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錦集8篇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8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錦集8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對象:建設銀行分行及其分支機構

二、調查時間:5月17日至6月15日

三、調查目的:金融機構內外審應如何有機的統一和結合,從而達到節約審計成本,有效掌握和防範金融風險。

四、調查內容:

1、建行分行及其分支機構接受檢查的總體情況

2、建行分行及其分支機構接受檢查所支付的審計成本

3、建行分行及其分支機構接受檢查發現問題情況

五、調查結論和體會

建議是由人民銀行、銀監會以及審計署等相關機構相互協調,建立一個能夠達到信息共享的“金融機構檢查體系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在該平臺上集成相關金融機構的“基本情況信息庫”、“檢查、審計發現問題庫”、“已整改問題庫”等等,使各類檢查、審計機構能夠更爲清楚的掌握被檢查、審計機構的相關信息,這樣才能夠改變目前相對複雜且混亂的檢查、審計現狀,從而提高檢查、審計的效率。目前,商業銀行在開展各項業務的同時,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應付各種審計和檢查,這些審計和檢查包括來自銀行內外部的各類稽覈、審計、紀檢監察、人民銀行、銀監局、審計署、地方勞動局、稅務以及局派駐的監事會等。商業銀行接受各種形式的檢查是必要的,但是,上述機構的檢查有相當一部分是重複的、表面的、低效甚至無效的,其對於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及治理結構的改善起到的效果不明顯,主要表現爲各種案件、違規層出不窮。基於這種情況,文作者對建設銀行市分行接受的各類檢查進行了調查和統計,並就調查和統計的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

一、調查對象概況

建設銀行作爲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其經營的業務、產品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管理模式在中國銀行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特別是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股改上市,已成爲當前金融業改革的焦點。建行作爲建設銀行家一級分支機構之一,其經營規模及盈利水平與兄弟行相比在近兩年來一直名列中等偏上的水平,目前下轄二級機構個,正式員工多名。

二、調查方法

爲了能夠節省調查對象的時間並能夠有針對性的獲得相關數據,文作者主要採用了問卷的形式,對建行市分行本級及其個下轄二級分支機構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內容

5月17日至6月15日,對建行市分行本級及其下轄個二級機構全年接受的各類檢查、審計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以下數據:

(一)市分行本級及下轄機構接受的各類檢查、審計共計次,檢查機構來人共計人次,用時共計個工作日。

(二)市分行全轄用於接待各類檢查、審計的費用共計萬元,其中車船費支出萬元,接待用餐費支出萬元,調查對象爲配合檢查提供場地及相關配套設施等支出萬元,其他支出萬元。另外調查對象爲配合各項檢查、審計,共動用人次,用時共計個工作日。

(三)各類檢查、審計共計發現各類問題個,去除多次檢查發現的同一個問題的重複統計數目,各項檢查、審計共計發現問題個,涉及金額共計億元,其中調查對象的內部審計、檢查沒有發現的問題共計個,涉及金額萬元。

四、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發現,建行市分行接受的各類檢查、審計從整體上看存在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

(一)各類檢查、審計發現的問題具有較強的重複性,例如對於同一筆業務的同一個問題,重複檢查、審計發現了餘次。

(二)調查對象爲了接待各類檢查付出的人力、財力過多,且國家目前沒有對相關的檢查事項進行系統的約束或管理。

(三)檢查、審計單位的信息共享不夠,致使相當一部分檢查雖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發現的卻是其他檢查單位已經發現過的問題。更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來自調查對象外部的檢查、審計整體上難以協調,特別是一些地市、縣級金融管理機構的檢查,往往帶有明顯的功利性。

五、調查體會

通過調查和分析我們知道,各項檢查、審計還是發現了一些值得調查對象關注的問題,因此,我們並不主張將現有的檢查、審計體系推倒重建。

我們的建議是由人民銀行、銀監會以及審計署等相關機構相互協調,建立一個能夠達到信息共享的“金融機構檢查體系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在該平臺上集成相關金融機構的“基本情況信息庫”、“檢查、審計發現問題庫”、“已整改問題庫”等等,使各類檢查、審計機構能夠更爲清楚的掌握被檢查、審計機構的相關信息,這樣才能夠改變目前相對複雜且混亂的檢查、審計現狀,從而提高檢查、審計的效率。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原因

教育體系的改革使我們成爲第一批新課改的學生,面臨學習壓力大的同時,老師和家長們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也更爲重視。(]家長們十分關注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以外有沒有自主能力的問題。有的家長會通過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們通過管理自己的花費來提高學生們的自主能力。

通過觀察我還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學校裏有的同學因爲怕遲到而不吃早餐,到學校裏後再買早餐吃;也有的同學認爲中午的飯難吃,常常會買些零食來解饞解餓。作爲家長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吃得不舒服,經常也會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這同樣也是家長們給孩子可支配零用錢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有的學生卻把零用錢用在了買遊戲盤、去網吧、遊樂場等一些娛樂場所上面。例如:有的同學一放學總是會先在外面玩夠了吃夠了再回家,根本沒有時間感也沒有把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

通過對同學們行爲的觀察,我想調查一些關於家長給孩子零用錢對不對,怎麼樣給孩子零用錢,給多少最爲合適的問題進行調查。

二、調查範圍:高二年級學生

三、調查總體:高二年級學生245名

四、調查時間:20xx.10.2---20xx.10.5

五、調查樣本:30名學生

六、調查方法:系統抽樣法和問卷調查

首先,用高二年級總人數245名學生除以應抽取的人數,餘下5人,用簡單隨機抽樣法隨機抽取5名同學排除;

將剩餘的240名學生分別編號(即001,002,003,……,239,240),並將這240名學生分爲30組,一組8人;

然後,從第一組裏抽取001號,從第二組裏抽取009號,從第三組裏抽取017號,……,從第30組裏抽取233號。〔] 最後,將抽取出的學生進行記錄

共抽出30名高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

回答情況:共發出30張調查表皆符合標準要求。

七、報告

我通過3天的調查,共調查了30名年齡在15-16歲之間的學生。

在30名學生中,其中有18名學生的周零花錢在30元左右,其餘12名學生的周零花錢皆在50元以上。

通過分析我得知零花錢越多的學生往往都會把錢或多或少地花在買零食和去娛樂場所上面,而在業餘時間他們大多數都選擇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花錢在30元左右的學生則很少有買零食的現象發生,他們說:“如果把太多的錢花在買零食上了,那麼如果有什麼要用錢的時候就麻煩了。(〕”在我調查的報告中只有6名同學把零花錢用在買書或雜誌上,而這6名同學中有2名同學是周零花錢在50元以上的,而其餘4名同學中有一名同學是把零花錢用在買體育雜誌上而不是學習參考書。

通過調查我發現了零用錢多且愛出去玩的學生(10名)約佔總數(30名)的33.3%,而這些學生中有7個人上課有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通過詢問得知,他們週末的時候一般都會出去玩或者其他,但共同點都是很少把時間用在複習和寫作業上,他們說:“學習之餘出去玩放鬆是很正常的,也有充分的零用錢可以自我支配。”當問到他們爲何不完成作業的時候,有4名同學都是笑笑不答,還有3名同學說:“腦袋裏光想着玩了,上課也有些聽不進去,週末當然也就忘記還要寫作業了”。 經過這次調查,我認爲家長們應該每週給孩子30-50元之間的零花錢,不宜過多,否則孩子就會有種“錢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會去把心思放在娛樂方面,他們在學習上,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現象多了,學習成績也會有所下滑。對於那些經常出去玩學生的家長應控制他們的可支配零用錢,對學生們的娛樂行爲進行控制和約束,並減少或者在外出時間上進行規定,避免那些學生因享受過的多娛樂而放鬆學習的現象。

在調查過程中也同樣存在着不足,在對學生活動上我應該對“其他”這一項進行更多的分析,應該通過學生對“其他”這一項的填寫進行比較和整理。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同學們有個別的缺作業,,且考試有不及格現象。我們的同學準備對本班學生完成作業和進行課外學習狀況分析展開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走訪同學本人。

2走訪周圍的同學。

三調查狀況整理。

姓名狀況原因作業完成狀況

李Xx優秀上課注意聽認真完成

勤學好問

李xx優秀上課注意聽認真完成

多看課外書

李xx差上課不注意聽講不按時完成

信息渠道走訪同學

四結論。

1因爲同學們的自制力很差,如果不及時管教,會產生一種不想寫作業的心理。所以做家長的要及時管教。

2作爲一個學生,只有老師家長的管教是不夠的,還要靠自我。做作業是爲了鞏固當天學的新知識。國小生學得快,忘得快,如不及時鞏固,就會忘掉。做了作業,纔會使你對剛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所以,做作業並非無用。

3此外,學生應養成良好的時光觀念,應先把作業寫完,再玩一些其他的東西放鬆一下,但不能耽誤學習。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心理變化,就業觀念均存在着較大的調查意義。於是我們做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調查來關注就業問題,希望對在校生轉變就業觀念和方式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心理 就業觀念 轉變就業方式

正文:爲成功完成本次調查,我們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綜合理論材料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得出了較爲全面的結論。

一、 實踐調查

(一)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運用系統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隨機抽取本市各大高校部分學生,確保文、理科學生比例相當,男女生比例協調。綜合城區與山區及不同年級的意見,以達到準確全面的效果,使本次調查具備典型性和合理性。

(三)問卷情況:共發放問卷800份,收回783份,有效問卷760份,有效回收率95%。

(四)調查結果:在就業心理上,據收回的問卷顯示57.8%的學生認爲形勢嚴峻,就業難,24.6%的學生認爲形勢正常,14.3%的學生認爲形勢較好,就業容易,3.3%的學生則對就業形勢不瞭解。其中理工科和文史類有一定的區別,理工類的有35.6%的學生認爲就業容易,文史類的只有15.7%認的學生認爲就業容易。

對就業程序方面的認知程度,75%的學生了解,16%的學生知道一點,9%的學生不瞭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就業程序和具體的就業情況還是比較瞭解,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就業意識。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市大學生的心態較趨於理性。其中,78%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後擇業,15%的學生選擇先擇業再就業,只有7%的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面對所學專業前景方面的調查中,25%的學生認爲很有前途,58%的學生認爲較有前途,17%的學生認爲無前途。其中,各專業的就業狀況對其對所就讀專業的認同性產生很大影響,例如近年就業狀況較差的師範類教育學專業有43%的學生認爲其專業很無前景,而就業前景看好的師範類地理科學專業有60%的學生認爲專業很有前途。

在就業單位上,大多數大學生將外企、政府機關、黨政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等作爲首選。只有少部分人願意自主創業。其中男生願意自主創業的人數大於女生。

在就業地域上,超過一半的學生希望到沿海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

在就業地域的選擇方面男女生有一定的差異性。

二、 理論材料

爲體現本次調查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我們參考了大量文獻材料,從中整理出關結論與本次實踐調查相對比。

(一) 就業觀念

1.就業心裏狀態。包括對就業形勢和政策的認識與心態,對專業的認同性,擇業趨向(包括就業單位,就業地域,就業薪酬),擇業標準,面臨就業機會的心態,影響就業因素等。

2.就業準備。包括個人就業準備和學校就業準備兩方面。

(二) 當前就業形勢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 就業困難原因

1) 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

2) 供過於求

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並不僅僅是在總量上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爲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爲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3) 專業面太窄

4) 缺乏社會關係

5) 信息不足

6) 性別歧視

(四) 參考對比

據20xx年的《目前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顯示:61.3%的學生認爲形勢嚴峻,就業難,22.3%的學生認爲形勢正常,12.2%的學生認爲形勢較好,就業容易,4.2%的學生則對就業形勢不瞭解。其中理工科和文史類有一定的區別,理工類的有34.6%的學生認爲就業容易,文史類的只有16.7%認的學生認爲就業容易,特別是師範類地理科學專業有87.6%的學生認爲就業容易。可看出對就業形勢的判斷,不同專業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

這與我們上面的調查結果大致相符,但也有微小變化,說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人們的就業觀念正向着正確、良性的方向發展着。

在對就業程序方面的認知程度上,20xx年的具體情況爲:73.2%的學生了解,15.2%的學生知道一點,11.6%的學生不瞭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就業程序和具體的就業情況還是比較瞭解,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就業意識。77.2%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後擇業,14.6%的學生選擇先擇業再就業,只有8.2%的學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方面的變化表現在瞭解比例上升一點八個百分點,不瞭解比例下降二點三個百分點。同樣,在擇業與就業的順序上,大學生的看法也有類似的變化。

在《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調查報告》中顯示:大部分同學在填報志願時對專業方面的信息瞭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親友、媒體等的影響。另外,有22%的同學認爲填報志願時對決策影響最大的是自己,有21%的同學在選擇專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有23%的同學目前所讀專業不是大學聯考填報的第一志願。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爲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爲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羣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爲,合適的人數分佈峯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爲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爲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call機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專科升本科、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爲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進輔

我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特點的調查研究[j]心理髮展與教育,20xx,02:

[2]李明娟

*大學生貧富差距現象[p]山東青年報20xx-02-18

[3]餘展洪

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南華工商學院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p]廣州社科部

[4]鄒剛

當代城市大學生社會人格狀況調查報告[p]蘭州大學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一、玩遊戲的`原因

1、生活自由,空閒時間多

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大多數大學生,生活較爲自由,有較多的空閒時間,而玩網絡遊戲就成了消磨這些空閒時間的一種方法,而且大多數大學生都選擇了通過這個方法來消磨自己的空閒時間。當然這並不是指這些大學生將全部的空閒時間都用來玩網絡遊戲,而是指至少有一部分的時間用網絡遊戲來消耗。

2、自制力缺乏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在高中時期大多是通過老師和家長的管教與學業的壓力對學習生活進行約束的。而進入大學生活後,對於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這些約束都不復存在,而這些人中,本身就缺乏自制力的那部分人,很有可能在大學生活中沉迷於某一件事情中,而網絡遊戲無疑是一個很具有誘惑力的選項。於是,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人就會不由自主的玩網絡遊戲,有些人甚至只玩網絡遊戲,連學業都荒廢了。

3、遊戲本身吸引力大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爲互聯網產業主力軍之一的網絡遊戲,自然也是層出不窮,然而用戶量再多,用戶總量也是固定的,於是各個網絡遊戲製作公司爲了使自己的遊戲能夠吸引到更多的用戶羣體,不斷地提高着遊戲的質量。而這種行爲造就了一些優秀的網絡遊戲產品,對用戶尤其是大學生用戶有着很強的吸引力。這種行爲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有些自制力差的大學生,遇到這樣的遊戲,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而去,甚至投入很多時間在網絡遊戲上。

4、優越感

可以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尋找優越感的傾向,這是作爲人的一個無法迴避的特性。尋找優越感的手段有很多,網絡遊戲無疑是這樣一種尋找優越感的良好手段。比如說,在同一款練級遊戲中,我比你的等級高、裝備好;在競技遊戲中,我的技術高操作好,你打不過我。這些都會導致人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優越感,而優越感是一種會使人愉悅的感覺,人們本身並不反感這種感覺,有的人甚至非常渴望這種感覺。對於剛剛成年,進入大學的大學生來說,急於證明自我價值的心態往往會使其去尋找優越感。所以,或多或少,可以獲得優越感也是當今大學生玩網絡遊戲的原因之一。

5、尋找話題

大學生活中,與同學的交流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而交流總是需要一些可以反覆咀嚼,而又可以不斷更新的話題。恰好,網絡遊戲可以很好的符合這些要求,幾個人玩同一款網絡遊戲,這樣在交流時就有了不錯的話題。而之前不玩這款遊戲的同學,在看到別人交流的時候,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興趣,有可能就此開始玩這款遊戲。

二、玩遊戲的影響

1、身心健康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玩網絡遊戲對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影響。每天都投入大量時間玩網絡遊戲的同學,由於將空閒時間都投入到了網絡遊戲中,導致這些同學缺乏鍛鍊,體質不是很健康。而有一部分同學,犧牲睡眠的時間來玩網絡遊戲,使得他們的作息時間也很不規律,晚上游戲,白天睡覺,由此還導致有些同學飲食的不規律,經常是想起來了就去吃一頓飯,有上頓沒下頓,無法 做到在正常的時間進行正常的一日三餐。

在心理上,一些在網絡遊戲中投入大量時間的學生,即使在不玩網絡遊戲的時候,腦子裏也會一直想着玩遊戲的事情。而由於玩遊戲導致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一部分同學的精神狀況不能維持良好的狀態,總是犯困,神經衰弱。

這些都是過度玩網絡遊戲造成的不良影響。當然,那些每天投入適當時間在網絡遊戲上的學生,正常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受到什麼影響。

2、學習成績

對於學習成績來說,網絡遊戲確實有着影響,雖然學習好的學生,也在玩網絡遊戲,但是並不過度。而許多過度玩網絡遊戲的人,確實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校每年的留級學生中,就有很多是因爲沉迷網絡遊戲無法自拔而荒廢了學業。

所以說,適度的玩網絡遊戲不會對學習成績造成影響,不能過度玩網絡遊戲。

三、解決對策

1、合理分配課餘時間,嘗試規劃安排時間

適當的玩一些網絡遊戲,有助於集中精力,放鬆緊繃的神經,體驗到現實中體驗不到的快感;如果與同學互動進行,可以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使得自己的交際圈子廣泛一些。

2、主動面對壓力

不能只想着逃避壓力網絡只是虛擬之地,並不能代替現實中的人和事,自己對網絡遊戲太感興趣,但是要剋制自己,凡事都是有個度,越過了邊界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生活中處處充滿着誘惑,如果不能很好的剋制自己,即使不玩網絡遊戲也會深陷其他誘惑陷進當中,所以重要的是去克服,去直面壓力,不要去逃避。

3、不能只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的優越感,活在當下,主動發掘自己長處

竟現實才是主體。在現實中取得傲人的成績會得到來自社會和周圍更多人的認可和肯定,不是一件更加令人興奮的事情嗎?雖然這過程中充滿着艱難,但是隻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輝煌。所以更多的是揚長避短,挖掘自身的長處。

4、減少遊戲時間,增加鍛鍊時間

對於自己感覺影響到身體健康的同學,要自己合理安排時間,多去鍛鍊身體,增強自己的體質,這樣才能更好的從事學習和生活,體會到健康生活的樂趣。

5、把學習作爲第一目標,不能本末倒置

那些玩網絡遊戲不能自拔的同學,應該多參加戶外活動,積極與人交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合理分配時間,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大學四年是一個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提高素養的好時機。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就會慢慢的體會到現實中的快樂。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法律意識作爲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行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感知、理解、心理體驗和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象的總稱。它包括人們對法的本質和功能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適用的評價、對各種法律行爲的理解、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識等等,是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的總稱。它包括法律認知、法律情感與意志、法律價值觀三大部分。法律認知是人們關於社會法律現象科學認識活動的結果,它是人們關於法的一般理論和法律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規律,以及一個國家和地區現行法律的內容和特點等方面的知識的總和。法律情感是指社會主體對法現象的主觀心理態度或心理反應,是社會主體主張權利,爲權利和法律而鬥爭的內在心理動力,是一個民族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法律意志是社會主體爲維護法律的尊嚴,勇於同違法犯罪行爲鬥爭的主觀心理基礎,表現爲主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畏誘惑和脅迫的堅強的守法精神和護法品格。法律價值觀,包括法律評價、法律理想和對法律價值(如公平、正義、自由等)的理解與接受,它是可能對立法、政策適用和司法判決等行爲產生影響的超法律因素。它們是一些觀念或普遍原則,體現對事物之價值可追求的理想性等進行的判斷。

據此,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法律意識表述爲:大學生羣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中國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他們的法律意識如何對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進程有很大影響。所以,很有必要對這一羣體的法律意識給以關注。

一、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調查分析

公民法律意識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影響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國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覺醒和增強,但大多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水平上,在不同大學生當中法律意識水平參差不齊。從大學生的行爲表現來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事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鮮見,如盜竊、搶劫甚至賣淫、殺人等犯罪行爲,以及打架鬥毆、毀壞公物、剽竊他人學術成果、隨意撕毀就業合同等違法行爲時有發生。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損害。

根據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法制意識比較薄弱。一直以來,學校的教育對於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識較少,再加上自身對法律意識的求知慾不高,使得法制意識不能在人們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談。第二,更加註重實現自我價值,主動法律意識明顯缺乏,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也由於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認爲守法就是遵守刑法。第三,功於知法、懂法,淡於守法、用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上述情況表明,由於受社會負面文化和學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面對這種情況,對大學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對策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棟樑,是民族復興的希望,爲了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們提出以下幾點: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衆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大學“法律基礎”課應改爲法理學課,或者至少從內容上突出對法治的基本理論、現代法的基本觀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紹。同時,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範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三)齊抓共管,着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她)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爲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瞭解,配合學校教育,並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薰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繫,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爲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採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隨着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爲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爲。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爲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爲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應該成爲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把握“育人爲先”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爲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的存在是爲將來培養可以爲天地立新、可以爲民衆立命、可以爲萬事承重的後備人才,校風建設意義深遠。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爲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爲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思維。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有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偏差問題

一直以來,大學生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特殊羣體。在如今的消費觀不斷改變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也成爲了一大熱點。大學生年輕,有激情,剛剛擺脫束縛,他們有着不同以往的消費觀念。強烈的消費慾望與有限的經濟實力造就了大學生矛盾的消費觀。借這次機會就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從調查的結果看,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少數,一成左右,800—1000元的大概佔兩成,500—800元的是主流,大概是四成,而少於500的也有兩成。在這些學生當中,一半的都有電腦,幾乎都有手機,不過價格不等,因此通訊與網絡費用也成了不小的開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有:伙食費,服裝費,戀愛費用,網絡費用等。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爲特殊的消費羣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爲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說,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有很大變化。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期間是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下面是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爲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家庭環境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父母應該積極幫助子女培養理財和計劃消費的習慣。

4、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爲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爲28、4%,男同學則爲37、1%。(具體差異見圖3)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2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250-3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23、7%的同學在350-450元之間“稍爲有點爽”,有16、7%的同學在500元左右“可以瀟灑走一回”;有6、9%的同學在600元左右“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8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着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遊,穿着打扮佔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佔比重偏高些。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爲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爲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爲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爲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爲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爲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爲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大部分同學支持大學生兼職,做兼職既鍛鍊了自己又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也有少數同學不支持,他們認爲這既浪費時間又學不到什麼真正的東西;還有小部分同學保持中立,他們認爲大學做兼職很好,但最好是大三大四是去與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

5、戀愛支出過度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依據個人情況,合理的給自己進行定位。在一些方面,我們的確要去競爭,但是在用度上沒有必要去爭,生活檔次低,並不可恥。理性的對待消費,培養個人經濟獨立的意識也是必然。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他們大多承認爲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家庭的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有重要影響。我在對一些同學的訪問中發現,一般來說,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的消費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開支主要是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學校的消費也和在家裏一樣,不會太講究。而城裏的學生在消費上就相對大手大腳些。

三、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爲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爲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爲。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擡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爲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