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作文9.93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1

如何科學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是當前理論界、學術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解決好這一課題,有助於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弄清楚傳統文化傳承演進一般規律

歷史是不能割裂的。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總以某種方式影響着當代人的生活,同時也爲當代人所傳承並在傳承中演進。弄清楚傳統文化傳承演進的一般規律,是科學把握中華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一個認識前提。

文化的演進有自身規律。新舊文化在歷史交替中有傳承、有創新,有些內容古已有之,有些內容則是新形成的。我國古人將文化傳承演進概括爲“損”與“益”兩個方面:“損”指的是放棄,即將不合時宜的因素剔除;“益”指的是增加,即補充與時俱進、符合現實需要的新要素、新內容。由舊及新、新中有舊,是文化傳承的常態和基本軌跡。傳統文化畢竟是過去的文化、歷史上的東西,不是當代文化的所有內容在古代都能找到現成的資源或根據。時移世異,今天的時代與過去的時代已大不相同,簡單把過去的文化移植到當今社會是不切實際的。

同時應看到,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同部分與當今社會的密切程度也是不盡相同的`。文化傳承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越是貼近日常生活的文化內容,越是“接地氣”的價值觀,其傳承時間就越久、傳播範圍就越廣,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就越明顯;越是高高在上的文化內容,越是“貴族化”的價值觀,其傳承的時間和範圍越是受到限制。如傳統文化中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三綱”,隨着封建社會的滅亡很快退出了歷史舞臺;而維繫一般社會關係的價值規範,如仁愛、誠信、正義、和合、敬業、孝悌等,則會長期延續下來併發揮作用,構成民族文化的精神基因。

弄清楚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適用性

弄清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的適用性,通俗地講,就是弄清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究竟能發揮哪些作用、解決什麼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發揮作用的領域比較廣泛,解決的問題也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當前人們所熱議的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實質上是指傳統倫理或精神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從這個視角來考察,中華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作用突出表現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可詮釋、印證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追求、做人之道、道德精神、君子人格等,對於匡正社會風氣和教化民衆有着重要作用。

但毋庸諱言,在當代中國,有許多問題是中華傳統文化不能解決的。如當今中國的發展道路、制度建設、改革方案等問題,以及“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都不能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找到現成答案,中華傳統文化解決不了如此現代的問題。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個倡導”爲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三者相輔相成、融爲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吸收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又繼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大都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豐厚資源或元素,甚至可以找到源頭。

在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應堅持實事求是,區分不同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富強、文明、和諧、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目標和價值規範,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豐厚的資源和理論依據。例如,富強思想在我國古已有之,富國強兵是我國曆代有作爲的政治家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愛國思想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資源十分豐厚,幾乎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一個永恆主題,最能激起人們的內在情感。民族英雄、愛國志士會被人們永久紀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等思想已深入中國人的骨髓,成爲中國人的精神基因。但像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理念和價值取向,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就比較缺乏,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近、現代社會的精神產物。如民主思想在傳統文化中一直不佔主流:傳統文化主要服務和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難以有現代民主的因素。我國古代的“民本”“民貴君輕”理念,以及“重法愛民”、載舟覆舟等思想包含重視人民羣衆作用的因素,但主要是從維護封建統治的角度立論的,遠非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思想。

此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收和借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視野可以更寬闊一些。應進一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涵,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完善,更具有中國風格和中華民族特色。如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天下、社稷、國家至上,重視精神氣節和人的尊嚴,重視個人修養,重視家庭倫理,重視學習等;儒家不僅提出和論證了系統化的社會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而且探索和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身原則與方法。這些思想元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已植根於中國人的內心,浸透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方式,成爲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生活習俗,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將這些思想元素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後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生動活潑、更能深入人心、更好發揮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2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深邃底蘊,這千年的厚重的文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鬥拼搏着,在世界的勳章牆上嵌上中國人的印記。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鮮爲人知。爲了讓更多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國家相關部門羣策羣力傳承我們優秀的文化。廣電局的,有人就通過製作多檔文化類節目,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如:由中央電視臺推出《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的大型朗讀類真人秀節目。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又如:由科教頻道自主研發的大型演播室季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是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爲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這個節目充分反映詩詞文化在全社會的繼承發展。再如由江蘇衛視、北京天潤農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制作出品的歷時3年的《茶界中國》。這檔節目不僅講好了中國故事、傳遞了中國聲音、塑造了中國形象,更是爲中國的製茶行業開闢了新的發展道路,站在全球的視角爲中國茶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作爲中國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着和堅守,代表着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有意義的、有內涵的電視節目正傳承着中華的傳統文化。這些節目將沉睡的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以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觀衆眼前,贏得了各類觀衆的一片叫好。正是在這叫好聲中,那些沉睡的或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得以了傳承。而這些製作人就是真正的傳承人。

有的人看着他們火了,榮耀了。他們也想來蹭一蹭“文化熱”。是的,他們確實是蹭蹭。他們也只能蹭蹭。於是有所謂的大師講《論語》,有所謂的大師講“養生之道”,有了所謂的大師辦“國學班”。他們用着斷章取義的伎倆,祈禱着聖人的光輝能散射出來的一點點榮光在他們無人問津的節目裏。的確,他們做到了。他們騙取了部分觀衆的關注。但是這是不長久的,因爲他們從來沒有正真去靜下心來去品味孔聖人的《論語》,他們是打着“文化”的僞旗,用所謂的“文化”譁衆取寵。雖然不久就被精明的觀衆揭開了他淺薄無知的本質。

但是他們名不副實,譁衆取寵的行爲不僅玷污了聖人的思想,更可惡的是誤導了人們的思想,又特別是學生們。還有那隻爲追求收視效果卻不尊重歷史的影視劇,更錯誤的引導了孩子們對歷史真相的瞭解。這些行爲對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極其不利的。他們的行爲是可恥的。他們不是正真的傳承人。

那麼,怎樣才能做像董卿等人那樣正真的傳承人呢?請你銘記: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們經得起歷史和現實的推敲。要想把他們發揚光大,同學們必須得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要有“匠人之心”,這樣你纔會是一個正真的傳承人。

同學們,加油吧!用你們的勤奮和智慧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做一個真正的傳承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3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過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發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欽佩之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燦若星河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家能像我們這樣,無論量叟都能唸誦幾句古曲詩詞。然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部分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慢慢消近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論是被喻爲“中國戲曲活化石”的秦腔,被叫作“國民油布傘”的傳統工藝,還是朗朗上口,意境優美的古詩河,都正從不爲人知的速度在逐漸消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流行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隨着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種新生事物如雨後春筍般大量通現,網絡上便出現了網紅、直播、遊戲……各種與傳統、正統主流文化形態相去甚遠的流行文化。這些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人羣中呈現出一種“主流化”傾向,大有衝擊和挑戰主流文化價值之勢。又有新興傳媒平臺的推波助瀾,使得流行文化變本加厲,更加扭捏作態,宛如“精神鴉片”,讓無數年輕人慾罷不能。另一方面是文化傳承時泥古刻板,不懂得變通、創新,導致不少優秀傳統文化漸近失傳。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精神產物,蘊含着豐厚的情感生成和價值觀念,能夠起到協調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之間的關係,乃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筆者認爲,文化要“傳”也要“創”。

所謂“傳”,就是傳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秦腔是中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爲了讓秦腔不被世人遺忘,陝西省各地方政府開展“讓秦腔走進課堂”等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藝術的薰陶,從小就熱愛秦腔。此外,秦腔愛好者們自發組建戲班到各地巡演,爲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看到秦腔的魅力,喜歡上秦腔,讓秦腔走上世界舞臺。

所謂“創”,就是創新。即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它可以是內容上的創新,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創新。旨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一經推出就收穫如潮好評,圈粉無數。《中國詩詞大會》通過“聽、說、寫”等創新手段,帶動全民重溫古詩,分離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滋潤心靈,讓傳統古詩詞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議論旨我們最濃厚的文化軟實力,我們只有“傳”“創”結合,才能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懷着自信從容前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4

聽完王君老師的課,想做一名語文老師。

聽完張麗鈞校長的講座,特想做一名讀書人。

爲期兩天的學習,只有這兩個內容中間沒有打盹,說明她們講的很精彩?還是說明我對他們內容很感興趣?因爲她們的精彩,所以感興趣。她們身上的那股深深的文化味是不需要包裝的,是自然的。

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課堂,王君老師的一路修行,通過一節精彩的《孫權勸學》展示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學生的發展,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教學質量能低嗎?

張麗鈞校長的講座《信仰中文》讓我從想做一名語文老師轉變爲想做一名讀書人。張校長從自我篤信和引人仰屬兩大方面闡釋了讀書的妙處。在自我篤信板塊張校長又分別從信其美、捍其潔、親其芳、味其旨、領其妙五個方面講了讀書的自我陶醉,並給大家開了一味祛病良方:多讀一點、多背一點、多思一點、多寫一點。而在引人仰屬板塊,張校長又分別從扣人心、祛人病、牽人魂、勵人志、偕人行五個方面講了讀書的作用。張校長的讀書不是功利性的,是自覺的行爲,但卻也帶來了豐厚的成果。(張校長的成果太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5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我們提高道德修養很有幫助和啓發。我們一定要抽時間認真學習,認真體會,還要注重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做到學習傳統文化,提高道德修養。

一、有愛心、講正義、有骨氣,不斷提高道德品質修養

儒家強調“仁、義、禮、智、信”,具備了這五個方面修養的人,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作爲一個社會人,對世間萬物要有仁愛之心,對工作、對同事、對家庭、對社會、對羣衆要充滿仁愛之心。俗話說,仁者無敵,黃金有價,情義無價,對社會有愛心、對羣衆有感情的人肯定是受羣衆歡迎的人,受羣衆歡迎的人肯定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爲人處世除了仁愛之心,還要講道義、正義、骨氣,更要講民族大義。一個人若能講求正義、主持公道、做事公正、作風優良,那麼何愁沒有朋友,何愁事業不成呢?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這樣:一個不講道義、沒有正義、缺乏骨氣的民族可怕的,也是長久不了的。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我們講正義、講骨氣、講民族大義,提高道德品質修養。

二、心繫羣衆、報效國家、遵守法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在其位,謀其政。對於黨員領導幹部來講,身在其位,就要爲國所想,爲民所繫,報效國家,執政爲民,做出一番有益於社會的事業。黨員領導幹部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纔會保持清醒的頭腦,纔會身懷正氣、兩袖清風;只有把事業放在第一位,纔會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利,做到一心爲公、一心爲黨、一心爲民;只有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纔會“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纔會舍小家顧大家,棄貪慾謀發展,纔會做到“公正、公開、公平、公道”。所以我們對羣衆、對黨紀國法要懷有敬畏之心,要把羣衆放在心中位置,想方設法增進人民福祉,胸懷國家,心繫大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三、遵循規律、着眼發展、踏實做事,始終堅持實事求是

規律是事物間內在的必然聯繫,它決定着事物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趨勢。抓住規律,遵循規律,工作就會水到渠成,爲人就會收放自如,處事就會遊刃有餘,人就會成熟自信。現代社會,黨員領導幹部在工作中要以發展的觀點指導自己,打破習慣思維,拋棄主觀偏見,客觀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做到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避免急躁冒進。只有如此,纔會放眼長遠,做事有預見性,我們的事業纔會循序漸進、穩步提高。

四、與時俱進、明白事理、取長補短,不斷加強自身學習。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我們所面對的人和事千變萬化,爲此,學習就成了每一個人的必修課。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明白事理,才能增長才幹、提高素質、實現大智、成就自我。構建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單位,只有不斷學習,纔會始終保持競爭的動力和創新的活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敢於直面工作中的困難,敢於正視出現的新矛盾,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用新觀念、新思維、新標準來分析形勢、研究問題、解決矛盾,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纔會蒸蒸日上,我們的覺悟纔會越來越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6

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參加了由肇慶市教育局組織的爲期7天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交流,深入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觀》、《弟子規》等課程,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教授們的講座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使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一、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對爲人處世有了新的認識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裏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着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夥伴們玩戶外遊戲。

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大國,孩子不僅對民族、民間文化的感受越來越少,而且他們離真實的民族文化也越來越遠,這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會讓人受到很好的薰陶,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和四書五經等等,這些古人給後人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特別值得我們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在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能使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學生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學生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養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開展以中國傳統文化爲根基的教育就是爲了讓學生能夠廣泛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這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養大有好處。相信通過以中國傳統文化爲根基的教育,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給他們的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用傳統文化的教育來點亮孩子的心靈。

人的道德必然與他的成功與否有着密切的關係,學校教育就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後再做事。萬事德爲先,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纔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同時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爲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輝煌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而且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能夠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7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爲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熠熠生輝,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龍的傳人背後的悠久歷史帶給我們的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心得 篇8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實施中華典籍整理工程。”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就是因爲沒有拋棄傳統,沒有割斷精神命脈,其“根”其“魂”一直綿延至今。我們應該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在借鑑和吸收外來文化精髓的同時,更應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真正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立足中華文化根脈,喚醒文化基因。在“十三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深刻理解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大意義,立足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着眼於世界大勢,讓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密切結合。文化是軟實力,是區別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把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認同中華文明的時代意識和振興中華文明的使命意識;對我們加強道德修養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等告訴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道德建設和黨性修養起着借鑑和啓示作用。現實中出現的精神空虛、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象警示我們,必須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創新中華文脈,肥沃文化土壤。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作用、影響要有新認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立竿見影的“神丹妙藥”,也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複製。在“十三五”期間,首先要做好傳承的文章。要加大整理、開發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度,着力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發、普及推廣和傳承保護,推動形成整體推進的戰略態勢。比如,源於春秋,確立於漢代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和禮、義、廉、恥“四維”是我國古代民族傳統文化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道德規範,我們要在篩選的基礎上傳承和弘揚。其次,要做好創新的文章。文化隨着時間的更迭,不斷地延續和衍進,進而形成新的'傳統。不忘本源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爲此,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力。要讓文化融入當代生活,讓文化的傳承與當代人接軌,提升當代人的生命認識和精神境界。我們要大力創造文化的新的當代表達形式,藉助大衆傳媒和現代傳播技術以求繁榮和發展,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