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彙編【8篇】

作文9.81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彙編【8篇】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1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爲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爲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爲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糉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糉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糉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糉子,香噴美味的糉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爲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爲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衆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2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爲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爲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爲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爲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爲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爲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爲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3

爲期7天的中華傳優秀統文化學習,作爲一民教育,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本次學習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全國暑期班主任培訓爲主題。培訓過程中,諸位專家從“孝道”入手,抓住當前普遍而在的社會問題根源,圍繞《論語》、《大學》、《中庸》、《弟子規》、《孝經》、《詩經》等國學經典剖析中國古代感恩、謙卑、敬畏的三種教育方法,從仁、義、禮、智、信角度對什麼是教育、如何去教育等方面作了詳細詮釋,並結合身邊的典型例子,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對現有的教育、德性的本源問題作了全新的解釋,引經據典、談古論今、活學活用,令在場所有教師得到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現場多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許多教師感動的淚如雨下。下面是自己四天培訓學習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精彩課程。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淨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盪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據悉,爲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爲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爲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爲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爲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後,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於言教”的重要性。今後,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4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麪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築、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爲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裏,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爲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爲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後,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徵着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是爲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爲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糉字、吃糉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日。

每年春節,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裏面是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盛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爸爸還會帶我去逛花街,深圳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城市,但是偶爾也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爲節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吃完年夜飯後,我們一家人就會坐在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表演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春節,讓我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去拜年了,因爲我又可以去外婆家了,每年我都是在焦急又興奮中等待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我最喜歡去外婆家拜年了,因爲在那裏我可以自由的走動,還可以跟很多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那裏的過年氣氛濃厚,大街小巷都是非常熱鬧,到處都能聽到陣陣的鞭炮聲,還有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看着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離外婆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還搭有戲臺,整天整夜都在唱大戲,聽說是做給某位神仙看的,我們天天在戲臺前後跑來鑽去的,玩的真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戲臺的周圍還有很多小賣部,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玩具的;還有賣煙花炮竹的我們那時可神氣了,拿着大人們給的壓歲錢,盡情的享受了一把購物的樂趣。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外婆家的春節,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6

每個國家都有着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它其實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中國有着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士大夫,名叫屈原。他被楚王流放了。當楚國滅亡時,他心情十分悲痛,於是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江水之中。

當附近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一些漁民划着小船去打撈屈原大夫的屍體。一位老中醫將一罐雄黃酒倒入江水之中,說蛟龍怕雄黃酒,倒入雄黃酒,蛟龍就不會傷害屈原大夫了。還有一些居民將米飯用稻葉和五彩絲線包起來,扔進湖裏,這樣,魚蝦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噬咬屈原大夫的`屍體了。就是這些行動,漸漸地演變成後來的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的習俗。

所以有些人也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大詩人的節日。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中就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吃飯時握的筷子,就說明了中華民族是用筷子吃飯的。還有我們日常交談中使用的漢語,也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是用漢語交談的。

這不,轉眼間又到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了。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和“福”字。我們中華民族貼“福”字時,喜歡把“福”字倒着貼。這是因爲:“福到了”與“福倒了”諧音,給人一種喜氣洋洋的感覺。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

接着,在大年七年級,人們都會互相走訪、問候,這就是所謂的“拜年。”

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7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着"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爲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裏的父母親,爲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爲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爲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爲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爲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裏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着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矇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複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麼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裏,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聖。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裏,人們已經淡忘了中國五千年總結下來的文化,個人的金錢慾望和享受的生活狀態佔據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傳統的優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爲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裏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兒行千里,母擔憂,記得懷揣着入學通知書的離家時候,母親很早在起牀爲我煮餃子,之後母親流着淚和父親把我送到車站,一直到現在每次離家的.時候父母還以一樣的爲送行,每次打電話的時候都要囑咐一句,在外邊要照顧好自己,什麼事情多想一想,我叩首,再道一聲:“感恩的父母!”

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爲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纔會有大得。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內容,用來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它的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心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結束了。楊老師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結束了。在這學期的日子裏,楊老師和我們一起走過了這段中國傳統文化的日子,讓我們有點依依不捨,不願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說再見。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在楊老師的講解下,講的非常生動有趣。特別是楊老師的淵博知識、誨人不倦的態度,非凡的談吐,征服了我們。向我們傳授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習得了傳統文化的精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從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紹,詳細的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哲學、宗教、科技、文學、藝術、史學、民間習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這和我所認識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同,以前只是認爲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現在知道了中國傳統文化不止表現在這方面,還包括更多的東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藝術、文學等等衆多的東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即飲食文化、衣飾文化、建築文化、交通文化。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以其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的成就和特點,使《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設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們更加深層次的認識瞭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更加的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它有助於我們青年大學生認識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我們國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於以上《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基本內容和總要意義,我認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課程設置,應該讓更多的院校專業設置,讓更多的大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我們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在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的情況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濫下,我們每一個國人都應該熟知中國傳統文化。因爲它是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東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具有重要的價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熱愛中國文化,才能是國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國家立於民族之林,才能在現代中生存。

特別是在近年來,興起的中國熱,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當西方的發展進行到死衚衕的時候,他們開始向這個東方,東方的中國尋求解決的道路。原因就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他的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思想;“治世不一道,變過不必法古”的變革精神;民爲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有奮發圖強的鍥而不捨精神;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操《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總之向我們傳授了太多的中國最重要的東西,值得我們回味與思考。

因此,我們要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化典籍,欣賞文學作品,考察文物古蹟,真正瞭解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將文化精華化爲我們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體存在的一部分。還應該在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價值判斷、文化心理中自覺以優秀傳統文化的標準要求自己,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寬厚仁愛、有創新意識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