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小班課後反思(15篇)

語文6.58K
小班課後反思1

玻璃球是幼兒非常熟悉的東西,那麼用玻璃球能畫畫嗎?怎麼畫呢?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

小班課後反思(15篇)

活動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來導入活動。通過結合幼兒自身的實際情況,我說:“現在天氣冷了,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棉衣戴上了漂亮的手套,小熊也想要一件漂亮的棉衣和一雙漂亮的手套,我們來幫幫他好嗎?”孩子們都興奮的說:“好。”這一環節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然後我又出示自己的範畫讓幼兒欣賞,引導幼兒在欣賞範畫的過程中感受美並激發他們創作美的慾望。但是當我出示了範畫後問道:“這件衣服漂亮嗎?”時,孩子們的回答竟然是不漂亮。是啊,對於小班孩子來說,衣服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五顏六色的線條看着確實不美,需要我們老師給與其一定的審美引導。但是,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我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來跟他們講解這由各種雜亂線條構成的抽象美了,於是我便說:“哦,你們覺得不美啊,可是小熊可喜歡這樣的花衣服了,我們再一起幫他做幾件好嗎?”他們都說:“好。”在這一環節中,我想如果我能事先有所準備,可能便能更好的接住幼兒投過來的“不喜歡”的這個球。

而在接下來的幼兒操作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由於沒有人手一個的盒子,所以幼兒只能分組輪流操作,這使得整個活動出現了較多的等待時間,到最後才輪到的孩子都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其次,由於現有的盒子太大而使得衣服變得很小,彈珠蘸了顏料放進盒子裏很難被滾到衣服和手套上,而且由於盒子大稍微滾一滾彈珠上的顏料就都被盒子吸過去了,使得我們得不停的換彈珠,這就更加延長了活動時間。最後沒辦法,我只能讓孩子們每次操作的的時候一下多放幾個彈珠進去,這樣總算滾到操作紙上的機率也有所提高了。

通過本次活動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覺得以後若再開展此類活動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得保證有充足的活動材料後才能開展,如人手一個的盒子、足夠的玻璃彈珠等;其次盒子不應太大,比操作紙稍大最適宜;最後,顏料調的不能太稀,太稀玻璃彈珠上很難滾上顏色,這樣也就大大影響了滾畫的質量。

小班課後反思2

學前班正處於語言學習的啓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我根據活動目標,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在講新課的時候,我採取邀請學生做遊戲的方式,開始課程。學生邊做遊戲,教師邊提問,並在提問的過程中,滲透本課的基本句型“誰做什麼?”、“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把有趣遊戲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生活實際想出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形成說完整話的思維模式,爲學習其他句式做了鋪墊。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學生對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現象。主要是因爲,在開始學習基本句式時,問題的設計、語句完整的訓練,沒能從學前班學生的實際出發,致使學生對句式理解不夠透徹。還有就是,情景設計的連接性,和沒能充分的利用所創設情景,導致學生,在後半節課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吸取教訓,在備課的過程中,反覆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設計的問題是否合理,並符合學生的實際。加強情境運用與教學相結合。

語言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語言變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語言學習生活裏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小班課後反思3

《聰明的烏龜》的教後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主角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一樣的主角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主角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資料,孩子的學習進取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進取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我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爲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當會更好些。

小班課後反思4

《歌聲與微笑》教後記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歡樂!”還有個異常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教師,微笑着說:“教師我喜歡你,祝你歡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師的身邊,微笑着說:“教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能夠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歡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簡便、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蘊涵的力量。

小班課後反思5

語言《耷拉耳朵的小兔》

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於幼兒畫報,來源於幼兒中間。我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氣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並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會出現被嘲笑時和生氣時控制不了自我的情緒,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地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我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都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都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着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更仔細地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地講述,讓孩子自我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隻異常的兔子會怎樣說?”“它是怎樣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心境是什麼樣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兔子十分難過一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樣辦呢?你快來想一想。”教師最終再引導孩子簡單地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到達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只能續編結尾的本事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歡樂中。孩子們爲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怎樣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爲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所以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

孩子們一看就明白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說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豐富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一樣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爲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供給了依據。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教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這種間接地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理解,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樣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樣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樣辦?”那裏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既發展了語言表達本事,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小班課後反思6

遊戲目標:

1、通過跑、跳、鑽、爬障礙物,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

2、培養參加體育遊戲的興趣,感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遊戲準備:

1、寬闊平坦的遊戲場地。

2、鬆緊帶或彩繩2根,搭成小雞、小鴨的家。

3、小雞、小鴨的頭飾若干,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1、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雞、小鴨,隨音樂作遊戲,邊唱“小雞小鴨”歌曲邊做動作。

2、教師在場地中間,幼兒圍在四周,以遊戲口吻邊示範動作邊介紹遊戲的方法:“小雞小鴨是好朋友,早晨都住在自己家裏,聽到媽媽的喊聲,馬上鑽出自己的家,來到草地上,找好朋友做遊戲。師 :幼兒從家裏鑽爬出來的時候,一定要低頭,不要碰到家門,鑽、爬不要擁擠,要注意安全看誰是個乖寶寶”。

3、教師請幼兒分別回到自己的家中蹲下準備,聽到指令後從家裏鑽出來,到草地中間跟隨錄音做遊戲。

4、教師觀察幼兒鑽爬的動作,音樂遊戲後進行簡單的評價,請動作協調的幼兒示範,指導低頭彎腰的動作 .

5、鼓勵幼兒遊戲中大膽與同伴共同愉快地遊戲。

遊戲結束:

1、教師帶幼兒作簡單模仿動作,輕輕放鬆整理。

2、幼兒一起唱找朋友兒歌回教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遊戲鍛鍊了幼兒跑、跳、鑽、爬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競爭意識和遵守規則的習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教育性。

小班課後反思7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終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可是不必須能把自我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研究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事,我把最終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裏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趣味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歡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我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拋出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打開,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裏有這麼多的鬼點子。經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教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裏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爲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終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裏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歡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歡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進取性。

小班課後反思8

《給口吃孩子異常的愛》活動反思

鏡頭一:

小班的李教師來我們班有事,她看見了小祥,很喜歡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禮貌的喊:“李……教師好。”李教師笑起來,也學小祥的樣貌說:“小……祥好。”小祥的臉刷的紅了起來,滿臉難過的樣貌。

鏡頭二:

大家都在教室裏開心地玩遊戲,同時自然地大聲念兒歌,曉祥也跟着大家齊聲說:“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們班有口吃的小朋友,爲了糾正他的這一毛病,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教師的模仿給了曉祥一個打擊,我們應當建立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信念,杜絕嘲笑、模仿等類似的情景再次發生。

兒歌的節奏較慢,他念起來一點也不打頓,表情很自然,但他發現我在注意他時,立刻顯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動了,等到我轉過頭暗中觀察他時,發現他已恢復了原先的樣貌,正起勁地念兒歌,能夠肯定地說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無關,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後糾正孩子口吃活動中,必須注意到以下幾點:

1.要多給他一些表揚與鼓勵,逐漸增強他的的自信心。幫忙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說的念頭。

2.孩子說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責備。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建立一種自然簡便的心理環境。

3.父母與孩子、教師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

小班課後反思9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對媽媽的獨特感受。然而,這種感受是模糊的,不自覺的。形象生動的故事能夠使幼兒的這種感受鮮明生動地在心中體現出來。這個活動的目標:幼兒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徵;能結合自我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徵。

整個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夠達成,孩子們很願意表達對媽媽的特徵描述,雖然表達有侷限,多爲頭髮長短,喜歡吃的東西。在活動中,小朋友都能進取的投入到活動中,在傾聽故事時每個孩子都是十分的專注。

孩子們的思維是廣闊的,他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孩子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們同樣具有欣賞美的本事,聽教師講的故事十分的生動趣味,在聽故事的同時就等於在欣賞聲音的美、語言的美、肢體動作和神態的美,孩子們在聽我把媽媽弄丟這個故事時能如此投入認真的傾聽。

我認爲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十分的投入,我十分用心的講好故事,我採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講述故事,把故事裏面不一樣的心境和表情都展現出來,在講到媽媽不見了,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表現出着急和焦慮的心境,在找到媽媽時,會表達出發自內心的歡樂之情,整個故事牽動着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真正在領悟故事的資料,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十分認真的傾聽並準確的回答教師的提問,在講述完故事之後,我請孩子說說自我媽媽的特徵是什麼

很多孩子都能大膽的敘述自我的媽媽的特徵,孩子們會告訴教師媽媽長什麼樣貌,細到頭髮,有沒有眼睛,有沒有揹包包等等,孩子們十分活躍的舉手發言,有些本事較強的孩子還會模仿故事中說到媽媽的笑。

經過這節課,讓我明白作爲一個幼兒教師,在孩子的課堂裏,要孩子們專注的傾聽,必須把故事講的生動趣味、栩栩如生、富有童趣,從孩子投入的表情中,讓我明白想要孩子投入,教師必須自我先融入其中,爲了孩子,我必須會繼續加強語言藝術的訓練,爭取以後能夠做的更好的。

小班課後反思10

9月20日上午,鐵東教師進修學校幼教部的領導來到我們芳園幼兒園進行蹲點調研,爲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學習、提升的機會,園長讓我們帶主班的老師每人上一節活動,我今天上了一節科學活動《水果來聚會》,覺得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考慮得不是很周全,語言組織的不緊湊,設定的目標對於我們小班有點難,寶寶掌握得不是很好,老師應該適當的做些調整,能讓寶寶完成目標所要求的。以下是不足的地方:

第一:老師活動導入的不好,沒有調動整個課堂氣氛。

第二:認識水果的時間很短,寶寶還沒有熟悉。

第三:介紹水果,老師講的不夠仔細,幼兒沒有和老師互動起來。

第四:幼兒品嚐水果的時候,個別幼兒沒有說出水果的味道。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吃水果的時候每個寶寶都很高興。聽了領導的點評,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如:上課的時候對教材要弄明白,知道每個環節爲什麼要這麼安排。爲我以後的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我很喜歡這樣的形式。希望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讓領導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多提一些教學經驗,使我們儘快的成長起來。謝謝幼兒園給了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小班課後反思11

《美麗的春天》活動反思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可是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日教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教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教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終我就請配班教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

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經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活動進取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教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擇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小班課後反思12

《家》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經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經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經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爲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經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爲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本事差的幼兒。

小班課後反思13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歡樂的“猜一猜”後,自我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爲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頭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進取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一樣,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一樣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一樣,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應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理解本事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所以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爲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爲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簡便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十分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趣味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僅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小班課後反思14

小班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與自身情緒的支配影響,小班孩子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因此,對數學這種抽象枯燥的內容,他們多爲不易理解和興趣不足,所以大多孩子對於數學的學習還需要對具體實物的探索和體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滲透於孩子感興趣的遊戲之中,讓數學活動更加趣味化、情境化、遊戲化,通過與周圍具體實物的交互作用,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將數學知識內化成經驗,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孩子的發展。《一起去郊遊》是“好夥伴”主題中的一個數學活動,主要是創設讓孩子們排隊、以“坐車”去郊遊的情境中,區分出自己在隊伍裏的具體位置,辨別認清前與後。

外出郊遊是孩子生活中非常喜愛的,每次提到去春遊,孩子們都會興奮不已,記得很清楚。活動開始,我請請5個孩子模擬坐坐車的情境,許多不經常舉手的孩子也積極的舉起了小手。就此我也趁機表揚了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舉手的次數更多了。因爲第一輛“車”爲個別孩子的示範嘗試,所以在選擇這5個小朋友的時候我注意到5個孩子的日常表現,當我問道:“熙熙,請你站在寶怡前面;雨璇,請你站到浩文後面,他們都基本能正確的做出反應,一些未請到的孩子也被感染,情緒一直很積極主動,有時請到前面的孩子動作反應稍慢時,下面有些心急的孩子早就開始提醒他們了。

藉着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又馬上請孩子們仔細觀察誰的前面是誰,誰的後面又是誰,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紛紛舉手,要求孩子們用完整的話:“xxx的前面是xx,後面是xx”的句式進行表述。看到孩子們對“坐車”去郊遊的遊戲興致很高,於是我又隨機創設了一個集體操作遊戲,讓孩子們稍微改變了前後的位置方向,變成了4輛汽車,坐在第一個孩子就是汽車的駕駛員,將繩圈作爲汽車方向盤,孩子表現的很開心。坐上“汽車”後,我引導孩子們觀察xx前面坐着誰,後面又坐着誰?自己前面是誰?後面又是誰?隨後,我請孩子們用“開火車”的語言形式表述“我的前面是xxx”“我的後面是xxx”“我坐在xx的前面”;“我坐在xx的後面”;以小組爲單位,每組一個句式,給每個孩子都能有表達的機會,滿足了孩子們想說願意說的想法。

當然,每次的活動都會有一些亮點與不足之處。整個活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能夠從孩子角度出發,爲孩子創設了一個情境化、趣味性強的情境,寓教於樂。同時,我發現在活動中適當的表揚、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是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當然有亮點也會有不足,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就是細節方面還是不夠到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安排一個與活動相關聯的遊戲活動可能對孩子的學習更有幫助,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前後的認知,例如可以在體育遊戲中前後做運動等等。活動的不足總會在反思中才能被發現,其實如果在活動前能夠考慮的再全面細緻些,那可能活動中的不足也會減少。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往往我們會忽視一些小的細節,也許我們多多關注細節會對我們教學帶了更大的幫助。

小班課後反思15

《沒有大人的世界》活動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資料的基礎上會講故事,明白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爲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爲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教師一齊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進取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爲什麼會期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經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達本事、交流本事。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那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爲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本事,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本事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標籤:課後 小班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