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家鄉的裹蒸糉作文450字

作文4.64K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糉,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糉了。

家鄉的裹蒸糉作文450字

家鄉的裹蒸糉作文450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家鄉的裹蒸糉作文450字

肇慶城鄉的傳統美食肇慶裹蒸,香氣四溢,入口甘香溶化,是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麴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製而成,除用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的裹蒸則被稱爲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特色明顯:一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二是,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爲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重0.5公斤;三是,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直至糯米、綠豆、肥豬肉溶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的裹蒸則被稱爲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特色明顯:一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二是,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爲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重0。5公斤;三是,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直至糯米、綠豆、肥豬肉溶化爲止。我們就可以吃裹蒸了。

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比例爲10:6:4,未經蒸煮時約0.5公斤/只。再置於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邊加入開水,直至糯米、綠豆、肥豬肉溶化。

家鄉的裹蒸糉作文450字

說到肇慶,大家一定會想起那美味的肇慶裹蒸糉。

那爲什麼它會比其他地方的裹蒸糉美味,你又知道爲什麼嗎?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肇慶人包裹蒸糉是十分講究用料和食材的。首先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作裹蒸的外皮;然後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年綠豆;做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爲上乘;加五香粉、麴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來;之後把裹蒸放到桶裏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爲止,吃起來香糯醇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一隻小小的糉子裏就蘊含着如此多的作用。可見,肇慶人們爲了這小小的糉子花了不知道多少的心思啊!

可大家知道肇慶人從秦朝就已經開始“研究”這些美味的裹蒸糉嗎?

我真的不得不感嘆:當時人們的智慧就是多麼高!

標籤: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