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1

一、問題的提出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未來的世紀將是以智取勝的世紀。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綜合國力的競爭,世界各國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稱之爲“通向新世紀的戰略制高點”。而合格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在於進行教育改革。現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希望通過教師爲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這裏的“人才”不是迄今學校教育的“標準化人才”,而是具有競爭意識、獨立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型人才。爲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

影響下的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地宣傳素質教育,然而聲勢如雷電交加,成效卻細雨綿綿。何以如此?師範教育和國小教師培訓該如何改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國小教師的教改思想觀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實踐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結果分析

1.調查概況

(1)調查目的及問卷編制依據。由應試教育體制轉向素質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觀念的變革是最高層次的革新。對此,國家教育部陳至立部長說,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爲了解國小教師現有的教育思想觀念,從事教育改革實踐的情況,同時也爲師範教育的改革以及國小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尋找科學依據。按照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中國小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在徵詢國小教育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編製成這份調查問卷。

(2)調查的主要內容。這份包括30個項目的`問卷從6個方面對國小教師教改思想狀況及教改實踐狀況進行了調查。這6個方面分別是:

①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即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認識;

②教師對新的學科教學模式的瞭解情況及運用情況;

③國小開展教研活動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⑥阻礙素質教育向前推進的因素。

(3)被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被調查的教師共20xx人,分另選自XX市12所市重點國小,1所區重點國小,兩所普通國小云一所廠礦國小。被調查教師的年齡在20^"50歲之間,學歷層次拍中專或中專以上,職稱從小教初級到高級。

2.結果處理

本問卷發出20xx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爲93%。用統訓學的方法、技術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處理,分以下幾個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現如下:

3、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國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師對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模式不滿意;有85%的教師認爲應當探索適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這說明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衆多的國小教師己經認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當問及什麼是素質教育,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應當怎樣進行培養時,教師們的回答狀況有以下三個類型:

①不明確或不知怎麼答;

②回答不繫統,支離破碎;

③回答籠統(比如:素質教育就是“五育”全面進行),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

這說明教師雖知素質教育一詞,但不明確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應怎樣進行。

(3)雖有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願望,但缺少實際行動。這一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可以反映出來:

①教研活動。按理說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進行教學思想交流,推進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從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師認爲推進了教育改革。

②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及使用。從表4中可以看出,教師中對新教學模式積極關注並瞭解的佔6、 4%,嘗試運用的佔25%。

③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有88%的教師認爲絕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

④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運用。認爲絕大多數教師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佔16%。

(4)頭腦中缺少不斷補充新知識的願望和教育科研意識。如表1中,經常讀教育書刊的教師佔37%,訂閱與專業有關的報紙、雜誌兩份以上的佔21%,讀懂並吸取別人研究成果的教師只佔17%,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的教師只佔14%。

(5)教師的改革意識受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以及來自社會、家長壓力的制約,以致不敢進行教育改革。從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師認爲在教育改革中受到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

三、建議與討論

從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從我們國家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素質教育作爲一種教育思想觀念確實在逐步地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意識中,正轉變着陳舊的教育觀念。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說,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我國限於物力財力,還不能創辦足夠的大學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考試仍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師雖意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畢竟不容易。儘管如此,素質教育的腳步,並不會停下,因爲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民族的希望。

轉變教師的觀念需要時間,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應當對教育體制進行深入思考,創立推進素質教育的社會大氣候。以筆者陋見,提出幾點所謂建議請教於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切實爲教師進行教改創造條件。如建立獎勵制度,獎勵具有開拓精神、勇於改革者;科學全面地評價教師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二)通過培養和培訓兩條途徑提高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根據學科特點和社會實際構建層次清晰的素質教育體系,使素質教育更具效率性、針對性。

(三)學校應當建立教研活動的檢查、監督機制,隨時掌握教研活動情況,保證教研活動真正起到促進交流、推進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業務進修、培訓制度。21世紀需要的是有競爭意識、有開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學技能的教師。通過培訓增強這些意識和能力。

總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關鍵問題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然而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畢竟是複雜的。當務之急應當是通過調查等方法瞭解目前國小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研究探索轉變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規律、方法。依照規律創設條件,破除陳舊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

點評:

調查報告講究兩個字“真”和“深”。調查要“真”,調查研究是一項科學工作,應該以嚴肅而慎重的科學態度對待,實事求是,不能誇張、渲染,更不能搞主觀臆測,違背客觀規律。從這篇報告看,這次調查能用事實說話,反映當前國小教育的實際,結果可信。調查分析要“深”,是說對於調查結果要深入分析,貴在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教育規律。這篇報告分析了當前國小教師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方面的五個特點,而且還提出瞭解決問題的幾條建議,使報告價值更大。不足之處是取樣較小。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2

我的專業是應用英語(雙語幼教方向),主修的課程有專業英語、英語泛讀、專業英語聽說、兒童英語教學法、教育學、兒童文學鑑賞、英語口語、學前衛生學、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西文化比較。獲得的資格證書有全國職場英語證書、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甲等證書、山東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個人優勢是我高中畢業於濟南藝術學校,因爲在高中時所學的藝術專業是影視戲劇表演,涉及的專業有表演、舞蹈、聲樂、臺詞、鋼琴等課程,所以我在個人才藝上會有所加分。我是一個比較有耐心和責任心的人,喜歡與人交談,結交朋友,而且我是大家眼中典型的好脾氣。我的擇業意向是幼兒英語教師或幼兒老師。

現今,我國的人口基數接近13億,按目前的平均人口計算我國每年約有XX萬以上的新生兒出生,0—6歲的兒童將近1億多。有了這樣的龐大數據,我相信幼兒教育市場會日漸鼎盛。我國實行人口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家庭會愈來愈多,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寶貝,所以父母會越來越注重給孩子的教育,因爲每一對父母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前教育是孩子學習知識的起點,孩子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更是爲步入國小奠定了更好的基礎。因此,託兒所改叫幼兒園,阿姨改叫老師。從這兩個稱呼的改變來看,學前教育對於幼兒來說已經成爲重點,家長不再滿足於照顧好孩子,而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學習,正是這一升級,幼兒教師的職責不再侷限於像以前一樣看護好孩子和保證好孩子安全,而是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要給孩子教授知識,規範孩子的行爲等。同時,對於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前幾年,全國各大高等教育院校都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並設定了一系列針對幼兒教育的課程,從這一專業的設立也可以看出我國對於學前教育的看重和教育市場對於高素質學前教育人才的資源短缺。但隨着我國與其他國家來往的日益密切,我國的教育也漸漸走向了國際化,而語言也正是國際化溝通的橋樑。我國走向國際工作的人才越來越多,所以對於英語的'需求也尤爲重要。經研究發現,3-6歲是孩子語言形成的最佳關鍵期,於是,學前教育中又多了一項重要的課程,就是英語。近幾年,對於學前教育的要求升級,各大院校又開設了學前雙語教育這一專業,用來滿足之前空白的學前教育市場,而我很榮幸的學習了這一專業,這對於我以後的職業道路會有很大的發展。就我所在的城市濟南來看,幼兒園羣體越來越多,更多的私立雙語幼兒園也相繼崛起。即便這樣,雙語學前教育市場依舊出現供不應求的場面,大多數家長願意給孩子選擇雙語幼兒園,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外語學習環境,每一個雙語品牌的幼兒園不再侷限於一所兩所而成爲了連鎖。雙語幼兒園的增加,直接關係到了英語幼兒教師的需求。因此,我覺得我的職業發展前景非常好,會有更多的機會。

機會多並不意味着成功,更需要我們個人的努力。所以我們必須具備一些關於英語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我覺得英語幼兒教師首先有的就是良好的英語口語基礎,幼兒英語的學習完全是靠模仿老師,如果老師的發音不準,就會直接影響幼兒以後的英語學習。其次就是有較強的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和較強的溝通能力。我認爲對於一個英語老師來說,不管自己的英語基礎多麼好,如果你不能教會孩子,那就不是一個稱職的英語老師,要多掌握一些英語教學法來幫助你教會孩子,學會用不同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溝通。再次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個性性格與對待孩子的愛心和童心。想要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孩子交朋友。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喜歡美好的形象,在孩子的眼中老師的形象就是無比高大,是崇拜的對象。所以作爲一個老師,還應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並且還要有一顆愛心,關愛每一個孩子。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適合當幼兒園英語老師的。我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校主修的專業,應用英語主要是面向雙語幼教,它不僅是對於英語的學習,而且還有關於幼教的課程。在英語方面我已經考出了職場英語資格證,完全可以滿足幼兒英語老師所教的內容。在幼教方面我覺得這些課程中幼兒英語教學法對於我有很大的幫助,幼兒園的孩子相對一般的學生來講,他們的年紀小,沒有任何的自制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向他們教授知識的難度要大一些,幼兒英語教學法這門課讓我學會了如何通過遊戲教會這些幼兒,用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助於他們學會新的知識。兒童心理學讓我更快的進入孩子們的世界,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有利於我和孩子們的日常相處與溝通。而其他的教育學、兒童文學鑑賞、學前衛生學、中西方文化比較等課程幫助我更好的任教,並且擴大了我的知識層面還能讓孩子們能在我這裏獲得更多的西方知識。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3

一、專業能力分析與擇業意向

(一)主修課程:精讀、口語、視聽、國際貿易實務、單證操作、英文外貿函電、商務英語。

(二)獲得證書:全國國際商務英語一級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一級證書

(三)實踐情況:20xx年暑假曾在自己家鄉幼兒園實踐、在校期間曾在朗訓少兒英語見習、2014年7月到朗訓少兒英語實習。

(四)個人優勢:喜歡孩子,有耐心、善於溝通、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喜歡思考、善於分析、適應能力強,認真負責,勇於付出、團隊意識強,專業能力較強。

(六)性格特徵:性格外向,熱情積極,善於與人溝通能很快與別人建立溝通橋樑,工作認真仔細,嚴謹踏實。

(七)擇業意向:從事有關英語教育培訓類的職業,比如,幼兒英語教師等。

二、少兒英語教師行業背景分析

(一)背景:少兒教育市場這一產業所構成的,是一個巨大的、永不衰敗的市場。中國每年有XXXX萬以上新生兒出生,0-6歲的兒童有一億多,僅我國城市0-6歲兒童就有近XXXX萬名,我國城市僅0-6歲兒童每年的教育性消費就有數百億人民幣的規模,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斷定幼兒教育產業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它已經成爲我們這個時代最有活力和意義的朝陽產業。

這其中,少兒兒英語教育市場更是無限廣闊,在中國加入WTO,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英語利好因素的推動之下,我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國外的知名教育機構將會在一兩年之內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少兒教育市場面臨着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數據顯示,在全國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年均教育支出的52%主要用於英語培訓。在一箇中等規模、經濟發展一般的城市中,年人均教育支出約爲3000元,其中90%以上的家庭需要少兒英語培訓,由此可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潛力之大不容忽視,此次對我國少兒英語教育市場現狀進行分析,以此來發掘其無限的潛力。

(二)在少兒英語培訓開展英語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1、塑造聽說英語的器官,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英語語感,增長他們的語言敏感性。

2、培養少兒英語學習的初步興趣,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

3、通過英語學習引導幼兒感悟文化多元化,學習尊重、欣賞與理解。

4、學習傾聽,建立同理心,培養出初步的助人意識和品格習性。

(三)目前少兒英語教師行業人才需求情況

近期,某電臺記者針對國內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的師資情況做了相應的調查。調差發現,國內師資培訓整體數量存在嚴重不足,平均600個學生才能分到一個老師,少兒英語師資短缺,不僅困擾一些國小和幼兒園,在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便顯得也十分明顯。同時,缺乏專業化訓練,教學方法僵化等問題是的少兒教育存在巨大質量隱患,不少機構開出年薪10萬的誘人條件卻依然招不上人這個行業人才缺口巨大。

(四)目前對少兒英語教師的職業能力要求

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對幼兒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擔任幼兒語言啓蒙任務的教師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的,本着對幼兒負責的態度,很多學校和英語培訓機構對幼兒教員的素質和職業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

1、職業道德要求,要具備傑出的道德修養,起先需要的是要有充足定見的薰陶,它包括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範。而作爲一名與時俱進的幼兒教師,我想還應該主動去了解幼兒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化被動的服從,爲主動的理解規範自己的職業行爲。與此同時,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其次,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心裏也尤爲重要,傑出的心理有助於我們在瑣碎細微的工作上,正確的把握自身言行,做好學生的模範。

2、專業知識要求,紮實的英文功底,標準的發音,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杜絕閉門學車,要精通英語教學方法,不斷雪球新的教學點,新的進步。

3、個人能力要求,要自信、自尊,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個性品質,要有愛心和童心,因爲童心是教師通往每個孩子心靈世界的橋樑,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教師要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表示關注,接受和鼓勵幼兒的談話,要有較強的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三、性格特徵及個人優劣勢

1.性格特徵:活潑開朗,誠實正直,踏實肯幹,執着認真,善於交流,有較強的組織和團隊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強;但有時太過完美主義,性格要強,考慮事情欠周全。

2.個人優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特別喜歡孩子,很享受教學這一過程,尤其是少兒教師,平時我積極學習英語專業知識,英語基礎紮實,課餘時間也看過一些教育心理學等課程,平時也非常注重提高自己各方面涵養,本人有較強的組織和交流能力,也十分有愛心,相信可以勝任教師這項光榮的職業

3. 對教材內容的安排,缺乏自我研究、創新,缺乏開拓創新的科研意識;缺乏想象力,與幼兒的溝通有待提高,沒有形成自我獨特的風格,大多數是停留地對別人的模仿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四、工作情況

(一)工作內容與職責

我目前在朗訓少兒英語(漿水泉校區)實習。現校區有不同班級,常規班與寒假班,並還在不斷的發展中。每個班級有兩名教師:主講老師與助教老師。每個教師擔任着不同的角色。我擔任着小班的英語助教教師及臨時班級的主講老師,負責教授幼兒英語,課程全程都要講述英語,不帶班時負責幫主班教師組織幼兒。

(二)工作期望

我對我們校區的發展有信心,也對自己有信心。我將在實習期間不斷成長。首先我要成爲一名合格配班老師,並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努力改善自身不足,鍛鍊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質。 我期望自己在一年內不斷成長,掌握和熟練的操作一些教學教法,並在2年時間內不斷積累,不斷學習最終成爲一名首席英語老師。

五 、職業規劃

作爲一名新的英語老師我深恨感到,首先應該要不斷學習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儘快找到自己的教學特色,響應國家幼兒教學理念,努力成爲一名合格的英語老師。爲了自己更好的工作,並在學習工作中得到成長,特制定教師自我成長計劃,並在計劃實施中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提高作爲一名教師應具有的素質。所以爲了做好的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地給自己制定相應的計劃跟目標,相信根據自己的計劃,有一條清晰的職業目標加上自己持之以恆的努力和對幼教工作的.熱愛,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個人短期期目標(實習半年):成爲一名優秀實習生

1、多向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學習,注重榜樣借鑑、內化,爭取儘快提高自己對小班年齡幼兒的管理和教學能力。

2、經常和自己的指導老師聯繫溝通,及時告訴老師自己想法,一來可以讓老師指點工作上的困惑,二來可以及時彙報自己的實習概況。

3、通過多種途徑:幼教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等,吸取教育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4、用空閒時間來學習繪畫手工製作和彈奏樂器的技巧,多參考專業書籍,使自己短時間內在這幾個方面有所提高。

5、短期內在衆多實習生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爲優秀實習生,希望能夠得到各位教師跟領導的肯定

(二)個人中期目標(實習一年):成爲一名合格的少兒英語教師

1、通過公開課,不斷找出自己的優缺點,注意總結經驗,學習別人的同時,也該找到自己教學上的風格。不可一味的模仿別人。

2、教學和科研能力。進行如何提問和對幼兒給予的信息適時有效反饋的思考實踐。積極參加專業學習培訓和教研活動,進一步探索適合本班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3、與家長的溝通能力,積極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與表現情況,做好後期服務跟蹤工作,讓家長享受到增值服務。

4、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職業道德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苦練各種技能技巧,把自己綜合素質提高。如:教育教學觀摩、教師技能技巧的評比和教案評比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5、在教學當中能夠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得到家長的充分肯定與認同,讓幼兒在我的課堂上輕輕鬆鬆學英語。

5、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養,力爭使自己在教學上創新、科研中獨立鑽研,在教學方面形成自己特色。

(三)個人長期目標(正式工作後一年):成爲一名優秀的英語組組長

在第一步順利實施的基礎上,除了平時的日常教學任務高質量的完成以外,要積極拓展一下自己的視野,用心掌握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技巧,多向該機構的領導學習,多與領導交流,從職業素養、爲人處世、思考方式等方面進行對比,尋找自己與管理者之間的差距,找到差距,彌補不足,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讓自己更快地到達管理者的高度。

(四)實現目標的計劃

爲了實現自己的發展規劃,我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以下實現目標的計劃。

1.努力學習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及英語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教育專業素養,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2.積極向本行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精英學習,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不斷培養並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如唱歌、跳舞、樂器等,這對一個幼兒教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藝術可以給自己的教學帶來新的啓迪,增強課堂的活躍度。

4.適時培養一下自己對該行業的管理能力,不斷擴大自己的業務範圍,提高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我深知,教育行業是一個鍛鍊人耐力跟恆心的行業,競爭也比較激烈,作爲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自己無論在資歷還是閱歷方面都處於劣勢,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識,抓住任何一個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不斷地讓自己變得更強,“不拋棄,不放棄”,總有一天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成爲自己所熱愛的行業——少兒英語教育裏的精英。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4

課改之初,教師培訓就被作爲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設計並構成課程改革實踐的戰略重點。

幾年過去了,教師培訓與課改的適應性到底如何?在推動課改深入發展之時,培訓工作應如何改進?爲了弄清這兩個問題,我們在20xx年10月設計並組織了對新課改教師培訓的問卷調查活動。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共覆蓋吉林省7個市(州)中的17個縣(市、區),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587份,回收率爲90.3%,其中有效問卷556份,問卷有效率爲94.71%。

本次問卷調查所包含的問題共27個,其中10個爲事實類(基本情況)問題,17個爲觀點類或態度類問題。在17個觀點類或態度類問題中,有15個是封閉式問題,有2個爲開放式問題。

問卷通過“性別”“年齡”“教齡”“學歷”“任職學校的居地”(大城市、中等城市縣城及小城鎮農村)“任職的學段”(國小或國中)“培訓的個人投入”“培訓的學校投入”“參加培訓天數”“參加培訓次數”等10個方面的“事實類問題”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之所以選擇這10個方面,主要是因爲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到調查對象對培訓的主觀認知及態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自20xx年以來參加5次以上課改培訓的比例是55.8%,參加過4次培訓的人數比例是12.2%。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教師對“觀點和態度”類問題的回答應該是比較“成熟”的看法。

“觀點類問題”構成問卷的第二大部分。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明顯反映着一線教師對課改培訓的認識、態度,我們對培訓工作的不同層面進行比較與分析。

(一)對培訓總體效果的評價

統計表明,有19.8%的人認爲課改培訓的總體效果“很好”,選擇“比較好”的比例佔46.0%,選擇“一般”的佔31.1%,還有2.7%的人認定培訓效果“較差”,有0.4%的人認爲“很差”(見圖1)。由此可見,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對於培訓工作的效果是持肯定態度的。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爲課改培訓工作狀況賦予分值的題目,統計結果表明其平均分爲7.82(滿分爲10分)。

考慮到教師因所處地域、任職時間與任職學段的不同,都可能影響其認識或觀點,因此,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類統計檢驗。

首先是不同學段教師態度的差異。國小教師給培訓的平均打分是8.01分,而國中教師的平均打分是7.24分(見表1)。經檢驗可知,兩類教師的評分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t=3.99,P<0.001)。

其次看城鄉教師的態度差異。按“大、中城市”和“縣城及農村”來分類統計教師對培訓總體效果的評價值,可算出這兩類教師給出的平均分是7.58分和8.07分(見表2)。經檢驗可知,兩類教師的評估結果差異顯著(t=2.95,P<0.01)。

另外,各年齡段教師對培訓效果的評價也不一致(具體情況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越是年輕教師,對培訓越是持積極評價態度,而年齡大的教師對培訓的消極評價更多些;換言之,培訓工作可能更適合年輕教師的胃口。這個判斷在以“教齡”爲分類標準時,同樣得到了驗證。教齡爲4年以下的教師對培訓評分的平均值是8.27分,而5-10年、11-20年、20年以上教齡的人評分的平均值分別是8.25分、7.66分和7.32分。

新課改強調教師是“研究者”“課程開發者”“課程決策者”,實際上是對教師專業權威性的尊重。因此,我們有一個假設,即教師們對“從‘教師職業吸引力’角度看,您經過課改培訓後,下面的哪個選擇更符合自己的心態”的回答,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培訓效果。統計結果表明,經過培訓後,有44.1%的 “更想當老師”了,態度沒變化的.人有43.2%,這兩個比例相當。此外,還有12.8%的人經過培訓後“不想老師了”,有這種心態的教師中,國中教師(18.5%)比國小教師(10.9%)的比例高,大城市教師(12.5%)、中等城市教師(14.0%)、縣城及小城鎮教師(14.6%)比農村教師(3.2%)的比例高。值得注意的是,30歲以下的教師選擇“不想當老師了”的比例只有5.5%,而有同樣心態的50歲以上的教師比例高達27.3%。

上述數據分析說明,儘管教師們在總體上對培訓持肯定態度,但我們對培訓的成果和效益並不能有過高估計。

(二)對培訓形式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在過去幾年的培訓中,“講座”是最爲常見的培訓形式,佔49.6%;其次是“課例或觀摩”,佔35.8%;“互動參與及討論”佔第三位,是10.4%,而“教學操作”和“其他”只佔很小的比例。

最常見的“講座”是最不受歡迎的,68.0% 的人認定它是“最差”的培訓形式,而“課例或觀摩”被列爲“最好”的培訓形式,有53.6%的人選擇。列“最好”培訓形式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互動參與及討論”(26.4%)和“教學操作”(12.4%)。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列“最好”形式第二位的“互動參與及討論”在“最差”的選擇中也列第二位,有12.8%的人認定它是“最差”的培訓形式。由此,我們推斷,“互動討論”這種形式在活動設計和組織方面可能與教師的期望之間存在較大落差。

對於“哪種培訓形式最好”這個問題,國中教師和國小教師的選擇傾向並不趨近。有40%的國中教師認爲“互動參與及討論”是“最好”的培訓形式,這一比例甚至與“課例與觀摩”的選擇比例相同;而國小教師認爲“互動參與及討論”是“最好”的比例只有22.1%,認爲“課例與觀摩”是“最好”的比例卻高達58.0%。這種認識差別在“最差的培訓形式”選擇中也有體現,只有8.1%的國中教師認爲“互動”最差,而國小教師的這一比例是14.3%。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這兩類教師在培訓形式上的意見存在着非常顯著的差異(X2=27.8,P<0.001)。

通過進一步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對於培訓形式的意見分歧主要體現在“互動參與及討論”和“課例或觀摩”兩種形式上(X2=29.47,P<0.001)。導致這一差別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爲國中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更高、進而使之更傾向於“互動討論”呢?還是過去幾年中,培訓主體在組織互動培訓活動時因培訓水平有較大差距而導致受調查者態度上的差別呢?這實在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曾試圖通過“城鄉教師”和“教師學歷”兩個分類來多角度分析這個問題,但收穫不大。

(三)對培訓內容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教學培訓”“課標培訓”“教材培訓”和“通識培訓”構成課改培訓內容的主體,選擇這幾項的比例分別佔37.2%、23.9%、22.3%和15.8%。

在選擇“最需要”的培訓內容時,有56.3%的人選擇了“教學培訓”,還有24.5%的人選擇了“教材培訓”;選擇“課標培訓”的佔9.9%,而選擇“通識培訓”的只佔7.7%。“通識培訓”最不受歡迎,有58.8%的人認爲它“最不需要”,而認爲“教學培訓”“最不需要”的只有5.0%。爲什麼具有 “教育文化創新”性質的新課改和肩負“新教育文化傳播”責任的“通識培訓”在教師那裏卻不受歡迎呢?是教師專業成熟度較差的原因?還是通識培訓活動本身存在問題呢?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5

論文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我國工科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進程。青年教師作爲高校教學的主力軍,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健因素。調查發現:目前,工科青年教師雖然具有高學歷、現代化教育技術掌握較好等優勢,但普遍存有實踐能力差、教育理論知識缺乏、雙語教學能力薄弱、教學研究較少等不足,爲滿足培養新世紀工程師的需求,急需在這幾方面對其進行相關培訓。

論文關鍵詞:高等工程教育 青年教師 教學能力

原江南大學黨委書記張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與培養提高措施研究》課題,由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通大學三校合作,對全國30所高校進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調研,筆者有幸參與了此課題。筆者所在課題組對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北經貿大學、集美大學、陝西理工學院、蘭州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中北大學、江蘇大學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師(35週歲及以下)共發放問卷1200份,從中篩選出從事工程教育的教師的有效答卷464份,對其進行了統計分析,以此來了解當前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實際情況。

本次問卷共包括:基本情況、教學志向、教學設讓教學實施、教學監控、教學研究、自我發展及最後的意見和建議等八個部分,以期從多個角度、不同側面來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數據分析

1、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當前工科青年教師的基本情況呈現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學歷高。在464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數總和佔到被試總數的91.6%。“一低”是指專業技術職務低。81%的青年教師只有講師或助教職稱,教授比例僅佔0.9%。“一短”是指教齡短。有65.9%的青年教師教齡短於6年,僅有12.9%的青年教師具有10年以上的教齡。

2、教學志向

調查顯示:青年教師對自身教學能力的關注度遠遠低於對學術水平、綜合發展和工資待遇等的關注。最關注教學水平的人數只佔15.3%,其餘三者的比例分別爲28.9%,35.6%。20.3%。在擔任助教時間上,年限普遍較短。有29.1%的教師只用了1年時間,“直接上講臺”的教師數佔30.8%,而擔任助教三年以上的僅佔總數的14.9%。在是否願意多上課的問題上,僅有6。5%的教師表示願意,22.2%的教師表示不願意。在是否經常開展研討交流活動問題上,有36.9%的青年教師選擇了“經常”,而不經常參與教學研討的青年教師所佔比例達到了63.1%,大部分青年教師對教學研討還不是很重視。

3、教學設計

工科教師都是非師範生,普遍缺乏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調查中我們發現,有93.1%的青年教師在上崗培訓時聽過教育理論課程,有5%的青年教師自學過相關內容,其餘則是從未學過。在老教師“傳、幫、帶”方面,有55.0%的青年教師表示曾經或現在有老教師帶教指導,而且效果很大;有18.1%的青年教師有老教師指導,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師表示老教師幾乎或根本不指導,全靠自己鑽研;同時還有13.8%的青年教師,學校還沒有爲其安排指導教師。在備課時所花的平均時間問題上,有53。2%的青年教師在3小時以上,教師自身準備較充執在提升教學能力時最主要的困難,有47.6%的青年教師認爲是實踐能力不夠,而選擇教學氛圍不夠和理論研究不夠的比例分別爲23.5%和15.1%。

4、教學實施

關於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數據顯示:85.5%的教師基本能夠脫稿講課;97.6%的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掌握較好;97.2%的教師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而調整教學方案;77.2%的教師能較好地與學生互動。而在雙語教學方面,僅有12.3%的教師能夠完全做到,外語能力尚需改進。

5、教學監控

教學監控對教師教學環節各方面的改進有着一定的促進作用。調查顯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師過教學關”環節上做得比較妹教師能根據老教師及學生的意見及時作出改進,在作業批改或與學生交流後,能夠將問題及時融人教學中。對於學生評價教師的作用,15.5%的教師認爲幫助很大,40.1%的教師認爲比較大,說明這一制度已爲半數以上教師認可。

6、教學研究

調查顯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師基本能夠開展教學法研討等教學活動,而且多數教師認爲參加教學研究對提高教學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關論文寫作和參加教研、教改項目方面,情況不容樂觀。

7、自我發展

調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師已參加過所在學科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工作。但還未進人校級及以上優秀教學團隊或科技團隊的青年教師人數比較多,佔56。9%這對他們的自身發展十分不利。同時,在教學與科研關係上,有65.3%的青年教師認爲教學與科研應該相互促進和提高。這說明,青年教師對教學與科研的正確關係有着清醒的認識。

8、意見或建議

許多青年教師對如何提高其教學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總結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培訓:對青年教師加強教學理論培訓,爲新教師配備指導教師,進一步做好老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多組織教學研討活動,開展教學經驗交流;組織教學名師或優秀教師示範講課,開展專題講座培訓課程。

(2)進修鍛鍊:增加外出進修等鍛鍊機會;到兄弟院校觀摩、聽課,吸取經驗;學校爲青年教師多創造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增長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使專業課的講授更形象、生動。

(3)培養制度:制定相關教學環節技術規範,落實培養培訓措施、合理考覈、從嚴把關;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養方案,寬鬆培養,嚴格管理;減少教學工作量,降低科研壓力,合理分配教學與科研的比重;切實落實助教制度,上講臺前嚴格把關;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制度,允許教師在內容、方式上靈活開展教學。

(4)關心生活:學校要切實解決青年教師在生活上的困難,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學等方面,只有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讓青年教師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學工作。

二、結果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統計,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當前工科青年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的優勢和劣勢。

1、優勢

(1)學歷高。這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對高素質人才培養提出的更高要求。隨着高等教育大衆化階段的到來及人們學歷的普遍提高,高校教師的高學歷化必將成爲一大趨氮

(2)老教師指導工作比較到位。老教師一般都是長期從事教學一線工作多年並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他們的現場指導、幫助能夠給青年教師直接的感性認識和輔導。尤其是作爲實踐性較強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顯得尤爲嚴格。

(3)工作認真,自身努力。從青年教師花在備課上的平均時間來看,儘管青年教師在教學上存在不少缺點,但其自身還是比較努力的,從工作態度到具體的準備工作,都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和努力性。

(4)脫稿講課能力、現代教學技術應用能力、與學生互動能力較甄這與青年教師年輕,容易與學生溝通。思維活躍、易於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術等多方面優勢有關。而這些也是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對高校教師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學研討活動開展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學研討活動,有助於青年教師進行經驗的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

2、劣勢

(1)教齡短,職稱低;參與教研、教改項目機會久在目前熬資歷、論資排輩的職稱評定的環境下,青年教師由於教齡短,職稱一般都較低。

(2)忽視、輕視教學。目前,高校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都與科研掛鉤,這使得廣大教師都無心教學,而對科研方面又處於一定劣勢的青年教師而言,更使他們忽視了教學。

(3)擔任助教時間短,缺乏基本教學經驗的積累。我國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師在進入高校後要擔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師在進入高校後直接就上講臺講課,這對實踐教學能力有着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來說,無疑是存在很多欠缺與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是非師範類專業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工程教育作爲教育的一個類型,其教育活動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學科的規律。而由於高校師資的缺乏、管理人員的忽視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師都不能接受系統的'教育學理論知識培訓而直接就從事教學。

(5)雙語教學能力較差。儘管當前的青年教師外語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師好很多,但由於環境的不同、應試教育的缺陷,使得他們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還遠遠不能勝任雙語教學的任務。但是,隨着對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國際化趨勢的加深,對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要求必定會與日俱增。

(6)實踐教學能力差。實踐教學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環節,是其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特色所在,也是影響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師基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這是影響工程教育質量的一個很大的瓶頸。

三、提高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措施

鑑於以上分析,我們對提高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工科教師教育的規範化模式

目前,進人高校工程學科教學的教師,沒有任何教師教育的背景。儘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師進人教學前或教學過程中,會對其進行教育理論的培訓。但基本都是上講臺前的集中培訓,時間有限,難以系統講解,而且將理論與實踐相分離,不利於青年教師對教學理論很好地掌握。因此,應該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帶教制度、掛職鍛鍊等制度融合到一個體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後銜接、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的工科教師教育的規範化模式,真正把對工科青年教師的培訓做到實處,而不是趕任務、走過場。

2、研究、總結、掌握工程教育的規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員、研究者應該努力探尋、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養、形成的特殊過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則、規律,最後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論。以此作爲青年教師從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規律運用到工科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中去,運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養中去。在具體教學中始終以此爲宗旨,少走彎路,以儘快適應教學工作。

3、建構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特珠構成要素

在對教師教學能力構成要素的認識上,目前,大家基本都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三大學科的視角來研究,並提出較全面的理論觀點。但是,如果對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也是如此認識,就難免陷人“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誤區。在具體研究時,應重視“青年”這個特殊羣體在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獨特之處,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後得出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再去對他們有針對性地培養。在這一點上,我們要走從普遍到特殊的認識路線。

4、制定獨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

目前,高校在教學評估中還未有對青年教師的單獨評價,工科院校也同樣如此。而要對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有效評價,就要根據其特殊構成要素、學科、專業等多種變量,制定各自獨立的、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其進行公平有效的評價。發現他們的不足,督促青年教師自發地努力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結語

除了以上微觀上的措施外,要從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還要從宏觀上進行整體把握。要扭轉重科研輕教學的風氣,合理分配、協調科研與教學的比例,對青年教師給予適當的制度傾斜、優惠政策等,以此來鼓勵青年教師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6

一、調查的原因

爲了研究國小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蒐集研究資料,找到現在語文教學中提問的低效、無效等現象,優化課堂提問內容和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對本校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進行了調查。

教師有效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所謂教師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經調查發現這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佔據語文課堂教學時間的50%-60%。如何確保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

教師提問的有效性主要關注:提問是否根據教學目標,是否突出教學重點,能否在教學過程中製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能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師生有效互動,最終提高教學實效。

二、調查的方法與策略

編制《學生個人基本情況調查表》(問卷一),《課堂教學提問效率現狀調查》(問卷二),《教師、學生心目中的課堂提問》(問卷三),《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表》,《課堂教學提問對教師的訪談調查》。對語文教師的隨堂課、公開課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觀測,並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教師提問在語文課堂上的有效性。

本次調查,我們對52名學生進行了以上學生問卷,對6名教師的隨堂課、教研課進行了《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觀察與分析。對10名語文教師和10名學生進行了課堂提問的訪談,爲最大限度的保持調查的原生態,學生問卷不寫姓名,且問卷前鼓勵學生填寫最真實的感受;課堂觀察前也沒有跟開課老師進行過交流,保證在自然狀態下儘可能完整的記錄每一個提問,然後對記錄進行分類、統計、分析。

三、調查的統計與分析

學生問卷的統計顯示:1.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23%,興趣一般的77%;2.感覺老師提問次數正好的62%,感覺老師提問太多沒有時間思考的38%;3.希望老師提的問題可以在課文中找到現成答案的77% ,結合課文中的語句思考後才能回答的23%;4.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加以讚揚35%,讚揚並點評32%,不太讚揚也不點評33%;5.當學生回答出錯時,老師打斷學生髮言,及時糾正錯誤26%,立即請他人回答46%,延長等待時間,期待學生自我修正20%,在你回答後,請他人評價你的回答,並提出修改意見9%;6.語文老師提問面向全班學生的33%,向成績好的同學提問的次數多於向成績查的同學提問的次數67%;7.老師的提問難易適當32%,問題太難,很少有人會28%,問題簡單大家都會40%;8.老師提出問題後,採用個別答35%,齊答46% ,優等生插嘴答19%;9.老師提問後積極組織學生思考並回答16% ,提問後發現學生總不舉手回答就自己答38%,提問後沒留思考的時間就喊學生回答46%。

教師提問的課堂(隨堂課)觀察顯示:有效問題22%,低效問題53%,無效問題35%;識記型理解型問題佔35%和44%,綜合、應用和評價性問題只佔56%;問題過易的36%,過難的32%,籠統含糊或不了了之的44%;老師提問後立即叫學生回答的47%,組織學生討論後回答的23%,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或適時點撥後回答的30%;教師提問後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回答的25%,會的就舉手回答的43%,優等生回答問題佔87%。

從調查教師和學生心目中的提問顯示:提出的問題要有目的性,要難易適中,要有不同的類型,問題要清晰明瞭,不要包含複雜術語,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選擇促進教學的`問題,要根據教學進程選擇問題。

從對教師的訪談調查顯示:我校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現狀不容樂觀,其表現在:課堂提問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只照顧部分優等生,不顧大多數學生,提問沒有針對性,廣泛、盲目,經常會用“對不對”“好不好”等無效提問,有時問題提出前半句,後半句讓學生跟着作答,牽着學生走,平淡無味。

從對語文教師的訪談調查、《課堂教學提問效率現狀調查》學生問卷、對國小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教師、學生心目中的提問》調查的統計與分析來看,當前語文課堂教師提問中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有:

1.提問盲目隨意。

教師提問隨意性大,一堂課多則二幾十個問題,少則十幾個問題,沒有計劃性、針對性。有的老師甚至想到什麼就問什麼,學生說到什麼就問什麼,腳踩西瓜皮,一路問到底,認爲只要自己能問,學生能答就好。這種漫無目的的提問往往與教學目標無關,脫離課堂,不利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問題頻繁瑣碎。

教師提問的數量多,學生思考的機會少,一個問題剛提出,學生還沒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教師就要求學生回答,學生回答稍有受阻,教師就急於公佈答案,一堂課問題一個接一個,最終是該讀的書沒讀透,該掌握的知識沒掌握。

提問重複囉嗦,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生怕學生沒聽到。特別是老師提問題後,下面沒有同學舉手或只有幾個同學舉手時,不到兩秒,老師會加重語氣再重複一遍問題,有時甚至重複多遍。這樣瑣碎頻繁的提問既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又讓學生的學習疲於應付,失去自我。

3.問題難易不當。

從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性質和發問的方法來觀察,語文課堂教師的提問基本上是識記型和理解型的,幾乎是低層次問題的重複,“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低水平問題更是頻頻出現。毫無疑問,這樣的問題是不能夠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它缺乏思考性,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反之,有的老師提問太深奧。一個問題拋下去,學生目瞪口呆、雲裏霧裏、無從思考,索性放棄,乖乖地等待老師的答案公佈。這樣的提問看起來老師的知識淵博,功底深厚,但是學生根本就沒有參與課堂的機會。這樣的提問,往往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自信,不利於學生參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形式內容單一。

提問形式內容單一。觀察發現:提問形式一般都是老師問,學生回答,沒有給學生留下探究的空間,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提問內容一般都是關於課文內容的理解型問題,探究、應用、拓展性問題涉及較少。

提問的對象固定。很多老師都偏愛於優生,因此課上回答問題的都是那幾個學習寵兒,而且是每次都是他們輪流回答,有些優等生一節課回答十幾次,而大部分普通學生一堂一次發言也輪不到,這種現象我們在一些公開課上也可以看到。似乎上課的只有老師和那幾個優生,而其他的同學都成了旁觀者。

5.忽視問題情境。

從課堂觀察來看,不少教師不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重結論輕過程,提問流於形式,缺少置疑和認知衝突的激發,導致課堂上“啓而難發”的局面;或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或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學生深入的思維活動,形成學生思維的虛假活潑,削弱了提問的有效性。

6.缺乏有效評價。

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缺乏積極靈活的評價引導,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有的一味肯定,無原則的讚美,即使學生回答有錯也沒有指出不足,提出期望;還有的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的解決已經有了初步的結論,因此教學中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思維體系來要求學生,當學生有了不同的意見時,教師不能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很好的引導和啓發,忽視學生在問題解決時的“生成”性。這樣,不但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四、反思與建議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上述問題產生並廣泛存在呢?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其主要原因有:教師對教材缺乏研究,課堂提問缺少精心科學的預設;對學生缺乏研究,課堂提問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對評價缺乏研究,質疑問難缺失過程的開放性、思維的深刻性與學情的生成性。

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師提問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以爲要實現有效提問,避免無效提問,以促使得課堂教學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精心設計,注重目的性

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和形式,問題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所提的問題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難易適度,注重科學性

教師應在深入鑽研課標、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認知實際提問,問題的難易要適度。一般說,問題要求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完全一致,學生僅憑記憶就可以解答,則這樣的問題太簡單。反之,如果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實質上沒有聯繫,反覆思考構建仍無從回答的,則太難。掌握準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來,也不能是簡單的答“對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夠得着”。

3.新穎別緻,注重趣味性

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內容的新穎別緻,使學生聽後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激起探究的慾望。對於那些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學生聽後有新鮮感。

4.循循善誘,注重啓發性

啓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因此,千萬要避免那種不分鉅細,處處皆問的做法。要儘量避免單純的判斷性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等),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使學生在提問中受到啓迪,在提問中創新。

5.因勢利導,注重靈活性

課堂教學是千百萬化的。因而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運用教育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問。不能不顧課堂情況的變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課前設計好的問題,也不能在學生答不出時一個勁地等待或追問學生。要多運用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

6.正確評價,注重鼓勵性

學生答完問題,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時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對答錯的同學白眼相待,諷刺挖苦,也不能無原則地讚美。教師應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7.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

教師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後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對象。這樣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思維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用心思考和回答問題。

8.推陳出新,注重開放性

開放性問題學生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尋求答案,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因此,教師不能過於依賴參考書設計的提問,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見解和看法,設置富有開放性、創造性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語言王國裏遨遊;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只有潛心研究學生、研究文本、把握新的理念,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爲,用全新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問題精當,師生互動,交流充分,迷津點竅,思維活躍,真正建構起求真務實、清新活潑、充滿人文性的有效課堂。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7

四年的大學時光已經過去大半,對於很多同學來說,不會對熟悉的校園生活充滿好奇,不會對各式各樣的社團生活熱心參加,不會對各種娛樂活動津津樂道,我們當前最爲關心的問題是大學得到了什麼,今後的人生道路在哪裏?

作爲一個來自農村的師範生,在畢業以後很大程度上要回生源地就業。然而,畢業就能就業嗎?答案是否定的。縱觀近幾年家鄉教育師資發展狀況,就能發現現在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

我來自XX市XX區,現就將寒假期間通過走訪調查得到的有關XX區教師就業,從業狀況總結如下:

一、教師職業在XX區的受歡迎程度

XX區位於八百里秦川中段,自古風調雨順,基本沒有遭受過重大的自然災害,人們都過慣了安靜平穩的生活,這種思想觀念也深深的影響着當代XX人的就業方向、醫生和教師是這裏最受歡迎的兩大職業,這兩大職業,不怕風吹日曬,有穩定的收入,有充足的節假日休息時間,而這兩個職業相比,很多人又會選擇教師,固爲這個行業更容易入門,教師比醫生好當,更是隨着現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各行業都在裁員減薪,而教師這個職業基本是個終生職業,不怕下崗,而且這幾年的工資有較大增長,所以,順理成章的是家鄉人最看好的職業。

二、XX區現在的教師資源狀況:

xx區是xx市的一個大區縣,有中、國小上百所,經過連續幾年的對外招聘老師,現在教師崗位基本飽和,在xx年以前xx區教育局基本每年會向全區公開招聘大專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100多名,支援西山等落後地區的中、國小教育,應屆本科的師範生則可享受直接分配的'待遇,據瞭解,這種政策將會於xx年開始不一定再執行,教師崗位基本飽和,以後,師範生的需求明顯減少,除自然退體外,很難有空餘崗位,而且隨着現在適入學幾意人數的銳減在xx區很多村鎮國小相繼合併,教師工資與業績掛鉤,使很多學校在職老師的競爭加劇,對新人進入教師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XX區的教師來源

現在從教的老師,大部分來自:鳳翔師範和XX文理,這兩所學校在XX地區影響較大,鳳翔師範是上世紀XX最有名的中專師範院校,現在國小、中學和部分高中的優秀骨幹教師都是從這裏畢業,不過現在它的作用明顯被XX文理學院取代,現在XX區的年青教師很大程度上來自XX文理。因爲他們在XX學習,較在外地學習的同學更瞭解XX的教育現狀,他們在當地學校進行畢業實習,和學校之間彼此知根知底,在競聘過程中近水樓臺先得月,這給在外地學習的同學返回就業帶來了明顯的壓力。

四、如何順利在XX區就業

首先,在校期間,應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進入中、國小教收,不一定他在大學期間學什麼專業就會當什麼教師,有可能學數學的要去教物理,而學生物的要去教化學,甚至一個人負責兩門不同的課程,所以在學校期間應該涉獵相當一部分與專業課有聯繫的知識,做到有備無患,關鍵時候成爲自己的亮點。

其次,作爲老師應該掌握過硬的教師職業技能,三筆字、普通話演講、全能講課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項專長,使自己有別於千篇一律的應聘者。

最後,應該多和以前中學的老師,班主任去交流溝通,及時瞭解XX區的教師資源動態,向他們借鑑一些從教的經驗,有條件的話和他們保持深入長期的聯繫,讓他們在關鍵時候爲你指點迷津,沒條件的話,也要想辦法去創造條件,這樣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對XX區教師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不夠全面,還待平時深入瞭解分析。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8

【論文關鍵詞】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學觀念;專業技能

【論文摘要】調查報告選取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殘疾人高職教育部29名專兼職教師爲研究對象,對其教育教學觀念、專業技能水平、教學心態及行爲、繼續教育和教學研究情況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過程中,多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較爲正確,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基本能勝任當前的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但也存在主體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成就感過低、對學生期望值過低、與殘障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缺乏等問題。由此加強對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加強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穩定師資隊伍建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目的

(一)瞭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包括:教師的特殊教育觀、殘疾學生觀、特殊教育質量觀、殘疾學生成才觀等;

(二)瞭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情況,包括:手語(盲文)翻譯與交流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控制課堂能力、製作教具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

(三)瞭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教育行爲情況,包括:教學進度及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思想教育、個別化教育與因材施教、教學心態等;

(四)瞭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繼續教育與開展研究情況,包括:對殘疾高職學生心理的學習、閱讀特教書籍、經驗總結、論文撰寫與發表、課題研究等;

(五)針對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技能及教育研究的現狀提出改進及培訓策略,提高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綜合素養,進而提高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了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殘疾人高職教育部29名專兼職教師爲調查對象。被試的年齡範圍爲24-49歲,其中以35歲以下教師居多,佔到72.4%,男教師所佔比例較大,佔到62.1%,兼職教師和非師範專業畢業教師比例較大,分別佔55.2%和65.5%;教師學歷方面以本科學歷爲主,佔到72.4%,專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所佔比例都不大。(見表1)

本研究在殘疾人高職教育部相關人員的協助下由研究者本人親自組織進行測試。爲了保障測試的順利進行,在測試前向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說明了本次測試的目的和意義,消除了他們的思想顧慮。集中測試,一小時後收回。

調查完畢,由研究者統一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並輸入計算機管理,最後採用EXCEL20xx和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教育觀念

特教觀方面,有93%的教師認爲辦好特教高職最重要的是領導的重視程度、管理水平和招收的學生質量,這說明教師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夠,把辦學的質量更多地寄希望於院領導,更多依賴學生資質。有76%的教師認爲雖然殘障生特殊性太明顯,但不能因爲怕受到外界的傷害便對其進行封閉式管理,這說明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比較理性,畢竟殘疾學生將來也會走人社會,過度的保護對其沒有多大益處。有34%的教師認爲正常人的語言是有聲語言,聾啞人的語言是手語,但有52%的教師否認這種觀點,說明教師對於聾人語言問題的定位還是比較模糊,這可能與國內外學者對聾啞人語言歸屬問題的爭論有關。93%的教師認爲特教高職教師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細心、信心,這說明教師對殘疾人高職教育可能面臨的困難有較爲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對於困難的認識可能也有過分誇大的傾向,進而產生畏難情緒和牴觸心理。

學生觀方面,有69%的教師否認“殘障生是可憐的,所以應該對他們的要求儘量少一些”,這說明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態度還是比較端正,同時這種認識也比較科學,畢竟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讓殘疾人通過大學的學習做到“殘而不廢”,過度的憐憫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殘疾人的一種傷害。86%的教師否認“絕大多數殘障生是很單純的,但有個別殘障生品性不好,是無藥可救的”,這說明大多數教師還是認識到殘疾人高職教育的複雜性,當然這與教師和殘疾學生缺乏深人交流溝通也有關係。有31%的教師認爲殘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很多,有59%的教師認爲殘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別不是很大;有76%的教師認爲殘障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性非常顯著,這兩點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的可教育性還是抱有一定期望,但也注意到了殘障學生之間以及殘障學生和健全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個別差異。有21%的教師認爲與殘疾學生在一起,自己感覺到慶幸和幸運,但有79%的教師對此說不清,這說明教師面對殘疾和殘疾學生時表現出較爲複雜的心態。

質量觀方面,有76%的教師認爲“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目標應當是殘障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並行發展”,有45%的教師認爲殘疾人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獨立謀生。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對殘疾人高職教育還是抱有較高的期望,部分教師的態度較爲現實,強調對殘疾學生生存技能的培養。

人才觀方面,有10%的教師認爲通過教育和學習,絕大多數的殘疾學生能夠成才,但有31%的教師否認這種觀點,另有59%的教師說不清,這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通過大學成纔沒有足夠的信心。

(二)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是教師能否順利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專業能力,它制約着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交流能力方面,只有25%的教師認爲自己的手語(盲文)比較準確流利,與殘疾學生交流.自如,有65%的教師說不清,這說明多數教師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手段有待加強,有34%的教師感覺與殘疾人的信息交流很慢很難,有65%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採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說明教師與殘疾學生的交流手段比較缺乏,信息交流比較緩慢。

組織教學能力方面,有45%的`教師認爲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教學方法是次要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懂;有93%的教師經常通過實物、多媒體、角色扮演等直觀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對殘疾學生再三問一個同樣的問題,93%的教師的回答是已經習慣了。這說明多數教師能夠不斷探索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而適應殘疾人高職教育的要求,同時也表現出教學中的某些被動和無奈。

教學研究能力方面,有93%的教師平時有意識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間題加強對殘疾人學習特點的研究,100%的教師經常通過觀察、提問等方式來了解殘疾學生的學習水平,90%的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措施、教學效果,59%的教師經常翻閱特教書籍和相關雜誌,24%的教師曾發表過相關的學術論文,35%的教師參與或主持過相關的課題研究。這說明多數教師的教學態度比較積極,能夠主動學習探索和研究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內在規律。

(三)教育行爲

行爲是觀念的延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教學進度方面,90%的教師按學生可接受的教學進度基本上完成教學計劃,有41%的教師認爲殘障生掌握知識的速度比常人慢很多,48%的教師認爲殘障生掌握技能的速度與常人差不多,這說明教師基本上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殘障學生在知識掌握和技能形成過程中與健全學生有一定差距,所以這種教學任務的完成僅僅在學生可接受的範圍內進行,從而導致整個教學進度緩慢。

在教學中69%的教師對學生經常無形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86%的教師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常常進行個別化教學和分層教學,41%的教師經常利用殘疾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來加強實踐教學,69%的教師認爲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個別差異進行教學比較有效,這些說明多數教師能夠主動積極的投人到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學中,能夠主動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來適應殘疾學生,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並加以運用。

在教學心態方面,所有教師否認一見到殘障學生就感覺不自然,86%的教師否認聾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時常感覺很無奈,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基本適應了殘疾人高職教育和殘疾學生,能夠較好的控制課堂;93%的教師認爲聾啞學生的語言表達常讓人啼笑皆非,覺得比較好笑,這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的學業現狀和語言水平比較無奈,同時也是一種苦中作樂的表現;59%的教師覺得從特教高職班上完課走出教室,感覺很沒意思,沒價值,說明多數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很低,這與前面的特教觀中教師的“四心”要求是相矛盾的,說明教師們的特教觀只停留在觀念上,還沒有轉化爲具體的行爲。

四、討論與建議

(一)加強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的培訓力度

教師和殘疾學生交流手段欠缺、信息溝通不暢是調查中呈現出的突出問題之一。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溝通能力是順利進行教學的基本保證,爲此殘疾人高職教育中要大力加強教師的手語(盲文)翻譯能力訓練,並制定相關制度進行考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教學技能水平。在教育觀方面,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基本正確,基本跟上了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成才觀方面,教師的態度比較消極,對殘疾高職學生的成才期望值比較低,這與國內相關的表述比較一致,同時多數教師的主體意識也不夠,把辦好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希望寄託於學校領導和優質生源。多數教師們的特教觀只停留在理論上,還沒有轉化爲具體的教學行爲。這些都不利於教師整體上高質量投人到教育教學中去,因此,加強專業理論培訓,加強觀念誘導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強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適合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很低是調查中呈現出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從事殘疾人教育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輿論不利、信息交流不暢、教學方法不當、殘疾學生學業水平較低、教學準備複雜、領導不重視等。其中從教師自身而言,對教育對象(殘疾高職學生)不熟悉,教育教學方法不當,是間接造成自身教學成就感過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對殘疾人高職教育內在規律的研究與探索,尋找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並加以運用,讓教師在教學中感受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樂趣,增加教學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強校本研究,編寫適合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系列教材

在調查中,研究者瞭解到多數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都是在學生可接受的範圍內進行。這似乎很合理,實則不利幹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發展。這是因爲,其一,學生可接受的範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這與學生自身身心特點和學業水平有關,無法把握好尺度。其二,由於身心發展上的特殊性,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教學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那麼殘疾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將會十分有限。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癥結在於目前國內殘疾人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大多是照搬照抄普通高職教育,沒有按照殘疾人身心發展的特點作特殊化,更沒有專門爲殘疾人編寫的專業教材。這就導致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只能按照“可接受”的要求選擇教學內容。雖然就課堂本身而言,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實現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對殘疾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目標而言,可能還有較大的偏差。這就要求我們在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校本研究和校際交流,編寫適合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專業教材,也只有這樣,殘疾人高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學、健康發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減少流動性

調查中,研究者還注意到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專業教學任務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師,有的甚至剛參加工作。這固然有青年教師可塑性強、精力充沛等原因,但專業教師流動頻繁,畏難而退現象卻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現象嚴重製約了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發展。殘疾人高職教育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汲取和參考。如果教師流動過於頻繁,不利於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專業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探索合適的教師培養機制,打造一支經驗豐富、德才兼備的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9

爲了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爲進一步落實市教育局提出的

“教好教會”“學好學會”的教育理念,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實現教學常規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和精細化,根據《山東省國小教師教學常規管理的若干意見》和《平陰縣國小教學常規》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教學常規管理檢查方案。 一、工作步驟

1、成立領導小組,根據市縣常規要求制定學校常規檢查標準

2、成立工作小組、學習檢查標準,明確檢查要求。

3、分組進行檢查,書面寫出檢查總結,彙總檢查結果、

4、針對出現問題,分頭進行反饋,並且限期進行整改。

5、教學常規每週抽查一項,每月檢查一次.每學期檢查不少於三次,並有檢查記

錄、反饋及相關資料。

二、具體要求

(一)、聽課(10分)

工作流程:查閱本學期聽課本

覈實聽課日期(年、月、日)。

計數聽課節數、科目、評課交流次數等。

對不符合所查閱日期的聽課本,不計分。

根據領導聽課記錄覈實聽課及反饋情況。

歸納、記錄查閱的相關情況,對主要優、缺點要詳細記錄。

(二)、教師備課(40分)

工作流程:根據教師任課情況確定的學科、年級、本數查閱紙質手寫教學計劃、備課本。

查閱教學計劃,與教材對照,看是否實用可行。

每本備課本,細看三課,根據情況打分。

領導檢查備課和集體備課查看相關印記或記錄。

歸納記錄查閱情況,對具有典型意義(好與差兩個方面)的要詳細記錄,並進行拍照。

對所查閱的備課需註明是手寫方式、打印方式。打印教案重點看改進修訂情況。否則只記一半分數。

(三)、作業批改(40分)

工作流程:每個學科查閱本班的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每個班隨機查閱10本。

確定查閱的學科、年級、班級。

按照學科作業種類要求,進行查對。

對所確定的學科、班級進行人數與作業本數的核實。

4.隨機本班的.各10本作業。

5. 歸納記錄查閱情況,對具有典型意義(好與差兩個方面)的要詳細記錄,並進行拍照。

6.綜合實踐學科提供實踐性作品。音體美信息提供課外輔導訓練記錄。

(四)教學札記(10分)

工作流程:

1、仔細閱讀其中的三次札記內容,內容是否豐富,是否有個人見解數量

2、覈對撰寫內容是否與學校要求一致、數量是否足夠。目錄、標題、頁碼是否齊全。

(五)課堂教學(100分) 具體標準 見《安城國小課堂教學評價表》

工作流程:

1、教研組根據教學問題確立研究課例、集體備課確定第一次教案。

2、個人進行個性化設計。

3、教研組進行課例展示、教研組集體研討評議打分4、形成精品化教案。

三、領導組織

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工作小組: 組長:

教學常規有教導處組織檢查,班務常規有政教處、安全辦、工會協同組織檢查。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10

一、問卷調查目的:

爲了解我校教師對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我校教師培訓工作,爲教師提供更爲有效的培訓和指導,針對性地開展教師需要的培訓,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調查方法:

對我校的專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請教師認真、真實地填寫。

三、基本情況:

共發放問卷61張,收回有效問卷60張,其中男老師10人,佔16.67%,女教師50人,佔83.33%;本科學歷教師15人,佔25%,專科學歷教師38人,佔63.33%,中專學歷教師7人,佔11.67%;語文學科教師30人,數學教師18人,英語教師2人,音樂教師3人,體育教師5人,思品教師1人,美術教師1人;平均年齡37.53歲,平均教齡17.66年,可以真實地反映教師對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四、數據統計:

1、你希望接受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嗎?

A、希望 56人,佔93.33%;B不希望 0人;C、無所謂 2人,佔3.3%。

2、你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別是:

A、課改理念的培訓 22人,佔36.67%;B、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 20人,佔33.33%;C、信息技術培訓 36人,佔60%;D、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48人,佔80%;E、基本功培訓 17人,佔28.33%;F、其它 6人,佔10% 。

3、你認爲參加培訓的主要收穫有:

A、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方法 31人,佔51.67%;B、開闊教育視野 47人,佔78.33%;C、更新知識結構 27人,佔45%;D、提高教育教學應用能力 47人,佔78.33% 。

4、你參加培訓的動機是?

A、教育改革發展所需 22人,佔36.67%;B、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 58人,佔96.67%;C、力爭成爲學科骨幹或帶頭人 7人,佔11.67%;D、增強競爭力,以求發展 13人,佔21.67%;E、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任務 18人,佔30%。

5、您隨希望的培訓形式是?

A、系列講座 12人,佔20%;B、專題講座 16人,佔26.67%;C、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 47人,佔78.33%;D、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爲主 15人,佔25%;E、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網絡爲主 18人,佔30%。

6、你最希望由誰來擔任培訓教師?

A、高校教師 7人,佔11.67%;B、教育教學專家 40人,佔66.67%;C、教研人員 18人,佔30%;D、優秀的一線教師 47人,佔78.33%;E、其他 2人,佔3.3% 。

五、數據分析:

1、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很高,這有方面的要求。有93.33%的教師表示希望接受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

2、教師的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有51.67%的教師認爲教師培訓使他們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方法,78.33%的教師認爲教師培訓使他們開闊了教育視野,45%的.教師因爲教師培訓而更新了知識結構,78.33%的教師因爲教師培訓提高了教育教學應用能力,教師培訓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3、通過教師培訓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的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已逐步成爲教師自身需求。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的真正動因是他們有很強的內驅力,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36.67%的教師參加培訓是爲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96.67%的教師參加培訓是爲了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力爭成爲各學校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是教師培訓的又一動因,這些來自於教師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是教師培訓工作不斷得到良好發展的源泉。

4、部分教師安於現狀,缺乏競爭意識。參加培訓是爲了力爭成爲學科骨幹或帶頭人的只有7爲教師,佔11.67%,而參加培訓是爲了增強競爭力,以求發展也只有13位教師,佔21.67%;有18爲教師表示參加培訓是爲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任務,佔30%。以上數據表示部分教師缺乏競爭意識,只滿足於做教師,而沒有做研究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的強烈願望。

5、教師比較缺乏的是信息技術培訓和提高教育教學技巧的培訓。80%的教師希望參加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60%的教師希望參加信息技術培訓,可見目前這兩方面的培訓師教師比較急迫需要的,也可能是以前的教師培訓工作做得不夠的。另外36.67%的教師需要課改理念的培訓,33.33%的教師需要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訓,28.33%的教師需要基本功培訓。

6、教師培訓要採用多樣的培訓方式,以提高培訓的效果。問卷顯示,教師需要多樣的培訓方式,其中尤以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因爲最貼合教育教學實際而最受教師的歡迎,佔參與問卷調查教師的78.33%。其他形式分別爲系列講座12人,佔20%;專題講座 16人,佔26.67%;、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爲主15人,佔25%;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網絡爲主 18人,佔30%。可見教師需要多樣化的培訓模式。

7、教育教學專家和優秀的一線教師最受教師的歡迎。

問卷調查顯示,教育教學專家和優秀的一線教師最受教師的歡迎,分別爲66.67%和78.33%,而其他培訓教師如高校教師和教研人員分別佔11.67%和30%。可見教師最需要的是教育教學專家的理論指導和一線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

五、教師培訓工作建議:

1、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三方的聯合。

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院校、教師任職學校要三位一體,各有側重: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培訓目標、要求的制定和領導,對培訓教師的組織與管理;培訓院校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後,針對教師所需,確定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式,細化培訓過程;教師任職學校負責督促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爲教師搭建展示平臺,並及時做好培訓效果的信息反饋,以供調整改進。

2、教師培訓內容要具有針對性。

教育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是教師期望培訓類別的首選,現代教育理論、技術、方法、信息技術、新課改理念及前沿動向的培訓都必須應是今後教師培訓的重點內容。

3、採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在培訓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講座和專題講座外,還要多采用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研討型的培訓方式,通過觀摩名師課堂、實地考察,是教師積極參與到培訓的過程中。學校要積極倡導“請進來、走出去”,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採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青藍工程,加強集體研討,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4、培訓教師要有多種層次。

在培訓教師的培訓者的選用上,應多聘用教學經驗的豐富的教學一線教師和有教育教學理論的教育教學專家,給教師以教育教學最直觀、最形象的指導,另外高校教師和教研人員也是教師需要的的培訓人員。

5、教師培訓的時間問題。

教師平時教育教學工作十分繁忙,如何處理教師工作與教師培訓的關係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學時間外出培訓勢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休息日又影響教師休息。

6、教師培訓的資金問題。

調查問卷上好多教師寫到希望多組織些免費的培訓。這與教師偏低的工資與較多的培訓之間的矛盾有關。培訓經費短缺,是制約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府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應設立培訓的專項獎金,專項用於教師培訓,以減輕教師及任職學校的培訓經濟負擔,增加教師培訓機會。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11

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電子白板的出現是課堂教學在視覺和聽覺的結合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喚醒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併爲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爲了解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教學給學生帶來的變化,本人就教後學的反應情況做一調查彙報如下:

一、調查目的

在科技日新月異、知識快速更新的情況下,信息化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目前,交互式電子白板正快速取代傳統的“粉筆 黑板”,成爲師生高效學習,快速掌握知識的得力助手,一直以來,學生們習慣了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於電子白板,我們學校的的學生纔剛開始接觸,教師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改進方法,對於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學生的接受程度,喜好及看法我們無從知曉,故進行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的看法

二、調查對象

本校中高年級部分學生

三、調查方式

請學生填寫調查問卷,並與部分學生交談,瞭解情況

四、調查時間

20xx年5月26日

五、調查內容(附:調查問卷)

關於教師使用白板教學後中年級學生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們,上課累了嗎?爲了使你們能夠更輕鬆的學習,老師正在做一些努力和改變,老師經常利用電子白板爲你們上課,你們的感受怎樣?覺得效果如何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心中最真實的答案。

1、你所在的年級( )

A.、三年級 B.四年級 C.五年級

2、你喜歡老師上課使用電子白板嗎?( )

A.非常喜歡 B.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3、對於老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你覺得( )

A.非常有趣 B.有點有趣 C.感覺不明顯 D.沒以前有趣

4、你更喜歡教師用下列哪種設備進行上課?( )

A.多媒體投影儀 B.電子白板 C.黑板加粉筆 D.其它

5、上課你能看清楚交互式白板上面的.內容嗎?( )

A.非常清楚 B.一般 C.有點模糊 D.很模糊

6、課堂上你是否更願意參加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 )

A.非常願意 B.願意 C.無所謂 D.不願意

7、在白板教學過程中,你願意參加下列哪些教學活動?( )

A.被老師點起來口頭回答問題

B.口頭回答問題併到白板前操作

C.到白板前操作,不用口頭回答

D.小組討論

8、老師使用電子白板後,你覺得聽課的感覺與以前相比如何( )

A.更加輕鬆 B.輕鬆點 C.一般 D.更累了

9、通常,老師在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在抽象知識的理解方面,你覺得更加( )

A.輕鬆 B.輕鬆點 C.一般 D.更難懂

10、在使用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中,你最喜歡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 )

A.文字拖動 B.圖片 C.動畫演示 D.視頻 E都不喜歡

11、在課堂學習中,你班的同學親自操作電子白板的機會( )

A、幾乎每堂課都有 B、比較多 C.比較少 D.從來沒有

12、你班的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白板的學科老師有( )(可多選)

A、語文 B、數學 C.英語 D.品德 E、科學 F、美術 G、音樂 H、 信息

六、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放了40份問卷全部收齊,問卷填寫有效,在這些問卷中,學生有95%的學生非常喜歡老師上課使用電子白板;對於老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90%的學生覺得非常有趣;在多媒體投影儀、電子白板、黑板加粉筆、其它教學方式中做出選擇,90%的學生更喜歡教師用電子白板設備進行上課;對於“課堂上你是否願意參加老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這一問題,85%的學生選擇非常願意,15%的學生選擇願意;在白板教學過程中,有90%的學生選擇最願意口頭回答問題併到白板前動手操作;有64%的學生覺得老師使用電子白板後,聽課的感覺比以前更加輕鬆;有52%的學生覺得老師在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在抽象知識的理解方面更加輕鬆,21%的學生覺得用這種方式後學的輕鬆點了;對於“在使用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中,你最喜歡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這一問題,有41%的學生選擇“文字拖動”,有22%的學生選擇“圖片”,有38%的學生選擇“動畫演示”,有14%的學生選擇“視頻”;對於“在課堂學習中,你班的同學親自操作電子白板的機會一題”,95%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親手使用電子白板的機會很多,多數是老師操作,覺得沒有機會,一直沒有操作過。

七、調查體會

通過調查瞭解到,對於電子白板,同學們還是樂於接受,並且很喜歡老師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並渴望自己親自動手操作電子交互白板作爲一種新興的教學媒體,正在改變着我們課堂教學,改變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和中心環節,長期以來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又是一個重要環節。在傳統條件下,師生互動都是基於語言或者是簡單的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難調動或者調動的程度不夠,因而大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益。而在由計算機和投影儀等組成的多媒體課堂存在教學互動質量不高的問題,直接影響到知識的建構效果。電子交互白板使師生通過白板來展開多種形式的互動,通過師生的積極互動來實現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根據調查,我們認爲應用電子交互白板促進師生互動行爲方面,還應加強以下方面:注重電子交互白板交互功能的發揮,師生共同操作白板,成爲交流互動的平臺;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讓互動更深入持久;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利用白板豐富的資源庫創設真實的情景和構建良好師生關係。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12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品嚐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甜與苦,喜悅與羞愧,教育實習報告(班主任)。回想和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也深感如今的學生比我們過去多了一份頑皮,一份靈活,一份大膽。學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學生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

在實習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和策劃者,也是學校管理的中間力量和骨幹分子,對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爲一個班主任又怎樣使自已的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上檔次呢?實習期間擔任班主任工作,我有這樣一個認識,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瞭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給予配合支持的目標,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下面就來談談本人在實習過程工作中的一些體會。

一、獎懲適當。

我想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時刻用心去開與學生進行溝通,很多時候我們的一個笑容,一個誠懇的交談,或者有時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和長久的影響,你愛的奉獻會得到愛的回報。但我們細想一下,這樣的'學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師的愛的學生,絕對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對他的寬容增加了他的放縱,淡薄了紀律的約束,這在實習中我也是有所體會的。今天我們面對的不是幾個學生,而是53位學生的班級沒有嚴明的紀律,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風?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懲罰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

當然,懲罰特別要慎重,我認爲當我們懲罰學生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錯的就是錯的,不要一錯就錯,全盤否定;②懲罰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知道什麼不可以做,做了會有什麼後果,不是爲懲罰而懲罰學生,而是爲教育學生而懲罰學生。換句話說,懲罰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誰都會犯錯誤,但不是誰都會改正錯誤,受懲罰不要緊,要緊的是改正錯誤,關鍵不是懲罰,關鍵是接受教訓,改正錯誤。

二、組織開展活動的魅力。

良好班集體的建設必須依靠活動來實現,活動可以產生凝聚力,密切師生關係,使每個學生髮揮主體的積極性,這時再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健康的競爭心理教育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班主任和我都給予高度的重視。如學校開展的學習校規活動中,我都親身參與當中,開動員大會,一起與學生學習,實習報告《教育實習報告(班主任)》。告訴他們只有形成良好的紀律,做起事情來纔會有效率,不然往往一事無成。

社會學等理論告訴我們:在社會活動中,一個人的如果脫離社會集體的範圍,那麼他就不會獲得生存的能力,更談不上什麼創造了。一個班集體就是一個小的社會環境,每個同學只有在班集體的幫助下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活動中進行教育,同學們易於接受也能很快轉化爲行動。抓住活動這個最佳的教育時機,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題班會

在開始返回學校時,我主持了一次主題班會。這次班會的主題是紀律,學習與人生。在班會上,同學們積極發言,讓我深深的體會現在的中學生已經有了很豐富的人生閱歷。例如,有的同學就紀律方面展開了深刻的闡述,說明了在各行各業上的紀律條例。有的同學就人生方面展開論述,說明人生的最大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等。有的同學更把紀律,學習與人生三個方面結合起來,很好地說明三個方面的關係,我聽了真的好感動。

班會的另一個要素是遊戲人生,讓一些學生上講臺說出他們自己的不足之處和自己的計劃以及對今後的要求。這不僅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讓學生在學期初就定下新學期的大體計劃,更有目的地進行學習。這也培養了學生上講臺的心態。雖然沒有每一個學生在班會上都發言,但是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計劃、新的打算。每一個學生都對上臺發言的同學都深有感受。

教學更是實習的重點,以下是我實習的一點心得。

第一是預備階段。先熟悉實習班級的情況,認識班上的每個學生以及他們學習情況(通過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後,認真聽指導老師上課。現在的聽課的感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聽課是爲了學習知識;現在聽課是學習教學方法。目的不一樣,上課的注意點就不一樣,現在注意的是指導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的思想。接着,根據在大學所學的教育知識和在中學實習聽課所學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礎上備課,試講。做足了上講臺的準備。

在經過了前兩週的聽課、試講後,第三週我正式走上講臺,第一次感覺自己所學的知識派上用場。作爲一名教師,還有一個天職就是教書,無私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這也是我們實習的重要內容授課。我初次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上一節課,要經過備課(寫教案)上課批改作業接受學生反饋的信息評講、鞏固練習這樣一個流水線。看起來簡單,可其中每個環節又有很多小細節,最主要的是上課。這個環節,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課堂教學。

近年來,我國曆史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種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具有指導意義的成果不斷涌現。然而,這些成果大多着眼於如何使學生對歷史知識與技能學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進與之相應的個體心理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發展問題。也就是說,強調了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的傳遞和學習爲基軸的教育過程,強調了以個體心理品質的訓練與養成爲主線的發展過程,卻忽視了以人際互動爲中心的社會過程。

幾乎所有的教學過程都發生在學生羣體人際互動的環境之中,因此重視學生個體與學生羣體的相互作用,加強和指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所謂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要求學生們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教學作爲一種系統,需要不斷地進行反饋與矯正。在班級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風格和矯正需要。尤其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班級內學生知識水平差距很大,設計適當的矯正活動需要大量的計劃時間。如果教師是矯正活動的唯一幫助來源的話,那麼管理上的困難將會拖延教師對學生的幫助,從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運用合作學習,學生們則可以從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質量的矯正活動的幫助,縮短了矯正時間,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完成學習任務。

小組中的合作學習還能爲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誘因,並且能降低焦慮。經驗顯示,在同伴輔導的過程中,向其他同學提供幫助的小組成員得益最大。這即是說,學習困難學生的進步並不以犧牲優秀學生的發展爲代價,相反,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學習小組的同伴輔導中獲益匪淺。

教師的調查報告範文13

一、教師基本情況

1、所收回的40份問卷中有男教師20名,女教師20名,男女教師比例相當。

2、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有28人,佔總人數的70%;36-45歲之間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12.5%;46-55歲之間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12.5%;55歲以上的有2人,佔總人數的5%。

3、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師的有36人,學校中層幹部4人。

5、幼兒園的有1人,國小的有24人,中學的15人。

6、副高級以上的有6人,中級的有9人,初級的23人。暫無2人。

二、選擇教師職業的'主要原因分析

有22人選擇a熱愛教師職業,有13人選擇b工作較穩定,有0人c選擇有較多假期,有5人d選擇了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通過分析,選擇教師的職業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熱愛教師職業,佔55%;二是因爲工作穩定,佔32.5%。由此可見,選擇教師職業因爲熱愛和工作穩定的居多。這說明,在所調查的教師羣體中,有半數以上因爲熱愛而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這是可喜的。

三、壓力狀況調查

1、壓力狀況:有0人選擇了沒有壓力,有17人選擇了壓力一般,有23人選擇了壓力較大,有0人選擇了壓力極大。

2、對一天工作之後的心理反應:有9人選擇了疲憊不堪;有26人選擇了雖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滿足;有2人選擇了心裏很輕鬆;有3人選擇了不管如何,總是爲了能維持生活而高興。

3、壓力來源:有1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學生,有8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領導,有12人選擇壓力來自於職務訴求和升遷問題,有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學校考覈。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壓力大,是個不容迴避的話題。

四、對假期的盼望程度

1、有12人認爲假期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佔總人數的30%,有22人認爲一般情況,佔總人數的55%,有6人認爲從來沒有。從這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爲長假調整心理,緩解壓力的情況一般。說明教師的假期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假期中各種學習太過頻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來,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覺無所謂。通過這一點也能說明與上面的調查情況基本相符,大多數教師對假期期望值不高。

五、工作中的幸福感調查

1、對教師社會地位的自我感覺方面,有1人認爲教師社會地位處於上層,有7人認爲處於中層,有22人認爲處於中下層,有10人認爲處於下層。

2、教師個人感覺最幸福的時間段,有8人選擇1年,13人選擇2-5年,有12人選擇6-XX年,有8人選擇在XX年以後。

3、有9人選擇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態幸福,有12人選擇比較幸福,有19人選擇一般,有0人選擇不幸福。

4、教師的幸福值,有5人選擇6分,有13人選擇7分,有13人選擇8分,有9人選擇9分。可以看出教師的幸福指數處於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是認爲工作本身有趣,佔70%;有23人認爲是領導的支持與肯定,佔57.5%;有24人認爲家長的支持與肯定是獲得幸福的主要原因,佔60%;有24認爲工作集體關係融洽,佔60%;有13人認爲工作集體關係融洽,佔32.5%。以上數據表明,領導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長的支持等因素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相差不大,這說明以上因素都能夠影響教師的幸福。同事之間的集體關係需要進一步改進。

6、沒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認爲工作煩瑣機械的16人,佔40%;認爲很少獲得成就感的10人,佔25%;認爲家長的不理解的18人,佔45%;認爲評價機制不合理的27人佔67.5%;以上數據表明,工作煩瑣、評價機制不合理是讓教師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