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馬說》古詩文複習資料

語文9.74K

年級語文下冊《馬說》古詩文複習(人教版

《馬說》古詩文複習資料

1.本文的體裁是“說”它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最終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

2.表明論證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說明伯樂對千里馬有決定作用,千里馬才能的發揮依靠伯樂。

3.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從第1段看是:伯樂不常有;從第2段看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從第2段看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從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馬也。

4.第1段具體寫千里馬終身遭遇(命運)的語句是:?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直接表明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稱也。

5.第1段伯樂不常有的深刻含義是:統治者缺少能發現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從反面論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道理,在於譴責食馬者。

7.說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憤怒譴責食馬者的平庸、淺薄,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感情強烈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問強烈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加強了否定的語氣,增強了否定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馬者愚妄、淺薄(列出了“不知馬”表現)的語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9.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馬也。

10.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麼?這是什麼寫法?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統治者)這是託物寓意的寫法。

11.本文託物寓意,表明了怎樣的見解?統治者應善於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

12.用自己的話概括中心以伯樂和千里馬爲喻,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揭露了統治者不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社會現實;說明封建統治者只有善於識別人才、重用人才,才能發揮他們的才幹

13.第2段連用四個“不”字,表明了食馬者的無知,第3段連用三個“不”字,將食馬者的平庸、淺薄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不”字可見作者的鬱憤之情。

14.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現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於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