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

報告3.09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

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1

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和區域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生豬飼養量的不斷增加,大量廢棄物給周圍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導致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約了當地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近幾年,各地爲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採取了許多有效措施,在控制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較好效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爲促進我省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採取有效措施,實行綜合治理

1.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爲控制畜禽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採取各種措施。如杭州市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20xx年6月,市政府批轉了市農辦、市農業局和環保局聯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內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對現有養殖場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削減敏感區域的飼養總量,推行清潔生產和生態化養殖。嘉興市政府20xx年11月下發了《嘉興市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實做好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明確目標與任務,要求到20xx年底,存欄生豬100頭以上的60%養殖戶,生豬糞尿採用無害化方式處理,其它散養戶要以外送或聯建治污設施的方式,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到20xx年底,所有存欄100頭以上的養殖戶必須全部採用無害化處理方式,其它散養戶的生豬糞尿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100%,並落實了行政、法律、技術及資金貼補等有效措施。通過各方協同努力,畜禽糞便污染管理已進入有序狀態,對減少農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資環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開展綜合治理。近幾年,各級爲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省、市、縣各級多方籌集,增加投入進行污染綜合治理。如秀城區由部、省及市、區共同投資122.2萬元,已建成沼氣池6只,厭氧發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處理養殖污水6.4餘萬噸,年供沼氣10.8萬立方;嘉善縣在姚莊鎮星輪村進行養殖污染治理試點的基礎上,完成了全縣9個養豬萬頭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海寧市採取“3個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隻沼氣池,市財政補助1000元,鄉鎮財政補助1000元,飼養戶自己承擔1000元),在規模養殖場中全面推廣沼氣池無害化處理豬糞尿技術,經過近兩年努力,使85%的規模養豬場實現糞尿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平湖市結合當地實際,採用三格式無動力厭氧發酵技術,到目前爲止,已基本完成了對存欄生豬200頭以上規模場的糞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養區範圍內已關閉苗豬市場2個,養豬場8個,養牛場6個,削減生豬108024頭,佔總量的40.8%,削減奶牛2191頭,佔總量的41.5%;限養區內已關停7個規模養豬場,其中已搬遷2個場,削減生豬13790頭,佔總量的48%;非禁養區內已有10個規模場實施污染治理,實現了達標排放,佔總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區,實行生態養殖。多年來,在各政府重視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規模養殖發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規模養殖爲主體的'畜牧生產新格局中。隨着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於部分養殖場畜禽糞尿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爲此,省農業廳多次研究如何解決畜牧養殖污染問題,提出了建設畜牧生態小區,以解決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20xx年在省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開始進行畜牧業小區建設試點工作,20xx-20xx年在試點的基礎上安排1300多萬元,建立了30個畜牧生態小區。實踐證明,畜牧小區建設實現統一規劃,集中飼養、統一污染處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決了農村因畜禽養殖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4、研究和推廣養殖場污染防治綜合配套技術。近幾年,不少生產科研單位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進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實用技術,在防治環境污染上產了積極作用。去年,爲加快配套技術研究,省農業廳和省科技廳安排200萬元,聯合對畜禽養殖場及畜牧小區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進行了聯合招標,目前項目已組織10多個單位進行聯合攻關。其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從五方面進行,一是從畜禽營養學等角度,研究提高飼料的環保型飼料,減少糞尿的排放量。二是從利用的角度研究畜禽糞尿的綜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機肥,使糞資源化,三是研究生物和化學的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使其達到農用標準或直接排放標準。四是研究畜禽養殖場清潔生產技術,通過對生產過程中主要產生污染的環節實行全程控制,達到控制和防治畜禽養殖可能對環境的污染。五是研究新型的環境保護型的畜禽舍。

二、控制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的生態方式

我省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經濟、有效”爲原則,以綜合利用爲主,設施處理爲輔的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爲七類:

1、“果(林、茶)園養豬”。豬糞尿分離後,豬糞進行經發酵生產有機肥,豬尿等污水 經沉澱用作附近果(林、茶)園肥料。此類模式佔規模豬場的20.3%,主要分佈在中、大規模豬場。優點是養殖業和種植業均實現增產增效,缺點是土地配套量大,部分場污水處理不充分。

2、“豬—沼—果”。豬糞污水經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沼液用於果樹、蔬菜、農作物。此類模式佔規模豬場18.5%,以家庭養豬場應用爲主。優點是實現了資源兩次利用。

3、“豬—溼地—魚塘”。豬糞尿乾溼分離,幹糞堆積發酵後外賣,污水經厭氧發酵後進入氧化塘、人工溼地,最後流入魚塘、蝦池。此類模式佔調查數的14.6%,但大部分豬場污水未經過人工溼地處理,直接進入魚塘、蝦池。優點是佔地較少,投資省,缺點是幹糞依賴外售,污水使用不當會影響魚蝦生產。

4、“豬—蚯蚓—甲魚”。豬糞尿進行乾溼分離,幹糞發酵後養殖,蚯蚓,蚯蚓喂甲魚,污水用於養魚。此類型的有5個場,佔調查數的0.8%。優點是生態養殖,投資省,缺點是勞動強度大。

5、“豬—生化池”。糞尿乾溼分離後,幹糞堆積發酵外售,污水經生化池逐級處理,或經過過濾膜過濾後外排。此類型有8個場,佔調查數的1.2%。此類模式佔地少,但運行費高。

6、“果園養雞,稻田養鴨”。利用承包的果園、林地放養土雞,改善肉雞風味,提高肉雞售價,雞糞基本滿足果園有機肥需要;肉鴨及青年蛋鴨在早稻收割前野草長籽期、早稻割後、晚稻割後這三個時間段養殖,以稻田放牧爲主,啄食野草、穀粒等食物爲生,鴨糞直接還田。此類模式佔我省肉雞和鴨養殖量的40-60%。

7、“牛、羊—牧草”。糞尿進行乾溼分離,幹糞堆積發酵後還田種牧草,污水厭氧發酵後入田肥牧草。此類模式佔我省牛羊養殖量的80%以上。

三、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控制對策

從立足生態建省,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減量化、生態化、資源化目標出發,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控制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1、合理規劃,統籌安排畜牧用地。畜牧產業區域佈局要按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進行統一規劃,把畜牧場與農田、魚塘、園地一併規劃。養殖場(或小區)建設提倡與農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園、養殖水面和山林統一佈局,實行農牧結合的生態經營模式,力爭糞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則上按1畝(耕地、園地、水塘)5頭豬(1 頭牛、10只羊、60只禽)的標準配套規劃建設現代化畜牧場(畜牧小區),努力實現從傳統農業“資源-畜產品-廢物排放”的生產過程向“資源-畜產品-再資源化”生產過程轉變。

2、應用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技術。清潔生產是將畜禽養殖污染預防戰略持續應用於畜牧生產全過程。首先採用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通過生物製劑、飼料顆粒化、飼料膨化或熱噴等技術處理,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並抑制、分解、轉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應用科學的房舍結構、生產工藝,實現固體和液體、糞與尿、雨水和污水三分離,降低污水產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濃度。

3、加快生態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各地實施表明,畜牧小區的建設對改善農村環境產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視畜牧小區建設,建設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處理設施的畜禽養殖小區,以吸引中、小規模戶進場飼養,實現養殖場與村莊分離,改善農村環境。小區要選擇合適的生態養殖模式,採取農牧、林牧、漁牧、肥牧結合等方式,實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村畜禽養殖場環境綜合治理。

4、加大宣傳、培訓等教育力度。爲把清潔生產的思想貫穿到畜牧業產業化過程中去,強化清潔生產的宣傳、培訓十分必要,這樣才能使全社會都認識到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性,爲實施畜牧業清潔生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提高廣大飼養場(戶)生產經營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牧業清潔生產技術、真正按照畜禽清潔生產的要求組織生產。

5、加大對畜禽養殖場污染的管理。爲加快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實現畜牧清潔生產,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持續健康發展。要按《關於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實行建場的有關制度,促進環境治理工作上一臺階。

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2

中國報告大廳日前發佈的《中國畜禽養殖中抗生素使用情況調研報告》稱,中國養殖業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領域,超過國內抗生素消費總量的一半。xx年國內抗生素總產量爲21萬噸,國內消費量約18萬噸,其中,用於畜牧及飼料行業的抗生素就高達9.7萬噸,約佔54%。

此報告稱,養殖業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爲飼料企業在生產全價、濃縮、預混料的過程中添加,主要用於預防疫病及促進生長。另一部分爲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使用,採用拌料、飲水、注射、灌服以及環境噴灑等多種方式,使用目的多爲預防和治療畜禽疫病。在中國,由於養殖密度大、畜禽疫病複雜多樣再加上監管不力等多種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過量使用甚至濫用等問題,這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且細菌耐藥性的逐漸提高也爲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那麼,(1)中國飼料企業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對於不同畜禽飼料、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具有怎樣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點,添加成本多高?飼料企業對飼用抗生素的使用評價如何?

(2)中國不同規模生豬、肉雞、蛋雞、奶牛養殖戶對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主要應用的抗生素品種、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評價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現狀及市場前景怎樣?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產企業的市場表現如何?

本報告選取了不同區域和規模的飼料生產企業、畜禽養殖企業、抗生素生產商、經銷商、專家學者等爲調研對象,全面調研了國內飼料廠及養殖場抗生素使用特點,並對飼料廠及養殖場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場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

主要結論包括:

(1)飼料企業所用抗生素的市場規模大致在30-35億元,其中,抗革蘭氏陰性菌抗生素的市場規模約爲5億元,抗革蘭氏陽性菌及廣譜抗生素的市場規模在25-30億元。

(2)生豬工業飼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噸全價料的藥物添加劑成本平均在20元/噸;肉雞全價料飼料藥物添加劑成本略低,在15~20元/噸;蛋雞和奶牛飼料中藥物成本最低,且產蛋期和泌乳牛飼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養殖場用藥的'市場規模遠大於飼料廠。xx年,生豬、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計用藥支出(以養殖場支出計)預計在280~300億元。生豬養殖場用藥費用最高,佔其中的43%左右;肉禽養殖場用藥費用約佔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別佔13%和10%。對於畜禽養殖場,抗生素支出約佔用藥總支出的70~80%。

(4)出欄每頭生豬的平均用藥成本(含母豬用藥)爲19元/頭;肉雞用藥成本平均爲1.5元/只;蛋雞養殖全程的用藥成本平均爲1.9元/只;奶牛場平均每頭奶牛年用藥成本193元。一般而言,大規模養殖場的用藥成本低於平均水平,因爲這類養殖場的平均治療成本低於中小規模場。

(5)酶製劑是飼料企業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其次爲中草藥添加劑。在養殖場中,中草藥是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的使用普及率位居第二位;養殖場對中草藥和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也最爲認可。

(6)xx年,中國動保市場總規模大致在400億元人民幣。其中,位列前十位的跨國動保企業約佔中國動保市場份額的14-15%左右;而國內前十家動保企業銷售額約佔動保市場份額的12-13%。

畜禽養殖情況工作報告3

我國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產生的污染已經成爲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在一些地區,畜禽糞尿污染已超過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工業和餐飲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許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刻不容緩。在我國“一控雙達標”工作初見成效後,除了鞏固既有的治理成果,包括畜禽污染在內的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將成爲下一步環保工作的重點。

爲了摸清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境污染的現狀及污染治理情況,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較爲集中的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進行了本次調查。調查將爲下一步加強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及監督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一)調查工作概況

本次調查從20xx年4月開始籌備,7月正式啓動,20xx年11月開始現場調查,20xx年3月基本完成了現場調查,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完成了調查的分析與研究。整個調查工作分爲三個階段:

1.調查準備階段

爲了有效開展調查,國家環保總局自然司1999年委託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所”)開展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的專題調查研究工作。通過研究,初步判定畜禽養殖特別是規模化畜禽養殖是加劇農村和農業環境污染的重大環境問題,爲實施調查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國家環保總局自然司會同規劃司於20xx年7月開始此次調查技術方案的準備工作,並邀請南京所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有關研究人員共同進行了調查表和相關技術內容的設計與研究。調查方案初步完成後,分別選擇了北京順義和河北三河的四個不同規模、不同養殖類型的養殖場進行了試調查,同時徵求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等省環保局以及農業部環科所有關專家的意見,根據試調查和反饋意見對調查方案和技術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形成定稿後報國家統計局批准實施。與此同時,組織國家環保總局信息中心有關人員研究開發了調查專用的統計軟件,鑑於調查軟件要發放到縣一級,涉及面廣、量大,調查軟件採取了按國家正規發行許可刻錄光盤的方式。同時,爲節約調查費用,光盤中同時收錄了調查技術方案,調查要求以及調查表格的電子檔,實際調查中由各實施單位自行打印製作,而不再統一印製上述文件。

2.調查實施階段

調查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後,國家環保總局成立了以祝光耀副局長爲組長的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情況調查領導小組,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開展此項調查。此次調查涉及的自然司、規劃司的主要領導作爲調查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調查的組織實施工作。同時在國家環保總局自然司農村處和總局信息中心設立了調查技術組和聯繫諮詢電話。

調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立後,經報國家統計局批准,國家環保總局以環辦[20xx]112號文專門下發了《關於開展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並於20xx年11月初在上海召開了專門工作會議,部署調查方案並進行調查軟件的培訓工作。同時對此次調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1)有關省、市要成立本省、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調查領導機構,做好組織領導工作。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明確承辦部門,確保本次調查的順利進行。

本文檔僅作參考資料使用,未經允許請否轉載

(2)明確任務,密切配合,確保調查數據真實、可靠。各地應根據本省、市情況,制定本省、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情況調查的實施方案,明確分工、落實到人。西部地區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調查工作可與“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結合進行。

(3)加強指導,分級落實,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爲確保調查的順利進行,各地要將此次調查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協調、指導和檢查,逐級落實,認真審覈調查結果,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調查任務。

上海會後,各地結合實際情況迅速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進行了具體安排。轉發了國家環保總局的《通知》和有關技術性文件,對調查工作及進度安排和調查中的技術問題及調查軟件的使用等進行了層層部署和培訓,許多地方爲了確保本次調查的順利開展如江蘇省、河北省還分別聯合農業部門和畜牧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此次調查。

在進行現場調查時,針對各地提出的建議,國家環保總局調查辦公室給出了參考性排污係數。在各地積極配合下,現場調查工作在20xx年3月基本完成,各有關省、市按要求向國家環保總局上報了調查數據和彙總表。廣東、北京、天津等省、市還上報了有關調查工作報告和調查結果的技術分析報告。

3.分析研究階段

爲全面瞭解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在開展全國性調查的同時,調查辦公室專門組織了中國人民大學和南京所的專家進行案例研究,並廣泛諮詢了農業部、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收集了大量的典型和案例研究材料,對調查起到了綜合補充作用。

在各地調查數據上報之初,調查技術組制訂了詳細的調查結果分析提綱,進一步開發了調查結果的分析系統軟件。在各地調查數據上報後,調查技術組首先對各地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初審,對於不合理數據要求地方進行覈實、查證和修改,再次上報,然後將以往農業部、國家經貿委等部門掌握的數據與本次調查數據進行了全面比較和分析,做出了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水平的基本判斷,評估了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環境影響。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分析了規模化畜禽養殖環境管理的現狀,並從技術和經濟兩方面探討了加強環境管理的可行性,最後提出了政策性建議。

(二)調查的主要內容與要求

1.調查範圍

本次調查在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較爲集中的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展開。調查對象爲實施集約化和圈養的畜禽養殖場(不包括散養和放養的畜禽場)。

參照工業污染控制的有關規定,根據畜禽養殖污染排放情況的相關資料,確定本次調查對象如下:存欄數爲200頭及以上的養豬場、40頭及以上的奶牛場、80頭及以上的肉牛場、20xx只及以上的養雞場、1000只及以上的養鴨和養鵝場。

2.調查報告期和調查頻率

本次調查爲年度調查,報告期(即調查指標統計的時間區間)自1999年10月1日20xx年9月30日止。

本次調查爲一次性調查。

3.調查主要內容

(1)基本情況。

養殖場總數、養殖種類;

規模化禽畜養殖從業人數,年末總產值,年末純利潤,年末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養殖場禽畜存欄數,養殖場擁有耕地面積;

養殖場距離民房的最近距離,距離非本養殖場所屬的民用取水點的最近距離,養殖場的設立是否經過當地環保局審批,養殖場的設立是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2)糞尿污染及治理情況。

全年污水產生量,全年糞尿使用總量,全年糞尿還田量;

糞尿是否進行乾溼分離,是否有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如果有,年設計固體廢物處理量),是否有污水處理設施(如果有,年設計污水處理量),年實際污水處理量,糞尿治理設施原值,糞尿治理設施年運行費用。4.調查方法

(1)採取養殖場(企業)填報、基層環保局抽查審覈、逐級上報基礎數據庫軟盤、彙總庫數據軟盤和彙總數據報表的普查方法。

(2)縣(區)級(未設區的市由市級進行)調查辦公室負責本轄區內養殖場基層表的填報。其中,養殖場基本情況以該場上報的統計數據爲準;糞尿產生量由電腦根據排污係數自動生成;全年污水產生量,由養殖場根據實際污水產生量計,無法準確計算的養殖場可由國家提供的排污係數計算得出。污染治理情況在縣(區)級環保局的指導下填寫或由環保局代填。

(3)調查對象是實施規模化和圈養的畜禽養殖場,散養和放牧的畜禽養殖場不在本次調查範圍內。如果一個法人單位有多個養殖場,每個養殖場要分別填報。調查表由養殖場填寫,當地環保局負責審覈。

5.組織實施進度

總局負責提供調查表模板、調查專用軟件光盤。省級環保局負責組織印製調查表。調查按屬地原則,由縣(區)級環保局具體組織實施。調查結果由縣、市、省級環保局逐級彙總上報。總局組織專家彙總全國數據並編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的主要結果

1.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情況

隨着畜牧業的發展,畜禽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從全國來看,生豬常年存欄在2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相當於年出欄500頭)的飼養總量已佔到總出欄量的7.7%;禽類的規模化飼養水平則更高,僅規模飼養肉雞(年均存欄20xx只)的出欄量已佔到全國家禽出欄量的48%以上;而蛋雞的規模化飼養量(年均存欄20xx只)則佔到了蛋雞總飼養量的44.2%。從各地區來看,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的總體規模化養殖程度較高。從分佈來看,規模化養殖主要分佈在廣東、北京、浙江、上海、福建、山東、河南、河北、湖南、廣西、江西、黑龍江、遼寧、吉林、寧夏等省區,這些省區的規模化養殖比重接近全國規模化養殖的50%。

另外,環境影響比較大的大中型畜禽養殖場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較集中、水系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近80%集中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和諸多大城市周圍,中部地區數量不到總數的20%,而整個西部地區僅佔總數的1%左右。而且,絕大多數規模化畜禽場沒有相應的配套耕地消納其產生的畜禽糞便,客觀上已經形成了比較嚴重的農牧脫節,以豬爲例,不同類型養殖場標準單位佔有的配套耕地

平均不足1畝,最少佔有耕地水平尚不足0.3畝。

2.畜禽養殖業的環境影響

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很大,1999年產生總量約爲19億噸,而我國各工業行業當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爲7.8億噸,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4倍,部分地區如河南、湖南、江西這一比例甚至超過4倍,除北京、天津、上海等少數工業發達的城市地區外,大多數地區都超過了一倍以上。其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相當於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7%,山東、廣東、湖南等地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糞便產生量已相當於本地區工業固體廢棄物的40%。而且,畜禽糞便COD含量已達7118萬噸,遠遠超過工業廢水與生活廢水COD排放量之和。

另外,從畜禽糞便的土地負荷來看,我國總體的土地負荷警戒值已經達到體現出一定環境脅迫水平的0.49,部分地區如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已經呈現出嚴重或接近嚴重的環境壓力水平。根據研究估計,我國畜禽糞便主要污染物COD、BOD、NH3N、TP、TN的流失量分別爲797.31萬噸、580.87萬噸、155.88萬噸、46.76萬噸和407.14萬噸。1999年全國工業廢水的COD排放總量爲691.74萬噸,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爲697萬噸,則我國畜禽養殖的廢水COD排放量已超過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COD排放量。

按照國務院在實施太湖水污染防治中要求將排放廢水100噸/天或COD排放在30千克/天以上的排污單位作爲達標排放的重點單位進行衡量,200頭以上的養豬場、5000只以上的養雞場、40頭以上的養牛場雖然廢水排放的壓力不大,但是COD的排放水平已經接近或超過了這一水平。

調查中發現,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都建於對居民會產生環境影響的區域範圍內,一些地方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甚至就建在居民區內。本次調查中有1476個養殖場距離水源地的距離不超過50米(佔我國總體規模化養殖的8%~10%左右);5834個畜禽場(佔我國總體規模化養殖的30%~40%左右)距離周邊居民或水源地的最近距離不超過150米m。由於畜禽養殖場選址不當,離周邊居民或水源地距離過近,不僅對周邊地區環境構成威脅,而且在許多地方已經造成了畜禽養殖場業主與周圍居民的環境污染糾紛。

3.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環境管理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本應納入重點環境管理範疇的規模化畜禽場的宏觀環境管理水平相當低,全國經過環境影響評價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還不到總數的10%;從整體上看,我國畜禽養殖場內部的環境管理比較粗放,60%的養殖場缺少乾溼分離這一最爲必要的環境管理措施;而且對於環境治理的投資力度明顯不足,80%左右的規模化養殖場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資。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爲畜牧業是微利行業,無力承擔防治環境污染的投資費用,這從認識上已成爲嚴格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巨大阻力。但是本次調查發現,畜禽養殖場實施嚴格的環境管理,採取有效的綜合利用手段及適用的污染防治措施,不會給養殖場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更不會帶來畜禽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相反,由於加強管理,畜禽廢棄物得以綜合利用及產業化,反而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四)調查的工作成績與存在的問題1.工作成績

(1)這次調查涉及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基本涵蓋了我國規模化養殖業的總體。通過調查初步摸清了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管理情況。

(2)掌握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規模化養殖場的名錄及相應的基礎數據,從上至下首次初步建立了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的數據庫,爲下一步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執行《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xx)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範》(HJ/T8120xx),嚴格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的環境管理,提供了基礎性資料。

(3)通過調查發現了規模化畜禽養殖環境管理的薄弱環節和產生污染的主要方面,引起了各級政府、環保部門及相關部門以及畜禽養殖業主對畜禽養殖環境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爲下一步加強污染防治、嚴格環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這次調查,許多地方環保部門主動與農業部門、畜牧部門以及其他政府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工作,爲今後共同聯手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創造了條件。

(5)通過調查,掌握了一批畜禽糞尿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的有效技術,爲下一步結合管理開展技術推廣,建立示範工程打下了基礎。

(6)本次調查爲今後將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納入常規調查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爲開展有關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工作提供了經驗。

2.存在問題

(1)調查中發現,一些畜禽養殖場在新、改、擴建中“先上車後買票”或乾脆不買票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養殖場甚至連基本的工商登記都沒有,這給此次調查工作造成了許多困難。由於調查工作涉及與統計部門、農業等部門的協調問題,現場調查啓動較晚,而涉及的部分西部省區又同時在開展西部生態調查,人力、物力都很緊張,因此,各地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數據填報質量欠佳,存在漏報現象。

(2)西部地區現代化管理手段較弱。相當部分地區計算機沒有聯網,有些縣環保部門計算機缺乏,開展工作難度很大。

3.下一步工作設想

(1)進一步做好數據開發工作。充分利用本次調查的數據,建立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動態數據信息系統,結合環境管理手段的實施,組織地方開展排污申報登記,並據此實施排污收費,實現網絡化管理,逐步實現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的動態監控。

(2)將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源納入常規統計和監測範圍。

(3)聯合農業等部門選擇重點區域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

在分析總結本次規模化禽畜養殖污染調查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和農村生態保護工作的重點,選擇重點流域(區域)對畜禽養殖(包括規模化和零散養殖)污染做進一步調查,增加有關調查指標,以掌握畜禽養殖外排廢水的數量、污染當量、去向,研究其對流域水環境和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

(4)充分利用此次調查結果,將調查結果同實際管理工作相結合,確定重點環境管理的養殖場名錄以及重點控制區域;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範工程。摘自《全國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調查及防治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