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

音樂2.51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1

一、說教材、說小朋友情況:

1、材料來源:

歌曲《小雨沙沙》,是一首來自幼教刊物上的歌曲。這首歌曲能在春暖花開、春雨飄灑的季節,讓孩子們更好地體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它的教學對象應該是大班小朋友,通過我對歌曲的瞭解和分析後我發現這歌曲非常具有兒童化,旋律優美、易記,歌詞通俗、易懂,好學好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於大班孩子可能較簡單了。所以我把這首歌作爲中班的教學內容進行,希望也能達到好得效果。

2、小朋友情況分析:

在此活動之前,我對小朋友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有時讓孩子們聽一些音樂,他們能根據音樂的節奏、旋律感受音樂不同的性質:歡快、優美、或是憂傷。讓小朋友多進行呼吸練習,及怎樣用動聽的聲音演唱。孩子們以前唱歌時,不會用方法,常常用嗓子喊歌。也不會換氣,通常唱得上氣不接下氣,通過練習以後情況好多了。還鼓勵小朋友常常在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通過觀察我發現,每次孩子們聽到音樂時,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動起來,只是有些孩子不自信、不大膽,不敢把動作做出來。因此,我積極的鼓勵每個孩子去創編動作,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現力。這些都爲本次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始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具體爲:

(1)、萌發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小朋友理解歌曲內容,初步演唱歌曲。

(3)、培養小朋友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根據教材的內容、小朋友的情況、和目標的制定,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知大自然的美好,能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活動的難點是: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二、說教法與學法:

近些年來,伴隨着社會對教育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爲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作爲一節音樂活動,教師除了用柔美的聲音,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小朋友外,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給小朋友創設了“情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活動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通過課件的優美畫面和動聽音樂讓小朋友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小朋友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在本次音樂活動中還體現了“協作”的要素,在學唱環節中由爲突出。我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導向者,帶領小朋友打節奏,合着旋律朗誦歌詞,並指導小朋友自己把歌詞唱到旋律中。小朋友作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創造條件讓小朋友參加探究活動。然後,孩子們練唱時,用了多種形式,如:老師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小朋友兩人拍手唱、加律動演唱等等,處處體現了協作的精神。

3、活動中,不僅僅是發展小朋友的“音樂智能”,在其他幾個方面也有體現。如:“語言智能”,在活動中讓小朋友把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目的。也提高了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在“肢體運作智能”上有體現,小朋友理解歌詞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雨和種子”的動作。用他們的身體表達想法與感受。最後,在“人際智能”方面的體現。小朋友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老師的提問、動作、表情給予迴應,還要和其他小朋友合作學習。在這樣的過程中,增進了孩子與教師、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我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遊戲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小朋友獲得對歌曲的理解,萌發小朋友的審美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傳統的音樂活動總給人感覺比較枯燥,老師教、小朋友唱或跳,常常口乾舌燥。小朋友缺乏興趣,有聲無情,沒有表現力,小朋友無法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境。爲了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最優化,我製作了課件,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過程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隨着歡快的樂曲跳入活動室,營照了音樂活動的氛圍。接下來,利用《小雨沙沙》的曲調做練聲曲,爲後面的學習歌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小朋友探索:

利用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爲小朋友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把抽象化爲具體,把複雜變成簡單。它能把自然界中不易觀察到的現象清晰地印入小朋友眼簾。課件中,我把種子發芽這一漫長、很難觀察到的過程。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在小朋友眼前展現,讓小朋友看到種子的發芽過程。因此,孩子們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在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中感受到“小雨沙沙沙的下,種子在發芽”的美好景象。歌曲配上形象、擬人化的動畫畫面,聲象結合富有趣味性,易於小朋友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學習歸納歌詞、理解歌詞的目的。正是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才使得小朋友探索的過程顯得輕鬆、愉快。

(三)、學唱歌曲,突破難點:

學唱歌曲,這一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難點。孩子們首先通過看課件,欣賞歌詞,然後在畫面和音樂的帶動下邊打節奏邊朗誦歌詞。有了多媒體教學讓小朋友一看到畫面中的圖象就會聯想到歌詞的內容。孩子們很快地熟悉了歌詞。以往孩子們學唱歌時,都是小朋友跟着老師唱,孩子們顯得很被動,不能發揮潛能。有了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我將學唱歌曲這一環節進行了創新,也加大了難度。讓小朋友嘗試把歌詞唱到音樂中,這是小朋友要學習的一個方法,也是難點。正因爲課件中歌曲的旋律和表現歌詞的畫面配合得很好,當小朋友聽到旋律時,就會看到相應的畫面想到歌詞。所以,通過兩遍試唱,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唱法。利用課件就輕鬆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點。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小朋友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小朋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些在傳統教學中是難以完成的。

(四)、遊戲體驗:

遊戲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小朋友對歌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進行練習。這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種形式進行,增進情感的交融,小朋友也鞏固了歌詞的記憶。而後,請小朋友扮演“小雨”和“種子”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音樂遊戲。孩子們在課件音樂的伴隨下,看着畫面中出現的“小雨”和“種子”的形象。分別表演出二者不同的動作,較好地區分角色進行遊戲。其實,遊戲的過程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就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是將整個活動中小朋友的所學通過遊戲的形式加以體現。

四、說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運用課件,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整個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調動小朋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萌發了小朋友探索的慾望。課件讓歌曲中抽象的形象變爲具體可感知的形象,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讓小朋友能夠較準確的把握住歌曲。多媒體教學能靈活地隨意點擊,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極大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寬鬆、和諧、愉悅的氛圍,提高了這次音樂活動的質量。讓孩子們享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促進小朋友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了小朋友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2

一、設計意圖:

《捏麪人》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說唱歌曲,含有京劇中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唸白的內容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唸白部分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幼兒可以根據所想到的即興創編歌詞,使他們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麪人作爲一種民間藝術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一點熱愛。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標:

1、按歌曲的不同節奏,學習帶京味的說唱歌曲。

2、根據捏麪人捏出的麪人形象創編歌詞。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帶京味的說唱。

難點:有節奏的朗誦唸白部分並進行創編。

四、說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遊戲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

五、說活動過程:

1、首先師生問好,選用歌曲中的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作爲發聲練習的素材,使幼兒覺得新鮮有趣,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

2、第二個環節是有節奏的練習歌曲中的唸白部分,這是歌曲中說的部分,也是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爲後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說的內容就和是唐僧師徒四人通過圖片的指引使幼兒可以很輕鬆的說出來。

3、第三部分是學習新歌。

(1)首先是反覆欣賞第一段,讓幼兒瞭解歌曲內容。同時在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較有特色,特別最後一句,在此我通過反覆的欣賞和幼兒自己說一說、學一學的練習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接着完整欣賞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本首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特點,從而瞭解這是一首說唱形式的歌曲。

(3)然後變換演唱形式來練習鞏固歌曲。採用了集體演唱、爲歌曲編配動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讓幼兒在變化,新鮮有趣的感覺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習。

4、最後一個環節是創編歌曲的唸白部分,給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幼兒的創編能力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摘草莓》是一首活潑、抒情的兒童歌曲,以流暢跳蕩的旋律、輕盈靈活的節奏和生動細膩的歌詞,刻畫了小姑娘的可愛形象。第二聲部中間的襯詞“呦喂”力度由弱到強,節奏由鬆到緊,又拉寬,這既是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讚美,也是小姑娘心裏活動的表露。這首歌曲我們和小朋友已經學習過,所以本次活動把學習第二聲部作爲難點也是重點學習的部分。

2、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輕快、歡悅的情緒。

(2)遷移兩個聲部念歌詞的經驗,並在圖譜和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3)知道在兩個聲部的演唱中,必須邊聽邊唱才能保持美好的聲音效果。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歌曲演唱表現出輕快、歡躍的情緒來。能較好地表現力度與速度的變化。

(2)難點:在圖譜老師的幫助下演唱兩個聲部。

二、說課前準備

1、幼兒已經學會歌曲摘草莓,因爲只有熟練地掌握第一聲部的歌曲演唱,才能更好地進行兩聲部的合作演唱。

2、圖譜兩份,給幼兒更直觀的視覺幫助。

三、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活動。

四、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小鈴鐺

五、複習歌曲

1、幼兒自由演唱

2、教師範唱

3、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

六、練習兩個聲部演唱。

1、幼兒用聲音爲歌曲伴奏,老師範唱第二聲部的歌詞。

小姑娘在上山摘草莓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呢?(等幼兒說什麼就讓他們用什麼詞來伴奏)那請你用啦來爲歌曲伴奏,在聲音伴奏時聲音也要輕柔,還要請你用手摸好自己的肚子,要感受到肚子在一鼓一鼓。(掌握歌唱活動中氣息的運用。)

2、幼兒練習運用氣息的控制,較有彈性的演唱歌曲旋律。

3、還可以用什麼聲音來伴奏,喲,注意你的氣息摸好肚子。這是老師有意識地配上第二聲部的歌詞。(老師運用無意識教學讓幼兒學唱二聲部歌曲。)

4、剛纔你在演唱的時候聽見老師在唱什麼,什麼時候唱的?

5、出示第二聲部的圖譜。

看看圖上有什麼?畫圈的地方表示什麼?(空拍)除了用剛纔的聲音,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空拍,我們一起來把這個圖譜上的內容唱一下。提醒幼兒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6、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幼兒先用聲音伴唱,教師唱第二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合作,你們還是用剛纔的聲音來爲歌曲伴奏,我就唱這一個部分的內容,你們可要注意力集中,唱好你們自己的伴奏。

7、交換,我來爲你們伴奏,你們來唱這部分的內容。

8、現在我們要將第一部分的內容也唱出來了,再配上第二部分的內容,聽聽老師是怎樣唱的,現在我請周老師和我合作一下。

9、小結:像有兩個部分的內容,有的人唱一部分,另外的人唱另外一部分這種演唱方式就叫做合唱。

10、你們也想來試一試合唱這首歌嗎。

那你們先唱第一部分,我唱第二部分,注意用輕柔的聲音來演唱,還有注意不要被別人的聲音吸引過去。

11、交換老師唱第一聲部,你們唱第二聲部。

12、現在老師不唱了要你們自己來唱了,在演唱的時候你可以看老師的指揮。

13、交換演唱內容多次練習。

七、討論用什麼辦法才能使歌聲好聽

知道在唱歌時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4

一、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旋律優美、內容生動,在簡短的的幾句歌詞中包含了一個極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詞描繪了幾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鴨迷路後傷心的情緒,第二、第三段則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鴨回家、小花鴨回到媽媽懷抱的過程,情緒轉爲活潑歡快。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首動聽的歌曲成爲孩子們學習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所以本次活動我將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及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能隨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激發幼兒同情、關心他人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3、激發幼兒能表現自己地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歌曲的變化隨意做出傷心及快樂的動作及表情,積極參加音樂劇的表演。

總之,我將積極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舉行過有關於迷路的談話,使幼兒對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瞭解。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鴨媽媽及小花鴨的頭飾。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三、教法學法

科學教法??輕鬆引領師幼互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還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爲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和音樂的動人薰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本次活動中,我還將採用審美薰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有趣學法??學海無涯樂作舟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爲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電教、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體驗歌曲中小花鴨的傷心和快樂,使活動更爲豐富和有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激發興趣??欣賞歌曲??學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一的內容是:在碧藍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楊柳垂垂、荷花盛開,一隻可愛的小花鴨卻正在傷心的流着眼淚。)

師:小花鴨怎麼了? 幼:小花鴨哭了。

師:它怎麼哭了?你們猜猜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這樣的環境就需要老師多提開放性的問題,儘量一問多答,充分挖掘幼兒的思維能力。在這個問題裏,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爲什麼會讓他們積極地去思考小花鴨哭的可能性,並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問題。也許孩子會說:小花鴨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鴨心愛的玩具丟了……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答案,只要孩子願意動腦筋,願意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就是我要求達到的目的。而且這樣設疑環節的設置也爲下面的音樂學習做了恰到好處地引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想知道小花鴨哭的真正原因了,我們可以很自然過渡:“讓我們現在就來聽聽,小花鴨到底爲什麼哭了吧。”這時多媒體課件和音樂同步進行,孩子們不用你去費心地組織,都認真去聽了。)

(二)欣賞歌曲

1、第一遍有畫面欣賞音樂後,師:“小朋友們,歌中都唱到了誰?歌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是一個概括性的問題,我認爲大班孩子已有培養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時,老師要鼓勵他們表述完整,並給予積極的肯定。)

2、 第二遍無畫面欣賞音樂後,師:“聽了這首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幼一:“聽了之後,我的心裏感到很難受。”(這個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鴨迷路了呢!那我們可趁機教育幼兒要富有愛心,並鼓勵他們向歌中的小朋友學習樂於助人的精神。)

幼二:“這首歌曲真優美,我聽了還想聽。”(說明這孩子在單純享受樂曲的旋律美呢!老師在這時就可以順勢引導幼兒瞭解歌曲的性質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兒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那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博學多才,還要靈活機智了。)

3、欣賞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師:“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將傷心、快樂等不同的情緒唱出來。《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三)學唱歌曲

1、用“啦、哩”輕聲哼唱旋律。

2、師生齊唱(師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導幼兒唱時注意表情及語調的變化)

3、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個別領唱集體用單音字伴唱;給樂句末尾加後綴詞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經我多次實踐,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頭飾,讓幼兒進行音樂情情境表演)。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曲真好聽,它還可以編成音樂劇呢!我們現在就來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於這首歌曲簡單生動,故事內容比較完整,很適合排演音樂情境表演。在這環節中,要儘可能多地請小朋友來表演,可結伴演一個角色,提醒幼兒在唱後加上合適的語言,比如小鴨子……:媽媽,媽媽,你在哪裏呀?……別急,別急,我來幫助你。太好了,我的寶寶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動。在表演時,提醒幼兒注意表情的變化,表演結束後請觀看的幼兒做裁判,說說誰的表現好,並要求大家向他學習。表演可進行2?3次。)

《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認爲我設計的音樂情境表演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會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會表演音樂劇了呢!晚上回家當小老師把爸爸媽媽教會,也在家裏表演音樂劇好嗎?

(活動的延伸是爲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當小老師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幼兒園音樂說課稿5

設計意圖: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是促使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手段。節奏和旋律是構成音樂的基本要求,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幼兒學習音樂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礎。節奏被稱作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和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使幼兒能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節奏美,並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

幼兒對於節奏的接觸,往往通過老師的正規的教學活動來學習和了解。本班幼兒在幾個節奏活動後,已能初步看懂教師寫的節奏譜,能初步掌握了四分和八分音符,但自編自創節奏的能力還不夠,可能是真正感受節奏還不夠。其實,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充滿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動物的叫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我從讓幼兒來感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節奏這一點作爲突破口,讓幼兒來發現和理解節奏,同時教師還準備了許多生活中幼兒常見的物品,如杯子,筷子,飲料瓶等,讓幼兒運用手中的工具輔助,來表現節奏,使學習活動更讓幼兒感到親切和有趣,真實,可行,更讓幼兒有參與的興趣,表現的慾望。

整個活動過程的設計可以從感受節奏————表現節奏——————運用節奏三個大版塊來區分。

1、感受節奏過程其實也是活動的重點,目的在於讓幼兒感受生活中蘊藏的各種節奏,並鼓勵幼兒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在感受節奏的過程中,教師用錄音和道具的輔助,讓幼兒來充分運用感官感知幾種常見的節奏(四分和八分及休止符相結合),如狗汪汪汪,腳步踢踏踢踏聲,母雞咯咯咯咯噠的叫聲,並鼓勵他們用肢體動作和口語表達的方式將感知的節奏表現出來。教師還加了了個小遊戲,讓幾個幼兒自由結合,幾個人合作來創造新節奏,同時也讓臺下的幼兒鞏固對節奏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也增進了幼兒間的合作能力。這裏,教師用集體學習的教學方式,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積累經驗,取長補短,在同伴的提示和幫助下,讓自己取得進步。

2、表現創編節奏環節,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自由表現各種節奏。嘗試用節奏樂器以外的新物品來表現節奏,給幼兒新的嘗試經歷,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經驗,體會節奏樂的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環境,樂器的影響,隨時都可以進行。教師採用自由分散和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前者的自由分散學習,給了幼兒無限的自由空間,可以自由探索用各種物體表現節奏,而且可以自己創編簡單的節奏,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創造性的表現美。但當幼兒探索到一定時間後,需要幼兒集體討論,比較,分享個人的經驗。

3、運用節奏環節,則是讓幼兒學以致用,遷移經驗,爲學過的歌曲來選配恰當的節奏型伴奏。這也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最大的滿足感。教師並不注重他演奏的節奏是不是最恰當的,而在乎他是不是開開心心的去完成伴奏,體驗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最大的特色在於:

1、學具和教具都來源與幼兒的生活,用最平常的物品來完成教學,使學習活動更生活化,日常化。

2、沒有讓幼兒一味地去強調技能技巧的掌握,,而注重幼兒自己去發現和自由表現節奏,支持幼兒的每一個創作,給幼兒提供充分去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教師扮演支持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3、尊重每個幼兒的創造和想法,讓他們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