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推薦】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8篇

作文1.8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8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跟朋友去看了一部電影《百鳥朝鳳》,這是一部悲傷的電影,看着竟能生出無限感傷。時間真是一把刀,能愣生生得割出另一個世界,摧毀百鳥棲息的森林。短短的幾年物是人非,曾經爲能學上吹嗩吶而感到無比榮耀,到後來的無所謂甚至輕蔑,又有多少嘔心瀝血化爲了虛無,除了悲哀又剩下什麼?

《百鳥朝鳳》一部傳統文化在碰撞中沒落的電影。以人們最容易忽視的文化——黑白樂奏——吹嗩吶入手,通過崔三、遊天鳴的傳承與守護卻獨力難撐意在說明文化的脆弱、人們守護文化意識的淡薄,這也是爲什麼短短几十年而56個民族中的那麼多文化卻悄聲無跡的原因。學嗩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天分,要能吃苦,要能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正式成爲一員;若想吹得至高樂曲還要有非常崇高的品質。的確,不單要技藝高超還要人品淳厚,這樣才配更好地守護、才能更好地傳承。《百鳥朝鳳》前面鏡頭展示學吹嗩吶有多艱難,後面就突顯出嗩吶沒落有多悲哀。崔三一生見證了嗩吶的繁榮也見證了嗩吶的沒落,一生爲固守嗩吶而奮鬥着,即便是肺癌晚期也在爲嗩吶作着垂死掙扎,可是時代在改革、在西化,現實殘忍地擠兌,嗩吶的命運只能苟延殘喘。面對突如其來的外來文化,人們絲毫沒有牴觸的情緒,絲毫沒有保護本民族文化的意識,當然並不是說異族文化就絲毫不可取,只是一味接受一味拋棄說得淺顯點就是拋家棄祖。看着崔三殘喘中的守護,不禁想起嵇康臨死前的演奏,想起嵇康說的“《廣陵散》自我絕矣”。一人的力量怎麼與社會、時代較量?在時代衝擊中沒落的又豈止嗩吶!好不容易有人發現了文化價值,可是陷入深淵後怎麼挽救?看看我們親手毀滅掉的文化中有多少還能繼續傳承?迫於生活,當年的崔家班、如今的遊家班早已支離破碎,當年的二師兄、三師兄,一個哮喘、一個的手被木鋸鋸斷了,再也吹不起嗩吶了。至高無上的榮耀到街頭小巷的乞討謀生,這就是阿炳《二泉映月》裏奏的悲哀,是民族文化沒落的哀鳴。

反觀乎我們的生活,有多少文化在刪繁就簡中悄然消失了?沒錯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可是它們也把民族文化給同化掉了,讓人生活得空虛了、冷漠了。想想我們童年時代的春節,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春節,過年的歸屬感都到哪裏去了?家鄉一直有個活動叫打櫵,在活動期間每天都得吃齋,而且要去觀音亭祭拜,不能說任何不敬的話。可是這樣的活動隨着我們的長大變得越來越冷落了,只剩下家裏的老人在維繫。我不知道這個活動能否一直下去,尤其是在那些老人不在的時候;我只知道遠離家鄉的年輕人早已沒了吃齋的概念。記得小時候太奶奶離開人世時,我那沒有文化的爺爺竟然一路光着腳、三步一磕頭,連續幾個晚上守候太奶奶。我當時很震撼,原來爺爺是那麼地尊敬愛戴太奶奶。當然爺爺的做法帶有一定的迂腐形式,但透過這種迂腐的形式我卻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敬畏、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背後的文化如何得以更好地繼承,我想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問題。有些文化被發現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被保護着,但這羽翼並未波及所有傳統文化。曾經樑思成爲了保留北京古建築可謂拼盡了全力,可依然流失了不少古建築文化,那麼未發掘的文化又該如何存在?

《百鳥朝鳳》這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它敲響了我們內心的警鐘,留給我們無限的感慨、無限思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被世人稱爲“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從禮紀中就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整個東亞及東南亞的文化的精華均是傳承華夏文明就是確證。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爲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爲階級統治服務的禮儀規範,着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價值。

“禮”顯於制度,“儀”重於形式。“禮儀座度,笑語座獲。”其解釋爲:古之祭祀禮儀盡合乎法度,笑語盡得其節制。在現代,我們根據禮儀發展的規律和其本身的作用、特質,將其定義爲:人類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行爲規範與準則,具體表現爲禮貌、禮節、儀表、儀式、禮品器物等。

禮貌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爲規範。禮貌屬於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較側重於內在修養。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爲前提,要求尊重對方、承認肯定對方並尊重對方的人格。基本要求是誠懇、謙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誠於中而形於外”。主要內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賢、待人和氣、講究衛生。

禮節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禮節是禮儀的具體的、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內在美的一種外化。是交往中一切行爲、舉止、儀表、語言的規範。

儀表是禮儀在個人外在形象方面的體現,包括舉止儀容、服飾、姿態等方面。它與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審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對人們的形象起到自我標識、修飾彌補、包裝外表形象的'作用。

儀式是交際活動中,按禮賓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達的禮儀的過程。多數以組織的形式出現在較爲大型的交際活動中。如:迎送、開業、升旗、剪綵、簽字等。是公關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禮儀比較外在,比較轟動的表現形式。

禮品器物是指爲表達敬意,寄託情意的一些物品。例如過去的禮器、少數民族的哈達、錦旗、獎盃、紀念勳章,以及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的物品。

毫無疑問,傳統文化文明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禮貌的人越多,這個社會便越和諧、安定。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多一些愉悅,而國家、社會更多一些有序與文明。從這一點講,禮儀對社會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長期以來,由於大量禮儀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處於滲融並存的狀態,又由於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禮儀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相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的行爲亦有增無減。在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於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建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文明天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我們蒐集了不少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把它們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

五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有餃子、湯圓、糉子、包子、拉麪、粵菜、川菜、黃酒、白酒、綠茶、花茶等飲食文化;有長衫、棉袍、旗袍、褂子、中山裝、禮帽、氈帽等服飾文化;有陶瓷、泥塑、剪紙、木雕、吹糖人等民間工藝文化;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文化;有京劇、越劇、紹劇、黃梅戲、二人轉等戲曲文化;有鬥雞、賽馬、猜燈謎、踢毽子、放風箏、賽龍舟等遊戲收集整理文化;還有古詩詞、書畫、歇後語、神話故事等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次作文,就是讓我們做個文化小使者,來誇誇你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要寫好這次作文,我們先要從這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或者自己比較瞭解的傳統文化來寫。也許你一時選不出來,這是你對身邊的傳統文化還不夠了解,認識也比較膚淺的緣故。這樣的話,你先初選幾個傳統文化,再逐一收集資料:上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搜索資料,走訪長輩進行調查等。儘量多收集一些資料,若還能結合生活細緻觀察和體驗(如嚐嚐糉子的味道,看看糉子的形狀和顏色,問問糉子的製作方法和過程——亦可動手做一做,想想糉子與衆不同的地方,聽聽糉子的傳說等)這樣,我們才能加深瞭解,才能從初選的傳統文化中選出自己的最愛。選定寫什麼傳統文化後,就要着手做好這一傳統文化資料的選擇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內容作爲文章的材料來寫,而不是什麼都寫,記住主要是寫自己瞭解到的特色,還有能反映特色的在觀察、體驗時發生的事兒。確定了想寫的內容,先要想想自己打算按什麼順序寫,想清楚怎樣寫才能讓人讀明白。寫時,不能機械地抄寫資料,要把自己瞭解到的傳統文化巧妙地穿插在人物的行爲、語言中,用具體事例把你的情感、喜好表達出來。如例文《大眼找“龍”年》的第三自然段,小作者筆下的“龍”已不單純,而是通過“龍”的外形描寫和“我”的動作、語言,融入了自己對“龍”的喜愛,和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這樣來寫,你的習作才避免了資料“堆積”,纔會有“靈氣”,有“活力”,才能讓你筆下的傳統文化打動讀者,感染讀者。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許多優良的傳統,比如:過年時拜年、端午節吃糉子祭屈原、清明節祭祖等。說起中華傳統,不免讓我想起許多有趣的事。

那年,我10來歲。剛起牀,媽媽走過來對我說:“陽陽,你知道今天干嘛嗎?”我搖搖頭,媽媽接着說:“今天我們家要包糉子了!”我恍然大悟,立刻起牀,興奮地跑下樓,看見爺爺奶奶已經在包糉子了。我看爺爺奶奶包得非常容易,所以我也洗了手,加入了包糉子的行列。

開始,我還不會包,包的像月餅,又像手抓餅,還把米灑了一地。當我想要放棄時,媽媽對我說:“半路放棄,可不是你原來的作風噢。”我得到了鼓勵後,仔細打量着糉子,研究了半天,再向爺爺虛心請教。最後,我終於初步學會了包糉子。

當然,春聯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一年過年,我看見爸爸在寫春聯,他拿來了紅紙,用毛筆沾了沾墨汁,然後在紅紙上寫了幾行字,最後貼在了牆上。這樣,既美觀又增添了節日的氛圍。

通過節日,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啊,中華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值得我們當代人好好繼承。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我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我認爲舞獅最值得一提了。

舞獅由彩布條製成。總共是兩人來舞那頭“獅子”,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舞獅特別適合在隆重的大節日裏表演。

有一次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舞獅表演,那場面真是壯觀啊!那頭獅子上竄下跳的,一開始,大家還有點害怕,後來大家就笑得前仰後合了。突然,“獅子”跳到了一根柱子(跟晾衣杆差不多細,差不多長)上,開始表演起雜技來,然後,它又蹦到了四根柱子上,頭開始搖來搖去,腳也開始跳來跳去,我那時心裏很害怕,忙對媽媽喊:“媽媽,咱們去另一個地方吧!這個節目太恐怖了!”媽媽笑着說:“沒事的,待會兒你就不會害怕了!”所以,我繼續看了下去,後來我覺得舞獅其實也挺好玩,挺威武的。

舞獅真是一種優秀的文化藝術,真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彩奪目,異彩紛呈。對聯以它長久的歷史,精煉的語句成爲老百姓們過節時門上少不了的一處景色。

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對聯吧!

從格式上看,對聯由三部分組成:

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

下聯:第二句,也叫對句;

橫批:寫在上聯與下聯的正上方。

從反應的內容和使用的場合來看,對聯可以分爲:春聯,如:“東風吹出千山綠,春雨灑來萬象新;”婚聯,如:“結成平等果,開出自由花;”壽聯,如:“日月雙輝,河山並壽。”

對聯的寫作要求非常嚴格。如: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句法要一致;上下聯內容要相關。

在我國的對聯歷史上有許多有趣的對聯。如:“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和東林書院大門上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很小的時候讀過王蒙的書,那時候只有十四五歲,是受叔叔的影響,在人民文學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記憶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義烏才真正的接觸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後來斷斷續續讀過許多他的散文筆錄,一直到現在記憶猶新。昨天得於中山作協的贈票,我和緒纔有幸聆聽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講《文化建設與傳統文化》,受益匪淺,他對傳統文化和當下的文化建設演講令我意猶未盡。

第一次與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學家的親密接觸,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從王國維、嚴復、陳獨秀、魯迅等人對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和處理方式講起,使我們漸入佳境。講到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漢語與漢字,是一種本質主義,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漢語與漢字和英美日俄等國文字的語法進行對比,並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譯成他國文字時遇到的文字尷尬爲例,生動地證實了自己的論證主題。王蒙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詩詞歌賦,也不是仁義禮智信,而是漢語與漢字,是一種本質主義。漢字表形表意,相互關聯,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談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樣中西比較,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泛道德主義和西方傳統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對傳統文化的釋解讓我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識積累和閱歷以及幽默,無不顯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質。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意義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經面臨着斷裂的危機,但最終還是經受住了考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價值,消滅不了,中國文化儘管有落後、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靈活的、開放的、能夠吸納、適應和自我調節,獲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諧文化上,王蒙說,和諧文化在報紙上談得很多,因爲意猶味盡各種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們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兩百年以來我們從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觀念、文化思考模式。整個演講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漸入佳景,後來在傳統文化和和諧文化與當今的文化建設上面,以自己的親遊法國先賢祠爲例,並在幻燈片打出了一些中國先賢,建議中山在建設文化名城時也建個類似的中山先賢館,講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員在屏幕上打出“謝謝大家”的時候,我才緩過神來,知道演講結束了,這說明王先生演講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從現場打出的幻燈片上看,演講精簡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學嚴謹,從講座中引用老子的話“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與“盈”的兩種說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講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來解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展開,感覺有些太少。

整個演講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對我們國家文化建設的期望。他說,中國文化我們不是關起門來搞,我們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而且學來以後,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自己的了。學習英語和漢語並不矛盾,漢語學會了也就是母語學會了,才能學習其他的外語;外語學好了,也能反過來比較一下,認識自己語言的美好和特色,對中國的文化,我們應該非常有信心的,非常開朗的,非常開放的,向全世界學習他們的優秀文化,同時也向他們傳播我們的優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談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說,那是一個堅持的十六年,從未有過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時會得到很多教訓,在那個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但很多時候壞事也變成了好事,磨練了他的意志。他愛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鄉,他還說計劃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記憶裏的戈壁灘,樸實的新疆鄉親。

講座接近尾聲,王蒙先生接受觀衆的現場提問,本來安排20分鐘,後來超過半個鍾。有香港、澳門、珠海、潮洲等中山周邊城市趕過來的聽衆提問,問王蒙先生對80後出現的作品和作家的創作怎麼看待,他說80後的作品讀得不多,但羨慕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小說充滿了浪漫情調和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用粗話,其實這種作品距離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後很單純,他們理解的人生總是很單純很美麗,他們沒有過多少磨難,其實,人生並不是他們理解的那個樣子。

演講結束後聽衆的熱情一直在會場延續,掌聲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設和傳統文化》引領着我們的思緒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時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給我們帶來了他對生活的感悟,自然隨和,不事雕琢,在平靜中蘊藏着智趣和從容,即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似又若即若離,又向遠方瀟灑走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新年前夕的掃塵開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媽媽擺這忙那的,忽然,媽媽說到:“是不是人少了點?我們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後,我們分好了工。

媽媽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裏的東西,奶奶在打掃牆角上的小蜘蛛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一會兒,終於把屋子收拾乾淨了。此時,我心裏充滿了喜悅。“篤篤篤”有客人來了呀!門鈴的聲音清晰的響了起來。

“媽媽,有客人來了”我小聲對媽媽說。

我連忙打開門,呀!是最心疼我的爺爺,我忙伸出我的“攢錢手”對着爺爺不自然地笑了笑。在我身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過我說:“小孩伸什麼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長久呢!”我恍然大悟,趕緊說:“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呀!我愛您!”

“好!好!呵呵!”爺爺摸着鬍子笑呵呵地說,順手又從口袋裏拿出一個畫着娃娃臉的小紅包,放在了我手心裏,像個老頑童似的走了。

過年嘛,我們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這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春節。

標籤: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