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2016大學聯考作文解析

作文3.19W

2016年大學聯考已經結束,大家對作文題目已經比較清楚了,那麼如何寫好這些大學聯考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解析,希望能有所幫助!

2016大學聯考作文解析

2016大學聯考作文解析 篇一

2016年上海大學聯考作文題公佈: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衆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曾參與過大學聯考作文命題的華師大中文系教授楊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就題目本身來說,兩個元素還是比較明顯的,一是“評論”,二是“他人”,但是要寫好還是有難度。看近幾年的上海語文大學聯考作文題目,一個特點是“論”的色彩比較強。”楊揚認爲考題也體現了近年來上海語文教學的方向——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鼓勵發表意見。

不過楊揚認爲,如能給考生多一些選擇更好。“個人覺得應該出兩個題目供學生選擇,有的學生本身對‘評價’一事不感興趣,就會有些爲難。如果是我們高校出題,一般會出兩個題目,讓考生有選擇餘地。”

上海市中國中學的語文老師、書評人陳嫣婧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今年大學聯考作文的亮點,首先是材料貼合生活,隨着網絡,特別是社交軟件的興起,現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曬照片,談旅行,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多少都會涉及到這些內容。所以要不要參與評價他人的生活,怎麼評價,就成爲了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其次,這個題目雖然“接地氣”,但切入點和提升力卻仍是有的,也就是說,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此外上海這題其實出得很海派,什麼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個體的存在和人的矛盾,這東西雖然看上去很瑣碎,其實也可以說是另一種深刻。”

陳嫣婧認爲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待這個題目:“我們能不能評價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積極地評價,會不會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會不會將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麼評價?如果只是一味地給朋友圈裏的朋友們點贊,那麼這算不算評價,這種評價有意義嗎?反過來,如果你到處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隨意指摘,那麼從個人角度看,這是一個修養缺失的問題;從羣體角度出發,這是對他者私人生活空間的強行侵犯,會對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擾。那麼如何把握一個尺度,又或者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間和私人生活空間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這本身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而從更本質的層面上看,任何評價其實都是基於價值觀的。去評價他人生活,是一種自我與他者價值觀的碰撞和交鋒。你是堅守自己的價值觀,還是試圖接受他人的價值觀?特別是當這種交鋒結束,個體又迴歸自己的生活空間裏頭時,價值觀的碰撞仍然將在多大程度上產生意義、發生作用呢?且對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來說,這種碰撞的結果是正面意義較大還是負面意義較大?這些都值得好好討論。籠統地說,這是一個涉及個體究竟該如何參與到公共生活中去的問題,雖然現在社交方式多樣化了,但就像千百年來中國人愛嘮嗑、愛家長裏短一樣,評價他人生活最終也並不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相反,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但探討價值卻一直都在,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永恆的問題。”

從寫作技巧上看,陳嫣婧提出:“抓住一個角度,辯證地看待,如能進一步討論出這個問題本身的兩難性、矛盾性,甚而認識到這是一個關乎自我與他者,個體與羣體,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永恆命題,這就能寫出水平。”

2016大學聯考作文解析 篇二

2016年北京卷大作文穩中有變,選材思路與考查目標更顯成熟。

穩——讀寫一體,雙線並行

“穩”的一面,體現在形式上是讀寫一體,作文題從閱讀題延伸出來;體現在內涵上是雙線並行,側重考查學生對歷史傳統和個人生活的關注。

讀寫一體的形式在2015年大學聯考(精品課)中首次出現,用《說起梅花》引出“深入靈魂的熱愛”這一文題,2016年則用《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引出“‘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這一文題,在形式上一脈相承。

雙線並行的內涵則是北京卷命題的傳統,在2014年仍採用單一作文命題時,就考查了“老規矩在當代被重提”這樣既涉及到歷史傳統理解,又關係到當下生活認知的題目;2015年首次採取“二選一”的`命題形式,“假如我與心中英雄共度一天”對應歷史人物的瞭解,“深入靈魂的熱愛”關係個人生活的感悟,二者並行的特徵更加鮮明。在2016年作文題中,“‘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涉及對傳統藝術的體悟和闡釋,“神奇的書籤”對應個人“讀書”經驗的思考與表達,是一貫命題思維的延續。

變——二選一作文題的審題構思與文體差異性

“穩”的傳統應該堅守,“穩”中的“變”更值得關注。

雖然兩年都有一道作文題從閱讀延伸出來,但在思路上有很大的突破。2015年從《說起梅花》到說起生活中的其他一“物”,本質上是寫作思路的類比,在寫法上引導價值很大。作者用梅花這一具象來傳達關於民族精神、民族交流等“靈魂”層面的內涵,學生也應同樣藉助具象的載體傳達背後“深入靈魂”的意義。而2016年從《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到解說“‘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雖然在思路上仍有引導,但同時也有了限制,體現在題幹要求中就是“不要侷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鼓勵學生在原文的基礎上,展現個性化的積澱、思考和表達。

另一方面,兩道作文的差異性也進一步明確。除了關注點的不同之外,還體現出思維方式的不同及文體的不同。在思維方式方面,“老腔”一題強調腳踏實地的論證,要做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書籤”一題強調天馬行空的想象,要從零開始“構建”一個故事。其中第二題的考查,對學生“想象力”的強調,可以說是建立在2015年“假如我與心中英雄共度一天”考題基礎上的進一步跨越,也是本次考題的最大亮點之一。

在文體方面,這兩種思維分別落實爲“議論文”和“記敘文”,這也是首次明確體現在題幹要求中的。(相比之下,2015年只明確了“記敘文”,另一題則“文體不限”。)未來考生有必要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文體意識,不僅包括對文體形式的把握,還包括對文體目的的理解。例如2016年“書籤”一題,在“記敘文”的要求之下,提出了“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的具體要求。這恰恰對應了學生在記敘文寫作時常見的兩大誤區——只顧敘事而忽視了主題的集中、僅有敘述而忽視了具體的描寫。而“老腔”一題,在“議論文”的要求之下,也提出了“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侷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等具體要求。這提示未來的考生,不僅要明確考場上“寫什麼文體”,還要進一步明確“做到哪些纔算是寫好了這種文體”。

不論“穩”的一面還是“變”的一面,可以說,北京卷的作文題正在進一步走向成熟。而這種成熟的背後,是對語文學科本質的探索和解讀。學生學語文,不僅要讀懂、讀通、理解他人,還要能寫、會寫、懂得交流,這是“讀寫一體”背後的邏輯。學生學語文,學習的是人類、民族和社會的共同意識,同時也是自我、心靈和情感的獨特體驗,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仰望星空,這是提升兩篇作文差異性背後的邏輯。因此,未來的考生有必要全方位地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應對試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