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篇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

同學:

你好,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整個社會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要求進一步擴大.近些年,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了新的形勢.爲了更好的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態,以便爲廣大同學在求職時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我們特別組織了這次調查,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與合作,本問卷不對外公開,情如實填寫.

1.認爲現在形勢如何?()

a.形勢嚴峻,就業難;b.形勢正常;c.形勢較好,就業容易;d.不瞭解

2.你對基本就業程序瞭解嗎?()a.是;b.否;c.一般

3.你學習是麼專業______你認爲所學專業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b.較有前途c.無所謂d.較無前途e.很無前途

4.你認爲自己的專業技能如何?()

a.很好;b.強;c.一般;d.較弱;e.很弱

5.你認爲在就業時,什麼最重要()

a.專業;b.學校;c.個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6你願意放棄自己的專業,選擇一個能夠解決就業問題的工作嗎?()

a.是;b.否;c.不知道

7.參加工作的第一份工作,你最想做什麼職業___________

8.如果專業不對口,你會選擇跳槽嗎?()

a.會;b.不會;c.不知道

9.你有選擇第二專業嗎?你認爲重要嗎?()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麼重要;c.沒有,重要;d.沒有,不重要

10.你想過自主創業嗎?()

a.是;b.否

11.如果是自主創業,你認爲你最需要的是()

a.資金;b.政策支持;c.技術;d.其它_________

12.你願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發展嗎?()

a.是;b.否

13.你有出國深造的打算嗎?()

a.是;b.否

14.你認爲你的工資是多少?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

女士、先生:

你好,隨着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整個社會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要求進一步擴大。近些年,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了新的形勢。爲了更好的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心態,以便爲廣大同學在求職時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我們特別組織了這次調查,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與合作,本問卷不對外公開,情如實填寫。

1.就你的瞭解,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2.現在大學畢業生很多,他們會不會對你們的工作形成壓力()

A. 很大壓力; B.一般; C.不會有壓力;

3.很多人認爲名牌大學學生能力方面要比一般大學學生強一點,你覺得這種說法對麼()

A. 正確; B.不對 ; C.難說

4.就下面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1)大學生這個羣體在社會總就業羣體種地爲如何?有沒有優勢,如果有在什麼地方?

2).現在大學生手頭的一些證書對他們的就業帶來多少便利?你對大學生中“證書越多越能找到好工作”這一觀點贊同麼?爲什麼?

3)簡談一下你的就業經歷,你是如何找到現在這份工作的?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爲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爲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爲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爲形勢正常佔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瞭解佔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於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麼,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於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願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着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分析結果爲: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衝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爲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爲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纔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爲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諮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作爲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衆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4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爲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的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爲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爲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爲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說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的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的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爲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爲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爲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政府方面 ? ?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爲大學生們着想。作爲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3.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爲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對於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瞭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纔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爲企業所青睞。爲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說服力,特別邀請到了麥肯嘉頓王先生爲我們解答關於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爲“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爲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爲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 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爲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爲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爲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爲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 所學專業性知識;② 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③ 吃苦耐勞的精神;④ ?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⑤ 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⑥ 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我認爲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大學生應採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爲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佔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爲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瞭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說,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

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脫穎而出的更爲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緻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後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並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着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 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爲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爲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說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說,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說,它關乎着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併爲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爲不久後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5

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本着一切從實際出發,文學院團委製作《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並面向20xx級、20xx級、20xx級50名學生做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

據對5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96%的被調查者認爲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只有少數的大學生不爲自己的就業前景但憂,認爲就業形勢是正常的,竟爭是必然的。

根據調查,個人能力不足已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此次問卷調查顯示,高達46%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爲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38%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爲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2%的學生認爲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爲頭痛的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職、家教或擔任學生幹部職務等是增加自身今後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而已踏上工

作崗位的畢業生則認爲,在校生應該多進行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那纔是提高自己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這是在校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存在的誤區。

三、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爲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置落後於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衆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於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四、 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表示擔憂,就業壓力較大。據調查問卷的調查顯示,有58%的大學生認爲當前找工作困難較大;12%的大學生認爲,無所謂;有20%的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6%的同學認爲就業壓力過大,毫無希望。

1、由於就業壓力大, 30%的同學畢業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競爭力;24%的同學打算畢業就選擇單位就業;8%的同學畢業打算主張自主創業;4%的同學畢業打算出國;14%的同學不知道如何選擇;20%的同學畢業有其他打算。

2、在擇業時,大家比較注重自己在單位的未來發展、並且要求職業符合自己的規劃,大多數同學把就業看成一輩子的大事,認爲“一次就業定終身”,精神負擔很重,往往不能正確定位就業期望值

3、大家對薪水的要求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數同學對薪水過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條件、個人專長髮揮和今後的成長。畢業生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適當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長處,從而錯過機會,影響了自己的就業。

4、較多數同學已經做過職業規劃。28%的同學自己做過職業生涯規劃,24%的同學通過學校老師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4%的同學通過校外諮詢機構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6%的同學沒有做過職業生涯規劃。

五、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裏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爲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鍊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覺着、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託於在社會關係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爲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說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後,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衆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衆化”就業觀,纔有可能實現就業。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6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己未來可以不經奮鬥,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作爲即將進入大二的我也開始積極的爲自己的就業開始準備,暑假假期間我通過網絡,採訪瞭解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以及對現狀的原因做出了調查。

一.當前的就業形勢

我國當前就業形勢,20xx年是中國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212.2萬人,比20xx年增加67萬人,增幅達46.2%,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0xx年我們國家的本科畢業生就有280餘萬人,比20xx年增加68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338萬人,比20xx年增加58萬人,增幅達20.71%。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對大學生就業提高關注國家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xx年以來,中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從20xx年的114萬,到20xx年的280萬,再到20xx年的496萬。據估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將達532萬,創歷史新高。

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爲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二.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是簡單的由一個方面或兩個方面造成,從調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會、用人單位、高校、政府及大學生本身等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個影響。

(一)大學擴招:合理利用這柄雙刃劍。高校大學生的急劇擴招直接造成了畢業生數量的急劇擴大,而原來容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體單位並不能如高校一樣急劇擴大工作崗位,二者的增長不成比例。如何協調好二者間的關係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而從調查的結果看,這似乎是一個表面現象,深層的原因在於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還沒有到位。或者說大學生對就業的準備還是不夠充分

(二)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三)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品德不應該受冷落。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爲“先就業後擇業”而“先

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四)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纔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學生們在擇業時會比較看重報酬問題。雖然薪水不是我們選擇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無疑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幹”,這曾經是媒體廣泛報道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定下的月薪數。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學生就業的工資底線也越來越低,隨着大學畢業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單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轉變: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崗定薪,更強調員工爲用人單位帶來的實際利潤。

職場中的機會永遠不是遇到的,而是爭取到的。同時很多大學生認爲他所選擇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爲他今後發展的一個過度口,積存經驗。除了薪酬是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環境、企業聲譽與企業文化、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的穩定性、戶口和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也是學生們重點考慮的因素。

大學生對於選擇工作時因素的看重,與他們認爲的工作意義是直接相關的。在大學生看來,最重要的工作意義是自我實現,其次是生存的必須條件以及個人興趣所在。而“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有很多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還有小部分的人認爲“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大半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而認爲“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少數。經常在那裏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飯吃,先養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業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很多企業認爲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就業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資低。很多學生着重選擇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而相對一些中小型企業情況不是很好,他們認爲某些大學生只是抱着學經驗的態度,把小公司作爲自己進軍大公司的跳板,發展不長,對他們公司的長久發展不利。這也是個非常現實的觀點,抱有這種思想的人應當慎重的考慮。

三.解決方法

作爲馬上就要面臨畢業找工作的我們現在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嚴峻,同時應去積極的爲自己的工作去準備,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我們,我們就要朝那個方向去努力。

1、轉變傳統就業觀念,走向市場。大學生自身必須轉變就業觀念,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有了足夠的就業崗位並不能就可以說消滅了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就業崗位的增多,並不一定會帶來大學生就業率的相應提高。就目前情況看,並不是沒有足夠的崗位供大學生佔據,而是大學生對就業崗位的期望值過高,不甘心於屈就於某些工作崗位。應當說,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最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興的。但是,大學生自己也必須意識到,今天的大學畢業生不能再像從前的畢業生那樣,把自己當作社會的精英了。

目前我國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19%,已經由“精英階段”進入“大衆階段”,現在的大學生,無論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都要比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專生還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終生不變”的就業心態;應調整自己的目標,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觀念和就業新觀念;同時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動多方面尋找就業機會和就業渠道。

2、現在的就業形勢嚴峻,我們大學畢業生要實現儘快就業,實現理想的就業目標,必須提升整體素質。其中主要的是:

一是政治思想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二是基礎紮實,知識面較寬。那些既懂技術、又懂經濟與管理,既善科研、又善開發與經營,既會寫文章、又會計算機操作的複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業的歡迎;

三是有艱苦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四是有組織管理能力,善於處理好人際關係。

總之,未來需要的是適應性、創新意識、綜合能力、接受挑戰性工作能力、知識更新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和基礎素質都較強的人才。而對只“專”不活的人、缺乏個性特點的人、缺乏責任感的人和以自我爲中心、不善與人相處、人際關係緊張的人則不受歡迎。

總之,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必須明白,社會不會再象家長和老師一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將會關心但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青的新成員,社會要求你遵守規則,社會期望你勞動、貢獻。社會與自然一樣奉行一條法則:適者生存。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7

前言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式的認知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爲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爲形式正常。看來許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裏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裏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麼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總體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後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後,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纔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裏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爲,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麼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麼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係、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裏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爲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麼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爲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願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爲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麼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麼一點,這也是因爲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爲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麼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後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裏就業也困擾着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裏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裏,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於,大學生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看來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侷限於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裏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爲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問題呢?

教育體制需要改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爲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麼樣啊?廁所裏的環衛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現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於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於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附錄

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

你們好,大學是一個充滿了夢想的地方,你們的夢想將在這裏插上翅膀翱翔天空。21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而社會對大學生人才的要求也在日趨變化。隨着中國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大學生的就業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在這裏,爲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對就業問題的看法,我們特別組織了這次問卷調查,以遍爲廣大學生求職時候提供更好的參考。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和合作,本問卷不對外公開,請謹慎填寫。

l請你填好自己的學院、專業和年級。

學院:專業:年級:

1·你認爲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a。形勢嚴峻,就業難b。形勢正常c。形勢較好,就業容易d。不瞭解

75% 17% 0% 7%

2·你認爲在就業時,什麼最重要?()

a。專業b。學校c。個人能力d。其它_________

11% 5% 91% 4%(實踐經驗)

3·你會通過以下哪種方式找工作?()

a。憑自己的實力b。靠父母及親朋好友的關係c。其他

81% 15% 11%

4·就你的瞭解,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初期月薪是多少?()

a。 1000以下b。1000—1500 c。1500—3000 d。3000以上

8% 45% 46% 9%

5·如果專業不對口,你會選擇跳槽嗎?()

a。會b。不會c。不知道

48% 27% 23%

6·你有選擇第二專業嗎,或則準備選?你認爲重要嗎?()

a。有,非常重要b。有,但不怎麼重要c。沒有,重要d。沒有,不重要

35% 18% 26% 22%

7·你希望在那裏就業?()

a.家鄉b。外地

59% 18%

8·你更願意進入下列哪個單位工作?()

a。國企b。國家政府機關c。事業單位

17% 54% 28%

9·你想過自主創業嗎?()

a。是b。否

59% 40%

10·談談你對就業的看法?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8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爲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得出,產生這方面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藝術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們側重於自身自由,藝術工作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這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報告《社會調查報告、打印》。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爲他們的背景。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爲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爲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由於在城市長大,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爲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爲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爲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爲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9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爲一個不爭的事實,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畢業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爲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專科學校的學生佔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祕)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築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遊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爲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1.因爲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瞭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爲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爲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爲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0

一.調查題目:

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

二.調查目的:

在日益突出的就業難問題下,當代的畢業大學生在就業的方式和就業的觀念上產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三.調查對象:

廣州市的大學畢業生。

四.調查方式:

隨即問卷調查,在廣州大學門前和市中心隨即發放對調查對象問卷填寫,並且當場收回的形式。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93份,回收率93%。在對這100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後,撰寫了此份調查報告。

五.正文部分:

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是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失業"畢業生,很多時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經濟和人才過剩上。

大學生就業難正日益成爲一個社會問題,但我國的人才總量是缺乏的。據統計20xx年我國大學生畢業生超過212萬人,20xx年將達到280萬人。據預測,在20xx年應屆大學生畢業生很可能達到340萬人。專家認爲:大學生就業難的程度被誇大了??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目前每年社會新增就業機會大約700萬至800萬個,而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則大約在300萬左右。就這一數據而言,大學畢業生理應有比較大的就業空間。但我國在疏通渠道和就業服務上有明顯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間。一方面是民營企業、邊遠地區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業服務有很大的侷限,尚未形成全國性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異地求職,信息不暢,成本太高。此外還有就業觀念須轉變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在《中國就業戰略報告20xx》一書中指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需求增長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與發達國家比較,美國約有2.7億人口,大學近4000所,若要達到如此的比例和規模,中國需要辦20000所大學;即使按照韓國目前高等教育的規模水平,中國也要辦近10000所大學纔夠。國內總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辦高校,也不過3000多所,大學在校生的'人數還遠遠達不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

二是大學生的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匹配上的困難。調查發現,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收入預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遠遠高於美國和歐洲等國的10%左右。薪水是人們對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xx年北京團委組織的一次針對畢業生的調查中表明,大學生們對薪水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掙1000-1500元,兩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20xx元,認爲20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1%。三是大學生大多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就業,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較少。北京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國忠指出:“其實現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還是很需要大學畢業生的,比如說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低收入的技術工作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畢業生也並不過剩!”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王新陸認爲,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並不是人才過剩,而是結構性問題,人才過剩只是相對的現象。有一項對3000餘名本科畢業生的調查表明,首選到北京工作的高達74.8%,首選去中西部地區的僅有2%。這些畢業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xx至4000元,低於月薪20xx元堅決不幹。這就表明大學畢業生有主動不就業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調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單位的畢業生中,準備考研究生、博士生者佔總人數的比例高達40.8%。同時,大學畢業生未簽約就已就業的大有人在,他們很可能未列入已就業統計。原因可能是單位藉口試用不願簽約;從事臨時性工作;畢業生自主創業未能列入簽約統計。

曾湘泉由此得出結論,真正就業困難的人在未簽約中僅佔少數。因此,從測量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初次就業率指標和數據所反映出來的走低,事實上誇大了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第一,主動不就業者,如想繼續深造的人,屬於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員,不能算做失業;第二,非簽約就業即隱性就業,事實上也是就業。兩者一減一加,結果是:目前對大學生的名義就業率的統計低於實際的初次就業率,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被誇大。

大學生就業難不但是事實,而且解決他們就業難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許多畢業生所能做的僅僅是儘量把自己的簡歷做得更加美觀,在簡歷後面附上更多的證書複印件,然後在網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擠人山人海的招聘會。即使這樣,四處的周旋仍然毫無結果,投出的簡歷也如泥牛入海

其實,找工作的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瞭解自己的過程,也只有那些真正瞭解自己的人,纔會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針對這一點,大部分人採取了找到工作以後,在與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漸漸瞭解自身的表現,殊不知,這種做法已經讓許多人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我們要做好對20xx年大學生的就業分析

我國就業形勢的新特點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的複雜性在於,在普遍出現“民工荒”現象的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依然存在,城鎮失業現象持續存在。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並不難理解,因爲每個就業羣體面臨就業困難的原因並不相同。

以“民工荒”形式表現出來的勞動力短缺現象,是由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隨着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與此同時,經濟快速增長繼續產生對勞動力的需求。這便導致勞動力短缺。另一方面,結構性就業壓力依然存在。農民工尚未成爲城鎮戶籍居民,就業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健全,面臨週期性失業風險,仍然是勞動力市場上的脆弱人羣。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並非由市場供大於求所造成,而是產生於個人就業意願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機會及需求之間的不匹配。至於城鎮居民失業和就業困難,既有就業技能不匹配問題,也有勞動力市場調節功能不充分問題。這兩個就業羣體面對的勞動力市場風險主要是結構性和摩擦性的自然失業。

以20xx年爲例,我們可對今後一段時間內城鎮勞動力市場上需要關注的就業困難羣體構成作出大體的數量估計:剔除在農村內部流動部分後,農民工進入城鎮就業的人數約1。46億人;新畢業大學生約660萬人,加上往年畢業尚未就業的150萬人,總共超過800萬人;按照近年來較高的登記失業率4。3%估算,城鎮失業和可能失業的人數大約1600萬人;假設8000餘萬靈活就業人員中有一半就業比較穩定,另外4000萬則屬於就業困難人員。這些人羣之間可能有交叉,但總體而言可以反映就業困難羣體的數量和構成,即全部城鎮就業人口中接近一半經常面臨明顯的就業困難。

可見,理解當前的就業問題需要確立兩個認識。其一,就業問題並不會因爲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而緩解,應繼續將其置於經濟社會政策的優先位置,作爲政府工作的重點。其二,長期困擾我們並被作爲就業政策重點的就業總量問題正逐步轉化爲就業結構性問題。政府需要順應這種變化,及時轉變積極就業政策的關注點和實施手段,面對各個就業人羣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促進戰略和扶助政策。根據就業形勢的新特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應從以下方面考慮政策優先順序和關注點

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保持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應體現在產業政策中,繼續擴大就業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題中應有之義。隨着普通勞動者短缺現象出現,工資成本大幅度提高,東部地區產業結構將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在加大對熟練勞動力需求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減少部分傳統就業崗位。勞動者素質的整體提高需要假以時日。因此,爲現有勞動者創造與其人力資本相適應的就業崗位以保持就業穩定擴大,仍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先原則。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應與中西部地區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承接結合起來,防止出現比較優勢真空,造成就業崗位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區間資源稟賦差異和發展差距都較大,這爲產業轉移提供了較大空間,也有利於保持經濟增長對就業吸納規模的相對穩定,防止出現“無就業的增長”現象。同時,在製造業升級的基礎上應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分離出來,使其成爲新興服務業態,爲大學畢業生創造適合的就業崗位。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一定變化,絕不意味着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不再以就業吸納能力爲基準。應從放鬆准入限制、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務、給予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其擴大就業的功能。

抓住重點人羣,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業服務,實施更有針對性的積極就業政策。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政府逐步形成積極的就業政策,當時的重點是創造城鎮就業崗位,幫助下崗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隨着勞動力供求關係的變化,就業政策應逐漸轉變重心,面向不同就業羣體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扶助。針對農民工易受宏觀經濟週期影響以及社會保障覆蓋率低的特點,通過提高宏觀經濟政策對就業形勢的敏感性、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等,提高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和社會保障的充分性。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主要在於其知識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匹配。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應從高等教育體制、實習制度、就業培訓和中介服務等方面入手,提高人力資本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受年齡偏大、教育程度偏低、技能老化以及求職能力弱等制約,常常遭遇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以及與此相關的就業困難,需要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的配置效率和提高政府就業服務水平,降低其就業難度。

就業指導和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的顯示,當代大學生在就業心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學生應學會調節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爲培養人才的學校應強化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走出就業陰影,順利實現社會就業。

1.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把握就業機會

當代大學生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業形勢,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當前由於許多部門和媒體過分的渲染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導致很多大學生就業信心不足,因此,廣大畢業生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全面冷靜地分析自己和社會,不斷地充實自己,認真把握每次就業機會。學校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陰影,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2.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當代大學生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加社會實踐的機會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和專業素質。只有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使自身既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又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

3.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我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各種矛盾不斷加劇,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與社會需求之間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尤爲重要。廣大學生應改變等待就業、第一就業的就業思想,樹立職業流動的觀念,克服思想壓力和心裏負擔。同時,大學生還應轉變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幹的就業思想,自覺地把個人成長和國家需要相結合,到基層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價值。

4.開展全程化就業指導,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社會鍛鍊根據調查我省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社會鍛鍊,因此幫助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確立清晰的就業方向,提高就業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個體發展與完善,是目前高校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有目標有計劃地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統一安排,分目標分階段地貫穿整個大學期間。低年級以職業生涯規劃爲主線,讓學生了解自己,學會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特別是學會規劃自己大學的生活;高年級以職業能力、求職技能與常識爲主線,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強化能力訓練,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

另外,就業指導課程要形式靈活多樣,例如學生感興趣的經驗分享、互動溝通、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有更多的體驗和感悟的機會。

綜上所述,高校應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機制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使就業真正成爲廣大學生自我發展和成長的動力,爲畢業生順利實現社會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1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佈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爲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爲,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爲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49.16%,本科畢業生爲65.52%,碩士研究生爲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爲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爲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爲“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爲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爲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爲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2

摘 要: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就隨之產生了,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下降,供需比日趨上升,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爲當前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因此,我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以瞭解相關原因和一些措施。

一、主題簡介

1、瞭解大學生就業問題

2、瞭解造成就業難的原因

3、瞭解解決就業問題的方法

二、活動日程

1、20xx年2月5日:去太倉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報刊資料

2、20xx年2月6日:在網上查詢相關信息,向附近的公司、工廠以及周圍工作的親戚朋友瞭解情況

3、20xx年2月7日:整理資料,完成報告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按要求進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完成一份真實科學的調查報告

2、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問題,爲將來進入社會做好相關準備

3、調查對象

就業的大學生以及周圍工作的親戚朋友

4、調查方法

查閱相關書籍報刊;查詢網上信息;詢問親戚朋友、公司職員

5、現狀與問題分析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狀況嚴峻,面臨就業難問題,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社會原因

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也就是供過於求,而且差距逐年增大。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持續的擴招進一步稀釋了大學原有的教育資源,部分學校以營利爲目的,難以保證教學質量,親戚中有幾個民辦高校的學生就提到了這個問題。

(2)自身原因

首先,大學生自我能力認識不足,所學知識與現實要求不匹配。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下,大學專業設置脫離社會的需求,學生的實際能力得不到培養。大學生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此外,有些在校大學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校時沒有想到就業的殘酷,並沒有有把心思花在學習,而是將大量的時間用於玩樂。我詢問的人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他們對職業生涯規劃不夠重視,在擇業時往往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所以只能聽從長輩的建議,從而導致工作不適合自己而缺乏興趣,最終失業。最後,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就業時一味追求穩定和高收入。多數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願意從基層做起,寧願等待,這樣勢必會在求職過程中受挫。

6、解決方法

(1)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政府要出臺相關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如舉辦大型招聘會等。除了企業,各高校也應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2)大學生自身方面

大學生要擺正就業心態,不要侷限於某些崗位和區域問題,抓住政策優勢,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大學生不能等待機會,而是要清楚用人單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以積極的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

四、結語

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瞭解到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而且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雖然通過政府的努力,大學生就業問題已得到了部分解決,但問題的根本解決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對就業來說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去適應社會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希望我們大學生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己,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3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爲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爲,隨着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爲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爲49.16%,本科畢業生爲65.52%,碩士研究生爲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爲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爲54.12%。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和大學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爲“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爲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爲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爲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爲,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

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着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

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爲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4

爲全面瞭解山東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山東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XX年9月至11月對山東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爲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佔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於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佔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後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山東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鍊自己的毅力”。敢於吃苦、勇於拼搏仍然是山東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麼?”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關於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15

調查時間:

2月11日

調查地點:

四川省資陽市xx鎮中心國小

調查對象:

xx鎮中心國小部分教師

1、 調查內容:

(1)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2) 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

(3) 大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2、 調查方式:

(1) 查閱相關書籍

(2) 登陸網站搜索

(3) 對教師進行訪問

3、 調查結果

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登陸網站搜索對教師進行訪問等方式,我瞭解到,隨着社會進步,大學生也越來越多,當今社會的崗位數遠遠少於大學的人數,因此多數教師認爲,應該控制大學生的人數,提高大學生的質量,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提高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關於創業國家就多爲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爲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依託專業優勢開拓市場,而高校也應該把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當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手段,引導和扶持大學進行創業。

4、 經驗體會

我是一名剛入校不久的大學生,這次調查讓我感受良多,我覺得除了社會和國家要幫助大學生以爲,作爲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多學知識,掌握好技能,爲自己出身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5、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

我認爲此次活動開展得既有價值,又有意義,而且實踐的課題非常貼近生活,也都是同學們都有所聞,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適合同學們調查研究。我更希望學校能組織一次大型的調查活動,讓全校師生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