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中學作文寫作關鍵

其他1.91W

中學作文寫作關鍵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中學語文教學最讓人頭疼的問題,由於作文在考試中所佔分值很大,且不容易提高,雖然語文教師非常重視作文教學和研究,理論上作了精深地探討,實踐方法上努力創新,時間上投入很大,精力上成倍付出,但收效一直不理想。我作爲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近十年語文教學經歷中,也曾苦惱過,彷徨過,更曾積極思考探索過,借鑑名家模式努力實踐過,有敗有成。我個人認爲,要想使中學作文教學有明顯效果,必須抓住中學作文教學的關鍵:通過大量閱讀讓學生積累豐富語言詞彙和寫作方法,並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創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揭示了詩歌創作規律與方法的真諦。試想,詩沒有讀幾首怎麼能作出一首成功的詩呢。“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不僅僅是詩歌創作,包括一切文章的創作,不“破萬卷詩書”是不能“文思泉涌”的。現在的家長、教師、學生在多數情況下忽略了“積累”對於作文訓練的意義,淡漠了積累的途徑,擱置了積累實踐,想寫好作文也就不得其道了。家長不懂得積累意義而一味責怪孩子語文成績差,作文寫不好;教師只顧眉飛色舞地講,照本宣科地析,面對學生亂七八糟的作文只是一味地連聲嘆息“孺子不可教也”;而學生自己作文寫不好也不知就裏,只是怪自己腦子笨。一個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學語文學到國中、高中,甚至大學,基本應用文寫不好,句子說不通,甚至錯別字滿篇,不打標點,邏輯混亂,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育的極大悲哀。面對這樣的現實,痛心之餘,我們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其實就一個問題沒處理好,沒落實到位,那就是作文教與學中的“積累”。

什麼是作文?作文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干預社會。一篇文章的要素無非就兩個,一是形式,二是內容。形式包括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內容包括人、事、物,情、理、法等等。要素就是樓房的鋼筋與水泥,砂子與磚塊,圖紙與技術,積累夠了就可以造房子。作文所需的一切都要積累,不能憑空而造。那麼指導學生寫作需要積累什麼,怎樣積累呢?“積累什麼”是個值得深入仔細思考的.問題。提起作文教學的積累問題衆說紛紜,大部分人覺得要多讀多背幾篇文章,甚至是背字詞典,甚至是背不完的唐詩宋詞,這樣做因爲繁難也就無法堅持而不了了之,最後還是“空悲切”,視寫作爲畏途。當然這種積累有其一定意義,只是既不全面,也難以落實。具體說來,作文訓練應該注重積累三個方面的素材:

一、積累語言

作文作文,不積累語言何以寫作文。語言怎麼積累呢?按照語言的要素進行積累,首要是識字,寫字,用字。這個做法說起來是輕巧而又樸素簡單,連小孩子都認爲是正確的,但實際上又有幾個學生、幾個教師重視這個問題了。再次是積累句子,也就是“話”。不僅僅要積累名句格言,就是普通人也偶有妙語麗句,就是一般的書籍普通的文章也有精彩的巧句。所謂要向生活學習語言、向羣衆學習語言、向書本學習語言、向古代學習語言,說的主要指句子。最後是積累語段篇章,理同積累詞語句子,在此不再贅述,只是要複雜些,比如章法的積累,比如修辭的積累,比如邏輯的積累,都在語言的積累之中,意義都非同一般。

二、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裏既指語言的積累但更重要的是指生活積累,閱歷積累。讀古今中外萬卷詩書,觀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自然風物。通過“行萬里路”來親身體驗,親眼目睹,親耳聆聽,彌補“讀書”之不足。積累生活不僅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的大舉動,更指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平常的人與事、平常的哭與笑、平常的苦與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積累生活方有生活可寫,沒有生活即沒有文章,沒有生活即使有了文章也是無意義的文章。“處處留心皆學問”,爲了寫好作文,多積累一些素材,做個有心人,多聽多看多記多悟多寫。當然,這樣地用心生活的學生,生活給予他(她)的回報就遠不止能寫好作文了。

三、融匯情感,厚積薄發

每當文章寫不深刻寫不生動的時候,我們就要捫心自問:我爲什麼寫不深刻寫不生動?僅靠考場幾十分鐘能寫出思想深刻情感真摯的文章嗎?如果偶有深刻的思想寫出來,多半也不是自己當時的思想,那思想多半是此前已經存進腦子裏的。思想與情感也是需要積累的。因爲思想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感悟與靈感的;情感是需要平時生活中真切體驗的。

標籤:寫作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