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講話稿15篇

作文2.64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情境愈發增多,講話稿是講話者爲了在會議或重要場合上表達自己想要講的話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寫起講話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講話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講話稿15篇

傳統文化講話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高二八班的鐘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不曾消失的文化。

清亮鐘聲猶在耳,新的一年已然來到,想必大部分同學都還沉浸在元旦的熱鬧裏吧。元旦代表着新一年的到來,俗稱陽曆年。它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古時候,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並稱之爲元旦。元旦元旦,念來總感到一種圓潤,一整年的團圓都在這個名字裏。不禁讓人稱歎於古人的才華。與此類似的還有中秋、重陽、清明等等,我國的傳統節日正因這些飽含詩意的名字,顯出脈脈情深。

但在時間的滾滾洪流中,我國文化不可避免與異國文化發生碰撞日本的菊與刀,泰國的佛與邪,歐洲的傲慢與偏見。這在時代的進步中是一種必然。但,我們常常忘了。忘了清明時節的雨紛紛,忘了中秋時節的嬋娟千里,忘了重陽時節的遍插茱萸。它們不光是節日,更多的是一脈相承的文化。

衆所周知,中國的語言極美。而事實上,一本名著的文字美好是因爲作者,一個民族的文字美好,是因爲這個民族中的人有情懷。崑曲《牡丹亭》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閨閣女子勇敢追求愛情。唐詩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思鄉情濃暗抒懷。婉約詞有盡日佇立無言,贏得淒涼懷抱,柳永情思爛漫讓市井情愁雅俗共賞。詩詞曲賦纏綿在民族的血液裏,種種詩意沉積在一起成爲情懷。這情懷既溫婉,也剛勁,任何一箇中國人的心性深處都烙着其印記。同樣,我一直相信,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特性。朝鮮爲隱,日本爲忍,俄羅斯那就是驍勇。我們的特性是什麼,是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沉澱在骨子裏的思想。儒讓我們積極進取,道讓我們無爲清淨,佛讓我們安之若素。中國古代思想紛雜,可能爲人爭議,但至少給了我們靈魂

每一個國家都有新年,但只有我們的新年叫做元旦。也許你認爲這句話無關緊要甚至顯得可笑。但請記住,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彰顯!沒有人能離開自己的根,而我們的根,是我們靈魂的發源。我們大可以因爲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以偏概全,對其不屑一顧,但切忌遺忘。遺忘是一種背叛,銘記是一種警醒。

所以,請永遠不要忘記,傳統文化是我們深處的靈魂。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班的xx ,我們班是由38名同學組成的小家庭,在班主任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青春爲飛向夢想的翅膀,以執著爲實現夢想的鑰匙,而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光彩。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她擁有着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着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裏激昂的龍舟、新年裏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裏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爲我們中華民族而奮鬥不息!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3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期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我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適宜,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刻最終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必須很美味,可是肯定有必須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發奮!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終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可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

那麼困難。最終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講話稿4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聽到這童稚的歌謠,你必須會聞到過年的味兒了。

在傳統的節日裏,過年是最像節日的,它沒有清明節的凝重,沒有端午節的匆忙,也沒有中秋節的內斂,它也不像西方的聖誕節蒙上神祕的宗教色彩。如果把節日比作酒,那麼在我們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過年”無疑是一罈陳年佳釀,其釅釅濃香讓人聞着就會醉了。

釅釅的年味兒,瀰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進入臘月天,鄉下就開始忙“年”了,醃臘鵝,灌臘腸,曬湯圓粉,家家戶戶的門前像開博覽會似的掛出一串串的臘物,擺出一蒲團一蒲團的圓子面。鎮上、城裏的超市漸漸人頭攢動了,婦女、孩子一個個手裏提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場的年貨都搬回家。這是前幾年的情景了,如今還有另一道風景線,那就是外出務工的人們忙着從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趕,乘着飛機,坐着火車,搭着汽車……。這時候,你在城鎮鄉村的路道上,每一天都會看到穿着時尚的以往的種田人匆匆返鄉,他們的手裏提着大包小包,擡着家用電器,他們的臉上飛揚着自豪與歡喜,不少的人還帶着私家車“衣錦還鄉”。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頭翹首張望,見到誰家從外面趕回的人都親熱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趕緊簇擁着回屋去了。見此情景,你必須會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戶戶圍桌團圓的溫馨與和諧。

釅釅的年味兒,氤氳在貼起來的大紅春聯上,響起來的震耳鞭炮裏。除舊迎新,家家都把裏裏外外打掃乾淨,把門上的舊對聯紙刮乾淨,然後把嶄新的春聯貼上去。早些年,鄉下的春聯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現場書寫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盡能夠到集市上挑揀,選出最合自我意的,有招財進寶啊,有吉祥如意啊。剛過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這一帶頭不要緊,緊之後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響,五顏六色的煙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綻放,整個的一個喧鬧的世界。趁着炮聲間歇,伸頭朝外面一望,嚯,鋪天蓋地的都是紅,熱熱鬧鬧的紅!

釅釅的年味兒,還貯藏在金元寶似的餃子裏。過年吃餃子是一種傳統文化,它象徵着團圓美滿,來年交好運。雖然如今城裏的超市賣的餃子品種多樣,可是許多家庭還是選擇自我動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餃子是家家的“定點節目”。取一張餃皮兒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餡兒放在餃皮中間,手指頭輕輕收攏,一隻餃子便做成了。人們還常玩試來年運氣的小遊戲,把硬幣包進餃子裏,看誰在吃的時候盛到。大年七年級吃餃子,年年如此。燒開熱水,把餃子放進去,用勺子輕輕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餃子像白蓮花一樣盛開在水面。吃餃子時,大家都期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幣的,但結果不管是誰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賀,滿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兒。

釅釅的年味兒,如一罈老酒似的年味兒,人們喝着它,在喜慶中盤點剛剛過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無限的希冀中醞釀着新的一年。

傳統文化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弘中華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 大愛天下,以孝爲先,拳拳赤子之心書寫了泱泱大國的傳統與美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古有西晉李密爲報祖母養育之恩,以《陳情表》講述自己報養祖母的大義,多次拒絕晉武帝傳召爲官的史實,至今仍爲人們稱道。今有蘇州大學學生黃昆中爲報父親養育之恩,不捨癱瘓父親無人照顧,毅然帶上父親讀大學的事實。

感恩,演繹了華夏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感恩,書寫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與內涵;感恩,譜寫了中華文明一幕幕不朽的詩篇與讚歌,“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的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勤,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爲“信敏廉毅”的高素質人才。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 感恩之心讓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的主題是《學習傳統文化提升個人修養》.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立足於我們的實際,切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提高我們自身的文化修養.

儒家學問裏有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要想成才,那麼首要的是修身xxxxx即修身養性!怎樣纔算修身養性呢?我們首先要把人做好了,纔有資格談能力。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一顆真誠虔誠謙虛的心努力學習文化精華,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將知識化爲動力,最終成爲自己的智慧!心裏漸漸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更好地去學習,來提高自己,更好地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爲了我們能夠更好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從而更好的營造文明和諧向上的校園風氣,在此特向同學們發出以下倡議:

1、要懂得尊敬師長、知書達禮。俗話說:百事孝爲先,百善孝爲先。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今天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更應該得到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所以同學們要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於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來說顯得更爲重要。

2、從儀態上,穿着要符合自己的年齡,大方得體;與人交談時要正視對方,保持微笑,語氣和藹;

3、增加個人興趣愛好,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多看書,多實踐。

4、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判斷能力,做個有責任、有文化、有素養的學生。

同學們,從你我做起,學習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提升個人修養,努力成爲新一代出色的青年。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7

老師們、同學們:

12月25日是西方人的聖誕節,看到滿街充斥着聖誕商品的熱鬧景象,同學們是否想到作爲一名中國人,應該更多的瞭解本民族的傳統節日,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因爲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春節,人們享用除夕夜的大餐,煮公雞(代表大吉大利),魚(代表年年有餘),吃年糕(代表一年更比一年高),以熟食祭天地祖宗,沐浴(代表有好運),守歲到深夜,零點鐘聲敲響後,燃放煙花爆竹,吃辭歲餃,辭舊迎新,大年七年級早起貼春聯。四月初五清明節,家家戶戶的孝子賢孫要祭掃祖墓。爲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糉子,掛荷包。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滿月,與家人“千里共嬋娟”。還有九月初九重陽節,今天更賦予他“老人節”的內涵,使尊老愛老的風氣更爲濃厚,“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的十月七年級祭祖節。喝臘八粥,爲自己積德的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孩子們,當韓國人搶注端午節域名,並將其作爲韓國文化申請端午節爲其世界文化遺產時,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今天在莊嚴的國旗下,我有責任讓大家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深刻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我們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節日,讓愛國主義思想紮根於你我心間。

傳統文化講話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年級(3)班的陳思睿。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有根的中國人》。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最火爆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衆們的喜愛。主持人出口成章,選手們博聞強記,嘉賓滿腹經綸,這些都令人敬佩不已。節目散發着歷史的幽香,蘊涵着深刻的哲理。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它是民族之根,它在悠悠歲月中薰陶孕育了千千萬萬優秀兒女。

那麼,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應該要明白的是學習古詩詞、文言文不僅僅是考試的需要,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文化的傳承。隨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等涌入國門,如果我們一味地追隨西方的新潮文化,就會使我們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吸收西方文化固無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讓我們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營養,涵養當下生活。做一個勤學知禮、立志奮發、愛國有根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一起走進了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可能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學習過,詩中就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再過4天就是4月5日,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踏青掃墓,紀念先祖和逝去的親人。學校也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輩,紀念爲國捐軀的英雄。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烈士們爲了祖國獨立、尊嚴挺身而出,爲了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從不惜千金買寶刀的女俠秋瑾;到受盡酷刑寧死不屈的江姐;從用身體勇堵機槍的黃繼光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再到南海撞機事件的英雄王偉……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並不僅僅是爲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嘆,更是被他們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那些英勇的烈士們不愧爲炎黃子孫的後代,不愧爲祖國永遠矗立的豐碑!

今天,作爲彩香實驗中學的學生,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值得珍惜的!

二十一世紀,我們同學們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時代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

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不僅是在清明節日,更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愛國家、愛家庭、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讓感恩精神永伴你我!

傳統文化講話稿10

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下週三,是什麼日子?4月4日,清明。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還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有相關的習俗和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

除了掃墓、踏青,清明節還有禁火、插柳、植樹、盪鞦韆、放風箏、蹴鞠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使得這個節日既有祭拜祖先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

清明還有與之相關的動人傳說、詩詞歌賦。“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我國類似這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這一系列的傳統節日,蘊含着深厚的歷史淵源,凝聚着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情感精髓,是聯繫中華民族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是我們民族五千年來聚而不散的最大的精神內核,它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嚮往,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文內涵和價值取向,是一筆又一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xx年5月20日,清明節祭拜祖先的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也規定清明節爲法定假日。

清明節放假的意義在於:通過紀念先祖,喚起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植根於心中。

不要以爲這是小題大做,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傳統的節日已經被新生代忽略了。同學們對西方的節日過分偏愛:平安夜搖曳的燭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煙火;情人節浪漫的氣息,吞沒了“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哀傷。這種局面不能不引發我們的憂慮。

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爲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罵他們不要臉,罵掩飾得了我們的尷尬、難堪嗎?

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傳統,還是一種尊嚴。我們不能看着傳統文化一點點消亡,而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文化,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

清明節來臨之際,與身邊的親人一同掃墓祭拜;中秋節的夜晚,不要忘記與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重陽節到來的時候,多陪陪爺爺、奶奶們聊聊天……

共度傳統節日,就是將心結緊緊繫牢,讓精神久久傳承。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曾讓西方動容;中秋賞月、九九登高,曾讓世人感懷,這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珍惜!

同學們,愛國不是掛在嘴上的,傳統文化是愛國的載體,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弘揚傳統文化,爲了傳承節日精神,請獻出一份屬於你自己的堅持吧!

傳統文化講話稿11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十”飛天,中國人又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豐富的創造力。中華文化經典凝聚着中華民族高超的智慧和偉大的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思想。中華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爲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傳承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而着眼身邊,你會記得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你會記得每年的12月25日是聖誕節,但你知道前兩日是什麼節日嗎?是端午節。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也甚少。20xx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申請端午節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爲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不少人有這樣的幻覺,以爲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普通話還在,關於中國的學問和文化遺產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還安安穩穩的存在着,甚至是發展着。孰不知,這樣的一個觀點導致了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忽視,那麼還會有誰來幫助中國傳統文化實現所謂的發展呢?很顯然,這是我們認識上的一種誤區。事實上,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刻不容緩。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爲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承諾實,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十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身在四中,我們應當爭做三雅四中人,行爲儒雅,言語優雅,思想高雅,用自己儒雅的行爲,突顯四中人文明的涵養,用自己優雅的言談,展現當代高中生的風采,用自己高雅的思想,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點滴的平凡中,折射不平凡的偉大,如果人人都着手於細節,那最終將會記成中華民族最美的詩章。實現中國傳統文化雄起的主力軍就是作爲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是作爲擁有一腔愛國熱血的四中學子的我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爲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吧!

傳統文化講話稿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2)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統文化都去哪了》

最近一首《小蘋果》在網絡上爆火起來,被奉爲神曲,大街小巷都充斥着這個旋律,倍受廣場舞大媽們的青睞。可是大家仔細地聽就會發現,這首歌不僅歌詞簡單、旋律也很平淡,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呢?我必須很遺憾地說:“是因爲當今多元的文化潮流淹沒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曾幾何時,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華夏文化如皇冠上的鑽石,在世界文化中熠熠生輝。無論是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還是漢魏名家的傳經事業;無論是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還是陳朱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詩人屈原的憂患獨嘆,還是樵夫慧能的頓悟衆生;無論是從甲骨文、隸書、篆書、楷書到草書;還是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時期的小說。無一不洋溢着真善美的鄉土芬芳、平民情懷和人倫大愛,無一不體現出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國家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造就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可是到了現代,這麼燦爛的文化卻在我們手中一點一點模糊、埋沒,不能不說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我們的近鄰——韓國,一個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小國,卻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做得很好。從“端午祭”申遺到“漢字之爭”,從“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文化摩擦在中韓坊間蹭出不少火花,而結果是,絕大部分中國的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被韓國成功申遺,當我們很多人都在責怪韓國人的剽竊行爲時,是否能理性地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韓國正在大規模的搶佔中國文化,而我們還在風風火火地聽着韓歌追着韓劇穿着韓服。看到這,或許我們就不會奇怪韓國的申遺成功了。

時代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捷,而那些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文化卻漸漸地被我們有意無意的淡忘。對西方經驗的學習,對傳統意識的批判,意氣風發的營造了我們的時代感覺與世界精神,它同時也疾風迅雨般地衝刷着中國倍受誤解的傳統文明,削弱了我們的傳統文化認同和歷史根源,電視、電影和一般大衆媒體的普遍流通更是造就了一個官能文化當道、社會價值浮動的生活形態。

不要怪韓國搶佔我們的傳統文化,那是因爲我們自己把文化弄丟了。相反,我們應該學習韓國重視傳統文化,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的態度。我並不是反對像“小蘋果”一樣的快餐文化,只是在吸收這些文化時,要注意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像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寫到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讓更多的國人重視傳統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別人的東西,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還會離我們漸行漸遠嗎?

我們需要稍稍停下腳步,帶着那些應該永遠被傳承的文化,並不斷地爲之注入新鮮的血液。也許,若干年後,我們有同學會走入這一偉大的文化殿堂,與先聖先賢並肩論道,絃歌不輟,永世長青的開啓着、溫暖着、建設着未來無數個世代的中國人心靈。

讓那些帶着濃厚的民族情結的傳統文化走向更遠的未來,走向世界。

歷史在期待着。

傳統文化講話稿13

朋友們,叔叔阿姨們,大家下午好!

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叫楊舒雯,是趙儷珍趙老師的女兒,今年剛好14週歲,已經在曲阜書院進行了半年的學習,在此,我想先將這學習最深的感觸向大家分享,實話說,我從上國小開始一共7年,都比不上我這半年學到的東西多,在這半年裏,我明白了我是誰,我明白了我被生下來做什麼,我明白了我的使命是什麼,我擁有了過人的夢想,我不再迷茫,我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當然,我首先要感謝爸爸媽媽和奶奶給我做出智慧的決定,讓我走上這一條不平凡的路(鞠躬),我更感謝鄭伯伯,因爲是他把我介紹到了曲阜書院,我纔有機會學習中國偉大的傳統文化(鞠躬),最後,我想感恩所有支持關心幫助過我的人,正是因爲你們的付出,我纔有這樣優越的學習環境,才能走上自己真正喜歡的一條路,謝謝你們。

下面,借用大家的時間,我將具體的學習感受向大家分享。

首先請大家看一段短片,源遠流長。

……

看了這部振奮人心的短片,再加上前面兩位哥哥姐姐講了這麼多,大家一定有很深的感觸,那麼在我的分享開始之前,我想請大家仔細的思考四個問題,也是我後面內容的主題,帶筆和紙的叔叔阿姨,請簡單的記下來:

1、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國學?也就是國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它有怎樣的作用?

2、 爲什麼現代社會災難不斷,人與人之間不能和諧共處,造成這些不如意現象的根源在哪裏?應該怎樣去解決?

3、 國學現在是以怎樣的趨勢在發展?是在漸漸被西方文化主義掩埋,還是在飛速前行?

4、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什麼?

好,我們來進行剛纔記下的第一個問題,

那就是國學有怎樣的作用,爲什麼那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探討,去終生鑽研,2500年前的文化至今仍閃耀光芒,這是爲什麼?很多人都在尋找這個答案,那麼現在我就直接把這個答案公佈給大家,那就是,儒學,能夠解決人類面臨的三大難題:

1、 人與自己不能和諧相處。

獨處時感覺不寧靜,不塌實,自從有了手機和電腦更是如此,極度的依賴,這種情況下的人們內心充滿着矛盾,醫學上這叫什麼?心理疾病。

2、 人與人不能和諧相處。

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人類的關係有五種,任何人都脫離不了這五倫關係:

1、 父子關係,

2、 兄弟關係,他們的信任度很低;

3、 伴侶關係,通常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還沒結婚,就想到離婚之後該怎麼辦;

4、 朋友關係,發生口角很經常;

5、 勞資關係,也就是君臣關係,上下級之間勾心鬥角很多。

因爲沒有人能脫離這五種關係,所以你就必須面對每一種關係隨時可能發生的矛盾,你能說自己可以完完全全的處理好這一系列的問題嗎?可能性不多,那誰可以教給你處理的方法呢?只有去我們偉大的先祖那裏尋找智慧,因爲那是經歷數千年風雨留下來的寶貴財富。

3、 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相處。

如果你經常關注新聞就會發現目前世界各地都在不斷的出現着各種各樣的災難,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這三大不和諧問題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現在還是未來,都將成爲人類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解決呢?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解決第二個問題,找到造成這一系列現象的原因,它的本質在哪裏,找出它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確保獲得好的效果。

那麼,痛苦的根源在哪裏呢?

就是我們的私慾和自我,

在座的想得到幸福和快樂的請舉手!那麼,想要避免痛苦的請舉手?謝謝,請放下。

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人生做一切事情都是爲了什麼?不是爲了去除痛苦就是爲了獲得快樂,大家仔細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每天都不斷的在爲去除痛苦和獲得快樂奮鬥着,然而正是因爲這樣,才產生了內心私慾,私慾和慾望有些不同,不要放在一塊理解。私慾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它最開始使人與人之間鬥爭,鬥爭發展爲戰爭,戰爭呢,最終演變成了世界末日。

正是我們剋制戰勝了私慾才能獲得更多,貪是什麼也得不到的。請大家跟我一起說:“一個人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索取的少”還有一句話請繼續跟我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快樂,都是來自希望他人快樂;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希望自己快樂”

請大家記下這個公式:快樂與幸福的程度=物質條件/內心私慾。

記下後可以自己好好思考。

另外,大家還需要明白我們的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專一性。可以嘗試從關注自己轉到關注別人,把心放在別人身上是一種智慧,特別是從關注父母開始,父母最容易引發我們的關愛之心,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卻說愛別人,那是假的。之後呢,用愛敬對待一切人,光有愛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敬,就像《論語》第五章的一句話,子曰:“宴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宴平仲善於與別人交往,別人與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表面上看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但通常情況下是什麼?剛開始認識的時候因爲兩人不熟嘛,所以說話做事都很客氣,可一旦熟了之後,就開始打打鬧鬧,兩人不如剛開始時尊敬了,有時甚至沒有一點分寸。但宴平仲確是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又是什麼呢?所以啊,經典裏面的每一句話都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研究,往往看似表面的一句話,卻蘊涵着先祖偉大的智慧。

好,我們迴歸剛纔的話題。在私慾的驅使下,產生了人與自身不和諧,人與人之間不和諧的兩大問題,而第三大不和諧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因爲私慾而失去了愛敬啊。

大家應該都讀過24孝的故事吧,沒有讀過的請回去一定要讀,這24個小故事都是感人肺腑,我們可以從概括出一個成語,是什麼?“純孝格天”,意思是說,孝悌做到及至會感召自然界的許多瑞相,就像臥冰求鯉、哭竹生筍、等等。孝,是天經地義的自然規律,順應得利,違背是要吃苦頭的,像現在的各種天災人禍,都是人爲造成的,人和天地有一種自然的關聯,我們是大自然中的一員,要有一種歸屬感和責任心,要力行孝道。有的人啊,他就是看天不順眼,看地不順眼,看一切事物都不順眼,因爲他不懂得仰面唾天先污自面的道理,就是你仰着脖子罵老天爺不長眼,但那吐出去的口水呢?從天上掉下來髒了自己的臉,那不純屬活該嗎?你還冤別人欺負你,還冤別人不尊重你,那叫自作自受,這種人不需要憐憫,凡事找自己原因。

萬物都有七情六慾,一般人是不可能擺脫的,你可能就會問,難道我一生都要浪費在這些煩瑣的感情問題上嗎?誰都想過好生活,誰都有慾望,那麼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是想充滿智慧的過一生,還是愚蠢的一生?

你想有尊嚴的過一生,還是低聲下氣的過一生?

你想快樂的過一生,還是痛苦的過一生?

……我想大家的選擇都很明瞭(liao),要想得到智慧、尊嚴、快樂,那麼你一定要去學習我們國家的民族文化,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用自己畢生的力量去傳播,因爲現在世界都需要這種文化,那你可能會問國學裏面到底有什麼?它包括什麼?這麼值得全世界人民去學習,對於儒釋道三家,在這裏我提的只是儒學,沒有提到道教和佛教,因爲我們主要是以儒學爲主展開來講。

首先在這裏我想讓大家瞭解一下我們爲什麼要讀經,我們書院的課程大多以讀經爲主嘛,還有讀經要注意的事項。讀經有三個好處:

1、 改變氣質(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2、 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3、 改變容貌(三日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

其次是端正坐姿,要有上貴之相,上貴之相在行走坐臥上都有要求:

其坐也如介石不動,

其臥也如棲鳥不搖,

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峯之聳,

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

當然上貴之相也應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上貴之相可以改變命運,古人云:“有才而性緩,斯爲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爲大智。”

最後需要調心,也就是調整動機,在這同時也能削弱我們的私,讀經之前要如沐聖賢,先師代表一種智慧,智慧無形無相,無處不在,道無初不在“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之後發心默唸:我們是夫子的弟子,現在,我們在跟隨老師學習,併發願: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讀經是在接受聖人的教誨,進行心靈的洗禮,學習萬物本質的道理,而什麼是聖人呢?聖人就是洞徹宇宙規律的日呢,聖人受天下之責而無責備人之心,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爲心。什麼是人?懂得思維,禮義廉恥,秉承天地而來,人有兩種需求——生理需求(飢而欲食),價值需求(衣食足而知榮辱,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近於禽獸。)聖人的標準很高,一般人難以達到,我們做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用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君子做事也有六個原則:

1、 三思後言——輕言妄談,直言直行,是薄福之相

2、 做事前想到他人

3、 修養德行,得到他人尊崇

4、 做事講求方法,能夠被別人效法

5、 儀容端莊

6、 做事有分寸和原則

效法君子,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德行的人是至關重要的,不要怒,心爲奴,應恕,如其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傳統社會不僅對各種人都規定了必須遵守的'原則外,在各種活動上也有它的禮節和重大意義,如祭祀。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不明白爲什麼要祭祀,認爲那是信奉鬼神,科學上是說不通的,而且人已經死了,爲什麼要頻頻去祭祀?孰不知祭祀背後更多是針對或者人的意義,用這種方式緬懷先人恩德,激發感恩知心,同時削弱私。第二是教育後代,見賢思齊,回報祖先,能讓後代明白自己的歸屬和血脈傳承,激發責任心和使命感,將先祖智慧傳承下去。

另外我們所讀的智慧,被成爲“經”,那麼在這裏,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經”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到底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被稱之爲“經”?“經”,就是根本的規律和大道,就像太陽東昇西落,是不可以改變的,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但惟獨真理和規律不能創新,這裏就有一個合理的比喻,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有一段情節是孫悟空與如來佛祖比試本領,本事極高的孫悟空卻連如來的手心也跳不出,並最終被壓在五行山下,由此可推出一個結論:孫悟空代表千變萬化的現象,而如來則爲現象的本質規律,我們現在學習的儒家經典則是做人、行事等事物的本質規律,掌握了這些,不知能少走多少彎路。

下面我想結合歷史,談一談國學 到底能產生怎樣的作用。

我們可以舉例來看:

先師用這種文化治理魯國三個月就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之客歸之”的社會狀況;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達到“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可見其和諧程度;山西晉商,運用儒家思想,以義制利縱橫歐亞九千里,誠信爲本稱雄商場五百年。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國知道吧,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但是,卻只有中國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並一直隨時代發展至今仍閃耀光芒,這是爲什麼?它還不足說明其精華之處嗎?

還有我們的祖先是很有智慧的,他們把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記錄下來留給子孫閱讀,這樣我們就多了五千年的智慧。唐太宗說:“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

在座的有很多人已經成年了,甘羅12歲就做宰相了,他治理的不是一般的小國,而是當時強大的秦國,他一次談判就掙回五座城池;周瑜13歲就做水軍都督了;上官婉兒19歲輔佐武則天批閱奏摺。他們爲什麼這麼小就可以有這麼大的作爲?爲什麼我們比他們大,說的不好聽點,叫現在一事無成,有時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換句話說懂了也不做。所以說,我們不要去學對的東西,要學有用的東西,對的東西太多了,但能用上的又有多少?所以,儒學,裏面在德行、修身、處世、交際、修養、立志、爲人、從政、治世等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更不要說你再加上學習佛教、道教高深的智慧,那樣你這一生都會過的很精彩。

而且,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唯有5000年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國家本身有這麼好的文化,爲什麼不去學習呢?我們國家有這麼好的文明?爲什麼不去傳承呢?就拿我們學校的課本爲例,很巧,我今年應該上八年級,正好給我的歷史書內容有新文化革命,上面依然清清楚楚的寫着,清清楚楚的給學生灌輸反儒批孔的錯誤觀念,而且,現在的不僅是青少年,也包括部分成年人也是連中國的文化載體都不瞭解,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的民族服飾是什麼?絕大部分人說是唐裝或是旗袍,但現在,我希望大家記住,旗袍是滿族的服飾,而我們的民族服飾是漢服,當然唐裝和漢服不能相提並論。

我這裏有一個令人痛心的短片,它充分揭示了中國新一代青年對自己祖國文化的輕視與踐踏! 播放《被誤解的漢服》

……

這個短片的確令人痛心,我們從中不難看出現在中國人對祖國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感受到那種責任感的缺失,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在此基礎上建立使命感,我們國家的文化,要靠我們自己去繼承。

前面的哥哥提到了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我在這裏需要再重複一遍,請大家仔細聽好:

1988年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探討人類社會發展問題,會議在宣言中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用孔老夫子的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

注意,當時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沒有一箇中國人。

還有是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有與日本學者池田大作的談話中指出“真正能夠解決21世紀社會問題的只有中國的孔孟儒學與大乘佛法。”

1991年全球環境問題研討會結論是:用儒家思想,用孔老夫子的智慧解決環境問題。

1993年全球宗教大會達成普世宣言,用的是論語中的一句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其他各個國家瘋狂的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你知道中國人在做什麼嗎?也在瘋狂學習,不過他們學習的是西方文化,完全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置之度外。

現在的中國人,大部分還是停留在五四時期的錯誤思想,認爲中國的落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問題,實際上,你可以任意翻一翻歷史,根據《白銀資本》記載:

自秦漢以來,中國的gdp總值,一直佔全球第一,佔53%,最多時達到80%;到XX戰爭前依然是佔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國的gdp只佔全球gdp的6%,美國佔18%。中國當了幾千年的世界第一強國,靠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啊!你知道五四時期的人們是什麼樣的嗎?他們痛詆孔子以至於破口謾罵,如婦人之罵街,甚至主張“十年不讀中國書”,並要求人們發揚焚書坑儒之精神,將中國古籍盡燒之。他們只看到了近年來中國因各種內狀外患事事不如人的情景,所以就把責任全都推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上面,一味的崇尚西方,看洋人的各種先進技術,覺得自愧不如,甚至自我否定。是的,人們都知道,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但是,人們又是否知道!沒有民族文化,不打自垮。

一本儒學論文上這樣寫到:對人間的一切事物,若是根本沒有同情和敬意,既根本無真實的瞭解,此敬意是一引導我們的智慧去照察瞭解其他生命內部之一的引線。

不僅是五四諸人,直到現在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誤解,他們認爲,中國文化是舊的,西方文化是新的;中國文化代表人類文化的過去,西方文化代表人類文化的未來。多麼愚蠢吶,正是西洋思想進來,脾胃投合,所以能首先承受,競談富強,直到後來,還提倡什麼物質救國,數十年來冒孔子之名,而將孔子精神喪失乾淨!那時的國人自失信心,自喪靈魂,沒有愛敬,盲目批判,給後世留下了無可彌補的損失,損失之大,使中國點起了熾熱的火焰,瞬間燃遍中華大地,儒學大師仰面捶泣,傳承數千年文化即將斷代!

若天不生仲尼,則萬古如同長夜。論周公制禮作樂,先師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著春秋,座下弟子整理言論,爲後世留下做事之典範,如此深邃之精華卻毀於一代學子手中。李鴻章驚呼中國所面對的是“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正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但在改革開放30年之後,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爲全民的共識,我們何嘗能無動於衷?

一個強大的自立與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焚書坑儒也好,西學東來也好,自我否定也罷。現在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爲了自身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與機會。

范仲淹從小立志:不爲良相則爲良醫,造福四方百姓;朱子治家格言上有一條就是讀書志在聖賢,爲官心存君國;周總理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張橫渠更是言出名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身爲儒生,傳承即將斷代的偉大學統天經地義,不久後世界將看向東方,看向中國,我們這一代青年學子身上挑着復興民族偉大文化的重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原句解釋,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天下的興亡是我的責任!古老的儒學正面臨時代的挑戰,同時也注入了全新的機遇,是儒學走向全新時代的契機。

學貴立志,我希望大家明白目標的重要性,其實你仔細想想,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都是在爲有目標的人實現目標。

所以,我們要學習東方文化“當下即是”的精神與“一切放下”之襟抱;學習東方文化“圓而神的智慧”和“溫潤而惻怛之情”;學習東方文化“如何使文化悠久的智慧”和“天下一家的情懷”我們應當認識到自己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爲儒學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後,我想把《沁園春雪》中的一句話送給在座的每一個人,也送給我自己: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新春即將到來之季,我衷心的祝願大家佳節如意,事業高升,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講話稿1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我今天講話的主題就與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有關。

剛纔提到的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戀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毋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是不在話下——大魚大肉吃到你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除去放假和吃,你瞭解多少有關於端午節的背景故事?而這個故事的裏面又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和情操和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說得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和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主動地去了解它們,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地紅火起來吧!

傳統文化講話稿15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這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所以,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聯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齊去教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教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禮貌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我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一樣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經典文章欣賞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能夠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我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標籤: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