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國小生調查報告的範文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關於國小生的調查報告範文,內容如下:

國小生調查報告的範文

  【國小生調查報告的範文一】

調查的社區:xx花園

調查的方面:物業管理的各方面與人們的看法。

搬家到小區不久,聽父母說這裏的物業管理不是很好,在這個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時間,去調查了關於小區各方面的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包括有小區綠化,衛生情況和安全保證等等。我做了四十份調查報告,隨機找到住戶調查。在大家做出的調查裏面,我看到了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對小區物業管理都不怎麼滿意,特別是衛生環境方面。

四十份調查的分佈內如下:十五份綠化環境方面的調查,主要是問住戶對小區綠化環境做的方面是否滿意,以及對小區綠化的建議。十份安全方面的調查,主要是問住戶對小區保安的看法以及安全是否保障展開調查。還有十五份是關於衛生情況的,是大家對衛生環境是否滿意與建議的。

在這些調查表當中,最清楚反應出小區的衛生情況不合格。每天也能看到,靠後苑有個垃圾房,成天不清理乾淨垃圾,弄到那附近的空氣不潔淨,讓人十分反感。而在小區的小花園,小路上都能看見紙屑,果皮等垃圾。住戶們對這個強調了很多次卻得不到迴應。每個人都希望能住在一個乾淨漂亮的社區,我想這一點我們社區遠遠不及,責任不但在清潔工上,而且住戶也有小部分責任,若不是隨地扔垃圾,爲什麼會看到這種現象呢?所以,小區的衛生是靠大家來維護的,我希望日後能看到改善。

緊接着就是安全方面。這一點是大家都比較平均的,有些人認爲做的不是很好,但有些人說還不錯。保安人數多,但是做不到很好的效果,還是會聽到一些被偷東西的事情,所以保安應該更加認真以及保證住戶的安全。

最後要強調的一點是綠化方面。小區的綠化環境不錯,這是大家一致認可的。路旁有整齊的樹木花草,後面靠山,環境是不錯的,也值得大家學習。

小區的各個方面都比較均一,這次調查我也有很大的收穫,我很開心能瞭解到小區這麼多的事情也希望能爲小區做些事情。

  【國小生調查報告的範文二】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①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環境背景下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本學期末對全校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彙報如下:

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12.18——20xx.12.22

2、地點:五常市實驗國小

3、對象;國小一——六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

 一、調查項目及內容

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們分別從國小生的人際關係、挫折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及性格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正確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心理承受能力,爲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全校共發放心理調查問卷3066份,返回2036、有效問卷1436份,無效600份。

2)從調查情況看,學習上存在問題的集中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馬虎、自主性、厭學情緒等。根據統計,這一類學生達到10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佔49%。其次所佔比例較大的是社交障礙。在調查過程中,這類學生有109人,佔0、05%。主要反映在不會和同學、老師,家長溝通,不愛主動與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爲主。缺乏自信也是現在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類人羣有103人,佔0、05%,主要表現在膽子小,聲音小,不敢說話,不敢發言,不敢與老師溝通。排在後面的是個性問題65人,考試焦慮60人,挫折適應問題44人,青春期教育問題25人,情緒問題25人,感覺無助的有3人,情感缺失和適應障礙各1人。總體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佔全校的2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我校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衆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啓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國小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國小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爲。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爲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據調查,我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脫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調查中,在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爲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爲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爲關注,視其爲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爲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三、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學校層面,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國小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着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比如請相關家長到校現場進行諮詢,輔導,開辦家長學校等,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國小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國小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羣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說,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

(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爲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爲,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爲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

(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的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