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比應用》評課稿(精選15篇)

其他3.04W

《比應用》評課稿1

本節課既是槓桿知識的延伸,又爲後面學習“功”和“機械效率”做準備。所以,本節課在教學上起到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課堂上夏老師採用了:學生預習討論、學生實驗、教師引導總結、多媒體動畫輔助教學的方法;而學生採用觀察、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進行學習。

《比應用》評課稿(精選15篇)

首先引導學生根據預習瞭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一些基本知識,然後播放flash動畫引入新課,利用定滑輪讓學生親身體驗(小組完成)升國旗,然後聯繫槓桿的五要素分析滑輪的`實質。通過組裝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滑輪的優點和缺點一目瞭然。接着很自然地引出滑輪組,老師又利用了flash動畫畫出了滑輪組的各種繞發,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我認爲較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上夏老師注重了聯繫生活實踐,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滑輪的應用,對掌握課堂知識有很大幫助,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學理念。另外在探究實驗中,學生通過分析數據,感受收集數據信息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比應用》評課稿2

教材:

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數學評課

教學目標很明確:

1、知識目標:能進一步熟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會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實踐、討論等活動,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分類考慮、討論問題的能力,感知方程與不等式的內在聯繫,體會不等式和方程同樣都是刻畫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重要模型

3、情感目標: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在解決問題時,與其他同學交流,培養互相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突出:

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難點:在實際問題中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數量關係。

關鍵:突出建模思想,刻畫出數量關係,從實際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注意問題中隱含的不等量關係,列代數式得到不等式,轉化爲純數學問題求解。

5、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大多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情景呈現出來,給學生以親切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生通過合作、努力解決問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6、組織形式:本節課以開放式的課堂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操作與探索、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由於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無須過多講解,只需引導、組織學生活動,有意識的讓學生主動去觀察、比較、分類、歸納,積極思考,並真正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這節課成功與否,不在於教師的講解本領,而在於調動、啓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水平以及激起學生求知慾、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的藝術高低。

7、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改變了過去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不是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是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爲學習的主體。

8、 評價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關注的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關注的是學生思考了沒有,參與了沒有,關注學生能否從數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是說:教師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另外,在課堂教學中,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並且教師的鼓勵與欣賞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比應用》評課稿3

前幾天到某校去聽課,上課的內容是期末考試總複習,內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根據教師的介紹,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一般,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平時成績介於及格線之內。

很可惜的是,一堂課下來,該老師一共上了10多道例題,包括6個解方程、8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問題。根據課堂觀察記錄,在課堂後面的24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該教師完成了8道應用題的教學,平均每道應用題的教學時間不到3分鐘的時間。在教學應用題的過程中,大約在一分半鐘左右的時候,該教師便問學生完成的情況如何了?那時有約10位左右的學生舉起了手,餘下的學生仍在默默的書寫着,但該老師便開始展示解答過程,並簡單的作了一些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該教師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解所列出來的方程的身上,這讓我們聽課的教師都有不太舒服的感覺。

課後,我忍不起回憶起自己日常觀察到的複習課與試卷講評課的課堂,不少的任課老師或多或少都把精力花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的身上,就算是能注意到應讓學生先練習後講評,也都侷限於要完成自己課前的預設內容,這樣,很難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了。

其實,對於複習課,從教學內容上看,這些內容與方法都是學生在新課學習時已經學習過了,複習課的根本任務之一在於,對於哪些已能掌握好的學生來說,關鍵在於他們能否靈活熟練運用所學習過的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在運用過程中加深對數學模型與數學方法的理解。而對於哪些仍沒能很好理解基本知識與基本方法的學生來說,更重要的在於要使他們經歷複習之後,能強化雙基,明晰知識與方法。無論對於那種類型的`學生,對於複習階段的教學來說,最根本的都在於落實,這需要我們開展分層教學,分步推進,分層落實。

因此,在複習階段的教學裏,不管是教學還是複習問題的呈現,都不應同步進行,也不應統一要求。例如,對於一元二次方程的複習課,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一部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應用,其包括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整體思想與方程思想。對於此階段的學生,他們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已有所瞭解,所以對於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以直接呈現一些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按要求來解方程,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與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方程解法的理解,熟練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過程、公式的運用、因式分解法等。而且,對於優秀的學生來說,此環節不僅僅要強調方法的熟練運用及運算的準確性,同時要加強方法的選擇及計算的速度訓練。因此,對於不同的學生,我們應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應用題的複習教學,其重點在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信息的提取、加工與選擇的能力培養、運用代數式表示數量關係的能力等。這些能力不是能通過大量的練習題去強化的,也不是通過把問題進行分類,然後讓學生套用數學模型而形成的,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交流的空間,給學生對問題進行思維加工的機會。只能這樣,學生的學習纔是主動的,學生的能力發展纔是主動的,教學纔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的事。

當然,我們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大容量知識與方法的複習,這本身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但這不能作爲我們教師代替學生複習的藉口,更不能作爲牽着學生走的藉口。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複習前要充分了解學生,通過調查或檢測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對那些已學習過的知識與方法的理解情況,在此基礎上精選一些有針對性與典型性的複習練習題,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按教師自己想當然的思路來進行。

課堂上,在要求學生完成練習題時,我認爲不僅僅要關注個體學生是否能正確順利完成,同時要關注學生完成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對解答過的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這些都需要教師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價與小組交流活動,都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學習過程的落實情況。

事實上,不論是新課還是複習課,學習都應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的作用是主導性的,而不是代替性的,這無論對維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學習的情感,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學過程中,落實都是教師教學的關鍵。

《比應用》評課稿4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計算機的硬件設備》。本次說課分6個部分:分別是課程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媒體手段、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第一部分:課程背景:

本節課是高中信息技術第一冊《信息處理的主要工具--計算機》這一節中的內容,屬於教材的開卷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爲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教學目標

由於這是一節以瞭解和學習計算機硬件知識爲主要內容的講授課,而且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的感性認識不多,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爲1、知識與技能目標。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具體闡述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包括:

①、在觀察實物及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硬件系統有直觀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現概念和實物的對接。

②、通過瀏覽教學資源網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競賽分組答題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小組協作和競賽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競爭參與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於這節課是高中計算機課程的開卷篇,而且我校多爲農村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瞭解有限,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爲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與實物的對應。難點設置爲主機中各部件的名稱及作用。

第三部分、教學方法

1、教法

爲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滿足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建構主義學習下以學生爲中心的網絡資源學習法、創設直觀的實物情境法、帶着問題學習的任務驅動法和通過瀏覽網站自由學習的分層教學法及最後評分所採用的競爭激勵法。

2、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綜合素養。

第四部分、媒體手段

1、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

2、自行設計的教學資源網站

3、輔助教學課件

下面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本課所使用的教學資源網站:爲了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好地體現分層次教學,我將這個網站設計爲資源型。站內設有教學導航、各部件的基礎知識、擴展知識、和大家所關注的最新報價。

第五部分、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爲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本課的學習興趣,在導課時,我拿出主機實物,讓學生們觀察。然後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分組拆機,說出所認識的機箱裏部件名稱。(視頻)在此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儘快進入本節課的主題:硬件。這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的接受任務,從而樂學,然後將他們帶入教學資源網站,加深他們剛纔的觀察印象,並且按照教學目標自主地學習。

(二) 分組競賽、導學達標

爲了培養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檢驗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完成的效果,在這一部分中我採用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分爲必答題和搶答題兩種。並且給各小組計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競爭與合作中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第一層次:必答題部分,設計此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主機方面的問題。學生分組抽題,通過10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教學資源網站,學習主機部分的基礎知識,來完成教學目標設置的每一組必答題。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並概括表達的能力。關於這部分問題的設置,我採用了教學輔助課件來展示給學生。

(課件展示)

這個教學課件主要包括主板、外存、CPU、板卡、內存方面的5組問題及所對應的5組問題的答案。5組問題設置的目的是能夠在有效時間內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並加深學生們對正確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視頻片段)

例如我在主板方面設置了兩個問題

1、在主機箱裏找到哪一部件爲主板,並說明其作用。

2、在主板中找出CPU、內存條、顯卡、聲卡的插槽。

目的是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主板方面的知識,並能在主機箱中找到這一部件。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我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控制屏幕,使每名同學都能看到該組所回答的問題和展示的實物,從而有所收穫。

第二層次:搶答題部分,設計這部分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外部設備方面的問題。

由於外部設備比較直觀,學生對這部分的認識較容易。所以這部分我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爲搶答題方式。學生通過6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教學資源網站,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學習外部設備的基礎知識,之後回答老師提出的搶答題。我在這部分的問題設置上注重基礎、實用。所以製作時,我注重網站的分類與導航,使學生們能很容易地找到想要的東西。在這一部分中,主要?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競爭參與意識。

(三)談收穫、自由學習

爲了充分實現分層次教學,讓每名同學在這節課中都學有所得,我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學生通過5分鐘左右的時間,瀏覽教學資源網站,自由學習感興趣的知識,然後請同學們說出自已在本節課的收穫。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知識的回顧、體驗、收穫,自主參與,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

(四)、總結歸納

爲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我對本節課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做以簡單

的總結,並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更好的學習信息技術課。

第六部分、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有4個特點。

第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

我採用先介紹主機然後引出外設這一順序,使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

通過參與,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特別是主機部分的設備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第三、利用教學資源網站學習。

這樣做的好處是使枯燥的知識易於理解、掌握而且直觀,通過實物與教學資源網站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對計算機有了更爲系統的認識。

第四、分組競賽答題,體現分層次教學。

通過必答、搶答、自由談收穫,更好的體現分層次教學的特點,學生在這三部分的學習過程中各有所得,解決了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爲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應用》評課稿5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晁老師上的課題是《應用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課時,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晁老師從學案的編寫到實施,在形式上和內容生都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特徵,符合課改的精神,本節課始終以如何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爲主線,加強對學生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培養目標的達成,達到了比較理想的程度。在課堂結構上,嚴謹、順暢,課堂營造的學習氛圍比較活潑,內容上新舊知識的前後聯繫,多種分析方法系統、完整。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我覺得是一節優質的示範課。下面我具體談談個人看法。

1、晁老師這堂課充分的踐行了“先學後導 問題評價”高效課堂理念,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問題,本節課一共設計了四個問題,基礎回顧階段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爲本節課降價利潤作鋪墊的問題,第二個是解應用題方法層面的'問題,兩個問題直擊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展示交流階段設置一個一利潤計算爲載體的問題,最後設計了一個針對性練習,問題設計合理,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其實上一節課,找到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很重要,找到了切入點,學生就容易進入學習狀態,晁老師這一點做到了;②先學,晁老師這節課,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是學生先學,最主要的是先獨學,獨學不能解決時,對學,甚至羣學,然後學生展示、講解,教師點撥,學習關鍵是教師搭建平臺,學生努力思考,遇到問題,尋求幫助,這樣的學習,才能將新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這樣大多數學生才能正在的學到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③後導,晁老師這節課在學生自學、對學、羣學的基礎上,學生展示,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學生的對學生的引導,學生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思維水平相近,最後教師畫龍點睛的點撥,總結方法,④評價,學生回答完問題,晁老師都要做出評價,更多的是鼓勵,每一次聽晁老師的課,最讓我感動的是晁老師對全班學生的鼓勵,和哪一種慈愛的期待的眼神,這是對全班學生最大的鼓勵和評價。

晁老師是20xx年第一批選調到本校的數學老師,從13年春季學期開始,晁老師不斷揣摩新課程理念的脊髓,上課從不做作,本節課重數自然課堂,學生沒有演練,晁老師課堂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內在潛力,學生在晁老師的課堂中都能夠學有所獲,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晁老師的課堂充分踐行慢教育的思想,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教育上的“慢”是客觀規律,必須遵守,不能繞過去。本節課,就核心例題晁老師從學生思考、獨學、對學、羣學、教師點撥真正花了20多分鐘,而且前面的基礎回顧和後面的鞏固練習都僅僅圍繞這一類問題,其實一節課弄清一個問題足夠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曾評選“兒童給成年人的忠告”一共十句話,第一句就是“我的手很小,請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東西。”這裏的不要多,我們的理解就是不要放得太多、太慢,放得太滿,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壓垮了。其實很多國中的“問題學生”,家長、老師付出很多不見收效的原因就是家長、老師提出來不切實際的奮鬥目標和要做太多的作業,還在由於能力的限制,長期的精神疲憊,實在跑不動了,乾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來。

其實我們平時正式作業2-3個題,學生二三十分鐘完成,家庭作業也是2-3個題,而且每個題都要精選,絕大多數學生不會的不做。我校20xx屆畢業學生是我們從七年級帶上來的,就用這種“慢”的教育方法,今年高中升學率達到80%。

3、晁老師的課堂方法總結到位,本節課另一條主線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前置問題讓學生回顧方法,分析解決問題時方法先行,最後教師用紅粉筆總結解一元二次方程應用題的方法“析、設、列、解、驗、答”,而且在黑板的醒目位置規範的寫出解應用題的格式,讓學生耳聞目染。

總之,晁老師的本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示範課。

謝謝大家!

《比應用》評課稿6

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最終是要落實到它的應用上。本節課通過學習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兩類問題:面積問題及增長率問題,使學生體驗“知識來自實踐,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史老師圍繞這一知識應用開展課堂教學。現就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評價如下: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審--設--列--解--驗--答;學會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學會尋找增長率問題中的等量關係;瞭解數學源於生活,從數學的無窮奧祕,感受生活的豐富多采。培養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目標比較全面、具體、適宜,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確定,並且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同時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爲指導,體現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爲實現目標服務。

二、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史老師對這一節課的知識教授比較準確科學,教師在教材處理上做了一些文章,從課前學習配備一定量的複習練習,回憶鞏固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通過模仿練習,提升學習的量,並在教法選擇上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教學程序上分析

(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因此史老師在教學思路設計上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並設計合作與探究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比較好。

(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爲教學環節或步驟。

1、從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本節課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多,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講與練時間搭配還不夠合理,講地多,練得少。

2、從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看,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不夠多。

3、從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不夠合理,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不夠。

4、從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學生情況我們不是很熟悉,難以判斷。

5、從非教學時間看,史老師控制較好,基本沒有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麼是教學方法?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

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本節課採用任務驅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輔導相結合的模式,設計思路較好,具體實施時仍舊感覺到傳統教法佔優。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爲歷史。本節課適當運用了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的容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書

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嫺熟。因書寫地方少,體現不出教師的真實水平。

2、看教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這一方面對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加強。

3、看語言

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史老師語言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有啓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富於變化。

4、看教法

史老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議、微機等比較熟練。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應該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評公開課《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

本節課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使學習

體驗“知識來自實踐,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1、根據學生的當前思維發展水平和教學任務,把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作爲本節課的知識目標,通過對學生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學會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係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能力等方面應獲得的發展,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從生活的無究奧祕,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正確的把本堂課學生要學習的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作爲重點,把比例、平均增長率與各年的增長率的之間這些模糊的.概念作爲本節課的難點,針對這些重點和難點,教師從學生的現實狀況出發重新組織教材,設置一系列的典型例題,圍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學會尋找問題中的等量關係進行分析與講解。使學生得到數學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3.本節課從學生自學-探求新識-課堂小結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探求新識的回顧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學前準備-模仿與實踐-歸納及練一練-合作與交統關鍵性問題的解決上;注重層次、結構,張弛有序,秩序漸進。 精心設計練習,有計劃地設置練習中的思維障礙,使練習具有合適的梯度,提高訓練的效率。恰當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程,爲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

4.從教學效果來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已有發展的基礎上,在“雙基”、數學能力和理性精神等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

評《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公開課

史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讓學生課前學習,然後教師採用填空設問方法,學與教同步,使學生較好的瞭解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適合學生承受能力;課堂習題的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有助於學生對於所學知識點的充分理解和進一步的鞏固;“模仿與實踐”題的設置,具有較強的層次性,由淺入深,由簡到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的教學氛圍。

整節課教師輕鬆而自如,教師語言親切清晰,條理清楚,能言善辯,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有進步,學生思維活躍,是成功的一課。

《比應用》評課稿7

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雖然是同一課的內容,三位老師上出了不同的風格,每個人的課都有自己的亮點:

第一節是高老師上的,他在課前就與學生做了溝通,瞭解學生的前認知,課上不僅引導學生如可設計,還一起完善設計,學生們在老師有效的引導下,很多組當堂課就製作出了小車,還進行了比賽。高老師的課高科技的運用很多,比如3D技術打印出來的輪子;iPad現場直播室外學生的空氣動力小車的運行情況。本節課的內容是知識的運用,高老師的教具也是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們體會到從古至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隨處可見。第二節課同樣也是讓學生以空氣爲動力,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一輛小車,比一比哪一組的小車跑得快。先把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再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製作。以上兩位老師都讓學生運用身邊的材料讓學生動手製作以空氣爲動力的小車,還讓學生說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學生成功地運用科學原理,製作出了可以前進的小車,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第三節課也是同樣的內容,王老師執教的,她的教學流程與前兩位老師的不一樣,沒有讓學生動手製作的過程。她課前在每組的放了2樣物品,有修正貼與修正帶;雙肩背的.書包與拉桿書包;直尺與摺疊尺;單層玻璃杯與雙層玻璃保溫杯……先讓學生觀察前一個物品,再對比觀察後一個改進後的物品,小組討論:這些新產品“創新”在哪裏?這種創新運用了哪些科學知識?學生們都很厲害,發言積極。本節課中老師還帶來了他們學校學生的小發明,一一展示給學生們看,並讓學生說說應用的主要原理,從而告訴學生髮明沒有那麼難,只要動腦筋,運用科學知識,你也能行。最後讓學生們自己來改進一次性的塑料杯。

本課意在引領學生不斷探究,加強學習與實踐,在學習中運用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應用是拓展的又一種途徑與形式。通過實際應用,學生將學習的原理物化爲成品,檢驗了原理的正確應用,增進了對原理自身內涵或與其他關聯原理的理解,提供了學生合作交流、質疑與改進以及成功體驗的機會。3位老師的課上都得到了體現,值得學習。

《比應用》評課稿8

本次,數學組的教學大比武,六位執教者各具獨特教學風格,展示了不同年級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成功地課堂模式,使聽課者受益很深。以陸夢龍老師執教的《比的應用》爲例,品析教學環節中的難忘之處,讓我們再次分享執教者教學中揮灑自如的獨特教學風格。

應用題源自生活,和日常生活聯繫緊密。本節課體現了由重知識向重親身體驗、重實踐探索方向轉變,創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求知慾的多種情景,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對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探索怎樣恰當的對老教材用新理念進行教學。

本課特色有四:

一是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全開放。

教材選編的播種大豆和玉米、調混凝土、什錦糖等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條件、問題控制在固定的框框內,捆得過死。現選擇深圳學生熟悉的奶茶配製問題,解決的是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能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生活中的數學,設計得非常新穎到位,使學生學習得輕鬆、愉快。

二是解題策略全開放。

教材裏只有分數應用題的一種解法,解題方法單一。現依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可以自願選擇用多種方法解,不但能利用分數應用題的解法,還能利用倍比法、歸一法等,在一解與多解、技巧的要求上,隨機調空,因材施“練”,發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刻度和靈活度,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品質,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和發展。

三是從生活實際引入,至始至終地密切聯繫實際生產、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從老師合租房子解決租金問題,到新課的調查奶茶比、解答、配製、品嚐學生親手配製的奶茶,到課結束的進一步解決房租問題。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潛移默化地向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了學生害怕學習應用題的心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新知。

四是能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注重有機的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課的開始從合租房子解決租金分配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到課結束時實際解決實際合租房子租金問題,使課的前後呼應,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若時間充足,課結束時設計的合租房子解決房租問題,學生能用多種方法解答出來,並找出符合實際的最合理方案,那課堂將會更加精彩。

《比應用》評課稿9

5.4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1)評課稿

聽了潘**老師的《5.4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1)》一課,給我啓發很多,他的課風趣幽默,自然流暢,結構嚴密,給聽課的人一種享受,在享受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及教法,一堂好課應該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態下的課,我認爲這是一節成功的課。

1、 爲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首先,他從學生感興趣的畫面入手,很快使學生進入了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因爲是應用題的講解,一般情況下,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也覺得很沒意思,但潘老師把題目改成學生所熟悉,所感興趣的話題,譬如說去水立方去看跳水比賽,去看姚明比賽,問2008北京奧運會拿了幾枚金牌?2012的倫敦奧運會拿了幾枚金牌?大部分同學回答都不知道,於是潘老師說我給你們一個信息,“2008年奧運會上,我國獲得金牌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的4倍少13枚。同學們都在積極的思考,有的同學馬上舉手,有的同學相互討論,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就被潘老師推到了高潮。

2、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

潘老師在講解行程問題時,讓學生自己按題目要求表演,相遇問題,追及問題雖然在國小裏已學過,但仍然是個難點,通過學生的表演,生動形象,讓人一目瞭然,等量關係很容易找到,並且好多同學都能用幾種方法解答。學生的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這樣操作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的很到位。

3、課堂結構安排的非常合理

潘老師的課安排的內容非常多,但整個一堂課上下來,聽的人卻不覺的累,主要是她這幾方面做得很好,(1)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的很合理,沒有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的現象,並且講與練時間搭配也很合理。(2)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合理,潘教師佔用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剛好相等。並且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

4、 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很熟練,

製作的非常精美,畫面生動形象,特別是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中的動畫製作非常吸引學生,幾乎所有的學生看了都哈哈大笑,這也給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

《比應用》評課稿10

王老師面向閔行區的數學老師開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求平均數的應用》,這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統計這個環節中的第四課時。我聽了這節課,有較多的感受:

1、王老師把書本中的教材加以修改,例題改稱了現在最爲熱門的上海世博會,這樣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學生感到很有興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他們把學到的平均數運用到推算世博會的`人數。

2、老師的提問能夠層層推進,在教學第二個環節時,提出的問題層層推進,如:從問“你們用什麼方法來測量教學樓?”到“哪個方法更合理些?”最後在問“怎樣用走路的方法來測量教學樓?”層層遞進,一題比一題提的細緻,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的培養。

3、老師能夠在教學中選取有效的精煉的題目,讓學生學到有代表性的練習,從一般到特殊,在從特殊推倒一般。達到的預期的學習目的。

4、最爲一位年輕的男老師,王老師的優勢明顯,有着其特有的優點,學生喜歡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是在課堂中對於學生的表揚比較少,語言不夠豐富,上課缺少激情,整節課比較平,沒有起伏。

《比應用》評課稿11

今天上午聽了郭老師的一堂關於方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數學課,感觸頗深。其中不乏亮點。

一、本節內容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延伸與拓展,它進一步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同時又滲透了函數與不等式的思想,爲以後內容學習奠定了必要的數學基礎,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學生能深刻地認識到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有效的數學模型,領悟到“方程”的數學思想方法.總之,本節內容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數學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二、數學來源於生活,反過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所講的三個例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手機話費的問題,還是游泳是否購買月票的問題,抑或是在商店購買會員卡的問題,無不充斥着生活的氣息。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同時也指導着他們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三、本節課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特徵,採用探索發現法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本課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演示,增強感性認識,增強教學效果.課中以設疑提問、分組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主動獲得知識。教師參與、適當提示;師生互動、得到決策.這樣設計,讓學生體會到合作交流、互相評價、互相尊重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也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這樣設計易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鞏固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作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也很好地讓學生從已有的經驗中、活動中,有意義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獲得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總之,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課,亮點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說明。評點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斧正。

《比應用》評課稿12

xxxx年4月16、17日海南省國中化學課堂教學評比,11位優秀的參賽老師充分準備,精彩獻課,引發了自己的積極思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王海燕老師的複習課,是我聽過最新穎的複習課,以快樂闖關的方式進行復習,不僅吸引了教師的眼球,而且吸引了學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複習課堂中來。

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引入新穎,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課的開始以將公主點成金人,國王想要解救公主,必須獲得神水,國王就帶着士兵通過闖關贏得神水,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要想闖關成功,必須具備闖關的工具:金屬活動順序表。學生一目瞭然地知道了複習金屬的化學性質知識。

2.快樂闖關,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

本環節共設置了五關,把學生分成了五個組,每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闖關,若不完成可以由其他組進行搶答。每個組起來闖關的同學不能重複,重複要扣分。這樣做的目的爲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能夠關注更多的學生參與,以學生爲主體,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

3.引人入勝,複習課轉化成遊戲

將複習課轉化成遊戲的形式,既新穎,又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誰說複習課是枯燥無味呢?誰說複習課不能上出新意呢?王老師把複習課設置成闖關形式,關闖完了,學生也學習到了知識,一箭雙鵰,快樂闖關深深地吸引衆多老師和學生。

4.設置闖關問題具有階梯性、挑戰性,激活學生的思考,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設置每一關卡中都有4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具有階梯性,層次性,有利於激活學生的

思考。比如第二關中設置的問題:

設置關與關之間也具有階梯性,前面三關是幫助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梳理,後兩關是提高學生對金屬化學性質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第五關“一席之地”,判斷錳元素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的位置,就必須應用到第二、三關的知識,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富有挑戰性。

個人思考:

1.沒有及時處理課堂生成資源,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惑

在金屬與鹽溶液反應這部分的內容中,學生對金屬與鹽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並沒有真正掌握。比如在第三關拜求諸葛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

師:王老師問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現象,你看到了什麼?

生:有白色沉澱生成

師:沉澱嗎?再理一理

生:有銀白色固體生成

比如在第四關生活大爆炸的教學活動環節片段,如何利用化學方法檢驗奧斯卡、倫菲爾所制的黃金是假?

生;把鋅放在硫酸鐵溶液中把鐵置換出來

師:你用的鋅哪來的?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

師:好,繼續

生:銅鋅合金中的鋅能把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鐵置換出來,而銅不能

師:把銅鋅合金放在硫酸亞鐵溶液中,我應該看到什麼?

生:有沉澱生成

師:有沉澱生成,還是金屬的表面有什麼?

生:有其他物質析出

師:我們要正確地描述實驗現象

從這個班學生回答實驗現象情況來看,犯了兩次相同的錯誤,都說有沉澱生成,我認爲如果在學生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加以指導和分析固體和沉澱的區別,讓學生從錯誤的現象中走出來,可能就不會犯第二次錯誤了,所以要及時地處理課堂生成資源,及時解決學生的困惑。還有當一個女生第一次說鋅和硫酸鐵溶液反應,接着繼續回答時才說鋅和硫酸亞鐵溶液反應,教師要及時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也許有些學生還沒有分清楚硫酸鐵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

2.闖5關改爲闖3關,搶2關,形成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

本節課通過分成5組進行闖關,每一個組闖一關,通過課堂發現學生已經定勢了,缺乏激情,還有可能就是給學生感覺的是反正是他們組的,我們已經完成任務,缺乏一種主動競爭的激情。我認爲將闖5關改爲3關,剩下2關可以設置爲搶答的形式進行激烈地競爭,競爭會刺激學生的神經,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將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課。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有說的不好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比應用》評課稿13

《分數的簡單應用》是在學生學習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之的基礎上學習的,在前面的學習中分數都是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而本節課則是平均分多個物體,這是對前面學習的深化。杜娟老師從導入到探究再到最後的練習都緊扣“1”是整體,可以是1個物體、2個物體、3個物體……

本節課杜老師以“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這個問題導入,既對前面的知識進行了梳理又引導學生說出“1”是整體,可以是1個物體、2個物體、3個物體……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緊接着杜老師課件出示了教學例1,第一幅圖學生很容易說出它表示的'分數,杜老師讓學生反覆說分數的意義。緊接着出示第二幅圖:把正方形剪開成了4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形,這個分數是多少。這時候學生在回答中出現了錯誤,杜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平均分什麼?誰是整體?進而讓學生理解整體可以是1個物體、2個物體、3個物體……前一個是平均分一個正方形,後一個是平均分四個正方形但是它們都表示同樣的分數這是爲什麼呢?通過比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表示把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代表取出的份數。這樣反覆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整體。在教學例2中,平均分6個蘋果,有了例1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誰是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有幾個。這例2的學習中杜老師設計了一個練習,用6個蘋果寫出不同的分法,並寫出分數。這時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寫出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這時讓學生思考都是6個蘋果爲什麼能出現不一樣的分數。

在練習中杜老師設計的題是這樣的,6個圓、9個圓、12個圓都平均分成三份,通過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體會同樣是三分之一,但每一份都不一樣。這節課無論是練習還是探究新知都緊扣重點,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比應用》評課稿14

這節課的教學中, 鄭老師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並在教師的激勵、指導和幫助下,獨立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數學學習習慣。

在形式上,儘量採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獨立動手實踐等形式,使每個學生儘量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活躍。

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關實際問題的進一步探索,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認識更加深刻,這一切都爲以後學習函數等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問題驅動式教學。 鄭老師給學生提供了寬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觀察、時間、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急於直接告知結論。此外,對於學習興趣等問題,應多創設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大膽猜想、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去體驗“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樂趣。

鄭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僅餘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而且基於學生的數學實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進一步萌發了探究的慾望,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層層遞進,有剃度的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交流,逐步突破難點。同時,教學採用了計算、討論等手段,更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分析實際問題的各種數量關係,進而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這篇教學設計成功的地方。

《比應用》評課稿15

肖浩彬老師執教的《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應用題》中,教師在教學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教育理論指導教學

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心理學家認爲把智力因素、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推理因素看作是數學能力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而應用題教學是鍛鍊學生思維的“磨刀石”。應用題教學主要幫助學生解決“想什麼”和“怎樣想”的問題。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育的任務是設法發展和鞏固兒童對克服困難、特別是智力性質的困難的樂觀主義信念。爲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在集體中創造一種能夠進行創造性思維競賽的環境。”因此,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就是把應用題的教學過程變成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推理及正確判斷等思維方法的訓練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目的。從而摒棄了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避免了把學生教“死”的'問題。

二、運用模式的“四環節”進行教學

(一)理解新知

1.理解題意。首先要教會學生讀題。讀題時要慢一些,邊讀邊想邊理解,培養學生默讀題目的習慣,提高學生內部語言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爲分析數量關係做好準備。

2.分析數量關係。在分析數量關係時,由於學生的思維過程不同,可分兩種方法,一是綜合法。由條件推向問題,即由因尋果。二是分析法。由問題推向條件,即由果索因。肖老師在應用題教學中主要採用綜合、分析的方法。

3.列式計算。在明確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根據四則運算判斷出每一步的計算方法,列成算式。教師在教學時,特別注意抓好理解題意、分析思路和指導解題方法的基本訓練,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分析應用題,啓發學生“一題多解”,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思路、採取不同解法。

4.驗算與答案。驗算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根據題意對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進行全面複查;另一種方法是看計算出來的結果是否與原來的數量相符,在確保整個列式和計算過程全部正確的情況下寫出正確的答案。

在這一教學中肖老師還經常提出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區分,找出錯誤的原因。訓練學生堅持正確的思維,養成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

三、練習鞏固

授課之後,再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習題讓學生練,設計的習題要具備啓發性和趣味性。肖老師在講解應用題時,一般設計三種類型的練習題:一是基本訓練。應用題的類型與例題類似。指名到黑板前做(好、中、差生),其他同學在下面做。二是對比訓練。出一組應用題進行比較練習,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應用題”。

學生解題時,教師藉機瞭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因材施教。

總之,通過練習,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使知識轉化爲能力。

標籤:評課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