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孔子關於仁的作文

其他2.77W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下面請欣賞小編爲大家帶來孔子關於仁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關於仁的作文

  孔子關於仁的作文1

歷史的大江波濤旋卷驚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誓死守衛邊疆,精忠報國;屈原,文天祥,滿懷忠心爲復國,淚灑熱土。他們的精神繼傳至今,他們的崇高事蹟,令人拍案驚起,感嘆不已。在衆多英雄人物裏,有這麼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爲後人駛破洶涌滾滾的浪,那前進的道路上立即展現出萬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強力的風向標,那風向的盡頭,光彩奪目,波瀾壯闊,要駛達那裏,必須學會管理自己。這風向標指引着我們人生的目標和做人的準則,這人就是偉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愛人”。無論是友人,親族還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誠信,本分,尊老,愛幼,這些中華美德的結晶就是“仁愛”。“仁愛”,也是“仁義”,從而“仁義”就是正義。先對人仁愛,便成仁義,成了仁義,便成正義,再之後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話簡明卻意深,總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說孔子其貌不揚,醜陋不堪。不錯!孔子確實是如此,但是,光憑美貌論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國?有人才有家,有家纔有國。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國,仁國者便仁人,循環至此,國泰民安。如論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並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費”指運用智慧帶領人們謀生,使得安居樂業,百姓自然勞而不怨。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嚴,儀態莊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動之而懼,威而不猛。但從一面來看就像頂端的文明文化發展,所以纔有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之說。

仁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無言,非禮勿動”。孔子的言行舉止同樣遵從。心中有“仁“這一信念,做法也會遵循。在公共場合,尊重別人言論。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反駁你的言論,但我誓死?I衛你說話的權利。”有關於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遊列國,在街上走時,天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別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湯雞,一街人諷孔子如喪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並不駁論什麼,那街人很奇怪,問孔子原因,孔子只說了一個字:“仁。”街人不解,繼續問,孔子說:“仁,要在生活中運用,現在我們就是仁,以仁爲本,君子爲人之道,以做爲本分事,寬待人,心中有知識與仁愛,就不空虛,就會寬待人,爲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惡空虛之徒,但心中要有仁愛,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聽了,感到慚愧,於是馬上跪下拜孔子爲師,以後也成爲了名士君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別人,不爲小事而氣憤,要慷慨的容納,大方的原諒,可以辯論別人的不同觀點,但是要尊重別人的權利,因爲人人都有自尊,並不是因爲衣着打扮,錢財富有,而身份高貴,反而往往這些人都沒有修養,那些人對自己放縱,對別人則苛求貪利,正人君子則聲張正義。這就是“君子求誅己,小人求誅人。

  孔子關於仁的作文2

你可曾聽說過一個人,他願意將一生都耗在宣揚一項沒有一個君王認可的學說之上;你可曾聽說過一個人,他的`學問可以經受2500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沉而日漸彌新,這個人就是我可親可敬的孔聖人。

人們都說時間會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學說卻可以突破時間的捆鎖而獨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恆”的東西存在,這永恆歸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棄的精神。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髮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爲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一份“不倦”卻是建立在一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麼硬逼着他又能有什麼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學生,在觀看《孔子》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們都能注意到一個細節:每次孔子面見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個大禮,這時一旁的太監就會告訴他那是周禮,現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誤……就是這樣一位極力推行周禮的“固執”的老師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禮知禮守禮的學生。

轉眼半個學期也就過去了,《論語》選讀也就要學完了,但在我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別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氣”“知其不可爲而爲之”這有多難啊,人們常說“三人成虎”,三個人說街上有虎,就會有人相信真有老虎,這是多麼荒謬的言論,但你試推想一下,當孔子帶着弟子周遊列國,極力推講自己的政治主張,卻無人認同,他難道不會懷疑自己的學說嗎,他難道不會陷入到矛盾與掙扎之中嗎,然而我們會敬佩他精神的頑強,卻有否體會他在掙扎中的痛楚呢,也許在2500年前的無數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質問蒼穹,也許是上天指引了他,讓他不斷的堅持了下來,縱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是多麼美,多麼愜意的畫面,然而觀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過“三月之風”,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應該是再悲哀不過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滿臉縱橫的眼淚到底是哭死去的兒子孔鯉還是哭心愛的弟子顏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熱還是哭自己壯志難酬,我想我們都很難解讀清楚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實恍惚間我覺得孔子離我們並不遙遠,他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當中,但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些,我們可以讓孔子的仁愛播灑人間,可以讓三月的風在你我心中吹拂。

  孔子關於仁的作文3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四書五經》是東方大陸的一顆璀粲的明珠。它是雨露,滋養了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文化;它是沃土,培育了跨世紀的新一代。而留下這寶貴的經典,就是那聞名的聖人——孔子。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重視教育與教養,所以自已辦了一家學院,廣收門徒,打破了只有官府纔可以辦學的局面。他這一舉動使許多人都得到上學的機會,使多數學生都成爲了品行高尚的人。

孔子的思想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四書”主要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其中《大學》、《中庸》都是《禮記》中的篇章。而“五經”就是指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把《樂經》燒燬了,從此失傳,只剩下《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五本。這些經典影響深遠,讀者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從事政治活動,文學創作的基礎,是人們治國、修身養性的根本依據。《五經》是中華民族最爲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對中國的社會發展起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認爲“仁”是人重要的品質。如,仁者愛人、仁政德治。後來董仲舒發展儒家學說,使我們的德、義、禮、智、信、仁等品質都受到了影響。可孔子那個時候都是以權爲主的君主,他周遊列國14年,先後到了魯國之外的6個諸候國,可是終究沒有找到一個君主來推行他的“仁”的政治主張。可他卻沒放棄。孔子認爲,要實現“仁”,就必須靠教育和教養。所以他興辦私學,廣收學徒,打破了原來只有官府才能辦學的局面。他主張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學生學習要老實,做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希望學生成爲品行高尚的人。當然,只是這樣做是不夠的,他還要學生在社會上宣傳着“仁”的思想。

孔子傳播“仁”的思想,是要人們相互愛護,反對暴政,要求統治管理國家要以德來感化人民,仁政德治。如果孔子

標籤:孔子