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10篇

作文1.3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10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大年七年級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春節。春節又叫做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文化符號,有着獨特而深刻的意義。一爲親人團聚,聯絡親情,禮儀往來;二則祭祀祖先,感念天地,緬懷先人;三是辭舊迎新,展望未來。春節的各種習俗承載着人們對自然萬物的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個傳承了數千載的古老節日裏,我們是最快樂、最幸福的。

每到這個時候,一家人便團聚在一起,美美地吃着團圓飯。那香糯的年糕,敦厚的湯圓,紅通通的香腸,油亮亮的臘肉,勾動着我們的味蕾,牽引着人們的情思。這種中國獨有的美食,飽含了人們對年的深情。

每到這個時候,纔是我心中真正的假期,真正的親人團聚。因爲不管相隔多遠,親人們總是會及時趕回來,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大人們放下了手裏的工作,小孩們也放下了書本,全心的投入了春節的各種活動:貼春聯、祭祖、串門、放煙花……

每到這個時候,便是孩童時的我最樂呵的幾天了。穿着新衣,攥着壓歲錢,和小夥伴們一起開無憂無慮地到處跑,放着煙花,在噼噼叭叭的鞭炮聲中,歡快的笑聲四處飛揚……夜幕降臨,明亮的窗前,透出一家人圍在桌前,熱熱鬧鬧吃着飯,看着煙花的畫面,那種滿滿的幸福感是金錢不可替代的。

通常我們這些春節活動會持續到正月十五。有時候,我們會去放孔明燈。那大大小小的孔明燈,飄蕩在空中,隨着風起起伏伏,載着人們美好的願望與祝福,慢慢飛向高處。遠遠望去,與天上的繁星相映襯,熱鬧,明亮。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洋節洋文化流行起來,並且愈演愈熱了。看着那些商家貼出來的各種廣告,大街小巷的年輕人孩子們或提着南瓜燈,裝扮成女巫等怪模樣,或扮着堆滿笑容的聖誕老人分發糖果,或寫滿愛意的花式情人節表白……我有點疑惑了:這些歡樂的臉後面,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些節日的意義呢?商家也不過是爲了更好的促銷罷了,大多數的人們也不過是跟風罷了。

與此同時,有的人還在嘆氣:這個年過得越來越沒意思了。我想說:沒意思的不是年本身,而是人們的思想。當人們盲目崇拜西方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很多人未曾用心去感受,那些積澱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仍紮根在我們的心底,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讓我們重新拾起傳統文化的精髓,留住傳統文化的根。讓我們繼續弘揚傳統,將華夏文明繼續傳承!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如果沒有了傳統文化,就如同沒有了血脈,中華民族還有多少血脈在流淌

——題記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節日繁多的民族,中國也被稱爲文明古國,五千年的古國文化深深紮根在神州大地之上。可是,隨着外文化的傳入,古國文化正在一點點的被代替,一點點的消逝。

外文化的影響

我國曆史悠久,自秦朝開始便與其他國家有所往來。兩漢時期和日本及西亞各國有了聯繫。到了後來,物質上的分享已經滿足不了雙方的需要,於是,中外文化由此開始了交流。到了現在,中國的大陸上有了西洋樓,外國也有了唐人街。不過,最大的還是節日上的改變,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紛紛進入了中國。每個中國人似乎都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愚人節,不知有多少明星在微博上說自己離異,又有不知多少人的友誼受到了傷害;情人節,超市裏的巧克力被瘋狂搶購,畫滿桃心的氣球漫天飛舞。平安夜,幾乎每個學生用禮盒裝着蘋果送給老師。聖誕節的那天,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比過年還熱鬧,聖誕老人的塑像和聖誕樹隨處可見,小孩兒的枕邊,都擺着一隻長長的襪子,下面還壓着一張精心裝飾的願望單。這些在西方國家纔有的節日,如一陣風從大洋彼岸吹來,久久不肯散去。而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正在一點點淡忘,就拿過年來說吧,本該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現在,滿城的燈火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少的人羣,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低的歡呼聲,掩蓋不了一年比一年淡的年味兒,人都去哪了?幾乎所有人都呆在了家裏,有的在看春晚,有的再聊天,更多的是在電腦手機前“搶紅包”,難道中國的春節真的會變成“搶紅包節”嗎?

華夏文明的去向

不僅如此,我們的華夏文明被搶走了,佔領了。不久前,韓國居然口出狂言:“春節、元宵節是我們韓國的節日,中國所謂的傳統節日是從韓國傳過去的。”這是從文化上的侵略,更是精神上的侵略。每個中國人看到這條消息時都怒氣衝衝,談論着韓國的種種不是,而忘記了自己的“罪行”。當那些守候在電腦手機前的中國人忙着搶紅包時,殊不知鄰居韓國正年味十足。他們說不定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着春晚。飯後,又到街上散步,放飛孔明燈,馬路上,人們敲着鑼吹着號……這本是中國過年的景象,如今都已經變成人家的了。讓你意想不到的是,一大波一大波的美國人跑到中國看春晚,過春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如一桶水,但盛水的桶有一個洞,水正在一點點流逝。

拯救我們的文化

桶破了,我們就要修補它;水漏了,我們就要重新再挑。中國人應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家人一起過春節;中國人,應放下情人節的巧克力,和家人一起過好每一天;中國人,應該放下枕邊的襪子,安安穩穩睡個好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丟棄那些並不重要的外國文化。

我們要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們要拯救正在消逝的傳統節日,我們要讓華夏民族的血脈一直流淌!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明,各種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就跟不用說了,茶,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歷史。傳說,炎帝神農嘗百草後發現了茶,唐人陸羽曾著的《茶經》赫赫有名,告訴我們如何泡茶、品茶。並且你知道嗎?茶還是世界三大不含酒精飲料之一呢。聽到茶如此有名,我也忍不住來泡一泡、品一品茶了。

我先買了一包茉莉花茶,把細細的,乾乾的,又硬又長的幹茶放入杯中,它們好像一羣正在睡覺的蝴蝶,寬大的翅膀緊緊地裹着身子似的。我再把85度左右的開水倒入杯子裏,水似風,茶似蝶,風把蝶搖醒,有的蝶在風中翩翩起舞;有的蝶在水面張望;還有的蝶是小懶蟲,還在樹上睡哩;過了一會,蝶飛累了,慢慢地回到了杯底睡覺去了。茶水也漸漸變黃。這時,茶泡好了,我輕輕把杯蓋揭開,白白地水霧參雜着沁人心脾的茶香撲鼻而來,彷彿把我帶到了仙境一般。看到如此景色,讓我忍不住品嚐。

我把茶杯放在手中,輕輕地喝了一口茶。嗯,微苦中帶着一絲甘甜,甘甜裏又帶着一絲清涼,怪不得古人那麼喜歡品茶呢!真好,我又喝了幾小口,立刻清醒了很多,清涼、清靜和清醒在我身邊繚繞。

古人云:“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先苦後甜,有苦有甜。”所以,我應該樂觀地去學習和生活,因爲只有克服生活中的挫折,才能贏得更多的鮮花和掌聲。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冰糖葫蘆,有古老的中國書法,有精美的剪紙,還有熱鬧的舞龍獅……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歷史嗎?茶最早是被人們當作食物應用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原始社會,茶更是一種充飢之物。後來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飲茶也逐漸成爲一種風俗。甚至在一些地區形成了飲茶文化。茶葉被食用之後,其藥用功效逐漸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茶葉隨之轉化爲養生、治病的良方。人們在飲茶和把茶作爲藥物使用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的藥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茶開始轉化爲飲料。直到漢代,飲茶才成爲一種新的潮流,滲透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三國以前是茶文化的啓蒙,晉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時期,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期,遼金元時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現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

中國茶有紅、綠、青、黃、黑、白六大類兩千個花色品種。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來歷,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細細體會,多多查閱就能得到更多的中國古老茶文化的知識。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遙望遠山,暮靄沉沉楚天遠闊;眺看江海,歷史長河蜿蜒綿亙,有多少文明湮滅在那暗流中。

獨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文明何以博大精深?得益於中華兒女善於學習,善於創新的良好風尚。儒家孔孟爲千古之聖,“仁德”“大同”奠基中華思想;蘇秦師承鬼谷子,習縱橫之術,觀天下之局勢,九州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韓非飽覽百家之書,集法家之大成,以“重刑止刑”之異震驚四海;墨翟精通奇門遁甲,在冷兵器時代爲自己“兼愛尚同”的思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察舉到科舉,從世卿世祿到以才任官,從百家爭鳴到趨於融合,從彼此敵對到三教合流......中華文明就在這思想大碰撞中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相互交融,包羅萬象。

當今中華,博大精深也依舊是其代名詞。從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論”到如今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情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故宮系列掀起的時尚界“中國熱”,中醫藥文化正憑藉其深厚的底蘊悄然崛起,中華詩詞刻錄的一張張中國名片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文明正在世界之林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l。

中華文明何以源遠流長?得益於幾千年來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問世,是無與倫比的創造精神;面對自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這是執着拼搏的奮鬥精神;《周易》中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是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伏羲畫卦,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這是百折不撓的追夢精神。除此以外,還有高昂如星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懷,也有婉約似煙雨“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的兒女情長。

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你去往何方,當那結構精巧的中國結出現的那一瞬間,也必然會思緒涌動,淚眼婆娑。彷彿漂泊浮萍落了根,天地沙鷗歸了家,離家的雛燕飛回了故鄉。割得斷的是地圖的距離,放不下的是中華的依戀。

中華民族精神早已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根植於中華文明風尚之中,根植於中華風骨之中,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懈奮鬥,于山河共勉,於日月爭光。

再聞華夏,百轉千年。望穿秋水,望不透博大精深;斗轉星移,輪不回源遠流長。《中華世紀壇序》言道,“前有古人,星光燦爛;後有來者,羣英堂堂。”中華文明,必將“與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在這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黃酒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傳播着?

作爲紹興人,我們對於黃酒格外親切。正是那清澈的鑑湖水,獨特的釀造技術,推出了紹興黃酒這一品牌。也爲此紹興冠有“酒鄉”之稱。然而,對於黃酒文化,我們又有多少了解?

單純靠黃酒本身的香醇口味吸引消費者,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黃酒文化,這幾乎不可行。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如果沒有點外包裝,不加以宣傳,或許會漸漸的推出市場。如今,進口的洋酒大舉進軍,黃酒便被用來做菜料,可想這地位僅是人們的日常用品,這也反映出黃酒漸漸被忽視,那也就更不用說黃酒文化來,又有誰願意去了解這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東西。就如草根明星,如果他們沒有對自己進行一丁點包裝,又有誰會去注意他們,更不用說成爲明星。

然而今年的黃酒節遇上了時尚火熱的迷笛音樂節。也許很多人會認爲黃酒這種低調的傳統文化與搖滾音樂毫不相關。其實不然,崔健等大咖等熱情參與吸引了衆多年輕人,而且通過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我們紹興的黃酒文化也因此傳得更遠。

迷笛音樂節的舉辦爲黃酒文化插上了流行的翅膀,使黃酒文化快速高效地傳播開去。

一切原創都是充滿價值,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它們所擁有的原的光澤或許有所褪去。因爲它缺少了時代元素,失去了保持朝氣的元素。就好像樹的影子拉得再長,也離不開根,但如果沒有流行元素這充滿翠意朝氣的葉子的襯托,那光禿禿的樹幹一點兒也不起眼,它的存在也就失去價值。

學過民樂的人都應該知道《牡丹亭》,近期出演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他精選出原劇中最精華部分,並利用現代劇場的種種概念,來襯托古典劇種,吸引了更多測聽衆。雖然這劇他不是原創,但他做的這些加工是種創新。他爲《牡丹亭》這一傳統文化增添了現代色彩,爲傳統文化這棵百年老樹施加了肥料。

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改變會毀了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但恰恰相反,適度的創新,給與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的立足之地。

今年的黃酒被添加了獨特的味道,今年的黃酒香氣被傳的很遠很遠,伴着這迷人的音樂聲黃酒從此擁有了追逐時代的翅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有着許多的傳統文化,不管是春節時候的餃子,還是端午節的糉子,還是中秋節的月餅,都有着特殊的意義,這正代表着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

其中糉子是因爲屈原的故事而流傳的。在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就成爲了現在的糉子。

除了上面糉子的故事外,我們每個民族還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代表着我國的古代文明。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檯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現在不少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淡漠了。傳統節日蘊含着我們民族的情感追求。端午節,人們 吃糉子,划龍舟,都有着憑弔屈原的主題。人們懷念屈原實際是在傳遞着愛國精神的火炬。中秋節吃月餅、除夕夜吃餃子,這都反映了我們民族重團圓、重親情、重 和諧的情感追求。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深入的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另外我們應該調查瞭解家鄉特有的節慶、傳統習俗,傳統文化藝術及淵源。廣泛閱讀有關家鄉的文選典籍,並初步瞭解家鄉婚嫁文化、飲食文化、節令文化等傳統文化形式。考察家鄉的名勝古蹟與由來。考察家鄉的歷史名人和遺蹟。考察家鄉某些地名的由來。考察家鄉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訪問民間藝 人,瞭解傳統工藝。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是那夢中的伊人,她美麗着,微笑着,深思着…… 回到源頭,走進古典,彷彿進入了豁然開朗的桃花源。我們掬古典之泉,濯蒙塵之心,我們在愉悅中學會孝敬,學會關愛,學會誠信,學會思考,學會勤奮,學會優美,學會深刻……傳統文化讓我們快樂,傳統文化讓我們高尚,傳統文化讓我們有了內涵。

儒家的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尊師重道,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佛學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這些都值得學生去學習、體會和進行創造性轉化。長期沐浴在書香裏、浸潤在文化中的學 生會變得情趣高雅、語言文雅、行爲儒雅、氣質優雅。

總之,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來,讓我們在靈魂深處夯實傳統文化殿堂之基,淨化我們的心靈,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使命。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0

傳統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蘆的核裏,晶瑩剔透的紅糖裹着一顆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傳統文化這四個被世人反覆提及卻仍未被豎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風霜中不斷疊加出新的價值,像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時時不忘吐出新芽。在衆多文化爭奇鬥豔的當代,佔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實屬不易。安塞的腰鼓鏗鏘有力,塞北的秦腔源遠流長。嘆如今,鼓聲不斷,空留餘響,山野之間,一方孤腔世殊時異,不變的卻是那一份信仰,情隨事遷,情懷永駐心間,繁華盡處,盡是那一泓源頭之水。

但現在傳統文化在某些人那裏是不受待見的:一提到傳統武術就是花拳繡腿,實在不堪一擊,一提到傳統中醫就是騙子橫行,不及西醫療效快。他們認爲傳統文化一無是處,但錢鍾書說過,反傳統正是傳統的證明,毫無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別人關注的,又何來的“反”?“反”的越厲害,越是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麼“反”也難以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確有糟粕,比如說裹小腳,童養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對這些糟糕,我們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正如陳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歷史”。不可一味的從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古人,而要考慮到古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當然這並非是說我們要接受和鼓勵這些糟粕,而是說我們要考慮到其文化歷史因素,在價值立場上,反對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們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學習它,吸收它,發揚它。

在世界的“軸心時代”,中國處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些思想影響着華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單單這句不知溫潤了多少謙謙君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無窮的魅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迷醉,窮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傳統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是華夏民族得以構建的根基。十九世紀的德國正在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它就以傳統入手,構建民族認同,以格林童話爲中心,鑄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丟掉了傳統,國將不國,我們不承認一個共同的過去,又何以成爲一個民族呢?而共同的過去由何證明呢?就是傳統文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而且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是空穴來風是有着歷史的悠久積澱,五千年不是一個數字,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故事,是一卷卷記錄着古人智慧的書籍,是一種種流露着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傳統與現代應該如何把握呢?現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而生,而是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生髮出來的一棵參天大樹,是在過去的脈絡中走出來的一種歷史走向。在過去有段時間,中國人盲目學習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歷史證明這是錯誤的發展道路。中國有着悠久的傳統,有着自身的國情、發展需要和傳統結合,符合中國國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建立在傳統之上的發展道路,譬如一帶一路的實施,重回絲綢之路,並加以新時代“新”的詮釋,展示“多元”“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新時代有着新時代的特點,傳統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來。白先勇先生將《牡丹亭》改編成青春版《牡丹亭》,讓《牡丹亭》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擔當。學校因地制宜,把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納入校本的課程,這是當代教育學者的歷史擔當。央視推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無數百姓走進傳統文化的學術殿堂,這是當代媒體的歷史擔當。這是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讓其在新時代具有“新”的詮釋,是給傳統文化,也是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而我們青少年,能給自己怎樣的傳統文化“新”禮物呢?

標籤:集錦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