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

其他2.57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人民幣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重點是認識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和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難點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的換算及應用。雖然人民幣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不是一個新知識,但是學生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一個初淺的認識階段。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認識1元,1角,5角,這些人民幣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基本都能分辨。但2角的紙幣現在比較少見,所以有可能不認識。至於1分、2分、5分這些已經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遠了,對於現在的學生是陌生的。

陳老師這節課設計了幾個前測問題,通過前測瞭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對人民幣還是有一定的認識的。根據這前測在第一環節中,陳老師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以一個問題“你是怎麼看出來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第二環節人民幣的分類中,陳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實踐,學生的熱情高漲,對人民幣的.分類更輕鬆,對進一步認識人民幣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這裏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爲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當然分完後,最好能立即要求學生整理好學具。

第三環節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時,陳老師同樣運用前測題目“怎麼拿出1元錢”,分析學生的不同拿法,從而明確1元=10角=2個5角。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並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陳老師給學生準備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換幣時,讓學生動手圈一圈,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材料,對突破這樣的難點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四環節模擬購物活動中,既然認識了錢,就是爲了要學會買東西,因而最後的環節陳老師設計瞭解決實際問題:買東西。這裏陳老師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解決的,我想如果變成一張練習單,讓生先動手做做,再彙報是否更好一些?

總體來說,本節課的教學已經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是一節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課。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2

本課內容選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輔讀學校教材《實用數學》第十四冊第22頁,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學習認識人民幣,學生在生活中使用比較很多。整十元幣的認識是補充前面人民幣的認識。本課內容讓人民幣的認識在整個教材的體系中更加的完整。介於教材內容和課外延伸,以及學生情況(A組:能寫,讀,識別,使用;B組:寫,讀,識別;C組:跟讀讀或者描紅)將設計本節課5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爲第一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爲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人民幣。深入鞏固複習前面學習的人民幣,讓學生獨立完成。本次課,主要通過學生來認識使用人民幣提高實踐生活能力。

人民幣的等額互換是學生學習人民幣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的基礎,是進一步衍生到社區生活必備的基本功之一。人民幣的認識在教材中涉及的範圍較廣,學好本章節內容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民幣的使用,解決常見的生活數學問題有着重要的意義。本節課在例題選取上,力爭取材現實,來源於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將生活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充滿好奇心,徐老師就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課一開始,先創設情境以拍手到比較誰多誰少,導入新課。在探究新知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三位同學得紅花的`多少來學習新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通過看圖,你瞭解了哪些數學信息?同桌交流後,又讓學生動手操作紅花學具,擺出圖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答。通過擺一擺、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活動,有效地評價學生得出的結論:求小亮比小明多幾與求小明比小亮少幾,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只是說的角度不同,都用相同的方法減法計算。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所學的知識。

不足:在教學中,沒顧及到學生現在還不太會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的數學問題,今後,在練習時給學生養成及時作出口頭總結的習慣。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3

一、亮點

1.注重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在教學中,張忠華老師藉助認識人民幣,引導學生要愛護人民幣,養成節約用錢、合理安排零花錢的好習慣,讓學生從小做起,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2.注重小組、同位之間的交流合作。在教學中,張老師選取兩次學生合作交流的形式,一是在認識每種人民幣的時候,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認識每種人民幣的特點,找到每種人民幣中包含的信息;二是在教學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關係時,通過同位的合作交流,採取換錢的遊戲形式,進一步體會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的過程,特別是不同的換錢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從多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

3.教學過程清晰、流暢,教學重難點突出。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出發,提出問題“小朋友在幹什麼?”,然後重點認識人民幣的特點和教學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整個過程一目瞭然,不拖泥帶水。

二、建議

1.課前的口號不是特別合適。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爲了人民幣”,要注意場合,特別是國小生,建議此處去掉有些喧賓奪主的口號。

2.學生雖然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彙報初步認識了人民幣,但是具體是否都認識呢?還可以在學生彙報後,教師在此處增加一個環節,教師說錢數,讓學生拿出相應的人民幣,由此加深對人民幣的正確認識。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4

“認識時間”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製作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師在教學時注意了平時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時間。在課題的引入時,教師用了謎語導入的形式,讓學生說自己的作息時間是怎樣安排的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話題,來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二、在直觀中來呈現知識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運用了自己製作的掛圖,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1時=60分時,讓學生自己撥鍾,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對時與分的關係一目瞭然。

三、在體驗中理解知識

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做一做,在教學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練習穿插在新授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爲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文具就擺放在教師的堂桌上。買東西要看物品的價格,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會換算人民幣。然後,在購物的情境中通過換幣,體會、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最後在購物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這兩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例如,“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人民幣”等教師溫馨的話語、寬鬆的教學環境、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還有,必要的`常規訓練,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節課中許多看似是教師“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

五、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會更精彩一些

在出示課題《認識人民幣》後,讓學生同桌說一說,盒子裏的人民幣你已經認識了哪些?然後指名說一說按1元、1角、1分的順利逐漸展開認識的教學活動。其實學生對於人民幣的認識就只有這些嗎?人民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比較密切,對於10角就是1元,買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等等的多種方式,是有一定基礎的。老師完全可以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除了認識1角、1元、1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人民幣的知識?因爲學生並不是空着腦袋進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礎的。老師和其他同學在學生不斷的談話中,對知識進行不斷的補充和說明,這樣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自主的課堂,這樣學生會表現的更精彩。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5

《認識人民幣》一課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的一個難點內容。聽王忠強老師上這一課主要是爲診斷其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體來說,課堂教學設計比較合理,內容比較全面,課件和學具比較有趣味性,學生興趣較高。下面就存在問題提幾點建議:

一、課前習慣

一年級正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一定要在平時堅持貫徹學生習慣培養工作,這方面恰是做爲新教師的王老師所欠缺的。可以在課前準備書本、放東西、拿學具、發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地養成習慣。由於低段孩子的好動和喜歡趣味性的東西的特點,可採用歌訣、動作方式來記憶和養成習慣。

二、目標落實

王老師對本課的目標設計基本合理,教學環節也能與教學目標相對應。不足之處在於教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有些走過場,有些環節沒有落實到位,僅點到爲止。建議王老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如何把目標落實到位,採用哪些環節、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讓孩子得到怎樣的提升自己心裏最好有數。重點難點的知識,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探討,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並學會,不能草草而過。

三、課堂組織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採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教學,同時要經常組織課堂紀律,表揚、肯定和提醒結合,把課堂組織做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環節學習時提要求要包括紀律、興趣、注意力等的引導。特別是本單元的學習多次用到人民幣學具,孩子可能只顧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師的教學和教室裏的學習情況,因此更要時時對孩子加以提醒和行爲上的指導。

四、引導思考

教學中王老師常常問題一提就讓孩子回答,有些孩子問題都沒聽清楚,有些孩子還來不及想。這樣的話,學生缺少思考的機會,可能會變得依賴老師和同學的答案,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五、教學調整

王老師在教學中一直站在講臺前,沒有下來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沒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如果課前不能做好預設的話,就只能在課堂上加以補救,要隨時注意學生當堂出現的錯誤,想辦法調整教學程序。

做爲新教師,這些方面都是需要自己平時在教學中長期鍛煉出來的,沒有什麼快捷方式,唯有多想多做多學多問,慢慢提高自己。希望王老師嚴加要求自己,在教學方面努力成長爲一個成熟的數學教師。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6

我們一起學習了黃老師執教的《認識人民幣》一課,黃老師在《認識元角分》一課中創設出一個和諧、互動的生活課堂。

在課堂中,黃老師主要以“活動”爲主線,把“學數學”變爲“做數學”。這節課的設計,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去商場買東西)→認一認、說一說(小組合作初步認識人民幣)→分一分(帶孩子認識了硬幣、紙幣,認識人民幣單位)→換一換、算一算、買一買(1元=10角,1角=10分)等幾個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這一動態的教學活動中,爲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如認識人民幣,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採用小組合作互相介紹的形式,這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經驗庫中的儲存被充分調動。

教學一開始,教師出示小朋友到商店購物的情境,學生馬上聯想到要用錢,產生學習動機,並初步體會人民幣的作用。小組內認識人民幣,對人民幣進行分類後,又創設一元超市購物的問題情境,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不同的付款方法,學生有強烈的嘗試慾望。老師創設1元錢能買哪些東西的購物情境,學習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學生的學習情緒到了高潮,人人蔘與簡單的購物活動,充分體驗如何取幣、付幣、找幣,體驗1元錢的價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整節課以“生活”爲依託,把“生活經驗”變爲“學習經驗”。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以購物爲引入,在購物中學習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做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及操作活動中,認識了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教師適時加入合作交流、購物換錢活動,做到了生生、師生的多維互動。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7

欣賞了陳老師執教的《認識人民幣》一課。相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感覺是: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了“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

綜觀這節課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體現出如下幾個主要特徵。

1、以“活動”爲主線,把“學數學”變爲“做數學”。

這節課的設計,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主體性與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一多維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2、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爲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課的開始就出示儲蓄罐,使學生知道,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從而自然引出新課。然後,通過換幣,體會、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最後在逛超市購物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爲品質,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節課的設計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還有,必要的常規訓練,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節

課中許多看似是教師“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例如,認識完人民幣後的提示“我們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祖國的一種表現”,這樣既調節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又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於教學中。

最後還有兩點想和要和陳老師商討:

1、課剛開始不久陳老師介紹了並出示了人民幣可以按元、角、分、分類的方法,並板書: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我認爲根據新課內容可以適當歸結總結

以元爲單位的人民幣有哪些?(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爲單位的人民幣有哪些?(1角、2角、5角)

以分爲單位的人民幣有哪些?(1分、2分、5分)。

這個板書既讓學生明白了不同單位的人民幣的面值各有哪些?又爲後邊不同的換錢方法提供很好的幫助。

2、後面陳老師設計的多種方法拿出1元時,學生說出了多種方法,我覺得當第一個學生說出:可以拿兩個5角的,你舉着讓學生看了看,這個時候也應該板書出寫出來:5角+5角=10角=1元時,學生心裏更清楚老師的意圖,聽了容易忘記,看了纔會記在心裏,同時這個同學的想法也爲其他同學的思維指明瞭方向。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生就會明白,原來老師說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錢加起來湊成十角,也就是1元,這時學生會茅塞頓開,思維會更加活躍起來。

3、老師在上課前應該整理好學生的學具,這樣讓課堂秩序能夠更加有序。

認識人民幣評課稿8

《認識人民幣》在培智學校的一個教學難點,在仔細聽了學校王老師的授課之後,感到這是一堂比較成功而且有實效性的數學課。本節課通過學生認識人民幣、猜認商品價格、連線等環節進行階梯式教學,不僅出色的完成了知識目標,同時非常注意對智障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訓練。

這堂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這樣幾點:

1、讓生活走進數學

人民幣的認識對培智學生來說有雖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爲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因此王老師在整個教學中這個思想一直貫穿始終:在拿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在那幣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樣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2、課堂成爲學生實踐體驗的場所。

智障教育的教學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情景性原則。它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環境中創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師在學生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教育活動。因此,二者都強調“用生活來教育”,在“連線”這一教學活動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不同程度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點的同學由能力好的同學帶領,分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注,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參與實踐機會,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真正地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3、德育目標的滲透到課堂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爲品質,對於智障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教師在結課時的“不能亂花錢、撕錢”的提示,很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於教學中。

當然這堂課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讓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放手再大一點:可以角色扮演,讓扮演買東西的學生說要買什麼,扮演售貨員的學生說要多少錢,買東西的學生付款,然後再進行模擬,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簡練一些,畢竟這是數學課而不是生活課。

3、可做些課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標籤:評課 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