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精選8篇】

語文1.09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狐假虎威》的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精選8篇】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1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本事。

聽了李xx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心中有些許想法,寫下來與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抓住重點,理解成語。上課伊始,李老師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來解釋“狐假虎威”的意思,並特別強調了“假”的含義。這樣,學生在整體上對成語有了大概的理解,爲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第二: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李老師用“狐狸是如何矇騙老虎的?”作爲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說的三次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搖”,讓學生想一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踊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爲營,老虎的信以爲真。

第三、角色定位,現場表演。對於7、8兩段,李老師採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處理,其他學生當導演進行評價,並準備了小動物的頭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只顧表演,缺乏必要的準備,因此效果欠佳。我覺得可以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對詞語進行想象表演,最後把整個句子和段落表演出來。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對角色的各種動作、神態更加了解,表演起來就心中有數,遊刃有餘了。最終達到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突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2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課堂上王老師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從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蘊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整節課的教學層次分明,由讀詞語——讀句子——初步感知課文——書寫指導。王老師注重詞語讀音的教學,如有些詞語的輕聲,有些字是三拼音節,老師很強調,學生讀得也很準。老師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落實了字詞教學目標,學生反映敏捷,課堂上能通過多種方法識字生字,反映出平時老師紮實的訓練。她在課堂上還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讀的形式多樣,對於一些長句子的朗讀也比較重視。如:帶着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的語氣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出來的效果比較到位。她還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來解釋“狐假虎威”的意思,並特別強調了“假”的含義。這樣,學生在整體上對成語有了大概的理解,爲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生字教學也是二年級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此時學生雖然已經掌握大部分的識字方法,她在課上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狐”、“假”、“虎”、“威”四個生字的教學。特別是強調了每個字的字形及記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地讓他們說,教師稍加引導,讓學生記住每個字的讀音、字形、意思,還讓學生練習描紅,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特點。王老師還在課堂上既根據生字的結構作整體分析,又有所側重,細緻指點重要筆畫,並及時範寫,及時反饋,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寫字能力。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3

本課爲湘藝版國小四年級音樂第八課音樂情景表演《狐假虎威》。本課歌曲講述了“狐假虎威”這個有趣的成語故事,旋律活潑風趣,音樂形象生動,歌詞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很具有表演性。全曲爲四四拍子,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段,節奏平穩簡潔,中速敘述性的音調。第二段旋律線同第一段基本相同,戲劇性加強,節奏變得更加多樣化與第一段形成了情緒上的對比,使歌曲的情緒推上高潮。在教學中教師一直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爲主線。對於激發學生興趣,採用了課前互動,創設情境、角色表演等各種手段。首先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音樂和圖片創設一個大森林情境,可以給予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和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又讓同學們扮演故事中的動物角色,不管是擔當什麼角色,他們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着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這一共同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1、教學設計

李老師對於這堂課,在教材與學情分析上把握十分準確,其實這節課就是要求學生在能夠有聲情並茂的演唱歌曲《狐假虎威》。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整堂課都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給學生們充分的練習機會,並將教師的講解換成多媒體的呈現,加深記憶.這一切都是很符合國小生的特點,充分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感覺,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聽辨、分析、學唱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和體驗音樂所刻畫的形象,運用不同的情緒唱好歌曲並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這點把握非常好。可以所對課的理解已十分了到位。

2、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銜接完整,過程流暢,課程容量適中,學生都能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情景表演活動中。可以說對時間佈局把握的還是比較好。但是缺少一些特色評價性語言,針對不同學生的評價稍微欠缺。

3、教學效果:

李老師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認真的聆聽歌曲並認真唱好歌曲。學生們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都可以根據角色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情緒來進行表達,同時也可以較好的同他人進行合作表演,並且配合默契。但是有個別學生對歌曲完成的`不太好,節奏沒掌握太準,教師還可以再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4、主要優點

教師能夠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富有童趣的情境,遵循了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有層次的幾次聆聽感受中使學生熟悉了歌曲,喚起了孩子們學習歌曲的樂趣。首先進行律動練習,激發興趣,形成非常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然後創設情景是一個由動到靜的轉化過程,讓學生從剛纔的活動中迅速的平靜下來,引導着學生走到創設的大森林中。大家都知道,聆聽音樂在音樂學習中是很重要的,通過多聽可以利用音樂的瀰漫性,讓學生更快的熟悉旋律,降低了歌曲學習的難度。李老師又爲各個樂句設計引導語言,並用生動有趣的語氣進行講述,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節奏和情緒進行歌曲表現,並在每個樂句的學唱中融合肢體動作表演,讓孩子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形象地體會、表現歌曲。有情緒,有動作的演唱歌曲。總體非常不錯。

5、課例存在不足

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生動些,富有童趣,真正融入到學生之中。還應該多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好的,不論是從教學目標、重難點的設計還是教學流程、教學方法上,都是非常完美,教師的確是在用心準備了這節課。從課的一開始爲了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唱過程中好的掌握歌曲,設計了一個短小的發聲練習,帶有音高的母音練習,氣息控制的發聲。又帶學生律動從而形成非常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就是說李老師始終將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爲主線。採用課前互動,創設情境、角色表演等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用音樂和圖片創設一個大森林情境,可以給予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和身臨其境的感覺。角色表演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去熟悉音樂,感知音樂,並通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還大膽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當然這節課也有一點點缺憾就是課堂語言應該再精煉些。

1、在跟音樂律動時,教師可以肢體語言再靈巧些,與音樂合拍。從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中來學。

2、在聆聽,感受,學唱時,可以讓學生打着節拍,輕聲的跟唱,在學習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用琴彈奏營造老虎出現後緊張的氛圍。

3、在設計音樂劇表演環節,教師不但可以做導演還可以做演員,參與到觀衆其中,這樣讓學生在合作中體會師生快樂。也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理解和體驗音樂所刻畫的形象,運用不同的情緒唱好歌曲並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4、教師設計的課堂問題,應該多給孩子們思考的空間,大膽放手、發揮想像。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孩子盡其所能去放開歌喉展現自己,挖掘孩子心靈深處的東西,並給予發自內心的鼓勵。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4

今天,馬老師執教《狐假虎威》,學習詞串、圖文互讀、朗讀對話、理解寓意,四個板塊活動,結構清晰,張弛有度,聽來清爽!

有一個細節,或許不爲人注意。在朗讀詞串“竄過、眼珠子骨碌一轉、扯着嗓子、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大搖大擺”之後,馬老師問:“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一個學生弱弱地說:“這是一隻聰明的狐狸。”馬老師用“這是一隻狡猾的狐狸”一帶而過。課至尾聲,教完“狐假虎威“的意思之後,馬老師又問學生:“這樣的人(狐狸)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喜歡!”有7個孩子說出各自的理由:欺騙別人;說謊話;騙人;不誠實;很壞的;捉弄別人;騙子。

從結果來看,孩子們對狐狸“騙人”這一狡猾的伎倆形成了共識,對狐假虎威的寓意也基本理解。但留下的思考是:狐狸可不可以是聰明的?就文本敘述的故事情節來看,狐狸假借老天爺的命令矇住要吃掉它的老虎,也是一種“狐假虎威”,爲的是救自己的'命,不可謂不聰明;狐狸爲了印證自己的話,讓老虎確信無疑,從而放了自己,又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地地道道的“狐假虎威”,爲的還是救自己的命,說它聰明,未嘗不可。以此看來,狐狸爲虎口逃生而兩次“狐假虎威”,可以看成是聰明之舉;然在百獸看來,狐狸的聰明是用來嚇唬它們的,是不道德的,自然是狡猾之舉,可惡之人!說到底,狐狸借老虎威風的行爲,如果利己不損人(不驚嚇百獸),則是聰明之舉;如若利己而損人(驚嚇百獸),甚至以損人達到利己的目的,則是不道德的惡行,應該受到譴責和鞭撻。同一個“借別人威風”的行爲,利己不損人,是“善”的;損人利己,則是“惡”的。聰明與狡猾,全然在於是否合乎道德律令。那個孩子弱弱的聲音,是看到了前者,意味着“急中生智”;而“狐假虎威”約定俗成的寓意取其後者,意味着“仗勢欺人”。

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常常採取對立思維: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看似立場鮮明,實則簡單化了。因爲大千世界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非此即彼、非對即錯的,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論。更爲複雜的是,對中有錯,錯中有對。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愚蠢的,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也是不聰明的。教會學生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則可使學生越學越聰明。文本中的狐狸一出場,還未有任何惡行,便定性爲“狡猾”,源於我們對狐狸的常識和成見,戴着這樣的成見去閱讀故事,自然只能讀出一個結果。而拋開這個成見,或許可以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教學便可以引向深入,教會學生辯證地、實事求是地思考事件。中國的傳統文本中,成語故事也好,寓言故事也罷,總是板着一張教訓人的臉,讓讀者與文本中的角色一樣的羞恥。這樣的羞恥文學、道德說教,如同斧鑿錘打,讓人不知不覺中陷入一元定論的陷阱中,喪失獨立思考的勇氣和能力。

正因如此,我們更應珍視孩子那些微弱的聲音,從中發現彌足珍貴的思考萌芽,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教會孩子辯證地思考問題。如此,閱讀教學才能讓孩子站立起來閱讀!狐狸可以是聰明的嗎?或許這樣的問題探討,有些超出了二年級孩子的生活閱歷,有生拉硬扯、揠苗助長之嫌。但要記住的是:教學是讓孩子學會思考,而不是學會相信!

淺陋之見,失誤之處,敬請大家批評!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5

12月12日,我聆聽了仇老師執教的部編本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一課。仇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課程標準,圍繞教學目標,抓住關鍵詞突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下面就來談談我的聽課體會。

一、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學重點段落時,仇老師抓住了重點詞語幫助學生感受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抓住“竄”感受狐狸看見老虎的害怕,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嗓子、搖”,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爲營,老虎的信以爲真。

二、創設情景,角色表演。

表演——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是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課文的7、8段是重點段,其中四字詞語較多,仇老師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通過師生合作表演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表演中,自然地深刻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然後通過朗讀理解人物內心活動。最終達到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三、巧設問題,理解寓意。

作爲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對《狐假虎威》的寓意,理解時有一定難度的。仇老師圍繞第8自然段進行提問:“怎樣叫跟着?”“百獸爲什麼納悶呢?”“它們又爲什麼撒腿就跑呢?”“它們到底怕的是誰?”“老虎上當了嗎?”這一系列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關鍵。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了“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意思。爲了理解寓意,仇老師通過播放動畫片,讓孩子們通過動畫片裏的故事,明白了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從而揭示了“仗勢欺人”這個成語。

仇老師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楷模,他執教的每一堂課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以上有說的不當之處,請仇老師批評指正。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6

12月12日是我們語文組聽評課活動的第11次聽課活動。我們小組的11位老師認真聆聽了仇立運老師執教的二年級語文《狐假虎威》一課。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在新教材裏它是以童話故事的體裁出現的。故事講的是狡猾的狐狸,是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說明了實際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助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也啓發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住了自己的視線。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閱讀和表演,仇老師在課堂上就恰恰利用這一點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進入到文本中。這節課亮點很多,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激趣導課。

仇老師採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首先出示謎語“尖嘴尖耳尖下巴,細腿細腳細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後拖着一叢毛。”學生很快猜出謎底是“狐狸”。仇老師又出示“狐狸”的卡通圖片。接着出示第二則謎語“身穿花皮襖,山上到處跑。人稱百獸王,兇猛脾氣暴。”學生又很快猜出了“老虎”這一謎底。再出示“老虎”的卡通圖片。這樣圖文並茂,自然而然地導出課題,真是激趣高效。

其次是模擬情境。

課堂上,仇老師用有趣的動作解釋關鍵詞,直觀易懂,妙趣橫生。如:“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處走去……”,老虎是“跟着”在後,仇老師就和學生一前一後做動作,演示“狐假虎威”的寓意。還有後來的仇老師變身“半信半疑”的“老虎”,跟在“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的“小狐狸”身後“東張西望”,來參與孩子們的表演。這樣既幫助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真是事半功倍。

最後是動畫回顧。

在講課完成後,仇老師播放了《狐假虎威》動畫片來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個動畫與課文的配音,恰到好處。對學生加深理解成語的寓意,以及這堂課的收尾都是完美的總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仇老師的這堂課雖然容量較大,但是學生們學得輕鬆、有趣,聽課的老師也是課已終,意未盡。非常值得我學習欣賞。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7

我校“迴歸學習本真,走向深度學習”爲主題的“同課續構”校本教研活動已經結束,上週聽了張靜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感觸頗深,以下我就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成功與不足,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張老師雖然剛代語文,但她以清新大方的教態,耐心的引導,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進行了朗讀、說話、字詞句段品析和寫字等方面的有效訓練,讓學生的雙基得以不斷鞏固。課堂上張老師很善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時鼓勵他們的勇敢表現,讓他們投入課堂,進入文本,從小小的故事中明白所蘊含的道理,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魅力。

一、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

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是語文學習的一條主線,是語文教學的主環節。張老師在課堂上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以讀爲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明理,讀的形式多樣。如:帶着問題讀,抓住關鍵詞語讀,感悟人物品質讀,分角色讀等,每次讀的要求不同,指導效果層層深入。用“狐狸是怎樣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作爲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與老虎的三次對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嗓子、搖”,讓學生想一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踊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爲營,老虎的信以爲真。

二、角色體驗,挖掘人物內心。

在教學中,張老師重在對學生兩個主角的內心進行探索,挖掘文字以下的內容。需要學生不僅會讀課文中的對話,而且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揣摩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如:“狐狸的眼珠子在骨碌一轉,它在想什麼啊?”“老虎怎麼愣住了,它心裏在想什麼?”還有采訪的形式:“老虎,你的表情怎麼半信半疑,你在想什麼?”等問題,讓孩子體會當時狐狸和老虎的內心活動。讓孩子進行有效地思維。也同時避免了老師簡單的說教。

三、創設情景,進行表演。

在教學7、8兩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讀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沒有直接讓學生去理解“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展現出來。再讓學生自己自由讀詞,再放入句子中,指導讀好句子,一氣合成。也爲之後的表演片段打好了紮實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利用精心設計的表演,由小組長帶領,依靠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演出。演出對文本的理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協調能力,質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教學主線的滲透清晰,閱讀訓練凸顯整體性

本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知道狡猾的狐狸先矇住老虎,又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在此基礎上體會狐狸的狡猾。二年級的學生容易受知識和年齡特點的影響,對聰明和狡猾不能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因此這也成爲教學的難點。張老師爲處理好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可以抓住一個“騙”字逐漸展開,而且展開這一閱讀教學一定要凸顯整體性。扣住“騙”字後抓住狐狸和老虎的對話及神態,讓學生知道狐狸怎樣一步步使飢餓的老虎鬆開爪子,體會其狡猾。這一過程中又引導學生找到老虎的反應“一愣、矇住、鬆開、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語,引導學生理解老虎由不信到相信的心理變化,體會其愚鈍,從側面又感受狐狸的狡猾,對“蒙”這個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建議:

任務設計的策略可以改爲:朗讀課文2至6自然段,找到狐狸和老虎的三次對話,想想怎樣讀好它。總結課文是應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像狐狸一樣的人;在教學兩個生字“假”和“借”時,教師很自然巧妙的引了出來,如果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單人旁)和不同點(雖然都是單人旁,但是他們在田字格的位置不同)就更好了。

《狐假虎威》的評課稿8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通過狡猾的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樣,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他們自己根本沒有什麼本事。

聽了陳老師執教的《狐假虎威》一課,心中有些許想法,接下來與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抓住重點,理解成語。上課伊始,陳老師引導學生用書中的話來解釋狐假虎威的意思,並特別強調了“假”的含義,這樣,學生在整體上對成語有了大概的理解,爲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第二:層次分明,朗讀指導到位。陳老師用狐狸是如何騙老虎的?作爲主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讀課文的相關段落。抓住狐狸說的三次話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和感悟。在教學重點段落時,抓住狐狸的動作“骨碌一轉、扯着、搖”,讓學生想想每個動作所表示的含義,進而來理解狐裡的心理活動,體會它的狡猾;又從老虎的動作“一愣、矇住、鬆開”,讓學生明白百獸之王是被狐狸給騙了。依據學生的理解,教師順勢指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明讀,學生的朗讀情緒高漲、踊躍。漸漸地,學生讀出了狐狸的步步爲營,老虎的信以爲真。

第三、角色定位,現場表演。對於7、8兩段,陳老師採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進行處理,其他學生當導演進行評價,並準備了小動物的頭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只顧表演缺乏必要的'準備,因此效果欠佳。我覺得可以先讓學生理解神氣活現,搖頭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四個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對詞語進行想象表演,最後把整個句子和段落表演出來。這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會對角色的各種動作、神態更加了解,表演起來就心中有數,遊刃有餘了。最終達到在豐富多彩的朗讀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學、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教學有法,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課程標準,圍続教學目標突重點,抓住字詞理解破難點,引領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就是教學語文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