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合集】植樹問題評課稿

其他1.3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植樹問題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合集】植樹問題評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主評的課是查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的第一課時,植樹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主要是向學生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利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植樹問題是情況較爲複雜的問題,解決這一教學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查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要向學生滲透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數學思想。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同,它們中間都隱藏着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問題,不同的情況,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也就不同。如何引導學生髮現、理解和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並且會利用這一規律正確解決類似的數學問題,是查老師執教的這一堂課的主要教學目的。查老師的這節課無論是在教材的駕馭上,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理念的更新上,及在教學模式的探討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我在聽課這麼長的時間後仍選擇主評這節課的主要原因。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聽完這節課後的幾點感受。

1 、聯繫學生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素材和依託,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目標,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植樹問題可分爲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在直線上植樹,二是在封閉圖形上植樹。直線上植樹就有三種不同情況:兩端都種、兩端都不種、一端種一端不種,查老師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實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所有的學習材料都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降低了學生認知的起點,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選定將兩端都種的情況作爲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來完成,定位很準確,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符合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如果一節課將直線上植樹的三種情況一起來探究學習,必然會造成知識容量大,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教學效果也不如意的尷尬後果。

2、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導入新課時,查老師讓學生猜這樣的一個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能寫會算不說話。當學生猜出是“手”後,查老師讓學生看自己的手掌,然後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的手裏都蘊藏着許多有趣的數學知識,張開小手,五個手指中間有四個間隔,在數學上把這個“4”叫“間隔數”,五個手指就表示五棵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有關植樹問題的知識,從而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這樣的導入,既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又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在實踐應用環節中查老師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類似於植樹問題這樣的現象,使學生再次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練習設計中,也是通過出示圖片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如8個同學排隊有幾個間隔,6面彩旗有幾個間隔,一件襯衫釘了8粒鈕釦有幾個間隔等內容,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目標的把握準確到位。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和掌握在一條線段上植樹問題的規律,並且會利用這一規律正確解決類似的數學問題。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圍繞着這一目標展開教學。首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使學生髮現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植樹問題的“棵樹=間隔數+1”,而且,讓學生說一說爲什麼要加上1,這個“1”表示的是什麼,從而使學生明確這個“1”就是指末端的那棵樹,明確了規律,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正確地運用這一規律解決類似的數學問題,而植樹問題的題型又是靈活多變的,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爲用植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因此,查老師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如練習這樣一道題: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2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當學生獨立解答彙報後,查老師不是就此結束了事,而是再讓學生說說每道算式的意義,12÷2=6(個)表示有6個間隔,6+1=7(個)表示一共有7個車站,然後,再進一步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掌握植樹問題的規律。相鄰的兩站距離在植樹問題中表示什麼?求一共有幾個車站就是求什麼?這道題的關鍵是必須要知道先求出什麼?怎麼求?在一問一答中,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對植樹問題這一規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把握,運用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4、有效地滲透了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方法就是數學的靈魂,植樹問題的目的就是向學生滲透複雜問題從簡單方法入手的思想。本節課的重點是發現、理解和掌握解決植樹問題的規律,即植樹問題的公式推導。在這一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查老師首先出示的是這樣的一道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栽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要多少棵樹苗?在學生自主探究獨立解答完成這道題後,查老師爲了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探索發現植樹問題的規律,用課件出示線段圖,一棵樹對應一個間隔,一棵樹對應一個間隔,這樣一個一個的出示,很麻煩,不利於滲透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數學思想。於是,查老師就把剛纔的例題中的100米的小路改成20米、25米、30米,在總長髮生變化而間隔的長度不變的情況下,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數一數,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再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使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在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總是比所栽的棵數少1,從而得出“間隔數+1=棵數”這一規律,並且還明確了爲什麼要加1,這個“1”表示的是什麼的道理。通過教師的有效引領和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學生感受到在數學學習中,可以把複雜的問題轉化爲簡單的問題來解決,從而有效地滲透了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數學思想。

5、關注細節,注重評價。

查老師是我們銅陵市的名師,名師自有名師的風範,查老師在課堂上極具親和力,教學中,查老師用女性特有的細緻和溫柔啓發和激勵學生,既關注細節,又注重評價,使她的課堂激情洋溢,精彩紛呈,掌聲不斷,高潮迭起。

(1)、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關注細節就是要關注學生課堂學中習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查老師在這堂課中,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過程,如,學生在獨立練習時,查老師首先讓學生判斷是否屬於兩端都栽的問題,並且提問你是從哪個地方看出來的,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當學生在練習時,查老師還不斷地巡視,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就及時地提示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進行分析,給學生以解題方法的提示。另外,查老師還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習慣方面的每一個細節,哪怕是與這節課教學內容無關的細節,查老師也十分關注。如,當學生回答問題語句不完整時,查老師要求學生要把一句話說完整;當學生板演算式忘記寫單位名稱時,查老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算式的完整性;當學生板演不工整時,查老師又提醒學生書寫時要注意規範工整;當學生口頭答題忘記說答語時,查老師還是及時地提醒學生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查老師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如此地關注,無疑爲我們在關注細節這方面做出了榜樣。

(2)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在查老師的課堂上,始終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特別是查老師敢於放下架子,站在與學生平等的高度,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積極創新,學習氛圍濃郁。教學中,查老師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對學生實施有效的評價,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又時刻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變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查老師就用激勵性的語言從正面加以肯定;當學生回答問題精彩時,查老師就讓全體學生用熱烈的掌聲給予鼓勵;當學生回答問題非常完整時,查老師不僅用語言進行表揚,並且還投以讚許的目光;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全面時,查老師先表揚其正確的部分,再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有效的維護了學生的自尊。

6、練習設計層次分明,訓練紮實有效。

本節課練習設計緊扣中心,突出了知識的強化應用,把應用意識的培養和思維的訓練貫穿始終,努力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植樹問題的不同題型。在題型設計上也由易到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有求棵樹的,如:5路公共汽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的距離是2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有求總長的,如:園林工人在公路一側栽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有求每段長度的,如: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這些都較好地體現了思維的訓練和應用意識的培養。

值得商榷的是:

1 、在探索植樹問題的規律時,同學們探索的是在間隔的長度不變,而總長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得出的“間隔數+1=棵數”的這一規律。可否再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在總長不變而間隔的長度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得出植樹問題的規律。如,設總長爲20米,間隔的長度可分別爲1米、2米、4米、5米、10米、20米,讓學生多次從不同結果中發現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係,應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間隔數和棵樹之間也存在着同樣的規律,通過對不同條件的親歷探討,從而使學生堅定了這一規律的正確性。

2、課堂教學的開放程度不夠,例題可否設計爲在20米長的小路一邊種樹,怎樣種?需要幾棵數?讓學生設計植樹的方案。使學生在老師提供的這一開放性的、富有挑戰性的題目中,大膽設想,開放思維,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體驗成功和快樂。

以上兩點只是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建議,如有不妥,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