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語文評課稿 (通用15篇)

其他9.16K

國小語文評課稿 1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國小語文評課稿 (通用15篇)

1、在導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着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爲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爲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爲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國小語文評課稿 2

《鄉下孩子》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蘊涵了農村清新活潑的意境美,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的香味,如聞童聲笑語,令人悅目賞心。聽了吳教師的課,我想談談自我聽完的收穫。

一、語文味十足。

吳教師的語文課上出了語文味,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學生的回答問題方面,吳教師就比較注意孩子們的完整表達,這個訓練就應當從低年級開始,不僅僅能夠訓練他們的'思維,還能夠培養條理性,說話不至於顛三倒四,久而久之,語言表達本事就能得以有效提高。當然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必須循序漸進,更要持之以恆。語言的表達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由說到寫,遵循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緻地引導,紮紮實實地行動。吳教師還注重孩子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比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在表達時引導他用上修飾詞,使學生表達地更具體、形象。

二、文本訓練紮實。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爲什麼課堂上學生髮言進取,學習主動,感覺課堂效果很好,可是到了寫作業或者考試的環節,往往出現諸多問題,如: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順、答題不完整,有的學生乾脆不做。這不得不使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文本訓練。明白課堂中離不開“訓練”,而“訓練”必須到位,否則就算練了,效果也不會好。今日在吳教師的課上,她就比較注重文字訓練。從一開始的複習詞語

環節,她就有層次地出示一些詞組,讓學生明白“只、片、籃、串”與“捉、含、挖、逮”等字在詞組中的恰當使用,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準。吳教師還培養學生的想象本事及口頭表達本事。如:你猜一猜,她嘴裏含一片草葉,會吹出一首怎樣的歌曲?鄉下孩子還能夠用什麼東西給自我帶來歡樂鄉下的孩子除了會挖野菜喂小豬,逮小魚喂貓咪以外還會幹些什麼活文中注重說話訓練,學生的想象本事和說話本事得到了培養。三、學習方式多樣

吳曉靜教師善於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新課程理念。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敢想、敢說,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想象帶動學生的感悟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的描繪了文本資料,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利用課文上的插圖引導想象:鄉下孩子怎樣捉蝴蝶?會編個什麼樣的故事?會吹支什麼樣的曲子?吳教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在欣賞中感悟鄉下孩子的心境。爲了讓孩子明白捉蝴蝶,吳教師準備了蝴蝶,激發孩子的熱情,並說一說你是如何捉到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到了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愉快的心境。隨之讓學生情感朗讀。

國小語文評課稿 3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日有幸聽到劉教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劉教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經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劉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

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

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

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

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劉教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本事,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劉教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爲劉教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 4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敘述了小草頑強的生長過程,歌頌了小草不畏艱難困苦,蓬勃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XXX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語文素養的提高爲出發點,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深入到文本的語言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師生在課文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探索,交流互動,利用課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此刻以下幾個地方:

1、以學生爲主體,努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理念新。

胡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以學生的終身發展,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小草的形象與內涵,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定位準。

胡教師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圍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教學爲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本事和提高語文素養來設計教學,三維目標有機整合,體現年段和教材訓練重點(舉例略)。課時目標具體實在,準確、科學、實用。

3、體現閱讀教學特色和學生認知規律,訓練過程實。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調動學生進取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以巧妙的切入,動情的渲染,靈活的方法,機智的點撥,恰當的評價等多種方法組織教學(舉例略),體現了訓練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過程。整節課情、景、理順序清晰,調動學生進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給學生以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滋潤。

4、以語言訓練爲本,品詞、析句、明理、悟情,語文味濃。

圍繞教學目標,胡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摳詞摳句,潛心會文,認真思考,把語言文字活化爲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例如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的讀(自讀、聽讀、評讀、合作讀、主角讀、表演讀、配樂讀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換詞比較,動作演示等方法體會冒一詞在句子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岩石媽媽、小詩人的身份誇一誇小草,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並且使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小草精神的讚頌,昇華了情感美。

5、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方法活。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營造進取的教學氛圍,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愛學、會學。例如,創設岩石媽媽與種子寶寶的對話情境,以貧窮一詞爲切入點。從小草的生活環境入手,聯繫學生的.經驗,初步瞭解小草惡劣的生存環境,感受岩石媽媽的擔心與關愛,小草的堅強和自信。又如,師生合作,經過做一做、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練一練、演一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課文特定的情景中去體驗小草的艱辛與喜悅,進一步體會小草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使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

6、專業知識全面、厚實,學科視野寬,教學功底深。

在不斷地學習探索與教學實踐中,胡教師逐步構成了自我鮮明的教學風格,聽她的課是一種愉悅和享受。她的教學語言規範、簡潔、流暢,具有親活力和感染力。課堂上能做到關注學情,適時調控,引領和評價本事強,教學智慧豐富,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好好學習。

提幾點需要改善的地方:

1、課堂顯得過滿,指導學生靜心會文略顯不足。

2、動態學情的處理方法上有失偏頗,例如前排一個男生表現很進取,發言未經認真準備,教師的評價使他有受挫之感。

3、教學時間應緊縮一些,這節課超時多了點。

國小語文評課稿 5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狀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閱讀這樣一篇文章,就應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閱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閱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資料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搞笑。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情緒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閱讀互動和交流。能夠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潛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思考。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爲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理解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潛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務必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用心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資料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閱,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狀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共同促進學生閱讀潛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搞笑。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爲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情緒;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資料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能夠說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

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忙他們思考不多,前面說“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纔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思考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忙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總之,羅老師的《匆匆》一課的教學充分地體現了新理念,是一堂值得我學習的難得的好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 6

課文《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透過描述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教學本堂課中,周老師讓學生的個性在語言感悟訓練中盡情的發揮。

一、讀爲主線——悟之本

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用心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周老師透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本語言。當學生透過朗讀體驗到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後,周老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言讚美瀑布。緊之後,出示枯竭後的瀑布課件和品讀課文相關段落,學生自然產生了失望、悲傷等強烈的情感體驗,周老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透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構成。言語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

二、心靈對話——悟之源

在流淌着個性的語文生活中,學生帶着個性化的體驗,充滿了審美的愉悅,多角度地詮釋了文本的內含。“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只有對話,纔是真正的引導。只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只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只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周老師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到達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構成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說”爲“我要說”,師生對話就成爲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當週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大瀑布兩個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孩子們的語言中可看出他們發自內心的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實踐——悟之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而培養這種潛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把文章感悟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去生髮創造新思路、新問題和新價值。在這一課中,周教師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爲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本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激情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透過自己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老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 7

看了羅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我深深地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了我校的語文課堂。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閱讀這樣一篇文章,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羅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閱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閱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後,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1、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裏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後的閱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後,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昇華。

2、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考慮。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爲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後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3、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必須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麼,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課上,羅教師積極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內容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閱,瞭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況,課後,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有趣。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於品讀之中,強調於品讀之後。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爲前途不明而彷徨的複雜心情;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可以說是比較規範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後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麼問題,自悟會有什麼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前面說“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後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係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纔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麼,設計時要考慮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並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國小語文評課稿 8

聆聽了林紅萍老師執教的《母雞蘿絲去散步》閱讀指導課,深受感觸:

1、感受繪本畫面的魅力,體驗觀察、想象帶來的快樂

優秀繪本中的圖畫是圖書的生命,它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着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蘊與感覺。圖畫引導着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佩特。哈羣斯的成名作。作品色彩明媚,故事幽默,簡單流暢。《母雞蘿絲去散步》全書只有非常簡短的八句話,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頁纔出現。這是一本純粹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成功範例。林老師恰如其分地抓住了繪本的這一特點,引領孩子們“用心看圖,體驗心情,放飛想象”,在笑聲中理解畫面內容,感受着繪本畫面彰顯的.獨特魅力,講述出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故事,把這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從而“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堂其樂融融。

2、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閱讀體驗。

閱讀是孩子個性化的行爲與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每一個孩子由於其家庭背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不同,對於文本的閱讀與感悟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爲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保護和尊重孩子獨特的個性閱讀體驗,不能搞一刀切,多用“疏”切忌“堵”。林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

3、讓“閱讀”成爲孩子真正“快樂的事”。

總能發現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閱讀,把閱讀當成了一種任務,併成爲一種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是他感受不到閱讀帶來的快樂,缺少一種身心愉悅的體驗。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並樂此不疲?這與老師推薦的書目有很大的關係。今天,《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故事,選擇的故事內容非常有趣並令人發笑。當釘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時,你會笑!當狐狸一頭栽進池塘裏時,你會笑!當狐狸扎進乾草垛裏時,你會笑!當狐狸被面粉埋住時,你會笑……這麼有趣的故事,怎能不吸引孩子呢?課中,林老師一一展示繪本的插圖,再配上林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讀,還原故事情節,孩子們又一次走入文本,沐浴閱讀帶來的身心愉悅。這麼快樂的事,孩子肯定願意去做。於是,老師又適時推薦其他繪本,此時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閱讀。這種閱讀引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國小語文評課稿 9

上個星期,我對區上了一節教研課,現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思考、沉澱、回味,我對那天評課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也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索。

記得,那天上完課後,老師們對於這種一課時基本上完課文的做法是贊成的,但也不無疑慮。老師們普遍關注的是,一:接下來的第二課時怎麼上?二:從這節課的安排來看,老師預設的比較多,所以課的容量大,而學生生成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夠,似乎是老師牽着學生學。對於這兩個問題,那天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師認爲教學設計應該再開放一些,例如在提出“功夫”之後,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文章,讓他們自己在文章中去感悟福樓拜所說的“功夫”有怎樣的內涵;也有的老師認爲連“功夫”這條線,也不必引出,可以直接讓學生去文章中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等等,對於我的一節課能引起老師們如此熱烈的探討和爭議,我覺得很高興,因爲如果一節教研課都不能引起大家探討的'興趣,這樣的課又怎能稱之爲教研課呢?

回家之後,我對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也認真地思考了,首先我覺得自己用一課時基本完成課文學習的思路是正確的,雖然也有老師質疑,這樣的容量是否符合每個學生的認知,但是我認爲正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我才說這樣的設計是合理的。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時,是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需要,或者說是低估了。學生在經歷了初讀課文,提前預習之後,對於文章本身已經有了全面的瞭解,所以在課上的預習彙報時就已經有學生說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在課上只是引領學生走入文章,使他們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帶他們領悟功夫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課前預設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至於抓住“功夫”這條主線對不對,也許是每個人對教材,對文本的理解都不一樣,對於這篇文章,我是仔細研讀的,我認爲莫泊桑三次拜師所領悟到的“功夫”是層層深入的,它們之間不是一種並列,而是遞進,是逐步地深入從勤於觀察到仔細觀察,到觀察要深入要用心揣摩。

對於第二課時教什麼的問題,我的第二課時是這樣設計的,因爲這節課只是帶着學生感受了《項鍊》的一個片段,所以第二課時我帶着學生一起讀了全文,雖然學生們讀起來依然有些費勁,但起碼大致的意思是能明白的,然後把莫泊桑刻畫的駱塞爾太太的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再細細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我還佈置學生課前去找了一些自己讀過的描寫人物的文章片段,大家又交流了一下,就是這樣。雖然這不是教材中的內容,但我把它看作是教材的延續。

國小語文評課稿 10

我們聽了徐老師執教了一篇《小露珠》的童話故事課,感受頗深。爲此我特意瞭解了這篇課文要求掌握的有關知識點。

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課。課文通過對小露珠這一自然現象的產生、經歷、消失的介紹,向同學們展示了小露珠活潑可愛、充滿生機的特點以及小露珠的無私奉獻(這一點,學生在課堂上已經總結出來)。文章語言文字生動有趣,有機地滲透了身邊的自然科學常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萌發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薰陶。

徐老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材所體現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營造了一個對話的課堂,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把這堂課上得充滿童趣。

第一,教師非常具有親和力。

課前,老師在上課伊始,僅用了幾句簡單的交流,就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親切的語言,充分體現出了對學生的關心與尊重。此時的學生非常用心地去看老師,其時,這就是一種教育,無痕的教育。

第二,課上得很有童趣。

課文本身就是童話,而教師在教學中更是採用了童話般的教學方法。如教學中,教師直接把檢查學生2到4小節的朗讀換成了表演讀,一句“小青蛙,小青蛙,你在哪?”學生立刻回答她:“我在這,小露珠,早哇,小露珠。”,教師的.投入,使得學生們也不知不覺投入其中,非常自然。當然,這裏也存在一個問題,要提醒徐老師注意,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時候,可能有着自己的打招呼方式,這時的教師要有充分的教學機智,先肯定、表揚學生的發言,再引導學生運用書本上的語言,這樣會更合適。

第三,在學習的過程中滲透着學法的指導。

在指名學生讀課文第四小節的時候,學生開始讀得不到位,徐老師說:“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學生的語速慢了下來,情感開始投入,徐老師又隨着這位學生輕聲地引讀,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學生在想象中,在模仿中把課文朗讀得非常有感情。這種方法的指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學生,接下來的齊讀效果非常好。在教學的主要環節中,徐老師都在引導學生去發現,從發現中學習。如第一環節中“早哇,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麼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麼圓潤的小露珠。”讓學生去發現三個句子有什麼特點?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去發現“植物爲什麼喜歡小露珠?”在課後練習中引導學生去發現“越來越……越來越……”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樣,學生在學習了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學習。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在處理最後一節時,徐老師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露珠就要消失了,可爲什麼還會笑盈盈的呢?”學生說出了:“因爲她明天還會來的。”教師同意了,就此停住,其實教師可以再綴上一句“爲什麼?”把學生由童話引入到生活中,揭示童話與自然的聯繫,就更好了。還有就是對於三個小動物的動作:“蹦”“跳”“爬”“落”沒有提到,其實這是不同的動物的生活習性,應該讓學生說一說。

國小語文評課稿 11

今天,聽了李**老師教的《頂碗少年》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語文閱讀課,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師生對話的互動,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了學生的感悟、體驗、理解和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學語文,在用語文。

本節課,李老師從生字詞的認讀、理解中導出文章的重點句也是文章的主線“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老師以此爲切入點提出問題進而讓學生自由讀文,解決問題。學生彙報時,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爲什麼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一中心進行。這樣設計,既找準了切入點,又適當地進行了變序教學,有利於突破重難點。從而讓學生理解了“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發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於拼搏的讚歎。

在指導讀詞語後,教師讓學生了解作者趙麗宏,學生了解很深入,說明課下資料蒐集到位,而教師的補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課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如何閱讀文章,而且使學生明白了道理,小練筆又鍛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失爲一節成功的課。

國小語文評課稿 12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這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情境教學法:

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誦讀質疑法:

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媒體演示法:

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潛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爲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 13

這堂課改變了古詩教學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教法,從板畫激趣、讀中自悟、畫中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畫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個性化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僅學得簡便,並且學得歡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一、以畫激趣,喚起情趣

教學開始,學生自讀古詩,根據大意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幅村晚的簡筆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爲學生創設情境,初步體會作者在畫面中所要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調動起來了,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讀中自悟,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個基本理念時,講了這樣一句話: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培養這種本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讀的實踐,“以讀爲本”。在本課教學中,讀得到了充分的落實。在初讀中,不一樣形式的讀多達五次,使全體學生真正讀通課文,爲下一步讀懂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後,讓學生再次好好讀課文,並讓他們自我認爲該怎樣讀就怎樣讀。學生沒有了束縛,朗讀伴隨着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個性化朗讀得到了充分展現,每個學生讀的表情、音調、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搖頭晃腦彷彿就置身於詩中的境界,體驗着詩人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理解詩意。

在學古詩時,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扣住關鍵的精彩詞語。如詩中的“銜”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夾在兩座山巒之間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詩中抓住對“橫、無腔、信口”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牧童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在教給學生學習詩人錘鍊詞語的態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導學生鍛鍊思維的準確性,激發想象的豐富性。

四、畫中延伸,體驗成功

在實踐環節,教師讓學生動手添畫,使畫面更加完整。這不僅僅是給學生起個示範作用,並且讓他們覺得教師和他們是一齊學習的夥伴,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們各個都畫得十分認真,十分用心。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古詩資料,又讓學生在邊敘述中鍛鍊了口頭語言表達本事,積累了語言。學生興致都很高。

國小語文評課稿 14

農村兒童這是一首美麗的兒童詩,其中蘊含着清新活潑的鄉村意境。讀起來很愉快,比如沐浴在陽光下,聞着綠草和野花的芬芳,聞着孩子們的笑聲。聽了吳老師的課後,我想談談我聽後的收穫。

一、充滿中國風味。

吳老師的漢語課有中國特色。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吳老師更注重孩子的完整表達。這種訓練應該從低年級開始,這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思維,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得到有效的提高。當然,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語言表達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就要遵循兒童語言從易到難、從幫助到釋放、從說到寫的發展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緻地引導,採取切實行動。吳老師還注意兒童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引導他在表達時使用修飾語,使學生的表達更具體、生動。

二、純文本培訓。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爲什麼學生在課堂上說話積極,學習積極,感覺課堂效果很好,但是當涉及到家庭作業或考試時,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拼寫錯誤、句子不清楚、答案不完整,而一些學生根本不這樣做。這讓我重新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的文本訓練。瞭解這一點培訓在課堂上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培訓必須到位,否則即使你練習,效果也不會好。今天,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她更加註重性格的培養。從單詞

複習開始,她就分層展示了一些短語,讓學生理解短語中“only、piece、basket、string”和“catch、contain、dig和catch”等詞的正確用法,從而感受語言的準確性。吳先生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果你猜猜,她嘴裏叼着一片草會唱什麼歌?農村孩子還能用什麼給自己帶來幸福?除了挖野菜養豬和抓小魚喂貓之外,農村的孩子們也會做一些工作。文章注重言語訓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言語技能。3、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

吳曉靜老師善於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新課程理念。因此,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敢於思考和說話,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帶動學生的感知和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地描述了文本材料。在教學的第二部分,我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我的想象:農村孩子是如何捕捉蝴蝶的?你會編什麼樣的故事?你會演奏什麼樣的音樂?吳老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們欣賞農村孩子的心情。爲了讓孩子們瞭解如何捕捉蝴蝶,吳老師準備了蝴蝶來激發孩子們的熱情,並說你是如何捕捉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農村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快樂心情。然後讓學生帶着感情大聲朗讀。

國小語文評課稿 15

日前,我聽了吳曉丹老師的一節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上,曉丹老師的講解和多媒體的短片播放,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心靈的震撼。

聽吳曉丹老師的課,總是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簡潔明快的條理,一板一眼的引導語言,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吳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

在這節課中,吳曉丹老師抓住了圓明園的毀滅前的輝煌和毀滅後憤慨兩個要點帶動學生感情,使他們對圓明園的毀滅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損失感受的更深。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蓄起滿腔的情感波瀾。

在一上課,她在“創設情景激趣導入”這一環節中,由一張圓明園的照片開始,如果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閱讀課文介紹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的部分,讓學生初步感知圓明園的美。柱森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後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

2、追憶昔日輝煌景觀,抒發曾經的自豪之情

在這部分裏,吳曉丹老師僅設置了三個問題和大量的視頻短片兒引導學生在讀和看中學生感悟到了圓明園之大、之美,也充分地體會到了自豪的情感。她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爲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爲後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3、引發強烈的內心震撼,宣泄噴涌而出的情感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這一部分,吳曉丹老師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五自然段,通過對“強盜們”搶東西的幾個動詞的理解,和展示的好多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卻被其他國家的博物館收藏的圖片,閱讀和視覺的震撼,幫助他們更加透徹地瞭解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和無恥嘴臉,驕傲與悲憤強烈的情感反差,表大了學生對圓明園的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