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通用)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報告1.6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情況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篇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國家全面取消農業稅,對農村、農民和農業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依靠土地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土地作爲農民賴以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在新形勢下地位更加重要。江北區屬重慶市主城區之一,轄9街3鎮,除魚嘴、復盛、五寶三個農業鎮外,其它街道包含有部分農村。轄區農村地處城市周邊,農村土地開發、流轉頻繁,伴隨而來的是涉及農村土地承包、調整、流轉、開發建設等方面的糾紛案件迅速增多。開展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專題調研,分析審理農村土地案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審判經驗,對充分發揮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作用,更加妥善地審理好農民土地糾紛案件,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實效性,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着城市建設發展,城郊農村土地開發日趨活躍,由此引發的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已經成爲法院審理的重點和難點案件之一。XX年至XX年5月,我院受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26件。其中XX年3件;XX年5件;XX年6件;XX年1-5月12件。農村土地糾紛案件是與農民對土地的重視程度,農民的法律意識,國家土地法律政策的調整,土地價值提升相關聯的。

(一)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特點

一是案件數量逐年上升。特別是國家取消農業稅後,農村土地價值凸顯,土地糾紛案件上升勢頭迅猛。僅今年前5個月,我院受理的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就佔到近三年來同類案件的46.2%。二是案件類型日益呈現出多樣性。XX年以前的案件,矛盾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土地被國家開發徵用後,土地補償金、安置費、青苗和附着物補償費分配方面,XX年以後,侵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違規收回土地、離婚分割承包地等類型的案件不斷增多。三是訴訟主體和法律關係日趨複雜。XX年以前的土地糾紛案件訴訟主體單一,主要是作爲土地承包者的農民與所在村社,XX年以來逐步擴展到承包戶家庭成員之間、承包人之間、村社與流轉租用人之間,部分案件存在原、被告和第三人等多方當事人。案件既是合同糾紛又有侵權行爲,法律關係也更加複雜。四是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和集體性上訪事件。大規模開發徵佔農業用地,影響衆多農民的切身利益,容易引發集體訴訟。這類案件牽涉面廣,案件的複雜疑難程度和社會影響大,稍有不慎容易導致羣體性上訪事件。

(二)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主要類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明確了人民法院作爲民事案件受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五種情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土地承包經營侵權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以及對承包地徵收補償費分配引起的糾紛,這是法律上比較宏觀的劃分。從我院受理案件情況分析,土地糾紛案件主要表現爲以下七種具體類型:

1.村民之間轉包土地引發的糾紛。法律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依法採取轉包方式流轉。農民把自己的承包土地轉包給其他村民耕種,在履行轉包協議中發生矛盾,雙方不能協調一致,訴請法院解決。這類案件從爭議根源來看又表現出多樣性。一是因轉包地被開發或出租後補償費歸屬問題發生矛盾。轉包土地被開發或租用後,土地補償費、青苗費、附着物賠償費歸原承包人所有或是歸現耕種人享有,雙方莫衷一是,基層組織又協調不了。二是在轉包土地上種植特定作物引起糾紛。村民之間簽訂土地轉包合同後,轉包方在地上種植花木、經濟作物等,引起原承包人不滿。原承包人見效益較好,想提前收回土地,便以影響土地肥力爲由,阻止轉包人在該耕地上種植經濟作物和綠化樹木,雙方發生糾紛。原承包戶要求解除轉包協議,收回承包地。

2.村民與村社之間履行特殊承包合同引起的糾紛。一是承包人拒不給付承包費產生糾紛。村民承包集體所有的魚塘等,在合同履行中,承包戶以村社提供的魚塘不符合使用條件,自己未獲得預期收益爲由,減扣或拒付承包費,其他村民對此不滿,社裏起訴要求給付租金。二是承包果園開發後因賠償款分配引起糾紛。村民承包集體所有的果園並添加種植果樹,合同期限屆滿前果園土地被國家開發徵用,果樹賠償款歸誰引起爭議。社裏稱賠償款是國家賠給社裏的,與承包個人無關。承包人則認爲自己在承包期內添植了果樹,又爲培育果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要求分得相應款項。三是承包人改變土地用途引發糾紛。承包人與村社簽訂協議承包集體所有的荒地種植果樹、林木,後來由於城市擴張,承包戶未種植果樹、林木,而是在承包地上修建大量房屋出租牟利,引起其他村民公憤,社裏爲平息矛盾起訴承包人要求收回土地。

3.離婚分割承包地引起的糾紛。以前的離婚案件中由於雙方都未提出土地問題,法院處理離婚案件時一般不主動涉及承包地分割。近年來由於土地價值大增,當事人因離婚提出承包地分割的情況較爲普遍。有的是在離婚案件審理中要求一併分割承包地,有的是在離婚後單獨提起承包地分割的訴訟。

4.土地集中流轉後租金分配引發的糾紛。經承包戶同意,社裏把土地集中對外流轉(多爲出租),合同履行中個別原承包人認爲租金分配不合理,以社裏侵犯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爲由,訴請撤銷村集體與他人簽訂的出租協議,恢復土地承包經營權。這類案件涉案人數衆多,涉及多方當事人利益,處理起來頗爲棘手。

5.未按程序發包或調整土地引起的糾紛。村社幹部隨意將農民的承包地另行發包給他人,侵害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案件大量存在。一是原承包人把土地轉包或借給他人耕種後,村社直接將土地發包給耕種人。如有的原承包戶把土地借給其他人耕種,農稅、提留等由耕種人交納,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村社幹部未告知原承包人,即把借耕土地發包給耕種人,原承包人請求歸還土地時,才發現自己的承包地早已被另行發包給他人。原承包人遂以村社侵權,向法院起訴訟請求返還承包地。二是村社幹部濫用職權隨意調整承包地,侵害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

6.因客觀情況發生無法預料的重大變化致土地流轉租金低廉誘發的糾紛。這類案件主要表現在其他方式承包中。涉及集體所有的林地、荒山等,約定承包時間很長,一般爲50年。由於簽訂合同在中央出臺系列惠農政策措施之前,土地價值還未充分體現出來,約定租金中含有上交國家的稅費,隨着免徵農業稅及農業補貼政策的落實,純受益性質的租金水平大大降低,造成顯失公平的結果,引起村民普遍不滿,村社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解除合同。

7.村社收回外出打工人員承包地引發的糾紛。農民在外打工並在城裏買房安家,舉家遷移出原籍,村社以承包人戶口已不在農村爲由收回土地,承包人不服向法院起訴要求廢除村社決定,恢復土地承包經營權。

二、我院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遵循的主要原則

農村土地糾紛案件涉及理論複雜、政策性強、敏感度高、處理難度大,妥善處理土地糾紛不單純是法律問題,而是關乎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社會問題。把握好農村土地糾紛案件審理的總體原則,對於妥善處理這類案件十分必要。

1.保護農民土地承包關係的穩定與合法流轉。按照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民擁有法律賦予的長期而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法定承包期限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調整和收回承包地,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行流轉承包地,不得非法侵佔農民承包地,這是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2.把握好法律與政策的關係。在我國,政策和法律有着統一的指導思想、政治方向和利益基礎,本質上是一致的,在出現法律空白時相應的政策可以給予補充。但是,政策與法律在制定機關和程序、表現方式、實施方式、效力範圍等方面都存在區別,政策和法律各有其獨特的不能互相取代的調整機制。在法律沒有修改之前,應當堅持依法辦事,假如必須按照政策辦事,也不能損害公民在法律結構中所取得的合法權益。國家土地政策是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土地利用、開發情況,土地政策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的政治決策和對策。在目前農村土地糾紛處理方面,政策的調節作用相當強*。法律調節具有強制性,政策具有導向性,處理二者關係應堅持政策調節服從法律調節,在法律沒有規定或法律與政策存在衝突時,應當按照法律原則正確適用相關政策。

3.正確處理法律、政策與村民自治、鄉規民約的關係,力求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從我國的國情來看,除了政策、法律對農村土地的調整、規範,還普遍存在農村村民自治與鄉規民約的非正式規範。村民自治是隨着農村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推進而產生的,是村民自主解決農村公共問題,進行公共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務的重要制度安排。1998年通過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爲村民自治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礎。按照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這些事項包括從農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立項、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業的建設方案;村民的承包經營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等。鄉規民約是指作爲農村村民自治的一種調整村民之間、村民與集體之間利益及村民行爲的規範。由於農村土地問題的複雜性,在法律、政策進行宏觀調整的同時,有時發揮微觀意義上村民自治和鄉規民約的作用非常必要。《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條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相牴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可見,鄉規民約必須合法且僅作爲政策法規的補充,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時既要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的權利和鄉規民約的既定事實,又要對借村民自治、鄉規民約之名制定土政策侵害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爲堅決依法糾正,實現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統一。

4.堅持司法爲民原則。首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訴訟調解。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要堅持以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爲目標,把調解作爲處理土地糾紛案件的必經程序,靈活運用從審判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親情感化法、法理疏導法、利益誘導法、權衡利弊法”等多種手段,依靠村委會、基層政府信訪部門、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出面協調,把調解工作貫穿於整個訴訟過程。其次,做好判後答疑。農村當事人法律素質相對較低,對法院裁判文書理解困難,有必要在案件宣判後向其解釋判決的理由,力爭服判息訴。第三,巡迴審理、開展法制宣傳、提供司法救助,保障農民合法權利。實行巡迴審理,就地辦案,爲農民訴訟提供方便,並組織農民羣衆旁聽,提高他們對土地法律政策的瞭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會效果。對部分經濟困難的當事人,給予司法救助,及時辦理減、緩、免交訴訟費用,保證其打得起官司。

5.延伸審判功能,提出司法建議。司法不是萬能的,土地糾紛案件原因複雜社會影響面廣,許多案件反映的是農村帶普遍性的問題,單靠司法手段不能解決問題,有時會出現“案結事未了”的情況,應當及時將案件審理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向黨委、政府及農村基層組織提出司法建議書,加強和改進農村土地工作、解決突出問題,保證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實現。

6.堅持公平正義理念,確保案件質量。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要切實做到公開、公正,通過程序公正,確保案件實體公正,尤其在案件處理結果上要體現出公平正義。

三、審理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幾個問題

農民擁有法律賦予的長期而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法定承包期限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調整和收回土地,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行流轉承包地,不得非法侵佔農民承包地,對沒有具體法律、政策爲審理依據的土地糾紛案件,應當從維護承包人合法權益出發,根據現有法律和政策的基本精神,妥善處理。近年來,我院通過審理的農村土地糾紛案件,有力地維護了農民羣衆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農村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我們認爲,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審判實務中,應重點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準確界定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案由。目前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的案由不具體明確,一般做法是統一以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立案,案由比較籠統,不能準確反映案件實質,也不能從案由上提示處理方式的區別,不利於建立詳細的司法統計臺帳。應結合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發生的特點,在案由上準確細分,使其能夠反映案件糾紛的實質特點,便於正確適用法律。結合審判實踐,我們認爲主要應作如下區分:(1)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凡農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因農業承包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或終止而發生糾紛,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由應確定爲農業承包合同糾紛。這類案件由承包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共同承包,人數衆多的應當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由受案法院在承包人中指定代表人。(2)承包經營權糾紛。公民、集體對集體或國家所有的由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佔有、使用或收益的權利)受法律保護。因發包人、承包人之外的第三人違反法律規定,侵害承包人的土地經營權而引發的糾紛,應當以承包經營權糾紛立案。與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區別在於它是侵權類糾紛,農業承包合同糾紛屬合同類糾紛,適用法律大不相同。(3)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糾紛。法律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等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當事人因轉讓、轉包、出租、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履行流轉協議過程中發生的糾紛,應當以承包經營權流專協議糾紛案由了立案。(4)請求確認土地轉讓協議無效糾紛。凡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村民委員會的村民,認爲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違反法律規定,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轉讓給他人而損害農民利益,一方起訴請求確認土地轉讓協議無效的,應以請求確認土地轉讓協議無效糾紛立案。這類案件多爲羣體性糾紛或集團訴訟。

2.關於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問題。農民進城打工,在城裏購房置家的情況越來越多,這部分人雖然成了“城裏人”,但不會輕易放棄在農村的承包土地。外出務工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規定,在法定承包期內,除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爲非農業人口外,一律不得收回土地。可見,對外出務工農民土地收回問題,法律是嚴格限定了條件的,對實踐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以人地矛盾突出爲由,放寬條件收回外出務工農民土地發包給他人的行爲應予禁止。凡遇此種情況,外出務工農民起訴請求還回承包地的法院應予支持。

3.關於違背農民意願強迫流轉土地問題。法律規定承包方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自主權,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妨礙或強迫。未經承包方書面委託,發包方和其他組織、個人不得代表承包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強迫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或者藉口經過民主議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強迫農民流轉土地的,流轉關係無效。農戶起訴要求收回返還被強迫流轉的承包地的,法院應當保護。

4.關於以拋荒爲由收回農戶承包地的問題。承包方棄耕拋荒土地有複雜的原因,特別是以前農業稅賦較重,許多農民認爲外出打工比在家種地划算,導致一些土地荒蕪。從法律和政策來看,無論是《土地承包法》或《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及國務院《關於儘快恢復摞荒耕地生產的緊急通知》或《關於妥善解決當前土地承包糾紛的緊急通知》,都未規定可以收回拋荒的承包地。據此,審判實踐中,應從維護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利益出發,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以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農戶拋荒承包地,現在承包方起訴要求返還承包地的請求,原則上應予支持。

5.關於出嫁女、上門婿承包地問題。出嫁女和上門婿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無論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結婚後從新居住地取得,還是保留結婚前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總的原則是不能使其權利落空。在個案處理中可以區別情況對待:對承包期內當事人結婚後從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土地的,發包方可以收回其原承包地;對結婚後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6.關於客觀情況變化致合同履行顯失公正的問題。涉及土地流轉的合同,簽約時只能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法律、政策背景,雙方權利義務的約定適合於合同簽訂時的情況。但是,土地問題受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政策變化影響極大,不同時期客觀條件的變化,國家農業基礎政策的調整,往往會打破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平衡關係,使得土地流轉合同繼續履行失去了公平基礎,從而引發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借鑑了情勢變更原則,爲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實踐中,有的發包人起訴要求確認合同無效,但案件的實質並非合同無效,而是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不能輕易否定合同的效力,破壞合同的嚴肅性;但如果駁回原告請求,繼續履行合同,則不利於保護農民的基本權利。因此,法官應對當事人進行法律釋明,原告變更訴訟請求後,法院可以分析發生變更的客觀情況,按照公平原則處理,從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方面,使案件得到妥善處理。

7.關於案件審理中證據適用問題。農村土地糾紛案件當事人的證據能力一般較差,而且土地糾紛案件的成因也比較複雜,審理中對證據的認定應把握兩個方面:一是按照農村實際,注重經驗法則的運用;二是在遵從《證據規則》相關規定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依職權調取證據的力度,儘可能在使用證據時符合客觀真實。

四、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的建議

當前,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突出,反映到法院案件中來的只是一部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實際存在的土地糾紛問題,僅靠法院運用司法程序是不夠的,必須建立綜合治理機制,納入統籌安排,健全防範機制,及時排查、發現和消除涉及農村土地問題的不安定因素,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1.加強農村土地問題的法律研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必須圍繞農村穩定、發展大局,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土地問題調研活動,發現和分析涉及農村土地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從政策和法律的層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避免和處理農村土地糾紛問題的新機制、新方法。雖然最高院出臺了《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承包糾紛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爲審理土地承包、流轉、集體收益分配等提供了依據,但一些爭議較大,未形成共識的問題仍未加規範,有的問題需要在物權法中加以明確,而農地問題研究滯後,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急需高度重視。

2.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加強農村基層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組織建設,增強其權威性和凝聚力,使其在管理農村各項事務,特別是處理土地糾紛問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農村基層幹部作爲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學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農民和農村工作的方法,不斷規範自身行爲,依法行政,以良好的形象帶動羣衆,取信於民。要依法管理農村與土地相關的承包合同。農村所有經濟活動,特別是涉及農民利益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轉等,凡是能夠用合同管理的,都要依法納入合同管理。簽訂農村承包合同,必須堅持合法、平等、自願的原則,嚴禁損害羣衆和集體利益,逐步將農村經濟和社會事務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最接近,最瞭解農村土地的現狀及糾紛的起因,可因勢利導的調解矛盾,把土地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3.加強政府對農村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從農村土地糾紛問題來看,政府對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等指導監督不力,導致農村土地工作中出現混亂,產生矛盾糾紛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鎮政府要加強對村委會和農村工作的監督和指導,通過正確有效的引導、指導和培訓,提高農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8條規定:“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心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可見,鎮人民政府對農村土地發包中的部分土地向外發包享有批准權,可以通過批准行爲來監督和指導農村發包土地的有序展開。鎮人民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土地工作的指導監督力度,政府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加強對農村土地經營承包的規範和指導,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的土地工作。對農村土地發包、流轉、局部調整等要登記備案,實行全程監督,減少發生土地糾紛的潛在隱患。針對城市周邊土地流轉頻繁,形式多樣的情況,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規範化指導,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建立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見證、登記制度,根據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確保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通過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清理、整頓,把土地流轉納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4.完善多元化土地糾紛解決機制。一是要拓寬糾紛解決渠道。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51條的規定,土地糾紛解決方式有三種:調解、仲裁和訴訟。解決土地糾紛矛盾,應當是訴訟、調解、仲裁等多管齊下,爲那些不願意通過訴訟解決糾紛的當事人提供多種救濟渠道,使更多的土地糾紛在訴訟外迅速、便利、妥善地得到解決,舒緩法院的壓力,使有限的司法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二是要建立農村土地矛盾排查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入農村開展土地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調處工作,做到土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對排查中發現的土地糾紛苗頭,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協調處理,職能部門要提前介入,做好糾紛當事人疏導穩控工作,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要健全農村土地糾紛處理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解決農村土地糾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建立健全處理土地糾紛的調解、仲裁機構,組織專人、集中力量,地主動深入農民中及時處理髮生的土地糾紛,防止矛盾激化引起不良事端,使調解工作成爲預防和解決土地糾紛的第一道防線。

5.提高對無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農民靠農業爲生,無土地則無生計。對農村存在的無地農民導致的人地矛盾問題,應主要通過發展方法解決。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目標,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幫助部分無地、少地農民擴大就業領域,優先安排他們參加非農崗位的技能培訓、技術學習,通過把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減少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空間,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走城鎮化發展道路,在發展中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改變目前農村社會保障政策中不區分有地無地的情況,對無地農民應實行政策傾斜,適當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緩解農村土地矛盾。

6.積極探索新的土地流轉方式。土地資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土地價值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呈增長趨勢。現實中部份因流轉產生的土地糾紛案件,就是因爲簽訂合同時對土地價值增值情況預見不足,流轉費用低廉,農民感到很吃虧引起的矛盾。有的採取流轉費用隨年限變化梯度增加的方法,但實行增加的梯度與土地價值自身的變化不相符合,亦會產生事實上的不公平,導致矛盾發生。目前城市周邊農村土地流轉中,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現象十分普遍,土地不能復耕,從長期來看對農民合法權益是一種損害。針對土地流轉的現狀,應大膽探索新的土地流轉方式,可嘗試採用土地使用權入股,將土地實物形態轉化爲價值形態,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增加農民土地收益,穩定農村土地流轉關係。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2

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現狀調查報告

一、經濟景氣波動與就業壓力

90年代的中國勞動力就業遇到了新的挑戰: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帶來大量職業下崗,這一過程又伴隨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趨勢——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國新增經濟活動人口壓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紀之交的中國面臨嚴重的就業“衝擊波”(圖一)

在城市失業大量發生的情形下反而發生農村勞動力大量剩餘並且產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傾向,這是一個與劉易斯著名的二元就業模型(Lewis,1954)相違背的問題。因爲該模型認爲,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着有關生產和組織的各種不對稱性,當勞動力在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製造業部門之間流動時,由於傳統部門不按照邊際產品原則定價,因此保留着幾乎可以“無限供給”的邊際產出爲零的勞動力,而現代部門追逐利潤最大化,因此兩部門的邊際產出並不相等。在劉易斯看來,經濟發展就是現代部門通過資本積累而擴張,直到將傳統部門“剩餘勞動”蓄水池全部吸乾。這就是說,傳統部門存在着大量勞動剩餘,而現代部門裏不存在。

這一問題在哈里斯—託達羅模型 (Harris-Todaro 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們指出,只要城市的預期工資高於一個有保證的農村工資,農村勞動力就會在城市失業已經存在的條件下繼續向城市流入。這裏,城市工資有政府法令規定而高於市場均衡工資時,預期工資就可能對農村移民有刺激力。

圖二直觀地描述上述幾個模型的思想。橫軸OO’表示一個經濟中給定的勞動力總量。農村勞動力從原點O向右,農村勞動力的邊際產出由曲線MPRL表達。城市就業從O’點向左計算,曲線MPUL代表城市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如果有一個充分競爭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兩部

門勞動邊際產出相等,均衡工資就是Wc。在均衡工資條件下,總勞動力中的OL部分配置給農村,LO’配置給城市,全社會沒有剩餘勞動。但是,如果城市標準工資(Wu)定的高於均衡工資水平,即Wu>Wc,城市就業就會減少,城市出現公開或隱蔽的失業(LL);但此時城市期望工資(W),即標準工資與城市就業概率的乘積,仍然高於農村均衡工資,因此農村就業量還仍然按照XX’曲線向城市流動,形成農村勞動力供給價格提高,農村就業減少,而城市公開或隱蔽的失業進一步增加,從LL增加到LL。

以上模型假定農村勞動力可以自由向城市部門流動。但是如果存在着禁錮流動的制度性障礙,情形又會不同。在部門間勞動流動被隔絕的條件下,城鄉之間可能持久保持工資水平的顯著差異而沒有發生相應的勞動力流動。“兩元模型”無從分析這樣的情形,因爲“兩元”之間的隔絕,使得每個部門都近乎孤立地決定其內部勞動力的供求和定價。這正是改革前中國的情況。正如我們將在後文中看到的,只有當城鄉隔絕的體制鬆動後,哈里斯—託羅達模型纔可能重新作爲一種有用分析工具。

顯然,在國有企業職工大量下崗和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的這一雙向進程中,關鍵因素是城鄉的工資差別,不同性質的勞動力對於城市期望工資的預期差異對於中國的勞動力流動、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就業形勢發揮着重要作用。以下我們將會通過進一步的分析來詳細闡述這一問題。

1、城鎮下崗與失業 1992年以來,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穩步上升,自1996年達到3.0%時,1997、1998年兩年保持在3.1%的水平上。但是中國的新增經濟活動人口和新增從業人員始終分別在1.3%左右和1.2%左右的水平上保持着。

如果把下崗職工考慮在內,中國1997年的城鎮失業率將達到9.36%,就業壓力將會更爲突出(孟慶紅等,1999)。1992年中國的城鎮失業人中、下崗人數分別爲420萬人和300萬人,而到1997年,這兩個數字分別變爲620萬人和1435萬人(其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爲929萬)(胡鞍鋼,1999A);1998年進一步變爲892萬人和571萬人(陳淮,1999B)。顯然,中國的城鎮的失業問題越來越多地通過職工下崗這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據原勞動部的一項調查分析,至1999年6月底,下崗職工佔全部職工的比例爲11.2%,而全國下崗職工總人數爲711萬人(原勞動部培訓就業司,1999)。而楊宜勇估計,1999年全國下崗未就業人口爲600萬人,登記失業人口爲620萬人,企業新下崗300萬人,城鎮新增勞動力274萬人,機構改革預計分流300萬人,農轉非估計有300萬人,絕對數總計達到2394萬人,比1998年多出460萬人,即1999年就業壓力將比1998年增加23.7%(劉詩白,1999)。而且,楊宜勇等人估計表明,在1999到20xx年三年間,中國勞動力總供給中,農轉非的人口約爲1000萬人,其中需要就業的勞動力600萬人;城鎮國有企業富餘人員新下崗850萬人,扣除當年再就業的70%,將會有255萬人等待就業;機關事業單位分流82萬人,1998年年底結轉國有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託管的下崗職工614萬人,這樣僅僅因爲勞動力總量的調整就將會爲城鎮增加1551萬人的就業壓力(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1999)。

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的加劇使得國有企業必須通過市場化改革走出困境,減員增效勢在必行;另一方面,經濟增長率的放慢意味着經濟對就業的吸收作用減小;但是人口增長的慣性使得新增就業人員繼續以較快的速度增加,這樣整個經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崗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那些本就因爲自身技能較差而被調整下來的下崗職工重新就業的可能性變得更爲渺茫。由於城鎮職工的下崗具有周期性和結構性的雙重特徵,經濟疲軟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對就業構成的壓力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得國有企業的就業壓力更爲嚴重。

這一下崗趨勢是對於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效率過低局面的一種糾正。在中央根據計劃指令來配置經濟資源,優先發展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並且因此形成由國家行政等級組織壟斷工業和商業,管制農業和實行城鄉隔絕的經濟體制。在這一體制下,國有企業由於管理公有制僵化,缺乏自主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受到扼制,導致企業無力實施有效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結果是企業的效率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虧損;企業的剩餘也被政府以利稅的形式拿走,作爲補償,職工獲得了“城裏人”身份:較低的工資水平(但是這一工資水平相對於農村的工資水平還是很高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安排。這相當於一種“借舊債還新債”的制度安排,即運用當期企業的利稅來支付對國有企業職工的歷史負債,但是隨着這一負債水平的提高和當期企業效益的下降,這樣的制度安排無法繼續維持下去。職工的下崗就在所難免。由於整個經濟發展前景暗淡導致勞動崗位供給不足、下崗職工自身競爭力差、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因素,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難度很大。於是,各地政府費盡心機尋找再就業門路,甚至是關閉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徙的通道。這樣一方面使得最具有競爭力的那一部分勞動力找到工作的概率在大減少,從而阻礙了城鄉開通的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另一方面,這些舉措混淆了週期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的界限,造成了城市中“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的局面,同時使得城市中大量使用外來勞動力的那部分經濟競爭力大大下降,這樣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如果在面臨城市就業壓力時,政府開始選擇退卻,那麼城市就業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將喪失殆盡。

2、農村的勞動力轉移 城市就業壓力劇增這一進程不可避免地與中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大趨勢相互衝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就業通過三個途徑得到緩解:第一,農業內有效利用勞動力資源的機會增加了;第二,農村的非農就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吸收;第三,城市的吸收,即農村勞動力加速向城鎮製造業、商業和服務業轉移。據作者參加的勞動部一項研究的結果估計,16年間(1978-1992)農業內部有效利用勞動力的機會共增加了約50%,農村非農就業提供了近1億個新的崗位,另外約有3000萬農民工轉移到縣城以上的城市就業。另外,據範芹估計,截至1997年,中國的鄉鎮企業已安排的就業人數佔全部農業勞動力總數的25%,1.9萬多個小城鎮累計吸收農村勞動力3000多萬,約佔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總量的30%(範芹,1997;轉自鄧大鬆等1999成都)。

但是,當前鄉鎮企業由於中國經濟狀況不佳、融資需要遠遠不能得到滿足、鄉企自身面臨制度創新等原因,發展速度顯著放慢,其對中國農村勞動力的吸收能力也隨之減少。1991年以來中國第一產業中的勞動力一直呈現絕對下降的趨勢,也即將會有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尋找新的出路,鄉鎮企業無法滿足其要求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遷徙就成爲其主要出路。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動力主要在於城鄉工資差別,如果城市就業的期望工資(城市工資水平乘以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高於農村的工資水平,農民就會流向城市。顯然,隨着鄉鎮企業界的不景氣,農村勞動力在農村就業的工資水平大大下降,這無疑加大了城鄉工資差別,使得勞動力更有激勵流向城市就業。如果城市改革止步不前,城市工資水平仍然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農民工的流動帶給城市的.就業壓力就會更大。

而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採取的是“關門”政策,即城市由於下崗壓力對農村勞動力關閉了大門。但是,這只是部分影響到農村勞動力在城市找到工作的概率,城市工資水平難以下調,而農村的工資水平則隨着鄉鎮企業停滯而大幅下降,這樣就意味着農民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因此,政府“關門”政策的結果是農民工“清而不退”,這一巨大的勞動力人口的一部分通過重新回到土地上轉變成爲隱性失業堵塞,大部分則通過採取種種規避措施在城市的灰色勞動力市場上找到就業機會;而且,一旦農民工在某一地區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們可能就會習慣於城市的生活,即便暫時失業,也不願意返回農村。在1995、1996和1997年三年中,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數字達到2400萬、2500萬和3000萬(陳淮,1999)。這一壓力在中西部的一些人口大省,如四川、湖南,反映的更爲明顯;很難想像這些跳出“龍門”的農村勞動力因爲城市的大門緊鎖而全部返回農村。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遷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協調這一人口轉移壓力在城鎮就業壓力日漸嚴重的今天更凸現其重要性。

3、新增勞動力壓力 中國的就業壓力不僅反映在勞動力存量的變化上,而且來自於新增勞動力的數量。在H-T模型中,如果勞動力的邊際產出水平沒有較大的改進,而勞動力總量卻發生了較大的增加,這就意味着農村勞動力的邊際生產率和城市勞動力的邊際生產率相等的那一點所決定的就業水平沒有大的增加,最後的結果是總失業水平面的上升。

因此,把中國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放到中國總的人口增加框架下,我們對於中國窘迫的就業狀況將會有更好理解。由圖三可知,中國總人口增量在1982年達到了一個高峯,1986-1990年達到了另一個高峯,其中在1987年達到峯值;而中國新增城市人口則分別在1981年有一個大的增量,1984年達到高峯;新增農村人口在1982年就已經達到一個高峯,1984年後更是一直持續增加到1991年。如果以16歲作爲勞動力開始要求參加工作的年齡,那麼中國的就業壓力在1998年達到了第一個高峯,在20xx年再度加大,20xx年達到高峯,並且一直持續到20xx年左右。而城市就業壓力將在1997年達到第一個高峯,20xx年左右達到另一個高峯;如果考慮到農村勞動力自20xx年以後持續增加的壓力,中國的就業狀況將會更爲嚴峻。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3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糧食仍然是一個重要商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糧食,爲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糧食局XX年對農村儲糧抽樣調查顯示,由於農村儲糧設施簡陋、缺乏儲糧技術、儲糧方法不科學等原因,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10%,全國每年農戶儲糧損失量高達150億—200億公斤,相當於有“北大荒”之稱的黑龍江農墾區糧食總產量的1.5—2倍,糧食資源浪費嚴重。爲此,縣糧食局對我縣農民儲糧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位於滇東,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五地州結合部,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國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6.5萬公頃,林地16萬公頃。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時,年無霜期244~344天。轄8個鄉鎮109個村社。共10.37萬戶39.4萬人(農業人口32萬,佔90%;少數民族人口6.75萬人,佔17%)。チ甘襯瓴1.5億公斤。

二、抽樣調查的鄉鎮及戶數情況

爲全面提高糧食儲藏安全知識,減少糧食損耗,查找糧食儲藏中施用農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糧食抽出專人組成工作組。於XX年10月至12月進行調查。分別對高良、五龍、龍慶、竹基、丹鳳、葵山、彩雲等7個鄉鎮13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62戶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落實。共出動車輛18車次,人員90餘人次。共計調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積701.4畝,年產糧食254100公斤,平均畝產糧食362公斤,人均產糧888公斤。其中自用糧食(口糧、養殖用糧)137000公斤,佔53.9%,賣出糧食117100公斤,佔46.1%,大部分是本地銷售。

三、糧食儲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調查中有70%的農戶儲糧都是採用袋裝,少部分爲鐵皮倉、木桶、木櫃或零散堆放。

2.殺蟲方法和用藥情況:農戶收起後的糧食有33戶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佔總調查戶數的53.2%;有19戶在糧食生蟲時用紗布或棉布包紮“磷化鋁”埋入糧袋(倉、桶櫃)中殺蟲的,佔30.6%;糧食數量少,儲藏條件好當年用完不留餘糧的,不施任何農藥的僅有10戶,佔16.1%。

四、農民儲糧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儲糧存在着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沒有適用的設施。目前,農戶儲糧既無適合的農家倉房,又無適用的儲糧器具,少部分農戶將糧食堆放在沒有防潮的地板上,由於達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儲糧技術,蟲蛀、黴變屢見不鮮;大部分農戶將糧食堆碼在廚屋或住室邊角部位,由於達不到有效防護,雀食、鼠盜極爲普遍;還有少數農戶由於居住面積較小,將糧食堆放在簡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隨意糟蹋,在家庭儲糧施藥治蟲過程中,因密封不善會造成的毒氣外泄,直接危害着農戶的居住安全。

2.糧食損耗量較大。由於近年來,農村強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戶家中缺乏勞動力,所儲的糧食沒有能力管理和晾曬,除正常的蟲蛀、鼠盜之外,還有部分糧食因入儲時沒時間整曬水分較高或在儲存期間返潮、結露等原因造成黴爛變質,調查結果表明,損失損耗糧食爲2萬餘公斤,損失率8%—12%左右。按照農戶留下的自用糧食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將損失糧食達1000萬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大部分農戶將糧食與人居共處,糧食儲藏中存在隨意性或不科學性地使用高殘留農藥殺蟲、滅蟲。調查結果表明: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33戶,佔調查戶數的53.2%;使用“磷化鋁”殺蟲的19戶,佔調查戶數的30.6%。

這樣以來,糧食中會有很高的農藥殘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的糧食或糧食轉化的其他食物(如:釀出的酒、大米、麪粉等)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羣體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儲糧殺蟲劑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實用的也就是“磷化鋁”藥劑。“磷化鋁”藥劑殺蟲主要是靠“磷化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映後產生的磷化氫劇毒氣體殺蟲,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使糧食裝具充分密閉、遠離人、畜住地,如果糧人共處一室會帶來直接的生命危險。

4.影響居住環境。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民在注重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農戶儲糧模式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直接影響農村環境的優化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建議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進步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立足於人了羣衆的生產、生活和環境質量的提高。一是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提倡儲糧殺蟲選用“磷化鋁”殺蟲劑,減少糧食中的農藥殘留,以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有利於減少農村糧食產後損失。二是儘快建立糧食執法隊伍,完善糧食質量檢測手段,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形成有專門機構,人員來爲農民儲糧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資修繕原各糧點的倉庫,由糧食部門投入技術和服務、將農民剩餘的糧食由糧食部門實行代保管,代管期間農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現金或兌換其他品種的實物,即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儲糧問題,減少儲糧損失,提高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科學發展,讓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安全糧。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4

爲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組織部提出了利用五年的時間招聘十萬名大學生的政策。我有幸成爲一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感到巨大的壓力。如何更好、更快地適應和做好農村工作,是我們面臨的並且需要我們在短時間內克服的難題。我認爲要做好農村工作,重要的是儘快瞭解村情,也就是要摸清村基本情況,瞭解羣衆的思想狀態和生活、生產情況,掌握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關注一些影響工作開展的重要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村民解決一些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與他們搞好關係。應鎮黨委組織部要求,通過一個月的調研,利用查閱資料、走訪農戶、問詢村委領導、實地勘察的方式,現在就關於駐村的調研情況如下:

一、xxx村基本情況

xxx村位於沂堂鎮西部,距鎮駐地2公里,是全鎮人口較多和經濟發展較爲迅速的村莊之一。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一個人口大村,其中,黨員50多人,耕地面積2500餘畝,是一個農業大村,農作物以玉米和小麥爲主、經濟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爲主。xxx村規模較大,村民富裕,村容整潔,民風樸實。

二、經濟狀況

1.農業種植:

xxx村是一個種植業比較發達的村莊,多年來村民們一直保持了種植農業作物的傳統,村民勤勞樸實,積累了大量的種植經驗。近年來,農產品以花生、玉米、小麥爲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種植面積約有1000餘畝,畝產600多斤,按照往年的盈利標準,每畝每年可盈利近2000元。

2.外出務工:

xxx村有相當部分的人,在本鎮、羅莊、蘭山等地務工,大大緩解了附近企業用工短缺的現狀,並且本村在外務工人員技術好、素質高,是企業發展中較爲重要的力量之一。外出務工人員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每人每年可帶回工資10000多元,是家庭較爲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3.個體經濟:

xxx村是村村通工程實施的先進村,有着良好的道路交通優勢。村民利用道路交通便利的優勢,在沿路兩旁發展餐飲、服務、副食等經濟,爲xxx村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氛圍,同時使得農民收入有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進一步提高了本村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xxx村擁有良好的礦產資源優勢,村民敢想敢幹,開設多家石廠。個體經濟成爲xxx村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

三、現有的問題

1、計劃生育

由於xxx村是一個人口大村,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識差,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對生男生女的認識比較片面,種種原因導致計劃生育工作處於一個困難的局面。再難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去克服、去開展,對於計劃生育工作,我認爲主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讓他們瞭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宣傳改變他們的思想認識,使村民自覺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方針和政策;

其次,要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嚴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對於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和縱容,對於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按照要求和規定給予獎勵和扶助,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國家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嚴格要求自己;

最後,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要善於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根據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氣,採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提高工作效率。計劃生育工作是目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要求我們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按照黨委和的要求和部署,積極做好各項工作。

2、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工程,既然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們就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儘管村委對遠程教育做了大量宣傳工作,配備了專門的遠程教育播放員,並定期播放遠程教育節目。通過調查瞭解主要原因有:一是村民過於繁忙,沒有空閒時間觀看和了解;二是村民文化水平低,沒有自發的學習意識;三是遠程教育工作人員沒有抓住農民的.學習需要。搞好遠程教育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作爲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修養,當好農民羣衆的信息傳播員,農業技術的指導員,羣衆放心的服務員;重視並做好宣傳工作,農民認識不足,就是我們宣傳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傳到位,才能很好的開展遠程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性、針對性,張貼或廣播遠程教育播放內容,讓農民對遠程教育瞭然於胸,只有做好計劃和安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調研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好的思想指導,在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要求,以建設生態家園爲載體,積極發展農業現代產業,創新經營模式,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全村農業上檔次,羣衆生產生活日新月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xxx村的發展歸功於村委的正確兩到,一套好的農村發展思路,以下幾個方面將是我以後工作開展的重點: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羣衆發展基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搭建羣衆致富平臺;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培樹羣衆文明新風;提高生產生活水平,優化羣衆人居環境。

通過近一個月的駐村工作,親身體會到了農村基層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農村是個“萬花筒”,不同的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在一個村開展工作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因此要求我們要做好農村調研,熟悉村情,因村而宜,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5

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地區農民收入持續不斷增加,年勝一年,對數據深入分析發現,村民們推陳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模式,發展多項經營的商品農業,另外農民思想也發生轉變,不再固守土地,離鄉務工也推動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從鎮政府提出“農民增加收入一個主要途徑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來,鄉黨委、政府帶領村民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抓調整,突出本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訂單農業、大棚農業。在種植小麥,玉米的基礎上,建設大棚生產基地,種植綠色生態食品,憑藉是北京郊區的良好區位,大棚種植漸漸成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幾年來看,農業的比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農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農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外出務工收入據統計,全鄉總勞力8206人,其中長年外出務工勞動力2966人,約佔總人口20.4%。從調查情況來看,外出務工勞動力按每年最低純收入2400元來算,全鄉僅外出務工一項可帶回資金712萬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驕人的成績同時,也存在着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普遍弱勢。

當前農民的消費開支負但仍然過重,據調查,農民的收入主要支出於農業生產、醫療費、學費等。由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有較大程度的增長,農業生產的費用仍然要佔農民收入相當大的比例;

另外是醫療費用支出,農民一旦生病住院,醫療費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勞動力生病後,致使該家庭勞動力缺乏,常常很快就會返貧。

另外,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雖然鄉黨委,政府加大了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農民的素質有所提高,但是農民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文化科學素質和觀念意識等方面,既影響了農業的生產,也影響了勞動力的移,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只能做苦力和勞動密度高的行業,未能以勞動力產生勞動價值,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優勢不能顯現。

農民經營生產方式粗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規模過於狹小,規模經營還只是少數;

二是科技含量低,農戶缺少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預防等技術,新種一種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時間去培育;

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細耕種的田間管理以及精確的經濟覈算,造成了生產資料的極大浪費和生產成本的增加。

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戶從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爲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改革把農民推向市場經濟的前臺,農產品以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爲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從目前來看農民的信息來源渠道單一,農民信息不靈是農村的一大普遍現象,這就造成了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困難加大。

農業結構不合理。一是種植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仍然把糧食生產作爲主要的收入來源,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農民增收產困難加大;

二是品種不合格,突出表現在經濟作物中“大路”品種多,特色品種少;

三是產業化經營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導產業品牌做大做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一箇中心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非凡。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6

按照市委政策研究室關於協助搞好全市農村道路建設調查的函的部署和要求,現將我縣農村道路建設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通鄉通村公路現狀

我縣現有各級公路90條1009.66公里,其中通鄉路6條168.8公里,通村路65條407.9公里,專用公路兩條26.2公里。全縣共7個鄉鎮,98個行政村,十五期末,國家實施通縣鄉工程以來,我縣加大了農村公路改建力度,成功地進行了克通公路建設,去年又成功地啓動了商品糧基地克昌公路建設項目以及通村工程。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縣農村公路質量和等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我縣通鄉公路硬化總里程達155.1公里,硬化率92%,硬化鄉鎮6個,硬化率85.7%,通村公路硬化總里程27公里,硬化率6.6%,硬化村8個,硬化率8.2%。

二、“十一五”時期我縣通鄉村公路建設規劃及資金安排

(一)“十一五”時期我縣通鄉村公路建設規劃

爲搶抓“十一五”我省將投入1000億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十一五”期間我縣計劃建設通鄉白色路1條13.7公里。建設通村白色路52條509.9公里,其中20xx年建設13條線162.9公里,實現30個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計劃建設22條200公里,實現30個行政村通白色路面。20xx年計劃建設17條線147公里,實現29個行政村通白色路面。到20xx年末,基本上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到“十一五”末期,實現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車,形成以縣城爲中心,以鄉鎮爲幅射,以村屯爲支脈,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白色農村公路網絡。

(二)“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安排

“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村公路建設所需資金總額爲1774.5萬元,其中爭取國家補貼資金爲3809萬元,地方匹配資金13331.5萬元。由於我縣財政拮据,所以說資金短缺問題是制約我縣公路建設的瓶頸。面對缺口資金,借鑑外地成功經驗,結合我縣實際,建立多元的投入機制,解決配套資金問題。一是縣財政投一點。設立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專戶,按當年通村公路建設計劃,將每公里6萬元的地方配套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同時按照工農產品每噸2元的徵收標準,加大地方養路費徵收力度,擴充資金來源渠道,確保農村道路轉移支付資金足額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籌一點。積極調動受益村屯農民羣衆積極性,通過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一事一議”採取出工出勞以資代勞等方式解決受益村屯每公里11萬元資金匹配問題。三是動員社會捐一點。採取給外地的XX人寫封信、打一個電話和爲捐資助路的企業或個人樹碑立傳,實行公路貫名制等辦法,鼓勵受益企業或回鄉人員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資助路。四是協調銀行貸一點。建立探索商品路、貸款責任路建設模式,作爲解決資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積極利用信貸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五是抓準政策爭一點。抓住整合新農村建設試點,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政策機遇,多方籌集資金,用於農村道路建設,確保足額投入。

三、20xx年通鄉村公路建設工作啓動情況、主要措施、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

(一)通鄉工程商品糧基地項目克昌公路啓動情況及主要措施

總投資3170萬元的31.7公里商品糧基地項目克昌公路建設於20xx年8月31日開工,爲保證工程進度,該項目分五個工程標段同時施工,所以去年10月份工程所需10.5立方米,路基土方任務已全面完工。爲保證今年該工程於5月中旬進行水泥混凝土鋪築,春節期間我們利用1個月的時間進行了集中備料,現工程所需的碎石、中粗砂和砂礫已全部進場,該工程所需2.3萬噸水泥已與我縣北疆水泥有限公路籤訂了購銷合同,現已陸續進場。進入4月份以來,各施工標段對路基翻漿路段進行整修處理,經過近一個月的整修,路基翻漿處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待時機成熟做水泥穩定砂礫,爲水泥混凝土鋪築工程做充分準備。

(二)通村工程啓動情況及主要措施

20xx年我縣通村公路計劃162.9公里,總投資4020萬元。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各鄉鎮的有力配合下,在市通村辦的指導下,我縣通村公路建設項目已全面啓動,開局良好。目前,工程設計、招標工作全部完成,組織機構及人員已全部到位,“一事一議”各村承擔的`工作任務已基本落實,各施工單位已進駐各標段,備料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按照市政府和市通村辦的部署和要求,XX縣政府和交通部門把通村公路建設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工作,擺上首位。納入日程、強化領導、全力推進。一是爲切實加強對通村公路建設的領導,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董穎秋、副縣長吳昊、縣助、財政局長鄒德玉、交通局長範德強爲正副指揮的通村公路建設指揮部,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體系,爲工程建設提供了組織保證。二是舉全縣之力,出臺優惠政策,爲通村公路建設創造條件。三是指揮部靠前指揮,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四月中下旬總指揮,縣長董穎秋、副指揮、副縣長吳昊、副指揮、交通局長範德強深入各鄉、村和路段實地踏察,並與各鄉村研究通村工作,指導各村“一事一議”,同時副指揮交通局長範德強帶隊分別深入各村自4月22起各施工單位開始陸續進入各標段,開始緊張的備料工作。目前,通村工程整體工作正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預計5月中旬,我縣通村公路將破土動工。

(三)農村公路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下步打算

1、農村公路建設存在的問題

今年我縣的農村公路建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前段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由於上級計劃下達晚,所以致使工程建設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期。二是由於我縣財政拮据,在資金籌措上難度很大。三是工程技術力量饋乏。

2、農村公路建設下步打算

爲保證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在下步工作中將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第一,搶前抓早,全力推進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按照省市計劃,31.7公里商品糧基地項目、162.9公里通村工程今年9月底必須全面完工,現在已經進入5月份,各項工程已全面啓動,我們一定要強化時間觀念,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搶前抓早、精心組織、統籌安排,迅速掀起農村公路建設高潮,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確保今年我縣通鄉、通村工程如期完工。

第二,進一步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加強農村公路的監督管理。公路建設是百年大計,質量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由於我縣今年農村公路建設任務重、戰線長、時間緊,在一定程度上將給工程質量帶來一定影響。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工程質量做好首要目標和頭等大事來抓。從嚴要求,從嚴把關,落實質量責任制度,健全質量監督體系,嚴格查處質量問題,要力爭將每一條農村公路建設成“長壽工程”、“精品工程”。

第三,強化組織領導,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紮實有序開展。加強組織領導是推進工作的可行保證,爲此,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辦公室一定要代表農村公路建設指揮部,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搞好工程建設的綜合協調和技術指導。各鄉鎮、各行政村都要成立由鄉、村長負總責的領導組織,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服務和監督。

第四,建立獎懲制度,調動各方公路建設積極性。有效的獎懲制度是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動力,爲此,今年,縣政府將把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考覈內容,同時將定期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評比表彰,對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表現突出,爲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級領導及工作人員,縣政府將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四、通鄉、通村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

在農村公路工程建設啓動過程中,由於工程建設指揮部在總指揮縣長董穎秋的帶領下,深入各鄉村現場辦公,動員沿線百姓爲農村公路建設出力獻策。通過“一事一議”受益村屯百姓主動投工、投勞,負責土方、基礎砂、路肩等基礎工程,同時各村積極響應縣政府號召,紛紛爲施工單位安置駐地,解決水電,提供服務,爲我縣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對今年搞好鄉村公路建設的意見、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保護好發展好農民羣衆修建農村公路的積極性。

二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確保農村公路有序、協調發展。

三是堅持建養並重,管養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的長效機制,積極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

四是加強技術指導,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監督機制,認真落實質量責任制,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7

07春漢語言(本)071030522

孟正剛

一、調查目的

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項政治工程,因城鄉差別,爲追求城鎮一體化,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

佔極大的比例,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明天就是祖國的明天,因此,對提高全民素質,

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及心理健

康成長勢在必行,留守兒童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使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使之學業有教,

親情有護,安全有保。能擔當社會的責任。

二、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日——20日

三、調查地點

隆興鎮街上和大聯村

四、調查對象

隆興中學

七、八、九年級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

五、調查內容

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和教育等問題

六、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通過查閱隆興中學留守兒童檔案資料及數據,瞭解留守兒童的'分佈情況和在校生中的比例,同時主要通過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訪問和座談形式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措施、學業的監護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問題,使其有一顆健康成長的心理素質。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8

農村網吧發展迅速,雖對豐富農民業餘生活、瞭解信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於農村網吧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相對於城區網吧問題更爲突出,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鍵康成長影響相當嚴重,亟待引起足夠重視,切實予以解決。

1、環境衛生較差,安全堪憂

農村網吧大多屬於個體經營,業主從節約投資成本的角度出發,普遍是蓋幾間簡陋的房子,或租賃幾間偏僻的房屋,有的則是在自建房中,購回幾臺電腦,便對外開張營業,硬件設施差,安裝不規範。農村網吧基本上只有一個通道,門窗緊關,不通風不採光,加上允許吸菸,空氣污濁不堪。少數素質不高的人隨地吐痰,脫鞋翹腳,網吧裏充溢的各種氣味,令人窒息。有的電腦鍵盤和電腦桌長時間都未清洗,黑污斑斑,灰黑難辨。有的農村網吧只設一個出口,窗戶緊閉,無任何滅火、防火設備,一旦出現火災或其他危急情況後果不堪設想。還有一些社會閒散人員經常進入,常因一些瑣碎之事或言語不合便大打出手,造成極壞的'影響。

2、無證違規經營普遍,隱蔽性較強

由於農村地域廣大、居住分散、範圍大、隱蔽性較強,加之管理不嚴,給經營者帶來極大方便,使農村網吧經營存在着許多違規違法行爲,其主要表現:一是無證經營。農村網吧只要購回計算機,拉通互聯網,便開始對外營業。二是經營非網絡遊戲。一些網吧業主爲利益驅動,違法經營,隨意鏈接黃色站點,傳播不健康網絡信息;網絡凈化形同虛設。網上信息良莠不齊,有的網吧設有網絡凈化器,但多是形同虛設。一些人肆意瀏覽黃色、暴力等非法網站,網吧老闆爲賺取錢財,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爲了保證網吧合法經營,爲網民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筆者建議公安、工商、文化、電信等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網吧進行檢查、整頓,使其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調查的農村網吧90%以上都經營非網絡遊戲,這些非網絡遊戲絕大多數充滿驚險、刺激的內容,有的經營者還設置了許多充滿色情、暴力、迷信、兇殺等有害內容的遊戲以誘惑人。三是隱蔽性較強。有的農村網吧,爲躲避執法部門的檢查,一般不設牌匾,不貼任何標誌,隱藏在村民家中。有的農村網吧有人來便營業,無人來便關門。有的在深更半夜之中,緊鎖大門開始營業,執法人員很難發現。

3、未成年人大量涌入。

好多中國小生課餘就泡在網吧裏,且一泡就是幾個小時,對學習和身心心健康均造成了較大影響和損害。而且還讓家長們提心吊膽,憂心忡忡。xx年3月31日上午9時33分,重慶市沙坪壩回龍壩鎮中學兩名七年級男生因連續通宵上網後疲憊不堪,坐在鐵軌上熟睡時,被疾馳而過的火車軋死。與他們同在一起的另一男生被火車驚醒僥倖逃命。這名僥倖逃脫的男生是回龍壩鎮中學七年級(5)班的學生,14歲。據他回憶,兩名被火車軋死的男生與他同齡,一名男生從星期一起連續三個通宵在網吧上網,另一名男生也在網吧連續“泡”了兩個通宵。這段時間,他們都在玩電腦遊戲。農村網吧的經營狀況絕大部分靠青少年而支撐,極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因進網吧發生的事件讓人觸目驚心。一是迷戀網吧,鋌而走險。二是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三是嚴重摧殘學生身心健康。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9

一、調查背景

在教學中,我們一線老師會發現,在學習新課之前,學生凡是在課前做好預習的,課堂上就能積極參與、大膽發言;而沒有在課前進行預習的,就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產生共鳴,直接影響了學習新課的效率。我們都知道,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有效途徑,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學習就會事變功倍。而且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

針對以上現狀,我組覺得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進行一番研究。於是,對本校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目的

爲了瞭解本校中高年級學生目前的課前預習現狀,尋找學生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爲進行有效的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調查內容

本問卷分別從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主動性、預習的有效性、預習內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四、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校三、四、五、六年級隨機各抽30名學生。共發出問卷120張,收回有效問卷120張,收回率100%。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結果分析

1、你認爲課前預習有必要嗎?

可見,學生們普遍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並且在動機上也認爲應該對新課進行提前預習。

2、上新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於預習的重視度仍然不夠,,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3、你喜歡預習嗎??

可見,作爲旁觀者,學生認爲預習有必要;但作爲實施者,在主觀認知上卻不喜歡預習。

4、你之所以預習是因爲?

由圖可見,少部分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目的是積極的,爲了課堂更好的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學是爲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任務,這樣的預習目的不利於預習習慣的養成。

5、老師沒有佈置或忘記佈置預習時,你會?

可見,被動預習現狀仍然很嚴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主動預習意識強,預習習慣良好。

6、你預習時,父母會給予你指導嗎?

可見,只有極少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很關心。大部分學生家長完全不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或是將子女完全交與學校和老師。

7、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

29.74%的孩子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會請教別人或查資料,說明這些孩子的有積極主動地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意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強。51.46%的孩子願意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利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講來進行解決。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問題,直接跳過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會這個問題了。可見,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提出問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預習的內容和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8、預習中你使用過教學參考書籍嗎?

可見,在課前預習中,學生缺乏獨立性,表現爲過多地依賴參考書進行預習。

9、使用參考書是爲了?

可見:55.73%的孩子使用參考書是爲了上課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孩子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重視,30.01%的孩子是爲了把作業做正確。從這裏可以看出孩子們參考是爲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鍛鍊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動機不利於預習習慣的正確養成。

10.你認爲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果嗎?

可見,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爲課前預習是有效果的,說明對於課前預習的效果是親身體驗到其價值的。

11.你認爲自己預習能解決哪些問題?

可見,大部分孩子在預習中認爲自己能認識生字詞,能讀通、讀熟課文,能理解重點詞句,對於預習內容能正確認識。

12、你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多項選擇)

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學生字詞、讀通、讀熟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少部分同學能質疑問難,試着完成課後問題。由此可見,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不夠。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爲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六、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存在不少問題:

1.不重視課前預習

老師不佈置預習任務,有些學生他就不預習;有的雖然也進行了預習,但只是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屬於被動接受,不是從自身的需要主動進行。學生對課前預習普遍重視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

學生對新課的預習內容側重於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學生預習任務完成後,主動去做課後習題進行檢查的很少。絕大部分學生所採用的方法比較單一。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發現問題並質疑問難,而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是沒有創新精神的,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3.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在預習,但卻不善於思考,流於表面形式。由於沒有精準的目的性,所以有時採取的方法不夠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4.不善於內化資料

學生在預習中出現問題往往不通過相互間的合作、交流來解決,喜歡藉助於參考資料。參考教輔資料解決相關問題是一種比較不錯的預習方式,但絕大部分學生照本宣科,不能將 所參考內容內化爲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對思維會產生束縛,不利於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七、調查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來看,我覺得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我們要在思想上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並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動態,而不是讓他們隨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時,更要讓學生不要依賴教參,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於預習,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其興趣。要創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同時,我們對於學生的預習內容要及時評價,注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等,從而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前預習。

3.在研究開始階段,我們對於學生預習的內容、預習的步驟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要明確預習的要求和目標。此過程的指導要有“扶”有“放”。對於預習內容,我們應讓學生逐步指導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並把預習的問題用標誌記下來,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解決的渠道;對於預習步驟,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預習時應該以各種方式的讀爲基礎,爭取將預習任務在讀中完成。閱讀是理解的“知音”,我們要讓學生讀多讀、有任務的讀。

4.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中高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預習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在抓緊預習底線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分層要求,因材施教,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後進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機制。我們應建立全面覆蓋的聯繫網,應注意與家長、班幹部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教育的輔助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裏完成的,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和學生幹部的配合監督。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0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糧食仍然是一個重要商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糧食,爲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糧食局20xx年對農村儲糧抽樣調查顯示,由於農村儲糧設施簡陋、缺乏儲糧技術、儲糧方法不科學等原因,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10%,全國每年農戶儲糧損失量高達150億—200億公斤,相當於有“北大荒”之稱的黑龍江農墾區糧食總產量的1.5—2倍,糧食資源浪費嚴重.爲此,縣糧食局對我縣農民儲糧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位於滇東,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五地州結合部,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國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6.5萬公頃,林地16萬公頃.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時,年無霜期244~344天.轄8個鄉鎮109個村社.共10.37萬戶39.4萬人(農業人口32萬,佔90%;少數民族人口6.75萬人,佔17%).チ甘襯瓴1.5億公。

二、抽樣調查的鄉鎮及戶數情況

爲全面提高糧食儲藏安全知識,減少糧食損耗,查找糧食儲藏中施用農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糧食抽出專人組成工作組.於20xx年10月至12月進行調查.分別對高良、五龍、龍慶、竹基、丹鳳、葵山、彩雲等7個鄉鎮13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62戶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落實.共出動車輛18車次,人員90餘人次.共計調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積701.4畝,年產糧食254100公斤,平均畝產糧食362公斤,人均產糧888公斤.其中自用糧食(口糧、養殖用糧)137000公斤,佔53.9%,賣出糧食117100公斤,佔46.1%,大部分是本地銷售。

三、糧食儲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調查中有70%的農戶儲糧都是採用袋裝,少部分爲鐵皮倉、木桶、木櫃或零散堆放。

2.殺蟲方法和用藥情況:農戶收起後的糧食有33戶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佔總調查戶數的53.2%;有19戶在糧食生蟲時用紗布或棉布包紮“磷化鋁”埋入糧袋(倉、桶櫃)中殺蟲的,佔30.6%;糧食數量少,儲藏條件好當年用完不留餘糧的,不施任何農藥的僅有10戶,佔16.1%。

四、農民儲糧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儲糧存在着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沒有適用的設施.目前,農戶儲糧既無適合的農家倉房,又無適用的儲糧器具,少部分農戶將糧食堆放在沒有防潮的地板上,由於達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儲糧技術,蟲蛀、黴變屢見不鮮;大部分農戶將糧食堆碼在廚屋或住室邊角部位,由於達不到有效防護,雀食、鼠盜極爲普遍;還有少數農戶由於居住面積較小,將糧食堆放在簡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隨意糟蹋,在家庭儲糧施藥治蟲過程中,因密封不善會造成的毒氣外泄,直接危害着農戶的居住安全。

2.糧食損耗量較大.由於近年來,農村強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戶家中缺乏勞動力,所儲的糧食沒有能力管理和晾曬,除正常的蟲蛀、鼠盜之外,還有部分糧食因入儲時沒時間整曬水分較高或在儲存期間返潮、結露等原因造成黴爛變質,調查結果表明,損失損耗糧食爲2萬餘公斤,損失率8%—12%左右.按照農戶留下的自用糧食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將損失糧食達1000萬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大部分農戶將糧食與人居共處,糧食儲藏中存在隨意性或不科學性地使用高殘留農藥殺蟲、滅蟲.調查結果表明: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裏入倉的33戶,佔調查戶數的53.2%;使用“磷化鋁”殺蟲的19戶,佔調查戶數的30.6%。

這樣以來,糧食中會有很高的農藥殘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的糧食或糧食轉化的其他食物(如:釀出的酒、大米、麪粉等)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羣體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儲糧殺蟲劑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實用的也就是“磷化鋁”藥劑.“磷化鋁”藥劑殺蟲主要是靠“磷化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映後產生的磷化氫劇毒氣體殺蟲,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使糧食裝具充分密閉、遠離人、畜住地,如果糧人共處一室會帶來直接的生命危險。

4.影響居住環境.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民在注重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農戶儲糧模式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直接影響農村環境的優化。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建議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進步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立足於人了羣衆的生產、生活和環境質量的提高.一是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提倡儲糧殺蟲選用“磷化鋁”殺蟲劑,減少糧食中的農藥殘留,以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有利於減少農村糧食產後損失.二是儘快建立糧食執法隊伍,完善糧食質量檢測手段,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形成有專門機構,人員來爲農民儲糧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資修繕原各糧點的倉庫,由糧食部門投入技術和服務、將農民剩餘的糧食由糧食部門實行代保管,代管期間農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現金或兌換其他品種的實物,即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儲糧問題,減少儲糧損失,提高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科學發展,讓全縣廣大人民羣衆吃上放心糧、安全糧。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1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爲促使我市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紮實有效開展,11月底,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組織市水利局等單位分別深入到汝陽、宜陽、偃師等縣(市),對我市農村安全飲水情況進行了調研。實地察看了12個安全飲水工程,走訪了部分農戶,並聽取了市、縣(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從調研情況看,近十幾年來,我市的農村飲水工作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全市大面積的人畜吃水困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是由於水源變化、水體污染、水質不達標以及工程老化、病壞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羣衆的飲水安全問題仍然非常突出。截止20xx年底,全市476萬農村居民中,有200萬人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水質不達標的164.3萬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以及供水保證率低的35.7萬人。在未達標的164.3萬人中,飲用氟砷含量超標的86.7萬人,飲用苦鹹水的52.7萬人,飲用水源被嚴重污染的有24.9萬人。高氟、高砷、苦鹹、污染等水質問題,嚴重影響着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鬆、骨骼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長期飲用砷超標的水,易造成砷中毒,可導致皮膚癌和多種內臟器官癌變。長期飲用苦鹹水,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這些疾病給羣衆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影響了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導致羣衆醫療費用支出高,生活質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二、工作開展情況

近兩年多來,我市先後實施完成了四批安全飲水工程項目,總投資7332萬元,建設271處工程,使283個村17.59萬羣衆用上了乾淨的安全水。在農村安全飲水工作中各級政府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都把安全飲水工作作爲農村羣衆要辦的實事,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水利、發改、財政、衛生、環保、建設等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村安全飲水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各行其責,通力合作。各水利部門作爲建設及管理單位,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嚴格建設程序,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

2、嚴格資金管理。

爲保證飲水工程順利建設,各級政府想方設法,多方聯繫,主動爭取上級支持,努力使各項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管好用好國家和省專項補助資金,按要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動員受益羣衆積極自籌,投工投勞,有效地保證了工程順利施工。

3、規範項目管理。

市、縣政府都規範了項目申報、建設、管理程序,市政府爲規範管理相繼出臺了《關於進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初步設計編審工作的通知》、《關於規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招投標工作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各縣(市)政府按照要求也都全面實行了“規劃建卡、社會公示、集中採購、資金報賬、巡迴監理、明確管理責任和建立水價機制”等六項制度,建設了一批質量高、形象好的優質工程。

4、嚴格工程質量。

各級政府在對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關。一是嚴把施工隊伍選

擇關;二是嚴把材料設備採購關;三是嚴把工程質量監督關。通過建立多層次、多部門的質量監督體系,確保我市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質量,保證羣衆能夠長久吃上安全水、放心水、方便水。

5、做好技術服務。

各級水利部門都積極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深入工地,搞好技術服務,及時幫助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對各級水利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及監理人員加強技術培訓,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切實把飲水工程建設好、管理好、維護好。

6、加大宣傳力度。

爲有效地開展安全飲水工作,市政府及時下發了《農村飲水安全農民讀本》,編印了《洛陽市農村飲水安全知識手冊》,在報紙、電臺、水利網站等宣傳媒體上,對安全飲水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加大宣傳力度,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存在問題

幾年來,我市的安全飲水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有效地解決和改善了部分羣衆的安全用水問題,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思想認識還不到位。

表現在個別地方還停留在飲水解困階段,項目規劃上沒有全局觀念,不敢或者不願上大的工程;工程管理上採取粗線條管理,不積極介入工程建設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對運行管理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已建工程大部分還是採用村委會管理或指定專人管理的方式。

2、建設項目入不敷出。

由於實施的安全飲水工程項目批覆資金有限,輻射面小,安全飲水工程實際供水人口大於項目安排的飲水不安全人口,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個別地方對不達標飲用水危害認識不到位,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配套資金不能很好落實,項目資金撥付緩慢,使工程建設不能有效實施。

3、水資源規劃和管理薄弱。

截止目前,我市尚無農村地下水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少數安全飲水工程建成後,上游水源的保護問題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且有個別已建成的飲水工程,旁邊就是開採的礦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飲水質量。

4、項目服務資金缺口。

按照國家和省文件要求“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前期工作、項目管理、水質檢測和監測以及水源保護等工作”,但實際上各級財政基本上沒有安排,同時從項目資金中提取項目管理費用太低或者沒有提取費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前期工作、項目建設管理等工作。

四、建議

一、提高認識,爲農村安全飲水工作提供保障。

各級政府要把加快農村安全飲水工作作爲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作爲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提高認識,增強全局觀念,及時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的開展。

二、完善規劃,積極爭取資金支持。

要在對全市農村飲水基本情況調查評估的基礎上,針對飲水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市的農村安全飲水總體規劃。努力爭取國家安全飲水項目資金,積極落實安全飲水的各項配套資金,爲項目建設管理、提高工程標準、加快飲水工程建設步伐提供保障。

三、加大力度,拓展安全飲水輻射面。

要在滿足設計供水能力的前提下,對已建部分工程進行管網供水能力評估,對有條件延伸的,要積極引導鼓勵用水羣衆自籌、投工、投勞,幫助部分具備條件的農民儘快用上安全水。

四、統一協調,加大水資源管理力度。

要對已建成或正在建的安全飲水工程的水資源加以保護,按照有關規定,對可能造成污染源的要進行跟蹤檢測,做好各級溝道的清淤,確保排水暢通,有效保護好水資源。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2

爲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係於20xx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之一爲“改革開放xx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我選擇了“改革開放xx週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這一主題,對自己的家鄉—xx市陵縣喬家村進行了調查。通過爲期4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從20xx年xx月號到xx月xx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採訪人及時間等。從x月x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採訪因天氣、人爲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xx月xx日。從xx月xx號起我開始整理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於xx月xx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爲山東省xx市xx鎮喬家村,原政府駐地爲鹼店鄉,後因鄉鎮合併,現政府駐地爲鄭家寨鎮。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多人少、以農業爲發展主的村莊。村中有100多戶人家,人口爲四百八十九口(20xx年統計結果),後因人口死亡,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富餘勞動力對外輸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約現生活人口爲400口。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攝像、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戶人家,採訪了282人,約佔全村總人口的63%。在調查採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錄像13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爲了瞭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瞭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瞭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現將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1、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中變化的表現:

2、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家中的表現:

3、對國家政策的瞭解情況:

4、對國家政策的改進情況:

5、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如何:

6、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

7、對自己家庭的發展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8、認爲本村落實不好的方面:

9、通過哪些途徑瞭解國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採訪本村父老鄉親後做出的的統計。從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颳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2、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麪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現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裏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麪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3、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採訪村民認爲30年來家中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爲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說天天穿新衣,什麼時髦穿什麼。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髮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5、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鬆自在。現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電,很多農戶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回想前幾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幹;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着鍋臺轉,沒有空閒,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閒出很多時間休閒、娛樂。

6、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裏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xx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總體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魯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爲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麼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後,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2、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爲安上自來水。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像我們村這種以農業生產爲主的村莊,水源問題更是處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村莊所處地理位置遠離河流,農田灌溉要通過好幾級調水,村民吃夠了澆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認爲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是水源,但對此卻無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難,所引用的水要到很遠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氣緣故吃水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村民強烈要求村中安上自來水,解決吃水不便。

3、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着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爲那是瞎折騰。科學知識的缺乏嚴重製約着村莊的發展,制約着村民的“錢袋子”。最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4、忙於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國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瞭解國家政策的佔到94.33%,而通過報刊、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的只佔有2.48%、3.19%。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爲了解悶,農閒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頂牛”等,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歡迎”。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爲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幹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願來收,還往下壓價。”村中領導幹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爲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並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着“先富帶動後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爲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鑑,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範圍。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裏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範圍。隨着村莊經濟的.不斷髮展,村民爲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幹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爲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嚐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閒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閒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這短短40天的調查訪談中,我發現了很多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不足,存在較多欠缺:

1、準備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調查形式中有發放調查問卷,要照相、錄音、錄像、訪談等,我沒有準備一套相應的設備,從而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調查結果。

2、調查問卷設計不足。在我個人看來,在此次自己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像是一張試題,從第一問到第十四個問項,整張就像14道選擇題,形式太單板了。

3、調查問卷題目問答模糊。像問村民瞭解的國家政策多少時,選項爲“瞭解很多,瞭解部分,不瞭解”,其問題具有模糊性,不利於調查結果的統計,有些題目問答時所用的措詞也是不當的。

4、沒有如數完成調查任務。在村中100多戶人家中,只走訪了72戶,佔全村總人口的65%,在反映村中問題上有其狹窄性、差異性。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於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於知足常樂的階層,在採訪的324個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說:“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趙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最後,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說,只要有利於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着實讓我感動,謝謝您們了,我的鄉親們!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3

主題:調查農村紅白事的消費情況、發展趨勢及提出改進意見。

時間:20xx.01.09~20xx.02.15

地點: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鎮小鄭家村

正文:關於農村紅白事的消費情況我主要是採取就近走訪的方式,主要是走訪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以詢問他們家裏最近以及歷史上的紅白事的時間、花銷數額、主要花銷事項等來確定農村紅白事的消費情況、分析它的發展趨勢,並進行思考分析以提出自己認爲可行的改進意見。

一、紅白宴席的花銷:

(一)傳統的喪事就以我奶奶的喪事(舉行)花銷的爲例(沿襲傳統的習俗舉行):

1、主要花銷還是在酒席上。按照我們的地方習俗喪宴一般是一天半(共吃五頓飯)。加上來幫忙搭造臨時棚、租借餐具、竈具、搭建臨時竈頭等事宜的人員還要額外吃兩頓飯(約兩萬元)。

2、花圈、鼓樂的花銷等等(約五千元)。

3、由於我們當地依然採用土葬,所以花銷中還要包含購買棺木、墓地以及車輛運輸的費用(約四千元)。

4、菸酒、飲料的花銷(約三千元)。

5、租借餐具、臨時棚、竈具的花銷(約兩千元)。

6、祭品的花銷(約五百元)。

7、爆竹的花銷(約一百元)。

總計約三萬五千元的花銷,除去禮金收入約五千元及我三個姑姑家負責請鼓樂、購買花圈,自家總花銷兩萬五千元約爲當時一般家庭三年的積蓄。

傳統的紅白宴席都是由自家主辦,採用搭臨時棚、臨時竈的方式,來賓主要是親朋好友、街坊四鄰。由於無法象飯店一樣能夠按人數定飯量,所以一般比較浪費。

(二)傳統的喜宴以我二表哥的喜宴花銷爲例:

他舉行於的婚禮,以我姑家的經濟情況來看婚禮屬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基本花銷約五萬元。但對於當時的收入水平五萬元(基本是一箇中等家庭五年的積蓄)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花銷情況如下:

1、主要花銷是置辦房子(他家是在農村所以房價還算較低約三萬)。

2、接下來的就是下聘禮(包括給岳父岳母現金,給未婚妻首飾等)的花銷(約一萬五千元)。

3、最後是吃飯的花銷(約七千元)。

4、菸酒的花銷(約三千元)。

5、鼓樂的花銷(約一千元)

6、購買糖果、飲料等的花銷(約八百元)。

7、紅包的花銷(約五百元)。

8、婚禮車隊花銷(約四百元)。

9、照婚紗照的花銷(約兩百元)。

總計約五萬八千元,除去禮金收入約八千元,家庭總花銷五萬元,約爲當時中等家庭五年

的積蓄。對於一般家庭確實是不小的負擔。

(三)現代的紅宴席的花銷:

隨着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本地現今的喜宴一般是在飯店中舉行(只吃一頓飯),

相對而言在吃飯上的花銷下降了而且更加節省糧食。然而,隨着房價的上漲婚禮總體花銷反

而上升了不少。尤其是對於男方,男方需要向女方下聘禮(包括給岳父岳母的現金、首飾、電動車、家電等),並且由男方提供住房,男方的經濟壓力很大。

我四表哥剛剛結婚一年,舉辦的婚禮較爲現代,所以以他的婚禮花銷來作爲現代喜宴花銷的依據,花銷情況如下:

(四)現代的喪宴席的花銷:

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以及對於孝道的曲解加上盲目的攀比造成了現今農村喪宴的花銷越來越大。而且浪宴席的花銷費情況越來越嚴重。菸酒的品牌攀比,鼓樂的攀比,棺木的豪華,花圈的浪費。主要花銷如下:

1、宴席的花銷(約四萬元)。

2、墓地及棺木的花銷(約三萬元)。

3、花圈、鼓樂、喪車的花銷(約兩萬元)。

4、菸酒、飲料的花銷(約一萬元)。

5、爆竹的花銷(約兩千元)。

6、臨時棚、臨時竈、臨時餐具的花銷(約一千元)。

花銷約十萬元,除去禮金收入約五千元,最終花銷約九萬五千元,這對於一箇中等家庭現在的收入水平來說相當於三年的積蓄。

由我所舉的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農村紅白事對於農村人家庭的經濟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且婚禮花銷更是數倍於葬禮花銷。且多數農村家庭對於紅白事依然“執着”於大操大辦,攀比現象較爲嚴重,且存在一些鋪張浪費的現象。就拿彩禮的金額來說吧,隨着人們收入的提高近幾年彩禮的數目在不斷增加,並且增加的幅度和速度都在明顯增大。從“三仙女”到“四季發”又經歷“六六順”和“八八發”再到“萬里挑一”。彩禮已成爲名副其實的“財力”。這歸根到底還是小農思想在作怪。農村人思想依舊較爲保守,愛面子、搞排場的情況較嚴重。

許多宴席都太過“豐盛”一桌子人根本吃不完,但定菜式時人們確依然堅持着“不能讓人看低”的原則。許多人寧可平時省吃儉用,辦酒席時也要顯的很“大方”,不惜成本地要在親戚朋友面前爭面子。隨着“計劃生育”國策的執行,現代人大多都是一家一個,家長對子女的溺愛情況嚴重,加之父母覺得自己就一個子女不能虧待,所以一般父母對於子女的婚禮主要持一種儘量辦好的心態。

對於葬禮人們又追求於好的棺木和好的墓地,認爲這是對父母孝心的體現。更有甚者迷信風水,找“風水先生”尋找“風水寶地”高價買地作爲墓地。土葬不僅浪費木材,還佔用耕地。加之現代的喪宴都很浪費糧食,且一般情況下多數的喪宴爲自家操辦,採用搭臨時棚,臨時竈的方式舉行,衛生情況較差。傳統的喪宴都會大量燃放煙花爆竹不僅浪費化工原料,而且污染空氣,造成噪音污染,還存在安全和火災隱患。酒宴又是菸酒消耗較集中的地方,吸菸喝酒不僅影響健康而且又存在安全隱患。

菸酒的花銷在紅白事花銷中也佔據着不小的比例,且有不斷加大的趨勢。近幾年宴席追求高檔菸酒的不良風氣也在愈演愈烈。

伴隨着經濟的發展,電視機、電風扇、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已經基本普及,隨着國家家電下鄉政策的執行,一部分人認爲可以乘着機會“省錢”,舉行婚禮時大肆購買家電,更有甚者藉機購買一些一般家庭不必要的高檔家電如電腦、摩托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婚禮花銷。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白事的禮金數目在逐年增加。在農村紅白事都有專用的禮金冊用來記錄別人來參加時的禮金數目,在別人家辦紅白事時自己必須還禮。對於親戚朋友多的家庭來說,禮金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伴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們偶爾也能碰到場奢華的婚禮。比如有的婚禮選擇豪華的汽車車隊。奔馳、寶馬早已不足爲奇。更可見賓利、保時捷、法拉力等售價超過五百萬的奢侈車型。有的家庭爲了顯示財力更是以豪車車隊來作爲婚禮車隊來迎接新娘。這樣不僅浪費資源,還影響交通。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人喜歡張揚個性,他們都想在自己最重要的日子裏風光一把。但卻忘記了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

二、對於農村紅白宴席的改進意見:

對於農村的紅白宴席的消費需要政府的有效指引,農村的喪宴浪費情況較爲嚴重,土葬不僅浪費木材,還佔用耕地。因此國家應該繼續大力推行火葬。加之現代的喪宴都很浪費糧食,且一般情況下多數的喪宴爲自家操辦,採用搭臨時棚,臨時竈的方式舉行,衛生情況較差。應鼓勵專業的承辦紅白宴席的公司的發展。傳統的喪宴都會大量燃放煙花爆竹不僅浪費化工原料,而且污染空氣,造成噪音污染,還存在安全和火災隱患。應該強制禁止。加之宴席間中國人一般慣於飲酒,宴席上人多,很多人經常喝醉,由此又引起了交通上的隱患。並且宴席又是一個煙類消耗的集中地。煙類不僅造成空氣污染,並且對人的健康有危害。同時菸酒增加了紅白事的開銷,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國家應不斷加強菸酒類商品的稅費,以此來引導人們健康消費。與此同時國家應出臺相應法規來逐步“迫使”吸菸者戒菸。

同時可以考慮恢復舊有的“紅白理事會”來管理農村紅白事的規模和花銷。農村的“紅白理事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規範紅白事的規模和制定出各種相應的理事章程並嚴格執行。以此來減少紅白事的花銷,規範人們養成健康的紅白事消費觀。

國家應鼓勵實行火葬或鼓勵羣衆儘量將墓地選在山地,並鼓勵人們在墳地周圍種植樹木。此舉不僅有利於水土保持,綠化環境,還能減少溫室效應。並且應開發公共墓地來取代傳統的分散分佈的家族墓地。

對於禮金問題,農村和城市都存在,禮金確實已成爲家庭的一項不小的負擔。國家應出臺相應制度鼓勵社會逐步取消禮金習俗。

國家應堅持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節約性社會。推行綠色辦宴席,低碳辦宴席,以此來節約資源,減少開支,減輕農村家庭的'紅白事負擔。另外應提高農村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用教育的方式來轉變農村人的思想。逐步轉變他們對於紅白事的錯誤認識,間接的轉變他們的思維。

紅白事對於每個家庭確實是一件大事,都有着特殊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儘量使它們有特殊的意義,以此來作爲紀念。或許婚禮不需要豪車車隊,巨大花銷也可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可以選擇種樹的方式來紀念他們的婚姻,用樹木的年輪來記錄他們的婚姻。可以選擇更加低碳的方式來舉行自己的婚禮,例如新郎可以騎着自行車迎接新娘。人們可以把節約下來的開支捐出去,捐給希望工程,捐給紅十字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紀念自己的愛情。這樣可以獲得更多人真心的祝福,以此來給自己的婚姻帶來特別的意義。

生活的富裕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揮霍金錢。物質的豐富並不意味着我們就能夠浪費資源。生在這太平時代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不能忘記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我國是一個人口衆多,資源較爲稀缺的國家。

通過這次活動我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提高了對於農村人消費的認識。

通過這次的調查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農村的紅白事舉辦中存在着較爲嚴重的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的不理性消費問題。需要人們轉變思維,改變傳統的觀念,來養成良好的紅白事消費習慣。以此來減輕農村家庭的負擔,幫助農村家庭正確處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使農村家庭儘快走上持續穩步發展的道路。早日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4

農業穩,農村穩。”可見“三農”問題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的緊迫而繁重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對於這樣一個農業大鄉來說,要實現富民強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和新舉措,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轉變。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爲,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爲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爲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

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

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

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爲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爲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

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夯實農業基礎,爲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農業協會,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社區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

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

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

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使農民這個羣體隨着經濟的發展,儘快富裕起來,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中所不能迴避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爲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自覺性,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儘快實現農業收入的較快增長,努力開拓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爲建設小康、和諧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

摘要:本研究從辦園理念、管理制度、師資狀況、課外活動、課程安排、飲食衛生、安全狀況等方面對農村幼兒園教育現狀進行調查,並通過實地調查、訪談以及問卷等形式初步認識農村幼兒園基本情況的現狀,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希望此調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兒園的教育質量,以促進農村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教育 教育現狀

正文:

一、基本情況及成果

通過爲期十六天的調查,現將調查所得的基本情況介紹如下:

1、辦園理念

目前,全鎮仍有部分貧窮村沒有幼兒園。該幼兒園佔地面積不大,辦園規模中等,分設學前小、中、大班以及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幼兒園以“一切爲了孩子”爲辦園宗旨,以“在生活中追隨教育,在教育中體驗生活”爲課程理念, 以培養“能想會做、勇敢自信、文明禮貌、身心和諧發展的新農村幼兒”爲幼兒發展目標, 以“師德高尚,理念先進,謙虛好學,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爲教師發展目標,以“幼兒健康、家長滿意、教師認同、社會讚譽”爲辦園目標,形成了“微笑快樂進教室,愛心耐心給孩子”的教風 及“民主、合作,務實、創新”的園風。

2、管理制度

雖然是一所民辦性質的幼兒園,但是幼兒園的管理制度以及各項規章制度都很好的制定並在進一步的完善。這些制度包括教育教學、各項安全、飲食生活、衛生保健、環境設施、園長教師職責等制度。

3、基礎設施

該幼兒園的基礎設施相對較爲完善。教室以及宿舍中有空調暖氣等設備,幼兒園中並無專門的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多媒體室等先進教育硬件。室外活動場地相對寬敞,課外活動設施豐富,有滑梯,轉椅,蹦牀等供小朋友們課外玩耍。

4、飲食生活

幼兒園一日三餐時間安排合理, 並制定有合理的食譜,保證足夠的熱量和營養,早中晚均按時就餐,每餐都是新鮮的蔬菜以及肉類,早餐有雞蛋。飯菜基本能滿足小朋友們的營養需求,只是有時候飯菜種類有些單一。

5、衛生與安全

幼兒園各處衛生每天都有專人打掃,能夠給小朋友們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個人衛生做到一人一巾一杯專人專用,並在平時對小朋友進行個人衛生教育。園內定期進行消毒,以預防疾病的發生。飲食衛生方面,院內有專人負責飲食衛生的保障,嚴把食品的進園關。園內外來人員進出都要在門衛室登記,園內課外活動期間有專人負責安全問題,定期向幼兒

及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在幼兒園的危險地方貼醒目安全醒目的警戒標誌。幼兒離園嚴格實行安全接送制度,並由門衛加強管理。

6、師資狀況

該園的幼兒教師的學歷偏低,他們大多是初高中畢業,僅僅受過簡單的幼兒教育培訓,並沒有上過專門的幼師教育。另外,農村幼兒教師的數量偏少,工資、福利待遇偏低,教師流動性偏大,骨幹教師缺乏,而且該園師資隊伍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最後,幼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偏低。

7、課程安排以及作息時間安排

該園所選用的課本均是符合規範的,能夠很好引導啓發小朋友的課本。作息時間安排合理,上課時間不過長,給小朋友很多活動的時間。另外,在學習之餘,還安排小朋友們做遊戲,做早操,唱歌跳舞等活動。

二、存在問題

1、辦園條件不優

①佔地面積相對不大。幼兒生均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綠化面積和戶外活動場地面積相對不足,基本能滿足學前教育的規範要求。

②保教設備不足。由於本園是私立性質的,資金來源均來自個人資產,所以幼兒園經費相對不甚寬裕,但是基本上已經滿足幼兒園的要求。另外,由於農村經濟條件的影響,目前幼兒園以及學校多數都裝不上多媒體設施。

3、教學硬件不達標。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受時空、地點的限制導致城鄉教學硬件設施不平衡。農村國小的教室、場地、器材用具都相應比城市國小差。據我所知:很多鄉村國小沒有一架電子琴更別說音樂教室和老師

③安全隱患較大。幼兒園大門正對着村裏的馬路,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幼兒上放學期間存在安全隱患,但是這點幼兒園通過專車接送以及家長接送制度很好的彌補了。

2、師資隊伍不穩

1.師資力量缺失。農村幼兒園特別是私立性質的幼兒園的教師大多都不是教育部門分配的,一般都是那些失業或者待業的沒有接受過太多幼師培訓的人士,他們大多是村裏的國中或者高中畢業找不下工作的。

2.師資水平下降。幼兒園的老師大多是非公辦教師,非公辦教師大都是社會上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待崗人員。雖然也經過考覈面試和後期培訓,很難一下子適應幼兒園工作,邊學邊工作的時間比較長。她們的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更難以適應時代需要。由於經費緊張,近年來,鎮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也不能得到保證。除了參加本市幼兒園提供的觀摩機會外,走出市外學習觀摩的機會幾乎很少。教師專業發展的緩慢也給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3、師資待遇有待加強。幼兒園的教師性質和國小教師的性質是一樣的,甚至更爲重要,但是他們的工資待遇卻得不到保障,由於拿不到更多的工資待遇,所以造成很多好的幼兒教師流失的現象。

三、提出的建議

幼兒教育的成敗,關係到一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國民整體素質的發展,建議相關部門要引起重視,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爲幼兒教育健康持續的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

(一)改變辦園體制。

政府對幼教事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各級政府應從思想觀念到實際工作中真正把幼兒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的領導和管理。財政應該在教育經費中設立幼教專項基金,用於支持幼教管理、教育科研、師資培訓、評估表彰等,從而保障幼兒園的發展。建議改變幼兒園經營體制,將目前的公有民營改爲公營,最好能納入義務教育行列,政

府增加對幼兒教育事業資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幼兒園收費標準,減輕家長沉重的經濟負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幫助貧困幼兒家庭,將幼兒教育轉變爲民生工程。

(二)改善辦園條件。

建議政府領導能擬訂相應的規劃和政策,動員並組織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撥出專用資金,加強硬件建設,逐步改善各園的辦園條件。添置設施設備,使功能室日益齊全,消除安全隱患,爲幼兒創設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生活、學習和活動環境。

(三)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在改變辦園體制的前提下,切實保障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對公辦教師的編制、績效工資、保險,以及非公辦教師的工資、五保、住房公積金等各類待遇做出具體明確規定。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逐步提高非公辦教師的工資水平,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充分調動她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的激情。建立師資培訓長效機制,設立專項培訓基金,通過多種途徑,採取措施培養造就一支穩定而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特別是加大對非公辦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自培和他培相結合的辦法,使之適應學前教育發展的需要。

結尾

通過本次對農村幼兒園的基本情況的調查,可以看出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採取措施,改善現在的狀況,使農村幼兒園穩定良好的發展,爲小朋友們提供一個越來越好的接受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