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推薦】親近自然作文彙總六篇

作文1.74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親近自然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親近自然作文彙總六篇

親近自然作文 篇1

聽,大自然的聲音多麼奇妙! 早晨,天還矇矇亮時,公雞伯伯就站在了高高的山坡上喔喔地叫我起牀,好象在說小朋友快點起牀哦!一日之計在於晨哦!可不要浪費這美好時光!我馬上從牀上爬起來,去外面晨煉了。 我一邊跑一邊聽着風姐姐輕輕地唱歌,忽然一隻杜鵑從我的.身邊飛過,它啾啾地叫着,彷彿在說:小朋友我和你來一場跑步比賽吧!話剛落音,小鳥就飛到了前面的大樹上,我一邊加快腳步一邊說:我會追上你的!我們跑到了一條溪邊,小溪嘩嘩地唱着歌兒,一隻小鵝跑過來說:小溪妹妹,我們一起去玩吧!青蛙弟弟聽見它們的對話連忙說鵝姐姐,溪妹妹,和我一起玩吧!我睡了一個冬天,都好久沒活動了呢!瞧!它們玩得多開心啊! 忽然一陣冷風吹來,好象在說:小朋友,雷公公和雨婆婆又吵架了,趕快回家去吧!我馬上往回跑,剛到家門口就轟隆隆地打起雷,不一會兒大雨唰唰地下起來了。 瞧!雷聲,雨聲,動物的叫聲,它們混合在一起,大自然彷彿在開一場動聽的音樂會,多麼奇妙啊!

親近自然作文 篇2

自然中,花兒的幽香令你陶醉,落陽的出場使你的心情平靜,蝴蝶在林中快樂旋轉跳舞,百靈鳥爲它伴奏,你說,還有什麼比欣賞自然更快樂的事呢?

花兒開的是那麼燦爛,草兒摸着是那麼柔嫩,鳥兒看着是那麼活潑,他們跳來跳去,“唧唧唧唧”就是它們對大樹哥哥的問候語它與同伴們似乎在尋找着什麼,頭不停地左右旋轉着,難道它們在玩遊戲嗎?誰知道呢?一切都是那麼溫馨,給人一種美妙的旋律,讓人想跟着這五彩繽紛的音符一起跳舞,一起歌唱,來融入這場自然舞會中,連種子都在快快長大,希望能夠探出頭來,想親眼瞧一瞧這奇麗美妙的世界,好快一點加入這自然舞會中與選手們一絕高下呢!

空氣是那麼清新,其中滲入了許多唯有大自然裏纔有的香味,溪水是那麼甜,那麼好喝,那麼可口,它在嘩啦啦啦的唱歌,猶如彈琴一般好聽,悅耳。當你走到它面前時,你會誤以爲它是一面鏡子,還不能察覺它是一條小溪,唯有摸過才知道。

自然啊!奇妙的大自然啊!充滿快樂的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吧,美就藏在大自然中,你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其中的快樂與奇妙,那是一種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

當你走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時,一隻繽紛的蝴蝶跌跌撞撞地飛了過來,撞到了額頭。蝴蝶飛過頭頂,擡頭望着湛藍的天空,小鳥兒展翅飛翔,柔和的陽光照耀在身上,風輕輕地吹着,所有的煩惱都隨風吹散了,臉上浮出一絲輕鬆的微笑。

簡陋的房屋、古樸的院牆、參天的`大樹,再襯上微風的吹拂,顯得更加寧靜了。走到大樹旁,摸摸那粗糙的樹皮,看着古樸的院落,心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平靜下來。

自然的美是無窮無盡的,親近大自然吧!你會發現大自然的美其實超乎你的想象······

親近自然作文 篇3

風從水上走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雲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走過,留下圈圈年輪。成熟的麥子低垂着頭,那是在教我們謙遜;一羣螞蟻能擡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溫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們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那是在教我們勤勞。

星辰

夜晚,一輪懸掛在樹梢,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斑駁的灑在地面上。曾有詩人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亮,向來是人們,歌詠的對象。可是,誰有在意過那微弱的星光呢?在漆黑的夜幕中,繁星點點,它就像少女的眼睛,一下又一下的.閃着。

有人說,想變成美麗的月亮,爲黑夜中的人照亮前進的路;有人說,想變成枝繁葉茂的大樹,爲人們遮蔽風雨;也有人說,想變成炙熱的太陽,爲世間萬物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卻說,我想變成一顆小星星,在廣闊的宇宙中自由的玩耍。也許你會覺得星星又算什麼呢?那麼的渺小。可是,正是由這渺小的星星才構成了夜空中龐大的星系。

如果成不了大樹,就做一棵平凡的嫩草,在廣闊的草原上隨風搖曳。

如果成不了月亮,就做一顆渺小的星星,在美麗的夜空無憂地玩耍。

如果成不了雄鷹,就做一隻無憂的小鳥,在無際的天空中展翅飛翔。

不要因爲自己的平凡而悶悶不樂,平凡有平凡的樂趣,就算是一張廁紙也有它的作用。所以,綻放你的笑臉,爲一個平凡的自己,爲了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親近自然作文 篇4

您有多久沒帶孩子走出戶外,仔細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了呢?沒有時間不是藉口,天氣不好也不是理由。親近大自然其實不用太多的外在條件,只要父母多加引導,孩子就可以輕鬆地和大自然當起好朋友。

美國野生動物協會提倡親子“走出戶外”運動,提供了十大祕訣讓孩子每天接觸大自然,不僅能使孩子身心受益,在性情的陶冶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小遊戲大樂趣:有時候最簡單的戶外活動,往往是最令人回味無窮的。記得您自己當初是如何在石頭上蹦蹦跳跳、採下小花做成花環、用樹葉吹出聲響的嗎?這些簡單的遊戲同樣也能取悅您的孩子。康乃爾大學環境心理學教授威爾斯的研究顯示,孩子與大自然有更多接觸,壓力程度越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更長。

和小鳥當哥們兒:不論是城市或鄉間,小鳥可能都是每天最常見、最熟悉的野生動物。在自家附近綠地做個鳥類餵食器,邀請小鳥們來家中做客。或者,只是單純地欣賞它們的歌唱鳴叫,看看您與孩子能不能借由它們的聲音,分辨出是哪一種鳥類的叫聲。

蟲蟲,再靠近一點:雖然遇到有刺或咬人的昆蟲總是得小心爲上,但大多數的昆蟲都是無害的,不僅如此,它們還十分的平易近人,對孩子有股神奇的吸引力,直想走近它們研究一番。

在後院、公園及草地上都有昆蟲的蹤跡,只要注意安全,您就可與孩子們一起追逐它們美麗的身影。

我的祕密城堡:還記得您小時候的祕密城堡嗎?不用電池,不需要特別建造,只要有叢林、樹或是厚紙板、舊毛毯,就可以把它弄成一個專屬自己的祕密基地,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與巨大的滿足。

千萬別讓您的孩子錯過了這麼好玩的東西,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自己的祕密城堡,讓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能在其中恣意馳騁。

就愛髒兮兮:孩子們就愛玩得渾身髒兮兮!給他們一把湯匙或小鏟子,他們就可以一路挖到天邊去,或者做出一堆泥巴派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相信,玩泥巴這種祖母級的老遊戲讓孩子接觸到許多細菌、病毒與微生物,有助強化他們的免疫系統。

既然如此,快在後院闢個小角落,當做孩子們的沙坑吧!沒有後院?沒關係,大型容器或花盆也可以讓孩子們享受挖掘泥土的樂趣。

當個綠手指:讓孩子當個小園丁是個很棒的家庭活動,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許許多多東西,如生命的週期循環、授粉、營養與對生命的關懷等等。不論是自家後院或是社區內的花園,您都可以與孩子共同種植花草或蔬菜,造福人們與小動物們。

研究顯示,讓孩子學着種植蔬菜,長大後他們會做出更健康的營養選擇。

後院露營:戶外度假正當紅!美國運動用品製造協會表示,20xx年與20xx年的露營過夜用品成長了18。5%;今年4月美國戶外用品最大品牌帳篷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4%。

如果您對野外露營尚未有萬全準備,沒關係!在自家後院露營也是個好方法。每年6月27日的全美后院大露營總是令所有孩子期待與興奮不已。準備些露營活動,如故事接龍、戶外野炊、尋寶等,讓孩子的露營經驗更有趣。

野外攝影:不必親臨非洲大草原,就可來場精彩的野外之旅。只要通過照相機的鏡頭,孩子就能由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周遭的世界。

您可參考一些很棒的戶外攝影作品,從中獲取靈感,然後直奔後院或附近的公園,和孩子有模有樣地當起大攝影師,將自然界的一舉一動盡收鏡頭底下。

手牽手散步去: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建議孩子每天應有一小時的體能活動。把散步列入與孩子每日例行的活動中。您可以與孩子一起來個大自然拾荒之行,添加路途中的樂趣。

豐富孩子的感官:近來調查發現,孩子每日平均花在電子媒體上的時間超過六小時。想轉移埋首於電腦或電視的孩子注意力,祕訣就在家門外。街坊附近的自然景象就可豐富孩子的視覺、聽覺,甚至是嗅覺,讓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滿足。

厭學症是被家長逼出來的

據兒童心理諮詢門診統計,大約有43。6%的來訪問題是關於孩子學習的,而且普遍的問題與這個電話裏反映的極爲相似:孩子智商都很正常,甚至優秀,但缺乏學習動力,做作業拖拖拉拉,注意力總要分散;親子之間因功課而關係緊張,父母感到焦慮而無奈。“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父母們付出瞭如此多的心血,但如果分析其間的原因,卻會發現孩子的“厭學”或者在學習上的“惰性”很大程度上恰恰是被父母“管”出來的。

1、管出了“壞情緒”

腦科學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情感在人類學習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利於工作與學習;反之,不良的情緒狀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目標達成。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不良情緒激發出大腦中的一種蛋白激酶C能削弱記憶能力和判斷能力,而且蛋白激酶C的增多可導致人患上精神分裂症和憂鬱症。

一個8歲的孩子,試想如果每天他在做功課的時候,都被“管”得哭哭啼啼,被“管”得心生厭煩,又怎麼可能喜歡學習、喜歡寫作業呢?年齡越小的孩子,其學習的方式越具有“體驗性”,也就是越顯示出“情緒化”的特點:情緒好,就會喜歡做,而且做得快,覺得作業少;反之,則會覺得作業好多、好難,寫作業的時間過得好慢。那個母親一心想讓孩子做得快,但卻恰恰起了反作用:不斷激起孩子的消極情緒,讓孩子越發累積了對學習、對作業的消極感受。長此以往,孩子對作業、對學習自然就建立起了一種“消極條件反射”,只要一想到或者一看到作業、學習就要反感了,這其實並非作業本身可惡,而是做作業的過程連結着太多的“消極體驗”;或者說,孩子根本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還沒有機會領略“學習”,就已經“厭學”了。

2、管出了“賴孩子”

爲什麼要“管”?當然是因爲在大人看來,孩子還不具備獨立的能力。對於孩子而言,當然是要管的,可如果每天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都不斷催促或者提醒“這裏錯了,那裏要改”,這樣的管則只能管出“賴孩子”,讓孩子在每日的“管”中越發對學習沒有信心,越發在思維與情感上依賴大人了——

其一,思維上的依賴。知道有大人會陪他做功課,有不懂就會有答案,孩子自己動腦的主動性就降低了。而且往往大人在旁邊,根本也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大人們總是認爲:這麼簡單的題目孩子還遲疑,那一定就是不會,於是他們總是忍不住會將答案告訴孩子。即使會給孩子思考時間,但一般都很短暫,而且孩子也已形成了“思維依賴”,懶得自尋煩惱,反正等一等就會有答案的。於是原本“做功課”是爲了孩子進行知識鞏固,現在反倒成了家長的“重操舊業”,孩子到成了動手不動腦的學習“傀儡”。有的孩子在“陪讀”下竟連考試時題目都不知讀,亂做一氣。

其二,情感上的依賴。現在城市裏的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本來孩子就缺乏玩伴,情感上不乏孤寂感。一旦做功課時,被陪慣了,他們就很難適應獨自一人做作業的過程,非要有大人在旁邊才能“動”起來。

而且這兩重依賴還會影響孩子課堂的專心程度,很多孩子將課堂學習時間用於玩耍、想入非非,而回家做功課時間成了家長給上課、練習的時間。

改善不當的“管”

不當的“管”破壞了孩子的學習情緒與學習自信,改善“管”有很多的方法,以下僅介紹幾個供參考——

1、給孩子創造“學習”的驚喜

做父母的,要儘可能爲孩子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儘量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少發脾氣,相反還要多給孩子一些“驚喜”。比如,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問“作業做好了嗎”,而是先擁抱一下孩子;在孩子的作業本里,夾上一張鼓勵的紙條;無條件地給孩子一點小禮物等等。

2、鼓勵孩子“笑對學習”

“管孩子”的目的是爲了孩子自己“管自己”,所以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激發孩子內心的力量。有研究表明:笑的時候,更多血液輸入大腦,同時帶來更多的氧。笑還能導致大腦向血液中釋放一種化學物質,減輕學習的痛苦感,並使人感到舒服。而如果有“幽默感”,那更會極大促進學習,據說幽默能夠使記憶保持率從15%提高到50%,因爲幽默能夠創造積極的情感氛圍,並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您可以教給孩子以下技巧:

(1)積極的'自我暗示

前蘇聯心理學家西·索洛維契克曾做過一個實驗,證明了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夠激發良性的學習情緒,從而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促進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他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一門不太感興趣的課程,在每天開始上這門課或學習這門課的內容之前,完成以下幾種活動:

a。面帶微笑、搓着雙手,還可哼唱自己喜歡的歌曲,總之是做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而且讓自己充分感覺到這一點;

b。腦子裏不斷地想:下面的學習內容將是我能夠理解的,我將高興地學習;

c。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地去學習,要比平時更細心一些,要花更多的時間。因爲細心就是對學習產生熱愛的源泉。

結果,實驗極有效地改變了同學們以前的消極學習態度,解除了原來的苦惱,並從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樂趣。參加這個實驗的3000多名國小生中,絕大多數都成功了,他們開始對原來最感頭痛的課程產生了興趣。而報告失敗的信件只有幾封。這個實驗十分簡單,而且一般只需持續3周左右,便可奏效。如果您的孩子正爲在學習“頭疼”,不妨如此一試?

(2)大聲鼓勵法

“大聲鼓勵法”其實非常常見,就是大聲地將鼓勵的話念出來,以起到鼓舞士氣、激勵人進取的作用。比如,在看排球比賽的時候,你一定常常看到隊員們相互握手,並大聲高呼類似“加油,加油”的口號;在“勇者總動員”之類的探險節目中,你也會不時看到參賽者大聲爲自己鼓勁“我一定行”。而那種古戰場上的號角,是不是也是一種“大聲鼓勵”的方法呢?“大聲鼓勵法”是一種積極語言的自我反饋,一般我們在聽到“好話”的時候都會更高興吧?當然,如果孩子比較“內向”,父母可以先做表率,或者先大聲對孩子表示鼓勵!

3、維護孩子的“社會面子”

所謂的“社會面子”,就是孩子作爲一個社會人所需要的“面子”,包括在同學、在親戚、在老師等他人面前的尊嚴。俗話說,“樹要皮,人要臉”,這不單對成人而言,對於孩子同樣適用。否則孩子會暗暗記在心中,以後用他的方式慢慢折磨你——如果你當着同學的面,說:“看人家XXX,作業多自覺,你呢?怎麼看,怎麼難受,你能不能長進點?”那麼,你會發現,孩子以後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不聽話,脾氣也大了,好像越錯越有理。其實這都是被你逼的,誰讓你不給孩子留點面子,讓孩子的同伴“笑話”他!因此,父母切記:不要在他人面前說孩子太多壞話,尤其是那些實際上根本無法幫你的人面前,即使宣泄一下情感,也要囑咐“不要告訴孩子啊!”建議父母最好到心理醫生處一吐爲快,然後學習合理的辦法。同時,在必要的時候,要記得幫助孩子找回面子,看看下面的小故事,或許您會得到更多啓示——

在“管”小侄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故事,其中一件想必一定讓小侄子大吃一驚吧:

有一天早上,小侄子發現有一張做好的語文卷弄丟了,怎麼也找不到,於是老師又給了他一張,告訴他做好後第二天交上來。我知道,小侄子那張卷子是一定做過的,因爲我當時就在旁邊,還簽了字。回到家裏,仍然找不到。可那天的作業特別多,第二天還要測英語單詞,小侄子有些心煩意亂。於是,我對小侄子說:“琮琮,這樣吧,我寫個紙條給老師,告訴她,你確實完成了那張卷子,只是一時不小心找不到了,今晚功課太多,希望能週末補做那張卷子。怎麼樣?”小侄子可能沒有想到我會爲他去“求情”,因爲平常爺爺、奶奶總是按老師說的督促他,他瞪着我問:“姑姑,這樣能行嗎?”我說:“當然行了,姑姑也當過老師,老師會同意的!不過,你雙休日可要多做一張卷子了。”他笑着趕快點頭:“好的,好的。”

就這樣,一張“說情條”讓小侄子安心度過了那個晚上,第二天又高高興興去上學了。做大人的,在配合老師工作的時候,也要善於協調孩子與老師的關係,幫助孩子維護形象。否則那天晚上硬逼着小侄子完成那張卷子,誰知道他會對老師和我有多大不滿,而且也一定是寫得亂七八糟的......

如何將好丈夫變成好爸爸?

停止干涉以及灌輸信心

一旦爸爸弄清楚了自己的職責並有屬於他自己的方法去做這些事情之後,就讓他享受其中吧!不要再吹毛求疵,走來走去地監督或是批評指責,要知道指出他的錯誤並不能讓他們願意去承擔更多的責任。雖然可能很難,但嘗試改變你的標準並且不要再告訴他他應該怎麼樣做。哪怕是裝的,媽媽也要要向爸爸表現出你相信他的能力。放輕鬆!讓父親自己進行自我調適,沒有哪個孩子會因爲衣服搭配不當或是沒梳頭髮就去上學而遭受長時間的創傷的啦。

讓爸爸參與到 照顧寶寶的日常活動中

寶寶一出生就要讓爸爸承擔自己那份職責,媽媽要讓爸爸參與到照顧寶寶的日常活動中並如同你自己在學習這些事情一樣一步一步向他展示如何做這些事情。接着可以把給寶寶換襁褓或洗澡的任務交給爸爸。另外,媽媽還要確保爸爸學會了換尿布和餵奶。一開始,教爸爸如何照顧新生兒能可能會讓媽媽花更多的精力和感到更多的壓力,但這最終將會是值得的。爸爸將能夠和自己的寶寶有高質量的相處,並且當你想要出去和閨蜜聚會或是一個人靜一靜的時候,爸爸能夠舒適而自信地去單獨照顧寶寶。

給爸爸充分的時間去弄明白該怎麼做

爸爸可能無法像媽媽那樣快地安撫哭鬧的寶寶,但一定要給他時間去想出一套自己的安撫寶寶的方法。家長們都會有不同的方法去哄孩子睡覺,安撫他們或是讓他們開心。爸爸可能沒法整天都和寶寶呆在一起,所以他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搞明白寶寶爲什麼哭鬧以及如何對症下藥。給他點時間吧!也許他就能發現更好的方法去應對這些事情啦。

讓爸爸單獨和寶寶呆一起

讓寶寶單獨和爸爸在一起這件事可能會讓媽媽極度焦慮,但這是對於爸爸和夫妻之間的關係非常必要的一步。去美個甲或和朋友一起吃個午飯或是喝個咖啡,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同時也讓爸爸體會一下和寶寶單獨相處。如果第一次進行的不錯,那就多試幾次吧!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尋求幫助從不嫌晚

如果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你沒能把爸爸帶入他的日常活動中並且你現在感覺自己像個單親媽媽,那你就要請求幫助了!也許爸爸覺得你並不需要他的幫助或者你不相信他的能力。這時你需要和他進行一場公開真誠的對話讓他知道你想要和希望他做些什麼。同時也務必讓他明白尋求他的幫助不意味着讓他幫你的忙或是幫你分擔工作。也就是說,他是雙親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保姆!

心理解讀:育兒是一個學習的經歷。兒童的每一個階段對於媽媽和爸爸來說都是陌生的,所以你們要探討和分享育兒的觀點和想法去共同迎接不同的階段。媽媽必須讓爸爸知道你重視他的意見並希望他參與到育兒的決定中。在做重大的決策的過程中讓爸爸參與進來,比如選擇託管兒童的機構,也要讓他參與到小的決定中,比如孩子斷奶後給他喂哪種食物。正是因爲你們都想給你們的孩子最好的,所以記住你們是在同一個陣營尤爲重要。

巔峯家教智慧:家庭教育的真相

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會活在自己的觀點裏,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禁止其去做;這樣的方式不是教育,是教導。

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會在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和期待時,情緒化的對待孩子,懲罰、貶損、打擊、放棄。這樣的方式更不是教育,是教訓。

教導孩子,孩子做不到;教訓孩子,孩子逆反、對抗、自暴自棄……家庭成了戰場,父母在無明之中痛苦、糾結、委屈、抱怨。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成爲獨一無二的自己的教育。

不幸的是,孩子從小被期待做父母希望的樣子,從而壓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緒,慢慢的就和真實的自我失去了連接,靈性泯滅了,潛能阻滯了。

越智慧的父母越少在孩子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不干涉,不代替、不限制。孩子做自己的過程一定會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甚至會惹很多麻煩,父母所以干涉孩子做自己,其實只是爲了減少自己的麻煩,而沒有覺察到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影響。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二】孩子的生命是圓融具足的,其實並不需要父母“教”什麼。

父母努力教給孩子的其實並不一定適合孩子的生命。父母在“知性”、“智性”層面可能是孩子的老師,而孩子在“慧性”層面其實是父母的老師。父母知道的多是道理,而孩子知道的卻是真理、真相。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孩子需要被“教育”,而是父母需要通過“教育”孩子來緩解內心的焦慮。“聖人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的生命能量共振。

【家庭教育的真相之三】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情緒轉移、能量傳遞的過程。

父母教給孩子的知識、道理、規則,孩子會忘記,甚至逆反;而父母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卻會傳遞給孩子,並被孩子內化到自己的生命中,成爲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模式,一生受影響!

情緒化的父母無法協助到孩子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感,只會培養出情緒化的孩子。教育只有在父母平靜地時候纔會真正發生,父母不平靜時候所做的努力,孩子接收不到。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平靜、喜悅的過程,平靜、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愛是最好的教育!

看到真相的父母就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上。柔軟地擁有自己的觀點,對孩子的行爲、情緒、需求不評判,接納一切的發生。

看到真相的父母就會既不代替孩子做選擇,也不限制孩子做選擇,而是平靜地協助孩子看到新的選擇,並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你只是在意識層面爲孩子好

父母和老師常常會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都是爲了你好”,在意識層面上,他們確實這樣想,也希望可以真的可以讓孩子變成自己期望的那樣好,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常常看到父母在孩子面前有出現爭吵和矛盾,顯然,爲了孩子好這一動機並不能真的語氣目標——孩子真正的好相一致。

那麼父母該如何做才真的能做到爲孩子好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的意見、內在的教育思想也能涇渭分明,水火不容。

舉個相當常見的例子。傳統以爲,當孩子有品行問題時,父母各自最好要扮演自身的“嚴父慈母”角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唱一合,胡蘿蔔加大棒來加以平息風波。另一方面,也有人會堅持,夫妻二人在兒女面前應該保持態度上的相互協調,避免直接衝突。這些人覺得,如果在年幼的孩子跟前呈現矛盾,孩子“幼小的心靈”一定會因脆弱而受傷的;於是,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地加以保護,決不允許把衝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哪怕以作假爲代價,也在所不惜。

由於這些無法避免的分歧,在成人世界中已經造成了大量的混亂,而這些混亂又一時半會兒不太可能在社會平均水平意義上有效處理,也就必然地影響到身在其中的孩子們。不少家長早在自身心智並不成熟之際,就急匆匆地晉級當了父母,之後作爲父母的職責當然也就只能勉爲其難了。在教育中學習教育,也就成了社會現實中最大又最無奈的一個。而這樣的局勢下,青少年也就只能悲劇性地被當成未成熟的父母們繼續成長的實驗對象或試驗品。一代代青少年就這樣犧牲了自己,又以犧牲其下一代爲補償來獲得自身的救贖。

在臨牀上,我曾和一個研究生學歷的年近四十的知識女性談及上述情境中的教養問題——即,當父母發現彼此的意見不能統一,面對孩子時是否要努力表現爲一致?——她相當固執地認爲,應該表現爲一致,全然漠視甚至無視這樣的假裝實際上已經對孩子的心理自由成長構成了極大的妨礙這一事實。他們的孩子已經上了國中,進入前青春期的反叛發展過程。這時,因父母一直以來的假裝,被孩子所模仿,習而不察地侵害其人格,導致其看父母臉色行事、討好父母、迴避衝突來應對內心的矛盾,形成一種虛假的自體。孩子的行爲幾乎完全拷貝了父母的,對真實的現實生活有一種強烈的內在否定與恐懼體驗,卻熱衷於維護虛假的繁榮。

小結:

做到真正地爲孩子好的同時,使孩子真正受益,需要身爲父母者時時加強學習,深入瞭解和教育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積極尋求合宜的機會(如專門培訓)促進個人的進一步成長。

怎樣判斷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那麼,什麼纔是成功的孩子,什麼程度上,父母纔是成功的父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世上多數的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努力去作一個成功的家長。但是什麼是成功的家長?成功家庭教育的最終檢驗是什麼?是子女考入最高學府?是他們畢業後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還是他們的功成名就? 我認爲,上面列舉的那些可以是某種檢驗,但都不是最終的檢驗。那麼最終的檢驗是什麼?

我說,最終的檢驗是子女的婚姻質量;是他們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在精神層面共同成長;是他們的親密關係能否帶給他們身心的滿足。顯然,我把婚姻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但是我想,我不是持這種觀點的唯一的人。據說當比爾蓋茨被問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的答案不是微軟,不是改變世界,而是他的妻子Melinda。

一個和諧的家庭是人類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夢想和第一選擇,你懂的。可能有的網友要問了,那你作爲一個家長,到底想怎麼爲孩子負責呢?大家都知道,我有一個兒子,我準備怎麼去讓他爲未來的家庭幸福做準備呢?這個答案我確實可以和網友們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一定要記住保有孩子與生俱來的上進心,提醒他去努力追求事業的成功。

有人可能又要挑戰我了,事業成功有定義嗎?這裏先給大家講個案例吧。有位朋友,他的兒子不思進取,挺聰明一孩子,就是不肯好好學習。現在孩子已經是大學生了,但是這個問題十幾年來還是沒有解決,他能考上的大學和他的智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即便是在這樣的大學裏他也不努力學習。所以朋友想讓我幫助他教育孩子。我對他說:“幫助可以,但是你能先告訴我事業成功的定義嗎?”家長堅決地說:“事業成功哪裏有定義,生活本身就是隨遇而安。”我說:“好了,你的孩子我管不了,因爲我們對事業成功、隨遇而安的理解不一樣。”

如果家長都不認爲事業成功有定義,我們拿什麼給孩子定目標?連目標都沒有,可不就是走到哪兒算哪兒嗎?學習是一種快樂,但它是一種高門檻的快樂。而我們人都有惰性,吃喝玩樂多輕鬆啊,這種快樂的門檻多低啊,他怎麼可能會想努力學習呢?他怎麼可能坐得住、學得進去呢?事業成功當然是有定義的啊,這個定義不是最多的名利或者最輕鬆的工作,而是盡最大努力發揮了你的聰明才智,讓世界因爲你的存在而不同。

家長又說,我真希望他能找到一個很棒的女孩子,激發他進步,帶着他進步。哈,優秀的女孩子看上這個不思進取的男孩子的概率有多高呢?

我的那篇博文主要是談父母之愛的。我說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同時相關地提了一句男女之愛的“最高境界”也應該是無條件的。但是所謂的最高境界,是兩人通過一生的努力所達到的親情的境界,可不是他們最初互相吸引時的境界。男女之間最初的選擇當然是有條件的了。不要籠統地說這個人怎麼樣,他的心怎麼樣。世界上善良的人很多,放到一起都能彼此相愛嗎?彼此相愛需要兩人都在大衆中脫穎而出,讓彼此看到對方的突出優點。一個努力進取的女孩子怎麼能夠輕易看上一個不求上進的男孩子?他靠什麼在善良的大衆中脫穎而出?

反過來,難道男孩子對女孩子就沒有要求沒有條件嗎?當然有。首先,外貌上就有。過去大家說“美貌”,現在大家講“性感”。無論是“美貌”還是“性感”,都是特別綜合的一個詞,也是特別有難度的一個詞,因爲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完全一樣。其實這個標準所體現的就是男孩子的品味。

有的男孩子看到一張比例合適的臉,或者一雙修長的腿,就能從最初的心動很快發展到墜入愛河,最後甚至不可自拔。可是有的男孩子就不同,他們不是不識好歹,他們也看得到漂亮的臉和腿,也會因此而心動,但是他們不會僅僅因此而墜入愛河,因爲他們的標準裏有很多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很多很多看不見的東西,比如氣質、談吐、思想。這個標準,這個品味,豈是在見到某個女孩子時突然形成的?當然不是,這是他們在那之前至少十幾年來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是他們從小讀的書,接觸的大自然,欣賞的音樂、文學、舞蹈、電影還有藝術品等等長期薰陶的結果。你能說這個品味和家庭教育沒有多少關係?當然有很大關係。

親近自然作文 篇5

在大自然中,有潺潺的流水環繞着村莊,也有屹立在小徑旁邊的參天古樹;有綠油油的小草向你點頭,也有正成長着的小樹向你微笑;有嬌豔的小花在你身邊翩翩起舞,也有在清澈池塘中的魚兒從你身邊悄悄遊過。

在大自然中,沒有吵鬧,只有寧靜,今天的着一整個下午,我都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也是在田野中度過的。出外婆家的門,穿過一條用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不一會兒就到田埂上了。我放慢了腳步,靜靜的走着,欣賞着周邊的'景物。

我走在田野間狹窄的小路上,微風輕輕地吹過我的臉頰,小路兩旁的狗尾巴草輕輕搖動着,好像在向我點頭打招呼“你來了!”漸漸的,我走到了田中央。周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停下來片刻之後,我繼續往前走,便看到了一處小水窪,這個小水窪略大,我蹲在旁邊,仔細往裏看,喲!一隻小龍蝦!我撥了撥它,它便快速的爬走了,哈哈!

走着走着,我來到了較寬的路上。路旁有一處很大的水窪,我往那瞅了瞅,看見了兩個鴨蛋!我跑上小山坡便到了一個大水塘旁。我盯着一羣小魚苗,看着它們往遠處游去,我還在另一羣小魚苗中插了一根樹枝。於是小魚苗們圍着那根樹枝團團轉。真好玩!

我擡頭看看天,天色已不早,我便原路返回。晚風,逐漸吹起,讓我想起了一段歌詞:晚風,你輕輕吹吧,快快吹到田野上。等晚霞染紅了天空,我們快樂的歌唱······

親近自然作文 篇6

天空中雲朵飄逸,大海中海浪翻滾,高山上孤鬆屹立。自然萬物呈現出一片別緻與美好。

自然是人類的,更是萬物的。然而隨着不斷地發展,自然卻在一點一滴地受到損害。爲了人類與萬物的生長與繁衍,我們要親近自然,從我開始。

自然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自然近在眼前;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自然遠在天邊。自然在當代,似乎總是遠離人類的,濫砍濫伐,盜漁盜獵的事屢見不鮮。

但我卻要說自然不應該被破壞,需要每個人從我開始。路旁行道樹鬱鬱蔥蔥,路邊苗圃生長旺盛,社區小院觀賞植物繽紛繁多。我們要做的是讓天更藍,水更綠,自然更加和諧。做這一切的基礎,不應是大力發展經濟,而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自然就在身邊,即使你沒有時間植樹造林,保護生態,那麼你就融入自然,找時間出來走走,呼吸自然的.清新空氣,而非一味地吸收汽車尾氣。親近自然,從我開始。有時間,回老家看看,也許你會從那找到自然的真諦,聆聽自然的每一次呼吸,感受自然的每一次律動,享受自然。親近自然。

標籤:六篇 彙總 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