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報告2.45W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爲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爲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爲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看,8%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爲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爲。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前幾乎不預習,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逃學行爲,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爲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爲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

事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二:同學B說:“那天因爲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因爲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三: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爲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爲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這些有趣的事情上,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爲。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背景

目前,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爲普遍,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合理疏導這一心理問題,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已成爲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厭學現象在不同層次學生中普遍存在。我校屬於標準化普通高中,生源相對較弱,厭學學生較爲普遍。因此,我們想立足於我校實際,深入學生、家長、教師當中,調查學生厭學的具體情況,期待從中尋找高中生厭學原因,探討疏導厭學心理的有效途徑,以便能爲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教學方法,爲學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爲我校高一、高二年級部分學生、家長和教師。課題組通過學生問卷、家長問卷、教師訪談等有效渠道,對我校在校高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我們在高一、高二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和1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訪談了幾位學生和教師。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厭學現象的主要表現

從問卷及教師訪談結果來看,85%的學生時不時有厭學情緒,6%的學生有較嚴重的厭學情緒,5%的學生有很嚴重的厭學情緒。厭學是由於人爲因素造成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一種不滿意、不愉快的情緒失調性心理障礙。厭學這種行爲是學生表現在學習活動上的主要問題行爲。當前普通高中生存在的厭學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討厭學習。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心不在焉,無所事事,要麼東張西望,要麼昏昏欲睡,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但下課時精神十足。

2.不完成老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課前幾乎不預習,課堂上不參與教學活動,課後不復習,不願做作業,作業馬虎應付,照抄照搬,有時甚至不能完成。

3.不能遵守班規校紀。常有遲到、早退現象,嚴重時有曠課、逃學行爲,有時乾脆放棄學業;對教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有牴觸、對立情緒。

4.回家不背書包,迷戀手機、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不聽父母教導,與父母關係緊張,叛逆。

5.厭學學生大多數學習目的不明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較差,自信心不足,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造成厭學行爲的原因

高中學生厭學行爲表現及引發原因並不是完全在高中階段出現的,絕大多數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從學生問卷、家長問卷及師生訪談結果來看,造成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

從學生問卷簡答題“請回憶有沒有哪個事件引起或加深了你的厭學情緒?”的調查結果看,有40%的學生提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不當(教師、家長的不當體罰,包括打罵、打擊性語言、嘮叨、冷漠、過度關注、不恰當對比等)引起他們厭學或討厭某一學科。80%以上的學生敘述的誘發事件發生在國小和國中,高中階段情況基本穩定。下面列舉學生說道的幾個典型事件。

事件一:說起那天的事,A同學說:“那是國小時的一天,那天的太陽格外明亮、也分外的刺眼”。週一升旗,他因犯錯被罰站在旗杆下,他感覺“周圍一片明晃晃的,經過旗杆下的同學似乎都在對我‘指指畫畫’”,當時我多麼希望那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噩夢”卻一直伴隨着他,至今揮之不去。從那時起,他就“討厭學校、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事件二:同學B說:“那天因爲考生字,有三個沒寫出來,老師就讓我把那個單元和前幾個單元的生字每個寫10遍,否則就停我的課。”因爲幾個單元的字較多,他熬夜還是沒能寫完,第二天不得不讓家長謊稱生病而逃過老師的批評。自此,對於過量的作業或懲罰,他常感到頭疼,也常用類似的謊言或照抄等不當方法度過“難關”,學習成績自然也一落千丈,由此他也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了。

事件三:C學生寫道:“國小數學老師打人,還常侮辱差生,然後我就不願意學數學,現在一想起那個老師就討厭他,一上數學課就頭疼,不想聽。”D同學寫道:“國小英語課上被老師打,從此不喜歡英語。”

事件四:E同學說:“自己從小到大被對比,尤其是有一個學習特別好的哥哥或姐姐,感覺自己很廢、很渣,不是學習的料。”

雖然以上事件屬個別現象,但類似教育教學方法欠佳,教育者教育批評方式及語言不當的事例在此次問卷中佔一定比例,從某個側面仍能反映出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國小起始階段和國中過度階段,學校、教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2.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及一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許多家長不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特點,沒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導致教育方式單一,甚至粗暴。從問卷和訪談中可看出,當孩子學習成績不佳或出現不良行爲和情緒時,家長安慰、關心、引導的.少,嘮叨、指責、抱怨甚至體罰的多,這不但沒幫助孩子,反而使孩子心理再次受挫,更容易失去自信,產生厭學心理。同時,一部分家長的過度溺愛,使孩子很容易滋生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利於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部分家長對孩子要求又過於苛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使有些強制性家長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承受能力及需求和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規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學習班,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夫妻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對孩子影響很大。夫妻關係不好、父母離異或單親家庭往往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傷,家庭創傷的陰影會佔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導致孩子無心學習。同時,有些父母往往容易把家庭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心理負擔過重,難以將精神集中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績難以提高,從而產生厭學情緒。F同學說“一回到家,爸媽常常吵架,家裏氣氛很沉悶,根本沒心思學習。”許多同學也提到家庭環境及親子關係對自己學習的影響。

3.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

不良社會文化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此階段(12–18歲)的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卻是半成人狀態;言語上常有片面性、絕對性;行爲上常有衝動性、爆發性和極端性;情緒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動幅度大且難於自控。人們常把此階段叫做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或“急風暴雨”期。在此階段,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沒有完全形成,因此,他們還不能對事物做出客觀、全面的看待、分析和判斷。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子產品普及,網絡知識,特別是網絡遊戲的豐富、營業性娛樂場所普遍,這些趣味性極強的產品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果在這一時期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許多學生就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爲這些有趣的事情上來,從而耽誤了學習。問卷和訪談結果也證明有許多厭學學生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他們覺得課堂教學與精彩的網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因此興趣發生轉移,從而慢慢放棄對學習的努力,而把大量時間放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上,完全喪失學習動力,產生厭學行爲。

4.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厭學學生基本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恆心,缺乏毅力,沒有吃苦精神,學習方法不當,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其實,學生的許多自身因素也可歸屬於客觀因素,這些可以說是我們做父母的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忽視了對他們這些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只重視知識而忽略了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5. 高中適應性困難的影響

高中課程增多,學科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有些學生剛升入高中,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點的制約,難以適應高中學習。隨着功課的增多,學科內容與國中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有些學生還是以國中時的學習模式來應付高中的學習便深感吃力。一些國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習也開始跟不上去。例如高中物理與國中相比較難,對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都有較高要求,部分學生由於思維模式、學習習慣未能及時轉變,雖在物理上花了不少時間,但仍然很吃力,聽不懂,跟不上,成績比起國中下滑很多,因此就產生了“我不是學物理的料”的想法,開始對物理失去信心,並發展到討厭物理。

因課程多,高中的作業量也比國中增多。一時難以應付的大量作業容易使學生預習、複習的時間減少,加之許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導致新課不能得到有效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不堪重負,身心疲憊,日子一長,便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除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而產生對部分學科厭學外,一些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生活等,往往容易出現許多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導致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出現厭學情緒。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普通高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厭學成因是複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研究中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及心理疏導途徑,這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爲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爲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麼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並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國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彙總,分析出國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並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 舊寨中學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七年級年級85人,八年級年級82人,九年級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採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一)。厭學現象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願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爲視上課爲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閒逛、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國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爲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裏除了學校的作業,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不願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爲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爲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爲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製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爲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於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後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4

背景分析:

作爲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大學聯考的功利性導致學生受到了來自家庭和老師的雙重壓力。所以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產生學習心理障礙——學習焦慮、考試恐懼、心情煩躁等情緒,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水平偏低,學習漫無目的,缺乏主動性……往往這些情況會導致中學生會有一種厭學的心裏狀況,這種心裏使學生對學習持消極態度,繼而對學習厭惡、反感、恐懼,在學習過程中很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我們的身體也包括我們的心裏健康。因此充分了解中學生的厭學心裏,採取相應對策使中學生能夠在健康成長,這是非常重要的、必要的。

研究目的:

找出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根本原因

分析這些原因的由來

幫助中學生找到一些擺脫厭學的方法

幫助學校的教育任務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

個別訪談法

資料查閱法

調查結果分析:

【1】.厭學狀況: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高二學生的厭學情況,大多數同學都以一些厭學,具體表現爲覺得學習枯燥、喜歡雙休日討厭工作日、有些人還認爲自己凡事都不如他人…很少有人覺得學習是一件十分非常有意義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都把它當做一種應付老師應付家長的一個任務。

【2】.厭學的原因:

1.環境影響。這裏的環境既包括廣大的社會環境,也包括我們圍觀的小環境,當今社會正值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社會競爭的焦點便是人才的競爭。而在高等教育資源和優質教育資源依舊短缺的當今社會,大學聯考毫無疑問成爲選拔人才的門檻。家庭自然有教育的功能,但是我們的社會卻讓家庭成爲了名副其實的第二課堂,社會的影響已經大大超過了家庭的影響。社會的發展在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學習過程中造成的緊張以及擔憂,在家庭中得不到緩解,漸漸的內心會變得很焦慮,產生人際交往困難也會和父母有隔閡。父母也有他們自己的任務和職責,不能忽視孩子的近況以及孩子自己的一些想法。關係也有適度,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逼得太緊,不然往往會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2.教師的影響。教師的教育理念受到大環境以及學校教育制度的約束。以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好壞,往往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不滿,老師爲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會忽視學生自己的個性以及學習特點。

3.青春期心理不穩定因素。學生進入青春期後,他們的感受和變現形式會更加強烈更加豐富。此時的高中生希望獨立,但是他們對待事物具有片面性,在這一階段他們會變得很焦慮很煩躁,面對自制力比較差的人,那麼這些現象表現尤爲突出,對學習的熱情直線下降,喜歡上看小說,聽音樂,手機QQ聊天等等一些娛樂,注意力也不能夠集中,一點小事都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3】.厭學的危害:厭學心理不止會是你的成績下降,也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當一個人特別討厭學習的時候那麼他們會對身邊關注他學習的人產生一種不耐煩的心裏,繼而就會引發和副怒的矛盾和教師的對抗,慢慢的就會覺得學校就像一個監牢,你會越來越討厭學校的,那麼在學校的日子就變成了一種浪費時間的事情。當你發現你與同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你會慢慢的變得沉默,和同學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家庭矛盾,師生矛盾,同學間的矛盾,慢慢就會浮上水面。

【4】.我們的建議:

1.讓教師轉變他們的教育觀念。對學生一視同仁,也能和學生有心靈上的交流,找到合適的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2.家長與教師能夠溝通溝通。瞭解學生在家裏以及學校裏的狀況,共同作用,促進孩子的心裏健康。

3.學校給予厭學的孩子適當的心理教育。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們學習的目的,以及我們如何去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壓力,幫助學生減緩壓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週末,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出去走走,放鬆一下心情。週一到週五,不言而喻繁忙而緊張,難得有個週末,就該讓他們走出學校的壓力,雖說不能完全放鬆,但是也不要讓神經繃緊。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5

學生爲何會厭學?情況如何?經過調查,我發現了國中生出現厭學心理人數所佔比例最大。爲了更好的開展研究工作,我對不同年齡階層的學生進行了訪談,發現了大多數國小生對學習能表示出喜歡的心態,而這種喜歡,多是源於家長和老師教育的結果。出現厭學者最多的是國中學生,這與他們所處的年齡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其次,國中與國小的過度差異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多數高中生能對自己的責任表示理解,所以表現出對學習並不反感,但也並非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基於以上調查,知道了學生對於學習的反感產生的最重要的階段處於國中。由此,老師或家長對學生學習教育的關鍵時段是國小到國中的過渡。對於學生爲何會出現厭學的各種心理問題,我將分爲國小、國中、高中來進行分析研究。

1、國小

我對某國小四年級一個班的44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38人對自己的未來有目標,因爲年齡還較小,因此覺得他們的目標多爲口號式的,例如:長大爲祖國作貢獻;長大當一名科學家。35位學生能夠主動聽講,21人表示從未有過不想上課的念頭,37位同學作業均是自己獨立完成,39人表示喜歡上學。由此可見,國小生大部分還是喜歡學習的,很少有厭學者出現,但也不排除極少數的學生厭學。

國小生多處於6至12歲,正處於學習能力的培養階段,他們表現出對學習的喜愛是很正常的,但是由於他們還很小,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國小生出現不喜歡學習的情況多是由於上學使他們玩的時間減少了。遊戲活動與學習活動相比,爲什麼不會出現"厭玩"呢?遊戲一般沒有功利性的目的及要求,它主要取決於興趣。

遊戲的目的在其過程本身。而學習是一種艱苦而長期的、連續而不能任意間斷的腦力勞動,它要求人們具備勤奮、刻苦、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等一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某些學生那裏存在的享樂思想、怕苦、怕難、懶散等一些不良的非智力因素是導致厭學的主觀原因,也是厭學的一個經常性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小生的堅持性還處於發展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要比成人短,長時間從事教師佈置的作業,往往導致注意力轉移,做錯題是常事。做錯題對國小生的作業行爲是一種負強化,使學生越來越害怕做作業,厭煩作業。再有,爲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後,還要佈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這就使學生產生一種“苦海無邊”的感覺,反正做完了作業還要再加,沒有個完,也沒個“奔頭”,何不如坐在那裏泡時間等睡覺。作業難度大,經過一定的努力仍無法解決時,一般情況下,學生會產生以下幾種反應:

(1)產生焦慮。因爲做不出題目,擔心老師的批評,擔心家長罵自己笨,擔心以後無法應付考試。

(2)依賴別人。包括依賴家長幫助,同學幫助,抄襲別人作業等。

(3)放棄不管。另外,由於國小生使用的教材,編寫過程多注重於它的知識性、科學性、邏輯性,而很少或很難兼顧它的趣味性、娛樂性或生動性。再加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課堂教學爲主。一個由教師、學生及知識構成的傳遞系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運轉,學生缺乏新鮮感,教學吸引力遠不能與其它傳遞知識的媒介相比。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學習興趣。

因此,當國小生出現了厭學的心理時,家長首先應該和他們交談,國小生還處於一個自我意識未完全形成階段,他們對家長的信任程度還很大,當然不排除部分學生心理上成熟的較早而產生的逆反心理。若交談的效果並不好,家長可以採取給孩子多點玩的時間,但萬萬不可以因爲玩而不學習,而是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勞逸結合,適當的處理好玩與學的關係。

2、國中

對某一中學裏的100名國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只收回97份,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三個不同階段的中國小生中,國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問及是否喜歡學習時,43名國中生表示不喜歡,多數認爲學習無聊,這與他們對於未來目標的不明確有很大關係,有28個學生選擇了對於未來很迷茫,這是他們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自然不會喜歡學習,而選擇喜歡學習的學生中大多是因爲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當問及能否認真聽講時,有47位同學在遇到要求嚴格的老師時就聽,不嚴格的老師就不聽。有11個同學經常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有33位同學偶爾會出現這種狀況。51位同學是因爲老師的緣故而完成作業。平時小測驗有6人表示懶得寫,有10人找一份來隨便抄抄,還有45人邊做邊和同學對答案。對於作業,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邊做邊抄,還有34人邊玩邊寫。

以上的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國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國小生和高中生。從數據中顯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迫於老師的壓力而聽課和完成作業。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國中生年齡大部分在12至16歲之間,正處於青春期,處於自我認同階段,比起國小生,他們更相信自己;比起高中生,他們又沒有很強的責任感。

他們既不會完全聽信家長的說詞,自己又沒有什麼目標,玩的誘惑對於他們依舊很大,這樣,學習對於他們很可能成爲一件苦差事,厭學也就顯得很自然。然而,家長大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願望,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有出息,有前途,於是在學習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夠考出好成績,能夠超越別人。

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紅皁白,也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罵,這就無疑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壓,自尊心受損,厭學的情緒隨之產生,甚至離家出走,有的甚至還產生嚴重的後果,有些學生儘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希望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來報答自己的老師和父母,但由於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一套循序漸進的學習經驗,結果還是事倍功半,並且在考試中屢次遭受失敗,因而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天生就比別人笨,自己的命運註定要比別人差,無臉見同學、見老師、見父母,怕同學嘲笑,怕老師批評,怕父母打罵。

而且,由於成績差,自尊心不斷受挫,由最初的慚愧、內疚,繼而發展爲“破罐子破摔”的毫不在乎,於是積極尋找學習以外的文體活動、不守紀律、尋釁鬧事,甚至實施違法行爲等給予消極補償,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個學齡段學生的家長最應該引起注意,父母不管教或不善於管教,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

強制型的家長對子女用壓的辦法,按其主觀願望逼迫孩子學習,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產生對學習的厭倦情緒;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寵愛型家長對子女百般溺愛,過度遷就,使孩子滋長了依賴性和懶惰性。此外,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同時,學校辦學方向也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人格等教育長期等閒視之,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此外,一些教師厭惡、歧視後進生,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情緒低落。②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如重知識傳授、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無味等。無論是望子成龍的家長,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升學都十分看重,無疑要對學生的學習施加各種壓力,使學生整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人類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消極情緒積累,容易產生厭惡反應。

那麼,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什麼呢?對於家長來說,與孩子交談時,點到爲止,不宜過繁,否則埋藏在他們心底的牴觸情緒的種子很容易萌發。但是,也萬不能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一再遷就、放縱他們。及時與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很重要,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是很好的方法,雖然他們有逆反心理,但大多數的國中生還是比較聽老師的話的。這就

要求教師們一定要以育人爲本,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重視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因材施教,學着體諒孩子,嘗試心靈溝通,與家長“雙管齊下”,先向孩子敞開心扉,才能要求孩子們信任自己,如此一來,教育孩子亦非難事。

3、高中

對來自不同學校的100名高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實際收回52份,他們表現爲,對於自己的未來,高中生多數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們的追求都是較實際的,衆多學生的目標是相同的:考入理想的大學。而高中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則很短選擇1小時和1到2小時的均有21人。29人偶爾會有不想上課的念頭,有30人曾經有過隨便找理由給老師請假的經歷,36人認爲只有好好學習纔會有很好的出路。31人表示喜歡學習,19人表示不喜歡學習。在表示喜歡學習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欄中填寫的是迫於責任;不喜歡的多數表示:無法承受過大的壓力。在對高中生的訪談中,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表示對於學習沒有喜歡與不喜歡之談,這是必須的喜歡不喜歡並不能決定什麼,由於社會壓力,家庭壓力和學校壓力他們必須學習,這是一種責任。

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到:

(1)社會大環境是造成現在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高中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變着。尤其是社會上出現的某些不正之風及社會道德水平滑波等無不對學生的心理、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學校周邊環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學生沉迷於遊戲室、錄相廳、網吧之中,對學習毫無興趣而言。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

(2)家庭關係不和是造成高中生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關係緊張,給子女的心靈留下了嚴重的創傷,致使他們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如某校有位高三學生回家時,常看到父親打母親,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離婚後的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他們往往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把這些學生視爲“包袱”,甩到學校裏,懶得去管。這些學生對學習大都抱無所謂的態度,因而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3)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沒有適應新的教育形勢的變化,課堂教學沒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兩面大旗下,一些學校還沒有真正把它們落實到行動上來,或者講開展得還很不深入。例如當今學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實到處,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會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要思考如何儘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學校一些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未能依據學生的現狀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仍然按照過去的模式,只顧完成授課任務,不注重調動學生興趣。這些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

(4)部分學生文化基礎差,對現在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這些學生當中,可分四種情況:一種是普通班的暫時後進生佔的比例較大,這些暫時後進生不是自願來讀書的,是父母自費擇校硬逼着來的。第二種是在文化學習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種是家庭溺愛的子女和單親家庭的子女。第四種是來自教育落後地區的.轉學生。這些學生對學習信心不足,而藉故遲到、曠課,在課堂上打鬧,做惡作劇,他們往往不思悔改,與教師頂撞,更有甚者棄學出走。高中生在校學習期間,是他們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部分學生出現的厭學現象,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如果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同時,也勢必敗壞校紀校風,給學校形象造成傷害。

高中生不喜歡學習但也不易產生厭學心理,因爲他們已接近成年,能夠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每一個高中生的家長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他們都有很強的自

控能力。也許有時候會出現暫時的迷茫但是他們的“超我”會很快的指導他們重新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暫時的迷失,是不斷調整自己狀態與目標的動力,只要能夠很快的找回方向對學習則有很大的益處。對於處於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應該儘可能的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感受,因爲他們不再像國小生一樣對家長有很大的依賴,他們的自我意識已基本形成,過多的管制會使他們產生較大的逆反心理,往往適得其反,所以平等是家長與高中生交流的最基本原則。

國小、國中、高中是孩子成長的三個必經階段,對於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在這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好的處理學習心情是很重要的,家長的關心也是必要的。就學習而言,國中則是最關鍵的時刻,厭學心裏也最容易在此時產生,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更應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爲,人生最深刻的原則,就是懇求別人對自己的關懷。社會、家庭、學校都要行動起來,用愛心打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找回學習興趣,從內心喚醒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樹立責任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人生的軌跡劃過生命的天空,也許最璀璨的便是讀書時代,十幾年的書式生活難免會有所厭煩,然而,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前輩人辛苦創下的功績即將掌握在他們手中。作爲炎黃子孫,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呼籲所有的學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爲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6

調查對象:xx中學七年級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基本方式-問卷調查,課下與學生的交流

調查結果:有85%的同學曾發生過厭學情緒,有46%的同學正處於厭學情緒的困擾中。可以說,厭學情緒是普遍存在。

一、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有長期積化的因素,也有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而萌生的新影響,我們不能單單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觸及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實踐。

(一)客觀原因

1.社會因素

社會,是我們心理生長的一個巨大的搖籃。它承載着太多的內容,這些內容有時能促我們成長,但有時也會使我們看不清事實,分不清方向。

(1) 社會不良文化的衝擊及市場經濟浪潮的影響。現代社會,“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調查過程中,還發現在學生中流傳着一種仿真的證件小卡片,名曰:“流氓證”,“打手證”,經詢問,是由附近的小賣部所出售。此類惡俗文化,對中國小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正需要引導階段的中學生們去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2) 營業性娛樂場所的增設以及不規範管理,造成學生精力分散,無心念學。

這是社會環境因素中造成學生厭學心理最爲直接,也是最爲廣泛的因素。遊戲機室,網吧,檯球室等娛樂場所的開設日益增多,特別是位於學校附近的此類活動場所,使學生無法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 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在我所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在學生中曾出現過“社會青年”對其收取“保護費”、“地皮費”一類的不良現象,有的學生便會效仿該做法向低一級的同學收取費用。無形之中,使學生在學校的角色發生偏移,完全把學習的任務置於一旁,傾心於這種不法行爲。

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僅要提供給學生一個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同時也應打造成一個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園地。但現實中的伊甸園校園畢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造成影響。

(1) 學校辦學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當。一方面,在應試機制的作用下,課業的繁多,各種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造成精神上難以負重,難以應付各種壓力,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等活動相對較少,使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興趣不濃厚。

(2) 教師素質的低下,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教法不當。在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瞭解到有的同學在國小階段,個別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讓學生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重學習尖子,輕多數學生的培養;脫離實際,講課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讓學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試答案,不遵行者還要受體罰。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對學校的恐懼,以致這種厭惡學習的心理一直持續到中學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長百般溺愛,對子女過於遷就,使學生任意妄爲,滋養了依賴性和懶惰性;家長過於放縱,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貪玩心尤盛,有的家長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長期下去,導致子女懶學勤玩。

(2)父母不正確的引導。有的父母不善於管教,反而給學生造成錯誤的引導。在我所調查的學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以務農爲業,家裏有一定的地產,因此他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出現了偏差,使學生存在着這樣的錯誤認識:讀不好書不要緊,家裏有十幾畝地等着,當農民也照樣有出路。不當的教育造成了學生倦學的情緒。

(3)個別父母對學校教育的干擾,完全不配合學校的老師開展教育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碰到這樣的事例,老師打電話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家長漠不關心,以忙爲藉口,沒等老師開始反映,就把電話掛了;老師去家訪時,當聽到自己子女的學生不足時,對去家訪的老師投以冷眼,並交待老師其兒子(女兒)在學校只能寵不能罵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視自己子女的不足,總把他當成寶,對子女的學習情況更是自認最佳。使學生在對待學習的態度上日益偏離正軌。

(4)家庭關係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子女心靈上造成創傷,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響學習。

(二)主觀原因

主觀原因,即爲自身因素。學生自身是各種行爲的主導者,由於十三四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種種阻礙對其產生的'消極影響學生並不能及時解除。

(1)在該校,學生兩級分化的現象較爲明顯。這就使得很多學習成績偏後的學生失去後進的信心,產生難以超越的想法,不能從學習中獲取樂趣,逐漸放棄自己。

(2)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基礎知識較差,在國小階段形成的壞習慣延續到了中學;學習方法不當,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試時收效甚微。

(3)難以適應中學的學習。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七年級年級,很多學生習慣於國小的學習生活,對中學課程的增多,老師新的教學方法,新學科的設置等一下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減退。

二、解決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1.加強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的有效途徑。加強中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教育,應滲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地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學生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的方向,擺正學習的心態,力求尋找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不斷努力地學習,才能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

2.優化學校的教育環境

學校並非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它也擔負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學生與學校這個小社會中接觸的時間最長,無形之中受的影響也最大。因此,應整頓學校的教育特製,清理學校的文化環境。把一些不良勢力,消極因子,通通消除,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文明的校園環境。

3.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學校或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也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些與家長接觸,做到不僅經常與學生溝通,也與家長溝通。使雙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饋。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要及時進行心理誘導。作爲家長,要儘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給學生的思想上添加額外的負擔,干擾學習。學校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繫,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對教師這一羣體的嚴格篩選

教師可以說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路人。那麼,一個合格的指路人,除了應具有淵博的學識之外,還應具備哪些素質呢?我覺得,在選拔教師時,應對其教學的能力進行考查,要做到不僅自身有魚,更能對學生“授之以漁”。其次,應用愛去教育。而非單純地以成績去看待學生,把愛施佈於每一個學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視。三是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責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學率,不顧學生能力的發展。

5.多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豐富的課餘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單調乏味中脫離出來,變得精彩紛呈,各類第二課堂的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寓教於樂。也能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同時心情得到放鬆,壓力得到消減。

6.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溝通

在閒暇之餘,教師應多深入到學生當中,通過聊天、發郵件等各種方式,隨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並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吸引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

7.加強對各種娛樂場所的管理

各種營業性娛樂場所應儘量避免開設在學校附近。此外,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這些場所的管制,嚴格查處非法營業者,以及沒有按照規定限定消費者年齡的商家。應創設一個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在短短的三個月裏,通過調查,對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面對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日益嚴重的現狀,我們應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學方法,面對不同的問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從思想上根除學生厭學的情緒,在實踐中逐步改善,使學生愛學習,學好習。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7

爲全面瞭解我校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厭學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我校就厭學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共九個班級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爲學生厭學面、厭學原因、對學校的期望三個方面,共下發調查問卷220份,收回調查問卷219份。

一、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一)關於學生厭學面的調查情況

1.學生厭學面較大。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沒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只有7人,佔調查學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厭學情緒,且討厭上學的18人,佔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佔50.68%;偶爾有的78人,佔35.6%。

2.學生中抄襲作業現象較普遍。沒有抄襲作業現象的只有2人,佔0.9%;抄襲作業嚴重的32人,佔14.6%;有但不多的90人,佔41.09%;只是個別抄襲的88人,佔40.18%。

3.對會考科目厭學表現最嚴重的是英語。討厭學習英語的86人,佔39.26%;其餘科目分佈基本平衡。

(二)學生厭學原因的調查情況

1.社會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較爲嚴重(1)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網絡遊戲、玩手機、看網絡小說、上網聊天導致厭學情緒較爲嚴重,其中迷戀電視娛樂節目的56人,佔調查人數的25.57%;上網玩遊戲172人,佔78.54%;玩手機136人,佔62.1%;聽音樂39人,佔17.8%;看網絡小說106人,佔48.4%;上網聊天的98人,佔44.75%;(2)由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等社會問題影響學生厭學的較爲普遍:認爲大學生就業難而致使自己產生厭學情緒的175人,佔調查人數的79.9%;認爲大學生工資低導致厭學的103人,佔47.03%;認爲讀書無用而厭學的59人,佔26.94%;認爲考大學比較容易的22人,佔10.05%。(3)當今社會用人制度對學生厭學的影響較爲嚴重:認爲不讀書有好關係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佔42.46%;認爲讀書多不一定賺錢多的110人,佔50.22%;認爲讀書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佔62.1%;認爲不讀書可以打工賺錢的33人,佔15.1%。

2.家庭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佔相當大的比例(1)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認爲家長對自己學習不關心的78人,佔調查人數的35.61%;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學生的90人,佔41%;認爲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子女期望過高的127人,57.99%;認爲家長放縱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的69人,佔31.5%。(2)家長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厭學情況也不容樂觀,認爲家長過於看重學生成績的142人,佔調查人數的64.84%;家長離異對自己漠不關心,不管學生學習的31人,佔14.15%;家長知識層次低,不能輔導學生學業的88人,佔40.18%;家長參與賭博影響學生學習的20人,佔9.13%。

3.學校原因導致學生厭學不容忽視(1)學校管理和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比例較大,認爲學校課程設置單調的82人,佔調查人數的37.44%;認爲學校管理鬆散,身邊同學不良行爲影響學習的66人,佔30.13%;認爲課外活動少,學習枯燥單調的142人,佔64.84%;認爲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佔58.44%。(2)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認爲教師不關心學困生學習的64人,佔調查人數的29.22%;認爲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學習枯燥的92人,佔42%;教師諷刺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導致學生厭學的93人,佔42.46%;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不喜歡的99人,佔45.2%。喜歡按照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4%,喜歡按傳統模式教學的42人,佔19.8%,但是要求老師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科興趣、多做個別輔導的分別佔109人、122人,佔調查人數的50%以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4.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厭學情況分析 學生能客觀的從自身分析厭學原因。(1)認爲厭學主要原因在於自身基礎差,想學習而力不從心,聽不懂課的157人,佔調查人數的71.69%;怕吃苦的73人,佔33.3%;學習習慣差,沒養成良好習慣的125人,佔57.07%;學習目標不明確,有早戀現象的49人,佔22.37%;對學習不感興趣的63人,佔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佔41.55%。(2)學生認爲自身厭學與周圍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有很大關係,認爲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厭學的143人,佔調查人數的65.79%;受到老師批評而厭學的73人,佔33.3%;父母關係不和諧等家庭原因而厭學的44人,佔20.1%;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嘮叨導致孩子逆反而厭學的45人,佔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定而厭學的31人,佔14.5%;和同學關係緊張而厭學的16人,佔7.3%。

(三)學生對學校的期望調查情況

1.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希望 要求加強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督促學生改進學習習慣的98人,佔調查人數的44.75%;要求轉變觀念,做好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佔30.3%;要求改變環境,營造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的101人,佔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的30人,佔13.7%;要求迴歸傳統模式教學,取消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34人,佔15.53%;要求採用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41人,佔18.72%。

2.對班主任老師的希望 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重點做好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工作的110人,佔調查人數的50.23%;希望對不同學生應有合適的教育目標的86人,佔39.27%;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對孩子提出不貼合實際或過高要求的82人,佔37.44%;希望班主任老師多下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談心的33人,佔15.07%。

3.對科任老師的希望 要求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29人,佔調查人數的13.24%;要求按照原來模式上課的42人,佔19.18%;希望老師個別輔導、注重基礎的122人,佔55.71%;希望培養學科興趣的109人,佔49.77%。

二、調查分析

1.從調查總體情況看,一是厭學面廣、情況嚴重:只有3.19%的學生從沒產生過厭學情緒,其餘同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二是學生抄襲作業現象嚴重,調查顯示,從沒有抄襲作業的同學只有0.91%,其他同學均存在抄襲作業現象;三是學生討厭學習英語情緒極爲嚴重,對英語厭學的學生佔39.2%,和其餘學科相比嚴重失衡。

2.厭學原因調查顯示

(1)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極爲嚴重。特別是社會上的部分不良休閒娛樂活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諸如參與過玩網絡遊戲、聊天、賭博燈不亮娛樂活動的學生超過50%,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更加導致了學生討厭讀書,以至於無心讀書;此外,社會上拜金思想的誘導、大學生就業難和工資低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讀書無用、讀書同樣無法實現個人理想,導致厭學情緒嚴重,這類情況佔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生的態度是造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家庭對孩子的不關心、家長的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放縱等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心。特別是農村家長多外出打工,缺乏時間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比例達到了41%;此外,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單一、父母離異,特別是農村家長賭博惡習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比例相對較大。

(3)學校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學校生活單一、課外活動少、受部分有不良行爲學生的影響等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比例較大;另外,教師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歧視、諷刺挖苦、課堂教學的枯燥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別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而厭學的佔到42%以上。

(4)自身基礎差、習慣不好、自制力不強、早戀及人際關係、學習環境、情緒變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期望調查顯示 學生對加強行爲習慣培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期望較高;期望班主任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別是與成績差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公平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多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模式上學生並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種模式上課,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應該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啓示及對策

1.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過對學生厭學根源剖析,我們認識到,學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穩定,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自制力較差,對來自於社會、家庭、學校、同學中的問題認識上有侷限性。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不良誘惑的能力刻不容緩。

2.任何教學模式、方法都是爲學生學習服務的,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纔是最好的。脫離學生實際而單純搞形式的教學模式都會走向失敗。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科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的工作迫在眉睫學生厭學調查報告工作報告。

4.留守學生、問題家庭的學生心理缺陷、學習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學生羣體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開展專項調研,分析彙總的基礎上,學校從實際出發採取措施,力爭在短期內將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在適度的範圍內。第一,在教學上,實施“低起點、多層次、高效率”的教學策略,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均有所收穫。第二,在學生管理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談心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室、留守兒童管護中心的職能作用,幫助學生排解煩惱,調適心理。第三,在辦學策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分發揮18個活動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校變成孩子們的樂園。第四,繼續完善學困生幫扶和問題學生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知道感恩,主動擔當,爲學生的人生奠基。

學生厭學情況調查報告 篇8

中學生厭學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普遍現象。衆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相當比例的中學生存在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演化成厭學症,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症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着複雜的心理機制。對於 “厭學”現象,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防治厭學行爲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許多中學生認爲:從國小到現在,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作業、考試、分數,簡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樣自然導致了厭學情緒的產生。老師的臉色難看,家長的嘮叨難聽,學習沒有一點樂趣。 而厭學情緒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厭學症。厭學症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爲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

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爲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爲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爲上主動遠離學習。患有厭學症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基本特徵表現爲:

特徵一:表現爲對學習目的存在認識偏差,認爲讀書無用。有人說:“讀書越多,收入越少”,“文憑越高,待遇越低”。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體腦倒掛,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但無論如何,儘管這一觀點現階段已缺乏市場,對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特徵二:表現爲對學習態度存在認識偏差,消極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是一種輕鬆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於多種原因,卻使學生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着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學習。

特徵三:表現爲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遠離學習活動。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願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乾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牴觸對立。此外,學習成績差,且每況愈下。

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筆者十幾年來通過與學生多方面交流,發現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症不是簡單某個或某幾個因素相加的結果,而是多種主客觀、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其中存在着複雜的成因機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會因素

1. 社會大環境衝擊着家長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價值的體現也尚未被社會充分認可。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對他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的影響。有些學生由於耳濡目染了“暴發戶”家長或周圍人羣的所謂瀟灑的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學習目的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

2. 低俗文化的傳播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強大沖擊。社會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爲和不正之風,加上西方社會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虛而入的醜惡現象,無時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於中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響,而又缺乏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當低俗文化成了學生的.追求時,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追求和興趣。

3. 校園周邊環境差亂。不容忽視的是,不少網吧就開在校園附近。學生又不具備科學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沉迷於這些無聊的活動中,結果往往使學生忽視了學習,這也是現在學生出現

厭學心理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4. 社會更加激烈的競爭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的影響,即高壓力產生的負面效應。壓力過大,孩子沒有時間休息,娛樂,因此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出現厭學心理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學校因素

1.目前中學教育還存在重應試、輕素質的現象,“分數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場。現在還有不少人爲了抓“分數”,而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與升學考試有關的課目,導致學生畸形發展,面臨升學競爭壓力,心理負擔加重。

2.外界的功利評價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思想

學校辦學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很多中學教師心理壓力很大,這些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學校領導、家長等因素,結果導致許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爲了在評價中獲得好成績,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不少壓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視成績的不斷攀升,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與個性發展,造成大多數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痛苦的事,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

3.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

現在的中學生,有相當數量是早晨5點鐘起牀,一天要上八、九節課,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師的“監督”學習,到晚上9點才能休息。雙休日有着大量的作業,很少有節假日,這樣的負擔就是成人也難以承受。學習負擔過重已經成爲學生學習痛苦、產生厭學情緒以及對學

習喪失興趣的主要原因。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護和培養。很多學生還沒有真正領略到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而從一踏進學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 長期被動學習帶來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狀態。

4.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偏低。

教師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而是將學生置於題海之中。結果大量的機械式的作業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像機器一樣,整天忙忙碌碌而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生形成了逃學、棄學、不願學等消極行爲反應模式,厭學情緒愈來愈重,最終導致厭學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帶來的負效應。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不考慮孩子自身的學習天賦條件,對待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提出過高的要求。一些學生國小時成績較好,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事實上,中學的學習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分數降低本屬正常之事,但父母的過高期望會使孩子心理壓力大大增加,家長人爲地把子女的學習與痛苦體驗聯繫起來。當孩子意識到我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這種期望值的時候,他就會放棄努力,產生厭學心理,嚴重的出現較明顯的厭學現象,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學習就是爲了應付父母對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成就評價方式極端化,他們只重視眼前的成績,無法冷靜、客觀地以長遠的眼光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壓力、嘮叨去驅使孩子,完全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當孩子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目標時,就不惜“重金”滿足孩子的慾望;而當孩子“不爭氣”時就冷眼對待,或放任不管,這都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

二.內部原因

(一) 學習能力薄弱

部分學生在文化學習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這類學生往往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學習;或者只會死讀書,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二) 個性特點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學生上了中學後學習環境發生改變,面臨新的挑戰,由於心理適應能力差,在挫折和失敗面前無法正視自己,喪失自信心,消極地對待學習,從此一蹶不振。

(三) 學習行爲盲目

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我曾經在一堂物理課上提問,“你爲什麼學習物理?”,結果近80%的學生表情很無奈,他們也不知道爲什麼學校要他們學習物理,個別學生的回答是“因爲有物理

考試”。這種爲考試而學習的想法其實在學生中是很普遍的,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現在所學的學科對將來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那麼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對策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他們中出現的“厭學”現象,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勢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那麼如何防治學生的厭學行爲呢?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防治厭學行爲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矯治中學生的厭學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須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領導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樹立起兩個文明一起抓的現代社會發展觀,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淨化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網吧、網絡遊戲、電子遊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對中學生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逐漸形成期,一旦迷上此類場所,必將無心於讀書,最終浪費了大好時光,遺憾終生。所以作爲政府要協調社會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學校周邊環境,整頓娛樂場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 充分發揮學校在防治學生厭學現象中的主體作用

1.學校內部要轉變評價觀念和課程結構。

學校以分論質、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導致教師教育行爲的偏費。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學生分成“優生”與“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學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他們都能學好,都可以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現代教育應該適應並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增加學校課程的多樣性、層次性和選擇性,從而增強學校教育對學生的適應性,讓每個人在這個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會讓每個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成功,避免厭學的產生。

2.發揮學校各種力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通過日常各種適合每個學生個性展示和能力發展的活動,培養他們的主動性,並使其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際關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如舉辦多種類型的文藝體育比賽,舉辦特長培訓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等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這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能夠無聲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強化其主體作用的發揮。

班主任是學校最基層和最直接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個班的班風和學習風氣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學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紮實,這個班學生的“厭學”現象肯定會少,學習風氣肯定會好。因此班主任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切實提高課堂質量。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對教師無比信賴和崇敬,纔會喜歡教師所教的這門課程。前面在分析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中,其中一條是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儘管教師學識淵博,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但有些學生還是不願聽他的課而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是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學生則埋怨教師授課聽不懂。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教師要了解各個年齡段學生不同的心理特徵和所教班級的班風、學風,採取相應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

儘管社會和學校已經爲防治厭學現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厭學情緒的重要保證。面對孩子的厭學,家長們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爲習慣及生活方式。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在無意之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學習行爲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多會在子女身上有所體現。家長樂學好學,孩子受到這種學習氛圍的薰陶,自然樂學上進。

其次,家長應正確估計子女的學習能力。前面說過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結果南轅北轍。因此家長首先應冷靜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賦條件,事實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家長應努力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要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爲喜學、樂學,需要家長循循善誘,耐心指點,家長要講究引導方法。因爲這個時期中學生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逆反心理較強,如果家長採用簡單粗暴地處理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將矛盾激化,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更不能達到消除孩子厭學心理的目的。

結論

綜上所述,中學生“厭學”,除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質較差外,也與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幫助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注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齊抓共管,從嚴治校,那麼,中學生的“厭學”現象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地扼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