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孝與什麼作文

作文3.16W
篇一:孝與責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我國社會核心價值觀。每一個詞都蘊含着中華人民無窮的力量。在“宜昌市新春第一課”中,一個承諾、一份責任、一顆真心,都包裹着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彌足珍貴的傳統美德。

關於孝與什麼作文

一個小村子裏的名人,羅必炎。他從小是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爸爸媽媽爲了追尋婚姻自由離開了羅必炎。小時候還有些怨恨,甚至還認爲自己是的存在是多餘的,但是長大後,懂事了,懂得擔起自己的責任。結婚後,贍養了自己與妻子的八個父母。並且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照顧他們。這樣的舉動看似普通,卻向人們展現了一顆鮮活跳動的赤子之心!

離開這個小山村,放眼到當今社會。人間冷暖,這樣一顆溫暖炙熱的心在冰冷的海水中翻騰,卻不曾熄滅。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燃燒,變得更加炙熱!那我呢?我好像連他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童年是光明美好的,但我依舊是不滿足。不說責任,我就連最基本的孝都沒有做好。別人都說我還小,談那麼遠幹嘛?是啊,我都需要爸爸媽媽來照顧,更何談像他一樣去照顧爸爸媽媽。心裏的小人兒蹦出來了“那平常爲爸媽分擔家務呢?”我啞口無言,前邊的問題我還能爲自己辯解,那這個呢?問心無愧的講,有嗎?沒有!

爲人子女,怎可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這讓我沉思,腦海中他爲僅剩的最後一位母親送菜,拔罐的畫面一一閃過。他要照顧父母一輩子的願望在我的心中喃喃。是應該改變了,都是十一二了,該懂事了,該爲父母做些事了。以往對待父母的種種與羅必炎對待父母的方式交織在一起,那樣的鮮明,那樣的不同,深深的刺着我的眼。

在這一刻,我相信我們所有人的心境都發生了變化,一顆孝的種子已經種在了我的心間,一捧責任的雨露灑在了我的心田。慢慢孕育而生幼苗充滿了對一切的愛,沒有埋怨。貪婪也將化爲養料供它生長。在我們的心中將會築起一道碧綠的林,將會化解家庭中一切的不順!

都說百善孝爲先,不懂孝道的人又怎會有一棵潔白無瑕的心呢?無孝,便無善。無善,便無當今社會。我們作爲後一代,應時刻銘記孝的美,責任的重。爲自己,爲家人,爲祖國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二:孝與恩,我感受最深的美德

如同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一樣,中華美德也源遠流長。在其滾滾長河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孝”和“恩”。

首先,就是大家常說的“百善孝爲先”。當我從步入學校起,就常在老師那動聽的、充滿樂趣的課堂上知道了一位大家熟知的孝心少年——-黃香。黃香自幼喪母,與父母相依爲命。在酷熱的夏天,黃香整夜拿着扇子爲父親驅趕炎熱,而自己卻是熱得汗流浹背;在寒冷的冬天,黃香在父親睡前事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窩暖和好。

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但孝從未曾從我們身邊消失。我們鄢家河國中2010年畢業考入三峽高中的學姐黃姍姍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家遭不幸,帶着癱瘓的母親上高中,用她弱小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課間課後照料長期生病的母親,並用優異的大學聯考成績來報答社會。她的行爲就是孝,是對母親的孝。(本站 )

這種孝一直深深地影響着我。我老家在恩施,現在我父母到夷陵打工,我也跟着過來了。目睹他們打工的艱辛,在生活上我從不向他們提出任何要求,在學習上我盡我自己最大的能力認真學習,回家後做一切家務,其實我是想減輕父母的生活重擔,因爲我還有一個讀大學的哥哥。雖然我不是“香九齡,能溫席”,但我常常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常常聽到父母對我的誇獎。

法國著名文學家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伴着第一聲嘀哭,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自從那烏黑的眼珠迎着第一輪朝陽,我們便開始了生活,對這所有的一切我們應心存感激。

感恩自然。我們在它的遼闊的懷抱中歡笑打鬧,在它的.如天的羽翼下生活學習,她給予了我們人類的一切,我們感激不盡。

感恩父母。有一種愛沒有極點,有一種恩情沒有終點,這是父母的愛,是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應該用一顆熾熱的心來回報父母。是他們賜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看到了世家的絢麗多彩,我們感激不盡。

感恩老師,我們成長的足跡中,有老師溫暖的雙手,有老師深情的目光,有老師寬廣的胸懷,有老師淵博的知識,有老師放飛的希望,“只有心靈美麗才能塑造出美麗的靈魂”,用它來讚美老師一點也不爲過。就如華羅庚1949年從國外講學歸來,第一件事就是趕回家鄉江蘇省去看望他數學老師——王維克先生,他把老師請到主席臺上說;“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師栽培。”

凝望着中華美德,細數着自己生活。的確,有太多太多的時間,有太多太多的事,值得我們去盡孝,去感恩。

讓我們帶着一顆孝心、一顆感恩的心繼續上路吧。

篇三:孝與人生

“忙,都忙……”這句話是一個老奶奶說的。她在新年時做了一桌子菜,滿心歡喜的等待兒孫歸來,但卻接到電話,電話中她的兒女們用極快的語速說:“媽(奶奶)新年快樂,我還有事就不回去吃飯啦。”然後不等老奶奶說話,電話中就傳出來了“嘟——嘟——嘟”的忙音。老奶奶滿臉失落的走到沙發旁,坐到沙發上嘆息到:“忙,都忙……”。孝是什麼?人生是一個盡孝的過程。但孝卻不是你努力工作,功成名就給父母帶來的榮耀;不是你努力學習,卻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只在成績出來時告訴他們你的進步;不是你努力工作掙錢,給他們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住好的……

孝是什麼?在歷史上,二十四孝中,有一則“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子騫幼時喪母,父親又娶一後母。子騫一向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撥他與父親的關係。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母給他的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裏用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但給子騫做的用的卻是蘆花,子騫穿着就好像沒穿一樣。可後母卻給他的父親說他是太嬌養了。直到有一次子騫跟父親外出,因爲太冷了,子騫拿着的繮繩掉到了地上,馬車險些被拉下懸崖。父親大怒,氣得用馬鞭抽他,直至他的棉衣被打破,蘆花飛出,父親才明白一切。於是父親回到家要休掉繼母,但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多好的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子騫都已將那麼孝順了,更何況我們呢!更何況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呢!

人的一生是一個盡孝的過程。父母從小生你養你,把你從一個嬰兒拉扯這麼大容易嘛!這是可以忘記的麼?

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就會獎勵我們;當我們衣服弄髒時,是父母親手洗去污垢;當我們上學東西忘記帶時,是父母急急忙忙的送來……這樣的父母,難道不值得我們盡孝麼!

孝心無價。若失去了孝心,你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失去了孝心,就如身體失去了心臟一般,僅有一具驅殼存在於世上,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事業呢?

孝伴我成長!

篇四:孝與忠

比爾蓋茨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興也。孝是基本的品德。“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當孝與忠一起出現,忠孝兩全無疑又是一個難題。

他是蜀國的大臣,蜀國滅亡後,晉武帝詔他爲太子洗馬,他作爲前朝的臣子,本身就很危險。他從小跟祖母生活在一起,對祖母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在忠孝兩全方面,他選擇先盡孝後盡忠,向晉武帝上拜《陳情表》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晉武帝的認同。他就是李密,他向我們很好地詮釋了孝字當先。

孝敬我們的親人,孝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岳飛一生都在爲國家賣命。精忠報國是他最真實的寫照。岳飛對國家的貢獻讓我們看到了忠的分量“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用一首《滿江紅》向我們譜寫了對國家的忠心。

孝心,對父母對親人。

孝心,對朋友對上級。

董永賣身葬父,這是孝的表現,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忠的表現。

所謂“孝”是恭敬,是愛護。現代意義上的孝,是愛心的表現,是對國家,對親人的一份感情的流露。而“忠”是對臣子更好的描述,對國家中心,對領導者忠心,會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昌盛起來。能更好的詮釋孝與忠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百善孝爲先,弟子規中說了很多。孝心無價,忠心可貴。古往今來,中國的統治者都注重以孝治國。故忠孝之人往往被委以重用,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原本就受人尊敬的忠孝之人,若能再爲國爲民做一番大事,那便贏得了生前身後名,成爲萬世歌頌之英雄。無論天荒地老,無論滄海桑田,是忠孝之人的赤子之心,見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血脈相隨的道義,而我們也會將它這樣傳承下去,因爲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篇五:真孝與愚孝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對待他們比對待任何事情都重要,正所謂;百善孝爲先。所以我們對待父母格外親切,他們不僅給予我們生命,也撫養我們長大成人,更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他們在我們生活戰友首要位置,並且孝心在我們心中都是無價的。

我曾讀過這樣一邊文章,叫做《上書救父》令我十分感動。他講的是;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爲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爲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正如《上書救父》的緹縈,她爲父洗刷冤屈,體現了她對父親的孝心,展示了他對父親的愛,這份愛看起來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對於緹縈父親來說卻是彌足珍貴,這分愛也是無價的。

所謂的孝心不是愚孝。有孝心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因自己的孝心而傷害他人。一旦傷害他人,那就不是孝心啦,那就是害人之心啦,不但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反而傷害了他人,甚至傷害了父母,這就是愚孝啦。

真正的孝心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與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愚孝與假孝雖然外表上看與真孝無異,但其內心只是爲了別人的評議,實際上不想這樣去做,但爲了不遭受衆人的指責而僞作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爲人子女的責任與應受的義務。孝敬墳墓更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不可忽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得孝心的存在,孝心是無價的。

篇六:孝與不孝

《詩經》中有這麼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反映了自古中華民族對孝的極爲重視。

孝,在中國漢字中,它的結構尤爲迷人。老在上,子在下,它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更意味着我們每個人身上不可推卸,重於天地的責任。但孝是什麼?不孝又是什麼?

孝,也是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真正意義上漢傳統文化裏面的孝是以“敬”爲前提的,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就是“順”,“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孝的本質是“順從”。“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也就是終身按照父親的價值取向行事。“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所以老師也是隻能認同不能頂撞的。在孔子時代,孝的表現就是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說的對與錯,都要全盤接受,不得反抗。而在傳統的俗語中一陣見血的指出了孔子的思想的錯誤之處。很多談論“孝”的文獻中都提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其一不孝: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由此可見,孝,被賦予了時代意義,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內涵。

但無論社會如何變遷,時代怎樣更替,孝的大體方向是不變的,百行孝爲先。不孝的基本主體也是不變的。其二不孝:家窮親老,不爲祿仕。漢代趙岐的《十三經注》的解釋是: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同時也闡述了孝就是要尊敬父母,贍養父母的主體方向。

其三不孝,就是無後爲大,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在西周時期,世所公認的孝的目的就是繁衍後代。不敬父母屬於不孝,但比起“無後”這件重大的事情來說,就算不上什麼了。可見無後的重要性。

從古至今,孝與不孝的觀念一直影響着世人,從小了說:可以使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往大了講:孝,就是這樣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爲的政治目的。但這又有利於社會穩定,國泰民安。其利總是大於弊的,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爲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