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5篇

作文8.44K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

到過我們學校的人都會被那一處景觀所吸引,那就是我們學校大門後面的背景牆。那牆上刻着比我個子還高的三枚章,別看這三枚章,聽我們老師的介紹還真是大有故事可講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5篇

每天上學、放學,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看看這三枚章,因爲這樣大三個鮮紅的印章我從沒見過,估計別的地方也找不到。不過紅色印章裏的那幾個字我都不認識,估計我的同學也都不認識,聽老師說那些字是篆體。但我是不懂什麼篆體的,雖看不懂但覺得那形狀很好看,有點像畫。幸虧每個印章旁邊都有四個隸書體的小字說明,那分別是“浩然正氣、博學多才、身心健康”。現在我能把印章裏的篆體和旁邊的隸書小字挨個對上號了。我們老師說,這印章上的字是從我們的鄉賢——呂留良身上提煉出來的。學校期望我們全校學生要做這樣的人!

我明白了學校的用意,但是我覺得這麼大個的字讓人看不懂還是不太好。有一次,回到家和爸爸聊起我們學校的三個章的事,爸爸笑笑說:“孩子啊,真是學無止境啊!你們學校用印章的形式來銘刻這幾個字是很有創意的!用印章的形式比單純寫上這幾個字來得有文化味,特別是配上篆體後,更顯得你們學校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了。那三枚章紅底白字,顯得穩重、大方、大氣。孩子啊!紅色表達着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還有種喜慶感。而且印章在我們中國代表了誠信的思想。”我靜靜地聽着,不時地點頭。

原來三枚印章不僅僅是好看,它裏面還包含着很多東西。怪不得,期末的時候老師會帶着三好學生、各類先進學生到“三章”前拍照留念。我也已經有兩張照片了,我把這兩張照片像寶貝一樣安放在我的書桌前。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2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按照慣例,我和爸爸媽媽上午要去外婆家拜年。

一大早,我還在夢裏,媽媽就叫我起牀了。我揉着睡意的雙眼,問媽媽幹嘛這麼早就要我起牀。媽媽說:“今天是大年七年級,待會就要去外婆家拜年了。大年七年級去得晚了可不太好哦!”一聽要去外婆家拜年,我可高興了,因爲我會有“禮物”收哦!我馬上穿好新衣服、新襪子、新鞋子,反正我從頭到腳的穿戴都是新的。過年的感覺真好!

九點多鐘,我們就出發了。媽媽騎車帶着我,爸爸騎車帶着禮品,那禮品可多了,是爸爸在年前準備了好幾天,跑了幾家商場才備齊的。可能是太開心,本來到外婆家的路是比較遠的,今天好像一眨眼就到了。沒等媽媽將車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從車上跳下來,還沒進門就大聲地一一叫起來:“太太——外婆——外公——舅舅……”爸爸媽媽停好車,捧着或是提着又多又沉的禮品跟過來,那可都是高級營養品,外婆家的人個個有份。外婆聽到我的叫聲忙出來迎接,還塞給我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大紅包。儘管我不好意思拿,但那是我們這兒的“規矩”。

中午開飯了,外婆做了一桌子小菜,可豐盛了。我邊吃邊誇外婆說:“外婆,你做的飯菜太好吃了。”爸爸媽媽也都誇外婆手藝好,還說外婆菜做得太多了。吃到中途,太太、外公、舅舅、舅媽都一一給我紅包。我拿着厚厚的一疊紅包,開心得合不攏嘴。

在外婆家吃過晚飯,放完煙花,我們就和外婆家的人告別,愉快地回家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3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7課

德育目標:

1、讓學生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能力目標:

1、讓學生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準備階段的主動性,探究性;學習階段的進取精神和獨特體驗。

教學時間:

兩個階段:資料準備收集階段和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教學步驟及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收集資料階段(確定方案,調查研究)

1、導入活動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自由發言)

(如果學生答不全,教師可以提示:在我們學校樓道和校園裏你看到過了什麼?──那裏還有許多中華歷史名人,如莊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們都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是,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處處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吧!(出示課件:兩扇宮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映入眼簾。)

2、確定專題

(1)、出示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 一段話,自己讀一讀吧!

(2)、師:你想不想成爲一位研究祖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啊?(生: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內容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閱歷談自己的想法,教師隨機打出相應的文字內容。)

(3)、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草藝、泥塑等歸爲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爲民族藝術。

3.全班討論填寫下表:活動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

(1)民間工藝 (2)民族藝術 (3)古詩文賞析 (4)風俗風情

(5)神話傳說 (6)飲食文化 (7)備註(備註說明:除以上六個專題之外,學生可能還想研究其它方面,爲此設置了“備註欄”,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孩子們留有更大的空間。)

設計意圖】: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習領域,並且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因此,我們設計了“課件激趣” 和“自主選擇研究專題” 兩個環節。

4、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

5、討論、撰寫專題實施方案

(1)、結合某一專題,教師在全班進行“制定實施方案” 的指導。

(2)、專題小組進行討論並填寫下表。

附:

小組專題調查研究實施方案

研 究 課 題:

組 長:

小組成員及分工:

研 究 時 間:

獲取資料的途徑:

各小組根據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並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現什麼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

【設計意圖】:教師結合方案表在“合作分工”和“獲取方式”上做重點指導,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彙報階段

1、小組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研究的專題。下面先請各小組組長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想,有問題可以及時提出。

師:哪個小組首當其衝來展示你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照片、錄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當學生有個性化的展示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問工藝組的製作展示:現場剪紙,製作布藝及泥塑,贈送個人作品等。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場演唱一段曲目,現場畫一幅圖畫,現場表演一段評書等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詩朗誦,詩詞表演,對詩等等。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祖國河山一日遊”和“趣談傳統節日”。

神話故事組的趣味展示:我來講,你來猜!(講一個故事,來猜其中的神話人物)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報菜名、現場展示圖片等。

(教師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3)、同學們,聽了這個小組的彙報,你們有什麼感受或疑問嗎?能不能對他們再繼續充實資料提點建議?

(4)、教師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未研究到的“點”。

師:我對祖國的傳統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我瀏覽了許多主題網頁,準備了一些資料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同時也歡迎將你們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教師準備一些如古詩詞、書法大家的作品、神話傳說和美食的圖片等資源。

(嘗試利用網絡的優勢,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

(5)、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爲主,根據學生個體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現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

2、整理歸納

(1)、學生將自己所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教師幫助整理。)

(2)、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麼收穫?請把它寫下來。

(3)、指名讀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此我們設計了專題小組合作彙報、交流和展示,並通過說一說、聽一聽、寫一寫等形式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繼續延伸,促進提高

(1)、 教師點撥

師:剛纔,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侷限於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比如,你可以去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你可以欣賞到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你可以去“白家講壇”去認識一下氣度不凡的英雄人物等。總之,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 來形容祖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課件:在已打開的兩扇門之間有一幅畫卷伸向遠方,鏡頭從古代文明一步步演變到現代文明,直觀地再現各種傳統文化,再次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

(2)、拓展探究

師: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不願意繼續探寶呢?那麼,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言,充分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3、教師小結

你們個個都是愛動腦筋的小專家,願你們在傳統文化這座寶庫裏,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設計意圖】:通過後續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4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就比如繪畫、中國結或是書法……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剪紙了,下面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吧!

剪紙又被稱爲剪花或窗花,雖然紙的發明是在兩千多年前,但是剪紙這種藝術形式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時的人們都是在樹葉、皮草上剪或刻出鏤空的圖案,用於裝飾。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唐代剪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那時還留下了許多剪紙的詩句,比如“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

爲了瞭解這個傳統文化,我還親自做了做,首先我拿出紅紙,之後畫出喜歡的圖案,接着拿來刻刀和剪刀,然後我把細小的圖案刻出來,最後把大圖案和外形剪出,一副美麗的剪紙就做好了。

剪紙可真有趣呀!這一張小小的紅紙不僅可以呈現姿態不一的圖案,更是體現出了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大寶庫,以後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裏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着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爲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着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着吉祥紅火。

聽奶奶說“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裏出來做怪,破壞莊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說“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着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過春節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到了這一天,人們要在一起吃飯、貼春聯、貼倒福、放鞭炮,等活動。

在這一天,媽媽讓我上街買春聯和倒福,哇,街上到處都是賣春聯和倒福的,有在超市賣的、有在商店賣的、還有在地上賣的,品種多的數不清。春聯有比如接財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貴的。福有金字黑邊的?紅邊金字的、還有紅邊黑字,我挑了兩幅對聯,三副福字,把它們帶回家。

我先把兩幅對聯貼到門上,再把福貼到窗子上,這時媽媽跑出來說“貼錯了,”貼錯了我說那怎麼貼?媽媽說要倒貼,福倒福倒(到)福們家了,就到我們家來了,我說貼正也行,福正福正(掙)別人家的福就到我們家了!

過春節真是太好了,我愛過春節!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6

這一次,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走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通過老師簡短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傳統文化像一本既精彩又豐富的書,好比一個藏滿寶藏的巨大寶庫。經過分工,我們小組將走進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對於這次的收穫,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網上,我一查找資料,就顯示出許多飲食的相關資料,如那些傳統的食品、飲食禮儀等等。傳統的食品有:可口的糉子、香噴噴的包子、熱乎乎的湯圓、誘人的糖葫蘆……一張張美食美味的圖片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我還調查到了一些飲食小知識,如:早上起牀空腹應喝一杯水,飯後不能做一些劇烈運動、動作,每天養成喝水的習慣等等,瞧,飲食也有這麼多的小知識!

通過查資料,我還知道了許多的飲食禮儀,如:有客來時應把客請到客廳小坐。入座時,應先讓主賓入座,後主人;再女賓;最後纔是男賓入坐,給客人倒酒時從右側倒起,順序與上面一樣,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時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這是不吉利的哦!怎麼樣,沒想到吧!飲食也有這麼多講究呀!這些飲食禮儀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哦!

想知道更多的傳統知識嗎?如果想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吧!願這棵枝繁葉茂的傳統文化大樹可以繼續被我們的後代發揚光大!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7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着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鍾。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釐米呢!它寬24.8釐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裏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裏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着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裏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着馬,有的趕着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着擔子,有的推着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閒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麼。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8

春節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有一年我們回去過年,剛出車站,就已經聽到那噼哩啪啦的聲音,哦!原來是脾氣火爆的炮竹大哥呀!我趕快跑回我親愛的家鄉,啊!多麼有過年的味道呀!有時就連女孩子也忍不住放一個鞭炮。

最有意思的是那活躍的老太太們,甩着紅綢子,扭秧歌,就連老爺爺們來敲鑼打鼓伴奏,旁邊的小寶貝們也在搖搖車裏學老太太們扭秧歌,真惹人喜愛呀!

街上一派過年的氣息。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9

中秋節,相信你都知道,我們這還有一個習俗——博餅。你那沒有吧?來聽聽吧!

在這裏還有一件事要說,那就是中秋博餅的由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時候,中原的戰士想念家鄉,打了好久的丈都沒能收復臺灣,鄭成功就想出一個招——博餅,最初博的東西只有餅,分爲狀元餅、對堂餅、三紅餅、四進餅、二舉餅、一秀餅,是不是很有趣?

快去博餅吧!記住:要有六個骰子,一個四是一秀,兩個四是二舉,四個一樣的(除了四個四)是四進,三個四是三紅,六個數都有的是對堂,狀元就是四個四,五個一樣的是五子,六個四是滿堂紅!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0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多種多樣——中秋節、端午節、元旦、春節……

就說說春節吧!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是爲什麼呢?原來傳說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爲“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說:“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說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衛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春節還有倒貼福字的習俗,這是預示着福來到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只要我們去研究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1

中國結歷史悠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它是由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禮儀紀事,在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及藝術。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常以中國結爲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身影”,延續至清朝纔是中國結真正,流傳於,民間藝術的時候,當時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佳品及個人的隨身飾物。民國69年由臺灣和各個國家的一些熱愛結繩藝術的朋友,廣泛收集整理與研究,因爲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代表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中國結的編制,要經過編,抽,修的過程。各種結的編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決定結體的鬆緊,耳翼的長短,線條的流暢與工整,可以充分表現出藝術和技巧的修養。編用的線材,除了棉。麻。絲。尼龍和皮線之外,還有金銀等一些金屬線材可以搭配,更增強中國結裝飾的作用和作爲美觀而又好看的裝飾品。

中國結不但歷史上非常悠久,而且造型上特別優美,耳翼美觀大方,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2

一、學習目標:

(一)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二)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三)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四)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五)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二、課前準備

課件或投影(“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十二生肖郵票掛圖。

三、討論交流

(一)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二)推選一名同學作爲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四、觀摩評選

(一)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二)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蒐集的資料。

(三)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蒐集資料的情況,爲評選作準備。

五、集體評議

(一)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裏?

(二)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總結、頒獎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有七夕節、端午節、中秋節浩宇剪紙……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了。

因爲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爲四季,每年有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就快樂的聚在一起享受媽媽做的美味佳餚,大家有說有笑,共度這美好的中秋佳節。

記得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吃完晚飯,坐在陽臺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可是,天公不作美,月亮一會兒出來了,一會兒又被大片的烏雲遮住了,好像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我們仰望天空時隱時現的月亮時,外婆就不由自主地給我們講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說:“古時候啦,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有個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從此老百姓過上了太平的日子,他們都很感激后羿。後來有一位道人送了后羿一包長身不老的仙藥,吃了可以昇天。后羿捨不得一個人獨吃,把仙藥交給了他的妻子嫦娥,嫦娥一心想昇天成仙,偷偷地吃掉了仙藥一個人飛上了月宮。”我和小寶聽得很入迷,但我在書上看到的嫦娥奔月和外婆講的有點兒不一樣,看來民間的傳說各種各樣。

我之所以喜歡中秋節,是因爲它不但給我們帶來了寧靜而愉快的夜晚,還給我們帶來了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4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多啊!但我感興趣的還是端午節吃糉子。

可是,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源於紀念屈原。屈原的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使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並被撤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後來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百姓知道屈原死後,都去汨羅江憑弔。因爲擔心裏面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紛紛把食物投進江中餵魚,以免魚蝦吃屈原。後來人們又把飯糰用樹葉包起來,外纏彩絲,發展成爲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龍舟竟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15

抗日戰爭英雄人物故事,我愛祖國,我愛黨,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太陽終於探出了半個頭,那麼大,那麼紅,接着像被誰推了一下,猛地跳了出來,變成了純金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着一顆白亮耀眼如鑽石的星星——啓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夏天,雨點嘩啦啦。天上的雨點像篩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瞭如鏡的湖面,嚇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魚兒。這時候,一個高個子青年人匆匆忙忙地朝了鋼口跑去。他頭上戴着鴨舌帽,鴨舌前吊着一副藍色的眼鏡,滿臉通紅,流着汗水,腳穿帆布襪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感恩父母,我最敬佩的人,小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着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李阿姨快四十歲了,長年的辛勞,給她眼角留下淺淺的魚尾印跡。不過,她那濃密油亮的短髮,仍是那麼烏黑。眼睛雖是單眼皮,但秀氣、明亮。那高高的鼻樑下經常有力地緊抿着的嘴脣,顯示着青零星的活力。點點的繁星好似顆顆明珠,鑲嵌在天幕下,閃閃地發着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