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推薦)國小數學評課稿

其他2.07W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國小數學評課稿

國小數學評課稿1

活動形式:聽評課

主講人:xxx

評課人:孫xx

主題:切準知識銜接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時間:20xx-11-19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鄧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四年級數學上冊關於"口算除法"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從整體上看,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都給出了相應的證明和解釋,讓學生能夠真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進行口算,教師的講授給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點點滴滴就能夠從課堂上滲透出來,整堂課的講解其實也訓練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2、從知識點的引導上做了很好的鋪墊,以一個環節是從數的四捨五入法改寫成整十數,爲後面的估算口算做了很好的準備,讓學明白估算的基本過程,又讓學生用仿照的說法練習語言描述,知道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而很好的做了知識的界定。

3、在針對題的口算中能夠及時總結出計算的特點,讓學生明白計算中的幾個重點內容,而且注重方法的多樣性,從一個80÷20的口算中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及給出了驗證,最後有得出了這種口算的計算特點,再從一個特點得出拓展應用。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在給出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同時去掉相同個數的0,商不變時,應該強調一下80÷20=8÷2,給出過程讓學生明白去掉零後是多少,知道計算的便捷性。

2、在給出計算的'不同方法後,其實沒有必要比較哪種方法快,而且給出了計算式40÷20也不易比較,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方法的多樣性。

3、整節課教師的教學過於細,講的多,學生練習的少,前面用了太多的時間來講解,其實對於口算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計算的方法後,進行大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速度。

國小數學評課稿2

今天聽了汪蕾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汪老師的這節課,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從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學生經歷了“尋條件、設問題、找方法、明規律、自總結”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整節教學過程中都得以體現。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這節課的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問題生活化,能力培養探究中

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以故事情景帶領學生進入課堂,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找條件,設問題,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學生根據找出的條件和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從而發現(4+2)×25=4×25+2×25這個等式。通過自主探究,發現等式兩邊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左右兩邊的不同之處”,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二、獨立探究自主學習搭好臺

汪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得到的`兩個等式,提出“你有什麼發現?”。此時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已有了初步感知,此時汪老師出示問題(32+4)×2○32×2+4×2讓學生完成,通過計算再次找到相等關係。不過,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模仿,自己再寫幾個類似的等式,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課堂中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做好適時地引導,在這節課上,汪老師抓住學生的已有感知,通過“觀察這一組等式,你發現了什麼”。爲學生提供了發散的思維空間。提供猜測與驗證的機會,將學習的主動權力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興趣激起了探究的火花。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觀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評課稿3

符老師執教的二年級數學下冊《平移》一課,我覺得這節課突出了重難點,我就來談談幾點感想。平移這一概念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講比較抽象、複雜。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把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訴學生,可能相應的練習學生會掌握得很好,而到實際生活中如何化抽象的概念爲通俗易懂的生活現象呢?課前符老師收集了一些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圖(遊樂園的遊樂項目)如:遊覽車、摩天輪、風車等,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一、從動態的素材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本節課符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的特性,衝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各種電教手段,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形象,更具趣味性,爲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如:在初步認識平移時,課件先整體呈現一組畫面,再逐一的放大,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表象認識。同時通過課件的演示,動態地呈現了平移的全過程,有助於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與把握。又如:當學生對“平移”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又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讓學生觀察、判斷,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把握。在操作驗證時,課件上的小房子可以隨機點身上的'每一個點進行移動,解決了學生回答隨機性的困難,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在豐富的活動中理解數學概念。

“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正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得不到發展。”這節課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

平移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於是,教師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在教學平移的現象時,教師讓學生用手勢比劃平移的運動方式;在教學物體往垂直方向平移時,我讓學生用身體演示電梯上下運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

三、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能正確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和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符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機會,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得到正確的結果,先讓每個學生通過數一數、移一移,明確移格的方法,再讓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以及確定的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交流,不僅解決了問題,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在這節課中,符老師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有效地解決了難點環節,真是“潤物細無聲”。

國小數學評課稿4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二年級的教材,周老師在上這一節課時,她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設計了這一堂課。這堂課在教學中呈現出許多的亮點,值得老師們學習和借鑑。

一、這節課的亮點:

1、老師能夠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老師爲主導,放手學生又有效調控課堂。例如:在“簡單的排列”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知識的,老師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2、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做到讓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從生活開始,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同時又能不乏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從課堂的開始,老師就以最受兒童歡迎的角色喜羊羊思考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三個人兩兩握手的問題,再到三個人打球,每兩個人打一場,共要打幾場的問題,以及買練習本有幾種付錢方式等問題。這一個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數學知識生活化,印象更加深刻,知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努力創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爲了上好這一堂課,周意平老師認真鑽研,反覆推敲在研究簡單的排列即用數字卡片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爲了讓學生不重複不遺漏,充分讓學生歸納出三種不同的方法,教學設計從兩次試教到今天的教學,每次都有創新,有突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二、值得探討的.問題

優點還許多值得我們老師們學習和借鑑。既然是研討,現在我就提出一個值得我們一起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這個“數學廣角”是讓低年級兒童對簡單的排列和組合知識的入門,是最基礎的排列和組合。課堂上老師談到了“排列,組合”兩個數學術語。老師也蜻蜓點水般談到了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這樣學生有些難以接受,理解也會很模糊。本堂課有沒有必要考慮讓學生進行分析,推理,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我們可以試想,如果在數字排列時提示學生這些數與數字擺放的順序有無關係,然後到兩個人握手,兩個人打球與順序有無關係,學生應該能有所領悟,從而得到結論,這樣,學生對知識結構把握會更嚴謹,課堂結構也會顯得更完整。

三、一個小小的建議。

學生用0、2、3擺出不同的兩位數時,學生擺出院0302兩個數時,老師就是讓學生說說理由並簡單地劃去,我覺得此時老師應結合生活談談。因爲,在副彩號碼中出現過這類數字,電視中經常可見到這樣的號碼,學生也許誤以爲電視媒體也出現錯誤。老師可以提示學生作爲號碼可以這樣出現,但數學中作爲一個數,0不可以放在最高位。

總而言之,我們要肯定地說,這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這一堂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周意平老師今天不僅是最漂亮的老師,更是一位激情四射的導演。她極其從容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演下去,學下去,學生自始自終饒有興趣地參與着,思考着,氣氛濃烈,效果頗好。

國小數學評課稿5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給予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自己置於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積極地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比較去主動探索,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在練習的設計中,教師請學生在第一排擺2個星星,第二排擺的個數是第一排的4倍,當學生彙報擺的結果時,引導學生說明爲什麼這樣擺。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述,使學生對“倍”的概念以及“一個數的幾倍”有了深入的理解;緊接着,教師又設計了一道開放題:讓學生拿出星星,自己喜歡擺幾個就擺幾個,接着讓學生擺蘋果圖片,使蘋果的個數是星星的3倍。學生擺的結果多種多樣.當學生彙報了自己的擺法後,我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提出問題:“爲什麼都是3倍,而你們擺的蘋果圖片的個數卻不同?”引起大家的思考。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髮現因爲星星的個數不同,所以,當擺它的個數的3倍時,蘋果圖片的個數就不相同,進而體會到“比的標準不同——一份的數量不同,所得到的結果——蘋果圖片的個數也就不同。”這樣的練習,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一步理解了“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學生不僅學會概括表象,強化了“倍”的概念,同時爲下一節課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奠定了基礎。

二、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說,使學生的腦海裏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徵,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這節課裏,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個數和圖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擺圖到看圖再到擺脫直觀,說出倍數關係的過程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薰陶。鞏固練習題構成了本節課學生內化知識系統,在設計上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突出內容的層次性、多樣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拓展的空間.

標籤:評課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