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

作文7.17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月二龍擡頭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1

農曆二月八年級,民間稱這一天“龍擡頭”,象徵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這一天全國各地吃食也都有講究。二月二吃什麼好?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麪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在我們山東這那一帶普遍吃餃子,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麪和稀攤爲煎餅,名曰‘薰蟲’”。還有吃炒黃豆又名蠍子爪之說。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滋潤萬物的主宰。農曆二月二是龍擡頭的節日,這一天民間有理髮的習俗,更有“二月二,剃龍頭”之說,所以整個正月裏,理髮店門可羅雀,生意很少。而一到二月二這天,來理髮的人就絡繹不絕。對這一天來理髮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理髮本身,而是討個吉利。

昨天去逛街的'時候,我聽裕德紙杯廠河北的一個男青年說“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相沿既久,原作是“思舊”正月不剃頭,遂誤是“死舅”。

正月爲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思念明朝舊制。 也就有了“正月不剃頭——思舊”這句話。所以這種“正月不剃頭”的習俗,最初壓根就和舅舅沒關係。這種習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爲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舅”,用“思念舅舅”來爲正月不剃頭做註解。後來,“思舅”被訛傳爲“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裏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二月二龍擡頭之日,如果不去理髮店剪髮的話,你可以給家人、哪怕是嬰兒,剪掉一根頭髮也是可以的,理髮不在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心態問題。即使自己剪掉一根頭髮,那麼你就會趨吉避凶了,吉祥如意了。兒童理髮,叫剃“喜頭”,能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帶來好運,寓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2

二月八年級,是一個與節令關係極其密切但又不是二十四節氣的日子,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

二月二,這天被人們稱爲龍擡頭,因爲在農曆的這一天前後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和驚蟄。在這些日子裏,大地萬物開始復甦,冬眠的"龍“(古人想象的),此時也被隆隆的春雷聲驚醒了,擡頭而起,所以這天又被叫做青龍節、春龍節,相必這也是龍擡頭的由來之一吧。

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也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擡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一聽這些諺語,讓人立馬就有一種富足、有活力、有盼頭的感覺!

二月二到來之時,立春已過,雨水已過,萬物復甦,樹木花草已經回黃轉綠,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非常適合去踏青郊遊了,所以有了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郊遊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青山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你看,雨後天晴,在春雨的滋潤下,花草樹木都爭先成長,給大地披上了清新的綠裝。

二月二,好像是最接近我們生活、習俗最多的節日。比如在傳統習俗裏,爲取龍擡頭之吉兆,兒童在二月二這天,會舉行“開筆禮”,現在也有些學校會舉行這樣的活動,祝願每個孩子長大後會斷文識字。有歌謠是這樣唱的“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這是一首催人奮進的兒歌,“一年之計在於春”,這都是在表現春天的氣息吧。

還有就是流傳至今的剃龍頭的習俗,那就是在二月二這天,人們會爭先恐後地迫不及待地去理髮,稱之爲“剃龍頭”,據說在這天理髮可以讓人一年鴻運高照,一年都有精神氣。在正月,大人是不讓去理髮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被人們熟知的不去破壞的禁忌習俗,那就是“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熬了一個正月,估計頭髮也迫切需要修剪了,剛好借龍擡頭之喜氣,去剃個龍頭。

龍擡頭這一天,除了習俗,在民間還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這天婦女不可以做針線活,因爲龍要擡頭望蒼天,如果要是做針線活的話,會刺傷龍的眼睛,是不吉利的。

龍擡頭這天的習俗還有很多,比如起龍船、放龍燈、敲龍頭、吃龍食等,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爲“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所有食物都來帶着“龍”字來沾點“龍氣”。

除了龍氣,我倒是覺得這個不是節氣勝似節氣的日子,更接地氣,一是這個節日的習俗流傳至今,二是大家都願意約定俗成的去接受它,去發揚它。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3

二月二,龍擡頭氣象諺語 農曆二月八年級,是我國廣大農村重要的傳統節日。此時,春節剛過,田間農事活動即將展開,故“二月二”又稱“春農節”、“農頭節”。農諺曰:“二月二,農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依據氣候規律,“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據說,龍頭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髮揚光大;每逢二月八年級,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後,“二月二”便定名爲“農頭節”。

“龍擡頭”一說,最早見於明人劉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龍擡頭,蒸元旦,祭餘餅,薰牀炕......”至於擡頭的爲何是龍,又爲何只與“二月二”有關,說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間認爲,龍系吉祥物,主管雲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氣,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卻認爲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爲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動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雜記》曰:“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載:“二日爲土地真君生辰,城內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遊人亦衆。”

有關“二月二,龍擡頭”的民間傳說故事很多,這裏不妨說一例。相傳,武則天費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龍王三年不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將龍王逐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龍王降雨之恩,天天對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帝,於二月二將龍王釋放,於是龍王又擡起頭來耕雲播雨,滋潤禾苗,造福農人。

這種“天上人間,融爲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正如農諺所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4

中國民間認爲,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爲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擡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擡頭”。

天上“龍擡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爲“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爲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爲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爲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麪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那麼,爲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爲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5

古代稱之爲中和節,俗稱龍擡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月八年級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爲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薰牀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擡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擡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二月二龍擡頭作文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6

農曆二月八年級,是俗稱龍擡頭的日子。據易經中的說法,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着,稱之爲“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後,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到了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相傳當年女皇武則天自立周朝,面南稱帝。玉帝遂降旨龍王三年不許周界有雨。龍王心慈,不忍見生靈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怒,將其拿下治罪,壓于山下。後因百姓日日爲其祈禱,感動玉帝,將龍王釋放。這一天剛好是二月二。於是,以後就有了“二月二,龍擡頭”的典故。

其實,知道這個農曆節日的人不多,尤其是南方人,我甚至試了下一些長年歲的老人,也說不知道其爲何節。

而在我國的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爲“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還是在我17歲的時候,當時正在黑龍江當知青小農民。那年,因沒有錢作路費回家,就孤身在那個荒蕪的邊疆小屯子裏,度過了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沒有家人合聚的春節。也就是那年的農曆二月八年級,老鄉們爲慶祝這個節日,自發的.組織起秧歌和鑼鼓隊,在自己的村子裏歡暢尋樂,我也被老鄉們拉去參加了扭秧歌的行列。我感覺當時的歡鬧氣氛比大年三十夜還熱鬧還興奮......

在南方的城市,對這個帶着濃厚的農曆節氣的鄉土節日,是陌生的。於是,幾十年過去了,對這個節日也淡忘了。......

重新記憶起這個節日,是半個月前晚上突然入夢,我乘着一條玉龍在天空飛舞,嚇得一身冷汗,後來是觀音菩薩用拂塵輕輕一揮,我才恍然夢醒,然而全身汗淋淋衣服盡亦溼透。

自己屬龍,龍的本命年剛過去,夢見飛龍,必有事聯,我就絞盡腦汁想着和龍有聯繫的事情和日子,終於想起了還有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於是,在我的心底永遠刻印下了夢中聽見菩薩口唸的一句“讖語”。

願天下太平,祝百姓吉祥吧!翁嘛呢叭咪吽。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7

我也不想孤獨,寂寞的感覺醉人,也傷神。也想找些慰藉,給自己一個理由向喧囂的人羣投降,失敗,習慣了一個人,立在衆人之間只有無助。很困惑,我就是喪失了社會性,迴歸寒武紀亙古的沉默。

無處訴說,沒有人明白我的失落。也許我很傻,也許我很笨,根本不該活在二十一世紀。

有陽光的日子,總能看見美麗的雲彩。天空就是淺淺的藍,雲彩就是皚皚的白,葉子就是淡淡的黃,風就是絲絲的涼,秋意悠然。心裏滿滿的`,裝着秋的念思。陽光就是暖暖的,心裏也暖暖的…

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簡單,但就是我很滿足,感覺很享受。許久以來都沒這麼開心過,這些日子我每天早早起牀,感覺從來沒這麼幸福過。旁人都說我熾烈似的。我覺得自己不再迷茫地過活,

眉心糾結了期待,眼角爬着守望,祝福我在意的,也祝願在意我的,靜靜的。與你擦身而過,我只就是一個過客…

陰天裏的愁緒

陽光明媚的時候我的心裏也就是晴朗一片,在陰鬱的天氣裏我更喜歡翻檢生活,通常我會覺得缺少了什麼,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當幸福的潮水漸漸消退,無邊無際的陰暗在遠處瀰漫開來。陽光不再留戀大地,悄然無聲地收斂了笑臉,白雲躲進暗影,清風愈發冰冷…

頭腦有點不清醒,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不就是真實的。自己存在似乎也就是漸漸模糊了的。頭疼,昏昏沉沉的。什麼都在改變,我的生活,我自己。酒這的東西,心情鬱郁時候怎麼都不會醉,但就是一有些高興的枝椏,就攪亂了我大腦的神經。好像就是有另一個我,這個我喝酒之後,不再絮絮叨叨說些不着邊際的話,不再埋怨什麼,靜靜坐在一旁以沉默對抗暈眩的錯落感。

我就是誰,這就是個問題。

我的追求就是什麼,我現在越來越發現自己就是比較會做白日夢的。透過很簡單的視角,凝視這狼藉的世界。很笨,很無助,孤立無援充斥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有着跌入深淵的失落感,空空的沒有着落。有人伸手給我,我卻拒絕了,爲什麼心中常常很就是不安,害怕得到與失去的界限崩潰。

註定的孤獨,習慣的寂寞。因爲深愛自己,自我保護過了火。

觀望生活,欣賞美麗。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8

古代稱之爲中和節,俗稱龍擡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月八年級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爲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爲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薰牀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擡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曆二月八年級龍擡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二月二龍擡頭作文9

農曆二月二日,一聲戰鼓似的春雷在天邊炸響,並如同波浪一般滾過廣袤的原野。正是這聲雷,震裂了寒冷沉寂的天空,搖撼了毫無生氣的大地。遠處白茫茫的地平線上,耀眼的角宿星正在升起。相比起那有氣無力的爬上天幕的太陽,角宿星的升起則更顯得雄渾有力,真不愧是“龍擡頭”啊!

隨着巨龍的'醒來,蟄伏在洞穴裏的蟲獸也開始伸展四肢,泥土之下的嫩芽也好奇地探出了它們的小腦袋,蜷縮在被窩裏的人們也睜開了雙眼,忙忙碌碌地開始迎接巨龍的醒來。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我循味找去,原來是奶奶在煎春餅。只見奶奶嫺熟地翻着那幾塊龍鱗似的餅子,並不時地在鍋裏添幾勺油。那濃濃的香味迫使我走近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春餅呈金黃色,如同剛剛升上天空的太陽,鍋中的油更是襯得這春餅金光閃閃,讓人饞得發慌,換作是豬八戒的話,恐怕早已垂涎三尺了吧!

突然,在這令人着迷的油香之中,又多了幾分沁人心脾的草香。我走到屋外一看,原來是爺爺在撒草灰。只見爺爺將草木灰撒在門口,說是讓邪祟永遠進不了家門;將草木灰撒在宅院,說是讓龍始終在家中盤旋;將草木灰撒在井邊,說是逗龍王出來,好讓一家人在這一年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不一會兒,家門外也熱鬧了起來。出門一看,只見一些大人牽着小孩兒的手,帶着他們去剃“龍頭”。孩子們連蹦帶跳,大人們也有說有笑。這情景,比起冬日裏那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景象來,可真是熱鬧了不少,看來巨龍的醒來給千家萬戶都帶來了不少生氣。大人小孩兒們之所以要去剃“龍頭”,就是爲了讓自己從頭到腳都煥然一新,在新的一年裏迎來更多的好運,而且,如果不剃頭,頭太重了而擡不起來,就不能“龍擡頭”了。

時間已過晌午,我的肚子也開始嘰哩咕嚕地唱空城計了。走進家門,一陣清香再一次襲擊了我的嗅覺,併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食慾。走進廚房,只見媽媽正在往鍋裏下餃子。我湊到鍋前一看,那些餃子都乖巧地躺在鍋中,如玉一樣潔白而又水靈,彷彿真的是從水晶宮裏撈上來一般,怪不得人人都稱水餃爲“龍牙”呢!

此外,在這一天裏,人們還要端着燭火照房子照牆壁,因爲“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還要用木棍來敲擊牆壁,因爲“二月二,敲房壁,老鼠毒蛇無處避”……

二月二的習俗還有很多,不一而足,但我們應該知道,龍,是一個符號,是一種象徵,是一種文化,作爲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將龍文化繼續發揚光大,讓龍文化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