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關於貧困調查報告通用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貧困調查報告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貧困調查報告通用

關於貧困調查報告通用1

爲全面瞭解農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給困境留守兒童爭取更多的幫助,XX市XX區XX鎮婦聯組織專門的調研組,於4月中旬,對全鎮15個村貧困留守兒童的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貧困留守兒童生存現狀

據調查統計,XX鎮有兒童1835人,其中男孩994人,女孩841人;留守兒童292人,在校留守兒童263人;貧困兒童46人,在校貧困兒童40人,其中國小在讀21人,國中在讀17人;父母外出打工的佔72%;貧困兒童家庭人均純收入只有1500元。

通過調查發現,貧困留守兒童主要分佈在交通不便、發展相對緩慢的村,這些村部分剩餘勞力外出務工,孩子隔代,代管、單親教育管理存在嚴重不科學性,家庭教育有嚴重斷層;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喪失勞動力,孩子家庭生活壓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貧困兒童留守在學習、生活、健康等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現,貧困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缺位,導致兒童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從調查來看,貧困兒童家庭生活拮据,很大一部分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部分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長輩們長期“溺愛”孩子,家庭教育方法極其不當,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另一部分雖然生活在父母旁邊,但是由於父母忙於農活和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對教育學習的重視不夠,沒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認爲學習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沒有任何用處,因而對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兒童無心向學;還有一部分是父母因病喪失勞動力,長期在家毫無經濟來源,只能靠低保維繫生活,家庭困難,從而導致兒童過早的接觸生活,面對生活中的現實,大部分家務勞動由兒童來承擔,從而導致一些兒童心理壓力大,體力透支、精力不集中、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二是因缺少父母關愛導致親情缺失和監護缺少。

這些貧困留守兒童還沒有成年,心裏或生理都處於轉型期,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這些處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心理的關愛尤爲重要。

長期缺乏父母呵護,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關係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障礙。

有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能很好地與人交流,遇到問題憋在心裏;有的孩子因爲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關懷,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顯得比較孤僻和自卑。

他們渴望與家人親近,與人交流,需要精神上的強大支持,因缺少家長指導導致學業問題和行爲偏差,有部分留守兒童甚至犯罪。

三是家庭經濟差,導致兒童生活質量不高。

貧困留守兒童多處於交通不便的村,他們的父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大部分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學習,外出打工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勞動,乾的事是繁重髒活、苦活和累活,勞動時間相對較長,工資收入較少,一年難得回幾次家;而留在家裏的農民大都從事最基本的農活,經濟來源單一且少,微薄的經濟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兒童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太少,父母難以顧及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兒童營養嚴重不良,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三、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情況

XX鎮婦聯組織民營企業主、鎮屬企事業職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等定期開展幫扶活動,積極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爲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鎮婦聯爲每名貧困留守兒童建立了檔案和聯繫卡,定期與孩子和家長進行交流,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及時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談心、救助、幫扶工作。

四、關於對貧困留守兒童救助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

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

現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

充分發揮基層婦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的農村留守兒童扶貧領導機制。

2、逐步建立健全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農村兒童幫扶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

一是建立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城鄉對接”幫扶機制。

利用創先爭優活動的契機,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積極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

二是建立農村貧困兒童扶貧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及有關扶貧部門要加強對兒童及其家庭困難

狀況的調查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地扶持措施,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農村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扶貧救助。

三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幫扶工作長效機制。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將兒童幫扶工作納入本年度目標考覈範圍,作爲單位和個人年終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之一;不斷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努力將此項工作長期不懈的抓下去;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開農村兒童扶貧工作表彰大會,積極鼓勵、表彰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全面開展。

3、紮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

各基層婦聯要針對貧困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深入調研,對貧困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貧困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貧困兒童數據庫,實現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同時,將調查結果撰寫成專題調研報告,並形成書面材料,作爲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的重要依據。

4、着力改變農村貧窮落後的現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一是要大力發展高質量的勞務輸出,各職能部門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提升農民工的勞動技能水平;

二是利用培訓平臺着力打造勞務輸出品牌,不斷提升當地農民工外出就業的質量;

三是勞動部門要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四是積極激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制定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讓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發展當地的經濟,使更多的農民能在家找到工作;

五是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宣傳,積極營造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經濟、社會環境,從源頭上對農村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

關於貧困調查報告通用2

一、調查背景

據國家有關部門公佈的數據,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爲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爲貧困生。截至20xx年8月,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是1561萬餘人,其中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學生總數的26%,西部地區高校中貧困生的比例更高。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成爲影響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

二、調查內容

我們此次調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狀況,其中包括他們的日常生活經濟情況、日常生活的心理狀況和交際情況。即調查中我們會涉及他們的生活行爲,如兼職行爲、娛樂行爲和交友行爲等。還會涉及到他們的態度,如對環境的滿意否、和涉及心理壓力時的態度等。

三、調查目的

由於現今貧困生問題的嚴峻形勢,我們調查瞭解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現狀讓人們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分析貧困生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貧困生所存在的問題,是爲了更好地瞭解和掌握貧困生的情況,落實貧困生救助工作,解決貧困生就讀問題。以便各方力量解決此問題時有所借鑑,促進貧困生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的提高的進程。

四、調查時間

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28日

五、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並以文獻法爲輔。

六、調查對象

XX職業技術學院社工系大一、大二貧困生。

七、貧困生生活現狀

(一)家庭情況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絕大部分貧困生來自農村及偏遠山區,部分來自城市或城鎮下崗職工家庭。從他們的家庭結構可以看出大部分貧困生家庭成員偏多,最多可達到一家11口人,也有小部分貧困生來自單親家庭,而家庭成員中有收入的成員又偏少,所需供養的人過多,負擔過重導致家庭貧困。

(二)消費情況:

從貧困生的月生活費情況來看,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7%;月生活費在300—600元的貧困生佔總體比率的68%;

月生活費在600—800元的佔總體比率的20%;還有小部分貧困生月生活費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開支去向上,78.58。%的貧困生大部分用於吃飯;有21.70%的貧困生的開支一半用於吃飯一半用於購物;僅僅有1.89%的貧困生扣留伙食費大部分用於購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從消費來源看,調查顯示79.25%的貧困生是家庭資助;靠親朋好友資助的佔5.66%;靠社會公益認識和政府資助的人僅佔總比率的0.94%;

通過借貸的貧困生佔1.89%;有10.58%的貧困生的消費主要依靠勤工助學和兼職。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貧困生的消費是由家庭資助,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等資助覆蓋面小。由於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是由國家、學校、企業或個人設立的,用來獎勵那些少數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社會公益基金和政府資助作爲激勵手段,具有競爭性,但貧困生的數量比較多,因而要得到全額資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況:

在對貧困生心態的調查中發現,我院有30.19%的同學認爲貧困生的心態是自卑封閉的;有58.49%的同學認爲貧困生的心態是正常心態;僅僅只有11.32%的人同學認爲貧困生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貧困生大多來自農村和經濟不發達的或者城市貧困家庭。由於入學前受教育的環境比較差,他們知識面窄,信息量少,實踐動手能力差,他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習慣都和非貧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儘管這個大部分貧困生心態比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貧困生心態是自卑封閉的。針對學校貧困生的心理特徵,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

貧困生的心理狀態總體上是比較健康的。他們朝氣勃勃,敢於競爭,學習刻苦,奮發圖強,有強烈的求知慾,有較強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適應羣體、社會和學校環境;能正確認識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識;對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夠自我控制,獨立地思考和冷靜地處理問題。但他們的心理負擔會比非貧困生沉重,還有很多貧困生心理上存在種種不同程度的問題,嚴重的發展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這些都是學校工作不能忽視的潛在問題。

在心理壓力上,有71%貧困生選擇尋求家人、朋友幫助或自己獨立解決,只有20%的貧困生選擇進行心理諮詢,還有少數人選擇了其他途徑。

(四)人際交往情況:

在人際關係方面,首先就是有沒有主動跟周圍同學交往,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使自己也像他們那樣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調查顯示,67.92%的貧困生有想法並且也經常付諸於行動;25.47%的貧困生想過主動與周圍同學交往,擴大自己的人際交往圈但是由於自身原因沒有付諸行動;5.66%的貧困生沒有想過,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有極少一部分貧困生有想法但是受到排擠。其次,就是最熟悉的寢室生活,與室友之間的關係,75.47%的同學與室友關係比較好或很好;22.64%的人同學室友關係很一般;僅僅有1.88%的同學與室友關係不太好或受歧視。大部分貧困生的人際關係比較正常,47.17%的同學都有自己很多的朋友;46.23%的同學有幾個朋友;6.60%的同學有很少的朋友;沒有人沒有朋友。貧困生的人際交往態度比較積極,大部分貧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這因爲貧困生來源地環境相對單一,人際關係相對簡單樸實,溝通相對比較容易,比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貧困生不願與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擠等等。

八、原因分析

(一)高校貧困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原因。由於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落後,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總體水平仍欠發達;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分配體制也出現了分配不公的現象;由於我國人口衆多,儘管教育投入總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卻很低等社會原因。

(二)不平衡高校貧困生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區域經濟發展。由於自然環境、開發歷史、改革開放的程度等原因,使得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東西部地區的發展速度和現有水平之間的差距較大。

(三)高校貧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存在。城鄉經濟差距的存在,是造成來自農村的高校貧困生遠遠多於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貧困生多數來自農村,特別是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邊遠貧困地區。由於高校貧困生的家庭以農業生產爲主,而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手段落後,農產品價格偏低,這就使得他們家庭的收入低,經濟困難。農村經濟困難的人數較多,這就是高校貧困生多數來自農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