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

作文1.7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湘君府”是我們那新開的一個餐館之所以對它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爲它氣勢磅礴的名字,不僅是因爲它那充滿古典風韻的裝修,更是因爲它門口的那一面藍色大旗,大大的帥字透着幾分豪邁的氣概

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好好的一個餐館幹嗎將做“湘軍 府”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這兒有個曾國藩故居,最近被吵的沸沸揚揚爲了順應潮流,不就辦了這樣一個餐館與其說是順應潮流,還不如是給那些“感受曾國藩精神”的官員們一個喝酒作樂的地方

上次,爸爸請同學去那裏吃飯,便把我也給一路帶過去了,我發現了許多關於湘軍成員的簡介和曾國藩的語錄而那些過往的人們卻沒有一個爲其駐足仔細閱讀的,他們或是夾着公文包,或是拿着手機,或是昂首挺胸,趾高氣揚,或是小心翼翼,緊隨其後,各自走進

包廂里根本沒注意到牆上還掛着東西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或許,那古老的鐵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駕着歷史的戰車悄悄逝去,但是,負載其上的中華民族燦爛而輝煌的傳統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復返?

春花秋謝,雁陣南移華夏民族從歷史的硝煙中一路走過來,她徘徊於“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長城前,縱橫於大唐盛世的舞榭歌臺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鐵騎太硬,晚。

清末朝的統治者太軟弱,西方侵略者的槍炮太利,風風雨雨,悽悽慘慘慼戚的近代民族史化爲無數仁人志士的花塚,懷抱傳統經典,胸懷文化末節而含恨長眠!

時至今日,遠去了刀光劍影,逝去了血雨腥風,安詳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爲傳統文化的守墓者與送終人先不說麥當勞文化在神州達地氾濫成災,法蘭西的名貴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華,英吉利的流行樂瘋狂席捲樂壇,還有日本的動漫腐化我們的青少年,單是那情人節朦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動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團圓之月更美麗

難道,蘊育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已行將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樣,在傳統文化被遺忘西化之日,也是華夏民族滅亡之時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一個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深深融於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的不竭動力

欣喜的是,近年來掀起的國學熱,古典文化研究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沉淪於歷史長河深處的文化經典開始浮現於人們面前于丹的論語“心得”,將孔子的思想精華用美麗易碎的語言編織成現代人心靈的搖籃;易中天以幽默調侃的話語演繹了一部部超現代的《史記》、《三國》??片片感人,劇劇精彩且不說功利主義的解說違背了嚴肅的學術研究,但究其對傳統文化傳播的貢獻卻是難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個人的聖人,而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守望者;“三國”也不是易中天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傳統文化的迷失與復活,將見證我們古老民族的崛起與復興

“盛世歌者蕭條人,悵望千秋一掬淚”,讓我們守望心靈的文化淨土,駕起歷史的罡風,仰天長嘯,看巨龍騰飛!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樓間流年

同吹過古銅色的窗櫺,瀟瀟灑灑地落在我的桌上,掀動着日曆上那日趨改變的數字,掀開了人生歲月裏,我對樓間流年的思考。

憑窗四顧,偌大的城市中,螺紋、穹頂、哥特、馬賽克……映入眼簾皆爲歐式風格。放眼遙望,剛硬的線條是亞里士多德嚴謹的論述;明亮的大窗盪漾着是中世紀教堂的鎮魂曲;捲曲的垂簾是莎士比亞仲夏之夜的浪漫幻想……我們在這片五千年積層的土地上,以西方的姿態駐足。而眼前,面對殘存的廢墟,你忍心看着那段歷史的微笑像風中的日曆一樣,被風撕扯,被風消逝嗎?

我掀動着日曆,一頁頁的字跡承載了中華文化沉深的記憶。

日曆停在了這一天。眼前,儼然一座繁華。那座三院九廳的大宅,紅漆剝蝕,朱檐掛網,那一生榮華之心無法挽回這大宅深秀的滄桑。這散星似的樓宇無言,但留下的總是一段段生離死別的悲哀詩句。但是,樓宇仍在風中挺直腰身,用蒼顏去印證流年。那是一座宮殿,鳥鳴柳翠之間是六代帝王的夢想。頤和園,你這朵奇葩卻在日曆的翻折中,在中西文化的對抗與交流中,凋零了……

就是這樣一種建築方式,維繫了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怨、恨、悲、愁;但它卻像日曆一樣,無言地翻動,用生命見證歷史,保存昨天藏於心底的故事。

但是,在如今西方思想文化衝去的洪流之下,它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中國的古建築不再光彩照人,在人們大呼洋文化時,它卻在牆角垂淚!

亭臺、樓閣、軒榭、小池塘……這些中國元素告訴我,中華文化魅力常在!作爲當代的青年,我想,我們不能讓日曆白白翻過,讓樓間流年在荒涼與悲哀中前行,讓中華文化在消逝中蹣跚!

哦,讓我們翻過那日曆的昨天,珍藏屬地我們的生命史、文化史;在今日嶄新的一頁中,大展鴻圖,用自己的視野和思考爲源遠流長的那段文化繪製藍圖;在明日未知的世界裏,仰望那片蔚藍的、屬於中國的天空,但願這中華文化能像千年胡楊一般,永垂不朽!

梵志獻花問佛,佛曰:“放下!”

讓我們放下對西方文化的狂熱,放下對自身家園的冷落——行動起來,讓樓間流年不再空白,讓日曆的翻動不再悲哀,用中國人的心靈讓中華文化絢麗多彩,用人生歲月去譜寫壯麗的樂章!雄壯而又激昂!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屈子的悲歌

汨羅江畔的沉重一縱,留下曠世的遺憾,污濁的塵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帶一腔情愁,一縷忠魂獨守着寒水三千。

耳邊依稀的還縈繞着響徹九天的鼓譟,那熱血沸騰的吶喊加足了龍舟的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飛馳。無數的槳影掀翻無際的江水,在無邊的歲月裏,升起無限的情思。那粒粒飽米被揉在了一起,夾着幾點棗甜與幾點葦葉的清香,跟着懷念情結一起沉進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時往昔。

長髮飄飄,屈子對月獨酌,他舉杯,飲盡了風雪。如今的寂寞,向誰傾訴?

又是端午,江水依舊,屈子隻身來此,江面的寒風吹皺了青霧,忽左忽右,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他無力看清。那艘叫龍的大船不再起錨,岸邊也沒有了熟悉的吶喊聲音,只剩蕭蕭的風撕碎幾點野鴨的殘鳴。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來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許是爲了一個民族。

如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一種最純樸的民族情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慢慢淡忘殆盡。

屈子側耳傾聽遠方的晨鐘,而人們似乎不曉得,或者已經忘記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尋到端午的地方,卻再也看不到糉葉蹤影,包糉子成了工廠機械化的動作,五花八門的糉子被精美的包裝,商家如此的炒作令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了味,人們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糉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嘆,一些他未聽過的“洋節”擠佔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什麼“情人節”,什麼“聖誕節”……他不懂這些都是什麼意思,而人們爲什麼如此的熱衷?

屈子低首不語,猛地,望着遠方的迷離茫霧,他慨當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離騷》的是今日臨江的悲歌,它想用這悲涼的歌聲喚住忙碌的人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我們捨棄的是否太多,不經大腦的拿來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萬年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民族迷失了原來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傳統,而太過於熱衷外來文化。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脣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着悲歌,捲起波瀾,消失遠方……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端午記憶中的如水母愛

“一月紅燈高高掛,二月就把風箏扎;三月清明墳頭掛,四月秧子滿田插;五月龍舟下河壩……”小時候,唱着這首兒歌,天天盼,月月盼,直到端午節到來。

其實,我並不在乎看什麼龍舟,倒是想着母親親手包的糉子,親手給我搽上那帶點香味的雄黃酒。不過,那時候吃糉子是很難的事。

有一年,母親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就許諾,說是要吃糉子的。於是,我就天天苦盼着。到了端午節那天,我連早飯也懶得吃,一心憧憬着那用翠綠色箬葉包紮着的白生生的糉子。

一放午學,我便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可是母親不在家,竈裏的灰是冷的,桌子上放着一摞乾淨的碗。我知道,我那希望像美麗的肥皂泡般破滅了。一種失落感立即襲上心頭,鼻子一酸,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這時候,院子裏有幾戶人家已經掛上了艾草,鄰家幾個孩子耳根、脖子擦得黃黃的正在打鬧,空氣中瀰漫着雄黃酒的香味。我倚着門框,望着村口那條通向場鎮的大路。我不再期望吃糉子了,只盼母親能夠賣掉熬了一個通宵才做成的豆腐,只盼母親能夠快一點平安回來。

不多時,母親挑着豆腐擔回來了。我看見盛豆腐的木板破成了兩塊,一挑竹籃也好像被人踩過。母親看到我難過的樣子,立即從口袋裏掏出一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哄着我說:“原諒媽媽,宏兒,今天大家都吃糉子了,豆腐不好賣……”我分明看到媽媽的眼裏噙着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撲到她懷裏,傷心地哭着,母親緊緊地摟住我,我感到背上有些熱乎乎的東西在滾動……

菖蒲青青,懸於五月之門。爲了班上的學生,好多年我都沒能回家與母親一起包糉子了。本想趁着第一個法定的端午節和母親團聚,而母親卻與我陰陽兩隔。不過,我不會忘記那個沒有糉子的端午節,更不會忘記那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還有我親愛的母親!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不管怎樣,中國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緊急情況下,推開了兩名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雙腿高位截肢。不少人感嘆她的舉動,但也有人替她感到惋惜。對比《二十四孝》中的某些類似“埋兒養母”的極端行爲,這種行爲更讓人尊敬。

文章中提到的有違當今社會主義所“規劃”的和諧藍圖的“傳統道德”如今註定要被剔除,倘若繼承這些糟粕,必定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書”和“警察的手銬”。對那些垃圾道德必須剔除,毫無疑問。“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爲千年後的我們描繪了一個男權社會。“裹腳”定義了當時的審美標準,那也註定要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被巨浪衝走,儘管它在某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今天的我們可以用千年後的眼光重審過去的歷史事實,諷刺當時的文化糟粕,卻不知道後人千年後亦會用這樣的眼光打量今天我們的一切。

千年前“精忠報國”的英雄與現在騙津貼的“士兵”形成鮮明對比。過去文化的精華大都隨時間的拉長減輕了質量,甚至湮滅了。

不可否認,自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外來文化的同時,我們便遭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新舊思想道德文化的激烈碰撞,新時代的'先進文化才能佔到上風,而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華大都失去了,或者改變了最初的形態,遭到扭曲,甚至泯滅,無跡可尋。“聖誕日”“復活節”充斥店家“商戰”,“七夕”演變成了“情人節”;——這是多麼的遺憾。

我們承認,中國傳統道德中是精華與糟粕並存,去僞存真、去粗取精就成了必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孕育的未間斷的文化精華,留傳至今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丈量的巨大財富,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區別於其他名族血脈的獨特精髓。換言之,這就是“本”這就是“源”。

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道德文化,衡量其思想價值,繼承並發展精華,保持傳統道德的內在思想形態,維護精華的本原,將它帶入當今的生活實踐中去,在它的基礎之上構建符合這一時代的道德文化大廈。

不忘“本”,只因爲我們是中國人。即使外來文化與新思想侵蝕到了我們的每一寸土地,我們也無法丟掉傳統道德的“本源”。這“本源”,就是文明從未間斷的古國文化延綿至今的重要原因。傳統道德中的精華教會我們如何做好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倘若你已被新文化浪潮沖掉了這看似包袱的財富。請一定要找回它。

因爲,不管是什麼理由,只要我們是中國人,就絕對不能忘“本”!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爲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佛教爲天竺所傳,但如今中國境內的佛教早已被漢化)。 中華文化 ,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爲,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昇華的果實。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北方草原遊牧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農業文明區域和北方草原遊牧文明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主要是漢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愛如一泓清泉,滋潤人們乾涸的心田;愛如一陣春風,撫慰人們受傷的心靈;愛如明燈,照亮黑夜中前行的路。

從古至今,愛都一直存在。

孟母三遷體現的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孟母爲了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不受外界不好的影響,三次搬家。因爲這三次的鄰居是屠戶之類的人。孟母怕自己的兒子受影響,而不斷的變化居住地。終於,孟子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爲一位和孔子齊名的偉人。

“香九齡,能溫席”體現的是子女對父母的敬愛。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香菱爲了使在田間勞累一天的長輩能在睡覺時得到溫暖,每天都比長輩早進被窩把被窩暖熱。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從這件小事上折射出了對長輩的敬愛,對長輩的孝。

程門立雪講的是一位學子對他的老師的敬重。程頤想請教老師問題,可又怕打擾到老師。於是一直在他的老師門前站立着。當時天上還下着大雪,可他依然一直等。等到他的老師出來的時候,他的衣服上已經佈滿了厚厚的一層雪。這個故事體現了程頤對其老師的敬重。

還有一個人,我已經記不清他的名字了。大概就是說他的家裏很窮,可他的妻子又生了一個孩子,可是糧食不夠吃,因爲他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孩子。於是他就想把這個孩子埋了來彌補糧食不足的遺憾。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兒子對母親的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美德歷久彌新。俯瞰歷史長河,你會發現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很多大愛。有子女對父母的孝,有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有學子對老師的敬愛……

回首現代生活中的愛。最美司機吳斌,在被突如其來的物體擊中造成重傷後,仍然堅持把公交車停在路邊以保乘客們的安全;最美老師張莉莉,爲了救即將被車撞的學生,自己的一推,把安全留給了別人,把危險留給了自己,雖然高位截癱,但仍積極樂觀面對生活;最美孝心少年韓娜,爲了救重病當中的父親,毅然放棄美好的大學生活照顧父親……在現代生活中大愛也一直存在。

大愛無聲,愛,一直存在!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家裏吃“餃子”時,我總是會歪着腦袋,充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我們爲什麼要吃餃子,又是誰發明的餃子呢?”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現在現在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媽媽告訴我,餃子來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爲百姓治病。這時正值數九寒冬,他在回鄉的路上,看到那些爲生存而奔波的貧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裏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裏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爲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在鍋裏煮,然後撈出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此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慢慢地我長大了,知道了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傳統特色食品,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不過因爲餃子深受人們的喜歡,除了逢年過節,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訴大家個小祕密吧,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愛吃餃子的人,因爲媽媽包的餃子實在是太美味了。一說到媽媽包的餃子,我就會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媽媽每次包餃子,都會特別用心。她總能變着花樣做出五顏六色的餃子皮:用火龍果汁和麪,做成紅色皮;用菠菜汁和麪包,做成綠色皮;用紫薯和麪,做成紫色皮;用胡蘿蔔汁和麪,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麪,做成黃色皮。還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媽媽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餡兒餃子,吃到嘴裏不僅味美,有益健康,還能讓我感受到媽媽那暖暖的愛。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西餐,但是我還是喜歡身邊的傳統美食,我會傳承中華文化,傳遞這份濃濃的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