日、晚上等時間,有針對性的進行進修培訓。另可採取首先由各地區的骨幹教師參加較高級別的培訓,其次是各地方參加過培訓的骨幹教師對各學校的一部分教師進行培訓,最後由這些教師對全校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這種層層推進的培訓方式不僅節省了培訓經費,而且有利於培訓工作的開展。

由於教師的年齡、文化層次都大不相同,教師的培訓一定要做到分類分層次,對一般老師要求掌握計算機的入門知識和基本應用技能,如WINDOWS、WORD,POWERPOINT、EXCEL、網絡瀏覽器,視頻展示臺、集中控制檯的使用等。對中青年骨幹教師,應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論,教學軟件的設計製作與評價知識,如Authorware、Photoshop、多媒課件的製作等。

⑹加強教育科研,促進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工具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充分發揮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的作用,構建教研網絡,要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教研活動,引導信息技術課教師從教育觀念、學習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五個方面探討如何進行整合。

⑺加強教育資源建設,實現信息共享

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性工作。要建立縣域信息技術教育中心,爲縣域範圍內各學校提供信息資源的基礎上,鼓勵各校進行校園網建設,不具備上網條件的少數中國小可通過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並定期更換教育教學資源來解決教育資源共享問題。還要加強縣域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要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製作符合農村學生認識特點、具有鄉土特色的教學軟件,通過資源庫進行交流,可省時、省力,避免重複建設,實現共享,使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強。

⑻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信息技術教學設施。

信息技術教育設施的建設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對大多數欠發達地區的學校而言,資金仍將是制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瓶頸。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設施建設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盲目攀比。這些年,許多學校花巨資建成的計算機房,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應;舉債投入又使學校經濟處於困難狀態,因此農村中國小建計算機房、建多媒體教室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符合“夠用即可”的原則,不然,無情的“摩爾”定律將使你的投資很快貶值。

信息技術教育是以計算機爲核心的,因此,計算機房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但是,一旦信息技術列入必修課,以每週兩課時計,一個24個班級的學校,至少要有兩個五十臺配置的計算機房,這僅僅是最低要求,若網絡教育正式全面鋪開,讓每個學生每天都有上網的機會,那麼,學校就得有更多的計算機房,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顯然,巨大的投入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國小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對農村中國小來說,最切合實際的、最經濟的就是高低搭配、新舊結合。具體做法是這樣:不是全部按標準配置,而是本着“夠用即可”的原則,用廉價的二手電腦組成低配置。由於電腦的更新換代快,二手電腦的實際應用時間並不長,質量應該是有保證。而用於上網、一般的計算機教學所要求的計算機配置是不高的,二手的低配置也是足夠的了,而費用則不到標準配置的三分之一,七八萬就可建一個50臺的計算機房。事實證明,經費困難的農村中國小用二手電腦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好辦法。如果經費許可,再按高標準配置一個計算機房,供學好基礎的學生進一步學習使用,這樣就形成一個高低搭配的計算機房。

[3.2.2建議]

目前,大多數的農村中國小在信息技術建設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資金和師資的問題。對於資金,單從學校一方來籌集是比較困難的,也難以實現。可以採取“多渠道來籌集資金”,尤其是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要儘量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同時也可以動員學生及家長捐一點錢來支持學校信息技術建設。但是有錢了也不能隨便配置設施,不能跟其他學校進行攀比,而要根據學校的情況,合理的配置信息技術教學設施,既不能配置價格很便宜而設備非常陳舊配置非常低的設備,也不要配置目前幾種比較新的產品,因爲這些產品的價格比較高,會大大地提高設備的投入,而用於教學是沒必要有非常高的配置的。可採取高低新舊配置相結合的方式,主要設備如:CPU、主板可配置新的,而主機箱、顯示器可採用二手的配置,這樣每臺電腦都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錢,可以配置更多的電腦。而師資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村中國小中很多教師缺乏應有的信息技術素養。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比較熱的一個話題,這要求不僅是信息技術老師要懂計算機,其他任課老師也必須會使用計算機來教學,從而給其他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在校老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其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可採取首先由各地區的骨幹教師參加較高級別的培訓,其次是各地方參加過培訓的骨幹教師對各學校的一部分教師進行培訓,最後由這些教師對全校教師開展校本培訓,這種層層推進的培訓方式不僅節省了培訓經費,而且有利於培訓工作的開展。

教育調查報告3

學前教育是老百姓極其關注的一個民生問題。近幾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了許多這方面的建議、提案。在前兩年對學前教育發展情況進行持續監督的基礎上,今年6月份,葛益平主任、徐育斐副主任、王祖煥副主任、厲秀珍副主任等常委會領導分別帶隊,檢查走訪了鹿城、龍灣、甌海、洞頭、樂清、瑞安和永嘉等縣(市、區),通過實地查看當地公辦和民辦幼兒園、召開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等形式,深入瞭解學前教育發展現狀。6月22日,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召開會議,專題探討學前教育發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學前教育第二輪行動計劃(**年),開展學前教育先進(達標)鄉鎮街道創建,鞏固無證幼兒園整治,學前教育工作提速提質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近兩年,通過新建、改擴建,新增幼兒園達100所,新增幼兒園建設面積13.2萬平方米,新增幼兒學位1.9萬個,全市3至5週歲幼兒入園率爲97.5%。全市現有幼兒園1486所,在園幼兒32.09萬人,等級幼兒園在園幼兒覆蓋面爲94.92%,普惠制幼兒園覆蓋面爲83.2%。全市185個鄉鎮(街道)有103個建成公辦幼兒園。同時,推動住宅區公建配套幼兒園移交落實。近兩年,全市已移交住宅區配套幼兒園12所,今年甌海區將移交到配套幼兒園10所,“入園難”問題逐步得以緩解。

(二)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各地普遍建立健全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獎代補的機制,突出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教師參保補助、教師年工資補助、新園開辦補助。20xx—20xx年三年財政性學前教育年投入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連續遞增,20xx年、20xx年、20xx年佔比分別是2.81%、3.78%、4.04%。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地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積極招錄優秀畢業生加入幼兒教師隊伍,20xx年、20xx年,全市分別招錄幼兒教師189名和230名,各地相應建立了幼兒教師資格證考取和教師學歷提升進修獎勵制度。目前全市幼兒教師持證率爲80%,較兩年前提高了31.86個百分點。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爲86.5%,較兩年前提高了26.5個百分點。

二、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水平取得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從總體上看,由於底子薄、歷史欠賬多,學前教育仍是我市整個基礎教育中最爲薄弱的環節,整體水平明顯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與羣衆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人財物方面三個“嚴重不足”:

一是公辦幼兒園嚴重不足。目前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之間辦學條件差異很大,羣衆公認的優質幼兒園基本上是有諸多保障的公辦幼兒園,而民辦幼兒園“低小散”現象較爲普遍,全市1486所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只有144所,僅佔總數的9.7%,佔比排在全省末位,蒼南、樂清公辦幼兒園僅佔2.56%、3.91%。全市公辦幼兒園只能接納14.68%的幼兒,剩下85.32%的幼兒只能選擇民辦幼兒園,這種狀況使得目前公辦園辦園壓力大,“大班額”和“入公辦園難”問題嚴重。

長期以來,縣(市、區)政府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對幼兒園的配套公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前教育規劃滯後,幼兒園設置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就市區而言,大多集中在覈心城區及新建住宅區,如下呂浦一帶公辦幼兒園較密集,市郊地帶如仰義、豐門至今還沒有公辦幼兒園。在規劃執行中,部分區域規劃的配套幼兒園沒有與小區住房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建成的幼兒園,有的小區也沒有按規定及時移交,挪作他用現象也時有發生。鹿城區反映,部分由市級單位負責建設的幼兒園未按期建設或建成後未及時移交。好幾個縣(市、區)至今還沒有一所配套幼兒園移交。至去年底,全市沒有公辦幼兒園的鄉鎮(街道)還有82個,如蒼南龍港這樣一個人口大鎮至今還沒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平陽縣16個鄉鎮(街道)僅有4個建有公辦幼兒園。

二是財政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雖然學前教育財政性投入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連續遞增,但20xx年我市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也僅爲4.04%,其中蒼南、平陽不到2%,永嘉、瑞安、樂清也不到5%,而同期全省平均爲5.84%,杭州達10.37%,寧波達8.22%。

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佔比爲83.2%,但一些地方對普惠性民辦園獎補政策模糊、力度不大。由於普惠性幼兒園多數都是非在編教師,平時負擔着非編人員的工資、培訓和日常支出,而按照普惠制收費標準,民辦幼兒園贏利困難,有些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爲了降低成本,低薪聘用教師,壓縮管理人員,擴大班額容量,管理不規範。調研中,公辦幼兒園反映20xx年由物價部門制定的收費標準已不適應幼兒園發展需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反映財政獎補金額少,而且物價部門覈定的30%浮動率又限制了收費,收支難以平衡,普惠性幼兒園申報進退兩難。

三是教師編制嚴重不足。從調研情況來看,幼兒教師事業編制佔比很低,普遍反應編制不夠,特別是新辦的公辦園大部分都沒有核定編制,如鹿城區20xx年至今新舉辦的公辦園均沒有核定編制,今年僅招聘10名事業編制幼兒教師,而非在編教師收入待遇很低,缺乏歸屬感,難以吸引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如溫州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留溫工作的比例不到20%。教師資格證持有率列全省末位。“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實施後,非在編教師離職生育現象增加,導致幼兒教師隊伍相當不穩定,教師隊伍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學前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推動學前教育發展的建議意見

學前教育是個人終身發展的啓蒙階段,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既影響全市千家萬戶的家庭,又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5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並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我市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實施《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人財物方面補好“短板”,推進全市學前教育這一社會公益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一)堅持規劃剛性,大力建設公辦幼兒園。縣(市、區)政府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責任主體。要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和人口流動趨勢,充分考慮二胎政策和戶籍政策的調整變化,科學規劃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佈局,健全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政府要制訂配套幼兒園移交的流程,明確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職責,規劃、住建、國土部門要嚴格把關,保證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在工程第一期就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四同步”,教育部門要及時做好接收工作;針對已建成的居住區沒有配套幼兒園或者配套幼兒園達不到規劃要求的情形,縣(市、區)政府要統籌利用“大拆大整”專項行動拆後的閒置校舍或者其他一些適合場地建設幼兒園,就近滿足老百姓需求;82個還沒有公辦幼兒園的鄉鎮(街道)在今年要落實規劃佈局,各級政府要做好迎接省、市人大常委會的執法檢查準備。

(二)加大財政投入,扶持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學前教育要堅持公辦民辦並舉的原則。針對我市公辦幼兒園比例過少並且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局面的實際,必須解放思想,發揮“有爲政府”作用,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的力度,這就要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加大扶持力度,讓更多的民辦幼兒園承擔起學前教育的公益性任務。公共財政資金要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對“收費大衆化、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幼兒園進行獎補。同時,要加強學前教育的地方政策研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支持和鼓勵優質民辦園進行等級提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更好地滿足羣衆多層次、多樣化的學前教育需求。價格主管部門要依據幼兒園辦學成本、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和社會承受能力,合理確定並定期調整收費標準及普惠性幼兒園收費的浮動率。

對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過低的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有增財計劃和可操作措施,市、縣人大常委會要上下聯動,進行跟蹤監督,保證資金到位。

(三)提供政策保障,提升幼兒教師隊伍素質。幼兒教師是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關鍵。教師編制不足已經成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各級政府特別是編制部門、人力社保部門要增加全日制學前教育畢業生考錄編制計劃,想方設法、多種渠道留住溫大和溫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要加快落實幼兒園教師補充計劃,下決心擴大規模招錄一批熱愛幼教工作的全額事業編制幼兒教師,包括招聘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師,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中事業編制教師比例,儘快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時要逐步提高非在編教師的工資和社保待遇,健全和完善非在編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定體系,依法保障其進修培訓、評先評優、職稱評聘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確保教師隊伍的質量和穩定。

教育調查報告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助孩子走向成功;之,必然使孩子滑向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調查地點:石嘴山市前嘉幼兒園

調查範圍對象:250位幼兒及家長

調查方式方法:問卷和問答法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此次調查的對象爲前嘉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爲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私立幼兒園,部分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爲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2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6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爲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本文化的約佔總數的16.6%;父母親是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48.3%;父母親是中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勝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 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費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爲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目前絕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 “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或當警察”的佔9.7%, “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爲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爲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爲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爲,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類型中,95.57%的家長認爲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揚鼓勵、耐心說理”。在這些家庭中,家長雖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卻有55.75%的家長認爲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頓、全家人不理他、罰站、關在家裏不許出去”等。這說明,有半數多的家長教育孩子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雖有99%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家長平時部分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做家務、看電視報刊、參加文體娛樂等活動上,佔95%,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三)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媽媽,約佔其家庭總數的61.43%,其次纔是孩子的爸爸,約佔30.97%。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着直接的關係。由於生活的關係,孩子在家裏與媽媽的關係較爲親密。調查表明,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母親是主要參加者。這都說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還是依託於孩子的母親。作爲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但是應該清楚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的影響。

(四) 家庭環境是教育的基礎

在緊張忙碌的節奏中,豐富活躍家庭業餘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現代生活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由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只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家長主動參與教育的意識薄弱,覺得我交了錢,你們是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給老師了,處於被動的狀態。由此可見,加強家園聯繫,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於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調查結論和建議:

(一)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

正確的教育觀,是每個家長具有全面而長遠的'素質教育意識,特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很多家庭充分認識到品德和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當它與孩子的學業發生矛盾時,這個重心又發生了位移。

調查表明,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才,但是這種成才觀念經常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許多家長看來,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從而忽視了在各行各業中數以億計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許多家庭對孩子的智力投資,還是忽視精神軟件方面。一些家長捨得給孩子買鋼琴和電腦,但卻不願花錢學習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強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因爲,家長必須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才能教育好孩子。如: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因此,家長應通過學習,參加培訓,瞭解幼兒的心理髮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與孩子建立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努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二)要不斷提高家長,特別是母親的綜合素質。

作爲家長,學習的過程是再社會化的過程,是自我充實、完善的過程,實通、影響、感染孩子的過程。作爲孩子,在家長的學習推動下,更加倍於自身的學習。母親對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尤爲重要,但作爲母親在認識上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長,忽視母親自身的需要和發展,把孩子作爲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續,從而造成自身的發展和興趣愛好受到制約,情感體驗遭忽視,視野變狹窄。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親,孩子在家裏與母親的關係較爲親密,孩子樂意接受母親的教育,因此,母親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三)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爲兒童存在着餘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髮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承認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臘,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自然的發展。

(四)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揚長補短,整體互補。幼兒園教育要通過家、家長聯繫本、親子活動等方式充分和家長聯繫。針對家教存在的問題,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 “家長員會”等方式,集中指導家教方法,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如:體育節、藝術節中的家長與孩子同臺表演等。家長應是兒童的第一任心理輔導老師,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細微變化,從孩子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教育調查報告5

摘要:在所有學科中,唯英語這一科目中存在的城鄉差別尤爲明顯,課改是否到位,就農村的英語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筆者利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採用訪談、問卷、電話訪問等多種方式對我縣近中聯盟的部分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就英語教學展開調查,歸納出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尚不成熟的建議,期待着大家一起把農村的英語教學辦得不再有城鄉之別。

關鍵詞:農村英語教學調查報告

筆者自1994年畢業以來,一直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年來,農村的英語教學實績始終不如縣城的理想,教改已多年,農村學校的實施情況是否完全到位?現狀又如何?還有哪些有待於進一步落實到位?這一系列的問題總困擾着我。作爲分管該項工作的校級領導的我,有責任對此工作細緻調查,如今因爲要寫研究生論文等因素,藉此機會對農村的英語教學作一調查,以求最大程度提高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實績。

一、調查的研究對象

建湖縣近中聯盟的五所農村學校(裴劉中學、蘆溝中學、近湖中學、慶豐中學和海南中學)中的部分老師、學生和家長。

二、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一)對教師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瞭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校本練習和對學生的學法策略指導等。

方法:通過訪談和“推門聽課”相結合。

(二)對學生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課程設置、學習英語的目的、學習的難易點及掌握程度、學生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及英語課外活動等是本次調查的重點內容。

方法:問卷調查。在每個學校各個年級抽15名學生,計45名學生,五所學校共抽22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率是100%。

(三)對家長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內容: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家長的知識水平和留守兒童情況等。

方法:現場訪談和電話訪問相結合。

三、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三個多月來的調查,結合有關文獻資料的查找與學習,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對教師的調查結果分析

1、教學理念的理解

在本學期始,省“名師團送培到縣”的全縣所有英語教師的培訓中,南京、揚州和建湖縣實驗國中的老師各上了一節觀摩課,聽後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蘇南的課堂教學教師放得開,而蘇北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放不開。而再將縣實中的課與農村學校相比,農村的課就更放不開了。基於這個問題,在調查中,在與英語老師訪談交流和聽課中發現,80%以上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以課本爲中心,課堂教學主要是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應試教學傾向嚴重。“精講多練、善導自學、激發興趣、師生和諧”的十六個字的教學理念,絕大部分教師沒有實施在課堂教學中。聽課發現,幾乎所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大多時間講解語言點,教師過度側重對知識點講解而忽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課堂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時間很少,老師常用機械操練取代學生的真實交際,且在操練時老師往往使用一個固定的對話模式,這更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往往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但在訪談時老師解釋說,這是爲了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不浪費時間。顯然這是不讓學生自由表達,而不是老師所說的理由。在這一環節上,課堂預設是要有的,但要更注重課堂生成的內容。在課堂中許多教師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輸入,而忽視學生的語言輸出,從而產生英語教學中輸入與輸出的不平衡,造言教學事倍功半現象。爲了更好地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教師應當記住:“Teach me,I know. Show me,I remember. Involve me,I learn.”

2.英語課堂氛圍的營造

經調查,只有不到10%的老師儘量用英語授課來營造英語課堂氛圍。大多數老師把不用英語授課歸爲學生素質低、英語底子差,課堂聽不懂,90%以上的老師用中文授課,或中英文混合使用。教學手段主要還是傳統形式的粉筆加黑板加錄音機,使用多媒體教學頻率約50%,有的是因爲教師懶得用,有的是因爲教室裏沒有,到多媒體教室又怕麻煩。由於教師教學方法過於機械,導致自制力不強的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而教師忽略學生的消極反應,只顧自己講,導致老師和學生達不到互動的效果。時間長了,學生也習慣於被動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習惰性普遍,簡單的問題都懶得舉手回答,課堂氛圍因此難以活躍,思維散了,效率自然就無法保證了。

3.教學模式的使用

在前兩年,縣教研室就在全縣範圍內啓用每一科目的教學模式,英語最主要的是使用新課標中倡導的“任務型教學”,但在調查中發現,在常態課中,68%的老師仍然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表現爲:以教師爲中心;重講輕練,忽視學生的活動與體驗;重視知識的講授,忽視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雖然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但無視學生的英語實際能力,生搬硬套教學參考書。有的教師認爲任務型教學就是讓學生做練習造新對話之類的練習,所以認爲任務型教學只適用於條件好的學校,學生基礎好、素質高才能實施。甚至有的教師認爲開展任務型教學是浪費時間,因爲其結果只是訓練學生簡單的口語能力,學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知識。其實以上這些想法與做法都是不對的,越是成績差的學生越要進行“任務型教學”,讓他們覺得學有所用,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想要多學點。

教材使用這麼多年了,老師們仍然不會使用教材。其實,新教材不像老教材,它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老師靈活使用教材。80%以上的老師認爲凡是寫在教材中的就是該教的,不能有一點的改動,根本不懂得與時俱進地使用教材。比如,在教9AUnit 5中的Main task時,教者可以把鞏俐的影星介紹的例子改成現在當紅的學生知道的影星介紹的例子,在調查時有的教師在課堂中甚至於把時間浪費在讀那些影片的名稱上,這樣的課堂只能讓學生更加生厭。《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總之,對教師來說,教材不再是金科玉律,而是一種教學依據。教師只能根據教學實際使用教材,而不能照本宣科地使用教材。”這裏需要強調的是:

(1)對教材的取捨和調整並不意味着教材不合格或者完全不適用。即使再優秀的教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有取捨和調整的餘地。

(2)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捨或調整,不會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優秀的教材允許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取捨或調整。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捨和調整並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評價成績。學生的學業評價,特別是水平測試,並不以某種教材的具體內容爲基礎。有些教師擔心對教材進行取捨或調整後,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擔憂。

4.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

據調查,農村學校70%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淡漠。多數老師上課時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略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多數教師採取翻譯法和聽說法,進行程序化的技能訓練,其教學目標是講授語言知識,分析語法結構,培養應試能力。很多老師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養。在本人的教學經驗中可以知道,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使我在教學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學習“偷懶”,給學生以方法,讓他們自己去學,這樣既“幸福”了自己,又提高了學生,何樂而不爲呢?

5.校本練習的設計

在調查中發現,這是我縣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隨着農村人進城的大流,成績好的學生也紛紛進城讀書了,留在農村讀書的都是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在成績方面不行的學生。針對於這種情況,編寫一本符合農村學生的校本練習真的很有必要。當然,編寫一套高質量的校本練習是很費時的,因爲農村學校同軌人少,最多四人,正常兩人,所以老師不願意做這項工作,學校裏又不作要求;再者,因爲新書下發時有一套練習,雖題目顯得舊了,還有點偏深,但這練習是領導檢查教學工作時必須查的,所以學生必須做,老師必須講,這已經讓學生的作業量足夠了,如果再有一套練習,學生的作業量就多了。所以農村學校至今沒有幾所有校本練習的,這很不利於“因材施教”,很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對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的問卷一共有十六個選項,在彙總時主要歸納成以下四方面:

1、42%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學習英語,20%的學生表示喜歡學習英語,有38%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學習英語。由此可見,英語教學的形勢是很不容樂觀的。學生的學尚處於被動狀態,還沒有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2、學生學習英語還停留在對語法的死鑽不放而忽視語言本身的交際功能這一平臺上。因爲受老師教學的影響,學生的應試觀很強。

3、80%的學生認爲自己口語能力最弱,50%的學生認爲自己閱讀能力最弱,認爲自己聽力和寫作能力最弱的各佔40%,說明現在學生較過去更加關注自己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聽的能力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卻遠不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也恐怕是所有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值得所有在農村中學從事英語教育工作的教師應深思的問題。

4、因爲學生的聽力差,所以40%的學生認爲教師英語課上應中英合用,這樣既讓學生訓練了聽力,又能聽懂老師所講的。85%的學生希望英語教師上英語課時每週大約兩三次課安排同學們練習對話或做英語遊戲,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60%的學生認爲好的英語老師應該能很好地組織課堂訓練活動,85%的學生認爲好的英語老師英語口語應該很棒,只有18%的要求好的英語老師能細緻地講解語法和課文。可見學生要求課堂氣氛活躍,課堂訓練到位,讓他們能夠參與課堂,而不是一個專門裝知識的容器。

(三)對家長的調查結果分析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是三位一體的,在教學效果的取得這一問題上,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農村與縣城的學生成績有所差距,家庭方面對諸多問題的不同理解與做法對學生學習英語也有重大影響。據調查歸納出以下幾方面問題:

1、農村學生的家長相對受教育程度較低,大專以上學歷家長不多,國中或高中畢業的算是有文化,很多家長是國小畢業或者是文盲。他們思想認識比較落後,認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18%左右父母懂得一點英語,剩下的82%的完全不懂英語。

2、10%的父母要求其子女既要有較高的筆試能力,又要能夠與人交流,20%的父母要求其子女只要考試能拿高分就行,35%的父母要求其子女能開口講幾句較流利的英語。其中有35%的父母對其子女從未明確表示過什麼要求,似乎不怎麼重視,據與老師交談得知,家長對子女的學習已不再過問。在假期中,只有不到8%的父母送其子女到一些專門的培訓班去培訓學習。由此可知大部分的父母平時對子女英語學習就不夠重視,更別說輔導了。我的班級上沒有一個到老師家或專門機構培訓的,而縣城的培訓機構就很多了。

3、農村家庭相對貧困,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物質條件。據訪談可知,國中生中有英語字典的學生佔8%,有復讀機的學生則不到10%。

4、留守兒童居多,許多農村家長忙於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託給他人照看,使學生在生活,情感,性格等方面欠缺,影響學習。

在此次調查中可見,農村家長的知識能力、對子女學習的態度和家庭條件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

四、基於存在的問題的幾點建議

1.繼續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利用課題作爲引領,要求人人蔘與課題研究,在研究實驗中,讓他們的教學理念得到最終的改變。學校要在教科研加大投入,讓教師多走出去學習,回來後談感受,這樣觀念纔得到轉變。再者,現在是網絡時代,利用網絡,登錄“教學新時空”和省、市、縣的教研網站,觀看每個課堂視頻和其他提高業務能力的多個教研活動,且要求觀看後寫教學反思,學校要把此列入對教師的考覈中。這樣,教師頭腦中有了新的理念,自然在教學過程中便會使用。

2、在全縣範圍內要加強教師之間的流動,不僅是聯盟間,非聯盟間和城鄉間教師也要流動頻率高些,讓教師在不同的地點多些新鮮感,自然也就從不同的同事間和不同的學校吸收到新鮮的血液,再次激起教師的教學熱情。不要總像以前一樣,每年總通過考試的方式抽調鄉下教師到縣城,讓老師們感覺鄉下的教學質量已不再重要,既然好教師抽調走了,我們就瞎教教吧!所以從某個層面講,教師對新理念的不認真落實,認爲學生差不好運用新的理念,領導的這種教師非均衡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種情況自今年暑假已有所改變,希望教師不再有藉口落實新課改的理念。

3、學校在對學生的素質評價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這樣對於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應試教育觀點會有一定程度的轉變,“重知輕能、重講輕練、重結果輕過程”會得到改變。教師就不會只想盡一切辦法去提高學生的筆試成績,學生就不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死記硬背語言知識和應付考試中,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活動多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和自學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訓練和培養,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4、對於學生的聽力、閱讀、寫作等弱項,教師自然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注意這方面的訓練,但同時作爲學校也要注意對此方面的投入。對於英語教學學校要配備語音室,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多聽豐富多彩的內容,不至於聽到聽力就覺得頭痛。在閱讀上,在圖書館要多配備一些英語的刊物,這學生在借閱時能有選擇語言的機會。新課標要求到九年級的課外閱讀量達到十五萬字,而作爲農村學校的學生在這點上做得遠遠不夠。

5、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以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學校要利用家長學校、校信通、家長會等方式與家長多聯繫,來轉變家長觀念,以求在教育學生這一問題上家長與學校的觀念一致。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孩子是可以教育的,對於他們要有金錢的投入,更要有情感的投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在一邊激勵他們,作爲父母,不能有“棒打成才的觀念”,但也不能有“順其自然”的觀念。

五、結束語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在農村的英語教育上在各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會得到最好的解決。政府、學校、教師、家長等各個層面也會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農村的英語教學。“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明天的英語教學不會再存在着城鄉之別!

教育調查報告6

怎樣寫案件調查報告

一、什麼是案件調查報告

案件調查報告是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各級行政監察機關在行使其職權對違犯黨紀、政紀的案件進行案件調查的文字記載-是對某些問題的事實真相進行客觀分析的書面表述-是對有關責任者是否應負責任以及負責任問題的初步回答。 構成案件調查報告有三要素:

1。案件

首先應明確-案件調查報告是緊緊圍繞立案調查的問題而形成的-沒有 [案件"-就沒有案件調查報告。從另一角度來說-案件調查報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調查研究報告-二者反映的同容、對象-所採用的結構、表達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在寫作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二者不能相互混同。

2。調查

調查-顧名思義應是對某一內容的深入瞭解、具體分析和認真查覈-它不是對某一內容的簡單詢訪、隨筆漫記-它應是對某一問題的充分調查瞭解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綜合分析。它不是對某一內容的機械地翻版-應該是對某一問題辨別真僞、判斷曲直過程的客觀反映。也就是說-案件調查報告應當反映出 [調查"的過程。

3。報告

案件調查報告屬於 [報告"類文體-它不是[總結"、[請示"、[通報"-有自身的寫作要求。從寫作的角度來看-案件調查報告必須有自身的特點-體現出[報告"的內容來。案件調查報告-不僅要有對案情的客觀陳述-還要有調查人員對所調查問題的

教育調查報告7

一、數據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職責不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2、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三、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爲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爲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爲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四、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爲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數據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羣衆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臺,以活動爲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爲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教育調查報告8

中國教育改革實施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情況到底如何呢?筆者走訪了幾個省市近百所學校,以及與全國其他多個省市的教育工作者的聯繫中,發現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現將存在的普遍現象總結列舉如下:

學校篇

一、巧立名目亂收費

國務院已經明令禁止不再向農村中國小生收取書本費,課桌費等費用,而學校則巧立名目實施亂收費,有的學校將練習冊,英語磁帶等學生必備的教輔資料在開學初收取費用,但不告知學生家長,到了學期過半或學期將要結束時,再將這些項目重新向學生收取,造成重複收費。

有的學校在剛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課桌凳費用,並且不開具任何的票據,班主任將學生的姓名記錄下來交給學校領導就行了,在收費時承諾學生在離校時可以將課桌凳帶走,或者按使用情況退還費用,可到了學生畢業時卻隻字不提,造成家長不滿,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時,明知向學校要錢無門,索性將課桌凳砸爛,以泄憤,造成公物損壞現象嚴重。

二、教研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這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義務保障經費,但是一些學校將這批義務保障經費私自挪用,用來美化校園,添置一些並不實用的教學教學設備、辦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線教師身上的教育教研經費卻少的可憐。有的學校一學期也見不到上一節公開課,有的學校的教師甚至幾年沒有聽一節課,至於教育教研,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嚴重老化,在許多國小,科學實驗課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課上,找不到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即使有的學校有,也是緊鎖於實驗室、圖書室,甚至連實驗室的管理員也不能很快將它們找出來,有的學校雖然教學設備添置了,但大多一買了之,一把鎖就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一線的教師隔絕,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學校管理不到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的學校的校長,經驗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規,沒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學經驗到了學校就被用老壺裝了進去,不能滿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學校校長家長作風太濃,引起教師的不滿,教育教學情緒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形成矛盾,這樣的學校,留不住好的教師,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留不住學生,造成學區內的學生擇校。

有的學校的領導拉幫結派,明爭暗鬥,有些事情沒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內耗,不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教師篇

一、工資待遇低,無心教學。

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專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這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工資待遇相對而言卻很低,尤其對於年輕教師。他們面臨的壓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業又是一個“論資排輩”嚴重的行業。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而待遇卻相對老教師來說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社會應酬也相對增多了,而當今的消費水平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壓力過大。拿一個三十幾歲的教師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所剩無幾,再除去人情往來,社會應酬,房貸等,更是拙襟見肘,再看看與自己同齡的人,要麼在生意場上是如魚得水,要麼在機關單位迎來送往,好不風光,就連在工廠裏的工人,他們有時也不能比。所以他們大多搞一些第二職業,無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年輕人最能接受,年輕教師的此種心態大大減緩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得許多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得不到推廣利用。

二、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地強調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門還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學校將教師的教學成績與教師考覈掛鉤,使得教師整天忙於提高教學質量(僅提大學聯考試成績),忙於備課,上課,改作業。整天鑽在學生堆裏。成績提高了則沾沾自喜,在領導,家長面前炫耀,吹噓;成績下降了則怨天尤人,找各種理由爲自己開脫,而很少有人從自身處找原因,尋找一些更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三、態度不端正,工作消極。

現在有不少教師工作態度不端正,方式簡單,方法粗暴。其中年輕教師居多。他們往往教學方法單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學生談心,加上他們社會閱歷淺,無法和家長取得較好的聯繫與溝通。使得學生的情況不能較全面的掌握。無法從源頭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不斷出現,教師往往會對這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師乾脆放棄對他們的引導、教育。從而出現了學校裏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學生”,等他們走入社會後出現了“問題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強烈。

學校現在也不是一塊淨土,現在許多教師在社會上耳濡目染,採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家長索要錢財,如:現在許多班級班額過大,有的班級七八十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裏,使得座位問題就成了焦點,最後排的學生往往被前排的學生擋住視線,無法看見黑板上老師的板書。而教師也看到這一點,暗示學生,甚至直接向家長索取好處,從而讓學生有一個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師自己在家中搞有償家教。他就會將測試試卷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給學生。而對待沒有輔導有沒考好的學生,進行嚴厲批評,並找其父母談話,施加壓力,迫於無奈。學生只好“自願”地到老師家輔導功課。以上種種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關係僵化,有的家長在學生的面前指責教師,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得教師教師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於教育事業的良性循環。

學生篇

一、讀書無用,厭學情緒重。

現代社會,人才多,每年的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聞媒體將大學生找工作拿來熱炒。使得家長與學生都產生了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學校、政府出面搞什麼招聘會,大學生才能找到工作這一錯覺,尤其對於農村學生,他們一方面無力承擔學生高額的學習負擔,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無後臺、背景,將來也未必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乾脆不讀了,一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打拼也幹出了一番事業,正反一比,厭學情緒更重,“讀書苦、讀書累、讀書就是活受罪,不如參加陰暗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這類順口溜充斥校園。教師、家長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使得一些地方輟學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爲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爲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着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但農村教育仍存在師資差、設施差等問題,通過此次調查研究,讓同學們認識到我們現在學習環境的優越。希望通過本次調查帶動我係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我校學風及骨幹校建設。

我係調研小組利用學生返校時間,分別由五位成員帶領同學前往當地的農村國小進行調研、並做問卷調查。每組調查問卷共15份,學生10份,教師5份。在同學及老師的配合下,我們工作順利結束。經過我們各隊調研,總結成果發現,每個國小均內部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程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各農村學校現有師生不多,但都開設了7個教學班(包括學前班),雖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着幾個問題:

一、學校合併,學生上學不方便

通過與老師的交談得知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各國小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教學樓和設施配Z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國小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國小有幾臺電腦還是畢業生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此外,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後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於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着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農村國小的教師隊伍存在着幾個問題:第一、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在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爲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於現在國小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農村國小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裏的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佈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們瞭解到農村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涌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國小都沒有畢業。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麼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二、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國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衝。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覈和聘期考覈,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Z。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三、收穫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們調研對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育調查報告9

自治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調研組於20xx年1月9日至14日,分三個小組對伽師縣、疏勒縣、裕民縣、阜康市、伊寧市、天山區等六個樣本單位的學前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期間共召開園長、幼兒教師座談會12次,調研各類學前教育機構近50所,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100餘份。獲得了大量資料和信息,基本摸清了六個樣本單位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現根據調研提綱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各地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通過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規範辦園行爲,使學前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幼兒園保教質量穩步提高。

(一)學前教育發展規模

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通過擴大公辦幼兒園辦學規模,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大力興辦雙語幼兒園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學前教育覆蓋率,促進了我區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

1.幼兒園建設。據統計,XX年全區共有各類幼兒園1077所,其中教育部門辦204所,佔18.94%;民辦584所,佔54.22%;集體辦和其他部門辦289所,佔26.83%。20xx年全區已有各類幼兒園2563所,比XX年增長2.4倍。其中教育部門辦1434所,所佔比例比XX年提高37.01%;民辦852所,所佔比例下降20.98%;集體和其他部門辦277所,所佔比例下降16.02%。

XX年全區幼兒園中有城市幼兒園546所,約佔總數的50.70%;縣鎮217所,佔20.15%;農村幼兒園314所,佔29.15%。20xx年全區幼兒園中有城市幼兒園569所,所佔比例下降28.50 %;縣鎮309所,所佔比例下降8.09%;農村幼兒園1685所,所佔比例提高36.59%。

據調研數據分析:天山區、伊寧、阜康三市(區)共有城鎮公辦園12所,其他部門辦園15所,合計27所,佔三市(區)城鎮幼兒園總數的23.3%。表明我區城市仍然以民辦園爲主,民辦園承擔着城市市區四分之三以上的幼兒教育任務;裕民、伽師、疏勒三縣共有農村民辦園5所,僅佔農村幼兒園總數的3.4%,而我區農村已基本形成公辦園爲主的辦園格局。

2、幼兒入園情況。各地初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以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爲重點,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程度。

據統計,XX年全區在園(班)幼兒293397人,其中城市118502人,佔40.39%,縣鎮67448人,佔22.99%,農村107447人,佔36.62%;

20xx年全區在園(班)幼兒達到490610人,增長了1.67倍;其中城市127508佔25.99%,所佔比例下降14.40%,縣鎮82980人,佔16.91%,所佔比例下降9.24%,農村280122佔57.10%,所佔比例提高20.48%;

XX年幼兒園適齡兒童數約爲97.92萬人,在園(班)幼兒293397人,毛入園率29.96%;20xx年幼兒園適齡兒童數約爲94.51萬人,在園(班)幼兒達到490610人,毛入園率51.91%;20xx年比XX年提高了21.95%。

以上數據說明,XX年以來在國家及我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區學前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適齡兒童入園率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學前教育管理現狀

1、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各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將在編在崗的幼兒園教師納入編制管理,享受與中國小教師同等待遇。此外,爲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採用聘用代課教師等方法,補充幼兒數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

據統計,XX年我區有幼兒園教職工18623人,其中專任教師10185人,園長1327人。20xx年我區幼兒園教職工21234人,比XX年增長14%,其中專任教師12322人,增長20.98%,園長1607人,增長21.10%。數據表明,無論是我區幼兒園教職工、還是專任教師都遠遠落後於我區幼兒園入園率和在園幼兒的增長速度。

據調研數據分析:六縣(市、區)共有幼兒園教職員工3834名,其中專任教師2144名,佔55.9%,保育員543名,佔14.2%,生師比爲19.5:1。專任教師中有公辦教師1040名,佔48.5%,民辦1125人,佔52.5%;其中具有教師資格證的有1216人,佔56.7%。

2、幼兒園管理情況。各地認真貫徹國家、自治區對幼兒教育的相關政策,將學前教育和幼兒園工作納入教育統一考覈之中。以制度化管理爲重點,通過強化行政管理、加強教學指導,全面落實幼兒教育工作。每年由教育局牽頭聯合各職能部門組成檢查組對幼兒園工作進行量化考覈評估,初步形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管理,並通過創建示範性幼兒園活動,不斷改進工作、提高辦園質量;

堅持依法審批,實行年檢(年審)制度,對民辦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衛生、安全、行政管理等工作進行不定期督查,評估其辦學資質和能力,不合格者限期整改。並積極發揮公辦幼兒園的示範引領作用,促使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學前教育經費情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保障經費,按照《自治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保障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規範經費的使用和管理,由教育經費覈算中心統一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此外,各地還在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加大幼兒園建設的投入。除了解決部分新建幼兒園地面硬化、綠化、美化和圍牆等附屬工程的資金外,還列出專項資金自聘學前教師,以解決學前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如:伊寧市自聘臨時代課教師100名,伽師縣自聘名87名,疏勒縣自聘63名,有地方財政發給工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發展方面的問題

1、城市公辦園數量嚴重不足。由於國家和自治區學前教育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育,並未惠及城市幼兒園,致使城市公辦園數量嚴重不足。如天山區各級各類幼兒園共計44所,其中公辦園8所,其他部門辦園13所,民辦園23所,民辦園佔總園數的52%;伊寧市城區內有幼兒園43所,其中公辦園僅有3所,民辦園40所,民辦園比例達到93%。公辦園的極度匱乏造成城市弱勢羣體和流動人口子女入園難的問題日益突出,他們既上不了數量稀缺的公辦幼兒園,也上不起收費高昂的民辦幼兒園。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區難以得到體現。

據統計,20xx年天山區有適齡幼兒約22300人,實際在園幼兒11625人,毛入園率52.1%。尚有47.9%的適齡兒童不能入園。天山區小神童幼兒園地處大灣地區,是一所民辦幼兒園,儘管每月僅收取管理費250元,園中也有許多空的學位,但是周邊仍然有很多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入不了園。

2、農村非"雙語"公辦幼兒園發展面臨巨大困難。農村非"雙語"公辦幼兒園既不能享受"雙語"幼兒園經費補貼,也得不到地方財政經費的支持,辦園條件長期得不到提高和改善,設施設備陳舊、老化,發展規模和速度受限。爲維持正常運轉,非"雙語"公辦幼兒園只能通過收取各種費用維持運轉,客觀上增加了家長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大多數農牧民子女需要送孩子到較遠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接受教育,除承擔管理費、伙食費、取暖費外,還要承擔交通或寄宿費用,使農牧民負擔加重。

非"雙語"公辦幼兒園多爲差額撥款單位,收費標準(管理費)從50-250元不等,所收費用大多用來支付聘用教職工工資及必要的辦公經費。伊寧市實驗幼兒園20xx年經費預算收入1877.1萬元,其中財政撥款225.09萬元,管理費收入1652.01萬元,財政撥款僅佔全部預算收入的12%。

3、幼兒園辦園條件亟待改善。由於經費投入不足,除已實施自治區雙語項目的地區外,大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辦園設施陳舊。阜康市、伽師縣、疏勒縣將一些舊院落、舊教室、舊辦公室改做幼兒園,規模太小,又無寄宿條件,急需要修補或改建。一些鄉鎮、村雙語幼兒園未安裝暖氣,冬季靠火爐採暖,不僅不能滿足需求,也帶來安全隱患。各地幼兒園普遍存在大班額現象,個別幼兒園甚至出現50-60人/班的情況。

20xx年我區幼兒園生均建築面積爲4.18平方米,與國家標準6.09平方米有較大差距。其中城鎮幼兒園建築面積5,94平方米,與全國標準11.24平方米差距巨大。農村城鎮幼兒園建築面積2.86平方米,也遠遠低於全國標準。

4、雙語幼兒園經費投入缺口較大。自治區雙語幼兒園投資計劃是以1000元/平方米的單方造價下達的,近年來各類建材價格不斷上漲,新動工的項目幼兒園實際單方造價比自治區下達的投資計劃單方造價高出許多,加上各地需自籌附屬工程經費(每所幼兒園需要附屬工程配套經費大約爲30萬)、發放自聘教師工資,使"雙語"幼兒園項目縣感到壓力巨大,一些幼兒園的附屬工程建設滯後。

由於我區各民族大雜居的現狀,使得各幼兒園在招生時,選擇了混合編班,一個班裏既有少數民族幼兒,也有漢族幼兒,少數民族幼兒享受雙語補助,漢族幼兒未享受補助,呈現出民、漢幼兒同園不同待遇、"一園兩制"的現象。

(二)教師隊伍的問題

1、幼兒教師編制短缺,數量嚴重不足。由於歷史的原因,非"雙語"公辦幼兒園編制管理長期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在編教師"只出不進"。爲彌補教師缺額,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公辦園聘用大量代課教師,從而造成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所佔比例逐年降低、聘用教師所佔比例逐年加大的現象。"雙語"幼兒園雖然通過自治區學前雙語教師招聘補充了一些學前教師,但補充速度遠遠跟不上項目的建設進度。

據統計20xx年六縣(市、區)共有專任教師2144名,其中公辦教師1040名,佔48.5%,聘用教師1125人,達到52.5%。六縣(市、區)共有在園幼兒52349名,按國家規定的幼兒園每班幼兒30人、配備兩教一保的要求,六縣(市、區)應有教師(含保育員)5232人,現有教師(含保育員)2687人,缺2545人,缺額近一半。

2、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幼兒教師尤其是農牧區幼兒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所佔比例很低,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大量存在,學前雙語教師"一缺兩低"(漢語水平低、漢語授課能力低)的現象也較爲突出。

伽師縣304名幼兒園專任教師中,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52人、佔17%,具有教師資格證的32人、佔11%,漢語水平等級達標的56人、佔18%。

3、幼兒教師待遇普遍偏低,教師隊伍不穩定。六縣(市、區)雖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文件精神,將在編在崗的幼兒園教師與中國小教師同等對待,納入編制管理。但聘用教師的待遇普遍偏低,養老、醫療、戶口、住房、培訓、及職稱等基本權益缺乏保障。在參與問卷的87名教師中,有職稱的僅爲19人,佔21.84%。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兒園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嚴重,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更爲突出。教師問題是制約六縣(市、區)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自治區工資補助的臨時聘用學前雙語教師享受三金,在繳納三金後的實得工資在600-700之間,而各縣自聘教師工作待遇不足800元(伊寧市自聘教師人均工資800元,伽師縣自聘教師人均工資600元,疏勒縣自聘教師人均工資300-600元),而且不享受三金,在承擔完交通、午餐等費用後,工資所剩無幾。

(三)管理方面的問題

1、其他部門辦園數量下降,管理缺失。近年來,其他部門辦園在改制或企業破產時,園舍大都被挪作他用或直接拆建做房地產開發,致使企事業幼兒園數量大幅降低。烏魯木齊市XX年還有其他部門辦園83所,20xx年只有62所,五年間已有21所其他部門辦園消失,超過四分之一。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中心區的教育用地一地難求,如果任由企事業單位隨意關停幼兒園而不採取補救措施,不僅會造成國家教育資源浪費、教師流失,而且會使城市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2、對民辦幼兒園尤其是無證園的管理不到位。六縣(市、區)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民辦幼兒園准入不嚴格的現象,城市和農牧區均有相當數量的無證園,這些幼兒園無任何辦園手續,師資、園舍條件等都無法達到辦園要求。此外,由於對民辦園監管還不到位,致使民辦幼兒園在收費、教學、園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問題,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園舍建築面積、戶外活動場地和衛生條件不達標,等。

(四)保教質量方面的問題。

1、幼兒園管理隊伍薄弱。各縣市"雙語"幼兒園園長主要爲鄉鎮國小校長兼任或國小調劑教師擔任。管理者缺乏學前教育管理經驗,對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文件不瞭解,教學管理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也是造成學前教育"國小化"傾向的主要原因。

2、幼兒園保教質量堪憂。幼兒園班額普遍過大,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專業化水平低,教學方式單一、保育員缺乏培訓,教育手段落後,保健醫生缺乏,幼兒園保教質量堪憂。此外,由於幼兒園經費、人員配備不足,致使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兒童特點和教育規律,疲於應付;同時,由於一班一師現象的存在,也導致了大量的安全隱患,從而影響了辦園效益。

三、建議與對策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面對我區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園所差異等,努力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務之急。

(一)強化政府責任,將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1、將學前教育納入自治區""規劃和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實行政府主導、公辦爲主、社會參與的辦學體制,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和統籌管理學前教育,其他相關部門履行各自職責,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發展學前教育。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將學前教育逐步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2、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各類學前教育機構一律實行教育行政部門歸口審批、登記註冊制度。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學前教育的職責,並明確職能機構。選配有一定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懂業務的專職幹部和教研、督導人員充實到區縣學前教育管理隊伍中,加大對本轄區學前教育的統一管理、統一考覈,建立起學前教育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二)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

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安全、適用的幼兒園。地方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形成中央、地方各級財政共同承擔學前教育經費的新局面,大力發展普惠性的公辦幼兒園。

1、城鎮在實施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時,要做到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作爲公共教育資源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建設用地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保障。原有小區配套幼兒園(民辦),通過政府統籌安排,交當地教育部門辦成普惠性的幼兒園,滿足小區居民和外來人員子女就近入園的需求。

2、加大對農村幼兒園園舍建設和改、擴建的力度。鄉鎮和大村獨立建園,小村設分園或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將原有學前兩年幼兒園的辦園體制逐步過渡爲學前三年,進一步增加幼兒園容量,改善辦園條件,基本滿足所轄區域人民羣衆入園需求。中國小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教育資源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優先改建成幼兒園。

3、企事業單位幼兒園,不得隨意關、停、並、轉,對於部分不具備獨立辦園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應本着平穩過渡的原則,在政府統籌下,將所辦幼兒園交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規劃,或由社區或具備條件的團體、個人承辦。確保"三不一保",即堅持三個不變:辦園性質不變,教師待遇不變,教育經費投入不變;"一保",即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4、積極發展普惠性公辦園,僅僅依靠預算內的財政投入是有困難的,還需穩定並扶持部門辦園。要積極調動企業、事業、個人等社會各方力量,多形式並舉,多渠道投資,多元化辦園,形成政府辦園、企業辦園、聯合辦園、股份制辦園、個人獨資辦園等各類幼兒園競相發展的新局面。

5、對貧困家庭子女及流動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建議採用發放"幼兒教育券"或向民辦園購買學位等方式解決入園困難。家長可持券自由選擇正規的幼兒園,幼兒園憑券向政府換取公共教育經費,以此縮小城鄉學前教育的差距,使經濟貧困家庭適齡學前兒童能夠受到完全或部分的資助,確保他們就近有園可上,上得起園。

(三)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加強規範管理。

1、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衆、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形成"以政府辦園爲骨幹,社會力量辦園爲補充"的辦園格局。

2、將民辦幼兒園的業務管理、師資培訓和督導評估納入教育局統一管理,加大民辦幼兒園規範化管理,扶持民辦幼兒園擴大規模、完善硬件設施,引進先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形成並發展辦園特色,向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四)增加教職工編制,提高教師待遇,完善聘用制度,穩定教師隊伍。

目前我區各類幼兒園中教職工比例較低,尤其是教師緊缺,師生比嚴重超標,教師待遇得不到妥善解決,教師素質偏低,幼兒教師流動性大。

1、增加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保證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不縮減。雙語幼兒園目前按每班一位教師的標準配備師資,班級未配備保育員,幼兒園未配備保健醫,無法保證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也不符合《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勞人編[1987]32號文件規定(教職工與幼兒比爲1:6-1:7),建議增加雙語幼兒園教職工編制,重新覈定城市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及時補充幼兒園教職工人數,尤其是幼兒園教師、保育員及保健醫。

2、建議對幼兒園原聘用的在崗不在編、長期在教學一線從事雙語教學、學歷爲中等專業、高中或"五大"生,經本單位、縣市教育部門考覈合格者,在教師招考時從學歷、年齡上予以照顧。

3、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的合法權益,在職幼教人員實行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幼兒園公辦教師的工資及其它待遇要與中國小公辦教師一樣,列入區政府的財政統一發放,並做到按月發放教師工資。對於農牧區等較偏遠的地方,根據工作距離,發放交通及誤餐補貼。

4、監督完善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待遇問題,實行幼兒教師最低工資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幼兒園教師最低月工資標準,並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

5、提高幼兒教師職稱評聘比例,各地教育部門應將幼兒教師的職稱評審納入當地教師職稱評定系列,切實解決幼兒教師尤其是雙語及民辦幼兒園教師職稱問題。

6、健全幼兒教師培訓體系,把幼兒教師的培訓納入中國小繼續教育規劃,落實培訓經費,開展多形式培訓,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

(五)加強對學前教育教學、保育工作的管理。

1、積極開展自治區及各地示範性幼兒園的評審工作,發揮這些幼兒園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同時,在社會力量辦園中,扶持一批辦園思想端正、管理嚴謹、教育質量高又擁有較好社會信譽的幼兒園作爲示範園,在全疆形成以社區爲背景的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機構。

2、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及無證民辦幼兒園,要堅決取締,但要建立科學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關閉方案,當地教育部門要做好無證幼兒園關閉後的幼兒分流工作,街道鄉鎮要妥善解決無證幼兒園舉辦者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對那些基礎好、有一定辦園經驗的非註冊幼兒園,應當以管理和引導爲主,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改進時間表,以促進這類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六)建立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1、依照學前教育事業的社會公益性屬性,各級政府應確保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明確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中學前教育的地位,將學前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的統一規劃與管理之中,落實人力、物力、財力。逐步完善學前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一方面強調各級政府部門投入的責任,形成對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強約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規定,確定學前教育資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細則、效率評估等辦法。

2、在學前教育經費保障上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單列財政預算。在教育事業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學前教育事業經費,並將其列入財政預算,做到逐年增長。

(2)下撥公用經費。公共財政安排非雙語幼兒園的學前教育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與雙語幼兒園等同,並做到逐年增長。

(3)設立專項經費。如: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用於全區範圍內學前教育機構各類獎勵和各類幼兒園的改擴建項目專項扶持,並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確保專項經費的規範使用;基本建設專項經費,用於保證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部分幼兒園的改擴建等;維修改造專項經費,用於維修和改造幼兒園園舍;教育資助專項經費,向困難家庭幼兒發放適當的營養午餐補貼,確保低保家庭和困難家庭子女入園,並統一納入中國小教育資助專項資金;學前教育研究專項經費,以科學研究保障我區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

3、合理確定幼兒園收費標準,實行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明確學前教育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社會福利性的屬性,通過專業研究確定學前教育支出的標準,立足於舉辦普惠性的學前教育。一方面推行質價統一的幼兒教育收費機制,公辦幼兒園實施等級收費,民辦幼兒園按半圓成本覈算收費;另一方面爲了體現對薄弱幼兒園的扶持,採取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生均定額補助政策,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的資助制度。

地方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解決"入園難"問題的責任主體。各地要建立督促檢查、考覈獎懲和問責機制,確保大力發展我區學前教育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教育調查報告10

一、數據統計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長希望孩子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孩子的思想建設、內心感受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比較忽視;

關注度方面:在校表現的關注佔20.5%,能否自覺完成作業佔19.5%,而關注品德表現及校園生活感受的只佔13%。

對錯犯錯方面:能採取說服教育爲主要方式的佔57.3%,而採取“不理他”“關在家裏”“罰站”等消極方法的有22.7%。

二、原因透析

1、理念失衡。

一方面期望孩子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侷限於孩子的書本知識或成績表現;

2、方式失策。

基於對孩子的期望,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認爲嚴厲、高壓纔會對孩子有更大的觸動。

三、市民聲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麼辛苦,我都會和我愛人輪流對孩子的作業每天都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其學習中的問題和錯誤。(會打孩子嗎?)會,教育過程中肯定有時候對他的表現不滿意而採取一些武力,但這也是爲他好啊。”樑軍如雖然只有國中文化,但他卻希望讀國小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發展,考上好學校從而有個好工作。羅慶在回答記者關於對孩子的希望時也表達着相似的觀點,“每次考試我都要求孩子要進到前五名,否則肯定會有些懲罰。”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許多居村家長對此並不理解,認爲那是一種浪費時間的“玩耍”,還不如將書本的知識再好好學習。

四、專家評點

珠江少年雜誌社主編蘇穎:過於關注孩子成績表現,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父母最愛孩子,但這種愛很多時候都只表現在給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質,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質上的培養,以及情感的交流。還有,大多家長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都覺得比不上別家孩子。孩子要長大,長大後就成爲一個社會人,要服務於社會,要是家長能把孩子放到社會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走出家門,多接觸社會,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教育調查報告11

經歷了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嚐了身爲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回顧和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也深感如今的學生比我們過去多了一份頑皮,一份靈活,一份大膽。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學生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在實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幹分子,對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爲一個班主任又怎樣使自已的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上檔次呢?實習期間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有這樣一個認識,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給予配合支持的目的,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談談自己切合學生心理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本人在實習班級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獎懲適當。我知道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時刻應該用“愛”去開啓學生的心靈,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笑容,一個課餘誠懇的交談,有時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對學生產生長久的影響,你愛的奉獻會得到愛的回報,但我們細想一下,這樣的學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師的愛的學生,絕對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對他的寬容增加了他的放縱,淡薄了紀律的約束,這在實習中我也是有所體會的。今天我們面對的不是幾個學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級沒有嚴明的紀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懲罰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當然,懲罰特別要慎重,我認爲當我們懲罰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

②懲罰的目的是警示學生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不是爲懲罰而懲罰學生,而是爲教育學生而懲罰學生,換句話說,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誰都會犯錯誤,但不是誰都會改正錯誤,受懲罰不要緊,要緊的是改正錯誤,關鍵不是懲罰,關鍵是接受教訓,改正錯誤。

二、組織開展活動的魅力。良好班集體的建設必須依靠活動來實現,活動可以產生凝聚力,密切師生關係,使每個學生髮揮主體的積極性,這時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健康的競爭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班主任和我都給予高度的重視,如校運會的報名與訓練班主任與我都親身參與當中,開動員大會,一起與學生訓練。告訴他們不用把名次的好壞,放在第一位,只要我們盡力了就行了。心理學等理論告訴我們:在競賽活動中,一個人的目標期望水平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參賽者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對於我們每個同學來講,活動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們如何對待競爭,是否有參與意識,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問心無愧。在活動中進行教育,同學們易於接受也能很快轉化爲行動。抓住“活動”這個最佳的教育時機,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題班會。經過一個星期的準備,在第一週的週五我主持了新學期的第一次班會,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會。這次班會的主題是“安全教育與新學期新打算”。在班會上,同學們積極發言,讓我深深的體會現在的中學生已經有了很豐富的安全常識。例如,上體育課的注意事項,交通安全,地震、颱風來襲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們都回答的頭頭是道。班會的另一個要點是“新學期新打算”,讓一些學生上講臺說出他們上學期的不足之處和這學期的計劃。這不僅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讓學生在學期初就定下新學期的大體計劃,更有目的地進行學習。這也培養了學生上講臺的心態。雖然沒有每一個學生在班會上都發言,但是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計劃、新的打算。每一個學生都對上臺發言的同學都深有感受。教學更是實習的重點,以下是我實習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預備階段。先熟悉實習班級的情況,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他們學習情況(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後,認真聽指導老師上課。現在的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爲了學習知識;現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現在注意的是指導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的思想。接着,根據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知識和在中學實習聽課所學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礎上備課,試講。做足了上講臺的準備。

在經過了前兩週的聽課、試講後,第三週我正式走上講臺,第一次感覺自己所學的知識派上用場。作爲一名教師,還有一個天職就是教書,無私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這也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內容——授課。我初次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上一節課,要經過“備課(寫)——上課——批改作業——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評講、鞏固練習”這樣一個流水線。看起來簡單,可其中每個環節又有很多小細節,最主要的是“上課”。這個環節,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種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的成果不斷涌現.然而,這些成果大多着眼於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學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進與之相應的個體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問題.也就是說,強調了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的傳遞和學習爲基軸的教育過程,強調了以個體心理品質的訓練與養成爲主線的發展過程,卻忽視了以人際互動爲中心的社會過程。幾乎所有的教學過程都發生在學生羣體人際互動的環境之中,因此重視學生個體與學生羣體的相互作用,加強和指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所謂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要求學生們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教學作爲一種系統,需要不斷地進行反饋與矯正。

在班級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矯正需要。尤其是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班級內學生數學水平差距甚大,設計適當的矯正活動需要大量的計劃時間。如果教師是矯正活動的唯一幫助來源的話,那麼管理上的困難將會拖延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從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運用合作學習,學生們則可以從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質量的矯正活動的幫助,縮短了矯正時間,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完成學習任務。小組中的合作學習還能爲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誘因,並且能降低焦慮。經驗顯示,在同伴輔導的過程中,向其他同學提供幫助的小組成員得益最大。這即是說,學習困難學生的進步並不以犧牲優秀學生的發展爲代價,相反,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學習小組的同伴輔導中獲益匪淺。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說建立起了學習小組,在課堂上進行了幾次小組討論學生就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教師應對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作細緻的組織工作,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對小組之間的活動情況組織有效的交流,以此來提高小組活動的效率。當我們不斷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使合作學習成爲學生的自覺行爲時,它所起的作用就會充分地顯現出來。還應指出,強調合作學習並不意味着削弱學生的自主學習,事實上,合作學習的一個基本點就是強調個體責任。其出發點乃是強調在各種形式教學活動的互配實施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以上介紹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我個人認爲是可行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隨着計算機的發展和教學軟件數量的增加,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計算機來演示幾何教學中的圖形,能夠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幾何中的性質、定理、判定等命題。從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利用率。因此,爲了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我們必須掌握有關的計算機知識,製作教學課件,並把它應用在課堂上。在實習中,我還只是採取傳統的講授法,一共上了八節代數課,還有A、B班的練習課,覺得還是A班的效果好。課堂上若學生對我的提問有所反應的話,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因此,在課堂上必須注意學生的反應,即時對他們的疑問作出解答,使上課內容能夠按時完成。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學習成績優秀,但這總是老師的一廂情願。我認爲,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確立教學內容。

回顧這兩個月,我在不斷的向前輩老師們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從中體會到教師的喜悅和煩惱,體會到我未來工作的快樂,也有了新的追求。

教育調查報告12

教育問題歷來一個沉重話題教育事業歷朝歷代興國安邦大業它關係着一個國家發展大計關係着一個民族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個人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構成基礎教育核心部分作爲個體它承擔着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培養;而作爲整體它則承擔着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塑造。

新的課程體系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爲了更全面、科學地瞭解中學教育現狀外在假期間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調查發現本市中學教育在建國後歷經不斷改革不斷髮展既有顯著成就又有存在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佈局趨向合理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後狀況政府逐年加大對文教衛生廣電事業投資力度20xx年全市爲發展文教衛生廣電事業財政支出爲111060萬元佔財政總支出23%其中有相當部分用來發展中學教育在學校興建方面建國後也有了飛躍發展到20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學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學27所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20多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1所基本上滿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學教育需求

中學教育佈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佈極不合理狀況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普通中學各個人口衆多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高級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佈局和城鄉人口分佈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經費增長幅度遠低於財政收入增長本市20xx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於教育經費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裏中學有漂亮教學大樓花園式休閒校園完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中現象:籃球場黃泥地足球場一片荒田實驗室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器材更十分陳舊如此環境鄉村中學學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國中國中學教育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20xx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爲例國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麼所謂贊助費建校費等而補課費考試費資料費則每一所中學必收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負擔特別農民家長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狀況教育收費高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們對新知識接收及民主與法治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本市中學教師隊伍有了很大發展教師隊伍數量不斷提高全市有教職工近14000人僅榆陽區就有2203名其中國中中專任教率達79.5%高中達93%這些人中涌現出大量省市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我市已形成同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包括培養新教師和培訓在職教師兩大類師範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和壯大師資隊伍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修養上本市中學教師特別國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專業教師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素質水平直接影響着祖國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步伐總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爲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形式就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爲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爲獨木橋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範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所謂“傳道受業解惑矣!”

隨着大學聯考試卷標準化不斷加強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大學聯考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

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爲“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大學聯考“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南轅北轍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新能力已應成爲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創新主體教育結果不僅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過程不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爲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爲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教育環境特別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發展爲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爲學習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完善考試製度招生制度特別大學聯考制度和模式使大學聯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於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優秀學生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於創新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於創新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敏捷性和思維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形成

總的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材改革應有利於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於學生探究,並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並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

在中學裏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促進教育質量提高重要途徑和條件時代發展要求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需求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需求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xx年11月2日

教育調查報告13

(一)選題意義

20xx年秋季開學,廣西正式實施新課改,旨在一改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變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爲課堂教學中學習知識和獲得生命情感價值體驗的主體,從而使教育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髮展。

南寧四中是一所普通中學,一個月實習下來,實地進入課堂才深刻感受到新課改理念雖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資深高級教師上課學生都能睡倒一片、提問課本內容無人應答、上到哪一頁不知道、畫哪裏也不知道……活躍的課堂是每個政治老師都追求的,它能讓政治課從繁瑣、死板中脫離出來,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走向輕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此氣氛,對於初爲人師的我們動力何在?講課的慾望何在?基於此,筆者在與指導老師、實習班級學生深刻談話的基礎上,在聽了一星期教學指導老師的課、聽了半個多月其他實習老師的課以及在自己上了8節政治課、一節講評課的基礎上寫了此份調查報告,期望能給自己一個提升,也給後來者以經驗借鑑。

(二)調查對象

四中盧XX老師、黃XX老師,高一年級(1)、(4)、(7)、(8)班學生。

(三)調查方法

訪談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實驗調查法

二、調查經驗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感性思維仍強於理性思維,思考問題也往往憑一時的好惡,他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就興致盎然,反之則興趣索然。因此,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就必須找到讓學生興奮的點,讓學生從瞌睡中爬起來,在興奮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經筆者調查發現,對於以下的點,學生最感興趣、最易興奮、從而最能活躍課堂:

(一)播放貼近學生生活及與熱點時政相關的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材料

我們的教學指導老師因教學經驗豐富且對製作不甚熟悉,因此他上的班級是不用多媒體教學的,但是他建議我們新老師使用多媒體。上過一兩次課後就發現,只要一放視頻、音樂或展示圖片,學生立馬主動關燈拉窗簾,然後安靜坐着,目不轉睛、兩眼泛光地盯着大屏幕,連趴了很久的同學也都紛紛爬起,精神抖擻着加入大部隊。吸此經驗,此後幾乎每節課我都準備2分鐘左右的相關音樂、視頻或幾張圖片,在課堂導入時或中途播放,且儘量中途播放。播放完之後呢?興奮一般只能持續10分鐘左右,該睡的繼續睡,該幹嘛的又做回自己的事兒了。因此,每節課找那麼兩三個興奮點來吸引學生就非常有必要了。

(二)利用小故事解釋拓展課本知識點

如在講《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一課,講到學生們熟知的少數民族之一“壯族”時,我跟他們拓展說,以前其實是寫做“僮族”,1965年,經周恩來總理倡議,國務院就把“僮”字改成了“壯”。爲什麼要改呢?這一提問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學生們就各種回答。這時氣氛就來了,教師也就可以順利的繼續開展教學了。

在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權時用了學生熟知的“三月三”放假的例子,與此同時,爲了讓學生的知識能夠遷移,我還利用自身優勢同理講了我們瑤族自治縣“盤王節”放假的規定。(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幾個瑤人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願。許過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後來瑤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爲“盤王節”,這一天,我們會跳傳統舞蹈——長鼓舞來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富川是臍橙之鄉,現在把臍橙節和盤王節一起過,多了個免費吃橙子大賽,就使得節日更加熱鬧了。)用一分多鐘講了盤王節的由來和過節時的主要活動,學生就覺得非常有趣。會問很多:“那老師你會跳長鼓舞嗎?”,“老師吃橙子真的是免費的嗎?等問題。整個課堂也就活躍多了。

(三)點名回答課堂提問

教學指導老師在我們上課之前就給我們建議說,學生可能對於很多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們提問,只能問課本上有的。但,就是課本明擺着,學生要麼都找不到,要麼找到了也不搭你,死氣沉沉的。沒人回答課講不下去,總不能一節課40分鐘都是老師一個人在那兒說吧?這時,點名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就十分有必要了。

剛上一個班的課,能認識並且記住的也就那麼兩三位同學,或直接讓他們回答,或拿座位表隨便點,主動舉手是沒有的。發現一點,就在提問後看着座位表說:“看誰的名字最大氣,或說最具特色老師就請他回答”,點個與某明星或某歷史人物名字相似的,像高一(4)班有個叫“李俊傑”還有一個叫“黃俊杰”,我會說“哎呦,好名字,來,回答一下。”學生們會有一點小起鬨,氣氛就非常輕鬆了。沒有這些名字的話就點個名字大氣的,直接問“咱們班誰的名字最大氣啊?”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推薦人選,這時學生推薦的人一般是在班裏比較活躍的,讓其回答也可活躍氣氛,他不懂可以叫另一人幫回答或叫鄰坐回答。這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個點,在這樣一個氛圍下學生不會心驚膽戰的害怕老師點到自己。如果這時候,教師適時給予相應鼓勵,也就更能提高其積極性了。

(四)講課時穿插練習

還是以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的自治權爲例,直接講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權,然後一個個解釋什麼是經濟自治權、什麼是文化管理自治權、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多沒意思,學生覺得無聊又記不住,自己也講得無聊。這時就可以直接讓學生看課本,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哪些自治權?”完了直接給題、給材料:“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8號)規定,將“三月三”這一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讓學生判斷材料體現了哪些自治權。一般學生只能回答出體現了“立法自治權和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中還有體現了“變通執行權”,學生對於這個不懂,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解釋什麼是“變通執行權”,這一權力在材料中是怎麼體現的。

就這樣以一種檢驗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既達到了活躍氣氛的目的,又達到了加深理解的效果。如若講完課還剩時間,也可以把課前準備好的2—3道相關練習讓學生做,做錯了吸取教訓下次錯的可能性就會變小、做對了讓學生有些成就感,可謂百益而無一害。

總的來說,在理科班上課,只要你有些例子、有些材料,學生都會相對活躍;而文科班女生較多,或因害羞或因不想成爲焦點、或是真的不會,上起課來就會覺得相對沉悶。這時候,睡覺的人就必須認爲他懂了,有問題時就叫其回答,起殺雞儆猴之效;文科班很沉悶,相關視頻、音樂、圖片或材料必須得用,男生的作用也要給他積極發揮出來。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纔會有活躍的課堂,也纔會有充滿動力講課的教師!

三、結語

以上四點是一般課堂中比較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興奮從而提高課堂活躍度的點。

本文所說的“興奮點”是指能激起學生精神振奮或激動的情景痕跡。通過找“興奮點”,盡力喚醒正在沉睡或準備沉睡的學生,吸引心神不定或到處遊離的同學,活躍課堂氣氛,讓老師有點小動力繼續上下去,使我們的政治課、特別是有些遠離學生生活的《政治生活》能夠繼續上下去。課堂是一個師生溝通的生命場,但是在普通中學,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你的生命在陪伴着他的生命,因此,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教師就不能就知識點講知識,而必須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就是一種負擔、就是一種任務。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心靈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學生去接受你,接受你講的東西。課堂時不時有點氣氛,學生輕鬆了,教師上起課來自然也就輕鬆順暢了,我們教學目標也就能更容易達到。

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自己也就上過四個班共八節課,也只是採訪了兩位政治老師,還有詢問了一些學生的意見,可能調查有不盡完美之處,僅希望通過此份調查報告分享自己小小的不成型的經驗,給自己、也給後來者以借鑑。

教育調查報告14

教育是民生之基、強國之本。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第八次教育改革正在蓬勃發展。各級各類學校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紛紛致力於本校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爲了瞭解學生語文學習的一些基本情況,我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的態度、方法、習慣、語文學科基礎等做了如下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高中學生目前的語文學習狀況,分析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以探求相關的改進方法。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內江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三、調查方法及步驟:

本次調查主要採取了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抽樣調查法等進行。

步驟:

1、製作“關於高一學生學生語文學習情況調查”的問卷,然後在高一年級16個班中各發放5份問卷由學生如實填寫,再回收問卷做統計分析。

2、通過在內江一中兩個月的語文學科專業實習,我有機會觀察瞭解學生課堂語文學習情況和學生相關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因此,在實習過程中我不斷記錄下學生的相關表現,以便於最後的情況彙總和分析。

3、通過批改學生作業,尤其是作文和考試試卷,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方面的問題並做相關記錄。

4、尋找個別在語文學習習慣等方面較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訪談,瞭解他們對語文學科的理解情況和基本態度。

5、將以上信息彙總分析,呈現最終的調查總結。

四、調查結果:

通過兩個月的實踐和觀察,我對內江一中高一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結果如下:

1、語文學習興趣方面: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9份。通過對本次問卷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對語文學習很感興趣的同學僅僅只佔了15%,而無所謂喜歡不喜歡的佔了45%,其餘40%的同學則表示不喜歡語文課。不只問卷顯示語文學科越來越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訪談過程中很多學生也表示,一上語文課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老師在上面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

更有以爲姓李的學生表示,語文課沒意思,反正聽不聽都是考那麼多分,沒必要去下功夫。我想這種情況的出現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小就有的一種心態,而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在教授知識之外,可能也忽視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缺少對學生的人文薰陶和適當引導。

2、語文學習習慣方面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情況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課前預習,二是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主要包括課後練習的完成和每週的週記完成情況。

在我聽課的兩個班中(高一二班和高一九班),高一二班的學生表現很好,老師佈置的任務基本上能夠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甚至有的學生會很主動地詢問老師相關的安排,並提早完成。但九班的學生就缺乏一種自我約束性,通常情況下老師安排的任務不能夠按時完成。比如:在上《荊軻刺秦王》一課時,老師要求週一就要背誦“易水送別”一段,但是到了週三還有80%的學生沒有完成背誦。

再如:有的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認真,字音字形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又一次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就抽查學生讀書是受認真,隨堂抽取了兩名學生上講臺聽寫《再別康橋》中的詞語,結果兩個學生沒有一個是完全寫正確了的,更有一個學生把“青荇”二字寫作“青杏”,錯誤百出,讓人哭笑不得。

在週記中的錯誤就更多了,標點符號使用不當,有的是一逗到底,有的是不該停頓的地方打上標點而該標寫的地方不標寫,病句更是千奇百怪,很多語文老師都感嘆,現在的學生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教了。

我想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乾脆破罐子破摔,看到有錯誤也不去改正,下次遇到同樣的內容仍舊把錯誤的答案呈現出來。這些情況都給老師增加了教學的困難。

3、語文方法方面:

通過批改作業、對學生進行觀察和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沒有良好的方法。很多同學都把精力放在數學和外語的學習上,而語文學習的時間得不到保障。這一方面與學校有關。在內江一中:就語文學科每週就有小字7篇,週記一篇,摘抄,背誦,練習冊等等作業,學生任務重,在完成過程中難免會力不從心,敷衍了事。

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沒有找到好的方法,一寫週記就上百度,沒有自己的感受。我在批改週記時就曾發現有三個同學同時抄了一篇文章。有的學生在作文時常常是把不會的字留空,有的一句話有幾個空白處,老師批改過程中還要去猜他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有的同學作文中寫的錯別字老師改了看都不看一眼,一門心思只顧着看老師的評語,看完了就完了。

通過觀察瞭解,每個同學都訂購了字典,但是真正使用的同學不超過10%,他們遇到不懂得字只會問老師,卻從來不會想到要自己去查詢並記憶。

4、語文基礎方面

整體而言,內江一中整個高一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很差,在兩次年級考試(包括月考和半期考試)中,語文上115的都沒有,雖說與題的難易程度有很大關係,但這種情況在我上高中時是沒有的。

爲了使結果更有說服力,我從學生考試的試卷中抽取了部分試卷進行分析,在抽取的試卷中發現,基礎知識(字音、字形、病句、選詞填空)的錯誤率達到了32%,比率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而名句填空部分全部正確的只佔了27%,學生基礎差可見一斑。

建議:

1、學生語文學習現狀的改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僅僅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改善的。因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改進

A、國家方面:國家應該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要保障語文學科的地位,不斷完善教育體制和相關的政策措施。從北京大學聯考的改革當中,我們看到了語文學科發展的曙光。

B、學校方面:一直以來,大多數學校都以追求升學率爲教學之本,而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性薰陶。要改變這種狀況,學校需要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同時加強本校的文化建設,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C、語文教師;教師必須要擺脫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誤導,同時要注意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因爲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像一條大河,不斷流動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其次,要重視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語文的美,從內心深處喜歡上語文。

D、學生方面:首先要端正態度,採取良好的學習方法。其次瞭解語文的內涵,多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提升個人內涵。最後,留心周圍事物,關注他人,培養觀察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教育調查報告15

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關心和重視。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卓尼縣木耳鎮中心國小實行農村集中辦學、建立和完善中國小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該在校寄宿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進行調查,採寫了這篇調查報告。

木耳鎮位於卓尼縣東南部,全鎮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8941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鎮有中心國小1所,六年制完全國小3所,村級教學點2所,中心國小現有在校學生586人。

一、發揮師資作用,走集中辦學之路

在上世紀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時期,我縣按照分級辦學原則,各鄉鎮和村組普遍興辦了鄉、村學校以及教學點,形成了村村辦學的格局。進入90年代後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國小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數量銳減,一些學校不得不實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學生需走十幾裏山路,致使許多孩子到八、九歲甚至十歲才上學。這也造成一些學生到國中階段就因年齡偏大而輟學,前些年該鎮國中輟學率高達14%,國小也達到8%以上,“普九”目標難以實現。由於生源減少,有些教師不安於在偏遠農村教學,積極性難以發揮,辦學效益低下,如該鎮寺古多村1998年村級國小共有學生28人,配有教師4名,師生比爲1:7,大大高於1:23的國家標準。同時,由於有的村還存在一校一師,一師多用現象,教師既要負責各年級各科目的教學,還要管理行政、財務等全部事務,難以集中精力教學,師資資源浪費,難以正常發揮作用。學校無法按課程計劃開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當地羣衆反響十分強烈。

爲改變不利局面,木耳鎮經過廣泛徵求羣衆意見,嚴密論證和精心準備,於20xx年下學期施行了集中辦學,將部分村級國小撤併,全鄉只辦一所六年制中心國小,在校生達389人,服務半徑20公里。開始走上創辦鄉鎮中心學校的集中辦學路子。

二、加大資金投入,實行農村學童寄宿制

農村尤其是國小年級集中辦學,面臨着學生居住地與學校距離過遠的難題,家長和校方均爲學生的學習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問題存在較大顧慮。如離中心校較近的拉路村學生上學需走6華里村道。最遠的冰古村則爲20公里,創辦中國小生寄宿,學校,家長、學生和老師都認爲是較好的辦法。爲此,中心校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於集中辦學的當年即開始籌辦並實施了農村學生寄宿制度。積極爭取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鄉政府出資2萬元,縣教育局出資3萬無,學校自籌2、5萬元突擊整修和改建了學生住宿房20間,面積1260平方米,訂製上下學生牀鋪320位,可收住學生320人,當時入住學生184人。設學生和教工食堂一處,面積250平方米。購置了彩電、VCD和適合兒童觀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機、蒸汽櫃、微型鍋爐、餐桌等等。新建了學生食堂、餐廳,配備了衛生、健康、負責的炊事員,學生每月伙食費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實施寄宿制後,全校師生的學習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軌道,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認同。從當年在全鄉進行民意調查中,召開2次座談會,發出徵求意見表300份,對集中辦學,學生寄宿制的實施效果感到滿意的達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強完善規範化管理

近年來,木耳鎮中心學校的集中辦學和實施學生寄宿制走過的是不斷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財力解決好基礎設施的同時,校領導十分重視有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辦學方式和物質資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發揮最大的作用。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他們的辦學和學生寄宿管理模式漸漸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約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學校師生幾百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猶如一個小社區。學校及時擬訂並實施了《日常行爲規範》、《文明住校生標準》、《文明寢室評比制度》等,使學生個人、班級集體、寢室集體都有道可循、有據可依、有效地促進學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強宣講教育。利用集會、紅領巾廣播站等陣地,結合發生在學生當中的好習慣或不良習慣展開剖析,使學生明辨是非,從而樹立正確的觀念;二是建立校監督崗和班級監督崗。成立值周班監督崗,負責全校教室的衛生包乾區的監督。對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況進行監督。通過記錄和文明班級評比掛鉤,督促了學生良好衛生、生活習慣的形成;三是大力開展文明寢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寢室、教室。讓學生大膽、自由地發揮他們自己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通過活動來增強學生熱愛集體的觀念,感受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

2、配齊配全生活指導老師,充分發揮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齊了生活指導老師。特別是對低年級寄宿生,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因此,生活指導老師注重加強了對學生夜間就寢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兩個小時生活指導老師起牀一次,給學生蓋被,叫學生上廁所,監督寢室紀律等。每週二、四開設勞動興趣課,由生活指導老師負責幫助寄宿生學會洗臉、洗腳。疊被曬被、洗飯盒、蒸飯、繫鞋帶、換洗衣服、洗浴、傷風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二是充分發揮了班主任的指導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擔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是班集體的組織和管理者,這種工作的雙重角色有利於班主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時間長,班主任更成了聯繫學校工作與學生的橋樑與紐帶。班主任每學期都制定出學生生活能力培養計劃,並付諸實施。如定期開展生活能力實踐活動,舉行生活能力分項、綜合競賽等。

3、寓教於樂,開展豐富多采學習教育活動。

抓好學科滲透。《生活與勞動》課的老師將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都落到實處。在生活與勞動課堂上,教師還結合本校實際,教給學生如何蒸飯、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財務、與人交往等一些常識。同時對學生行爲習慣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採用直觀的、形象的方法向學生闡述,使他們有感性的認識。如有的學生身上的零用錢較多,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這些錢,教師就適當加以引導。如有的同學花錢大手大腳,每天吃許多零食。教師就幫助他統計一下一天或一個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錢,並建議他用同等的錢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或學習用品。通過認知、對比,學生漸漸主動地能節約用錢,多買書,多看書,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4、家校配合,建立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繫。

學校和家庭的聯繫至關重要,該校充分利用開辦家長學校這種有效形式,加強了校內外教育的衍接溝通。學校每學期至少兩次定期開辦家長學校。及時通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虛心聽取學生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既使家長能放心孩子的學生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同時抓好定時家訪,填寫家訪聯繫單,記錄每個學生的家庭檔案。做到學校尤其是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經濟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瞭解。努力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對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四、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木耳鎮中心國小在辦學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較大成效的同時,不可避免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重視。如:一些學生很少做過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存在着生活能力過低現象;一些學生自制力較差,常常將家中帶來的錢用於吃零食上,直接影響到學習和生活的正常維持;不合格的小食品既無營養,也不衛生,直接影響到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等等。

本人認爲,針對一些學生生活能力過低的現象,學校和家長要認真挖掘成因,積極採取策略,要將培養寄宿生的基本生活能力作爲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抓實,通過和課堂教育相結合,尋求相應的教育對策及其途徑,使寄宿生能在生活中獲取豐富的、有益的營養,爲以後的生產勞動、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有些學生自制力差等問題,教師與家長更應加強聯繫,共同對學生進行樹立積極健康人生觀、生活觀教育,促使他們從小養成健康樸素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文化娛樂市場的整治力度,堅決杜絕未成年人進入“三廳兩室”,給中國小生營造一個清新、健康成長環境;針對貧困中國小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學校都要對他們予以關注和扶持。目前,在大學階段已有了相對完善的貧困學生扶持救濟機制。尤其在對待中國小生生活上存在困難方面,社會普遍存在較爲漠視的現象。家庭貧困不是孩子的過錯,他們同樣需要關愛、歡樂和營養。我認爲,在中國小校經費普遍緊張的情況下,一級政府要承當起應有的責任。

總之,辦學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實踐,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協作和配合。木耳鎮中心國小的集中辦學,實施學生寄宿制的做法爲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借鑑。

標籤:調查報告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