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漸悟是人才成長的本質

其他1.4W

在思想王國裏,纔有可能真正的自由,而在現實世界裏,存在系統的制約因素,把這思想的自由和現實的制約兩者完美地結合之道,我稱之爲漸悟。漸悟一詞來源於佛教,原意爲循序漸進地領悟佛理,是相對頓悟而言,無奈頓悟一詞在佛教也是爭議頗多,更多的有識之士提倡漸悟。

漸悟是人才成長的本質

人才成長猶如種樹,從種子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的過程來看,都是一個漸悟的過程,然而佛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我要把漸悟一詞轉化爲兩個詞,一個稱之爲重構,一個稱之爲選擇,重構一詞來源於軟件工程,而選擇一詞來源於選擇心理學,同時也來源於教練學說。

先說說重構(refactoring)一詞,由於軟件代碼的複雜性,使得項目的推進,代碼逐漸變得不容易讀懂和不容易修改,一旦修改就會引發意想不到的錯誤,原有的功能無法正確運行,如果不修改代碼,一些缺陷卻無法修復,這樣就陷入“積重難返”的兩難境界,最後導致代碼重建而不是代碼重構;這就好比社會系統的改良與革命是相同的道理,當無法通過改良來改善社會系統時,只有革命也就是推翻重建了,而推翻重建卻要付出非常龐大的代價,有可能你重建的系統又同樣陷入上述描述的“逐漸積重難返”的兩難境界。此時,重構慢慢地成爲大家的明智選擇,重構和改良的微妙區別是,重構的真正含義是從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在持續的結構改良,而改良往往被認爲是症狀的改善,在許多積重難返的兩難情況下通過改良是難以進行的。

在軟件工程中,重構過程的標準定義是,在不改變代碼的外在行爲的前提下,對代碼做出修改,以改進程序代碼的內部結構,是一種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有條不紊的程序整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代碼整理過程中進入錯誤的概率。本質上說,重構就是在代碼寫好之後改進它的設計。換句話說,起點不重要,哪怕是一個糟糕的設計或者甚至是一堆混亂的代碼,可以藉助重構將它加工成爲設計良好的代碼。

似乎和人們的一些傳統觀念相反,我們相信有事先有一個良好的設計然後才能開始編程,但是有幾個現實問題,第一是過度設計,如果我們事前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系統,使得可以靈活應對未來N年的所有變化,那麼這個系統就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而且很難實現,爲什麼這麼說,又從現實的系統制約因素來看,一個系統的性能改善只要改善制約系統的極少部分就可以達到改善的目的,而不是所有系統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改善,那需要太大的成本,甚至可以說是浪費資源,好比一臺計算機很慢,經過測定是因爲內存太少導致的,那麼只要更換更大容量的內存條就可以改善系統的性能,而如果這時你把CPU也換成更加高速的 CPU就有可能畫蛇添足,除非系統速度慢被證明和CPU速度太慢有很大的關聯纔有必要。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過度設計,任何部分都很完美不見得組成起來的整體系統就很完美。第二個是所謂的從適當設計開始,現在的時點設計本身是適合現實要求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質量會慢慢沉淪,因爲人們會不斷地修改代碼,修改系統,而系統的結構卻逐漸衰弱,原有的系統結構要麼不再適應現有的需求變化,同時缺乏重構概念的不斷修改本身使得系統結構逐漸衰弱,最後導致“軟件會慢慢腐爛”!所以必須回到重構的光明大道,所有小小的重構性的改善和修改使得軟件結構越來越優化,更加容易修改和容易擴展,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最後使得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軟件的設計質量,這就是重構。

持續的重構,使得系統的設計質量不斷上升,結構不斷優化,使得系統成爲可改善性能的結構,什麼意思呢?如果系統的結構混亂,由於一團亂麻,那麼從哪裏下手去改善性能呢?剪不斷理還亂的`系統結構導致系統性能無法改善,而像可以DIY的桌面計算機的清晰結構使得你容易去升級你的計算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話說,可DIY(用戶自己配置)的桌面計算機結構是我們重構的理想目標模式。

說完重構,大致讀者容易理解我想說什麼?人才成長的本質就是一個逐漸持續的重構過程,一開始我們灌輸太理想化的東西使得我們容易嫉俗恨世,使得我們不容易接地氣而腳踏實地;而一開始我們太現實化又使得我們目光短淺容易屈服或安守我們並不滿意的現狀,而缺乏重構的成長過程會使得我們逐漸由魯迅筆下的閏土成長爲其批判的怯生生叫老爺的又可憐又可恨的屈服於封建現狀的奴性長工;而最佳的人才成長路徑是我們碰到的一個又一個的現實問題和衝突矛盾,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重構我們內心的看法和方法,不斷地重構我們的價值觀內核,不斷地鍛鍊我們脆弱容易疲勞的身體,使得我們的內心精神更加強大更容易專注,使得我們的頭腦更加靈活聰明更容易創新變化,使得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容易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這纔是人才成長的本質。

簡單而言,是我們對現實的每一個問題的應對模式,而重構模式是最佳的人才成長模式,人們每每碰到一個現實問題,從概率論上來說,如果只有一種解決之道,往往容易陷入困境,而只有兩種解決之道,容易陷入左右爲難的境況,只有第三種解決之道,纔有可能突破衝突和矛盾帶來雙贏的局面,重構就是第三種解決之道,我們可以稱爲摸着石頭過河,每碰到一個石頭,我們都能夠重構我們的看法和方法,重構我們的組織分工和職責,重構我們的績效考覈系統,重構我們選人的標準和方法,重構我們育人的內容和方式,重構我們用人的標準和方式,重構我們激勵人的模式(使得市場的動力和壓力更能夠傳遞給組織每個分子),甚至重構我們的商業模式等等……即從重構我們的各種系統的結構,使得更加容易擴展和修改,更加容易迎接潮流的變化,更加容易主動創造積極的變化……

人才成長的障礙來自於各種兩難的障礙和衝突,比如說,我們容易乏味和焦慮,當我們認爲工作簡單重複而認識不到小事情的價值從而認爲價值太小,我們就容易乏味而不屑去做,當我們認爲工作複雜困難而認爲實現概率很小同時又對現狀不滿,我們容易產生無奈感或對現實產生焦慮感,在乏味空虛感覺與無奈焦慮感覺的夾擊下,人很難成長與進步,所以必須要有第三條成長之路,就是重構與選擇之路。

說到選擇,又是支持重構的核心基礎,人不是機器也不是智能低下的動物,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智能動物,而主觀能動性表現爲選擇,換句話說,人面對現實問題時可以選擇用最適合的方式來面對它,人一旦對選擇失去自由,人會變得被動而充滿無奈感,即使面對很好的結果也是充滿無奈感而變得消極應對。

當我們作爲父母親對孩子以威脅命令的口吻說:“兒子,你一定要在晚上九點前把遊戲關掉睡覺,以免影響明天上學”,這條紀律是無可厚非的也是要堅決執行的,無論其找什麼藉口也堅決強制執行,只是孩子缺乏主動選擇,即使認識到這條紀律對其本人是好意,也未免帶有牴觸和反彈的心情,門一關假裝睡覺,過了一會兒又偷偷開機再玩遊戲也有可能,畢竟是面對自己的孩子;而如果是面對大人或者自己的父母親的話,你就得稍稍修改你的口吻,然後站在對方的立場以商量的口氣說,“老爸,明天要出遊,不要累壞了,你看你玩遊戲不要太晚,玩到什麼時候得注意該休息了,老爸你要注意身體……”,於是老爸說,“知道了,我玩到九點就會關機睡覺了。”,尊重對方選擇的權利,於是相對風平浪靜。

選擇心理學認爲,人缺乏選擇的權利或者缺乏可選的選項,人容易陷入消極被動的怪圈,上司也容易陷入到處理消極情緒的困境,進而人缺乏幸福感,畢竟不是自己的選擇,就不傾向於自我負責,缺乏自我負責,人就懶於主動思考和創新而傾向於尋求詳細的指示和指導,因爲這樣就不必負責,進而容易自我壓抑和限制個人發展,這樣人才的真正成長就很難成立。

如果缺乏選擇,真正的重構式的學習成長就很難成立,我們會進入一種假象,會崇拜權威和能人,按照神或權威的指示而缺乏獨立思考,我們很難在碰到現實問題而啓動真正的重構,我們可能會陷入困境或者兩難,比如說我們抱怨沒有作業標準而很難執行的時候,我們會尋求具體的作用標準,而一旦尋求到具體的作業標準,當我們碰到現實的障礙的時候,我們又會抱怨標準的僵化不靈活而無法應對現實的需求變化,我們並沒有選擇積極去重構我們的標準,因爲標準是上面給我們的,我們只能抱怨沒有標準或者標準不適合,讓上面制定標準的人再給我們修改,誰叫標準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不是我們自己制定的呢?就如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就有義務去把孩子撫養成人,而如果是別人的孩子,我們沒有選擇,只能向其父母抱怨,所以我們選擇向標準的制定者抱怨了,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缺乏選擇,哪怕是根據完美的標準執行而獲得完美的結果,我們也會傾向於把功勞歸功於標準制定者而有點無奈之感,從而一旦標準出了問題,我們寧可選擇僵化地執行有缺陷的標準而證明標準制定者多麼的愚蠢。有時候我作爲客戶去汽車4S店時,碰到一些不方便客戶或者一些客戶無法接受的不合理的規定,其員工也總會託辭說這是公司規定這是公司標準我們作爲員工也沒有辦法,我們作爲員工也認爲不合理,所以最好是由客戶向他們的總經理抱怨……所以哪怕是客觀證明是最完美的標準,我們也要通過讓他們充分討論吸收理解的自我選擇過程,只有這樣當碰到現實問題的時候,才能夠觸發他們改變應對方式,改善標準,重構他們的每一行代碼而使得系統變得容易修改和容易擴展。

我想起小時候周邊無人自己摔倒的時候,總會拍拍灰土自己爬起來,然後仔細看看導致自己摔疼的地方,我想我已經重構了自己的看法,從經驗中獲取了教訓;但是一旦和哥哥推搡玩耍而摔倒的時候,我就會豪豪大哭尋求幫助,但父母斥責哥哥的時候,情緒得到宣泄的同時我其實沒有任何收穫,因爲歸咎怪罪別人和責難他人並不能啓發任何重構的行爲。前者自我負責觸發了重構行爲,而後者歸咎他人卻無法取得相應的效果。

漸悟的過程就是不斷選擇與不斷重構的過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會領悟事物的本質,只能在逐漸的過程裏,尤其是解決現場的現實問題的最佳時點,最好有一個觸發重構過程的機制,基業長青的公司一定會有這種管和理的機制,當外界經營環境變化的時候,當自己的經營收益和業

標籤:漸悟 人才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