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關於音樂之聲作文三篇

音樂1.5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之聲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音樂之聲作文三篇

音樂之聲作文 篇1

音樂之道是漫長的,又是枯燥無味的。有人說,彈鋼琴的人對人生,對音樂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心靈的昇華。每當走過鋼琴,看到鋼琴時,他像一位優雅謙遜的紳士在向我們頻頻招手,期待我們都能夠用他的心靈譜寫音樂的夢想之曲。當看到一位位成功的人士坐在鋼琴上,十指在鋼琴上跳動,優美,高昂,輕快,浪漫的旋律便從琴鍵在傾瀉下來的時候,我的聽覺便得到極大的享受,於是從那一刻起,我便決定有朝一日一定要成爲鋼琴藝術家。

我懷着喜悅的心情,開始了漫長的旅程。剛剛看到鋼琴時,我的好奇心便萌生了,我打開琴蓋,在他潔白的皮膚上亂彈一通,那發出的聲音真可謂離奇古怪!唉,看來彈鋼琴並不容易呀!

在以後,我所學的令我大爲吃驚,彈的盡是枯燥的拜厄,哈農練習曲。漸漸地,索然無味代替了先前的喜悅,我開始厭惡鋼琴了,老師說的話都聽不進去了,而且許多琴譜我都不認識,每當看到鋼琴時我充滿了無限的怨恨。爲此,爸媽只好不讓我學琴了。我很清楚,我不會在鋼琴上有多大造詣。以後,我便淡忘了它。

過了幾年,我上國中了,因爲搬家的緣故,我不經意間注意到了鋼琴,他的身上積滿了灰塵,也蒼老了許多,我不禁頓生憐愛之情,揭開琴蓋,一排排琴鍵整齊的`屹立在那兒。我想,他是在期待我能再次和他交談。再次向他傾訴快樂與哀愁吧!再回想他爲我作出的貢獻:每當我彈鋼琴時,我的每個感官都得到鍛鍊。我要看琴譜,通感視覺;我要用十指彈動,活躍觸覺;我要注意聽音樂的旋律,節奏,細聆聽覺;我還必須動腦筋想怎樣彈樂曲會更舒暢,更和諧。這些都是在同時完成的。真是不可思議!如此一來,那麼我不僅得到了僅僅的音樂享受,從而又得到了各感官的跳躍,從而心情得到宣泄。

從此,我又重拾樂譜,找回自信,開始了第二次的鋼琴之路。在這短暫的學琴路上,我不敢說在這方面有多深的造詣,但在鏗鏘清脆的琴聲中,在五音十二律中,我悟出了平常人所不能感受的音樂生命之美,它是心與美的交替,當你用心去感受音樂時,你會覺得自己的靈魂已經與音樂交舞了,自己的心靈得到洗滌,藝術的審美境界便有如激流涌現出來了!音樂它不僅培養了我的耐性,信心,恆心,也使我堅信只要有毅力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在繁忙的生活中,音樂不可缺少的清涼劑,而無形的音樂比有形的圖案更美,意義更深遠!

鋼琴是我的良師,我的益友!

音樂之聲作文 篇2

小時候,住在老家村子,一大清早,便是天籟之音。

坐在窗邊,看向外面,正好能看見,大半個太陽掛在山頂,射出一道道溫和的光芒,照向我,照向這整片果林,照向這片土地,喚醒了一切生命。

遠處看,山外又是山,山腳一片清澈透亮的湖,在太陽溫暖的照射下,反起一道又一道刺眼的光。

踏出院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蟋蟀的歌聲也愈加明顯,聽着它的伴奏,走出的步子也那麼有節奏,爺爺奶奶也是。走到了湖邊,走上那石橋,我了感受到了它的歷史悠久,突然,心頭又涌上了一股美感,是什麼好兆頭的前奏嗎?

我們踏過石橋,來到了村子的果園,腳踩在柔軟舒適的泥土上,好像心頭涌上了一股如加加林踏上月球的自信,整個環境瞬間變成了仙境。鳥兒高興地賣弄清脆的喉嚨。這時,那些樹又成了一個個學舞者,風就是它們的老師,輕撫着它們,翩翩起舞。去聽,不知從哪兒分來的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大老遠跑來給春伴奏,“叮叮咚咚”,指引我們向前去。再聽,是蟋蟀,它又跑來這裏,湊熱鬧來了,可能是一個人太孤獨了吧。

就這樣,我們走在這演唱會場中間,好像明星,又如森林中最亮的焦點。

我們是這樣走下去的,聽着貝多芬的鋼琴,好像每一步都是一個世紀。

音樂之聲作文 篇3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羣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 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範、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樸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 人,儘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準,適合模仿和借鑑。聽者可在輕鬆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薰陶。

1959年在美國紐約首演,並在1960年獲得第十四屆託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女配角等五項獎, 這是音樂劇大師理查德。羅傑斯(曲)和奧斯卡。翰墨斯坦(詞)的最後一次合作創作的作品。1965年的電影版也獲得過5項奧斯卡大獎。演出後大受觀衆歡迎。1965年改編成爲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它被認爲是最傑出的永恆佳品。這部歷久常新的電影,永遠抓住小朋友的心,所有學音樂的,聽音樂的,都不約而同地被這部電影所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名叫瑪麗亞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現過於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的一些雙重評價,說她有時很好笑,但有時會時常惹麻煩。最後,院長還是把她派到了一位名叫特拉普的海軍艦長家作一名家庭教師。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 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 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願;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的藝術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傑斯之手),經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和自然之美。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 典音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託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裏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爲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自由與專制的鬥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爲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標籤:三篇 之聲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