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大學生藝術考察報告

藝術3.14W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藝術考察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藝術考察報告

大學生藝術考察報告1

經過這次可以說是對我的人生很有意義的一次美術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提高.看着一件件的美而精緻的藝術品讓我是那麼的沉醉與流連忘返.

我考察的城市選擇了北京,北京曾經是皇權城市,也是軍紳政權的權力中心,更是人民共和國的權力中心。各個不同時代對於藝術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人民共和國所經歷的各個不同歷史變遷時期,給北京的藝術形態打上特殊的烙印,其藝術形態以及藝術所呈現的社會心態與權力構造也各顯風貌。在這個城市空間裏,不同空間各自割據,實施不同功能,消費空間、生活空間、權力空間、歷史空間等並存不悖,即使這些空間相互間也發生功能交疊、糾纏不清的現象,但卻最終構成今日北京在藝術生產方面的整體的表現與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間結構,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會政治關係,也反映了時代的空間要求以及生產意志,而最終結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間的反空間性與反生產性,而這些應該是我們這些從事藝術羣體的關注點。我的此次考察的目的通過去理解藝術家們的作品,從而解決這段課程的問題,貫穿聯繫大學幾年學習的知識,就傳統文化與當藝術這個課題實驗上有新的發現。

這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館,故宮,潘家園等地見到以前只能在書上翻閱到的仰韶文化爲代表的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藝術所描繪的魚紋、人面紋及花葉紋等裝飾圖形,及北宋時期的文人繪畫(清明上河圖),我發現從原始社會的圖形符號一直到封建社會晚期的各類繪畫藝術,總有一些永恆的主題,而在這些主題之中,“形”的表現往往是中國

歷史藝術家藉以傳情達意的一種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畫論所說的“以形傳神”、“借物詠志”。中國畫藝術家在表現某一種自然物象時,更多地是注重與“形”所蘊涵地精神意義,而不是對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態的外形模寫。正因如此,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自然物象的描繪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將自然物象之形抽象爲一種圖式化的符號語言,這些理念很接近我們工作室。

而在798,宋莊;及中藝博覽會看到的現代藝術它的形式不僅再是架上的繪畫,還有很多裝置,影像等運用新的結構關係,新視點,集中概括社會問題的當代藝術已逐漸成爲主流。這些現代藝術往往採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並可以把各個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組合在一起。並運用一些手法,啓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麼簡練誇張,要麼強烈鮮明的色彩爲手法,等等形式含蓄委婉的地表達所要表達藝術家對社會不同層次的關注,賦予作品更廣泛的含義並使人們在有限的空間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思考,以及對社會關注的新介入點,闡述自己的情感,觀點及思想。

在這些方面,中國繪畫講究構思上的“以一當十”、“以少用多”,構圖上“計白當黑”等審美追求能爲當代藝術家提供大量的營養。我這次考察看到的當代藝術作品中得到充分體現。如: 在《研究與超越——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展》看到不少作品都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啓後,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

這些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融合西方的理念,其中楊誠的《山西晉祠難老泉》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又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肌理效果。

20xx年的深奧標誌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整個標誌造型沒有對傳統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運用了中國特有的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的傳遞出“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象。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佈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

在北京考察不少當代藝術作品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別是中國畫,巧妙的運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係、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西方傳統藝術,基於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入手,藉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

大學生藝術考察報告2

不身臨其境也就無法真實感受。在傳統的藝術教學中,我們只能通過臨摹的手段達到學習與借鑑的目的。今天,當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數碼技術的便利去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學生已經越來越不願意走出去了。探尋其原因不難發現,除了學生對網絡、數碼科技的依賴之外,還存在高職院校藝術專業藝術考察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問題。當代的教育改革創新是以實現專業教學爲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目的,改革舊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相適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而當代的高等職業教育更以突出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相結合爲培養目標。

一、藝術考察課的實踐性

藝術考察的目的是通過考察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能力。學校爲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生活,貼近自然,從中汲取創作素材,激發設計靈感,鼓勵學生在考察中多聽、多記、多想、多動手。因此,在藝術考察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成爲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特點。藝術考察課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藝術考察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考察實踐活動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應設計符合本專業特點的考察目標與教學計劃,使考察課具有更強的操作性。這樣做的優點在於,有準備的教學活動與有計劃的教學過程相結合獲得最有效的考察結論。在考察的實踐環節中,指導藝術考察課的專業教師應是配角,活動的`主體始終是學生,把所學專業與要考察的對象聯繫起來,讓藝術考察課體現出實踐性的特點。

1、系統地規劃藝術考察課實踐性教學體系,加強考察過程的分析和研究環節並進行綜合性實踐。通過對考察課題的設計,增強實踐操作,更新實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學藝術考察課教學方法。在考察的過程中突出考察課程的主題性在教學中的功能與價值,以考察報告作爲實踐結論的方式,蒐集資源、獲取考察內容以體現課程的目標與要求。

2、以多元化、多樣性的考察課題,體現考察課程的過程性與開放性。採取教師與學生針對不同的課題、共享資源進行考察課題的討論、評析、構思、設計和總結,完成既統一又相對獨立的教學方式,來加強考察課題教學環節的理論與實踐結合。

3、借鑑其他院校的考察課教學方法,尤其在課程理念、教學、內容、考察報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創造力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考察中積極思考,敏銳觀察生活及身邊事物,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並予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藝術感知能力,通過觀察、感知、歸納、實踐和聯想等方式循序漸進地認知自然事物的過程,強調學生對考察課程過程的體驗,強調設計草圖的實踐,要有多種設計方案備選,經常性地進行師生的教學互動。

授課教師設定考察的目標、具體計劃,考察的任務、路線,並與學生討論實施方案的思路。在討論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並加以引導,鼓勵學生開啓個性思維,把這些想法最終通過他們最熟悉的表現形式(如速寫、攝影、DV錄影、文字等)表達出來,展示在他們的考察報告中。思維被打開的一刻便是考察的開始,這個過程在考察的實踐中加以擴展,在考察的最後階段得到昇華,到學生作品出來的一刻得到結晶。

二、藝術考察課的可操作性

當下各類藝術高校大都開設了藝術考察課,但考察課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讓人提出一些疑問,存在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各類專業方向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情況。課程的主要問題在於缺乏課程理論的指導與缺乏課程設計的方法,課程內容的選擇有失偏頗,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實施中存在重技術、輕創造力培養的傾向,等等。

1、教學基地的建設。爲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生建立穩定的藝術考察課教學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對以往藝術考察課教學的對比,筆者認爲,藝術考察課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能滿足學生寫生與實踐的基本需要,這種基本需要包括寫生環境與人身安全。

2、對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據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則,考察基地爲學生提供自然地表現客觀現實的空間。因此,學生有必要對確定的考察基地進行全面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收集、整理出書面的材料以備考察中使用。如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將專業考察、社會實踐與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對中國革命發展道路和歷史進程的考察,增強了學生的歷史和社會責任感。爲了保持實踐教學的穩定性與持續性,該院與相關地方和部門聯合組建了“湖北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並在湖北省的紅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使基地成爲師生穩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平臺,極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設水平和質量。

3、考察線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藝術院校都有相對固定的藝術考察課線路和藝術考察課教學基地。如四川的洛帶古鎮,安徽的宏村、西遞村,雲南的麗江古城、西雙版納等地,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節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師生進行寫生或考察,而考察線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與南部地區。

藝術考察教學基地的建設、考察基地的相關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和藝術考察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藝術考察課教學運行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三、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校的藝術考察課的教學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考察課教學中仍存在教學與學生多方面的問題。如學生對待此門課程的學習態度、課程考試製度、學生的學習方法,等等。經過藝術考察實踐後,學生遞交考察報告作爲考察課的總結。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這種形式是他們最願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試方式。但一些學生利用網絡下載相關資料或文章拼湊考察報告,更有學生直接從網上原文下載,打印出來的考察報告其網址還在上面。

學生應利用考察中獲得的資源,圖片、影像、速寫、文字等資料,在考察課結束前的一週,利用回校後的時間經過整理、修改、製作,完成自己的這份考察報告。最後,院系根據參與此次課程的學生數量組織一定規模的主題性考察展覽,展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通過宣傳使本院的師生、兄弟院校的師生、不同專業的學生參觀展覽,通過考察學生形式多樣的作品與報告,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

在課程設置和管理中,還應確定藝術考察課成績的評判標準。藝術考察課應由專業教師帶隊,依據學生在藝術考察前期的準備、考察過程的實踐情況、考察結束後的考察報告,綜合評定後給出學生的考覈成績。在藝術考察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並且在實踐過程中將以往的理論課程與實踐的相關課題進行整合,將理論教學與學生的藝術考察課程有機結合。而學生也應通過考察實踐將其學習行爲自覺地與本專業相關領域進行結合,提高藝術創新能力。

四、藝術考察課的創新

藝術考察課的創新是以實現高等職業院校設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爲目標,充分發揮各方向專業課的學習特點,並與藝術考察課緊密結合,探索有效的產學結合運行機制,爲學生打開設計思路、開啓創造性思維提供手段和條件。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校外學習的適應性。我們必須清楚,藝術考察課的目的是鞏固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視野,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展覽,並以此爲契機,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研討,鼓勵學生髮表相關的一系列論文或其他作品。有計劃地組織實地考察,到博物館、美術館、名勝古蹟去觀看美術作品,以增強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如現代圖形、圖案設計是綜合美學、心理學與現代構成學多學科的專業課程,較之傳統設計課程無論是圖案的表現手段還是表現領域都有極大的豐富,成爲現代設計觀念與設計思維訓練的設計基礎教學課程。藝術考察課的創新將起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教育思想和觀念,創新藝術考察課的模式,建立起與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此外,考察課程對學生的評價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數週的考察課學習,使學生在與自然、現實生活的接觸中,感受藝術生活的真實,體會繪畫藝術或設計藝術的無窮樂趣。只有這種親身的接觸才能喚起學生的藝術思維,使他們理解藝術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的真正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