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15篇)

其他2.4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那麼應當如何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語文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評課稿(通用15篇)

國小語文評課稿1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徐新會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徐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心得體會《國小語文第十冊《豐碑》評課稿》。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內容;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徐老師用投影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象“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馬上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徐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爲徐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國小語文評課稿2

四堂《小露珠》風格各異。真是,“文如其人,課如其人”。吳慧媛老師優雅動聽,周小麗老師快人快語。葉春紅老師質樸實在,吳瑋娜老師溫文婉轉。在對四堂課進行比較欣賞之後,我決定從幾個教學細節入手,來談談我的看法。什麼是教學細節?我認爲所謂教學細節就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很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或是一個細小的片段。教學細節形成於教學中,從某一種程度上說是教師教育觀念的一種流露,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教育魅力的一種展現。正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才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現在,針對這四堂課中我關注到的幾個細節,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細節一:初讀有必要

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字新詞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課文。我想她這麼做可能有三個目的。一是想打破常規,嘗試新教法;二是認爲學生課前做過預習,不必再在課上讀;三是教學內容安排的很滿,所以省略了初讀這個環節。我們知道初讀是朗讀教學的第一步,初讀課文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在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的同時,藉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有效地時進行識字,從而把課文讀通讀順。其最終目地是要讓學生把課文讀文讀通讀順。初讀課文不僅能讓學生鞏固複習生字,還能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發展語言,訓練學生整體思維,爲學生更好的品析詞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說在整體感知和熟悉課文上,初讀是有重大意義的,但是我也認爲在一般的家常課上,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那就是當學生已經充分預習了,已經相當熟悉課文內容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省略在課內初讀這個環節,因爲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吳瑋娜老師在教學中直接就進行生

字教學,沒有讓學生初讀。但這裏學生對課文還不熟悉,象這類比賽課,學生不可能過早的接觸課文,所以還是應該先進行初讀。而且從學生課堂上表現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如果讀的充分了,後面出現學生句子讀不通順、不流利的情況會更少一些。

我最近也在反思,我們的學生在學過課文後,竟然連課文還讀不通,歸根結底就是讀的不夠。特別是公開課,往往是在自讀整體感知及針對一部分字詞學習之後,就進行品詞析句,而有的爲了課文的完整呈現,幾乎就學完

了整篇課文。那留給學生的初讀時間就很少了,甚至只是走了這個過場。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自有其意義所在。我們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爲學生服務,既然此處是需要的,我們就必須這麼做。

我非常認同江蘇省一位語文教研員孫景華老師的說法,他在一次新課程講座中說道初讀課文的流程,分爲:自讀感知、掃除障礙、反覆練讀、試讀反饋。當然這個流程是他總結衆老師教學特色後得出的,是靈活可變的。

1、自讀感知,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課文時,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並且解決課文簡單的生字詞。

2、掃除障礙,是學生對自讀感知過程中遇見不會讀或者讀不準的字、詞、句、段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學習。

3、反覆練讀,使學生在掃除障礙後,一步步讀通、讀準、讀熟課文。有能力同學能理解課文。

4、試讀反饋,能反映出學生讀的怎麼樣,好讓老師對症下藥,使學生有新的提高。

細節二:適時才見效

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品讀、品味。從品字、詞、句中入文,入味,出感受。在品讀小動物們說的話時,四位老師都抓住了“閃亮,透明,圓潤”這三個詞,層層深入,讀出了味道。其中兩位老師還抓住了“蹦,爬,落”三個動詞進一步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吳慧媛老師在這裏安排了老師當小露珠,找到小動物對話的情境,吳瑋娜老師在這裏採用了讓學生加入聲音和動作來朗讀的方式,極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學生卻沒有讀的很到位,有讀的熱情,卻沒讀的感情。我認爲在這之前先讓學生把句子讀好,讀懂,再加上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會更精彩一些,學生會讀的更到位。所以說情境的安排要在適當的時候才能見成效。

細節三:背出了實在

葉春紅老師在課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教學生詞新詞時,她就教的很詳細,並且用了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比如:說說雨字頭的字;給“稈”字換偏旁等。在課中還安排了“我會背”這個環節,這個填空式的背誦安排的很巧妙,佔用很少的時間,鞏固了剛學的內容,積累了重點詞語,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真是一舉數得。這一背背出了我們必須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做學問的真諦。

細節四:評出了精彩

在第二堂課中的寫話訓練中:你有什麼話想對小露珠說嗎?學生寫道:你是爲人着想可愛美麗的小露珠。你美麗高貴,真是一顆無比珍貴的小露珠。這兩個學生都說的很不錯,但是老師沒有及時的評價,只是小結了一下說:“我們都愛小露珠。”如果在此時作出評價,也許後面的學生會寫的更好,而且教師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性就更強了,而另外一堂課的老師在說話練習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打招呼?用課文或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學生說:“早哇,

像鑽石那麼晶瑩剔透的小露珠。”飛到花朵上的小蜻蜓說。老師在此時評價:晶瑩剔透說得多好,“飛”字有用的很恰當。老師的評價恰如其分,有真針對性,特別提到了“晶瑩剔透”和“飛”字,後面站起來說的學生也就特別的注意起來,說得很精彩。這份精彩就來源於教師對細節的捕捉及評價。

細節五:ABB惹的禍

在四位老師的教學中,“笑盈盈”這個詞就出現了三種讀法(陰平、本音、輕聲)老師不論是自己在上課時還是聽課中遇到這種ABB形式的詞語,都比較茫然,不清楚這種形式的詞語應該怎麼讀,老是懷疑。“笑盈盈”一般情況下都讀陰平調,但單獨使用的時候可以讀本音。

這種形容詞a+bb的形式爲什麼會出現變成一聲的現象呢?根據呂淑湘先生講,這和北京人口語習慣中常把“bb”讀成陰平調有關。既是習慣,就不是規律。這裏聲調的變化,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因爲,有大量的這類形容詞不能變調,還應照讀本音。

ABB式的變調與不變調,分辨起來有些難度,我提供以下一些分辨辦法供大家參考。

一是《現代漢語詞典》裏注爲變調形式陰平調的,最好還是讀成陰平調,如:紅彤彤、軟綿綿、沉甸甸、綠油油、毛茸茸、慢騰騰、明晃晃、

二是有些ABB式後面的BB意義比較實,書面性較強,詞典也注爲原調,則不要讀爲變調形式。如:金燦燦、赤裸裸、亮閃閃、惡狠狠、陰沉沉、睛朗朗、直挺挺、喜洋洋、氣昂昂、紅豔豔、鬆垮垮等。

三是BB本是陰平,不存在變調,則照原調讀就行了,如:亮晶晶、乾巴巴、冷冰冰、水汪汪、香噴噴等。

課堂中的教學細節很多,我們不必也不可能什麼都去解決,只須抓住“關鍵性細節”去突破、生成。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啓迪,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借鑑,我們要記錄、交流教學細節,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細節優勢”,突破“細節難點”,共享教學智慧,讓課堂綻放絢麗的光彩。

國小語文評課稿3

一、語文的課堂首先要有語文的味道。不管從工具性一頭還是人文性一頭來說,我覺得這是語文課的第一要素。它不該是思想品德課,也不應該只是講故事。那麼如何體現語文味呢,一是語言一頭要有文學性,教師的語言首先要優美起來,跟學生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要引領學生在課堂口語表達上向文學性靠攏。二是要落實對於語言文字的訓練,國小語文的工具性屬性應該要比人文性屬性更強一些,因爲這是最基礎的部分,設想錯字別字連篇,課文讀不好,話又不會說的學生怎麼可能深入的理解和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內涵呢,因此人文性必須於工具性爲基礎,語文課堂上不能只是一味的理解,還要有提升。

二、課堂要有一個主題。我始終覺得,不管語文還是其他的課,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你這一課用什麼主線來串連,如果把設計精當的環節比如一顆顆珍珠的話,那麼這根主線就是串起這顆顆珍珠的絲線,沒有它,課堂也是沒有了整體感,全文的'主題是一種淡淡的思鄉之情,老師應在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滲透,幫助學生感悟這種淡淡的哀愁。

三、語文的課堂要有一個氣場。因爲不知如何表達,借用了氣功中的一個詞語,不知是否貼切。記得有次聽課,無錫一位女教師上《白鷺》一課,上的那種美讓人覺得這樣課堂真是一種享受,那纔是詩意的語文課堂,這個詩意從何而來,就是教師用語言,音樂,用情感去努力的創設一個課堂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體會和感悟,也許這纔是語文課堂人文性的最好體現吧。

國小語文評課稿4

一、抓主線,釋疑解惑。

《剪枝的學問》從標題中看出本文寫的是關於“剪枝”方面的學問,但作爲小語教材,課文並非純粹介紹所謂“學問”,而是伴着生動有趣的故事,滲入科學知識,讓兒童樂學易懂。課文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爲線索的,課文中用了這樣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抓好情感主線,逐層深入探究。教學時,吳老師緊緊抓住這條線索,引領整堂課的教學。如先讓同學們找出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學生讀詞句,在我第一次進桃園時出示關鍵句: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只見王大伯和幾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滿懷好奇的原因,進而轉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遵循文脈,吳老師又進一步啓發引導王大伯的桃園裏有什麼“祕密”呀?滿懷好奇的“我”進入桃園後,怎麼又“一臉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園時,吳老師巧妙設問小作者的願望實現了嗎?他“驚”的是什麼?“喜”的又是什麼?在隨“我”的情感變化起伏中,學生“入境始親”,層層深入,與文本自然對話,內化感悟,共鳴共振。

二、品詞句,真情妙悟。

俗話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中,吳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找準文本的切入點,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捕抓住知識的生成點。如出示“我”的問話:“王大伯,……幹嗎要把這些好好的枝條剪掉呢?”對這位種桃能手,“我”有什麼想法?引導學生抓住“揮舞”“一根根”等詞句體會王大伯慧眼識枝;抓住“我”的問句中“怎麼啦?”“幹嗎”“好好的枝條剪掉”來理解“我”的焦急和對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吳老師先指名讀,然後親切地評價:“你讀得不緊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學們會心地笑了起來;再找人讀,吳老師說有點急了;再讀,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讀得越來越好,着急的語氣自然流露出來,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話,讓學生反覆讀後討論:什麼叫“瘋長”?“瘋長”了會產生什麼後果?這裏教者巧用課文插圖,有效突破難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發現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壯的枝條,圖文結合,相得益彰。在媒體課件廣泛運用的今天,課文插圖似乎被冷落了,吳老師的課件源於課本,有返樸歸真之感。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扣準了“瘋長”這個詞,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一詞一句中,在吳老師的提示引導下,同學們不斷領會和感悟剪枝的學問到底在哪兒。“誰有興趣來扮演經驗

國小語文評課稿5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經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黃主任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這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神清氣爽。

下頭我就這節課,代表我們四年級組,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不到之處,還請黃教師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認爲,黃教師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爲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爲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經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趣味。大家一致認爲黃主任這節課努力做到了“五實”:教學功底紮實、課堂知識充實、情感體驗豐實、課堂語言平實和教學效果真實。

1、黃教師十分重視了語言積累和訓練,在讓學生給每一幅畫取一下小標題,不做甩手掌櫃,泛泛而談,而是傳授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讓學生用“地點+動詞+景物”的`格式來爲每一幅畫取個小標題。這樣十分便於學生上手操作。在單位時間內的,黃教師畝產豐收,獲取了比別人更大教學效益,凸顯質校創優的先進理念,爲我們供給了一個向課堂要效益的生動實踐。也體現了一個老教師紮實的教學功底。

2、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至始至終都十分關注我們大勘學生基礎薄弱的學情,所以十分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儘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比如在指導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時,他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就很有層次性: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劃一劃圈一圈想一想。

3、黃教師善於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簡便、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黃教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教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如黃教師的“同一個句子,你也能夠有不一樣的感受”一句話,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因爲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說,敢說、願說,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爲怕出錯而產生畏縮,正是由於黃教師的鼓勵,在後面幾幅畫的自學過程中,學生們也是個個興趣盎然,收效很好。

在本課教學中,黃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方面也做得十分巧妙、老到、不露聲色。他沒有直要求學生“興奮”起來,虛假地熱烈起來,也沒有藉助小紅花之類的物質誘惑;而是迴歸文本,藉助文本對話的過程,有效地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來感受文中描繪的完美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來發現美,欣賞美,感悟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從而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慢慢興奮起來,受到美的薰陶。所以我們認爲他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是真實的,沒有公開課那種譁衆取寵的鰲頭。

4、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沒有越俎代庖,而是十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師生之間始終是平等的對話,充分的言語交際。在指導自學剩下的幾幅畫面時,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並加以恰當的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習主體學習熱情。在本節課的40分鐘內,學生對學習始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教師和學生在這節課中以談話式的語言,進行了一次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優美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懂得傾聽,勇於發表自我的閱讀體會。教師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鄉村的美麗,去感受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我們來檢閱黃教師的教學收成,我們都能夠看到,無論是品析好詞佳句也好,還是爲畫面取小標題方面,同學都做得很到位,表現完全不比其他優質學校差,充分展示了翻身做學習小主人的驚人的創造力。

在聽黃教師的課,總感覺很簡便,他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十分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們覺得,黃教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們幾個的提議,供黃教師參考:

1、新課標強調閱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所以一個小小提議:黃教師能不能加強朗讀指導,比如配樂朗讀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也許能夠從另一個角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

2、《鄉下人家》既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模仿寫作也能夠成爲教學本文的一個要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描述鄉村生活的特點。這樣能夠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創設一個展翅翱翔的平臺,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幾句自我都感悟,或者讓學生在課後根據課文資料作畫,或者創作一首小詩等等??????這些是不是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用作業的形式來實現呢?

3、在本課中,黃教師在教學中出示了農村美麗的自然風景,並且也提及到跟城市風景的比較,讓我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一樣。可是隻是一筆帶過,要是能出示幾幅城市相關代表畫面做一個鮮明比較,帶給同學們的衝擊力可能更明顯,從而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理解。

國小語文評課稿6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老師在執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單、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用心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優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老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羣羣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裏翩翩起舞,這麼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彷彿隨着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透過動畫演示,展現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爲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老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着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藉助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透過反覆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後討論爲什麼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而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複。此時錢老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於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於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美

錢老師十分善於挖掘課文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化爲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麼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說一說,學生在優美的情景的啓發下,激起了想說的慾望,老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潛力也得到了提高。

國小語文評課稿7

最近,有幸聽到陳建先老師執教的《鄭成功》一課,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主要的收穫有以下三點:

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注重人文薰陶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從人文的角度考察閱讀教學,可以把閱讀看作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具有一種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是成功的“對話”,能不斷生成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使課堂成爲充滿活力的精神家園”。因此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和諧的,什麼是以人爲本的新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心靈上的溝通,通過平等的交往使學生能夠在民主、自由的氣氛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受到鼓勵、讚賞,使思維更加活躍,增強語文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自信心有了,那麼學習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陳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課文時,提問:“讀了一遍課文,誰有話要說?”語氣平和、簡潔,迅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學生回答問題之後,老師說:“首先,我要感謝你,因爲你是第一位回答問題的同學,你爲大家開了個好頭,我還要表揚你,只讀了一遍書,你對鄭成功的戰前準備已有了較深的印象,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老師不再是一位嚴肅不可侵犯的老師,而是一位容易接近的,可以平等對話的朋友,一句“我感謝你”營造了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我還要表揚你”、“看來你讀書很用心”,而對學生的正確回答及時鼓勵,學生切身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鼓舞。教師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開始融入到學生中間,以一個朋友的身份激勵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這樣充滿師生平等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寬容、信任和民主,這樣的課,孩子怎麼能不喜歡?

二、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驗,倡導自主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面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有時我們的老師會理解成不着邊際,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學生創新精神的表現。

陳老師在指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後,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當學生歸納了“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並上臺板書時,引導學生說出把“收復”和“建設”四字寫得特別大。收復寫得大是讓同學們引起注意,只有收復臺灣,才能建設臺灣。建設寫得大是要說明建設也很重要。老師注重學生無拘無束地表述自己見解,不強求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表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見解。

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中所體現的作者的感情,通過學生的情緒體驗來展現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引導學生說出讀完課文後的不同感受:氣憤、痛快、開心、激動……教師沒有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體驗,而讓學生從課文的詞句中尋找支撐這些感受的材料,去粗取精,去僞存真,通過學生反覆閱讀,揣摩文章的段落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學生情感隨着課文學習的深入,時而憤怒,進而仇恨,時而激昂,時而痛快,時而開心,時而激動,使得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變成學生情感體驗的生成過程。

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設開放的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不是口語教育過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段話強調的.是應該對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而不是單純靠講解和接受語文知識。在閱讀教學中,這種語文實踐主要是多評,以及在多讀的基礎上感悟、積累、運用。

閱讀技能只有在閱讀實踐中才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體驗、感情也只有在讀中才能實現。閱讀教學要求真務實,必須堅持以讀爲本,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保證學生的課堂閱讀時間和質量。

如陳老師在教學課文描寫收復臺灣的戰鬥過程段落時,先是激趣,然後再引導學生把這部分內容寫成劇本,讓學生做一名編劇,並且給予提示,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力,把敵人亂作一團的慘象寫下來。提供映示:1、以“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作開頭,用“有的……有的……”句式來描寫。2、以“敵人狼狽極了”作開頭,接着往下寫。3、參考詞語:“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心驚膽戰、哭爹喊娘、聞風喪膽、負隅頑抗、屁滾尿流、像……像……像……、魂飛魄散、醜態百出。”讓學生根據提示自由結筆,學生寫完之後,分別讓學生把所寫的“劇本”在全班誦讀。這樣,既深刻體驗了課文的內含,又讓學生在課文原有材料基礎上進行拓展,使得生成與發掘成爲學生的自主行爲,使得教材內容和體現的內含在課堂上得以延伸,使得課堂教學的功能出現了倍增效應。

其根本在於注重了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轉變爲個性主動參與探究、參與創造、參與發現的過程。

國小語文評課稿8

今天有幸,能聆聽孫主任的《釣魚的啓示》,對於高年級語文課,本是毫無經驗的我懷着非常想要學習的心情去聽課,果然收穫頗豐。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聽課的感受。

在讀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變化。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然後聯繫生活,教育學生做人。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要求學生暢所欲言,師生共同走進課文,既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認識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讀是高年級語文課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朗讀每讀一遍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作爲老師孫主任把我的非常準確,根據學生理解情況,提出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學生由淺及深,逐步提高。強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增強朗讀的效果。老師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顯現朗讀效果。

本課孫主任主要由四個大部分組成,即引入課題、詳解課文、提取道理、佈置作業這四個部分來進行。我深刻的`記得“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個中心思想,孫主任全程直擊主題,舉生活中的簡單明瞭的例子,來突出中心思想,不僅學生聽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聽課的過程我把自己當成學生,身臨其境,思路清晰,並且積極的思考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是真實的體會又是心靈的洗禮,非常值得和有意義。

國小語文評課稿9

聽了林教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頭,我想就這節課談談自我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爲重要。林教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並注重整體迴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經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於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覆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教師在這節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並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教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教師在這節課裏,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經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範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於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教師是這樣設計:先複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後運用到練習當中,到達積累。我想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十分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忙學生爲寫話鋪路。寫話資料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教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十分適合。當學生經過描述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我的內心感受,把誇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能夠讓更多學生展示自我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讚美黑人少年的話。

國小語文評課稿10

瑤海區教學能手比賽(小語組)第一炮從我師傅的《桂花雨》開始打響。比賽前,師傅嚴重感冒導致的嗓子幾乎失聲曾讓我擔心對於如此重要的比賽,她將如何應付。擔心是多餘的,站在課堂上的師傅依然神采奕奕,聲音洪亮。

時正值桂子飄香的季節,唐老師特意佈置了一個縈繞着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體教室,在每一個學生面前擺上一小撮桂花,並精心搜索了許多精美的桂花圖片,讓學生認識瞭解桂花,激發學生喜愛桂花的情感。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學生通過找重點詞句比較容易感受作者“喜愛香味”這一情感。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唐老師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去想象作者與母親的對話:假如作者說外地的人好,母親會怎麼說?說外地的水甜,母親會怎麼說?……這樣自然的引導,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國小語文評課稿11

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後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韋老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節的設置也是爲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後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韋老師的教學有很多亮點。

一、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

韋老師的教學目標抓得準。從課題入手,確定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學習談遷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態度”這個目標,爲後面有的放矢的教學做好鋪墊。重點詞句抓得準。這篇課文由“信念”開始,到遭受“厄運”,再到“打不垮”的信念,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採用了循文教學,平鋪直敘,韋老師從整體思考抓住“厄運、信念、打不垮”三個關鍵詞總領全文的學習,再逐詞逐句有所側重的引導學生品讀。人物情感體會得準。韋老師能緊緊圍繞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一主題入情入境地把學生帶到談遷的內心世界,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高大形象進行深透理解,讓學生有切身的體會和準確把握,把學生帶入文字的情境之中,讓讀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韋老師能用生動的語言去薰陶學生,用濃濃的意境去感染學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動學生,用深刻的哲理去啓迪學生,

二、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教師注重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韋老師引導學生品讀得較深入,如對第一自然段幾個數據的研讀,經過韋老師的品讀引導,讓學生髮現了簡單數據的背後,隱藏着如此豐富的東西。緊扣“厄運打不垮”“信念”這課題關鍵詞,前後聯繫,在多樣的閱讀中感悟了談遷這一人物形象。如第3小節中的引讀,在對話中深入地解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文本,體會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三、營造氛圍,打開思路。

家境貧寒並沒有動搖過談遷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時候,他的內心不知道有多喜悅,簡直是難於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悅之中時,他遭受到了怎樣的厄運?談遷又是怎麼對待這個致命的打擊的?韋老師這一問,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喚醒了閱讀期待,營造了閱讀驚訝,在這極具召喚力和涵蓋性的問題的誘惑下,學生開始走進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搜尋、思考、確認,於是,對厄運纔有了多元而又真切的體驗和認同,才能夠和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諧共振,爲下文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此外,文中數字的表情達意的作用應引導學生體會,讓學生認識談遷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國小語文評課稿12

《滴水穿石的啓示》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介紹了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由來,告訴人們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並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

在教學本課時,首先,洪老師沒有用煩瑣的文字分析,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去感悟。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他們在朗讀中感悟。如對“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目標專一”的理解,如通過朗讀來加強體會對三個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對“滴水穿石”的啓示的理解等。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默讀、對讀等形式,促使學生在讀書中進行思考、領悟,在思考、領悟中讀,這樣對課文中心能有較好的把握。

其次,洪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整合。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比較感性地瞭解李時珍、齊白石、愛迪生這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更多的內容。這三位偉人,他們都有過不同的困難經歷,但最終讓他們名垂史冊的是他們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變,持之以恆地探索研究。由於人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太遠,因此,洪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並通過插圖、文字方面的介紹,爲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作了較好的鋪墊。還幫助和引導學生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累與朦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對艱鉅的困難,這些偉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堅持”與“研究”爲自己的人生書寫美麗的,從而激發他們對人生的目標、智慧、信念、勇氣、毅力等的`追求與嚮往。另外,在重點詞句的理解與閱讀時,課件的運用更突出了訓練的重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洪榴老師的《滴水穿石的啓示》一課,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啓發,讓我受益匪淺。

國小語文評課稿13

通過聽我校骨幹教師引領課,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馬老師和張老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兩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張老師的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過程環環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導入,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與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馬老師在課堂上親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引領着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馬老師整堂課都表現十分溫和,始終面帶笑容,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孩子,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現我們老師對學生非常地愛護,因爲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纔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國小階段,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兩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覆的進行閱讀,默讀或充滿感情的'朗讀。在這兩節課中,我發現閱讀所佔的時間較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總得來說,這次的引領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既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國小語文評課稿14

本週下雪了,下了一場今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我的心也隨着雪開雪落而起伏不定。週一陰天,我心事重重:例會會佈置什麼任務呢?週二下雪,我興奮不已:這雪真大啊!週三賽課,我忐忑不安:雪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啊;週四天晴,我舒暢不已:殘餘的雪景在柔和的陽光下讓人感覺暖和了許多;週五天晴,我歡喜得很:終於可以短暫休息啦!這一週,唯一的風景是雪景,唯一的收穫是賽課。我們學校的語文賽課在雪花的飄飄灑灑下拉開序幕,同時也在雪兒的戛然而止下落下帷幕。那天的雪景純白無暇,而與此同時的語文賽課本着“博採衆長,熔於一爐”、“結合實際,爲我所用”的原則異常活波生動,精彩紛呈。每個賽課教師的課各有千秋,展示了許多亮點,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收益匪淺。在此,我簡單談談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的語文味濃厚,具體表現在聽、說、讀等訓練在時間和力度上得到了加強,泛語文現象減少了。

如,過多資料補充、過多媒體演示而冷落了教科書的現象少了。在這方面,孫老師的展示分享課讓我如醍醐灌頂,美美地跟着她暢遊了世界名著,感受頗深。

2、目標定位更加準確。

教師們對展示分享課、好書推薦課、作文指導課等課型有了明確的認識,在具體到某一課型時,許多教師不僅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注重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傳授某種學習方法等。特別是樑老師的好書推薦課不僅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給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3、教學設計合理精當。

在教學設計方面,繁瑣的、走馬觀花式的教學套路少了,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基本規律,通過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教學環節的現象多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導入合理恰當,如何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情境,她在自己執教的作文課中,下了工夫,動了腦筋,出了效果。

4、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教師們採用情景設置、問題激思、讀寫結合、讀悟結合、讀唱結合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很好地詮釋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觀點。張老師執教的一年級展示分享課讓我很是感動,也深受啓發,原來小孩子也會如此可愛活潑!

在這次賽課活動中,大家每個人忙碌着聽課、試課、教研,應該說每個人的公開課都是精品,所以儘管疲憊萬分,我們每個老師也捨不得錯過觀摩任何一節課的機會,一上午連口水也顧不上喝,直至賽課結束,老師們才借上廁所的時間欣賞一下美麗的雪景。接着,老師們陸陸續續地圍坐在一起教研,除了簡單地幾句讚揚雪景的美麗之外,大家開始討論在聽課中發現的問題,思考並反思自己該汲取他人哪些長處,可謂爲教育工作而忙碌、爲教育工作而思考、爲教育工作而生活。

總之,比賽的結果是次要的,揚長避短、提高水平纔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以本次比賽結果爲今後努力的新起點,我們大家每個人都會滿載着冬的收穫,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定會揚帆遠航!

國小語文評課稿15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國小的xx。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爲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爲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步驟:

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幹什麼”的句式。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說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爲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爲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着學有所得,學爲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結合剛纔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

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啓發,由學生說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爲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說。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

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着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裏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本着“學有所得,學爲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例如,剛纔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說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說一說,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

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說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xx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