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

音樂3.2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1

音樂就像是一杯酒,讓人醉;音樂課就像是一場夢,讓人懨懨欲睡。結課時,似乎夢就要醒了,問夢中有何物,一切卻似過眼煙雲,揮之即忘。只顧一時享受,卻沒有去留下記憶,哀哉。萬幸的是,在夢中還做了一些標誌,迷離中將之帶出夢境,不過只是殘篇,不足兩頁,恨之甚少。也只有把這些碎片拼一拼,努力找尋記憶吧。

學習中國音樂,首先要驚歎於它的歷史。中國最早可考證的音樂竟在8000年前,中國的文明史方纔5000年,音樂史竟早其3000年。在夏商周時期,便有了各式的樂器,並且有了一個系統的'分類,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如果說夏商周及之前的音樂比較陌生的話,秦漢南北朝時期的音樂就有點熟悉了,經常會在一些詩文裏見到一些音樂名和舞名,而一些樂器與器樂也成爲表達詩人情感的一個非常好的象徵。唐至明清時期的一些樂名更是耳熟能詳,比如《霓裳羽衣曲》、《牡丹亭》等,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不過,還是隻有在音樂課上才能親耳一聞。到了近代,西洋音樂開始傳入中國,中國音樂也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期,沈心工業把音樂搬到了課堂上,成爲最早在課堂上教授音樂的人。現代中國音樂的發展更爲迅猛,首先是數量多,再者優秀作品也是空前。這一階段的音樂多與保家衛國有關,所以聽起來特別有氣勢,讓人爲之振奮,非常鼓舞人的鬥志。流行音樂在這時也出現,並有了很大的發展,一首《玫瑰玫瑰我愛你》至今聽起來仍有新鮮之感。器樂中感受最深的要數阿炳的《二泉映月》,晚上躺在那裏靜靜地聽,總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種滄桑、悲切。進入當代,中國的音樂則是空前繁榮,百花齊放,讓人目不暇接。不少的曲目,到現在仍能在電視上看到,不多,但是能感覺到它與當下歌曲的不同,畢竟,音樂有時也是時代背景的一種反映。讓我驚詫的是譚盾的《水樂》,它完全顛覆了我的音樂觀,這樣也能叫音樂,但它就是音樂,不過這叫我這樣一個身上沒有音樂“細菌”的人都無法承受了,根本不知道該怎樣欣賞,只有目瞪口呆。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2

《中國音樂簡史》講述了中國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是愛美的民族。

所以,從遠古開始,禮和樂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學生的六種教材——《詩》《書》《禮》《易》《樂》《春秋》中,有《禮》和《樂》;孔子教學生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禮和樂居於前兩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說“禮別異,樂和同”,意思是說“禮”是用來別尊卑,序長幼的。也就是通過禮的`規定,來制定一種社會賴以穩定的等級秩序。而“樂”,則是求得一種沒有尊卑長幼之分的平等與融合,以達到社會的和諧.孔子就曾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過於禮。”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3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相關文獻也可追溯到黃帝時代。同時中國音樂也對中國周邊國家音樂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如今,中國的音樂正在吸收西方音樂的基礎上不斷地充實發展。

在我看來,中國音樂是極其複雜的,同時也是龐大的體系。但我覺得可以從歷史的發展進程去看待中國音樂。而在這方面,我更傾向於談談中國古代的音樂。所以,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幾乎不涉及到有關近當代的音樂。

一、中國古代音樂的特點

中國古代音樂的第一個特點是它屬於五聲音階體系,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被稱爲“五聲”,即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衆所周知的就是《廣陵散》、《高山流水》和《梅花三弄》了。由於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沒有能留下更多的書面資料。但音樂和文學一樣,是古代知識分子階層的必修課(詳見“六藝”),在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間則更是充滿了多彩的旋律。在中國古代士大夫普遍認爲,一個有修養的'人就應該精通琴棋書畫。而這裏所謂的琴就是音樂了。中國古代音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詩歌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要知道現存最早的漢語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當時都是配有曲調,爲人民大衆口頭傳唱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去,比如漢代的官方詩歌集成,就叫《漢樂府》,唐詩、宋詞當時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樂家爲古詩譜曲演唱,如蘇軾描寫中秋佳節的《水調歌頭》。中國古代音樂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歌、舞、樂互相結合。據古代文獻記載就有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而且,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

二、中國古代樂器

《周禮·春官》中把樂器分爲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稱“八音”,也是最早的樂器分類法之一。金音包括編鐘、特鍾、鐃;石音包括編磬、特磬;土音包括壎;革音包括鼓;絲音包括古琴、古瑟;木音包括柷、敔;匏音包括笙、竽;竹音包括簫、笛、管、篪;編鐘、磬這兩種樂器所發出的音響清脆明亮,被稱爲“金石之聲”,是官方認可的“最高雅的聲音”。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古代樂器主要有壎、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等,樂曲一般緩慢悠揚,主要是爲了適合宮廷生活或宗教的需要。

到漢朝和唐朝以後,中國通過西域和國外的交流頻繁,漢唐時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勇於吸收外地文化,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爲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替代了中國原來的本土樂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寵愛,得以樂器流傳,正式在“民樂”公衆中演出的樂器幾乎都是外來的。

三、中國古代音樂與歷史的融合

現在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華民族音樂的矇昧時期早於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餘年。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

中國音樂簡史讀書心得標準版4

綜觀中國音樂史,它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與繁榮的過程。古代的音樂及器樂總是給人一種自然、舒暢的感覺,若是用音樂治療疾病,我想,中國古典音樂絕對是不二之選。而古典器樂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壎了。壎發出的'聲音,讓我極爲震撼,我總喜歡在睡覺前靜靜地聽上一遍壎作的《枉凝眉》,這音樂直接就滲到我心裏,滲到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愜意地入睡。

歷史在不斷向前推進,音樂也在不斷髮展。音樂的發展史是一個不斷創新與創造的過程,並且不斷地繼承與吸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音樂史中,尤其是現當代音樂中,一方面吸收西洋音樂,另一方面又在融合中國古典音樂,推動中國音樂不斷向前發展。在吸收和繼承融合的同時,又不斷創新,才造就了中國音樂史的輝煌。也相信,中國音樂會越走越遠,書寫更燦爛的篇章。

音樂課結束了,感覺收穫的還是甚少,感覺內容還可以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師能在課上再增加一些關於音樂鑑賞方面的知識,我們工科學生確實有點缺乏藝術細胞,聽歌只知道聽它的好聽與不好聽,卻不知哪裏是好哪是劣。還有就是老師若能在課上給同學們唱幾首歌,必定能起到活躍氣氛、吸引同學注意力之用。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喜歡上音樂、瞭解音樂,增加自己的人文修養。也希望老師能給我們的同學帶來更多的音樂藝術知識,提升我們的人文藝術素養。感謝老師的辛勤勞作,給我們帶來豐富的音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