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課堂藝術探究

藝術1.4W

摘 要:美術教學目標是美術課堂教學的根本所在,是美術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規定了美術課程教與學的共同指向,預設了學生學習結果的框架。教學中,對“圖片呈現對於達到教學目標的藝術性、有效性”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教學實踐,認爲美術課堂藝術地呈現教學素材圖片,善於斟酌和把握呈現圖片的目的性、視覺性和程序性,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藝術和教學目標達成度。

課堂藝術探究

關鍵詞:圖片呈現;課堂教學;藝術性;有效性

一、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圖片呈現有效性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美術課堂,多媒體被大量地運用,圖片充斥着整節課堂,教師對圖片,缺少精選,所選圖片目的性不強,典型性不夠,同時呈現的方法缺少變化,沒有章法,導致圖片呈現無法很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面對繁複的畫面信息應接不暇,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深度與廣度。在這樣的微觀課堂背景下,教師通過對圖片進行精選,並且合理地進行呈現,使每一張圖片都能爲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並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呈現圖片藝術性、有效性的優化策略

(一)呈現圖片的目的性

1.呈現圖片要具有引導性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除了語言的引導,呈現的圖片同樣對教學起到很好的引導性作用。藝術地圖片呈現,可以創設課堂情境,創設課堂氛圍,定向學習目標,引導學習進程。因此,成功的課堂圖片呈現,其效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在教學實踐中,精選和適時呈現圖片,力求所呈現的圖片,妥帖地服務於知識點的學習、教學目標的達到。

例如,筆者在執教《如何運用我們的眼睛》一課時,在“感悟鑑賞”這個環節,選用了形式要素對比非常強烈的齊白石老師的《蛙聲十里處山泉》這幅作品,通過“在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通過看到的你想到了什麼?”兩個問題讓學生觀察作品並對作品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作品去“發現”形式要素在作品中的運用,感受形式美的魅力,進而引出“形式鑑賞”.

2.呈現圖片要具有適切性

呈現圖片的適切性是指教學素材圖片的選擇和呈現契合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認知情境。

例如,筆者曾執教過《圖像與眼睛》一課,這節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因此,在設計課的時候筆者選擇了塞尚的《靜物》、蠟染的《雞》和康定斯基的《光之間五五九號》三張圖片作品,旨在通過圖片對比,讓學生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區別,從而瞭解具象、意象、抽象美術作品的概念。

(二)呈現圖片的視覺性

一張好的圖片,其視覺語言是新穎感人的,會給讀者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增添新的視覺認識,呈現圖片的選擇,要十分關注圖片的視覺效果。主要策略有:

1.呈現圖片要關注清晰度

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因此在呈現作品時,()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圖片的質量,圖片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有過這樣的一個經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上了一節新老師“亮相課”,內容是《工藝花瓶的製作》,當時,我選擇了十幾張非常漂亮的紙質花瓶圖片,預想這些作品肯定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未曾想,學生看後一點反應也沒有,課後,我審視我的幻燈片,發現呈現的圖片太小了,模糊不清,學生看不清楚。從此,我明白了,呈現圖片的時候要注意圖片本身的質量、圖片的大小、圖片與背景色之間的色彩對比等幾個方面。只有呈現的圖片清晰了,才能打好學生通過圖片去感受圖片背後所蘊含的意義的基礎。

2.呈現圖片要力求經典性

經典圖片以其旺盛、持久的藝術生命力,用作課堂教學素材,一方面讓學生見識、欣賞了經典作品,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關注呈現圖片的經典性,要求呈現的圖片是藝術精品,具有視覺上的衝擊力,能抓住學生的眼球,給學生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增添新的視覺認識。

例如,執教的《神奇的手》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手的認識,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溝通,並通過恰當的作品,開拓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完成對手的聯想造型。課堂上,筆者呈現了兩組圖片,第一組圖片孩子稚嫩的小手,讓人心生憐愛;成年人有力量的握拳,踏實而有勁頭;老人的飽經滄桑的大手,給人無限遐想。第二組圖片是在手上進行裝飾的圖片,很新穎、色彩很漂亮,感覺非常有趣。這兩組所呈現的圖片都相當的經典,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從畫面中體味出親情與關愛。使學生在欣賞、分析圖片的同時,將學科的基礎知識引申到思想情感的教育。併爲下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選擇具有良好的清晰度、最好是清晰度上佳的經典作品,是建構美術高效課堂的重要努力方向。爲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養成勤於積累圖片素材的習慣,做到“巧婦而善爲有米之炊”.

(三)呈現圖片的程序性

追求呈現圖片良好的程序性,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呈現圖片的時機把握,二是呈現圖片的梯度掌控。

1.把握呈現圖片的時機

美術課堂呈現圖片的“時機”,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階段”的概念。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經驗,同樣的圖片,呈現的時機不一樣,會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呈現時機合適,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達成最終目標;呈現的時機不宜,最好的圖片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例如,《生活中的紋樣》課例改進前後的不同設計和實施。圖片呈現時機的變化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讓學生更清楚地瞭解生活中的事物變成紋樣的過程,直指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掌控呈現圖片的梯度

一開始就呈現難度很大的圖片,學生難以理解,有意義的學習就難以發生。而且圖片難度過大,會降低學生學習效能感,削弱學生學習動機。所以,我們呈現圖片要藝術地掌控圖片的梯度。呈現圖片的梯度遵循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中針對學生課堂反饋信息,漸次加大呈現圖片的認知難度、容量。

如,在執教《肖像漫畫》時,第一次執教,我對圖片呈現的梯度關注不夠,教學環節不夠流暢,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到。第二次課堂教學,我對圖片的呈現順序做了反覆斟酌,將上節課中的第四組圖片提前,而將原來的第三組QQ表情圖片後移,讓學生先對比人物照片和漫畫作品,看看漫畫作品抓住了人物的那些特徵,再展現QQ表情,這種呈現時機的遞進性變化,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在抓住人物特徵的基礎上運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可以強化人物的情緒。從而使圖片對於目標達到的指向性更明確,環節更流暢。藝術地掌控圖片呈現的時機和梯度,關注教學目標的達到,不可輕視。

三、藝術性、有效性呈現圖片取得的成效

(一)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的圖片呈現,培養了教師思辨的能力,在圖片的選擇,對作品從認識到了解,由淺及深地進行探究,整個過程不僅激發了教師對作品求知的慾望,還加大了教師知識儲備,爲課堂教學的預設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同時也因爲對圖片內容信息的掌握,使教師面對學生的生成能夠不慌、不亂,進行有效的點評和引導。做到在生成面前教師能夠通過豐富的知識含量在預設的前提下以不變應萬變,同時使學生的生成有的放矢,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的圖片呈現,能夠做到學生先行,教師斷後,打破教師是演員學生爲觀衆的局面,讓學生從容易接受的圖片呈現入手,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美術知識,對作品進行初體驗,並能夠簡單地進行分析、闡述。教師利用呈現圖片的順序、對比等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對作品的形式要素,作品對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等方面利用進行探究、分析,然後教師再進行歸納和點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地得到提升。

(三)課堂實效的提升

通過有效的圖片呈現,使圖片呈現更加具有引導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更加經典、更有邏輯性,能夠更好地爲教學目標而服務。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對圖片的精選,改變了走馬觀花式的欣賞,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呈現的圖片清楚地知道學習的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自主地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消化、吸收知識,並做到學有所用,從而大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

綜上所述,圖片教學是美術教師課堂教學最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如何科學、藝術地呈現圖片就成了我們每位教師課前策劃和預設必做的功課。我們要對蒐集來的大量圖片進行篩選、整合,根據教學目標,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徵等因素,精心取捨、選擇,使取捨、選擇的過程也成爲斟酌圖片呈現的目的性、圖片呈現的視覺性、設計圖片呈現的程序性的過程,力求圖片呈現能最大限度地服務和提高教學目標達到的有效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並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審視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高麗芳。《神奇的手》教學案例。中國美術教育,2012(05)。

鄭桂華,顧穎。探究性學習教學示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09-01.

陳厚德。有效教學。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 杭州市餘杭第二高級中學)多媒體技術在農村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高中美術教學怎樣實現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改革普通高中美術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標籤:探究 課堂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