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藝術的作文精華【5篇】

藝術1.41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藝術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藝術的作文精華【5篇】

藝術的作文 篇1

萬物皆可成爲藝術,感恩也不例外。

每個人,在其人生中,都會遇見值得自己感恩的人和事。感恩養育自己的父母親人,感恩傳道授業的師長,感恩同舟共濟的摯友……但很多人懂得感恩,卻並不一定懂得感恩的藝術——最適合去表達感恩的方式。不恰當的感恩方式,比如過於內斂或過於浮誇地去表達感恩,經常會使雙方都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使大家都不太舒服。這確實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事清。

現在提倡懂得感恩——尤其是中國小生——並不是什麼壞事。學校有時候還會舉行大型集會活動來給學生們宣傳,並邀請家長參加,當場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長表達感恩來響應主題與氣氛。但是,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算是感恩的藝術嗎?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表達感恩的方法,並非網絡和雜誌上千篇一律的感人語句和抒情文字可以概括完全的。鄙人認爲這種並非感恩的藝術的手法,也許增加的更多是感恩對象與被感恩對象之間那尷尬的氣息,日後不免對於“感恩”也有點不太自在,此法着實不太精妙。

感恩這門藝術,其實更多體現在生活的無數個微小細節中。

有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人認爲自己現在工作或者學習過於忙碌,等以後功成名就事業有成時再來報答恩情,可是還沒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失去了這個機會。若不想留下這個遺憾,爲什麼不早些行動呢?

感恩的藝術,並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和話語。只用多陪伴他們,以心交心,多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自然即可。給父母日常捶背倒茶幫忙做些家務,不讓他們過多操心;遵守規則尊敬師長見個面時問個好;和同學朋友多多交流互相幫助;將心比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感恩,不是疾風驟雨,而應是涓涓細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自己的關懷與幫助,應當是感恩這門藝術的真諦。

感恩,是一門藝術。希望在有生之年,大家都能掌握,不留下一絲不快與遺憾。

藝術的作文 篇2

令人感到極度吃驚而又不得不刮目相看的是:那些賺了大錢成了大款的人們,大都不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知識分子,也不是那些忠於職守埋頭苦幹的兵工分子,而是那些書沒讀幾年錢倒賺了不少的農民分子。這種既特別又特殊的“經濟景觀”,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尤爲明顯,其他沿海地區也沒少見。他們仗着國家制定的相關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紛紛洗腳上田,或大張旗鼓地開工廠,或聲勢浩大地辦公司辦企業,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出人意料地在一夜之間成了腰纏萬貫財大氣粗的大款、老闆。鑽法律空子而大發橫財、偏財、不義之財的,也大有人在。

由於他們是農民出身,滿於現狀不思進取急於求成和貪圖享受,便成了某些知識低下的人們致命的劣根性。因爲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而不懂得應該如何更好地將所賺到的錢財再投資再利用,不懂得怎樣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管理企業和發展企業。即使懂得,也過分地急於求成。令人深感悲哀的.是,他們只懂得花天酒地去吃喝玩樂,拈花惹草去尋花問柳,找二奶包情人養小蜜去宣泄他們那扭曲的情慾和變態的性慾。以爲錢多了,這樣花纔夠威風才顯氣派;以爲有錢了,財大氣粗地便是老子天下第一。

由於企業的管理不當和經營不善,許多沒有經驗的工廠便紛紛虧本破產,最終導致債臺高築,身敗名裂;由於自己的貪圖享受,也使家庭烽煙四起,最後或家破人亡或妻離子散,更有甚者,鋌而走險去做非法買賣,結果被扭進了班房吃上了“皇糧”。於是,許多被金錢誘惑和許多被金錢困惑着的人們,在遭遇不幸以後總會痛心疾首地詛咒金錢是魔鬼,謾罵金錢是“禍斃”,遣責金錢是罪惡。

有人說,賺錢是一種技巧,而花錢卻是一門藝術。我很欣賞此話。那些痛心疾首痛斥怒斥金錢不是的人們,歸根結底是他們還沒有領悟和學會花錢的藝術罷了!也有人說:擁有的金錢越多,帶來的危害越大。我想這句話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其實,錢多也無妨嘛!只要自己學會花錢的藝術。譬如,你把錢花在慈善事業上,回報你的將是真心的誇獎和真誠的讚賞。那時候,你就會覺得金錢的可愛,而怨聲載道悔恨交加的痛斥也難見其蹤了!

藝術的作文 篇3

昨晚看鋼琴演奏會,我和媽媽去的時候是打車去的.;看完演奏會出來,發現人山人海(張奕佳原話哦),怎麼也打不到車,我就說:“媽媽,咱們走回家吧”。媽媽說:“你冷嗎?這麼長的路,你走得動嗎?”我說:“不冷!看那個大鐘,我們在家裏也看得到的,所以不遠。跟着大鐘走,我們就能回到家”。媽媽聽了我的回答,說:“好吧,寶貝”。

一路上我和媽媽說着話,很快就到家了,路上媽媽還獎勵我買了好吃的東西。回到家,媽媽拿出去時的出租車票,告訴我,今晚我一共走了2.2公里……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藝術的作文 篇4

城市花博是擁有四個大區域且盛大的一個活動,有數萬、數十萬、數百萬朵有朝氣的花花草草,令人看了就瞠目結舌。

學校帶我們七年級年級去參加花博,是想要大家用心去看,讓大家對藝術的觀感有所改變,並非到處瞎晃,有看等於沒看,而且對藝術還是一頭霧水,在花博當中,有很多東西是值得用心去看,用心去探索的,在會場中,到處都可以看一片又一片的花海,這些花海,都是藝術家們不畏艱辛,不畏痛苦,辛辛苦苦栽培出來的。

會場中,還可以聽到天上正在飛的鳥兒的鳴叫,風吹過花花草草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音,顧客們談論有關花博的聲音。

每個館都有可以感覺到藝術的'地方,用塑料瓶做成的牆壁,用花跟草做成的迷宮,用各語文化做成的展覽……還可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這藝術之美。

這次的經驗改變了我對藝術的看法,藝術也許不是真的那麼膚淺,只包括了歌唱、繪畫與創作,任何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藝術,花花草草、即興的創作,就連醜陋,不受人歡迎的都可以當作藝術。

藝術帶給我心靈上的滿足,藝術帶給我心靈上的安撫,藝術帶給了我整體上的震撼,使我更加的想要去親近藝術。

藝術的作文 篇5

辯論場上,既有風度翩翩、文質彬彬之儒雅,又有巨刃摩天、鯨魚碧海之氣勢。但在激烈的交鋒之下,仔細推敲,卻又有一番規律可尋。以下想從幾對關係入手結合幾年辯論訓練。比賽的實踐,談些個人認識。

一、賽前準備與臨場反應爲什麼大家都最喜歡看自由辯論呢?

因爲有針尖對麥芒的對抗,有幽默詼諧的機智。但是,一場精彩的比賽,既要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要表現揮灑自如的風度,完全寄希望於臨場的急中生智,恐怕難以兩全其美。

就以西安交大對初賽題目“足球比賽引進電腦裁判利大於弊”的準備工作爲例。爲了做到以一名專業人士兼球迷的水平和熱情夾討論該題,我們不但邀請兩位省級、國家級足球裁判進行知識講座,並且蒐集到了國際足聯最新頒佈的足球競賽規則,以及歷年世界盃的綜合報道,90年世界盃的比賽錄象,甚至組織大家去現場觀看了一次中國足球甲B的比賽,也許,正是那人聲鼎沸的綠茵場給我們以辯場上的氣勢如虹:也許,就是在那裏使我們更爲接近一個真正的球迷。其它兩場比賽的備戰工作與此類似,而高科技的工具一一互聯網絡也爲我們蒐集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兩者的關係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厚積薄發才能遊刃有餘,而朱熹“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的也是這樣的關係。}

二、思想與語言

辯論中的思想指的是理論、邏輯、觀點。我們評價一場辯論賽有思想深度,無非是側重於理論的深刻與恰當運用,邏輯的嚴密與推理流暢,觀點的鮮明與言之有物。辯論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不但要求辯手“說者有心”,更需要他們能激發觀衆“聽者有意”。這就需要處理好思與言的關係。思之不深,不足以服人:言之不文,不足以動人。深刻的思想,應當與生動形象、平實曉暢的語言相結合,才能真正獲得評委與觀衆發自心底的認同。所以在我們的訓練中, 曾有“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說法,即:以評委和觀衆爲中心。在思的方面,堅持正大光明、嚴密包容的理論建構;在言的方面,堅持生動輕鬆。明白流暢的語言風格。

辯論賽一直都以關注生活變化爲宗旨,那麼我們的辯風是不是也應該“積極求實,不務空言”呢?“言之有文”才能贏得接受者的贊同,“明理即辯”才能提高辯論賽的水準。

三、前推與後歸方法

按照餘秋雨先生的說法,辯論賽是將一個題目拉到兩個極端來討論,而題目的真理性卻恰恰在兩者之間。這就使得前推與後歸的邏輯方法在辯論中有了先天的適用性。

何謂前推法?是指對一個觀點、一種理論,進行追本溯源的考察,推究它們成立的前提預設是否正確,若有疑問,則繼續上溯,所以哲學中有一句話叫“時刻反思你的終極預設”。採用此法,往往能從對方看似無懈可擊的理論中發現前提假設的凝點,從而開闢出有利於己方、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而何謂後歸法?即通常所說的“歸謬法”,看看對方的推理方法與結論如果發展下去或應用到其它方面,會推導出什麼樣的荒謬結果。這種邏輯推理方法的具體例子,有很多書上曾經介紹這裏不再多說。《孫子兵法》雲:“夫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如果我們在辯論賽中,對這兩種方法善加利用,往往就能產生“出奇制勝”之效。

四,求同與求異思維

辯論中的求同思維,指的是善於發現對方論證中與我方相似的觀點,並在適當的時候一語道破,從而將對方的論證化歸爲我方所有。這樣不但使對方先前的.優勢盡失,而且能充分體現我方立論的全面性與包容性,這樣才稱得上“超對抗”的高明辯論。

而求異思維,是指對於辯題中或與題目相關的概念與關鍵名詞保持高度的警覺,一旦發現對方出現概念的混淆與含糊不清,立刻敏銳地指出對方的錯誤,這樣一來會打亂對方陣腳,二來將辯論的主動權操於我手,三來可體現我方審題的嚴謹與周全。一個具備了良好求同與求異思維的辯手,才能在場上既不失寬容大度的胸襟,又兼有明察秋毫之機敏。

五、聯想與想象思維

一場精彩的辯論,不但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辯論題目所涉及的範圍,不見得每一位觀衆都有所瞭解。怎樣才能讓一個題目、理論軟化到可感可觸的程度,從而使接受者覺得與自己息息相關呢?這就需要辯手能靈活運用“由此及彼”的聯想思維,也就是要用舊經驗解釋新事物,通過引發多方面的聯想,產生許多熟悉的意象,從而使辯論更貼近人們的生活體驗,正如宋詞中所言:“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而想象思維就是通過對未來或過去的大膽假設,構造出一幅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全新場景,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給人以啓迪、震撼。運用得當,辯手就能以思維的創造性引觀衆“撫四海於一瞬”,以想象的力量使大家“會萬物於眼前”,具有不可比擬的“高空打擊力”。我校99年國際大專辯論會自由人譚琦,在賽前的訓練中曾有兩段結辯辯詞,可以引爲例證,也許我們從中會有一些體會。

“……當一位白髮老人徘徊在十字街頭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伸出手幫助他,我們每個人的關懷,老人都需要。但他最需要的,是那一隻從小到大都被他握在掌心,從稚嫩變得成熟的手。因爲這隻手,老人最熟悉;因爲這隻手,能帶他回家(緩慢深沉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